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程評價形式
時間:2022-12-26 11:28:00
導語:高職課程評價形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高職課程評價對高職課程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在課程改革中要注重對高職課程評價的研究,努力探索能夠適合高職教育的課程評價方式和方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高職課程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為社會培養出更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對課程評價內涵的理解
教育課程評價是以科學的方法,通過一定的途徑,對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活動及其結果作出價值評判的過程。因此,從課程評價的對象上看,包括課程設計評價、課程實施評價和課程結果評價。課程設計評價是指對課程設計的優缺點和價值取向作出評判。教育課程設計包括:專業設置分析、課程目標確定、課程內容篩選、課程內容組織和課程標準制定等。因而,課程設計評價也應從上述方面展開。對高職課程設計進行評價,可以了解課程設計者對課程目標、課程理論、學習理論以及設計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可以對課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揭示與分析,找出結癥和原因所在,進而提出改進和補救的建議。課程實施評價是指根據課程目標要求,依照一定規則,運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課程教學過程合理性作出描述和判斷。高職教育課程實施必須符合國家的職業教育方針,必須符合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律,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必須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相一致。因此,對高職課程實施進行評價,有利于確保高職人才培養質量,體現高職教育辦學特色。課程結果評價是課程實施評價過程的延伸。根據對評價對象的劃分,如果說課程實施評價是針對教師或者課程教學過程進行評價,那么,我們可以這樣認為,課程結果評價其實就是對學生的學業成就開展評價,就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職業能力及綜合素質進行價值評判的過程。當然,高職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不能簡單地以考試成績為依據,要考慮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認知水平的現實性。應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當前,企業對于高職學生學業成就的衡量標準是要求學生畢業后就能上崗,上崗后就能操作并能為企業帶來效益。而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八種智力,只是這八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從而使得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點。因此,認同了這一觀點,在評價學生時就會重視評價的情境性,通過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有效的評價,重點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新產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論還告訴我們:對學生成績的評定必須從多元的角度進行,既要重視他人的評價,更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此外,千萬不要忽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評價的機會,讓他們在反思中學會如何學習和如何“管理”學習。
高職課程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就是要將課程評價的重心落在學生身上,不能因為高職課程改革的推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要盡可能地減少課程改革所帶來的“負效應”。同時,在課程評價的技術層面,要采用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方式和方法,要從注重學生習得能力的評價轉向注重學習能力、應用能力的評價,從注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轉向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從注重認知領域的單一評價轉向注重認知領域、能力領域和素質領域的綜合評價。
以改進和提高為目的課程評價的根本任務是通過課程評價不斷改進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因此,對于高職課程進行評價,評價者與被評價者首先要有反思意識,在行動中不斷反思。其次,要重視過程評價,運用形成性評價的理念和技術,使評價者能夠親身參與到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結果修正的全過程中。尤其是在高職課程實施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教學環境等都會以非預期的方式對其結果產生影響,即非預期效應。所以,必須加以關注。
堅持多元化評價由于高職課程評價的評價主體、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是多元化的,因此,為了保證高職課程評價的質量和效果,必須采取多元目標、多元主體、多元方法的多元化評價。
高職課程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基于高職院校課程評價方面的諸多研究與實踐,筆者認為,在高職課程評價方式和方法的運用上要做到以下幾個結合: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課程評價的主要方式是總結性評價。這是因為人們從一開始就把課程評價定位在目標取向上,把課程活動的行為目標作為評價依據。所以,通過總結性評價去關注課程結果是必然的。隨著高職課程評價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已經認識到在高職課程實施中,由于教師內在的教學理念與能力、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外在的教學資源與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經常會出現課程實施背離課程目標的現象。因此,以過程評價為主要內容的形成性評價越來越被人所重視。當然,在高職課程評價中,注重形成性評價方法的運用并不排斥對總結性評價的有效使用,而是要堅持以過程評價為主,同時,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由于在高職課程評價中,對于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模式以及教師的課程理念、學生的能力素質等因素難以用精確的量化指標衡量,所以,定性評價依然是課程評價中的常用方法,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為了確保課程評價的客觀、公正,提高課程評價的效率,采用客觀測量、實驗設計和統計推論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對課程實施和課程效果進行評價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根據高職課程特征,課程實施主要是由高職院校依據教師自身的特長獨立進行的。因此,課程評價以校內評價為主,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由于職業教育課程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和廣泛的社會關聯性,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想使課程結果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引入行業、企業的專家進行校外評價。因此,堅持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是高職課程評價的必然選擇。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課程目標與人才需求目標的統一,課程內容與技術發展水平的統一,課程模式與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的統一。其中,用人單位的評價應是終極評價,是高職課程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方面。因此,課程評價在方法、方式及內容上都必須與之相銜接,要形成“三環節”、“三督導”的過程控制機制,即按課程準備、課程實施、課程結果三個環節加強過程控制,構建以學校職能部門、學生主體和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的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評價機制。
評價反饋與改進提高相結合在高職課程評價體系中,評價反饋是課程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也是課程評價必不可少的環節。問題是課程評價反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最合理。我認為,課程評價的反饋不是一種評判式的結論呈現,而是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結果的全面分析,為今后不斷改進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提供依據。同時,在反饋態度和反饋方式上,宜采用合作式的研討方式,通過雙方平等的溝通,促進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理解,促進自我反思,從而形成評價反饋與改進提高相融合的局面。
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
建立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原則(1)突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理念。(2)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的導向性原則。(3)突出改革與創新,展現高職教育特色。
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基本內容為了確保高職人才培養質量,高職課程評價體系的內容應包括: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組織、教學環境創設、教學結果過程控制、學生能力素質要求、畢業生就業與創業等。(1)專業設置和專業培養目標的確立。高職專業設置要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需要,具有鮮明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適應性,專業名稱科學規范,專業口徑寬窄適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有明確的職業面向,培養規格表述清楚,并與目標定位一致,可操作性強。鼓勵訂單培養,滿足用人單位需要。(2)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堅持就業導向原則,遵從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規律,圍繞職業能力培養構建課程體系,合理設計課程結構,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較大比例,以滿足職業工作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的完整性設計課程,進行必要的課程整合和課程開發。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在科學、規范、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應根據社會需求變化適時調整更新并具有前瞻性,引入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教育。(3)課程單元與整體教學設計。課程單元與整體教學設計科學、規范,能反映“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理念,能體現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在設計中,可以采用多種課程范型滿足教學目標的要求。以應用為主旨組織理論課程,以滿足基本的職業能力訓練為標準,設計必要的實訓課,特別是綜合性實踐實訓課程。重視教材建設,能夠組織自編電子網絡教材、實驗實訓指導優秀高職高專教材及優秀課件。注重課程內容更新,及時吸收科學技術最新成果,課程形式多樣。(4)教學過程的組織。圍繞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嚴謹組織理論和實踐環節教學,有完整的教學檔案和教學管理文件,教學運行正常。各類課程均有考核標準,并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教師教學注重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注重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式教學,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推廣多媒體教學。教研活動開展有計劃、有效果;教學監控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5)職業關鍵能力與素質培養。職業關鍵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體現在專業培養方案和方案實施全過程,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素質教育講座有一定影響面,職業關鍵能力與職業道德教育成效顯著,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形象,形成高職教育品牌。(6)教學環境的創設。創設實踐教學環境是滿足高職專業教學環境需要的基本要求。用于專業實踐教學的技術裝備要先進,具備真實或仿真的特征,運行狀態良好。實踐(實驗和實訓)教學項目開出率有保證,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健全,校外實訓基地運行狀態良好并有保障機制。專業圖書藏量、校園網建設能滿足專業要求,專業建設經費保障有力。(7)產學研合作的開展。產學研結合是高職專業課程建設的基本途徑,成立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是設置高職專業的必要條件。因此,產學研合作要落實在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和規格制定、專業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共建、校企人員互兼互聘、科技研發等方面,建立產學研合作、互惠雙贏的有效運行機制。(8)師資隊伍建設。高職師資隊伍建設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因素。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師資隊伍整體梯隊結構合理,“雙師型”教師達到必要的比例,專業帶頭人知識、能力、素質符合專業建設發展要求,理論和實踐教學骨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學生管理人員等配備齊全,并開展科研和教學改革研究。有一支來源和數量穩定、生產實踐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的兼職教師隊伍。建立完善的師資隊伍保障機制。(9)學生能力素質的體現。高職學生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所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標準,計算機、英語通過規定的考試標準,并有較好的應用能力,專門技術能力達到職業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科技文化等活動;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滿意度較高;建有適合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就業保障機制以及心理咨詢機構。(10)畢業生就業與創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較高水平;建立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系統,能夠及時反饋信息,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認可度較高。同時,學生具有較高的創業激情,成功創業的范例有典型性。
- 上一篇:稽核部經理年度工作匯報
- 下一篇:循環經濟強化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