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護理專業德育課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2 04:12:00

導語:高職護理專業德育課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護理專業德育課程研究論文

一、德育模塊化課程瓶頸

近十年來,職教同仁在職業教育課程結構模塊化、課程內容綜合化和現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具體表現為:

1、理念陳舊,內容滯后

德育課程設置的理念沒有全面突破,沒有形成大德育的機制和氛圍;傳統的學科型課程模式仍然沒有根本改變,按學期/學年序列講授一門課程。教學內容遠離學生和社會生活的實際,缺乏生活氣息,抽象枯燥;課程內容與職業實踐相脫節現象尤為嚴重,難以彰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特色。

2、缺乏針對性教材和科學的評價機制

高職德育教材基本沿用中職的教材,四門必修,一門選修,另加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德育的理論知識和德育的行為實踐嚴重脫離,學生“德育成績高,道德素質低”,嚴重地弱化了德育課的功能。對學生德育全面表現的客觀科學的評價環節尚須完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3、缺乏改革的政策依據

長期以來,德育課的超強的政治性功能,讓德育課程附著了濃厚的政治色彩。德育課程改革的依賴性和受限性尤為明顯。中職德育課程及其內容具有政府主管部門的明確的規定性,而高職德育課程只有參照性;沒有權威的行政部門文件的明令指示,高職德育課程改革是不可越雷池一步的。

所有這些嚴重背離高職護理德育課程的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的宗旨。因此,努力建立科學、全面、綜合、開放的并能適應21世紀的高等護理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的德育課程體系,德育課程的全面改革迫在眉睫,任重道遠。

二、德育模塊化課程的要素

1、“大德育”的界定,“大德育”是一個時空范疇

從時間上,“大德育”貫穿學生高職學習的始終,可謂無時不有;從空間上,“大德育”涵蓋了校內外的所有場合,可謂無處不在;從教育主體講,“大德育”涉及所有教職員工,可謂全員有責;從德育環節來看,“大德育”滲透到一切活動之中,可謂事事相關。

2、對課程的解讀,“課程”一詞有眾多表述

本課題研究采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O)1997年新版《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中對課程的表述:“課程是按照教育內容確定的,是完成確定的某項目標或明確規定的教育任務而組織的有一定排列順序的教育活動。”教育活動的含義比一門課或一組課的含義更廣。基于這樣的課程理解,大德育理念下的德育課程既包括編入課程的各門課,而且也包括各門課以外的科目及課外活動;既不必過分注重學科的理論體系,也不必過分注重學科的規范性定義。

3、“大德育”課程的構成

“大德育”課程是由兩類正規的、顯性的課程與四類非正規的、隱性的課程組成的,即認識性德育課程、活動性德育課程、體制意義上的德育“課程”與氣氛意義上的德育“課程”以及前兩類德育課程中“隱性的”或“潛藏的”德育“課程”。確立德育課程教學的重點是打通科學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聯系。

4、對模塊的理解

模塊,就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將相關的知識內容組織在一起的結構。其中,主題就是依據德育總的課程標準,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特點,歸納出學生在特定時期對德育課程起碼應該掌握的問題。模塊劃分的最大特點是非學科性。模塊可大可小。我們這里說的模塊,是介于德育具體課程內容之間的模塊,其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校本教材(德育教程1~7)。

三、德育模塊化課程的建構

模塊化就是依據德育主題為經線,以國家規定的德育必修課程內容為緯線,搭建中職與高職的德育課程通道。

1、橫不斷點,縱不斷線模塊化課程的建構,要求對國家規定的德育必修課程的基本內容做到橫不斷點(基本知識)、縱不斷線(基本原理)

就是把德育內容的要素結構和層次結構劃分出來,以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中職德育國家所規定的必修課和高職的必修課)為緯,以各項要素的不同層次/主題為經,按照整體性、有序性、動態性的原則,精心設計模塊化的德育課程,使高職護理德育課程體系更具開放性、適應性、先導性,適應學生成長需求,符合職業崗位需要,滿足社會適應能力,具有超前意識和創造精神[1]。

2、刪繁就簡,與時俱進,形式多樣

模塊化課程的建構,就是對現有德育教材的內容優化整合,刪除過時的、脫離學生實際的內容,補充具有時代特征、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根據學生專業特色、年齡特征、性別特征、心理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組織編寫校本德育教程;在不同年級開設相應的德育選修課程:形成分層次、遞進式的校本德育課程體系;努力構建創新活動德育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德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校內外德育資源,積極開展社會調查、軍事訓練、公益勞動、科技文體活動、勤工儉學、志愿者行動等德育活動;建立學校德育網站,制作優良的德育課件,構建“綠色網站”。

四、德育模塊化課程的理論基礎

1、遵循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原理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德育論原理融合了人的主體性理論和人的社會化理論,是整體構建德育課程體系的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

2、系統論原理作為系統科學的思想原則和方法

主要體現在德育課程構建的整體性、有序性、動態性、開放性和最優化[1]等幾個方面。

(1)系統論的思想原則。建構高職護理德育課程體系,必須科學處理高等職業與護理專業的辯證關系,既強調高等職業的層次性,又突出課程的職業定向性,以高等護理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作為配置德育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德育素養和能力真正滿足高等職業崗位(群)的需求。為此,構建高職護理德育課程體系,就是通過“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途徑,更新教學內容,促進高職護理德育課程結構體系整體優化,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職業適應性。

(2)系統論的方法。德育課程的整體性,指的是將構成德育課程體系的德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管理、評價等要素作為整體,科學系統優化整合高職護理德育課程體系、探索創新德育活動課程體系、整合德育隊伍體系、建立德育動態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德育課程的動態性,主要是指依據學生的成長規律、認知規律所構建的課程內容與所處的時代特征、地區特色、層次特色、專業特色和辦學特色的辯證統一,以及對學生德育成績的多元化動態評價體系的實施。德育課程的可操作,是指把理論形態的德育課程體系轉化為實踐形態的、適合本校實踐運用的德育體系。

3、凸顯“多元整合”的課程觀

改變傳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觀,在采用“能力本位”課程觀的基礎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發展,形成一種“多元整合”的課程觀。創設以模塊為主的課程,設立新的教學目標:作為模塊化教學結構的目標,不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而是以學與做的結合為中心[2]。

五、德育模塊化課程的運行

1、科學建構模塊化德育課程內容

把高職德育內容的基本要素和知識層次結構劃分出來,按照整體性、有序性、動態性的原則把各要素和層次有機地結合起來[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精心設計各學段(學期/學年)課程目標,與之相應地構建模塊化德育課程內容。加強各學段德育的具體化、精細化、操作化、生活化、趣味化研究,分別構建各學段的德育系統內容。

2、注重德育課程內容的全程化

為適應規范化的課程模式轉向以活動為主要途徑的新課程模式,對現行的高職德育課程的內容、結構、比例和課時安排做系統地籌劃,打破“學科型”的一門課在一學期/一學年教授完畢的一貫制度,使某一學科的課程伴隨學生高職學習的全過程。

3、德育模塊化課程的實施框架

學制5年=3.5年(在校學習:中職德育規定的必修課教材+校本德育教程)+1年(崗位實習:護理人文修養)+0.5(返校學習:鄧小平理論概論)。每門課程學時總數=各學期之和。課程模塊表現為訂單式、拼盤式的模塊。課程內容=(理論+實踐)+(顯性課程+隱性課程)。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課程學習和日常學校生活滲透學習相結合、知識學習和活動體驗相結合、外部規范和自我省察相結合。(動態)學分=課內表現+課外行為。

2007年9月在學校8個班級開展模塊化課程的校本德育教程(1~3)試點,德育教程的授課效果得到試點班級學生的普遍認同,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德育成效初見端倪。發表的相關系列論文產生積極的影響,開展的課題也獲得了省市級有關部門的科研立項。

【參考文獻】

[1]詹萬生.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總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陳淼芳.杜威的德育觀及其對職業學校德育的啟示[J].職教論壇,2007(2下):53~54.【論文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德育課程模塊化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影響高職護理專業德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瓶頸,主張以“大德育”的內容、“模塊化”的形式構建高職護理德育課程體系,凸顯“多元整合”的課程觀,注重德育課程內容的全程化,建立整體性、動態性、可操作的德育課程教學實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