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時間:2022-06-25 10:36:53

導語: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一、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創新驅動”,是當前高職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謀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需要根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來確定人才培養的總體格局.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通過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的全面發展與職業可持續發展,將大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推動教育鏈、價值鏈和產業鏈的同步升級,使高職教育保持永久的生命力,意義重大.

(一)培養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是發展終身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需要

“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創新的社會、競爭的社會,以技(指先進技術)取勝,將取代以勞(指廉價勞動)取勝;以智(指智慧)取勝,將取代以資(指物質資源)取勝”.在提倡終身教育的現代教育體系中,只有不斷接受新知識,掌握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自覺培養科技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實現終身素質教育.注重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其個人核心競爭力,不論是在校學習,還是在就業崗位都能夠利用現有條件,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升高職生群體的存在感以及自信心,使他們以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為己任,強化社會責任感,贏得社會認同.

(二)培養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是推進創新教育,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需要

教育從重知識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質這一重心的轉移,是教育接近其本質的觀念性變革.在科技創新成為時代特征的今天,客觀上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科技創新教育體系.這有助于破除高職教育中“重教有余,重學不足;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的問題,著重發展以培養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創新教育.這不但為國家與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科技創新人才,更是高職院校“彰顯特色,貴在創新”的重要實踐.

(三)培養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是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企業作為知識經濟市場中的活躍細胞,是科技創新的實踐重地.高職院校應引導和鼓勵高職生深入企業,熟悉、掌握企業的工藝流程、技術開發等工作,積累實踐經驗,進而將所學科技知識與實踐結合,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創造高科技含量產品.這在為企業提供價值的同時,對于深化校企合作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科技創新帶動生產方式的變革,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帶動產品科技含量的提高,使“中國制造”更多走向“優質制造”與“精品制造”.因此,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在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增磚添瓦的同時,也為民族復興與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持續動力.

二、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發展強勁.因此,在“速成”培養模式下,弊端也有所顯現.這主要由于過弱的文化陶冶、過窄的專業教育、過重的功利導向和過強的共性制約所造成.在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當前高職生具有“整體創新意識淡薄,缺乏科技創新能力”的“通病”,具體表現為:

(一)觀念上,對高職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

在高職專業教學中,多注重專業知識教授,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環節以及科技創新考核方面實行統一教學、統一考核,并不重視學生個性學習的發展,從而抑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與科技創新能力的養成.同時,“重學輕術”的傳統文化觀念與社會取向,導致社會對高職教育存在“歧視”現象,認為創新任務主要由高等科研機構和學術研究型大學完成,高職生屬于“職業技術教育”范疇,在科技創新方面不占優勢.因此,在師資配備、經費投入、市場接納等方面更傾向于學術研究型大學,導致高職教育的科技創新舉步維艱.

(二)教育模式上,現行高職院校教育模式存在局限

現行高職院校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是造成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為:

1.孤立性.大部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上,缺乏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系統計劃,沒有將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導致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停留在職業教育之外.同時,相關科技創新課程的支撐不足,造成教學與目標相分離.即使存在科技創新類課程,也不能貫穿高職生的三年學習生活,致使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處于“孤立”狀態.

2.盲目性.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規范的科技創新培養機制,在高職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無法形成行之有效的衡量標準,造成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目標模糊.此外,任課教師對于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角度與重視程度不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科技創新教育的實施往往以個人主觀能動性為主,創新教育也多體現在所申報的科技創新項目或者工作考核中,缺乏目標性.

3.間斷性.高職院校經常將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停留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上,而對于如何抓住競賽契機帶動高職生群體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上還做得不夠,往往在開展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時才會意識到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臨陣磨槍”現象致使高職院校并沒有真正將創新教育貫穿到高職生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也就不能形成固定有效的科技創新培養機制.

(三)心理上,高職生自身缺乏科技創新心理傾向

從生源質量來說,高職生在學習意識、方法、能力及動力方面較為欠缺.加之我國現行教育體系中,初等教育長期實行應試教育,高等教育長期推行專業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職生缺乏科技創新的心理傾向.多數高職生認為科技創新門檻要求高,自身尚不具備科技創新的潛能.少數高職生雖然具有創新意識,但是不善于利用和創造條件;雖然思維活躍,但是缺乏科技創新思維;雖然科技創新體驗多,但是成果轉化少.此外,部分高職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缺乏深入鉆研的毅力,興趣點也多集中在網絡游戲.即使是專業學習較好的學生,也將高職教育作為繼續深造的過渡平臺,過于重視“專升本”應試,缺乏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自覺意識.

三、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現途徑

高職生與普通本科學生相比,具備實踐與技能優勢.因此,在具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除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組織領導外,更要注重避虛就實,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充分發揮高職生的外在優勢與內在潛力.

(一)建立科技創新培養機制,為高職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營造良好環境

1.將培養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從定位高職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角度出發,規劃高職生素質教育方案,將培養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全面落實在具體的教學與實踐過程中.比如,設置有關支撐課程,充分發揮相關科技創新課程的引領作用,貫穿于高職生大學生涯的始終.從思想引領到教學引導,全面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

2.發揮班導師指導作用,提高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在高職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中,要充分發揮班導師的專業思想引領作用,對高職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進行指導.同時,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科技創新教育水平,構建一支思想覺悟高、業務素質強、創新能力突出的專業教師隊伍.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有目的地創造條件,讓學生接觸新事物,啟發其提出新問題、新方法,對于學生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及時幫助分析,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推陳出新.

3.設立科技創新項目,豐富高職生科技創新的有效載體.高職生崇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在科技創新方面應為其提供多方面的自由選擇空間,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平臺.高職院校可設立適用于高職生的科技創新項目,由高職生自行組建科技創新類社團,對科技創新項目進行申請和實踐.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技能節,將高職生社團活動與專業知識的學習、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還可以開展科技創新類學術講座,加強高職生對科技創新發展最前沿信息動態的了解,促進科技創新思維能力的開發與培養.

4.建立高職院校科技創新評價與獎勵機制.根據科技創新項目成果實行績效評價(也可以將企業作為第三方評價),評價結果可作為獎勵依據.比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在評職晉級、年終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獲獎作品可以作為畢業設計,以優秀成績記入并獲得相應學分.從而更好地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的產出,調動教師和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促進專業設置與行業發展相適應,增強高職生科技創新的主動性

1.優化專業設置,與高校承載力相吻合,與行業發展相協調.高職院校專業的設置應從自身實際出發,與其擁有的師資力量、經費投入以及發展規劃相吻合,形成自我特色.一方面要避免因盲目設置專業,與高職生學習、就業相脫離而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與行業發展相協調,掌握市場信號,專業設置符合市場需求,有指向性地設置科技創新課程,推動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這在促使專業發展與市場同步的同時,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調整提供了指南.

2.將科技創新要素融入實踐教學,提高高職生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能力.高職生科技創新素質包含“五要素”,即科技創新思維、科技創新意識、科技創新人格、科技創新實踐、科技創新知識五個方面,對應構成控制系統、動力系統、調節系統、操作系統、工具系統等“五個系統”.在科技創新實踐教學中,將“五要素”與“五個系統”對接,提高高職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將這種科技創新能力運用于科技創新實踐的操作系統中,強化科技創新實踐,產生科技創新成果.

3.鼓勵高職生積極參與教師科技創新類課題研究,增強其自信心與主動性.霍華德加德納認為,“一個人可能在任何一種智能上都沒有特殊的天賦,但如果所擁有的各種智能和技藝被巧妙地組合在一起,說不定他或她在擔任某一個角色時會很出色.”對于高職生來說,在學術研究方面可能較為欠缺,但是如果能夠善于發現和耐心培養,鍛煉其毅力,同樣能夠激發其創新潛能.在高職院校,一些教師承擔多項科技創新課題,應從多元智能理論角度出發,鼓勵高職生參與教師研究項目或自己開展科研活動,在科研中實現與學生的創新互動,促使高職生在第二課堂中相信自我、提高自我,主動挖掘自身的創新潛力.

(三)構建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立交橋”,實施分層教育

高職生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可根據“系統培養,多樣成才”的原則,加快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緊密銜接,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高職生采取分層教育:對一年級學生開展科普活動,培養他們的科技創新精神和科技價值觀;組織二、三年級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和科技競賽,引導他們進行科學探索,培養科技創造力.

(四)健全企業參與制度,不斷深化工學交替、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作為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一種“捷徑”,若使其常態化與規范化,必須健全企業參與制度.同時,堅持走產教融合的道路,實現科技創新教育的特色化、多樣化發展.在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相關企業應制定完善的科技創新培訓計劃,設立高職生科技創新實踐崗位,為其提供良好的科技創新條件.同時,高職院校也應以多種形式予以支持.比如,與合作企業共建實訓基地,企業工程師參與實訓全過程,與校內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實踐、實訓.這不但能夠實現高職院校與合作企業共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而且在無形中能提升企業形象,反哺校園與企業,使工學交替,產教融合不斷得到深化.

(五)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競賽,形成合理的科技創新梯隊鼓勵高職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將普及性的科技活動和競賽性的科技活動結合起來.各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特點,依托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立合理的科技創新競賽梯隊.科技創新競賽梯隊應包含教師梯隊與學生梯隊,其作用在于根據不同的科研活動特點采取不同的組織方式,形成一年級培養興趣打基礎、二年級重點組隊參賽、三年級注重成果轉化的活動模式.同時,在具體的教師梯隊指導中,形成班導師講解基礎性科技創新競賽知識、專業教師重點訓練科技創新理論與實踐能力、專業帶頭人負責參賽選拔與賽程指導的模式.最終促使高職生在參與競賽過程中增長知識,拓展視野,加強專業學習,提高競賽實踐能力.

四、結語

現代學校既要有供學生讀書的先進圖書館,也要有供學生動手的先進活動場.高職學生中蘊藏著無窮的創業熱情和創造能力,要培養他們的興趣,釋放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動力,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創新動力.基于當前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現狀,應堅持從頂層設計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創新教育模式,完善高職院校科技創新培養機制,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構建高職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立交橋”.同時,健全企業參與制度,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努力建設中國特色高職生科技創新教育體系,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作者:李繁 周貝貝 單位:武漢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