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7 10:16:51

導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高職學生心理特點

1.高職學生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弱。處于青春成熟期的高職生有強烈的人際交往需求,同時對人際關系的變化和需求也比較敏感,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行為處事方式的不同,再加上現在很多高職生都是獨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這些都使得人際交往問題成為高職學生比較突出的問題。同時,高職生與周圍人溝通較少,一方面是與父母、老師不溝通或很少溝通,相互之間缺乏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與同學間的交流少,過多地依賴網絡,缺乏現實中的交流和溝通,以自我為中心。強烈的人際交往需求與人際關系的失調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2.高職學生自立意識較強,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是大學生,會自我管理,自立意識較強,不希望別人對自己進行管束,但缺乏意志力,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處理對待問題情緒化,情緒忽高忽低,不能理智地分析問題,過于強調客觀原因,忽視主觀因素。不少學生過于高估自己,眼高手低,說起來行,而做起來卻相差甚遠。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在實際中不少學生上網成癮,或整天睡覺,經常遲到曠課,少數學生還常因一些小事兒與周圍同學吵架,甚至擾亂秩序。

3.高職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突出。當前高職的生源主要包括中職生和高中畢業生中的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學習基礎差,不少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行為習慣不良、缺乏意志力、網癮等現象,具體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學習沒勁,上課無精打采,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對老師缺乏感情,盼望著早點畢業。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不少高職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沒有正確的認識。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補救、輕發展。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補救式”教育模式仍然比較普遍,這種教育模式試圖通過改變或消除人的消極面達到個體心理的完善,它習慣把學生都看成是有心理問題的人,從而用矯治的思維慣性去看待學生,所以關注的是少數學生的問題,卻極大地忽視了促進大多數學生積極、樂觀、全面的發展。同時,“補救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重診斷、事后干預和單個咨詢,而忽視了預防、團體咨詢和發展性的教育,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針對性不強,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和控制心理問題的發生,涉及的只是少數心理問題外顯的學生,而不能兼顧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

2.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單一。由于每個同學個性的差異,以及學習、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壓力和困惑,高職學生心理需求具有多樣性,而現今高職院校心理教育普遍缺乏針對性,教育形式單一,主要通過課程教學、心理講座、心理輔導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學制短,課程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雖然納入了教學計劃,但課程安排課時短,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不能達到明顯的教育效果,有的僅僅是作為選修課,教育對象范圍受到了限制。3.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每個高職院校都在開展,看起來已經普及,專業人員、場地、經費樣樣齊全,但實際上卻不同程度上存在搞形式化、流于表面的問題,缺少實質性的工作,有的只是做心理測量,建立一些心理檔案,以便應付上級檢查和匯報。另外,高職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沒有專業的心理教育背景和心理教育經驗,專業化程度偏低,從事此項工作的很多是德育工作者,專職少,兼職多,缺乏系統的知識與技能培訓。

4.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高職院校,有相當部分教育工作者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學生素質教育工作應有的重要地位,沒有將其作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必要保障,有的僅僅將心理健康作為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程,使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高職院校走過場,流于形式。另一種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知識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密切聯系,但二者不能等同。德育解決的是道德問題、人生觀、價值觀等,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人的心理素質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三、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要理清關系,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明確其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又是高等職業教育實踐和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所以,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應加大投入,從人、財、物等方面予以保障,尤其是專業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同時,加大宣傳,使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自身息息相關,解除對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詢的偏見,主動去做心理咨詢。

2.建立健全課內與課外教育體系,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首先,高職院校應調整課程體系,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列入課程教學計劃。增加教學課時,根據不同年級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教育內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第二,課外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和宣傳途徑,如校園廣播、校園網、宣傳欄、百度貼吧、微博等,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可以通過專題講座、主題報告等形式,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或問題開展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高職院校要建立相對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3.引入積極心理學理念,構建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積極心理學是指積極構建“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強調心理潛能的開發和人格的完善”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模式”,更多地選擇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引導學生關注自我的積極體驗,致力于培養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同時重視前攝性心理干預,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由消除心理障礙為目的向促進心理發展為目的轉變。同時,預防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也是工作的重心。預防是針對大學生普遍的心理發展特征而進行的發展型教育,致力于從根本上防止危機的產生、形成、爆發。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應僅僅只局限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而在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和調整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提高人生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

4.構建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體系。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校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學生成長中心)主要負責系統的心理素質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安排,并為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心理咨詢,必要時實施危機干預;院系成立心理輔導中心,主要開展院系內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并為學生提供心理困擾方面的輔導,引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個人發展規劃,必要時參與危機干預;班級設立心理委員,主要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傳工作和班級內部心理健康活動,并關注班級內同學心理狀況,出現問題及時向院系報告;宿舍內部選出心理護航員,主要負責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以及關注宿舍內部成員心理健康狀況。四級聯動,相互協調配合,保證信息的流通性和及時性,有效應對心理危機事件,形成多層次專業化的心理輔導服務網絡。

5.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隱性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校園文化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方面,具有情境性、感染性和暗示性等特點,會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個性等產生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積極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能使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思想得到提高,認知得到升華,意志得到磨煉,從而鑄就經得起考驗的心理品質,不斷提高自我生存、控制、發展的能力。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是高職培養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力推進高職學生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推進高職教育的必然選擇。

作者:馬廣宇單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