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研究

時間:2022-07-14 03:18:03

導語: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研究

【摘要】“西部計劃”高職大學生志愿者職業發展、服務質量是“西部計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的形式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2011-2019年)和服務單位代表進行深入調研,了解其服務期間工作崗位現狀、職業發展情況,并對其志愿者、服務單位以及院校進行分類分析研究,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西部計劃;調查研究;實踐現狀

1引言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簡稱:“西部計劃”),是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從2003年開始聯合實施的、鼓勵志愿者服務期滿后扎根當地就業創業,通過招募一定數量的普通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西部基層開展為期1-3年的志愿服務工作。廣西“西部計劃”志愿者們實踐服務在各基層的各行各業,為當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進步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曾多次作出批示或給志愿者回信,勉勵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響應時代號召,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扎根西部地區,到基層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去建功立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綻放青春風采。“西部計劃”實施以來,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學院)成效明顯。一是作為學院的實踐育人工程,積極鼓勵具有熱心服務基層的青年人,通過西部基層實踐進一步堅定為黨分憂的信心,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依托實踐服務的優勢,實現服務基層的情懷;二是作為學院的就業促進工程,切實做好高職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的宣傳和教育工作,為應屆畢業生搭建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創業的通道和平臺,推動校地共建,引導高職院校資源依托專業優勢,尤其是學院的涉農專業特色,積極參與到當地的脫貧攻堅工作中。

2調查對象與調查結果

2.1調查對象預調查方法。學院從2011年開始迄今,共計成功遴選了26名應屆畢業生投身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工作當中,分別在26個不同的基層服務點。課題組成員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的形式對學院“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2011-2019年)和服務單位代表進行深入調研。2.2調查結果。2.2.1“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政治面貌構成調查群眾占比3.85%,共青團員占比73.07%,中共黨員占比23.08%。2.2.2“西部計劃”志愿者的男女比例構成調查男學生占比38.46%,女學生占比61.54%。2.2.3“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的區域構成調查服務區域全部集中在廣西,其中柳州34.62%,桂林3.85%,河池7.69%,梧州15.38%,崇左26.92%,玉林7.69%,百色3.85%。2.2.4“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年限占比調查服務一年的占比96.15%,服務兩年的占比3.85%,服務三年的占比0。2.2.5“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年限期滿后情況調查在調查中發現,服務期滿后,繼續在當地服務單位就職的為0,基本上回到生源地就業、創業,未出現違約的現象。2.2.6“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期滿后的政策落實力度不強國家在實施“西部計劃”時,結合志愿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有一些就業優惠和升學加分的政策,但在實際實施中可操作性不強,相比而言,沒有選調生、三支一扶的社會重視程度高。部分人事部門和組織部門在錄用人員時,為了其他利益確實存在推諉含糊,造成政策貫徹力不充分、執行力不徹底,“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再就業和再升學優惠支持力度不明顯。

3存在問題與對策探究

3.1志愿者方面。3.1.1存在問題。(1)收入待遇不高在調研中收集到信息:學院“西部計劃”志愿者每月收入1800元以下的占比34.62%,1800—2500元的占比30.77%,,2500—3500元的占比15.38%,3500元以上的占比19.23%。此外,有的就業單位也沒有住宿提供和就餐食堂,這就給志愿者們平添了不少經濟支出。(2)沒有徹底改變就業穩定的現狀多年現狀表明,“西部計劃”確實在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上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在他們服務期結束后的1—3年,就業形勢也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新的就業問題仍然又會擺在“西部計劃”志愿者面前,相對而言,并不見得所有服務的單位都有空余的編制數供“西部計劃”志愿者考取,而且在考研或是考公務員方面,優勢并不明顯。(3)西部基層工作壓力較大在調查中,不少志愿者反饋:由于他們就業的單位在縣城、鄉鎮的居多,尤其是這幾年脫貧攻堅他們也要下村做工作隊員等,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交通不便、節假日較少,且長期性無償加班,身兼數職,工作壓力也較大。此外,基層工作比較繁雜,專業對口性不強,要求志愿者是多面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上。3.1.2對策探究。筆者認為:建立積極正確的歸因模式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志愿者要主動了解“西部計劃”政策,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是重中之重。就業問題是果,外界教育與自身努力是分不開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志愿者可以選擇在校期間開始,有意識有規劃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素質,除了專業技能以外,還可以通過參與第二課堂活動來提升自身的環境適應能力、職業技能、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同時在心態方面,志愿者要真正擺正就業觀念,切忌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在西部基層就業服務,一定要把奉獻精神擺在第一位,吃苦耐勞和志愿實踐的工作態度也是不能少的,不要將“西部計劃”工作與一般的就業工作相提并論,畢竟這也是蓄力充電的階段,是為國分憂、奉獻青春的職業儲備。此外,也要加強監督落實責任,希望有效保護志愿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縮短志愿者們普遍認為的崗位與期待存在的差距,更有效促進志愿者的工作認同感與主動性,推進供需之間的平衡感與滿意度。3.2服務單位方面。3.2.1存在問題。(1)志愿者的綜合能力有待加強調查中,服務單位反映現今對志愿者的評價:奉獻與吃苦精神不足,過于看重物質利益,需要加強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態度,在責任心、行政工作能力和組織交際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更需要進一步強化與提升。(2)志愿者的資源有待統一共享服務單位也指出:“西部計劃”的崗位要求與畢業生志愿者的專業能力并不相匹配,建議可以在到崗前加強信息對接與溝通,盡量讓雙方有初步的了解與交流,減少不必要的信息錯位。志愿者服務崗位一般都位于鄉鎮基層,交通不是很便利,信息溝通也不暢,他們的意見和訴求不能及時反映到上級,一定程度上,志愿者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也會受到阻礙,也建議當地政府開展一些“西部計劃”志愿者和服務單位的座談交流會,及時做好經驗交流與分享,促進當地工作的零距離資源共享,并增加一些有針對性的培訓,促進志愿者的能力提升。(3)志愿者的后續發展需加大扶持同時,在服務期滿后,服務單位也呼吁建立志愿者、服務單位或是其他招聘單位的信息資源庫,供“西部計劃”項目得以更優化的資源共享,促進大家就業干事的積極性。例如,出臺針對志愿者從政、升學或是創業的支持政策,為其提供包括考編、繼續教育、行政服務等綠色通道,激勵志愿者在當地干事創業,整合人事部門開展一些專場招聘會,使更多的“西部計劃”志愿者留在西部,促進當地發展。得到服務地單位、工作對象對志愿者情感上的接納與工作上的認可,他們也會漸漸產生“留下來”的歸屬感,有了在西部扎根的信心。在訪談中,部分志愿者也提到,由于鄉鎮機構改革、編制凍結的影響,很多志愿者想要留在當地發展的愿望難以實現,他們很渴求當地相關工作部門在志愿者服務期間進行相關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這對于整個“西部計劃”工程來說,是十分有必要改進的一方面。3.2.2對策探究。加強志愿者的綜合能力,完善志愿者的資源共享,加大志愿者的扶持力度,是服務單位以及當地政府要做好分階段的謀劃。筆者建議在縣市做一些嘗試,考慮為服務期滿的志愿者組織專場招聘會,向企事業單位推薦優秀的“西部計劃”志愿者,讓一部分志愿者能夠有更多選擇再就業的平臺,與自己心儀的單位進行信息無縫對接。另外,加強地方優惠政策的完善,健全招募機制的落實,扶持志愿者的后續發展,及早及時向志愿者們進行用人需求的宣傳,爭取將有意向留下來的優秀志愿者留在西部、扎根基層,也將此好的經驗和做法做好宣傳、復制,尤其是到高校進行招募源源不斷的“西部計劃”志愿者。3.3高校管理方面。3.3.1存在問題。(1)在校期間宣傳引導不足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有效途徑。責任感不是簡單的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更是需要新時代“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踐行表率,大學生在不斷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強化自我的思想政治教育,再指導、深化社會實踐的責任承擔。在入學教育與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學院缺乏較為系統和完整的“西部計劃”宣傳引導,往往是在一些職業規劃的講座或是臨近畢業,學院通過網絡、宣傳欄或是廣播才會有做一定的宣傳,加之名額有限,很多同學也會有畏難情緒,只是泛泛了解有這樣一種就業途徑而已。(2)優惠鼓勵政策有待完善在調查回訪中,志愿者也提出:母校減免學費或是代償政策不夠健全完善,比如征兵入伍、建檔立卡戶等國家政策性就是剛性執行,相比而言,“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優惠鼓勵性政策并沒有得到100%的執行和督查。(3)對志愿者的回訪關心不足志愿者母校的共青團組織是志愿者的“娘家”,高校共青團可對志愿者的服務進行跟蹤、回訪,加強對志愿者志愿實踐工作情況的把握與關懷,并收集、答疑其對現狀和期滿后的就業幫扶。3.3.2對策探究。加強志愿者服務期滿后的再就業幫扶,筆者思考,可以在一年一度的高校校園“雙選會”中,學院團委主動與就業部門聯合提早謀劃,收集好服務期即將結束的“西部計劃”志愿者的求職需求,以及他們在校期間和服務期間的成績與優勢,通過校園固定宣傳欄、新媒體等途徑,做好前期宣傳,不僅讓在校師生更廣泛、更全面的了解“西部計劃”這一項工作,也讓他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就業渠道,形成良好的循環宣傳育人效果,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西部計劃”,用人單位也對這一群體的學生有更多的關注和期望,利于“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再就業的質量提升。同時,高職共青團可以考慮將志愿服務活動有針對性的納入校園的日常第二課堂活動中去,組織在校大學生參與校園維修活動、獻血活動、環境保護以及社區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中,讓高職生在校期間,就在參與實際的志愿服務活動中體會到志愿精神的實質,此外,鼓勵學生通過掌握自身的專業技能,提升志愿服務的職業認同感,很大程度上,也讓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深刻體會到基層才是施展自我職業技能的大好舞臺,從而為選拔更合格的“西部計劃”志愿者打好基礎。

4結語

綜上所述,解決“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就業問題,不是僅僅單方面或是一蹴而就的簡單操作,而是共青團組織、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及“西部計劃”志愿者共同合力,找出癥結,對癥下藥的系統性工程。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工作,不僅是志愿者個體、高職院校的育人與就業問題,從長遠來看,與民族自治區域內民族團結、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有效途徑,尤其是高職大學生,在參與體會、或是組織策劃、回顧反思社會實踐活動中,對自己所承擔過的社會責任都是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道德教育內容要融合于學校生活和各科教育中,在方法上要以探究、商量和討論為主,他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認為參與是學生進行體驗的前提。其中也強調高職院校在校期間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鍛煉、綜合素質提升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真實的社會生活才能使大學生在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中培養責任意識、奉獻品格和創新能力。組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理論→實踐→理論的相輔相成,志愿服務精神也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在每一個大學生身上,不斷理論沖擊、實踐體會、逆商教育、反思沖擊等等,情境育人也就是這樣深刻而真切,同時還有個體、群體、外界的融合與接納,分工、合作、平衡的舍得與挑戰等等,都值得一步一步的內化與認同,沒有踏進去就不可能走出來,這就要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合力育人才能實現的。新時代青年自覺為社會、為西部、為基層作貢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整個社會的互聯互通,“西部計劃”項目也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承擔社會主義的社會責任,義無反顧的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中,優秀志愿者的強大正能量,更應該在無數的青年成長和社會變革中變為活生生的現實,并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洪流,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影響更多更廣泛的青年。我們有理由相信,“西部計劃”志愿者們,他們的實踐成果、管理探索、價值引領,是新時代高校青年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活的實踐教科書,作為參與其中的志愿者本身、就職服務的單位還是高校,都有著緊密的探索合作空間,需要建立互聯互通的合作網。

參考文獻

[1]李姣.“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職業發展問題研究—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9):85-86.

[2]嚴鴻雁.我國大學生農村基層就業激勵措施與機制探討[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報,2016,33(4):54-57.

[3]薛妍琴,賈春遠,方夏荃,等.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青年探索,2010(6):54-60

作者:韋媛 義崇寬 張思儂 袁海勝 曾旖旎 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