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02 08:43:42

導語: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論文

摘要: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引入工作坊教學模式,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意能力和動手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為高校“產學研”的互動提供平臺。這種教學模式需要一套相對應的評價與考核方法,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改革。該文根據工作坊式教學的特點,分析工作坊式教學的考核評價要素和方法。

關鍵詞:工作坊教學;評價;考核

工作坊模式是一種以頭腦風暴為特征的創新研修方式。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勞倫斯•哈普林將“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計劃之中,讓其成為不同立場和族群的人們思考、探討、交流的一種方式。工作坊教學模式在國外已經用得相當普遍,近些年在我國高校研究生教學中也開始被采用。工作坊教學模式運用于藝術設計教學,早在1919年4月1日成立的包豪斯學院就已開始,被稱作集體作坊式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師。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引入工作坊教學模式,對一些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形成工作坊式的教學體系和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意能力和動手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改善學習風氣;加快課堂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速度;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設計綜合素質,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為高校“產學研”的互動提供平臺;等等。當然,并不是好的模式就一定能夠成功,工作坊式教學還要有一套相應的評價和考核方法。客觀的評價非常重要,評價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對客觀事物的評價是人們對該事物及其意義的一種觀念性把握,是對客觀事物價值的認定。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采用與工作坊式教學適應的評價和考核方法,可以為達到上述教學目的提供保障。

一、工作坊式教學的考核評價要素

1.過程評價要素。(1)主題選擇和設計在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中,主題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中,每節課的主題就是課程計劃中的一個章節。工作坊式教學并沒有章節內容,也沒有前后先導內容和續接章節,只有主題項目,完全取決于授課教師對主題和任務的選擇。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工作坊主題一般是項目專題化設計,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個性化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工作坊主題。所以,教師對主題的選擇和設計非常重要,主題的好壞決定能不能吸引學生參與、是不是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在人物形象設計工作坊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包括以“綻放”為主題的飾品設計制作活動、以“萬象新生”為主題的手工設計活動、以“繪夢”為主題的美甲彩繪活動等,學生在創意實踐中完成了飾品設計、布藝設計、美甲彩繪等實訓項目。通過這些輕松、有趣的主題活動,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了充分的探討與交流,完成從資訊分享到互相交流、激蕩腦力、共同創造的過程。通過完成一系列主題項目訓練活動,學生在工作情境中感悟正確的認知觀念、思維方式與方法,獲得充分的體驗,提高了設計技能和專業綜合素質。(2)教學過程的設計工作坊式教學中,教師的身份變成主持人或現場導演,對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預設好項目任務和各個環節,包括前期工具和材料的準備、人員分配、節奏的把控等。工作坊式教學過程要設置能夠激發學生創意設計的各種環節,如頭腦風暴、角色扮演、游戲體驗、分組、專家點評、小組互評等環節,擺脫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通過這些教學環節,教師將設計理論融入設計構想、操作技巧,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效果更好。如,依靠集體的智慧對于設計來說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手段,頭腦風暴就是這種手段的最佳選擇,在廣告設計工作坊教學中,頭腦風暴可以激發學生進行創意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設計的效率。又如,角色扮演是一種很好的情景模擬活動,在設計實踐環節,教師讓學生分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業老板、客戶、業務員、設計師等,模擬真實的項目,進行業務洽談、客戶溝通、方案匯報等環節,引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過程設計是工作坊式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亮點,直接決定工作坊式教學能否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過程評價對工作坊式教學非常重要。2.結果評價要素。工作坊式教學重點在于過程,結果同樣體現過程有沒有取得實效,能不能達到激發學生創意潛能的目的,其結果評價應包含以下幾個要素。(1)學生參與熱度工作坊式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對課堂的掌控能力,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一般理論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主題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大膽創新、開拓性地完成項目任務。藝術設計工作坊的項目實踐,對互動參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直接影響工作坊式教學的效果。為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現狀,了解他們關心的熱點,包括時政要聞,通過網絡廣泛查閱、搜集相關資料,把它們引入主題項目,在教學過程中互動交流,吸引學生關注并激發學生完成項目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協作。(2)創造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作品的數量反映了學生的參與程度,通常一個項目只有一種設計可能,而得益于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環節,一個項目有了多種設計可能,也就會出現多個結果。作品的數量多能夠說明從定量到變量的轉變,代表著創意思維能力的增強。相比數量,質量在工作坊教學中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至少不是一個普遍指標,但能引領設計思維的方向。在眾多作品中也許有極少數高質量的作品,它就能確定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3)作品轉化效能的比率能夠說明設計作品質量的,是其轉化為社會應用的比率。這種比率包括三個層面:一是作品的獲獎率,作品能夠在各類競賽中獲獎是對作品質量的肯定;二是設計作品發表率,作品能夠在媒體上發表、轉載,代表它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三是設計作品的采用率,設計作品最終能為企業或商家采用,能成為產品和商品,轉化為效益,是衡量產學結合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

二、工作坊式教學的評價考核方法

教學評價考核體系是工作坊式教學順利實施、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的保障系統。工作坊式教學的評價考核不應局限于考試分數,更強調評價的激勵性、發展性和過程性原則。1.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在一個階段結束或課程結束,對學生所完成的設計作品進行集體評價,是對總體教學程度的剖析。課堂評價包括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1)教師點評教師點評是工作坊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專業素養的一種評價方式。教師點評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主要有以下兩個目的。一是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潛在的創意思維。在點評過程中,教師分析作品的優缺點,以評價優點為主,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成果予以肯定,幫助學生找回自信,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二是促進學生增強設計能力、提升設計素養。點評作品時,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優點,用開放性的思維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設計潛能,關注每名學生在工作坊式教學過程中的變化和進步。(2)學生互評工作坊式教學不僅注重結果評價,而且注重對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的評價。學生互評的目的是促進學生互助合作,使他們相互學習和借鑒實踐經驗與方法。在學生互評時,教師處于裁判的位置,引導和鼓勵學生客觀地進行互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評價同學作品中的優缺點,以自己的觀點進行闡釋,加強對設計理論的理解,取得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和體現集體智慧的效果,形成設計審美的共識。在學生互評時,教師一定要處于引導的地位,而不是以簡單的優劣進行決斷,否則互評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學生相互評價,體現集體評分的結果,成為公平、公正的成績評定方法。2.社會評價。社會評價是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坊式教學的社會評價,不是指專業教學質量的社會評價(這種社會評價是以畢業生為評價對象,以就業率、就業質量為評價依據),而是指課程教學的社會評價,包括對工作坊式教學的主題內容、活動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的評價。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引入社會參與評價機制,目的是通過評價發現工作坊式教學存在的問題,根據社會的評價反饋信息,直接、客觀地了解社會對設計人才培養的要求,即時對主題內容、組織方法等進行調整,整體優化,提高工作坊式教學的質量。工作坊式教學的社會評價以同行、企業、家長為評價主體,在實施過程中,藝術設計專業要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及時獲取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信息。社會人士參與評價的程度,能反映工作坊式教學的效果,決定著評價的可靠性和科學性。開展社會評價的途徑有兩條。一是成果展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開展階段性課程教學成果的展覽,對工作坊設計項目的作品進行展示,可以采用大眾評審投票的形式,客觀、公正地進行評選。成果體現不僅僅是一個分值,而是作品得到外界公認的程度。二是教學研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定期邀請用人單位的專家、業界精英、教學同行、學生家長參與評價,通過聽課、查看學生作品、開研討會等形式,真正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在工作坊式教學中突出評價考核體系的作用,學生在乎的將不只是分數,而是成果展示與總結。這種評價結果不只是一個數值,而是產生了社會效應,最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創業率。

參考文獻:

[1]葛樺.“實踐教學工作坊”的設計與應用.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8).

[2]邱志濤,張靜偉.藝術設計學科“工作坊式”精英教學模式研究.包裝世界,2012(5).

[3]王傳兵,仇奔波.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教育探索,2003(6).

[4]王雪華.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當代教育論壇,2011(23).

[5]張俊竹.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教育與職業,2015(1).

作者:袁金戈 單位: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