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等教育改革路徑分析
時間:2022-04-09 03:12:01
導語:民辦高等教育改革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來,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敘述了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分析了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存在問題。探討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意見措施:從政策層面規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保障民辦學校舉辦者合法產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民辦高等教育;以特色化辦學求發展。
【關鍵詞】陜西;民辦高等教育;改革
陜西民辦高等教育在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歷了實踐探索、快速增長、內涵發展的歷程。改革開放40年,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在新時代面對新要求,需要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為新時代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改革探索路徑。
一、陜西省民辦教育基本情況
截至2017年,陜西省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機構)4516所,占全省各類學校數量的18.4%,在校學生達1553647人,占全省在校學生數的20.8%。其中,民辦普通高等學校30所(含12所獨立學院),占全省普通高校數的32.3%,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75818人,占全省本專科在校生數的25.8%。陜西民辦高校為當地社會經濟、文化、交通、建筑、旅游等行業做出突出貢獻,首先,陜西民辦高校的年收入約70億元,學生年消費約30億元,合計為100億元。其次,陜西民辦高校為全省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承接30個縣的教育脫貧、30個村的全面脫貧攻堅任務。最后,陜西民辦高校每年為1.5萬名貧困生提供免費學習、生活等服務,幫助大批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這些案例都表明,陜西省民辦高校為積極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響應國家脫貧攻堅號召、大力發展新時代可靠接班人做出突出貢獻。
二、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1、促進教育體制改革,形成多樣化辦學格局。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是陜西省的一張亮麗名片,打破固有教育格局,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經費籌措等方面發生了深刻變革。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作為改革開放的產物,與市場經濟一脈相承,在教育資源緊張的環境中與公辦教育形成共同發展的新格局。2、緩解教育需求,穩定社會秩序。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的出現為未能進入公辦高校的考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隨著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各類考生擁有更多教育選擇。陜西民辦高等教育不僅數量多,質量也高,因此已經成為城鎮家庭子女教育的首選。入學學生不僅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同時也可以緩解就業壓力,穩定社會秩序。3、拉動社會內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陜西省多數民辦高校在國家出臺新《民辦教育促進法》后,都有意向選擇非營利民辦學校辦學性質,由此可見,這些民辦高校都屬于公益性事業。與此同時,這些民辦高校又是一項產業。陜西省民辦高校的年收入約50億元,學生年消費約30億元,合計為80億元。每辦一所民辦學校就可以拉動校園周邊經濟建設,帶動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三、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存在問題
1、獨立學院發展困境。獨立學院在管理層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獨立學院依托母體高校設立,本身存在著依賴性,在所有制結構、辦學特色、內部運行和管理、舉辦者合作關系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管理方面的矛盾日益凸顯。獨立學院是普通高等學校與社會組織共同舉辦,辦學體制既有公辦性質,也有民辦性質,產權結構不清晰。根據2017年9月1日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要求教育機構明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區分,將直接影響獨立學院的運作模式,使其前景更加曲折。母體高校最初設立獨立學院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取得經濟回報,很多母體高校甚至依賴于獨立學院從而取得更多的資金回報,新法落地后,一旦獨立學院轉設,雙方都會爭取利益最大化,這種行為將會加大短期內的獨立學院的轉設難度。2、民辦高校舉辦者變更困境。目前,陜西省部分高校有變更舉辦者意向,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民辦學校舉辦者的變更,須由舉辦者提出,在進行財務清算后,經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報審批機關核準。實踐中,民辦高校舉辦者變更問題主要存在于原舉辦者是否可以取得收益,取得收益的數額如何確定。2018年4月20日,《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對民辦學校舉辦者變更問題進行了細化,規定“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舉辦者變更的,應當簽訂變更協議,并不得從變更中獲得收益;《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改決定公布前設立的民辦學校,原舉辦者與繼任舉辦者可以協議約定變更收益,但不得超過其依據法律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具體政策可以取得的出資補償、辦學獎勵等合法權益。”該項規定表明非營利性民辦高校的舉辦者不能從變更中取得收益。但現實情況是如果舉辦者和繼任舉辦者通過“變更協議之外”的其他方式確定轉讓價格謀取收益,目前并沒有可行的監管措施。
四、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意見措施
1、從政策層面規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民辦高等教育是教育領域重要的制度創新,政府必須更加積極地發展民辦高等教育。首先,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已比較成熟,政府要在新時期結合實際,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這一總體目標,加強監管力度,全面支持民辦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其次,《征求意見稿》中涉及獨立學院轉設以及舉辦者變更問題的條例應該慎重設定,一方面要做到客觀監管,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各方利益最大化。凡是法律、法規沒有命令禁止的,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的,要大力支持。在后續獨立學院轉設階段,政府要結合地方學校實際制定相應的政策。最后,陜西省財政部門繼續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將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民辦高校的規劃發展、高水平民辦高校建設、表彰獎勵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民辦高校辦學經費補助以及新建和擴建項目貸款貼息等。2、保障民辦學校舉辦者合法產權。對于目前大量存在的非捐資辦學的民辦高校而言,舉辦者的原始投入所有權問題亟待解決。在確立舉辦者的原始投入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投入屬性分別給予處理。明確民辦高校發展增值部分產權,體現對舉辦者的尊重。舉辦者變更作為學校內部事務,應以學校為主體進行決策和操作;審批機關在于對舉辦者變更進行程序性和資格性審查的時候,只要符合法定條件,不影響學校的發展,原則上應予核準。實事求是地對學校資產的歸屬問題作出相應界定。要堅持維護學校法人財產權完整。3、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民辦高等教育。首先,在法律框架允許的前提下,為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創立較好的外部融資環境,讓民辦高等教育擁有更寬的融資口徑。民辦高等教育投資屬于戰略性投資。新時代,我國必須要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建設起一批高水平民辦高校。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民辦高等教育,把社會資本的投入作為今后民辦高校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其次,在陜西省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積極發展陜西省民辦教育協會和具有權威性的評估中介機構和第三方評價機構,通過行業自律,積極開展維權活動,及時反映民辦高等教育出現的問題與困惑。陜西省民辦教育協會可加強民辦學校與政府、社會的交流,加強校際之間的溝通、學習,促進民辦教育事業共同發展。4、以特色化辦學求發展。民辦學校要想在公辦學校的包圍中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必須具有創新性,以實施素質教育為根本目標的前提下形成學校獨特的辦學風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民辦學校的發展必須保證教育質量,如今的受教主體多為“90后”“00后”,他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已經與以前的受教主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人才培養機制、教學內容都迫切需要作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未來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想要在內涵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根據陜西地方經濟發展情況,加強產教融合,建立一批具有特色的民辦高校,包含與其他地區民辦高校有所區別的特色專業,為此,舉辦者和教職工沉下心來花心思下功夫,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地把學校的特色辦好辦精,辦出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維民.陜西民辦教育發展報告[J].2007(1)42-47.
[2]李維民.民辦高校發展戰略與轉型研究[M].陜西出版傳媒集團,陜西人民出版社,2014.
[3]李維民,銀冰冰.陜西高水平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研究[M].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陜西人民出版社,2017.
[4]史軍絨.民辦中小學特色建設研究[D].2017.
[5]2009年、2016年、2017年陜西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作者:王馨悅 周小天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
- 上一篇:學前音樂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 下一篇: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