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本管理與成本會計核算策略

時間:2022-01-24 08:44:10

導語:教育成本管理與成本會計核算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成本管理與成本會計核算策略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為國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隨著職業教育發展不斷深入,高職院校已由規模擴張逐漸轉向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機制及會計核算體系,不僅能為學校財務管理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提高績效評價的準確性,完善績效管理體系,也能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辦學成本,對推進高職院校辦學水平、提升辦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成本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成本管理與成本會計核算主要方向和手段。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管理;會計核算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辦學經費普遍依賴各級財政撥款。隨著高職院校不斷提高辦學水平,財政撥款已不能完全滿足高職院校迅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許多學校開始積極探索如何“開源”,即尋求更多的資金來源渠道,卻忽略了“節流”的重要性,也就是加強成本管理,節約辦學成本。2019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正式被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對高職院校成本管理與會計核算進行研究,既是當前國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提高學校成本管理與核算水平,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迫切需要。

一、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管理與成本會計核算發展歷程

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研究與實踐一直在不斷探索,受歷史條件限制,高職院校的成本核算主要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200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高等學校教育培養成本監審辦法(試行)》,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確了高職院校的教育培養成本核算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原則,但因其更多從物價和統計角度出發,高職院校的成本核算并未因該制度發布而在實踐中有所進展。2012年,隨著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的實施,明確了高職院校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并提出高等學校應當根據實際需要,逐步細化成本核算,首次從制度層面對成本核算提出了明確要求。但基于收付實現制的核算制度并未改變,高職院校的成本核算仍存在制度和技術上的壁壘。2017年,國家頒布《政府會計制度》,實現了事業單位適用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新紀元。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從預算績效管理方面對成本管理與會計核算提出新要求;《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803號——行政事業單位》成本管理章節,提供了事業單位成本管理一些具體方法。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也成為高職院校開展成本管理與會計核算的有力制度支撐[1]。

二、開展成本管理與成本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

(一)提高學校內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伴隨我國高職院校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多樣化、多主體辦學模式發展不斷深入,并且隨著國家對“雙高計劃”、職業本科院校建設等相關政策的出臺,高職院校發展競爭日益激烈。高職院校因長期忽視成本管理,普遍存在資源利用率不高、資金分配不合理、辦學成本高估或低估等現象,影響了學校競爭力。因此,開展教育成本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資金使用效益,降低辦學成本,從而提升學校發展內在驅動力,并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二)優化配置資源,提高運行效率的必然要求

實行教育成本管理能夠改變傳統的以預算支出衡量高職院校支出管理水平的標準,轉而更加重視資金(資源)使用效率,并對高職院校虛列成本、虛增開支、突擊花錢等違規行為起到防范作用。另外,開展教育成本核算,便于精準測算和分析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平均教育成本,并及時發現學校運行過程中資源耗費的關鍵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成本控制,降低辦學成本和運營風險,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2]。

(三)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迫切需要

《意見》提出預算績效管理要更加注重結果導向,強調成本效益,績效目標要包括成本等指標。目前,高職院校普遍未開展成本管理和會計核算,在預算績效評價過程中,雖設置了成本評價指標,但是大多過于籠統,可考量性不足,無法真正對預算資金進行成本效益評價。在此情況下,開展高職院校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將有助于筑牢學校各項成本數據基礎,既為從成本方面衡量資金使用效益提供評價依據,提高績效評價的準確性,也為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做好支撐[3]。

(四)完善高職院校會計核算體系的必然選擇

雖然政府會計制度已在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行,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仍未開展成本會計核算。因此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成本會計核算,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會計核算體系,能夠為成本核算提供基礎財務數據,從而使財務數據更加完整、可靠,滿足單位內外對特定成本信息的需求。

三、高職院校成本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成本管理意識仍然薄弱

《指引》要求事業單位自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成本核算。但由于指引僅規范了成本核算對象、成本歸集和分配的一般性做法,并且針對高職院校的具體成本核算方法尚未形成統一規定,各高職院校基本仍處于觀望狀態,甚至部分高職院校管理層對高職院校成本管理了解較少,更無法談及成本核算及管理。另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仍將成本核算簡單地與會計核算等同起來,忽視了成本管理作為單位整體層面管理的需求,并且未將成本考核納入單位考核體系,無法真正實現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未建立成本管理機制

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權責發生制正式引入高職院校會計核算體系,成本核算具備了核算基礎。但會計核算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成本管理問題,要從單位整體運行管理角度來看待成本核算及其控制。而目前高職院校成本管理普遍處于缺乏控制、責任不清等狀態,相關制度也不完善或存在制度缺位,成本管理機制尚未建立。

(三)預算管理和執行不嚴問題

長久以來,高職院校主要通過預算管理的方式對成本進行控制。但高職院校在經費使用過程中控制不嚴,預算調整隨意性強,并且沒有及時開展和運用績效評價,從而造成成本控制約束力不強,難以實現成本管理目的。此外,學校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責任部門參與度不足、積極性不高,預算編制往往參考以前的年度歷史數據,或因信息不對稱,導致預算數據測算過高或遺漏現象屢屢出現,從而給成本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難。

(四)績效管理落實不到位

一部分高職院校在績效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觀念,并且績效管理經驗匱乏,績效目標和具體指標設置不科學,從而影響了績效評價結果。另一部分高職院校對績效管理工作認識不足,走過場、流于形式,導致績效評價結果沒有應用或無法應用到單位管理中。而績效評價體系缺乏成本指標,則難以準確衡量預算資金使用效益。另外,大多高職院校的整體績效評價剛剛起步,仍停留在項目績效管理階段,績效管理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四、新時期做好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科學有效的成本控制運行機制

成本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包括成本組織、決策、執行、信息、性能評估和績效考核等子系統。要想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統,首先,從學校管理層出發,確立以各職能部門為橫向配合、以各院系及責任主體為縱向的垂直交叉責任中心。各責任中心應按照現行成本方案執行成本預算,并找出實際成本金額與預算金額之間的差距,分析差異原因,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從而采取有效解決措施。另外,還應根據高職院校內部管理架構和運行機制,明確各責任主體的權力和責任,實現各責任主體之間相互制約與合作,進而促進高職院校成本管理科學有效進行[4]。

(二)加強成本管理制度建設,合理設置成本會計核算體系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學生和教職工人數較多、組織機構復雜、資金量大、業務繁雜的特點,因此需要從內部控制建設出發,完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相關制度,探索搭建完善的內部控制流程,從而為實現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明確成本核算對象,完善成本會計核算體系。根據不同的成本信息需求,高職院校可以將總體辦學、學生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特定項目等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其次,明確構成成本的具體項目和范圍,并初步探索適合高職院校的成本歸集和分配方法。例如,計算各專業學生培養成本過程中,專業學生培養成本包含消耗的直接費用與應分擔的間接費用,直接費用包含一線教學人員的工資福利支出,教學相關的專用材料、水電、培訓費、差旅費等商品服務支出,獎助學金等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間接費用包含圖書館、團委學生處、教務處等教輔部門、科研部門、行政職能部門、基建后勤管理部門、各院系辦公室等教育相關費用以及用于教學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等支出。另外,并非所有科學研究支出均與教學相關,在計算專業培養成本時,應區分科學研究支出性質,非教學相關支出不計入專業成本;計算學校辦學成本時,因資產處置費用、上繳上級費用、對附屬單位補助費用及補償性離退休支出、上繳上級支出、對下級單位的補助等,與學校主營業務無關,因此不應計入辦學成本。成本會計管理應通過財務會計對成本數據進行統計分類。財務會計主要通過“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費用類科目歸集各項費用。鑒于高職院校會計核算業務較為復雜,可以充分利用現行財務軟件優勢,通過設置輔助核算豐富成本信息收集的核算體系。例如,在業務活動費用下設“教育費用”和“科研費用”二級科目,單位管理費用下設“行政管理費用”“后勤保障費用”“離退休費用”“單位統一負擔的其他費用”二級科目,通過輔助核算進行經濟分類核算,增加“院系部”“項目”輔助核算,經濟分類用于劃分經濟事項,“院系部”用于核算各部門費用,“項目”用于核算與各部門內部或部門間有交叉的特殊業務。

(三)優化信息化建設,提高資源配置水平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人、財、物的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實現數據共享。例如,教學部門通過教學管理軟件,對校內教師上課情況、實驗室使用情況、實訓材料消耗情況、教師培訓情況等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師資配置、實驗室利用率、實訓耗材消耗率等;后勤管理部門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水電暖資源消耗的精細化控制,減少浪費;資產管理部門通過資產管理軟件加強對存量資產的管理和數據分析,提高資產配置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采購和資產閑置等。同時通過大數據平臺,獲取基礎成本數據,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和成本數據的準確性。

(四)加強預算編制與績效管理,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加強全過程預算管理,每個預算管理環節都充分考慮成本要素[5]。在預算編制環節,預算部門應根據業務運行測算實際成本,壓減非剛性、非必要支出,壓縮一般性公用經費支出,提高預算編制準確性、完整性。另外,還應實行預算項目滾動管理,加強項目儲備,確保列入預算的項目均成熟可行,保證預算資金使用有效果,保障項目的成本效益。同時應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根據項目建設內容合理設置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標體系,并加入預算資金節約率、成本控制率、成本收益率等成本指標,提高績效評價完整性。

(五)加強高職院校成本管理專項培訓,提高成本管理人員業務素質

目前,高職院校成本管理和成本會計核算實務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相關成本管理工作人員對該項工作不僅缺乏經驗,更缺乏相關的業務知識,因此,應加強對成本管理人員,特別是成本財務管理人員的專項培訓。另外,還應加強對政府會計制度應用,成本管理相關理論、政策,信息化管理理論和實務等專業知識的培訓,并促使成本管理人員通過綜合學習提升其理論與實踐能力,為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做好專業儲備。

五、結語

高職院校應以政府會計制度和指引政策實施為契機,探索教育成本管理與會計核算路徑。同時要結合辦學實際,建立成本控制機制,并將成本管理納入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實現成本管理目標,提升學校發展內生動力,增強學校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建新,萬艷.高校成本核算: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基于《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的出臺[J].中國總會計師,2021(3):138-141.

[2]戴薇.基于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的高職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探究[J].財經界,2021(8):73-74.

[3]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印發《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答記者問[J].財務與會計,2020(2):4-6.

[4]李俊梅.Y大學教育成本預測與控制研究[D].秦皇島市:燕山大學,2020:38.

[5]羅惠.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研究[J].財會學習,2021(20):115-117.

作者:黃允如 單位:濰坊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