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研究
時間:2022-04-09 03:14:31
導語: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按照先進教育思想,新時代的雙一流大學已經全面進入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改革的深水區。討論式課堂教學法能夠通過案例,以問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章在介紹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了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必要性,指出了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具體教育目標,為教育主管部門及高等教育機構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改革提供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教學方法改革;必要性;教育目標
一、概述
教育思想對于構建新時代一流大學教育思想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按照教育思想所提出的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中國高校需要突破傳統成果導向(outcomes-basededucation)的教學觀念[1],推動學生開展自主性和互動性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并強化課程的實踐性。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6月21日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以“高等教育要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為題,進行了大會演講。他指出在教育思想指引下,新時代的雙一流大學已經全面進入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步入了教學改革的深水區,需要把教學改革的焦點推向課堂教學法[2],從關注教師教得好轉化為更多地關注學生學得好。討論式課堂教學法,與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法的“灌輸”教育方式顯著不同。它可以通過案例討論的形式,將社會實踐引入理論知識的授課過程之中。目前為止,絕大多數國內高校只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大力推行討論式教學法,并且普遍遇到了課堂討論效果不佳的問題。研究生參與課堂討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不只在研究生階段的教學環節上,還與本科階段教學環節所采用的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法有關[3]。本文在介紹討論式課堂教學法及其區別于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法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了從大學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必要性,提出了從大學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具體教育目標,為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校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議。
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及其特點
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是經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全班學生或各小組學員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并通過課堂上師生間的、學生間的多邊交流、互相爭論而尋求真知的一種教學方法[4-6]。該教學法要求師生圍繞案例問題展開討論,也被成為案例教學法。在一線教學實踐過程中,討論式課堂教學法與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法有著顯著的不同之處———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模式有異。在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法下,教師是知識的絕對權威和課堂信息的單向發出者,學生是知識的被灌輸者和課堂信息的單向接收者;而在討論式課堂教學法下,課堂信息交流是雙向的、多元的(見圖圖1以4人小規模課堂為例的討論式課堂教學法信息溝通網絡圖1),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必須進行雙向的信息輸出,并由此形成一張巨大的信息溝通的網絡。圖1以4人小規模課堂為例,展示了采用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時師生之間信息溝通的關系網絡。隨著課堂規模的增加,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網絡會更為復雜。這種獨特的雙向信息交流模式,導致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相對于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法表現出以下特點:1.教學過程不是灌輸填鴨,而是引導啟發。討論式課堂教學法要求學生以課堂討論為基礎,自主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促進高級思維活動的多元對話,會在課堂上形成大量的信息源[7],教師必須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對信息進行加工和反饋才能完成教學過程。這對教師的備課和課堂反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還要求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由傳統的知識權威轉變為協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導演”,及時地對學生的思維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加以引導和啟發[6、8]。2.學習過程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構建。課堂討論并不是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簡單的問答式對話,而是能夠促進高級思維活動的探究、推理或爭辯[9]。實施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時,教師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選擇能夠引發他們切身感受、情感共鳴的教學案例來設計討論問題[6]。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逐步引導他們參與課堂討論、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提高他們多方面的能力和綜合素質。3.評價學生的標準不是成績,而是能力。進入大學之后,如果學生仍然只是被動學習、死記硬背,就會導致他們雖然通過了考試,甚至成績良好,但并沒有形成能力與素質。這也是當前高等教育質量被詬病的主要問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不僅能有效地傳授知識,還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思維、口頭表達、溝通協調、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教學質量的提高[8]。4.師生關系不是權威服從,而是平等互信。長期以來,因受“師徒如父子”、“嚴師出高徒”等傳統思想影響,高校當中的師生關系被固化為權威服從關系,甚至進一步被扭曲為教師絕對權威。在采用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課堂上,師生間關系和學生間關系以平等互信為基礎,從淺表層面的學習交流變為更深入的思想碰撞。在學習挑戰性較高的條件下,平等互信的師生間關系和同學間關系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并提高其學習效果[9,10]。5.教學內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辯論討論。嘗試實踐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高校教師在剛開始起步的一段時間里,大約要投入比原來多5-10倍的時間用于教學[11]。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進度計劃來設計案例體系,并利用網站、E-mail和移動端APP等工具提前幾天將案例和輔助閱讀材料給學生。當然學生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預習,需要在課前完成自學并帶著其中的疑問來上課。這樣教師才能以問題為引子,引導學生參與重要知識點的問題討論和自行提問[6],同時也才有機會在討論或爭論中發現學生們的疑惑之處,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講解和闡述。
三、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必要性
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新時代培養什么樣的青年”這一重要課題進行了長期的理論探索,提出了“三有青年”的培養目標[12]。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青年”培養目標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隱射出了新時代大學生面臨的成長的首要困境是綜合能力與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尤其表現為創新能力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不相適應。大學生所面臨的成長困境與矛盾,突出地表現在本科學習過程中無法形成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這一點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社會進入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衡量標準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畢業進入社會或進行研究生深造,都要求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進行創新創造。本科教學階段課程改革、尤其是教學方法改革的相對滯后,使得大學生畢業后難以迅速轉變為學習主體。隨著當前國家和社會對于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這將有利于受教育者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有利于大量培養終身學習、敢于質疑、善于合作的創新型人才,有利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本科階段尤其是本科生剛入學前兩年是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黃金時間窗口。此時學生們對于改變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以及投入更多時間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等變化,有較高的接受度。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系統等方面來看,討論式課堂教學法與傳統的講授式、“灌輸”式教學法完全不同。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不僅要求教師們改變教學方法,更要求學生們全面改變自己從小學到高中十幾年以來形成的學習習慣、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一旦錯過高等教育本科階段剛入學對于調整學習習慣、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接受度較高的時間窗口,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往往事倍功半,效果欠佳。
四、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教育目標
從本科階段起大力倡導和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教育目標,需要立足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認知:第一,本科教育既是從業教育、公民教育,還是人的生命教育。大學所培養的人,不是單向的人,而是涵蓋社會人、從業人、發展人于一體的“綜合人”[13];第二,本科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的一個具體形式與階段,具有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必須注意與后續研究生教育的有機銜接和前后遞進關系[14];第三,本科教育應當與社會需要呈現出和諧、融合的特征。從上述認知出發,其具體教育目標有六個:1.培養學習者。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所培養的學習者,應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之教育目標的衡量不僅包括各門學科可量化的成績指標,還包括了學習的方式方法、實踐能力等指質性評判指標;需要充分尊重個體對學習內容、方式、地點的選擇權;突出學習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側重于專業知識的系統化、再引申以及專業技能的鞏固與提高;促使學習主體形成持之以恒、逐步遞進的學習習慣,保持勤奮踏實的學習精神,開展研究性學習,重視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促進交流與協作。2.培養專業者。所謂專業者,強調的是個人對于社會和崗位的貢獻度以及不可替代性。從本科階段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所培養的畢業生,應呈現出對相關專業領域的情感認同和知識技能。情感認同包括了對特定領域的專注、專業精神以及積極健康的個性品質;知識技能則包括了必需的學科知識、相關領域的通識內容以及符合工作標準的綜合能力。3.培養研究者。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所培養的研究者,包括了四個維度的衡量指標:一是具有研究意識,習慣于用研究的眼光觀察、分析、判斷復雜的事物和現象;二是熟悉并能運用研究方法,特別是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統計分析法等;三是形成具有發散性、變通性、逆向性和獨創性的研究思維;四是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指高質量的學士學位論文。研究能力將促使大學生依據知識更新及時調整行為方式,從而在畢業后從一般性職業發展進入到職業的高峰。4.培養責任者。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所培養的責任者,首先,應當遵守職業角色所隱喻的、應當踐行的法律或道德行為,能夠認識到自身行為的職業后果并承擔相關責任;其次,應該自我約束,承擔起自身對于國家民族、社會組織、家庭和他人的責任。5.培養合作者。討論式課堂教學法可以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傾聽不同意見的能力、與他人有效溝通和協作的能力,使其具備以下兩個基本素質:一是遵循專業領域內的、統一的認識和規范,認可合作所需的共同目標、方法途徑和具體步驟等;二是求同存異、坦誠溝通,形成并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互相支持的合作氛圍。6.培養創造者。創造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聯系起來,主觀地制造客觀上能被普遍接受的事物的行為。創造力不僅取決于創新思維,還取決于健全的創新人格。討論式課堂教學法鼓勵學生們通過課堂上的討論和辯論對既有知識提出自己的理解與質疑,能夠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抗挫折和傾聽不同意見的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創新人格形成的重要前提。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所培養的創造者,既具備活躍的創新思維,也具有健全的創新人格。
五、結束語
在先進教育思想的指引下,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長陳寶生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并在會上明確提出“本科教育是大學的基礎,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壓艙石’,是提高和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立本強基工程,也是‘雙一流’建設的基礎”。這次會議隨后引發了全社會對本科教學質量以及本科課堂教學法改革的關注[2]。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在漫長人生的復雜社會關系中不斷調整自我定位,實現自我教育以及進行研究和創新創造。其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促進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專業教育與素質提升相結合,將在未來引領中國高等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但是從本科階段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道路,必然曲折漫長。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整體而全面的改革。縱向上,需要改變教學方法的歷史傳統;橫向上,需要打造全新的育人環境。對教師來說,從本科階段其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存在需要耗費較多教學資源、較長備課時間、教學成果難以量化和不如科研容易出成果等諸多缺點[11]。而且從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法中被培養出來的老師,自身也很缺乏進行課堂討論的經驗,常常會碰到課堂討論難以達到預先設計目的、討論氛圍難以形成等困難[15]。這導致在中國高校中不可能自發地、從下而上地實現教學方法改革。事實上,自上而下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也有較大的難度。因為與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相適應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學管理制度以及多種配套制度等的改革難以一蹴而就。考慮到學生、教師、家長、高校行政管理部門、教育主管部門等利益相關者對變化的接受能力,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教育機構采用持續微調的方式、自上而下地從本科階段起不斷加強推行討論式課堂教學法改革。
作者:甄珍 姚海明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 上一篇:民辦高等教育改革路徑分析
- 下一篇:民辦高等教育體制創新和師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