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探討
時間:2022-01-14 09:27:12
導語:高職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和高職教育屬于同一體系,但通過研究數據資料發現,高等教育水平以及質量遠超過高職教育的現狀,高職教育在目前發展的過程中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在教育領域中注重對于高職教育的問題解決是較為重視的領域之一。而在高職院校中,通識教育課堂體系不完善則是較為嚴重的問題,在本篇文章中會對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進行全方位的解釋和介紹,從而能夠幫助讀者對此領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研究探索
高等教育與高職教育的教育方向和目的存在一定的區別,高等教育主要培養理論性人才,注重對于學生的縱向培養以及理論性學習,而高職教育則趨向于職業化,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操作的培養和訓練。因此在高職教育的過程中對其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應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從而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和效率,也使得學生在高職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學到更多的技能,從而為就業做準備。本篇文章會對建構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分析、高職教育通識課程的建構原則與特征以及基于學生發展視角的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構建和高職院校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與保障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建構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要求
(一)知識經濟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的能力結構變革。信息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要求教育領域培養更加專業化以及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能力結構變革是時代要求以及未來時代的發展趨勢。在高職教育中,對于人才培養的能力結構變革一方面能夠使得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實現有效對接,從而能夠讓學生在高職學校中獲得具有方向性的專業技能,讓學生在特定領域內的專業培訓得到應用和實踐。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對于高職人才培養的能力結構變革不僅需要教育部推出全新的實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也需要學校的管理人員根據人才市場發展趨勢制定相應的專業類型。(二)學習型社會中終身可持續學習的學力要求。在高職教育以及高等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是較為重要的,它能夠促進學生不斷學習與進步,通過不同階段的人生經驗檢驗所學內容,通過知識以及實踐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感悟與思考,因此在高職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終身可持續的學習動力以及觀念是促進學生在螺旋式的不斷前進過程中促進自我發展。此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機制中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以進步才能保證不被社會所淘汰,學生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發展核心競爭力,提升自我價值。(三)國際化背景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變革趨勢。在國際化的背景趨勢下,對于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方案也進行不斷的變革與修改。中國”一帶一路“推行以及命運共同體的推出,使得我國的經濟更加趨向于國際,因此在此時代背景下,我國對于國際性人才需求較為旺盛,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當提高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能力,擴大學生的就業范圍,從國內轉向國際,同時也能夠有效地解決我國大學生就業率低下的問題。高職院校自成立以來,其教學目標愈來愈趨向于知識本位與能力本位的相結合,從而使得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相應專業的技能,同時理論基礎也較為雄厚,因此,在國際化的背景下不僅要注重對于學生英語知識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二、高職院校通識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合理。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合理主要體現在課程安排和教學任務、理論實踐的結合程度以及經費問題三個方面。在普遍的高職院校中其課程安排與教學任務出現失調的現狀,除去必修課以外,其專業學習和通識課學習相關程度較低,二者缺乏有機的融合,因此造成學生對于通識課程的重視程度較為低下的現狀,由此導致學生對于通識課程積極性較低,課堂反應與互動效率較低,從而影響教師教學任務的進行,也影響教師對于通識課教學的態度,因此造成惡性循環,使得通識課程的教學效率愈來愈低。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程度上過于側重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對于實踐的感悟與親身參與。這造成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只局限于書本層面,而缺乏實際的操作感悟。從而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對于實踐的忽視也會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較低,從而在后期的職業技能培訓的過程中會受到重重阻礙,不利于后期技能培訓的推行。因此如何在通識教育課堂中尋求理論與實踐二者的平衡比例是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高職教育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學生繳納部分和國家補貼部分,但面對學校的各項財政支出,這兩部分資金來源遠遠不足以滿足學校運營。資金利用的不合理或者是分配失衡會導致教育資金運營受限,資金的缺乏導致高校實踐活動的推行受到阻礙,這也是高職教育過程中實踐比重較低的原因之一。針對此問題,高職學校可以面向社會籌措資金,從而推動學校活動、實踐以及各方面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二)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活動體系不夠豐富。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活動體系不夠豐富,主要是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動類型較少。在普遍的高職教育領域中各種活動較為豐富,如:文化展覽、技能比賽、志愿活動、企業培訓等活動較為多樣,各種文化活動的舉行能夠極大地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讓學生在學校中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綜合素養。但高校所舉行的活動類型中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踐活動較少,通識教育活動體系不完善且種類較為單一,從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實踐能力。除此之外,在高職院校舉行的活動中,由于活動形式化較為嚴重,學生在活動中不僅沒有學到東西,而且也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業余活動上,從而不利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深造。(三)高職院校通識教育師資隊伍總體水平較低。近年來,我國教育重點在于著力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大規模招生使得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從而導致師資力量不足。除此之外師資力量總體水平較低也是影響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效率的原因之一。通過調查數據表明,在高職院校的教師學歷和門檻遠低于高校教師,除此之外,教師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并沒有得到定期的考核與檢查,不完善的教師考核制度也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態度。師資隊伍總體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師本身做出突破與努力,不僅要注重在學歷上的提升,也要注重對新時代新知識的學習和接納。(四)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高職院校內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從而使得課程安排與培養方向存在問題。學生在入學之初制定明確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職院校的高層管理工作人員應根據當前時代下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不同時代特點進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不僅能夠突出其學生特色,也要體現時代特點。高職院校內通識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要凸顯專業特征,也要根據學生自身優勢進行制定,從而使得人才培養方案更具特色化和創新意義。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僅為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明確的方向,也使得課程安排更加符合專業特色。
三、高職教育通識課程的建構原則與特征
(一)通識教育課程構建的一般原則與特征。通識教育課堂的一般性原則主要包括課程地位的基礎性、課程價值的導向性以及課程內容的基本性原則。這三個原則充分體現了通識教育課堂學科基礎的重要性以及課堂內容的價值導向性特征。通識教育課堂通過建立健全學生的思維結構知識框架,從而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以及進步,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從而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二)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構建的原則與特征。高職院校內的通識教育課程的原則主要包括綜合性、體系性以及針對性原則,這三個原則也體現出高職院校內通識教育課堂的高等性、職業性能力性以及統合性等特點。高職院校內的通識教育課堂通過與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體現其教育的職業性特征,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專業技能的培訓和學習,讓學生在綜合素養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從而大大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
四、基于學生發展視角下的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建構
(一)課程理念與目標體系。通識教育課程先進的課程理念和合理的目標體系能夠大大提升人才培養方案的成功概率,因此如何制定符合本校特征的目標體系是教職工應當關注的問題之一,先進科學的課程理念不僅使得教學內容與先進高端的知識銜接,從而充分提高學生的眼界和思想的深度。教師通過自身的學習進步讓學生接觸最新的知識研究成果,從而提高課程的科研性和創新性,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和科研意識。(二)課程群落建設與內容選擇。學生發展視角下的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的建構主要通過課程群落設置與內容選擇來實現。課程群落設置通過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注重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讓學生在通識課程的基礎之上接觸更多的專業知識內容和核心課的內容,目的在于提升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養。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選擇也盡量與專業課程有更多的聯系,通過與專業知識的串通與聯系幫助學生加深對于專業知識的印象和理解。五、高職院校構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與保障(1)學校通識教育意識與理念的培養。學校內通識教育意識和理念的培養需要提高教職工與學生對于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從而樹立正確的通識教育觀念,讓學生和教職工們認識到通識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聯系,同時為通識教育課程提供較為完善的教學環境和制度,為通識教育課程的發展提供硬性基礎。擴大教職工與學生,對于通識教育理念的全面認知可以通過講座的形式進行,高職院校可以聘請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演講,專業權威性的講座為普及通識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學生以及教職工通識教育理念錯誤的糾正,從而提高他們對于通識教育課堂的重視程度,這對于促進通識課堂的教學效率來說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2)建立健全符合通識教育要求的教學管理制度。通過對通識教育的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能夠推進其課堂的教學進度,另一方面也能夠從根本上落實通識教育的工作,高職院校通過調查本校教職工以及學生的特色和水平之后,從而制定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管理制度,使其管理制度更加體現本校的特色和特點。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應當對其教學課程進行歸納與分類,使其課程性質相一致的學科進行同時教學,此外也要對教育評價制度體系進行改革與修改,從多方面和多角度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最后要建立健全較為全面的學分管理制度,通過提高通識學科的學分來促進學生進行學習。(3)打造高職院校通識課專業教師的師資建設。師資整體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著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因此打造高端先進的師資隊伍是較為重要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專業程度、學歷門檻、教學理念、教學素養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升,通過提高其人格魅力,加深對學生的性格影響,從而彌補學生在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打造高職院校通識課專業教師的師資建設對于提高通識教育課堂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六、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學生發展視角下的高職院校通識教育體系的構建還可以從課程實施策略設計和課程評價規范這兩個方面進行。從課程設置的全方位考慮學生的職業需求以及專業素養的需求,讓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能力,也能夠使其人文素養得到同步提升,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澤江.高職院校實施通識教育的問題分析及路徑選擇[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5(2):37-40.
[2]盧云峰.關于高職院校通識課程設置的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556-558.
[3]劉喻,白歡.高職院校通識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與出路[J].現代教育科學,2015:58-60.
作者:奉志偉 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新聞電子編輯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
- 下一篇: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邏輯關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