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下通識教育探索
時間:2022-10-16 03:17:59
導語:高職教育下通識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識教育”是構成大學文化、大學精神的核心,在高等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識教育”也是其基本宗旨之一。然而現階段一些高等職業院校的通識教育卻走入了誤區,學校不能認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教師也不能全面地認識通識教育,影響了通識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因而學校要采取措施,改善當前的通識教育現狀,制定一系列措施,在幫助學生的同時走出教育誤區,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等職業學校;通識教育;教學管理
目前,我國對于通識教育的認識和研究都還不完善,一些高等職業院校還沒有認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通識教育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學校應該充分認識通識教育的作用,采取措施提升教學效果。
一、高職院校開展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一)素質教育的要求。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以便在今后的社會上能夠不斷適應新的事物,除此之外,自身的道德素養比學習知識更重要。開展通識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避免將學生培養成不懂變通,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近年來校園流血事件頻發,就是學校在“教書”的過程中忘記了“育人”,從而將學生變成了只會學習的機器。開展通識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全面性的、完整的人才。(二)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在學生畢業就業的過程當中,單單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壁。通識教育的開展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它將各科的學習進行了融會貫通,延伸到生活以及社會中去,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變得更加靈活和全面,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得學生更容易在就業的過程中脫穎而出,被企業所認可,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也能更靈活地學習和工作,前途會更加光明。
二、高職通識教育開展現狀
(一)有名無實。許多高等職業院校在開展通識教育的過程當中,并沒有體會到通識教育的精髓。學校領導認為通識教育就是簡單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在課程的開展中往往將重點放在了知識的延伸方面,盲目地增加科目的數量。這種做法只是表面上實施了通識教育,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作用,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導致了反效果。(二)“雙師型”教師文化素養有待增強。“雙師型”師資,是指兼有教師資格和其他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也就是獲得“雙證書”,即學歷證書(含畢業證和學位證)和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對于職業院校突出以就業為導向,強化“雙師型”師資技能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很多高等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文化知識水平還達不到要求,并不能良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文化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校園文化”功能未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是指一切校園人在校園內外環境互動下,經過長期教育實踐創造出來的,以師生互動價值觀為核心,并體現這些價值觀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的總和。在通識教育的開展過程當中,良好地運用校園文化,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通過校園文化確立學生的信念。但是在當前的通識教育開展中,一些學校的校園文化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影響了通識教育的開展效果。
三、高職通識教育改善對策
(一)增加精品課程。盲目地增加學生的課程數目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學校在開展通識教育時要精心進行課程的研究,而不是流于形式,學校要精選優質的精品課程進行通識教育學習,將學生有限的精力用到實處,致力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二)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著教學水平,因此學校要致力于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定期開展對教師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的培訓,鼓勵教師不間斷地進行自我學習,為學生做出最佳的楷模。(三)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在通識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可以通過舉辦校園文化節和其他校園活動,鍛煉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把校園文化良好地帶入,將校園文化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總之,通識教育對于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十分重要,關系著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將來的就業和發展,因此學校要對通識教育引起重視,并有效開展,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作者:崔宏志 王月鳳 單位:陜西省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吳煒煒.通識教育觀視域下的高職公共基礎課體系改革的實踐與思考: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向度探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4):39-43.
[2]戴志民.通識教育視域下高職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探索:以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4(3):6-11,35.
[3]劉陽.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與探索:香港理工大學“全人教育”辦學模式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3(8):227-229.
- 上一篇:通識教育在健美操的作用
- 下一篇:淺談初中英語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