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時間:2022-11-26 03:35:51
導語: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會計人才的要求顯著提高。從2019年開始,國務院頒布“1+X”證書制度并在各大院校開啟試點工作。在此背景下,對照國家“1+X”證書制度要求,高職會計專業必須重新審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問題并積極推進相關改革。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顯著提高。國務院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中明確提出:從2019年起,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制度試點工作,其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更多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會計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力軍,其所面臨的壓力日益劇增。
一、對照“1+X”證書制度要求,當前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國家創辦高職院校的初衷是為社會培養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應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縱觀現狀,高職院校課程體系設置與這一初衷不太吻合。調查發現,其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與學術型本科院校設置幾乎一致,設有大學英語、大學語文、思修等公共課,以基礎會計為代表的專業基礎課,以及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核心專業課。與本科院校設置不同的是,高職院校還設有幾門專業實訓課,如:會計認知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等。盡管如此,理論課所占比重還是遠遠超過實訓課。此外,高職院校開設較多的理論課,忽略了受眾群體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實際,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阻礙進一步的學習和發展。(二)教學內容狹窄單一。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群所涉及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一共有7種,分別是:財務共享服務、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大數據財務分析、數字化管理會計、金稅財務、財務數字化管理和智能財稅。通過對7項證書具體內容分析可發現,其內容都與當前企業最新應用平臺和實際操作掛鉤,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同時,還要了解企業最新的實操體系,同時能將具體的知識點應用于具體操作中。然而,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的大多數教師在課堂講授中只涉及理論原理,并未講授企業實操過程中的應用問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傳統的會計教學已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發展和要求,若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時只掌握會計專業相關知識,在就業競爭中必然處于劣勢。(三)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直接關系教學改革成果的好壞。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師資以青年教師為主,大部分都是一畢業就到學校任教,學歷不低,至少是碩士以上學位,不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但實踐能力卻是其短板。有些教師雖取得了會計中級職稱資格證書,理論上成為了“雙師型”教師,但由于證書是通過理論考試獲得,并未經過實踐環節的考核,所以并非實際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授課教師自身缺乏實踐應用經驗和能力,自然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動手型學生。此外,部分老教師因長期從事教學,對會計行業的轉變了解不足,導致其所講授內容與會計行業最新發展出現脫節。教師技能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培訓的方式。當前的培訓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國家提供的免費培訓,例如每年的國培和省培項目;一種是教師根據自身需要參加的相關非免費培訓。無論哪種培訓類型都存在相同的問題:學習內容多而不精、學習時間短且急。教師參加完培訓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從內容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從深度上看,似乎又什么都沒學到。這些都是師資隊伍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四)校企合作機制不緊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需要進行實操訓練,將所學到的理論運用于實踐。最有效的實操方式就是到企業頂崗實習,這就需要校企之間建立長期且緊密的合作機制。然而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僅停留于一紙合同,沒有建立起深層次的合作機制。高職會計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都進行過企業調研,但由于校企合作不緊密,導致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與企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的吻合度不夠緊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來臨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會計行業也在發生轉變,由最初的核算型會計轉變為管理型會計。然而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大部分仍是傳統意義上的“賬房先生”,這與當前時代變化和社會需求并不吻合,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五)教學條件保障不全面。通過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條件的了解和研究,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只設置了部分傳統實訓室,如:會計崗位仿真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其中會計崗位仿真實訓室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完成會計手工賬的能力,即“憑證-賬簿-報表”的一系列過程,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傳統手工賬的會計工作已逐漸由財務機器人所代替。此外,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教學時,教師仍是在傳統教室中授課,顯然無法滿足會計行業的轉變和財務共享模式的到來。
二、“1+X”證書制度與會計教學相結合的建議
(一)完善對接“1+X”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方案。國務院頒布“1+X”證書制度,不僅是對證書制度的改革,也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1+X”證書制度的落地實施需要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來說,首先需要認真研讀與會計專業有關的7項“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將7項X中的標準融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中,修訂和補充原有的專業標準。其次,應進行課程改革,確定與7項X證書內容有關的課程,相應調整這些課程的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精簡部分專業課程,增加相關選修課程,鼓勵學生從自身興趣愛好出發,選擇相應課程,考取不同的X證書,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最后,“1+X”證書制度的提出強調了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應加大實訓課時,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二)改革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側重理論知識點的講解,隨著“1+X”證書制度的實施,通過對會計證書的分析,發現其內容都與當前企業最新的應用平臺和實際操作掛鉤,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講授方式,在課堂中多講授有關實際應用的知識。同時,X證書的出臺強調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教師在講授會計知識的同時,還應講授一些其他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知識,如: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等。(三)加強適應“1+X”證書制度要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更好適應“1+X”證書制度的要求,培養出復合型高職會計人才,要求任務的執行者教師應具備相應的實踐應用能力。各高職院校應制定出教師進企業鍛煉的詳細準則,要求長期從事一線工作的教師每年應進行不低于2個月的企業鍛煉,并將這一制度與教師職稱評價體系掛鉤。教師進企業可以直觀了解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有利于彌補其實踐經驗不足這一短板,培養出兼具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同時,應積極邀請企業特別是參與制定“1+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的企業專家入校為教師授課,提升校內教師應用知識的能力。(四)深化校企合作機制。一方面,學校應邀請企業專家與會計專業負責人共同探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標準,將7項“1+X”證書制度要求融入其中,確保培養方案符合新時代要求,確保培養出的學生能適應時展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建立訂單班、聯合班等形式加深校企合作。同時,合作企業可以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等方式可以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技能,提高其實操能力。(五)改善適應“1+X”證書制度的教學條件。良好的教學條件是保障教學效果的前提。大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大多數高職院校為會計教學工作只提供了普通教室和傳統手工賬實訓室,難以滿足當前教學需要。學校應加大對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建立財務共享實訓室和智慧教室,在征得企業專家同意的基礎上,教師可采用企業真實案例進行教學,同時還可邀請企業專家在線點評學生學習情況,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其實戰能力。(六)嚴把質量關,提升證書含金量。國務院頒布的“1+X”證書制度中的“X”指的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防止部分企業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故意“放水”情況的出現,學校應嚴格把好證書質量關,提升證書含金量。首先,X證書的類型有很多種,學校應嚴格甄選,選擇適合會計專業學生學習、企業職業認可度高的證書,嚴格把控好X證書的入校關。其次,學校應調動師資力量對報考X證書的學生進行專業培訓,做好X證書的考核關,杜絕虛假作弊情況出現。最后,“1+X”證書制度中的“1”是指畢業證書,與“X”相比而言,“1”是基礎,是根本,“X”是補充,學校不能本末倒置,在注重X證書質量的同時更應嚴格把控畢業證書的質量關。
參考文獻:
[1]李媛媛.“1+X”證書制度下高職會計教學的思考[J].財會研究,2020(3):142-143.
[2]張素芳.“1+X”證書制度試點下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0):201-202.
[3]彭敏,肖詩菲,羅利亞.“1+X”證書制度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財訊,2019(10):211-212.
[4]沈凈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1+X”證書制度結合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8):344-345.
[5]王曉輝.高職會計專業實施“1+X”證書探析[J].商業會計,2019(22):157-158.
作者:熊文銥 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 上一篇:中醫藥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探究
- 下一篇: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