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C語言論文

時間:2022-07-26 02:44:52

導語:高職院校C語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C語言論文

摘要:描述了C語言課程的性質,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C語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從教學內容、授課形式、教學效果檢驗方式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方案。首先,通過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其愛好、興趣等,設計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原創性的教學案例,同時搜集一些典型的和新穎的教學案例,建設一個C語言課程教學案例庫;其次,制作一份高質量的C語言教學PPT課件,充分利用圖片、動畫等多媒體元素來直觀地展示一些抽象的算法、內部變化過程等問題;利用3D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一些可交互的程序,讓學生自主學習一些核心原理、算法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C語言;教學改革;虛擬現實技術

一、引言

C語言課程作為計算機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編程知識、培養編程思維、鍛煉動手編程能力、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等的一個重要途徑,能夠為計算機專業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而在C語言教學中,傳統的以知識點傳授為主的理論教學方法并不適合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也無法達到上述教學目的。

二、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C語言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知識薄弱。高職院校學生入學錄取分數線較低,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而C語言是一種偏底層的語言,對計算機工作原理、存儲管理等知識要求較高,再加上C語言具有抽象性、語法嚴格等特點,都導致學生上課時聽不懂、練習時常出錯。(二)學生難以理解教材上晦澀難懂的書面語言。現有教材為了追求概念上的嚴謹、結構上的全面統一。大多采用晦澀難懂、抽象、枯燥的書面語言表達,大量采用各種形式邏輯符號。這樣的教材雖然結構嚴謹,但是不易閱讀和理解。(三)學生對C語言語法格式難以掌握。C語言產生在20世紀70年代,是一種早期的編程語言;且最早用來設計直接跟硬件打交道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屬于一種底層語言,所以其語法格式與我們人類使用的自然語言相差較大,與近些年興起并且流行的一些更接近自然語言的編程語言(如Java、Ruby、Python等)相比,確實是更難以學習和掌握。(四)學生對學習C語言動力不足,且主動性差。現在學生家庭條件都比較好,可以說學生在上學階段衣食無憂,尚且感受不到任何社會生存、就業等的壓力。學生處在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里,與其他高等院校甚至國外高等院校的對比、競爭機會較少,看不到自己與一流大學學生的差距和不足。這一切都導致其學習動力不足,主動性較差。具體表現為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做作業好像在為老師完成任務一樣,課下不會主動抽時間練習。

三、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學生在學習C語言課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擬從教學內容組織、課堂教學形式、教學效果檢查方式三個方面進行積極思索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一)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拓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同時跟學生的思想、興趣、學習、生活等緊密結合鑒于大多數C語言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陳舊、枯燥,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等沒有太多關聯,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擬更新、豐富C語言課程案例,建設C語言課程教學案例庫。首先,設計在線調查問卷,采集學生目前的興趣愛好、思想動態、日常活動、社會關系、學習生活中面臨的主要困難等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統計分析。我們對大一、大二的同學進行了調查問卷分析,在獲得的426份有效問卷中,對于同學們課余學習C語言時間的單選題,大部分同學的選項是在1小時以內,很少同學會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C語言編程,如圖1所示。而這也恰巧是大部分學生反映上課能聽懂,但是真正到自己動手寫程序,卻又無從下手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練習少,如圖2所示。然后,從大量的教輔書籍、暢銷書籍、網絡資料中整理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案例,同時結合我校學生特點結合他們關心感興趣的一些問題,再原創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新型案例。在整理過程中及時將這些案例錄入C語言教學案例庫,開發相應的在線管理平臺,將案例庫中的案例分享給C語言任課老師使用。(二)在課堂教學形式上,改革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單一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形式上,嘗試讓學生線下預習、課堂上分組討論、老師解惑、學生練習等多種形式,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起到組織、引導、講解、評判等作用。針對教材中一些書面語表述抽象、晦澀難懂的問題。擬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降低學生認知難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具體做法為制作高質量的PPT課件,利用圖片、動畫等直觀形式來展示表達一些抽象的算法、內部變化過程等問題。比如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反映指針部分難以理解,如圖3所示,我們采用“故事+動畫”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生反映良好,比較容易理解;除此之外,還要利用3D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一些可交互的程序,讓學生自主學習一些核心原理、算法等。(三)在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方式方面,更加注重過程中的檢驗,而不只是在期末通過一次考試來檢驗學習效果在每個教學單元結束后,讓學生分組做一些稍微綜合一點的小項目,這樣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觀念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做出一個小項目后,也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增強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可在每學期設置3次左右的難度由易到難遞增的小項目或項目模塊。這些項目練習的成績應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平時學習效果檢查次數的增多,必定會大大增加任課老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因此,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在互聯網中查找一些免費的學習過程管理軟件或在線答題自動評判類的軟件,以減少任課老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讓任課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發現學生問題,給學生答疑解惑上去。

四、結束語

通過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C語言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學習效果檢查三個方面進行了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創新教學內容組織形式:采用3D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一些可交互的程序,讓學生自主學習一些核心原理、算法;改革單一的教學模式,完善課程考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培養學生良好的編程能力,還注重團隊協作能力、項目適應能力、創新能力等;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理論知識,真正領會到知識的邏輯性、區別性、聯系性,讓理論知識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參考文獻】

[1]謝競博.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37-140.

[2]鄧維斌,周玉敏.提高C語言實驗教學效果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3):359-360+396.

[3]張亞紅,陳輝.新工科背景下的C語言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17):125-126.

[4]姜楠楠,于曉婷.基于應用型院校人才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1):173.

[5]喬娟.“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C語言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3(5):85-86+89.

作者:郭晶晶 陳歡歡 單位: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