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研討

時間:2022-03-19 03:31:43

導語:新課改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創新研討

摘要:當前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能夠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本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分析探索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創新教學,并提出具體的高中歷史教學對策,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歷史;創新教學;學習興趣

傳統歷史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基礎知識傳授,卻并未重視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引導。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歷史學科,是認識闡述人類社會發展的學科,能夠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切實提高國民素質教育,屬于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基礎性學科。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歷史教學有著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卻無法有效發揮歷史教育功能,也難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習慣用黑板講解,通過板書等教學方法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在此過程中只能夠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未正確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扭轉傳統落后的學習觀念,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教師成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也是組織者,有助于引導學生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歷史教學并不是進行一味的知識灌輸,教師應當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情景,能夠有效貫穿新課程標準要求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為教學目標,進一步創新課程教學方式,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著重凸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讓學生掌握基礎歷史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卻難以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無法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感與人文素養。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教師教學水平待提高。大部分學校的歷史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仍然采用傳統落后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對于新生事物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教師盲目地認為歷史是不可更改的,所以沒必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備課。甚至部分區域的教材已經改版,但是仍然采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或者是教案進行教學,教師的知識面較為狹窄,嚴重缺乏科學技術以及文學藝術等眾多知識,所以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難以進行解答,場面十分尷尬。部分學校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只能夠聘任非歷史專業的教師,這部分教師專業知識并未扎實,缺乏理論學習深度,所以在課堂上難以將所學知識傳遞給學生,也無法完成新課程提出的具體教學要求。(二)教師教學方式不當。由于大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并未重視課程教學過程卻極為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主觀意愿出發,為了盲目地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灌輸式教學,并未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認為我怎么教你就應當怎么學,學生在此過程中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難以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抑制學生的學習思維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并未重視課程教學質量,過于重視數量,卻忽略了本質內涵,由于歷史課時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設置較少,所以教師要想在有效的課時內完成歷史教學任務,存在一定的教學難度。再加之大部分教師習慣了一張嘴,一本書亦知彼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對于課本內容進行快速講讀,通常是要求學生做大量的課后習題試卷練習,并未給學生進行思考交流時間,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通常是敷衍了事。在此過程中,教師雖然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學生只能夠被歷史知識與歷史學科認識有所偏差,認為歷史學習屬于背記學科,只需要背便可。但是此種錯誤認知學生難以有效理解歷史知識,也無法發散學生的歷史思維,即便是同一道題,如果換另一種方式進行提問,學生便不會解答。此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無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也難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創新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之后,新型教學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新課改關注學生的歷史學習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人文素養與民族情感、愛國主義熱情培養為了進一步踐行這一教學理念,教師應當采用靈活多元的教學方式,進一步實現歷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優化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所以筆者建議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歷史教學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多元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一)扭轉傳統落后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貼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及時有效地學習理論知識,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應當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由于歷史知識涉及古今中外的科技經濟以及政治軍事、思想文化與人文自然等等可謂是博大精深,所以教師必須要貫通古今中外,能夠涉獵其他學科知識,能夠有效創新歷史教學。(二)以教材內容為中心,進行針對性教學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源于教材且高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能夠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教育和引導,例如教師在教授宋元文化時可以與同年級的語文和音樂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欣賞王欣演唱的蘇東坡絕唱《水調歌頭》,以及京劇《臉譜》,教師可以在課下安排學生自主搜集蘇軾與辛棄疾、李清照的相關詩歌,然后了解《明月幾時有》《臉譜》這一系列作品,通過此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資料搜集能力,加強各學科間的有效關聯,并且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摒棄傳統的死氣沉沉的氛圍,使學生積極踴躍地進行歷史學習。(三)明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發揮自身的主導意識,能夠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并不是簡單的提出問題,應當由傳統落后的講授式教學觀念,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歷史教學為出發點,在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引導和幫助,引導學生探索歷史學科內在關聯性,例如遵義會議為什么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洋務運動對于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有怎樣的影響?影響是什么?或者是與其他學科相關的內容,例如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對于資本主義有何影響?可以設置單一性問題也可以設置綜合性問題,但是必須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中心激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四)明確課堂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素質使學生能夠有效結合歷史知識,逐步提高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目標,緊密貼合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圍繞三維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歷史學習技巧和方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史料進行輔助教學,史料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歷史風貌,通過史料學習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深層次地探究歷史事件。例如教師在講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內容時,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內容,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史料,例如《德黑蘭宣言》與英國和俄國的外交電文,通過史料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當時的歷史通過歷史內容能夠分析世界冷戰關系,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最近發展區為中心,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課堂教學計劃,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五)應用現代化技術進行輔助教學。21世紀信息技術呈現多元發展趨勢,多媒體技術屬于現代化教學方式,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扭轉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求知欲望。多媒體能夠有效應用聲、色、像還原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好奇心與探究興趣,提高歷史教學效率與質量。例如教師在講解辛亥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便可以播放電影《武昌起義》電影片段,然后引導學生在影像中分析當時的歷史片段,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為學生播放歷史電影,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也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并熟悉歷史知識。通過影視直觀形象的特點,能夠使學生由直接到間接由具體到抽象地進行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掌握學習中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擁有多媒體拓展知識面,例如可以講解《秦朝統一》這節知識點時,帶領學生觀看李連杰主演的《英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為什么殘劍要放棄刺秦?這一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十分活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統一歷史的史實以及必然性,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教學無法由于教材中的歷史知識豐富多元,涉及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文化等眾多內容,所以要想有效踐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要扭轉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靈活多元的采用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引導,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進一步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徐學珍.打造高效課堂彰顯創新教學魅力———歷史創新教學略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7).

[2]尹大平,藍萬能,申運吉,等.大數據時代高中歷史教學的創新研究[C]//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四卷).2018.

[3]王惠菊.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7(15).

作者:孟鳳鳴 單位:甘肅省隴西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