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資助服務研究

時間:2022-10-18 03:51:09

導語:教育扶貧資助服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扶貧資助服務研究

摘要:教育扶貧是黨和國家精準扶貧戰略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是教育扶貧的重要陣地,針對于高校普遍存在的貧困學生就業現狀,聚焦高校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課題,結合高校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特點,探討切實加強貧困學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策略,實現精準資助、精準培養、精準就業,推進高校教育精準扶貧工作。

關鍵詞:教育扶貧;精準扶貧;應用型人才培養

教育扶貧是針對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投入教育和資助服務的一種扶貧方式,教授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知識技能,使其科學文化素質得以提高,并促進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最終實現脫貧1。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2,對于貧困學生的精準扶貧是精準扶貧、教育扶貧在高校中的表現形式,盡管高校資助工作早已從助學貸款、助學金等政策幫助貧困生解決巨大的經濟壓力,而貧困生無法順利就業的問題已經成為教育扶貧攻堅階段的重要難點之一。在嚴峻就業形勢下,結合專業特色,大力推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升貧困生的社會競爭力,應當成為高校資助工作精準化、實效化的又一重要方向和途徑。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推進高校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地位

基礎教育的主要對象是適齡兒童,此階段的兒童因不具備獨立的行為能力,無法在短期內為家庭帶來收益;高等教育,學制周期較長、學較費高、教授的知識理論較為基礎,也很難讓以應屆專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為主的學生在短期內為家庭帶來收益3。高校人才培養方向可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類,普通高等教育教授的專業理論知識過于系統、深奧,而技術知識層次較淺,就業時不足以完全滿足市場需求,應用型人才則能運用科學原理或新知識,創造社會直接利益4。因此,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助力職業教育的發展,并大力倡導高校教育進行職業化的相應轉型。高校應積極響應號召,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高校貧困學生提供較為完善的培養機制,使其在畢業后能以最快的速度給家庭帶來收益,促進脫貧工作的持續發展。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是高校教育資助、扶貧的優選策略。高校資助工作是教育扶貧工作的重要形式,是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在高校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單純依靠助學貸款、助學金、困難補助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僅時暫時性地緩解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現狀,卻不能以從根本上使之改變,幫助家庭脫貧致富,從戰略眼光來看,不具有可持續性。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是高校教育職業化轉型的重要內容,是使學生由理論型向實踐型發展的重要戰略。結合具有顯著優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高校資助工作實效性得以增加,工作開展的長遠影響得以增強,使高校貧困學生通過“掌握一技之長”較為快速地獲得滿意的收入,給貧困學生的家庭帶來經濟效益,為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帶來更多的動力,達到教育精準資助、教育精準扶貧的戰略目的。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更有助于高校貧困學子改變自身命運,解困家庭,實現脫貧目標。很多貧困生家庭受教育程度較低,在子女考上大學后,迫切希望子女能通過專業知識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快點長大、出去打工掙錢,帶領家庭擺脫貧困現狀。因受父母此類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貧困學生的理想都是“快點長大”出去打工掙錢,剛入校就只知道一味追求“眼前既得利益”,做兼職、賺外快,而忽視了專業知識技能積累對長遠發展的重大影響,而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往往就業困難。通過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使得更多的貧困學生投身于專業實踐中,鍛煉、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讓這些寒門學子成為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承擔者,真正實現了“讀書一人,帶富一家”的教育脫貧目標。

二、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為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提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源泉

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相比于粗放式扶貧,教育精準扶貧的目標更清晰明確,措施更有針對性,而高校教育扶貧最精準、最有效的戰略就是加大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對此,高校應遵循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方針,針對不同貧困情況的貧困生家庭,利用精準施策、靶向幫扶的原則,堅持就業為導向,提供政策扶持,推進改革創新,使家庭困難的學生在高校就能夠獲得有針對性的技能培養,畢業后就具有勝任某一專業職業的能力,達到畢業就能就業的目標。健全和完善高校資助政策體系,為高校精準資助、教育精準扶貧提供有力的保障。目前我國已有完善的“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切實減輕了貧困家庭學生上學的經濟負擔。但由于城鄉經濟差距過大,發達地區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較高,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能繼續求學的貧困學生比例就少之甚少。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高校貧困地區學生的資助政策,在現有資助政策的基礎上,予以最大限度的拓展,例如綠色通道,全面免除貧困學生的學雜費;高校助學崗位優先考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通過健全和完善高校資助政策體系,使更多的寒門學子順利完成學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前,我國正在快速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但“重書本理論、輕實踐應用,重傳統知識、輕能力創新,重統一、輕個性”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5-6,仍舊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我國地方本科高校。為實現貧困學生多樣成才,達到精準培養、精準扶貧的目的,應當深入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一是地方本科高校應制定以“高素質應用型”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既要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打牢專業基礎,又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自主發展,多樣化成才。二是要強化實踐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實踐、不斷創新的能力。既要使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生就業需求得以滿足,也要充分考慮貧困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需求。高校應當結合專業特色、學生個性,舉辦專業技能大賽,通過多樣性實踐比拼,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素質;重視高校校企合作項目的搭建和實施,選送貧困學生到企業中去,通過在崗模擬或仿真的技能訓練,提高應用實踐能力,增加學生學習、就業的機會;通過這一些列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以應用型人才培養促進高校教育精準資助、精準扶貧的工作。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擴寬貧困學生就業渠道。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就了一系列關于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強調了應強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的培養7。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高校應當結合各專業辦學特色,利用學校科研平臺、實驗室資源等,創辦“大學生創業孵化園”。要摸清貧困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學業情況及就業創業意向,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的幫扶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發展規劃指導及創業教育培訓,鼓勵更多的貧困學生以新的態度和新的力量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給予學生以創新創業實踐、創業項目培育、創業企業注冊運營的指導與幫助。與此同時,可以優先幫助貧困畢業生就業,為貧困學生提供專場招聘會,并有針對性地為其搜尋適合的求職就業崗位8,使創新創業教育真正發揮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效。高校教育扶貧工作,應以更長遠眼光看待貧困學生教育脫貧的問題,不僅應依靠健全完善的精準資助體系,更應結合高等學校教育職業化轉型的要求,加大高校貧困學生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束縛,努力培養具備較強職業適應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促進高校教育與精準扶貧的雙向互動,最終實現教育與扶貧的協同推進。

作者:宛庭利 單位:邵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