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院分層次德育管理
時間:2022-08-13 11:50:50
導語:高職學院分層次德育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分層次德育管理,就是針對學生的年齡階段、思想狀況、行為習慣、興趣特點的差異性,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層次,并根據不同的層次,有區別地設計德育管理目標、制定德育管理內容、實施分層次管理,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佳教育,得到最優化發展。五年制高職教育對象分為未成年階段學生和成年階段學生,他們生活、學習在同一校區,學生德育管理面臨很多困惑和難題。尤其是學生的年齡層次凸顯,處在兩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其生理發育、心理發展、情感需求以及現實需要是不同的。特別是學生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行為習慣較差,傳統的德育管理模式不適應的現象日漸突出,因此,學校德育在目標、內容、措施方面有必要進行分層次設置、實施和管理,以期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學生進入五年制高職一開始就突出高職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反而使得學生如脫韁野馬一般,最終無法適應社會需求。如果學生到了四年級仍然是按照未成年人的全程化德育管理進行,沒有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學習的空間,學生也同樣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可能只會機械地服從,沒有任何的創新能力。所以,五年制高職院校實施分層次德育管理,對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育學差異理論認為,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存在著生理、心理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差別,特別是未成年人(指年滿18周歲之前)的思想行為都需要特別的教育和管理引導。五年制高職學生從中考升入高職院校,年齡在15~16周歲之間,年齡特征決定他們活潑好動,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性格叛逆,如果高職院校實施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模式,學生必將自由散漫,家長也絕不會放心。到了三年級,大多數學生已經年滿18周歲,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學校的德育管理也要適度給予他們一些空間,不應再死板地管理,而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各種交流溝通的技巧,為踏上社會做好充分準備。
分層次德育管理的目標與內容
(一)未成年階段德育管理的目標和內容德育目標適應新環境,從學習意識、生活習慣、思想特點、心理特征等各方面完成從初中生到高職學生的轉變。樹立明確的職業理想,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基本的禮儀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好本專業的文化知識,具有良好的相關技能;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識,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緒。德育內容(1)了解新學校,熟知新要求,養成好習慣;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培養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品質;以行為養成教育為主,熟知學校一系列紀律條例、規章制度和各項規定,培養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培養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較強的勞動觀念。(2)了解專業,樹立新目標,培養進取心;了解高職教育的性質和培養目標,熟知所學專業的特點,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成才方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3)樹立明確的職業理想,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基本的禮儀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理解和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學好本專業的文化知識,具有良好的相關技能;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識,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4)熱愛班級集體,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學會處理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普遍建立新生入學心理檔案,并對心理有一定障礙的學生建立個體心理健康檔案。(5)通過加大基礎道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各項管理的力度,鞏固學生已形成的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慎獨意識、自愛意識和自我教育意識。(6)通過樹立和培養學生中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勤于思考、開拓創新的先進典型,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牢固的學習意識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7)注重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各種思想和心理信息,在加大教育力度的基礎上,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8)進行正確的擇友觀、戀愛觀教育,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地發展,對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加大幫教力度,盡可能避免兩極分化。
(二)成年階段德育管理的目標和內容德育目標增強學生社會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和競爭意識,樹立愛崗敬業精神;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表現能力和組織能力,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德育內容(1)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重點增強他們的社會競爭意識和自我挑戰意識;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擇業觀,正確處理個人理想和國家需要的關系。(2)加強學生的年齡意識和自我管理、自律意識的培養。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啟發學生自覺增強社會奉獻意識,樹立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服務的高尚價值觀念。開展社會公德教育,組織“人與社會”報告會;組織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組織義務獻血活動。(3)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求知欲、好奇心等內部動機和爭取表揚、獎勵等外部動機這兩類驅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減少挫折感,在社會實踐和學校各種活動中勇于選擇挑戰性任務,顯露特長、施展才華。(4)結合專業學習,組織各項以提高大學生科技意識的活動;請專家做“科技興國與民族振興”報告會;組織學生開展以小發明,小創造等提高專業技能為內容的科技競賽或科技節活動。(5)組織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繼續進行暑期社會調查;組織一定數量的校園勞動,以增強大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根據專業學習情況,有計劃地安排實習。(6)開展尊師愛校教育、文明離校教育;組織“獻給母校的愛”公益活動;組織“我為母校留下什么”的主題班會;組織畢業生留念或簽名活動;組織“師姐師哥的期望”聯誼活動或文藝演出;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7)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三年級要進行從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教育,要舉行莊嚴的成人儀式,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憲法》和有關法律條文,使學生增強成人意識和公民意識。
分層次德育管理的措施
(一)五年制學生分區域管理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對五年制高職學生按照一、二、三年級和四、五年級劃分教學區域的辦法進行管理,前三年的學生按照未成年人的特點采用全程化管理的模式,根據不同的專業和所屬系部相對集中。如有條件的學校有兩個以上的校區就可以分出中職部和高職部,將四年級以上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放到高職部進行。高職部學生可以采用走班制,并配備較先進的監控設備。建設計算機房、閱覽室、圖書館,并全天候開放;設立一些選修教室和學生活動室,供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活動。
(二)分層次德育管理的內容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依據,對低年級學生在校期間全程進行德育管理,早讀班主任下班級記錄學生出勤情況,對沒有按時到校的學生應立即與家長聯系,并將有關情況逐級上報。自修課、晚自修班主任必須嚴格執行點名制度。五年制高職院校以招收五年制學生為主體,重點研究初中畢業生進入職業學校后的適應和轉變,扭轉學生在初中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對高年級學生,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為依據,在校期間主要采用學生自主德育管理,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課余時間。早讀、早操、自修課、晚自修均不作死板的要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需要進教室、閱覽室、圖書館、計算機房等。教師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五年制高職院校對已經進入成年階段的學生要多進行責任意識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三)分層次管理的形式低年級繼續實行班主任管理制度,重點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教育。四年級實施輔導員制度,輔導員一般負責兩個班級的管理,按照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條例》開展日常的管理工作。高職學生管理遵循學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多元化這一規律,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應采取開放、民主、多元以及講實效的方式。如在四年級學生中聘任助理輔導員,以鍛煉高年級學生的工作能力,實現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溝通,同時教師輔導員全面做好學生工作。突出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廣泛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現個人才能的舞臺。建立學生社團工作網站,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管理的作用。聘請專家學者開展不同主題的知識講座,進行人文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耐挫能力教育、感恩教育及專業素質教育。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下企業、進社會活動,讓學生明確奮斗方向。五年制高職教育從能力本位發展到當前的人本位主題。人本位的高職教育價值取向是知識、能力、態度取向的統一,就是以能力為前提,知識為基礎,態度為根本。德育管理也不能再用老一套模式,要根據社會對職業人才的要求進行研究和創新,五年制高職學生分層次德育管理就是一種嘗試。尤其配合五年制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成年階段的學生主要采用以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項目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性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開展自主研究實踐活動,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實踐活動中的做相互融合,形成“教學做”合一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
- 上一篇:審計質量經驗和學習體會
- 下一篇:校長的德育管理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