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9-27 11:34:00
導語:新課改下班級文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圍繞新課改的要求,從班級物質文化、班級精神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及班級和諧人際關系,來闡述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為班主任在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管理,提供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實現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目的。
關鍵詞:新課改;班級;文化建設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力推進,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課程標準、課程結構的調整,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變革,尤其是建立在學生個性基礎上選課制的實施,都給現行的班級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如何加強班級建設,應對新課改的挑戰,成為廣大一線班主任的現實難題,本文試從班級文化建設的角度來探討班級建設。
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并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和為后人學習和傳遞下來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語言和象征符號文化,規范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作為校園文化組成部分的班級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它既具有社會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是一個班集體乃至一所學校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遠至我國古代各具特色的書院,近到我國現代的一些名校優班,無不說明這種文化的源流之深,影響之廣,對廣大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講,班級文化建設對他們的影響尤為深刻、細致和恒久,甚至能夠在這方面讓他們終生受益,成為終生回味的心靈養料。因此,適應新課改要求,建設好班級文化,既是我們當前的必要工作,也是我們要長期肩負的重大任務。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鑄造物質文化是基礎
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質條件之上,并且又通過具體物質文化展現出來,離開一定的物質文化,一切文化都無從談起,而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更需要堅實的物質條件為基礎。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總體上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要實現這樣的教育教學目標:
(一)必須具有符合安全要求,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各種現代化硬件設施
教室內的一切物品都必須達到安全標準,并具有充分的保障措施及標志說明。于此同時,一切教育教學設施都要給同學們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培養同學們的審美情感,“如果一個人從尋求它的方程式的優美這種觀點出發,而如果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那么他必然就是在一條可靠的發展路線上”。
(二)教室必須時刻保持整潔,室內布置合理有序,充分地利用教室的空間來展現班級的特色和文化氣息
教室內部的布置和裝飾是教室美化的重要內容,在布置和裝飾教室時,首先,課桌、椅布置平衡對稱,教學用具和室內用具放置在合適的地方,不能隨意亂放,其次,教室內四周可以布置一些簡易、明快、端莊的裝飾品,如圖畫、條幅、標語、墻報等,但內容要經過嚴格選擇,保證藝術性和教育性的統一,形式可以多樣化,但不宜過多,尤其防止弄得學生眼花瞭亂,分散注意力;裝飾品之間比例要適宜,要與教室內部其它裝飾相互協調。一些便于更換的裝飾品還要定時地加以更新和調換,以保持醒目。此外,教室內還可以養植幾盆供觀賞的花草或植物,既能凈化空氣又能增加生氣,令人賞心悅目,還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當學生上課之余看一看五彩繽紛的月季、馨色彌漫的木蘭,姹紫嫣紅的芙蓉,清秀香幽的蘭花,就會頓覺心曠神怡,舒適愉快,疲勞消失。
(三)室內光線充足,色調搭配錯落有致,絕不能呆板單調
光線在教室中直接影響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一方面在生理上引起教師和學生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還會使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隨這些因素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情緒,甚至影響他們的認知活動和學習過程;柔和淡雅宜人的色調,可使人心態平和、心情舒暢,反之則會令人焦躁郁悶,影響學生思維,影響教育教學效果??傊淌业牟贾靡_到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的:“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利用墻報,我們都要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提供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
二、營造高尚而先進的精神文化是核心
班級精神文化是一個班級文化的靈魂和紐帶,最具有持久力,主要包括班級學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內容。其中班級的共同價值取向是班級文化的主旋律,要建設好班級文化,必須做到:
(一)確立班級正確的共同價值取向,整合班級結構
任何文化都具有整合功能,其中價值整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功能,只有價值一致,才有結構與行為的協調。在一定的社會團體中人們的價值觀會有差異,但經由統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大體一致的觀念。新課改的實施,班級的組織和管理越來越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但這并不妨礙培養學生們的共同價值取向。共同的價值取向是學生尋求班級認同感的有力基石,是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的內在動力。因此,以班主任及班干部為核心的班級骨干成員,根據班級特點,確定以社會主義榮譽觀為基礎的正確價值取向是必要的。
(二)進行集體主義和集體榮譽感教育
“集體是教育的工具”,集體主義是中華民族的一面旗幟,是中華民族不斷生息繁衍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在新課改條件下,要著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操,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新課改條件下的學生,生長在社會高速轉型期,人們的利益觀發生了極大變化,甚至有著原則分歧和對立,廣大學生在課外往往受到一些不正確觀念的熏染,有時他們會不自覺將這些觀念帶回到班集體中,并作為自己處事的準繩,這必然會影響班級和諧,影響班級的共同價值取向,甚至會影響學生的終生追求。“思想上的問題只能通過思想上的武器去解決”,班主任想要阻止不健康利益觀對學生的影響,應通過不同的形式和途徑加強對學生的集體主義和集體榮譽觀的教育,以便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利益觀。
(三)加大傳統文化教育的力度,把傳統文化寓于日常教育之中
新課改要求培養既具有民族品格又具有國際胸懷的人才,要完成這樣的培養目標和任務,必須將傳統文化教育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中。中華民族具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她不懼社會的劇烈變動,始終生生不息并發展,這是中華民族引為驕傲和自豪的,也是其他人類文明難以望其項背的主要原因。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積淀,雖然其中也有糟粕,但其精華永遠是主要的,因此,以儒家文化為基礎,吸納其它眾家之長的傳統文化是文化史上的奇葩,這種文化至今仍然是我們民族不斷前進的精神助推劑,是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立足于新時代條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如果離開傳統文化教育,既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也無法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更談不上培養立足民族品格的優秀人才。
(四)抓典型、樹榜樣、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班級輿論是班級精神文化的風向標,它從內心深處制約著同學們的價值取向,從外在方面規范著他們的行事原則。新課改條件下學生們由于受時代的影響,他們的處事行為和風格日益多元化,但同時又由于自身的心理特征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建設頗具特色的班級文化,班主任必須獨具慧眼不斷挖掘具有自身班集體特色的典型和榜樣,將視線投向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無論是課堂內還有課堂外,只要是符合社會進步,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優秀典型事跡都可以推廣宣揚,這要求班主任一是不能戴有色眼鏡看人,以個人的好惡、親疏樹典型,而應面向全班學生。二是不能只以成績論典型,在中學階段學業成績的好壞當然是衡量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但絕不應成為唯一標準。三是多正面,少反面。好典型好榜樣的樹立,尤其是班內的優秀典型,固然對同學們有極為直接的現實感召力,而歷史的現實的優秀人物和典型事例也是不可或缺的參照物。在宣傳渠道上可充分利用黑板報、班刊等班級輿論,在抓典型、樹榜樣中充分發揮其吹鼓手的作用,同時又將其作為一道精神防火墻,防止班級木馬對班級文化的進攻。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班級精神文化不斷地強化和弘揚
實踐是第一性,精神始終是第二性,一定的精神文化只有通過一定的實踐形式才能形成,也只有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才能為人們所接受和推崇。作為班級的精神文化同樣如此,如果沒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搭臺,那么不管有多么好的班級精神文化也會窒息,據此班主任要完成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將班級優秀的精神文化內化為學生成長的驅動力,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來加以實施。開展有效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們的各種能力,增長各種見識,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能夠通過同學們之間相互溝通和情感交流形成一種完整的健康心理,彌補一些學生在情感、心理上的缺失,從而實現新課改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完整的人格。
三、建設科學規范的制度文化是保障
一切文化都是在人們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要廣泛深入地被人們所接受,不僅要通過外在的教育灌輸,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硬性制度去加以規范和約束。馬卡連柯認為:“紀律是達到集體目的的最好方式,紀律可以美化集體?!卑嗉壷贫任幕鳛榘嗉壩幕闹匾M成部分。它既是作為班級文化的表征,又是班級文化的有效保障,據此,以班主任為首的班級骨干成員,必須依據新課改“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具體的學校管理制度的指導下,制訂出更加符合本班特色的、更具人性化的班紀班規。對于班紀班規的制訂過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實施:
(一)充分地征求班上學生的意見
一方面任何一種能夠被真正落實的班紀班規必須為廣大學生所認可和信服,才能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否則背離學生實際就會造成班級班規形同虛設,甚至會造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人為隔膜,不利于班級的組織和管理;另一方面,通過廣泛征求學生們的意見和看法能喚醒他們的班級主人翁的意識,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實現班級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班級成為培養未來社會合格公民的初級平臺,為他們積極參與未來社會的公共事務及政治活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修訂和完善班級班規
班主任組織班干部和學生代表集中討論,對班級班規加以修訂和完善。在此尤其要注意班級班規的可操作性,切忌不著邊際的空話和套話。
(三)制度設置要獎懲分明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制度的導向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全班學生各展所長,讓每個學生都能增強自信,進行自我教育。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
四、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班級文化的催化劑
人際關系一般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和心理關系,是在一定群體中,在人們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而又持久的關系。班級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交流和合作,形成一種平等、互助、探究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班級整體效應;有助于同學們找到班集體的歸屬感,尤其在新課改的條件下,留守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他們在情感上的孤獨和煩悶需要及時的排除,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成為他們的一劑精神良藥,否則緊張的人際關系就會使他們的性格扭曲,影響其健康成長乃至將來的人生道路。不僅如此,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是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創新的重要條件,是實現新課改培養創新人才目的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趙鑫珊.科學·藝術·哲學斷想[M].三聯書店,1985.
2、許良英.愛因斯坦文集[M].商務印書館,2006.
3、蘇霍姆林斯基全傳[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湖南省教育改革實驗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南省晉通高中課程改革知識問答[R].
- 上一篇:高中英語新課改研究論文
- 下一篇:中學物理高級教師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