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公共基礎課素質教育研究
時間:2022-01-14 09:15:18
導語:高職公共基礎課素質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新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決定了高素質技能型職業人才的培養方向。高職公共基礎課面向各個專業,在學生初入高職院校的第一年開設,對打好學生在求學期間的學習、思維、實踐、溝通及心理等方面的基礎至關重要。本文在界定了創新素質的含義和分析了高職創新素質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礎上,從四個方面探討了高職公共基礎課融入創新素質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公共基礎課;創新素質;融入
一、創新素質的界定
“創新”一次最早可追溯至《南史•后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文中的“創新”是指“另立新的宮廷選用制度”的意思。英文中的“innovation”一詞則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于1912年在他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來的,他在書中強調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法的變革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至高無上的作用。時至今日,“創新”一詞早已超越了其中文和英文的原始定義,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對其加以解讀。從生物學角度看,創新是人類生命體內自我更新、自我進化的自然屬性;從心理學角度看,創新是人類心理特有探究未知的天性;從社會學角度看,創新是人類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客觀要求,因為人類要發展就必須把思維的觸角伸向明天。《辭海》中“素質”的釋義之一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指人與生俱來的以及通過后天培養、塑造、鍛煉而獲得的身體、精神、思想上的穩定的性質特點,可包括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等。結合上述詞義梳理,“創新素質”是指人在進行創新性質的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質。它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教育、訓練和環境作用所習得的,對創新活動的進行能夠發揮關鍵作用的基本品質。創新素質包括創新性人格(意志堅強、主動性強、勤奮善思、興趣度高等有助于實踐活動的順利完成的心理特質)、意識(對探索、了解、掌握未知領域的強烈的愿望)、精神(不滿足事物的現狀,不迷信權威,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或對事物進行改造的意志、信念和勇氣)、思維(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積極的求異性和活躍的靈感)、知識體系(某一領域的較高造詣或獨到見解及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等方面。
二、高職創新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職創新素質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高職教育擔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責任。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一技之長的同時,決不能忽視建立在文化底蘊、工匠精神和健全人格培育基礎之上的創新素質教育。1998年國家頒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2015年10月教育部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強調“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按照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調配師資、改革教法、完善實踐、因材施教,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創新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就高職教育而言,要達到理想的創新教育目標就需要集聚創新創業教育要素與資源,一方面從體制上可建設創新教育專門課程,建設大學科技園或創業園,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另一方面可從機制上進行探索,采取將學生完成的創新實驗、、專利獲取、自主創業等成果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為有意愿有潛質的學生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等鼓勵措施。以上措施目前在高職教育領域均可做到有國家和省、市的相關規定可遵循,學校完全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具體細化執行。
三、高職公共基礎課融入創新素質教育的途徑
高職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貫穿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年,是學生在高職院校形成相較于基礎教育階段不同的學習習慣、生活方式、社交模式以及思維定式的關鍵時期。高職教師在高職公共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系統地融入創新素質教育的元素,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滿足學生個體自由全面發展、適應將來高速迭代的信息技術和產品工藝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創新素質教育的融入可通過如下幾種途徑來實現。(一)變講授式教學為探究式學習,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仍以學科式教學為主,以應試教育為教學目標。文理分科的教育本身已經使學生的思想和視野偏向狹隘,在此基礎上囿于學科的講授式教學更是嚴重扼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提高。如能在公共基礎課的教學中進行精心安排,設計中心問題,進而對問題進行巧妙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情境,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將會大有裨益。在教學中應打破“我講你聽”的常規教學,變講授式教學為探究式學習,充分暴露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學生從接觸知識點的最初就進入活躍的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尋找出路、總結規律、形成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多換一些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多進行一些延伸拓展的廣泛聯想,在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活躍的靈感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反思和引申。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多關注學生以思辨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積極求異的勇氣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高等數學課》的解題過程中的思維訓練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思維的探索階段進行觀察、試驗、想象,在思考的實施階段進行推理、運算、表述,在總結的反思階段進行抽象、概括、推廣。(王洪珂)(二)變理論教學為理實一體化學習,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高職學生的思維活躍,對大容量信息的接受能力強,但同時也存在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抽象理論接受能力差的缺點。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學習的現實需求,需要對以往的單一理論教學進行優化,以滿足學生學習習慣和需求,激發他們的求知熱情。多種調查都顯示,高職生更偏愛互動式、體驗式、沉浸式的學習方法。公共基礎課中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更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知識授受關系,應推行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和感受的實踐項目來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實踐項目可包括課堂實踐、生產實踐、社團實踐、社會實踐等,具體實施應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知識講授與田野調查相結合,觀看知曉和親手實操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內容相互緊密結合。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可以將課后作業和階段性考核設置為社會調查、小論文、案例演示、典型人物訪談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去親身體驗學習、實踐,解決具體問題,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雙手操作。(三)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磨煉,激發學生展現創新人格。創新人格是創造性活動的動力因素,它包括創新動機、創新態度及創新意志等。具體體現在高職學生身上,就是對知識的濃厚興趣和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和跳躍的思維、溝通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勤奮積極的學習態度、廣泛的興趣愛好、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等等。傳統的高職公共課教學中,由于大多數課程都是合班課、大班課,講授式、講座式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很難有自主思考的積極性和師生、生生交流的愿望。長此以往,教師滿足于得到標準答案的回答,學生滿足于學到能得高分的答案,學生獨立思考、產生思辨和挑戰權威的主動性就會被消磨殆盡,逐漸成為一群“聽話的孩子”----只會“聽”卻不會“思”,進而不會“做”,最終不會“創”。通過高職公共基礎課塑造學生創新人格,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公共課的課堂和課后訓練任務中,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程序繁瑣、容易出錯的任務,重點觀察和發現那些學風誠實、踏實,既專心又細心的學生,對他們在鼓勵的基礎上加以個性化訓練。其次要正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好奇心會引發求知欲,進而產生強烈的親身實踐和嘗試的愿望。好勝心會引發競爭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堅強毅力。在樂趣中學習,在建立自信的過程中不斷前進,是創新人格形成的必由之路。另外,還要注意在適合的學習及實踐任務中設計需要團隊合作完成的項目,實踐表明,具有創新人格的學生往往會在團隊合作中勇于承擔領導的責任,并愿意耐心與團隊成員進行溝通,以達成最高效優質地完成任務的目的。以《大學體育》為例,在進行大球項目對抗性的訓練時,能夠科學地選擇隊員、根據隊友特長分配位置、比賽過程中實時分析策略的學生更具有創新人格,他們也更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四)加強教師創新素質培養,鼓勵教師進行角色轉變。雖然目前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和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不可否認,在現實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仍然大量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教師評價考核標準和“重學生,輕教師”的雙創活動投入模式。這些現象一方面挫傷了教師將工作重心放在教學上、放在開發學生創新素質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如果教師本身的創新能力和水平尚未達到較高水平,那么“以己昏昏”就根本不可能“使人昭昭”了。因此,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應做好頂層設計,健全創新人才培養的投入體制,建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和項目運行保障機制,鼓勵教師進行角色轉變,解決目前教師的理論創新意識強但實踐創業意識不強、學科知識豐富但社會活動能力弱、對創新原理性知識掌握多但創新教學實踐少等問題。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師要完成這種轉變,首先需要端正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和態度,認識到人才創新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提升自身創新教育能力并將創新教育有機融入教學過程中。其次,要基于學科特點,創造性地整合知識體系,為學生提供想象、思考、質疑、實踐的思維空間,注重啟發引導,實施過程教學管理。再次,公共基礎課教師還要充分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進行實踐,將理論學習、實踐運用和想象聯想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創新心理培養訓練相結合,真正提升創新素質教育成效。
四、結語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世界和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創新素質教育是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在承擔為專業基礎課及核心專業課打好理論基礎的任務同時,應積極探索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理實結合實踐鍛煉、關注心理培養人格、提升師資創新水平,將創新素質教育融入高職公共基礎課的課內外,并進而延伸到專業課教學、學生社團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創業項目開發等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秦素粉,蔣濤.論高職學生創新教育的心理建設[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5).
[2]相偉丹.當代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6.
[3]徐雯.我國大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2.
[4]王洪珂,莫海平,王煥許,等.公共課、基礎課教學中加強學生素質和創新意識教育的研究和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06(05).
[5]吳琳琳.高校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素質與提升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2).
[6]徐闊.基于創新素質培養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D].重慶工商大學,2014.
作者:胡光明 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 上一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概況
- 下一篇:供給側改革下企業政工人才培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