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對策
時間:2022-05-25 10:49:02
導語:教育信息化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職業教育教學的改變:人才培養觀念、教學方式、實踐活動、管理模式等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必然推動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職業教育;信息化技術;信息素養;信息化融合
隨著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及2019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提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作為現代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社會發展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任務,因此,需要加快職業教育轉型升級,推進質量工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信息技術與現代化職業教育教學的融合。
一、國內外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一)國外職業教育信息化狀況
美國的職業信息教育處于領先地位,其把發達的信息技術注入到職業教育中,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更是把網絡信息化滲透到千家萬戶,建立遠程網絡社區,教師在網絡社區里進行遠程培訓指導,通過網絡共享教學資源,為職業教育培養人才[1];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體系備受關注,并成為各國效仿的對象。其在2016年提出了“職業教育4.0”倡議,主要目的是推進數字技術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應用,利用開放的教育資源、大數據,提出多種多樣的個性化解決方案;澳大利亞職業院校探索建立雇主數據庫,給學生提供工作場所,提前體驗企業的各種工作;瑞士引導師生群體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能,建設了數字化實驗室、遠程協作等信息化教室,編著了信息化的立體式教材,采用了信息化學習交流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活動深度融合[2]。
(二)國內職業教育信息化狀況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通識課程、隱性課程、專題教育、專業教學和技能訓練“五位一體”的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其不斷研發大數據平臺,實現教學資源整合融通。山東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與山東豪邁集團產教融合,由企業提供真實的實訓平臺,共享彼此的優質資源,重視行業實用型技能人才培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與東南亞國家開展職業信息技術教學合作,培養了大量的IT信息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等。縱觀國內外職業院校發展的趨勢,需要在職業院校的建設中,加大教育信息化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從更深的層面上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的調查(發放教師問卷500份,有效問卷487份;發放學生問卷800份,有效問卷788份),發現當前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學校設施落后
2015年,教育部《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以后,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匆匆上馬,有些院校更是在教育相關部門強制下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還不能適應學校發展的要求,更多院校達不到數字校園的要求,教師與學生上網都受到限制。特別是數字化校園建設沒有與專業實訓建設相協調,職業院校的數字終端、多媒體智慧教學設備和虛擬仿真教室等信息化設備建設較少。經調查發現,多媒體教室占教室總體比例在79%以上,但聯網的多媒體教室僅占多媒體教室30%,致使豐富多彩的信息化內容引入不了課堂。同時學校教學管理層對信息化建設方面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對教師的評估僅停留在提供課件、電子版的講義方面,而享受不到信息化校園的網上共享內容,甚至有93.30%的專業教師不知道如何進入校園網。由于上述多方面因素影響,使得教學管理人員認為教師只要上好課,做好課件就行,嚴重影響學校信息化建設。
(二)教師認識不清
教師在信息化教學概念的認識上存在著偏差。調查發現,有87.69%的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概念”認識模糊,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利用電腦,做些課件、慕課,使用APP軟件進行課堂考勤、提問、測驗等,是教學條件和手段的改革,沒有從本質上了解信息化教學;89.08%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缺乏廣度、深度,講授內容只是從教材搬到了課件上,未能體現跨專業的融合;81.48%的學生反映不能提高學習積極性,還是喜歡打游戲、上網聊天和瀏覽各方面的娛樂信息。教學方法沒有改變,信息技術沒有融入到教學,技術與教學呈現“兩張皮”的現象。
(三)教師技能較低
教師信息化處理能力存在一定的問題。調查發現,有93.23%的教師會做簡單的課件,或是在放映課件時,加進些視頻和動畫;86.54%的教師不做微課、慕課、不會錄制簡單的視頻,即使參加學校和省里的教學技能大賽,大部分也是邀請計算機專業的教師來協助完成,更別說制作微課和課程錄制工作了。
(四)學生信息化素養缺乏
職業院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愛玩兒、喜歡上網,根據調查,有83.24%的學生不愿意聽課,若教師偶爾講些有趣的事情、放些視頻,還能引起學生關注;更有90.34%的學生每天沉迷于玩手機,40%的學生認為成績掛科也無所謂,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遭到打擊。以上種種情況,造成職業教育不能把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去,教學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做些簡單課件,吸引不了學生,更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課堂效果差,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低,培養的職業技術人才仍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的發展。
三、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融合的對策
(一)樹立現代化教學觀念或理念
首先,需要了解國內外職業教育發展的情況,從世界范圍內了解職業院校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緊跟世界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潮流,不斷開闊視野。同時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可以走出去,真實地考察國內外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狀況,吸收先進的觀念或理念,并針對性地結合本地學校的特點,開展信息化技術建設,力求使信息化與職業院校的實際相結合,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真正融合。其次,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樹立教師新教育的觀念。在后現代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更能適應當代信息化技術發展對學生的要求。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構建起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些知識體系不是書本上的文本,而是學生個體在實踐中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而構建的。學校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平臺,教師則是這個平臺的參與者,是學生構建知識的促進者。在建構主義理論中,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導,不是主體,而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的作用就在于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去學習。教師地位的變化也使教師角色發生變化,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把自己的地位降下來,使主體變成主導、促進者或伙伴。
(二)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技能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在教育中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必須運用好他的“器”,這個“器”就是信息化理念、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技術等。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就要發揮信息化的推動作用,讓它在整個教學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職業院校的教師應深刻領悟現代教育教學的理念和信息技術的作用,內化成自己的觀念和教學行為,逐漸打破單純傳授知識的方式,真正體現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3]。教師不僅會做課件、視頻和微課等,更重要的是把教學內容用最生動、最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吸引其好奇心,激發其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圖新鮮和獵奇,時間稍長,興趣點降低,就又回到起點。信息技術的作用為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學習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加速了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的教學模式的深入開展。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通過組織對教師信息化技術的培訓,或是請本校的計算機教師講授,或是請專家學者來校授課,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技能水平;培養一批信息化應用水平較高的學科骨干教師,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在學科教學中的深入應用,逐步建立開放的、多層次的教師信息化教學團隊,開展翻轉課堂、慕課、微課、混合式學習教學改革。
(三)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引導者和傳授者,學生是文化知識的接受者,“傳授”和“接收”同樣重要,甚至“接收”更勝一籌。為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建立智慧課堂學習平臺,結合學生學習特性,打造智慧教學體驗中心,實現“教學—實訓—管理—評價”等功能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探索智慧教學新型態[4]。教師還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導學生搜尋本專業的信息,或是拓展教學資源,對教師布置的任務,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做,做成小視頻、幻燈片,提升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把其注意力從游戲、無意義的信息瀏覽引入到對專業有用的知識信息上去。這樣做使學生既學習了專業知識,又顧及到了他們的興趣,更適合了現代信息化發展形勢。
(四)完善學校的信息化教學設施
1、軟硬件設備的籌備。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的是一線高素質的技能操作型人才。機械化工類專業,可以校企結合實行實訓實習到企業操作,但是對于會涉及到企業商業秘密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等,難以到企業做實際業務。因此,非常有必要模擬企業的業務流程來讓學生學習,而傳統的教室很難滿足實踐性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結合專業情況,購買合適的軟硬件設備進行實踐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操作的實踐性,實現高職專業學生畢業與企業無縫對接上崗。2、校園網絡的優化。數字化校園應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實現從設備、教室等環境,圖書、講義、課件等資源,到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應用的全部數字化[5],建立對教學、學生管理、行政服務、技術服務等校園信息,做到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提高職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五)構建教學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方面,鼓勵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另一方面,提高教學管理者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提高管理者的現代化素養。改變教學和評價模式等大多沿襲以往的教學管理制度,變革不大以至于教學和監督呈現出“兩張皮”的現象。1、做長遠信息化規劃。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既要滿足技術規范,又要考慮到網絡拓撲結構;在教學信息化條件方面,不但有技術含量高、配置高的智慧教室、錄播室等等,而且更要重視日常教學使用的多媒體教室等。2、建立教學信息化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線上平臺教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教學評價以及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給教師創造條件并鼓勵其主動開展信息化教學,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設置新的教學過程性考核評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六)創新學校的信息化培養模式
1、建立校內模擬仿真教學基地。專業特點和企業行業的要求,需要在校內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完全逼真模擬企業的業務流程,可以達到與到企業行業學習實踐一樣的效果。2、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多采取的是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企業出設備和資金建設實訓實習基地,教學內容基本是企業的就業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業務流程的實踐性操作按照企業的實際情況模擬;企業的具體業務也可以采取通過互聯網,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學生在學校操作就可以完成。信息化產教融合的培養模式,拉近了企業與學校的距離,實現了學生畢業就可以上崗,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這是職業院校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融合的一種新的模式[6]。職業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實踐型人才的基地,職業教育教學一定要跟上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提高信息化素養,推動信息技術和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應該大力支持職業院校的發展,支持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融合創新,使職業院校培養出更多、操作技能更強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晶晶.中、美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比較研究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28-35+51.
[2]陸利軍.瑞士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挑戰、愿景與啟示[J].職教論壇,2018(11):151-155.
[3]郭炯,楊麗勤.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系統性變革路徑研究——基于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優秀試點案例的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9(05):41-48.
[4]劉曉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信息化及國內教育信息化進展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8(Z1):49-51.
[5]項丹.云計算與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7(06):40-43.
[6]慕博華.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學徒制建設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23):10-14.
作者:趙艷麗 單位: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數學學院
- 上一篇:農村廉潔文化建設現實困境探討
- 下一篇:平衡計分卡企業績效管理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