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研究
時間:2022-01-28 10:28:07
導語: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以揚州職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為例,闡述該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情況,指出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的建議。
【關鍵詞】國際貿易;課程設置;個案研究
自20世紀末以來,我國國際貿易快速穩步發展,行業對高素質的外貿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長。國際貿易專業成為近二三十年來最為熱門本、??茖I之一,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使命的高職院校來講,如何抓住良機,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的國際貿易人才,是擺在眼前亟需深刻思考的問題。問題是目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如何形成區別于本科理論型培養目標的特色成了難題,高職院校缺乏自己的課程特色。針對此情況,本文以揚州市職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為個案研究,探討更為合理的高職院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方向和課程設置。
1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狀況
1.1國際貿易專業概況
國際貿易專業是揚州市職業大學經貿學院的傳統專業之一,學制三年,修業年限6年。目前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共16人,其中50歲以上2人,40-49占6人,30-39歲占6人,30歲以下的占2人,教學團隊年齡結構合理、梯次清晰。從職稱上看,學院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共有有6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為5人;從學歷結構上看,所有專任教師具備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1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8人,學士6人,綜合看師資隊伍的專業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學院非常重視國貿專業的建設。目前成立了由院系領導、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組,通過與揚州外經委、揚州海關、三笑集團、金泉外貿等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合作,制定了國貿專業課程方案,對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及教學手段進行了一些調整,強調“學做結合”的教學模式。
1.2課程設置概況
針對國際貿易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具備較強的國際貿易實踐能力,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貿企業、貨運企業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貨運等對外經濟和貿易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學院每兩年都會對現行的教學標準進行修改,以最大化實現人才技能培養的要求。
1.2.1核心技術課程和核心職業技能課程設置
學院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緊緊圍繞著國貿專業人才技能培養設置。
1.2.2課程結構及課程模塊比例
課程結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集中實踐課;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課和公共素質選修課。課程模塊占總學分比例為,公共基礎課24.4%;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22.7%;集中實踐課26.1%;專業選修課(包括創新設計課程)24.7%;公共素質選修課2.1%。
2課程設置中的問題
2.1總課時量過大,課程缺乏彈性
揚州職大國貿專業學制為3年,總學時為2310學時(數據參見表1),從中可以看出總課時量過大,再加上目前高職各個專業由于頂崗實習、畢業作業及論文寫作等原因,要求實際授課學期壓縮,六學期的課程要求五學期內完成,以每學期實際上課16周為準,平均下來學生每天要上5.8節課(包括理論與實踐實訓課),占據了學生一天大半時間,造成學生課時壓力大,減少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我提升的習慣是不利的。
2.2理論性課程總量不夠
在國貿專業整個課程體系中,最能體現其專業性的課程要數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該課程是國際貿易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它的內容涉及到國際商務洽談、國際貨運與保險、國際商法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知識的應用,總課時設定為64節,其中還含課內實驗16節。其他專業核心理論課程有國際商務英語函電、外貿單證業務、國際貿易、經濟學原理。綜合這些課程理論課占總課程比重僅僅是10%。我們知道,理論是指導實踐的依據,即便是對于強調培養實踐型應用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也是要打牢的。如果一門學科理論基礎知識學得不夠扎實,在實踐課程中要想做到準確無誤,條理清晰,成功完成實踐任務是十分困難的。另外,對于20歲左右成年大學生來說,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起到的效果遠遠比起中學階段高的多,因此這個階段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能力的培養也是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
2.3一些專業課程授課時間安排不妥
筆者就課程安排問題對國貿13和14級100名學生進了行課程設置的問卷調查,問卷全部收回并且有效。其中有89名學生(占89%)認為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外貿單證實務課程的授課時間應該要對應考證(單證員)來安排,比如大二上半年學校會組織報考全國單證員證書就應該把“外貿單證實務”安排在第三學期,而不是目前的第四學期。目前的課程授課時間導致學生考證時單證知識還沒有掌握,而考完證再也沒有興趣學習該課程。另外,該專業課程集中安排在第二學年,包括大量的選修課,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無法適應,即便想選修有興趣的或對專業有幫助的課程,但終因時間上的問題無法選擇,影響了學習效率。
2.4大部分教師缺乏雙語教學能力
英語是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交流語言。凡是涉外的專業都應該重視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但這不僅僅局限于英語課上的英語能力的培養,更多的專業英語的能力培養還要體現在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上。盡管學院大多數授課教師的英語水平已達到了較高的標準,可是用英語教學的能力總體上還是欠缺的。比較普遍的問題在于一些教師專業知識扎實,可是英語口語的交流能力很有限,出現有貨倒不出的情況;也有部分教師擅長英語,表達能力也很強,但專業知識缺乏,這兩種現象都導致雙語教學難以實施。另外,大部分老師們對雙語教學的度把握不準確,不是很清楚教學中英語漢語各自應占的比例,容易把課程講授成英語翻譯課,達不到預計的效果,往往導致學生聽課時思路不清晰,抓不住要點。
2.5教學手段單一
現代高校教學手段,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教學。當然借助多媒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提供大量的圖文動畫,能夠有助于輔助教學,但是,它并不能適用于所有課程。一味的依賴,甚至要求沒門課程都要設計多媒體課件,使得教師的教學過于單一,也不能完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存在許多弊端。在對國貿13級和14級100名在校生問卷調查中,有67名學生(占67%)反映教師授課課件陳舊,用不用都差不多。有些課件的文字量過大,學生無法看清楚,也難以全部把握知識點。此外,教師過于依賴課件進行教學,生硬無趣。高校課堂應該是充滿頭腦風暴的地方,不應該漸變成一個PPT的演播間。
2.6實驗實訓資源浪費
從學院本身的建設上看,學院還是比較重視實驗資源的建設的。首先,學院目前擁有比較完備的商貿綜合實訓室、外貿談判室、單證模擬實驗室,教室基本實現多媒體化。這些設施完備、技術先進的綜合演練型的國貿專業綜合實訓室能讓學生在商務函電往來、制定核算報價、制作相關單據、辦理貨物保險、報檢報關等各個環節切身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模擬仿真操作得到有關外貿工作方面更加豐富的感性認識。其次,國貿專業擁有“豐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同本地多家外貿工廠企業及相關部門訂立校外實習協議,通過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走向當地的外貿企業、相關政府職能部進行實地考察,初步建立職業感,有助于學生在課堂的理論學習上更具有目標感,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但是目前這些實驗室的利用效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校外實訓基地的利用方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學校學生的實訓時間安排較集中,教師帶隊外出實訓的壓力比較大,外出實訓還涉及交通、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有些教師為了避免麻煩,在為期一周的校外實訓期間僅僅只能安排一次校外參觀的內容,其余基本以講座為主,存在資源嚴重浪費的問題。二是,很多機關和外貿單位并不歡迎學生的短期實訓。外貿行業本來涉及的內容都具有機密性,所以很多部門雖然與學校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但在學生具體實訓期間也不過是走走過場,很難深入實際參與到貿易實踐中去,達不到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的目的。
3高職國際貿易課程設置及實施的建議
3.1恰當使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
國際貿易學科是職業性很強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采用靈活多元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貿易流程中復雜多變,嚴謹精準的特征,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鼓勵學生以職業人的角色投入到學習中去。目前提倡的教學方法有:1)案例教學法。教師在上操作性強的課程如:信用證填寫的課時,可以舉實例,強調單證相符的重要性,如歐美國家在日期寫法上的差異導致的誤解或者由于單詞拼寫的錯誤而導致拒付引起的嚴重后果等,案例教學具備真實性,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模擬教學法。模擬教學要求將課堂變成各種貿易場所,可以是談判室、銀行、海關,老師和學生們模擬國貿貿易交易中的各個角色進行推演。比如設定建立業務關系情景,讓學生充當進出口企業的談判人員等不同角色,把教室布置成談判場所,用英文進行交易磋商,簽訂交易合同等進行模擬實際演練,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該環節的核心,認識到重點難點的所在。3)任務驅動法。這種方法要求明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展開。比如在貿易合同磋商和履行教學時,讓學生在完成交易從“詢盤———發盤———還盤———接受”的磋商開始逐漸進入到辦理租船訂艙、商檢、報關通關、最終制單、簽訂合同和驗收貨物等單個任務模塊。通過任務的完成來檢驗學習效果。
3.2建設“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執行者,任課教師的執教理念與方式,決定了學生學習的高度和廣度。因此,培養一流的應用型國貿人才,是離不開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的。理想的國貿專業教師應該是“雙師型”人才,即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儲備,更要有專業的實踐經驗。而當前該校國際貿易專任教師中剛從高等院校畢業的年輕教師占絕大多數。學院也從企事業單位聘請了專家或者相關從業人員來補充教學隊伍,他們具備豐富的外貿實踐經驗,但長期工作在一線,欠缺理論系統性,他們也缺乏教學理論、教學能力不足。因此建議一方面學校要加強投入,重點內部培養,建設年輕教師隊伍,出臺政策鼓勵專任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積累實踐從業經驗,提升其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專任教師自身要積極參加培訓和進修,以獲得相關業務技能證書,成為“雙師型”教師人才。
3.3加快專業教材建設
當前國際貿易專業教材雖然改變了過去照搬照抄普通高校教材的模式,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教材滯后。在對13、14級國貿專業100名在校生進行的調查結果統計顯示,有85名學生反映教材內容知識點陳舊,一些術語的解釋已經與現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一些閱讀教材內容還停留在20年前的“時事”,不能夠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因此,從本校該專業課時安排和學生的現實接受能力來編寫、補充教材很有必要。補充教材可以包括最新理論知識、經濟常識、英語經貿報刊選讀、貿易經典案例等。國際貿易的教材是必須兩三年就要重新選擇的更新的,因為經濟貿易的發展時效性明顯,只有關注最新變化才能給學生灌輸最新的理論知識,堅決杜絕一本教材終身講的現象。
3.4完善高職國貿專業的課程評價
對于現代教育而言,傳統的單一的考試評價制度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考核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盡管許多老師對以往的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但基本還是局限在改變分值的比例上。要切實轉到以“綜合能力考核”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就必須:1)實施“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的綜合評價標準,替代單一“理論知識”的評價標準。杜絕一考定級的做法,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側重點各不相同,課程評價要綜合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水平。2)變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企業共同參與”的評價模式,以配合“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3)強調課堂評估。課堂評估主要是注重學習,教學和結果。他的作用是為更好學習、教學提供參考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頭腦風暴、一分鐘小測試、課堂問卷調查、反饋分享等方式來進行。其全面、客觀、公正的特點,強調教學過程,并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考核,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能力形成的過程。
3.5充分利用校外實訓資源
進一步開拓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應該落實同外貿企業的合作,簽訂責任狀,讓學生真正能夠走向外貿企業實地考察,學習交易的各種技巧,掌握一定理論和實踐操作能力。學院還需要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建立聯系,如稅務、海關、商檢、銀行、保險、港務等。讓學生有機會實地了解這些部門的工作流程,如此有助于學生弄通抽象的理論知識,深入了解本專業必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同時也有助于縮短學生畢業后與社會的銜接期,為學生將來順利就業鋪好道路。
4結語
高職院校國際貿易的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是一項細致復雜的工程,培養適應全球經濟發展的,符合外貿單位需求的人才,是集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職業人才,課程設置提供人才培養的方向設計,作者通過對課程設置的研究旨在更有效地實高職院校人應用型才培養目標。本文是以揚州市職業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為個案研究,通過分析了該校國貿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發現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課程實施上、課程評價上提出了完善的建議,從而探求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以綜合職業能力來合理構建高職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陳楠.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編制應遵循的職業能力取向[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2.32,34-35.
[2]李瑩瑩.關于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訓教學的幾點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10(10):72.
[3]范明華.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群建設探討[J].科技資訊,2010(3):190.
[4]李春梅.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整體方案的探討[J].甘肅科技,2008(23):189.
[5]揚州職大國際貿易教研室.揚州職業大學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教學計劃2014版[Z].2013.
作者:楊琴 單位: 揚州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