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7:33: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設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論文

中原文化藝術設計論文

一、中原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1.中原文化的含義。文化是一個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中原廣義上講是指以河南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人們往往把當今的河南省稱之為狹義上的“中原”。中原文化是河南人民的靈魂歸宿和精神主宰。

2.中原文化的特點。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體系的開端,作為農耕文明為核心的文化,它對中華民族精神個性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說,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定都于中原。中原文化包羅萬象,史前文化中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表明中原是中國文明起步最早的地域之一。由于中原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歷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中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居于正統主流地位,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中原文化兼容并收,不斷地發展、擴充、完善,并與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它不僅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源,而且對構建整個華夏文明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其廣泛而包容的文化特點,造就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特色。開封古都的歷史文化,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藝術文化,以老子為代表的圣賢文化,嵩山少林的宗教文化,尋根問祖的姓氏文化,豫劇的戲曲文化,淮陽太昊廟會的民俗文化,享譽海外的鈞瓷藝術,特色小吃的飲食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都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地域特色。中原文化歷史悠久,延續著幾千年的中華精神和文明。根植于中原地區的地域文化擁有著鮮明的識別性和認同感,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藝術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中國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龍的傳人”,這是源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和人類始祖黃帝均在中原地區統一各大部落后將龍作為信奉的圖騰。而龍的形象古往今來都是藝術設計創作中百用不厭的素材。依托中原文化脈絡的走向,針對現代藝術設計行業的具體需求,將傳統中原文化的語匯與現代設計技法相融合,更好地在河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傳承中原文化,無疑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河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

中原文化中蘊含了許多可供藝術設計專業學習和使用的知識。但長期以來,河南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主要著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對于人文知識的教育不夠重視,與中原文化相關的知識傳播與教育非常匱乏。

1.缺少與中原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河南藝術專業院校中,與中原文化相關的課程主要是一些如工藝美術史等理論課程,或者是一些涉及民間藝術品的賞析課程,割裂了中原文化與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涉及中原文化中與藝術專業相關的內容,常常被歸到色彩、圖案等基礎課程中,忽略了其文化內涵對藝術設計的廣泛影響,錯失了中原文化中可為藝術設計類各專業使用的豐富設計資源。況且,現有的教材中系統體現中原文化的內容較少,沒有適合高校層次的教材和相關教具,在教學環節中不能較好地將中原文化通過藝術專業特色體現出來,導致課程體系不完備。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思考分析論文

小引

“……我們正迅速接近有理性的和有意識的構圖的時代,到了那時,畫家將自豪的宣稱他的作品是構成的①。

設計和藝術從歷史的溯源看本是同源,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離散所致。因此,他們之間存在著親密關系是不言而喻的②

關鍵詞

藝術設計設計藝術

一關于藝術與設計的概念反映

查看全文

現代藝術設計論文

全球化是我們當前議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不論你是否情愿,它都將對你,對你的生活,或者你所從事的工作和專業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曾經很熱烈地討論過全球化對科學與技術,對文化與藝術的種種影響。作為科學與技術、文化與藝術載體的現代設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巨大影響。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全球化對現代設計產生多大的影響,而在于我們怎樣應對這種來自全球化陰影。

●對全球化的再認識

今天竭力鼓吹全球化的始作俑者是美國人,因為亨利·基辛格說得明白:“全球化對美國是好事,對其它國家是壞事……因為它加深了貧富之間的鴻溝。”美國人鼓吹的全球化,即美國化,不但遭到了世界眾多國家的堅決反對,也同樣遭到了西方國家的強烈抵制。那么,美國人為什么如此熱衷于鼓吹全球化呢?

美國人竭力鼓吹全球化,恐怕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文化層面上的。美國是一個立國僅僅二百年多一點的國家,沒有中國人常常說起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的只是移民文化。也正是因為這種移民文化的種種特征,才使得美國能夠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容易接受、吸收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各個種族、各個民族的文化。僅從這一點上說,把美國的文化稱為“雜交文化”,或者“融匯文化”也是十分貼切的。大家知道,在生物學上,“雜交”是生物優生的最好途徑,因此,生物學家對“雜交優勢”情有獨鐘,常常以此來培育生命力更強的優生品種。美國二百年的發展歷史證明,其成功的絕大因素是得益于這種“雜交文化”。所以,出于移民文化的印痕,美國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接受和吸收一切外來文化。不問精華,亦不論糟粕,只要你不反對它的統治者,什么都可以容納。這就是移民文化對待外來文化的最顯著特征,也是美國所獨有的,是其它國家和民族難以學得來的。美國是由早期的歐洲殖民和后來的移民建立而成,移民給美國帶來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正是因為人口構成的多種族性、多民族性,才有了獨特的移民文化,這種移民文化又常常帶有殖民色彩。全球化正是適應移民文化這種雜交性文化需要的最佳方式,所以美國人竭力鼓吹全球化,是有它極深刻的文化背景因素。

第二個原因是實利層面上的。在今天的世界上,無論從哪個意義上說,美國都是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一個可以預見得到的未來,誰都無法取代它。美國的總統,不論他自己是否真的情愿,還是假的情愿,或者根本就不情愿,只要一上臺,就是七分管世界,二分抓競選,一分應付國內。這是美國“世界警察”身份始然,不能簡單看成是個人性格原因。正是因為這種“世界警察”的特殊身份,使得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始終面對全世界,而很少面對國內。譬如美國的軍事機構,從來就沒有象其它國家那樣,以自己的國土劃分戰區,而是以全球劃分戰區,什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等。美國在聯邦政府內不設教育部、文化部、宣傳部,聯邦政府也從來不統一管理國民的教育、文化和宣傳,但它卻向全世界推銷它的教育,灌輸它的文化,鼓吹它的意識形態。所有這一切,都是從實利出發的。政治上,美國需要統治這個永遠動蕩不安的世界;經濟上,美國需要世界這個再大不過的市場;文化上,美國需要自己的文化走遍全世界,成為世界主流文化。現在人們常常把美國人講的英語,稱為美語,美國講授英語的教材也稱為“走遍世界”或“走遍美國”,也是這種移民文化用意。因為它的祖先之一,大英帝國就曾經有過“日不落”的輝煌;軍事上,美國需要控制全世界,以保證它上述目標的實現。因此,從實際利益出發,美國人也必須鼓吹全球化。回到文章開頭,亨利·基辛格的說法,也正是上述兩層意思的集中體現。

但是,全球化的概念不是美國人的發明,其濫觴是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出現前,有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上許多國家基本上是一種隔絕狀態。馬克思主義的出現代表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主義。如果你還有什么疑惑,以為“全球化”這樣時髦的理論,怎么可能會是一百多年前的馬克思想得出來的呢?那么,就請去讀一讀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多年前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他們說:“大工業建立了由美洲的發現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世界市場使商業、航海業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的擴展,同時,工業、商業、航海業和鐵路愈是擴展,資產階級也愈是發展……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查看全文

壁畫藝術設計論文

一、開化寺壁畫藝術設計的美學內涵

1.宋代壁畫的審美思想。宋代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使得社會政治局面趨于穩定,文化建設也得到政策的支持,如對世界經濟發展有著重要貢獻的火藥、印刷術、指南針等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同時,手工業及商業的興盛也促進了工藝藝術的發展,當時的政治及經濟形勢對美術事業有著重要影響。宗教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重要統治工具,其帶來了宋代宗教藝術的發展與繁盛,從南北朝時期佛教壁畫便已經產生并大量涌現。例如,吳道子、曹霸等都是當時繪制壁畫的能手。唐朝時期,佛教人物畫開始在中原盛行,其不斷吸收其他民族及地區的藝術精髓,逐漸形成新的工藝美術形式。唐代人物畫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現了當時的生活及追求雅士生活的審美情操。五代時期的繪畫藝術為宋代壁畫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山水畫、人物畫的寫實藝術已經超越了唐代。宋代的宗教人物畫繼承了唐代的傳統,佛教人物畫的繪畫風格延續了吳家樣式。宋人郭旭若曾提到“:若論佛道人物,侍女牛馬不及古者,若論山水樹木,則古不及今。”由于宋代統治者對宗教采取了保護措施,南塘、吳越等地的畫家匯集于開封,與中原畫家合成一支強大的壁畫創作團隊。宋代壁畫雖然沒有唐代那種宏偉的氣勢,但其在規模上可與其相媲美。據史料記載,宋徽宗時期創建的五岳觀,征集天下繪畫名士數百人,可見宋代有著數量眾多的繪畫人才。

2.開化寺壁畫對傳統美學的繼承。宋代高平開化寺壁畫由于東壁、北壁的壁畫損毀較為嚴重,只能以其他壁面的壁畫作為研究對象,其繪畫包括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等社會實踐內容。中國繪畫歷史注重繼承,開化寺的壁畫也直接繼承了唐代中原壁畫的風格。西壁中心的主題以毗盧遮那佛為中心,向兩邊呈對稱式展開,表現了佛說法的情景。這種說法壁畫周圍都繪有佛本生的故事,每組說法壁畫又可單獨成為一種有著豐富表現的畫面。毗盧遮那佛說法圖給人一種肅穆、祥和的印象,其背光的圓形使得畫面更為飽滿,有深度。佛光內環的輻射線被描繪成曲線狀,與內環外圍的火焰相對照,使得原本靜止的佛像有著動態美。兩側菩薩的背光與佛頭的光圈組成一“品”字形,在視覺上更具沖擊力。佛的表情很少流露在外,外部的祥云組成一個不規則的大圓,這便符合佛教中圓滿諸德的內涵要求。畫家又將蓮花臺下面僧彌座通過方正的線條刻畫出來,寓意佛教方正廣大之意。這種通過圓與方的對比,給人以和諧的藝術效果。在線條運用上,開化寺壁畫繼承了唐代吳道子的以中鋒為主,有著圓潤線條的藝術特色,每根線條都富有彈性及韻律美。壁畫以綠色為主調,象征生命與活力,同時還可以展現心境的自然平和。左邊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與右邊的盧舍那佛說法圖在色彩處理上有著明顯的差別,為了突出中間的毗盧遮那佛,畫家在用色上將佛的披衣改成紅色。為了讓壁畫有著富麗的效果,畫家又在人物的衣飾及建筑物裝飾上使用瀝粉貼金工藝,讓壁畫更具有輝煌的效果。高平開化寺壁畫藝術并不是取巧之作,而是對歷史及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二、高平開化寺壁畫的藝術設計特色

1.宋代生活特征對壁畫的影響。宋代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商業活動突出,繪畫不再是富貴子弟用來裝飾祠堂的飾品,更是普通百姓商業活動的必需。所以,宋代壁畫有著商品性質,其繪畫題材逐漸增多,很受市民的歡迎。同時,隨著人們審美思想的轉變,宗教題材的壁畫逐漸減少,出現了以自然風光及市井生活為特色的壁畫作品。宋代高平開化寺大雄寶殿內的壁畫便在題材及構圖上體現了這些特色。開化寺內的壁畫以說法圖為中心,四周輔以經變故事,有山水、人物、樓閣等多種題材。這樣,在寺院內對那些識字不多的信徒進行說法,更易于被信徒接受,便于佛教的傳播。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后,在中國傳統文化及政治影響下,開始具有民族特色。到了隋唐后期,佛教真正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最終演變成為中國的佛教,其兼容儒家、道家思想,成為統治者神化其統治的工具。開化寺壁畫也深受道家的影響,宋代的人物畫主要都是佛道畫。在繪畫上,宋代高平開化寺壁畫深受道教的影響,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道德的實踐總結。唐太宗時期,實行佛教、儒教、道教的統一,使佛教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佛道融合的壁畫藝術特色。中國現存的宋代壁畫很少,而高平開化寺壁畫展現的內容之豐富、筆法之流暢、面積之大等更是少見。高平開化寺壁畫雖然有署名創作者,但這種巨制作品并非一個人所能完成。例如,郭發英便是當時創作團隊的首領,在壁畫重要結構及環節等,都是其親自著畫、勾勒。如果沒有熟練掌握繪畫技法的他人幫助,很難實現創作者的藝術追求。由于中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所在,其在壁畫上表現為和諧統一,特別是其筆法、線條及色彩等都非常講究中和。從開化寺壁畫上看,《鹿女本生圖》便融入了很多道教的成分,如草廬旁邊的火爐及上面的“三乾”字樣。從衣飾上看,還可以發現身著道袍的道人,同時一組手執笏板面對面交流的人物。無論是從其衣冠及胡須上都能發現道教的影子。在《薩垂那王子舍身飼虎》中更有典型的道教人物出現,手拿佛塵的道長在道童的陪伴下出現在王子面前。佛教在沒有中國化之前是有胡須的,這也是與道教的重要區別。佛教的宗旨是教化“,知為心體”是禪宗的根本,其倡導通過智慧來修禪,最終達到與宇宙相通。然而,道教的教義則是長生,通過道術的修煉實現返本還源。西壁站立在兩側手執玉板的人物形象,中間毗盧遮那佛及右端盧舍那佛旁邊的人物形象,其將神的形象與佛的形象融為一體。這說明了開化寺壁畫圖像的再現功能,而佛道融合不但是創作者思想的流露,而且還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查看全文

產品藝術設計論文

一、人的需求是產品設計的主要依據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產品,是當今設計的關鍵和核心。現代生活的人們工作節奏加快,面臨的是競爭激烈的世界,當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過程中也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產品的功能設計要根據消費者對產品的生理需要,力求達到產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學性和相應的價值觀。如果一件新產品,人們需要事先閱讀說明書才能明白操作的要領,那么它絕對不是好的設計,因為沒有一個使用者會愿意去看說明書里枯燥而煩瑣的內容。

簡單和功能單一的產品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人們曾經陷入科技發展而導致的產品設計的誤區。多功能的、過于飽和與功能的重復堆砌不僅僅造成資源的浪費,也容易引起人們的誤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導致設計的復雜性,要設計師們合理安排各種設計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飽和的設計僅僅是對科技發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實際需要。事實上,有一些產品的功能,用戶使用的頻率極小。

比如,對有關微波烤箱的消費者調查顯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只是將食物放入烤箱,設定所需時間,然后開機。至于其他復雜的附加功能從未使用過。因此,根據消費者的動態的心理變化和需求,產品的功能設計有幾個趨勢:

1.自動化程度提高;

2.向“輕、薄、短、小”方向發展;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論文:論浮雕藝術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一種介于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

浮雕的空間構造可以是三維的立體形態,也可以兼備某種平面形態;既可以依附于某種載體,又可相對獨立地存在。一般地說來,為適合特定視點的觀賞需要或裝飾需要,浮雕相對圓雕的突出特征是經形體壓縮處理后的二維或平面特性。浮雕與圓雕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相對的平面性與立體性。它的空間形態是介于繪畫所具有的二維虛擬空間與圓雕所具有的三維實體空間之間的所謂壓縮空間。壓縮空間限定了浮雕空間的自由發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圓雕的實體感減弱了,而更多地采納和利用繪畫及透視學中的虛擬與錯覺來達到表現目的。與圓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繪畫原則來處理空間和形體關系。但是,在反映審美意象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圓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顯示的只是某種外表特征。作為雕塑藝術的種類之一,浮雕首先表現出雕塑藝術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審美效果不但訴諸視覺而且涉及觸覺。與此同時,它又能很好地發揮繪畫藝術在構圖、題材和空間處理等方面的優勢,表現圓雕所不能表現的內容和對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與環境、敘事情節的連續與轉折、不同時空視角的自由切換、復雜多樣事物的穿插和重疊等。平面上的雕鑿與塑造,使浮雕可以綜合雕塑與繪畫的技術優勢,保持手法上的多樣性和多樣化。二維空間中的透視縮減,陪襯主體形象的背景刻畫或虛擬,使浮雕的塑造語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圓雕,具有更強的敘事性同時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現性。

壓縮空間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種基本形態——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較小,因此其空間構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圓雕,甚至部分局部處理完全采用圓雕的處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處理,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力和魅力。法國巴黎戴高樂廣場凱旋門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發》,是高浮雕的杰作。藝術家將圓雕與浮雕的處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結合,充分地表現出人物相互疊錯、起伏變化的復雜層次關系,給人以強烈的、撲面而來的視覺沖擊感。

淺浮雕起位較低,形體壓縮較大,平面感較強,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繪畫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實體性空間來營造空間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繪畫的描繪手法或透視、錯覺等處理方式來造成較抽象的壓縮空間,這有利于加強浮雕適合于載體的依附性。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亞述人,大概是最善長于用此手段進行藝術表現的藝術家。在一系列的“亞述人狩獵圖”中,他們很好地運用淺浮雕手法,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地表現出充滿生氣的藝術形象,并以復雜的動勢貼切地展現出人物和動物的內在情感。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摘要:畢業設計是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學科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本科階段學位考核的重要方式。完整科學的畢業設計指導評審體系,對于檢驗學生專業學習成果,總結梳理專業知識認知,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考核體系的構建主要包括選題體系、指導體系、評審體系三部分。

關鍵詞:畢業設計;選題體系;指導體系;評審體系

藝術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創作能力等設計專業綜合素質的體現。畢業設計教學指導是本科教育階段總結性實踐教學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重要步驟。科學、規范化的畢業設計教學評估體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學指導意義。

1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設計選題體系

愛因斯坦說過,在科學面前,“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準確而恰當的畢業設計選題,可以明確設計方向,檢驗專業水平。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制定好畢業選題是畢業設計指導體系的重要環節。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特點,聯系專業發展方向,結合學生專業特長和課題價值,畢業設計選題體系可以分為三個方向。①項目應用型:主要是指專業實踐項目,具備實戰性、規范性、約束性、市場性等特點。項目應用性選題是以解決實際問題設計訓練目標,注重強化設計應用能力,認知行業設計流程,熟悉行業設計規范。②概念實驗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設計選題。概念性項目往往對某種理念或思想進行提煉、概括、表達。概念項目的設計訓練要求我們立足于時代最先進的技術和社會意識,大膽嘗試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的生活觀念,凝聚時代先進技術成果,對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較好的意義。③專題研究型:主要針對專業發展的某一領域,進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設計實訓。應對專業細分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強化對設計專業某一領域的設計應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養。我國著名哲學家張世英所說:“能提出象樣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個好的選題需要大量地閱讀、收集、整理和研究資料,從對資料的分析、思考選擇中確定設計選題方向,為后續畢業設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設計指導體系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論文

一、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的創新特色分析

云南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在近十年的畢業設計教學實踐環節中,立足于云南本土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眾多的民族文化特色,積極探討設計與地方文化建設、設計與文化傳承、設計與文化創新的教學思路,從2004年開始探索“校地合作”的畢業設計創新實踐的教學模式,歷經了“創意騰沖”“創意喜州”“創意富民”“創意香格里拉、峨山”“創意石林”“創意鶴慶”“創意瑞麗”“創意個舊”“創意尋甸”,直至2013年“創意云南”的主題創意設計活動,將純粹的畢業設計教學活動與地方文化、經濟建設緊密結合,突破了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是教育為社會文化、經濟建設服務,及云南地域文化傳承方法的有效途徑嘗試。

1.畢業設計選題視角的創新特色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的影響下,云南許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觀、傳統村落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的建筑、街景及充斥于市場的各式旅游產品,社會同質化現象嚴重。鑒于此,近年來我院的畢業設計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優秀的設計選題,分別從云南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城鎮形象設計、傳統民居與村落的保護再生建設、現代環境空間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創新設計等幾方面,從不同的視角研究分析了云南城鎮、村寨建設進程中同化現象產生的原因,探討地域文化特色下可持續環境空間的再生設計,全方位地探尋云南民族文化精髓的保護與傳承之法,運用現代創意設計理念,以全新的設計語匯打造出一個個具有歷史文化底韻、又具人文關懷、符合現代人生活、工作的場景以及具傳統、時尚為一體的日用產品,充分彰顯了云南本土民族文化的人文內涵,也為地方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行性探索的依據。我院環境藝術專業在“云南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城鎮形象設計”選題方向中,通過“楚雄市形象入口設計”“瑞麗門戶”收費站設計、瑞麗珠寶城入口大門設計、瑞麗“弄莫湖生態濕地公園入口大門設計”等項目,打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下的城鎮新形象,向外界詮釋了其獨具個性、民族風味淳厚的城鎮新面貌;“傳統民居與村落的保護再生建設”選題方向,通過“疆域傣語”傣族民居再現設計、“雅諾芭拉”文化體驗園區設計、紅河老旭甸“化石村改造設計”、尋甸“尋慕善隱”傳統民居改造設計,以及“云尚喜韻”喜州鎮景觀規劃設計、“街里街坊”昆明老街再現設計、“谷豐彝鎮”商業古鎮設計等項目,在保護城鎮歷史傳統、地方特色及文化特色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設計理論為城鎮改造、新農村建設及政治、經濟和文化奉獻才智,重新賦予傳統城鎮村落的活力,修復了時光流逝中逐漸消失的景象記憶,通過再生設計激發人們對鄉土家園的熱愛和認同感。“現代環境空間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創新設計”選題,則以“水印邊城”莫里五星度假酒店設計、個舊“金湖之夢”度假酒店設計、“云上水閣SPA溫泉度假中心”設計、尋甸“歐申納斯城堡酒店設計”、尋甸“北大營尋隱莊舍草原度店設計”、尋甸“白巖石溶洞群旅游區總體規劃設計”、鶴慶新華村“五星度假系列酒店設計”、“個舊老礦區改造設計”、元陽“水韻天色”度假酒店等設計項目為代表,通過對當地自然特性、民族文化、傳統加工技藝的挖掘、整理和認識,結合當代的設計理念,將云南不同地域的文化底韻進行提煉和升華,使設計作品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人文尊重,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在兼具現代時尚生活氣息的同時,營造出獨特的審美趣味。這些獨具特色、充滿挑戰的選題,為學生們探討云南地域文化在當代設計領域中的運用、傳承與發展,增強實踐能力,適應社會需求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畢業設計創新思維提升的探索

創新思維提升的培養是藝術設計創作的重要環節。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學階段應采取不同的“教”法與“學”法。畢業設計創作需要學生具備較為全面的知識儲備,以嚴謹的邏輯思維態度,發揮發散思維流暢性、獨特性和變通性的特點,將問題的解決方案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設疑、分析、推理、修正,從而達到藝術設計創新思維的不斷提升。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創新對社會發展、設計師觀念轉變和設計作品能立足市場的重要性。創新,就是要在設計的各個環節中有所突破,在選題、理念、內容、表現等實施制作環節中突顯出與眾不同的新穎性、獨創性;要讓學生既要具備嚴謹的創造性的邏輯思維空間,還要具備靈動的藝術思維空間,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才經得起細節上的推敲、功能上的考驗、視覺上的悅目和市場的接納。創新思維的教學訓練,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教師既要積極地營造良好的教學心境,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和主動性,又要及時發現問題,糾正思路,把握全局。以“個舊老舊礦區環境改造設計”為例。審視個舊廢棄的礦區,在失去了往日的喧嘩之后,大量閑置的廠房了無生機、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如何將這些城市發展中的灰色斑塊以一種可持續的新形式再續輝煌,將老礦場的歷史文化以另一種嶄新的錫都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學生們在可持續發展觀思想的指導下,圍繞“創意個舊”這個具有啟發性的主題進行頭腦風暴,從不同的角度對個舊老礦區的歷史文化、地形特色、再利用價值、用戶體驗等方面進行不斷的設計思路延伸,通過發散性思考,從主題的演繹到視覺圖片的刺激,從場地的考察到圖紙的再現,從元素的提取到形象的定位,從目標計劃到成果實施環節過程的多方探究,最后將這些信息進行篩選,獲得有價值的概念想法,直至確定完善的設計主題、創作思路。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創造恰當的時機,以替換課堂主角位置的形式,通過討論、演講、辯論的方式,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個舊城市的歷史記憶。學生們在頭腦風暴訓練的基礎上,通過對個舊老礦區具有文化價值的工業遺址進行生態恢復、循環利用的構想,以礦車和“螺絲釘”這個特定的元素,通過形象、色彩、材質的轉換,結合時尚的空間裝飾界面和陳設處理,將“錫都印象主題餐廳”“博物館敘事型的主題餐廳”“個舊TIME時尚主體餐廳”的設計方案逐一呈現出來,營造出了錫都濃烈的錫礦文化氛圍,在各種特色元素重組及淋漓盡致的發揮中,打造出了極具個性的特色餐飲空間。通過訓練,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論文:淺談宗教藝術

摘要:宗教與藝術是一個相互不可分離的混合體,宗教色彩伴隨著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宗教藝術的特點是這一藝術不但具備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賦有濃郁精神內涵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宗教藝術宗教崇拜藝術

在藝術史發展過程中宗教元素一直伴隨而來。我們把宗教與藝術,放到整個人類發展歷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難發現,宗教和藝術之間,存在著許多內在的聯系。有人認為原始人對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藝術產生和發展的直接原因。了解宗教和藝術的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宗教藝術遺產和現今的宗教藝術,對認識宗教和藝術這兩種意識形態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一、什么是宗教藝術

宗教藝術是以表現宗教觀念,宣揚宗教教理,跟宗教儀式結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藝術。它是宗教觀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儀式與藝術形式的結合。

宗教經典與宗教儀式中文學色彩較濃的神話傳說、故事。如《圣經》中的洪水神話與伊甸園的故事,佛經中的太子成道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要點明其所包含的宗教意義,或勸人改惡從善,或告誡人嚴守教規,或宣揚神佛的神明與智慧。雖然在宗教經典中許多故事來自民間,但是由于他們自身融入了濃郁的宗教色彩,而且是用來宣傳宗教教義,為宗教服務的,就應屬于宗教藝術。另外借用藝術形式宣傳宗教教義、以宗教崇拜為目的的小說、詩歌、繪畫、戲劇、舞蹈等。如音樂,《呂氏春秋·古樂》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葛天氏是傳說中的氏族首領,這段配以舞蹈的音樂分為八段:第一段“載民”是歌頌土地恩德的;第二段“玄鳥”歌頌葛天氏部族的圖騰;第三段“遂草木”則祈求草木茂盛;第四段“奮五谷”祝愿五谷豐登;第五段“敬天常”崇奉上天;第六段“建帝功”則贊揚天帝的公德無量;第七段“依地德”酬謝土地神祗;第八段“總禽獸之極”祝愿飛禽走獸大量繁衍生殖。這段音樂表明當時的藝術是宗教祭祀儀式、生產活動混融一體的。還有與宗教教義、宗教儀式緊密結合的宗教建筑(包括神壇、祭臺、教堂寺廟、佛塔等)、宗教音樂、宗教繪畫和宗教雕刻等。如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筑物是最典型的宗教藝術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濃濃的宗教氣氛又能找到宏偉的建筑藝術。伊斯蘭偉大先知說:安拉很關愛其仆人,他將大地作為仆人崇拜他的地方。因此,每一位穆斯林當進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時都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他認為,在清真寺他是與真主相會,因此他就首先洗凈,先滌除人身體外部的污垢,然后誦讀古蘭經和通過與安拉交言洗滌和純潔內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師盡其所能將清真寺建得既肅穆又壯觀,使仆人與安拉交言時保持更多的精神氣氛。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教學研究論文

摘要:新時期人們的一切生活方式都在不斷變化,論文為此,我們的現代高等教育藝術設計教學也應該逐步有所改變,所以本文就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看法

一、以前的高等教育中藝術教學的模式是在當時中國的經濟、科技和信息都還很落后的時期制定的,如今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科技和信息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了,如果我們現在依然用以前的教學模式去教學,可能就有些不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了,所以應該在遵循以前大的教學原則的情況下適當作些改變,使之符合當今社會的實際和需要。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強化藝術設計、施工、管理為支柱、以加強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為保證,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和專業教育規律。

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必須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必須從藝術設計的實際出發,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學模式、課程設置體系、教學內容和教材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突出綜合素質培養,強化崗位技術教育,建立以藝術設計、施工和管理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育模式。針對藝術設計教學我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1.教學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職稱論文應該體現專業教育特色,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強化崗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完善、充實教學內容;加強操作技能、工藝實習等為主的實踐環節;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所占比例;加強產學合作,逐步建立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畢業生上崗后,進入狀態快、動手能力強,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可成為工程設計、投標報價、材料選擇、施工技術、施工機具操作、施工項目管理、項目驗收、工程預算等技術人才。我覺得教學中應該目標很明確,藝術設計專業是應用型人才,實踐性強的專業,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課程設置就應該強調其針對性,強調基礎課教學的適應性,強調專業課教學的實用性,強調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和漸進性等,具體表現如下:

2.課程設置強調的針對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