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論文

時間:2022-04-05 09:08:54

導語:高職院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論文

一、高職院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模式的簡單化。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往往忽視利用學校以外的資源,僅僅局限于利用學校內部的有限資源。然而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利用校外資源,應該注重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現在多數高職院校過分倚重校內的資源,而弱化了學校與企業、培訓基地的關聯,忽視了行業對于學校的要求,減少了學生到企業鍛煉的機會,學校和企業沒有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在以技能型人才為主的社會大環境下,學校單一的培養模式往往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培養的學生既不能得到社會的支持,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這種簡單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應,必將被社會拋棄。高職院校簡單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偏重理論教學,學校很少要求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學生從而缺乏相應的動手能力;第二是課程不夠新穎,學生從課堂中不能學到新技術、新工藝等,從而使學生踏入社會后顯得盲目、無知。

2.人才培養觀念的保守化。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思想和觀念都有一些保守,重視學科忽視技術,偏重理論看輕實際,這就使得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造成人才畸形發展。正是因為施教者思維的保守化、觀念的局限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才受到各種社會力量的阻礙。高職院校保守化的人才培養觀念主要體現在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育思想拘束;誤解了企業對于高職院校的要求,高職院校并不是一個只為企業普及知識的機構,還應該是一個為企業輸送人才的地方。

3.人才培養教學方法的陳舊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有多元化的培養模式以及現代化的培養理念之外,還需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大綱作為支撐。但多數高職院校存在教學方法陳舊化、教學環節薄弱化等問題,難以跟上前沿的現代科技,致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有著嚴重的“死學”現象。高職院校陳舊化的人才培養方式主要表現在教學手段的傳統化,即教師依舊依靠課本、作業等傳統形式來教學,學生思維被課本知識局限,不能從整體上認識該門課程,看不到該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陳舊的教學方法不能豐富課堂,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使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大打折扣。

4.人才培養的軟件、硬件欠缺。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培養技能型、實踐型人才,這就要求學校有一個健全的人才培養體制,必須有一定的軟件實力和硬件實力作為保障。然而,目前諸多高等職業院校普遍存在著培養體制不健全,人才培養軟硬件欠缺問題,具體體現在高職院校辦學需要大量的資金來引進硬件、軟件,但是國家政府的資金投入卻顯得杯水車薪,不能給高職院校提供較大的幫助;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薄弱,高學歷、高職稱、雙師型教育人才短缺;實訓基地設備落后,學生實訓的機器、設備過于陳舊,不能與發展迅速的現實社會接軌。諸多軟硬件方面的欠缺使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舉步維艱。

二、高職院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思路

1.學習和實習穿插進行。學生本身對自己的未來、對職業了解甚少,他們在學校的學習往往沒有針對性,是盲目的,往往只是把學習當成任務來完成,并沒有真正地做好一名高職大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因此,高職院校要采用學習和實習穿插進行的新模式,讓學生在實習的同時了解自己所欠缺的知識,以讓學生回校后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時候,遇到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也可以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尋找答案。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在就業之前掌握一定的技術,擁有一定的職業素養,還可以加強企業與學校的深入交流,為職業院校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保證。

2.教學模式靈活多樣化。高職院校可以采用小班、興趣班、技能班等多種分班方式,取代以往大班上課方式,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僅可以避免強制性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課程,形成真正人性化、自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另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符合社會要求、滿足個人發展的,學校和社會緊密接軌,本著專業服務行業,學校服務社會的宗旨,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當地企業、基地的實情,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校外知識,并做好總結和匯報工作。

3.學校和企業多元辦學。學校與企業進行緊密的合作,采用多元化辦學模式,企業和高職院校共同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分工合理,各就其職。一方面,企業要安排負責人將企業的相關技能、經驗以及文化帶進課堂,讓學生提早接觸職業要求和職業環境。另一方面,學校負責傳播文化理論。課堂結合企業的需要,制定定向的課程體系;企業結合學生的能力和愛好,定向地培養學生。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可以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可以讓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競爭力。

三、高職院校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策略

1.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社會在不斷進步,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改變,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也需要有相應的改變。因此,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改革方面,應當事先有充分的市場調研,要有合理的課程安排。多走進企業,多調研社會,是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所以學校要結合企業的要求和社會的需求,合理地制訂學校人才培養的計劃,要利用學生短暫的在校時間,讓學生多接觸社會。改革專業的課程體系,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脈搏,要想方設法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要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2.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是人類進步的工程師,高職院校培養經營管理人才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教師隊伍。首先,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院校要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需要大量技能過硬的教師,但高職院校的教師往往僅具備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技能知識,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教師的技能培訓,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其次,要加強教師的培訓進修。一要培養專業帶頭人,讓專業帶頭人外出培訓,帶隊參加技能大賽,擔當大賽評委等,提升專業帶頭人的素質;二要大力培養骨干教師,在專業帶頭人的帶領下,讓骨干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參加專業培訓。

3.學校實訓基地的建設。一方面,學校要加大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大實訓的力度,提高學生結合理論與實踐的能力。只有在實訓中,學生才能更加扎實地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只有在實訓中,學生才知道自己所欠缺的理論知識,在理論學習中才能有重點有針對性。另一方面,學校還應當與企業形成良好的對接,讓學生順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時代的發展。

4.定向班式的人才培養。企業在學校承辦定向班,學校負責定向班的理論教學,企業負責學生的實訓鍛煉。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學校可以針對企業的需求,加強相應的訓練。學生完成第一階段的學校理論學習后,到企業完成第二階段的實訓,不僅可以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還可以利用企業這個平臺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完成兩階段的學習之后,企業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選擇,省去了學生求職的煩惱,同樣省去了企業培訓學生的時間。企業學校定向班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加大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5.學校企業零距離對接。針對企業對畢業生提出的要求,學校應該充分調研企業所需,為學生畢業以后融入企業做好充分準備。通過企業調研,充分了解企業對學生的要求和希望,在學校里提前按照要求做好培訓,縮短學生進入企業以后的適應時間,讓學生提早進入工作崗位,同樣也節省了企業培養學生的時間。高職院校的主要宗旨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企業輸送更多的技能人才,只有多了解企業,才能完成高職院校與企業真正的零距離對接,高職院校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培養管理經營人才,必須充分調研企業,了解社會,改革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真正做到學生與企業零距離對接。

作者:馬俊娟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