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08:53: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綜合性學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透視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新課標首次把語文綜合性學習引進到語文課程體系中來,使其成為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相并列的五大板塊之一。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課程形態,鮮明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新理念,既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語文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語文綜合素質學習以語文學科為依托,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為原則,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它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系,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能夠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它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人教版初中教材把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的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7~9年級的相關要求和由淺入深的順序,設計、編寫了綜合性學習內容。對如何科學有效地實施綜合性學習,筆者談一些看法。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必須堅持姓“語”
語文綜合性學習首先應該是語文性質的綜合性學習,不能僅僅看到了它的綜合性忽略了它的根本:語文性。盡管綜合性涉及自然、社會等生活內容,但它都是在語文這一大的前提之下,其落腳點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一味追求語文教學的綜合性,把語文課上成了常識課的不良傾向。有的把語文課上成了音體美的大雜燴,這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做法。綜合性學習雖然涉及到多個學科,但是有一點不能放棄,那就是始終把握綜合活動姓“語”的特質。例如筆者在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有一種感動叫永恒》就沒有把綜合課上成“水果拼盤”。整個活動分為四個子課題,分別是“走近感動人物”、“與感動人物零距離接觸”、“永恒的感動”、“尋找身邊的感動”?;顒拥乃膫€系列內容始終都是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的?;顒又杏诌\用了讀、背、說、寫、演、編、查詢等多種形式,而它的每一個步驟、每一種形式都根植于語文學科:讀是讓學生讀事跡,讀頒獎詞,說是讓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這是一個感悟語言、體驗語言并探索語言的過程;背是讓學生背誦優美的頒獎詞,這不僅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抒發,也是一個拓展、積累的過程;寫是讓學生寫一封信給自己崇敬的人、最令自己感動的人;演是讓學生排演最讓自己感動的場面;編是根據自己所找的資料編一份小報,這又是一個對語言理解并綜合運用的過程;查詢是讓學生自己查找有關“十大感動人物”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信息搜集、取舍、組合、展示等語文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與以往所說的語文課外活動或語文興趣小組不同,比如同樣是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特別強調活動富有語文學科特點,含有豐富的文化性和人文性。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注重提升文化內涵
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注重語文的文化內涵,通過對語文文化內涵的挖掘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品味。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路徑
摘要:綜合性學習基于學生的整體語文能力,融合了不同知識,有助于提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該模式強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需要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建立高效教學課堂。這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評價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價值進行分析,然后分析了該模式下常見的教學問題,并以此為基礎給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理念
綜合性學習是突出學科能力,淡化某些固定知識點的學習模式,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基礎水平等因素,對學生能力進行梳理,建立具有班級特色、小組特色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能夠切實得到知識與能力的提升。當前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形式化嚴重,教師用傳統的理念套用綜合性教學,只求其表,不求其里,對綜合性教學理念的踐行停留在了表面,使得理想目標與實際效果差別過大。因此,教師要避免用“形而上學”的觀點認識綜合性學習,要采用科學的觀點,辯證看待,究其根本,采取合適的策略教學。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價值分析
初中學生對于外部的認識正處于形成階段,知識維度的邏輯整體性尚未完善。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語言與人文課程,其教學并沒有固定模式,而且知識點零散,時間域積累周期長,這些因素使得學生極容易零散化地使用知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語文原有的工具性。綜合性學習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多角度串連知識點,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而逐步形成綜合、立體的知識認知。綜合性學習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綜合性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建立橫向知識體系,并掌握如何聯系不同知識的能力。第二,在綜合性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將知識作為應試的儲備,而是主動創新性、綜合性地應用語文知識。第三,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代表了理解能力的提升,其工具性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如思政課程的概念分析、英語課程的閱讀等。
二、當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問題分析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分析論文
一、綜合性學習中要正確選擇主題
“正確選題”是綜合性學習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能力,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從廣泛的生活空間從中選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
1.以課文內容為立足點挖掘綜合性學習主題。綜合性語文學習是對學生語文課堂的延續,在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強的典范性。許多內容還具有豐富的知識性和深刻的教育性。為語文綜合性學習選題提供了廣泛的豐富素材。如:一年級在教學《打電話》一文后,以《電話》為主題,了解電話的發展史,在不同的場合怎樣使用禮貌語言與別人進行交流,怎樣正確使用特殊電話號碼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經濟地使用電話。
2.與學生興趣相結合。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積極開展研究,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學習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話故事,可以讓學生練習排練課本??;學習《撈鐵?!芬徽n后,組織學生討論,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設計撈鐵牛的方案等。
3.以社會實踐為背景。社會生活廣闊天地,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鮮活事實中有機進行綜合活動。如:節假日,學生可根據已有的旅游經驗或從各種媒體所獲得的信息,開展以設計一份《最佳旅游路線》為主題的學習活動,為同學推薦名勝古跡,介紹當地的風俗民情、民間傳說,描繪旅游景點,特色飲食,新開發游覽項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4.從自然景象、社會生活中設計。讓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感受一年四季變化的腳步,以春天為例:讓學生聽聽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讀讀春的詩,畫畫春的景,寫寫春的兒歌、作文等等。只要我們貼近學生生活,抓住閃光點設計綜合性學習,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樂趣。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指導策略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非常強調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然而,縱觀當前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情況,停留于表面化的現象比較突出:一是有些教師認為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綜合性學習的效果無從考查,不夠重視。二是有些教師雖然懂得語文綜合性學習能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但在教學中操作起來比較困難,沒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以供參考,于是干脆來個“包辦代替”———所有的活動過程由教師設計好,學生象征性地照著做一做。三是確定了學習主題,教師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搞,“虎頭蛇尾”,最后不了了之。針對上述現象,筆者就個人的教學實踐,試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堂指導策略。
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堂指導策略
(一)適時布置學習任務,確?;顒佑袟l不紊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老師有這樣的教學經歷:當教學進度到了綜合性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才發現沒有提前布置學生準備,缺少學習主題或內容;當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卻又因為要趕教學進度,只好在學生興致勃勃之際草草收場。其實,教師在新學期拿到教材后,首先要了解本學期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根據目標與內容備課,擬定活動的方式方法,逐步布置任務。有些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準備工作在開學之初就要策劃好。例如五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在開學之初,我就給學生布置了活動的第一項任務:讓學生利用本學期節假日外出游玩的機會留心觀察,把有特點的漢字拍下來,以便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時與大家分享。等到該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正式開展時,學生們展示了積累的、豐富的學習素材:有的是博物館中展覽的文獻上的漢字,有的是石碑上刻的碑文,還有的是古建筑上掛的匾額……因為學生年齡小,如果一次性布置太多的任務,學生可能會出現手忙腳亂、貪多嚼不爛的現象,因此布置任務必須分梯度逐步進行。這樣,開展活動才能有條不紊。
(二)適時指導探究方法,提高活動效率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初探
縱觀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固然有基礎較為扎實的長處,但由于過分看重知識的傳播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綜合性,忽略了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結果導致語文教學產生了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針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以及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諸能力的要求,2001年7月教育部制訂的《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并把“綜合性學習”列入基礎教育的各個學段,成為語文課程目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墩n程標準》提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綜合性學習呢?
一、把寫作、口語交際教學融于活動之中,開展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過程應該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過程。綜合性學習將聽說讀寫整合在一起,既為聽、說、寫創設了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提供了有意義的話題,又為學生課外閱讀圈定了內容,指明了方向。在給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可以設計一系列規模小的活動,把聽說讀寫巧妙地融于活動之中。比如以“我愛我家”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我們設計出這樣幾個活動:1、“爸爸小時候的趣事”。請你做一回小記者,采訪一下爸爸小時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兒時的生活經歷,然后選擇一件有趣的事記下來。有興趣的話,可在此基礎上寫一篇作文,投送給學校廣播臺或某報刊編輯部。
2、請你做一天小當家,體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勞動,寫一則日記。
3、“媽媽的嘮叨”。模擬一種生活場景,由兩位同學進行模擬電話交流。想試試嗎?
4、“電視機前的評論”。在電視機前,你們一家人會說些什么呢?請以三位同學一組進行小品表演。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嘗試
摘要:“綜合性學習”是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材的一種新課型,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態,還存在一些誤區。本文在分析這些誤區的基礎上,建議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多元化活動,利用身邊資源優化教學內容,依托活動鍛煉學生綜合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語文教學的人文特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背景下的一項新課型,順應改革潮流,與當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是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興趣、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主動探究、勇于創新的精神;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拓展與提升;也是對語文課本的拓展,有利于形成“生活處處有語文”的大語文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它正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更受到學生的歡迎。當然,在新形勢下又有新的問題等待我們去研究、探討、解決。
一、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材的一項新課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并且綜合了其他學科的知識,旨在拓寬學習空間、增強實踐機會,也是初中語文課中訓練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不夠,對該項內容的教學常常深感棘手,有些教師將其當成閱讀課,或者把它當做學生搜集寫作素材的途徑,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過度依賴教材。這樣就使學生獲取資源的渠道有限,開展活動的時間不足,無法獲取廣泛豐富的資源,不能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使學生人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二、針對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存在問題的教學嘗試
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從這段話中,我深切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外延大大擴展了,它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學科,而融入了各學科共同組成的大知識之中。一方面,語文知識是其它各學科知識的基礎,服務于其它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其它學科又能補充和豐富語文知識。傳統語文教育忽略了這一重要性,把學生禁錮在語文的圍城之內,不讓學生的思維向外延伸。新教材恰好相反,倡導打破學科“堡壘”,從其它學科中汲取語文營養,同時又用之于其它學科的學習與實踐,也促進了學生釋疑能力的提高。配合課標,新教材的“觸須”也大膽伸進了其它各學科。例如《鯨》、《海豚救人》涉及生物學知識;《火燒云》、《海上日出》涉及氣候學知識;《十里長街送總理》、《再見了,親人》涉及歷史學知識;《琥珀》、《太陽》等課文也都與科學有關。通過以上課文的學習,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習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另一方面,也通過對其它各學科知識的涉及,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了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這正是新教材所期待的結果。具體來說,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是一種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教學模式。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參謀下,它通常以學生完成一個實際任務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獨立研究為主要學習形式,讓學生接觸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綜合地學習和運用知識,鍛煉和提高多種能力,特別是實踐和創新能力。對語文而言,綜合性學習活動表現在以下五點:1.重整合: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學習的緊密結合。2.重過程: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比所要追求的結果更為重要。3.重應用:強調學生把學到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到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去。4.重體驗:要求學生親自參加到學習體驗中去,并在學習中不斷得到知識和發展。5.重全員參與:要求全體參與,使每個人參加學后得到共同的發展。重視合作,學會寬容、理解、協作?!墩Z文課程標準》說:“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學習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那么,如何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同時,促進學生釋疑能力的提高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以下幾種途徑和方法。一、開展社會活動。社會活動就是指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引導學生融入社會、在觀察與交往中體驗社會生活。我們常說“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薄白兘炭茣鵀閷W生的世界,變世界為學生的教科書?!比鐚W《大瀑布的葬禮》時,學生提出“在我們東莞有什么地方的水資源需要舉行葬禮,來提醒人們保護水資源?”對此我提議學生分組進行“保護水資源”社會調查活動:①.訪談當地的居民,建一座工廠掩埋了多少水池,帶來了多少污染?②.調查馬路積水、河水渾濁的原因,了解地方對水源的管理;③.討論對水資源保護的對策;④.寫建議書宣傳。又如學了《草原》和《三峽之秋》后,學生問“如果我們自己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那會是怎樣的感覺?”我們班就決定在假期以“遠足”為主題的活動,開展了“五個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語言、應用語言。即寫一份遠足計劃或向家長、老師打一份申請,問一問去過的人或讀一篇寫那里景色的短文,購一次物或就一次餐,問一次路或做一次景點小導游,然后寫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學作一次匯報。這樣,引導學生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交往素養。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平臺。互聯網是一個偌大的虛擬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源。例如學習《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時,課前:讓學生在網上查找并下載有關黃河的資料;課上:首先通過“我的鄰居”的方式交流有關信息,接著以“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和“黃河變化的原因”為問題組織學生讀課文并整合多方信息,接著和學生協商,引導合作,分別以“保衛黃河”、“治理黃河”或“黃河小史”為主題制作網頁,然后發送到學校網站,互相交流評點。整節課以語文實踐為核心,讓學生在虛擬活動中收集資料、討論合作、制作網頁、交流欣賞等,從而體驗合作和成功的喜悅。如學習《海底世界》,讓學主在家收看中央電視臺的“人與自然”欄目并從中進行剪輯,從網上下載有關海底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物產,進行整理歸納制成網頁,在小組中展示播放,不僅把書中介紹的美妙景色存貯腦海,還能把書中沒有寫的海底奇妙盡收眼底,烙進記憶深處。這樣,學生在不同的文中運用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通過多種學習途徑,必然會得到多層次的收獲。三、與其他學科融合,進行實踐體驗。語文學習的內容豐富多彩,結合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本身也能形成不同的系列,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學會綜合運用。如學完《草原》這一課,就有學生質疑“草原真的那么美嗎?值得我們去保護嗎?對此,我建議學生們開展“走近‘草原’”的活動:①.收集有關草原的資料:分布、最大……(社會學科)②.學生根據自己的方式頌贊草原:吹、彈、唱、畫、寫、誦、舞……(音樂、美術)③.組織討論:如何愛惜、保護大草原?(社會學科)如學習《養花》前,讓所有同學都嘗試著養養花,從中體會養花的酸甜苦辣;學習《勞動最有滋味》,不妨讓學生當一天家,完成從早上起床、買菜、洗衣、做飯、拖地等家務,從中體會勞動的辛苦與樂趣;學習《瀑布》組織學生實地游覽泗溪,領略三吊水的雄偉、壯觀、迷人;學了《一次科技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件手工,來一場科技制作比賽等等。四、挖掘學科本身的人物,開展角色活動。角色活動就是指利用角色效應,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表演等言語實踐活動中,收獲對學習的體驗和對學習材料進行積極的智力加工所形成的學習能力。如教學《陶罐和鐵罐》時,教師首先創設任務情境,引導提出把這篇課文演下來,在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的基礎上,共同協商人物角色,如導演、演員、動作設計、評委、顧問等等;接著,學生自由選擇角色、選擇學習伙伴練習;然后組織組際匯報交流,其主要過程為:演之前,其他同學做顧問,提建議——表演時,學會傾聽與揣摩——演之后,交流心得并評賞;最后再自由練習,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加上合理想象,組織創造性表演大賽,由學生點評并評出最佳創意、最佳演員、最佳合作、最佳編劇等等獎項,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通過角色活動,引導學生把豐富的學習資源內化為自身的財富,從而形成學力、發展個性。五、抓住專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究性學習是指讓學生綜合運用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科學與藝術等資源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赤壁之戰》時,首先組織自學,讀通課文,了解內容,發現問題;接著教師和學生共同確定值得探究的主要問題,如他們以少勝多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教師引導分組學生收集有關資料以及其他“以少勝多”的案例資料,帶領學生穿越時間的隧道,與歷史人物對話,并將收集到的信息、資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在課堂上,在學生交流了有關資料之后,教師組織學習活動,賞讀重點段落,交流課題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問題。這樣的學習活動,從策劃到交流,課堂所用時間為兩到三課時,但整個學習過程一般要歷時一周左右,而且是學生自己的學習實踐活動,自然有利于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會自由拓展。自由拓展就是指以“課文內容”為信息點,以“與信息點相關的所有信息”為學習內容,然后學生根據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項目。如學習《新型玻璃》后,引導學生以各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為切入點,利用自己“目之所及”的所有信息,自由選擇學習項目。結果,有的學生出了一期“玻璃世界”的畫報;有的學生為文中的玻璃設計了廣告詞和推銷方案,有的學生給文中的玻璃撰寫了產品說明書,也有的學生開發了一種新的玻璃等等。并在組織組際交流時,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示學習成果,從而激勵學生超越、促進學生創新。語文“課程標準”中“綜合性學習”目標的提出,就是要開放語文教學,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社會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整體發展聽說讀寫能力,質疑釋疑的能力,培養合作精神、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探究精神和創造精神,以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形成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合性學習教學研究論文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充分肯定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強調“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這種原則,這兩年語文教材的不斷改進完善,在語文課本中“綜合性學習”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但事實上,由于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綜合性學習”這一塊視之可有可無,置若罔聞,使之形同虛設。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教學規律,阻礙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學習興趣。我大膽嘗試上了一堂公開課“綜合性學習——山水與文化”,課后我感受頗深,我認為,踐行語文課堂新標準,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能力,激發學生興趣是“綜合性學習”的關鍵。下面是我進行“綜合性學習”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化大為小,以點帶面
我想不少教師放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內容涵蓋面廣、大,在一定程度上受時間、空間、學校基礎設施等客觀條件的限制,特別是有的教師還認為它不僅耽誤時間,不好操控,而且不會對學生的成績有顯著的提高,因此干脆放棄。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可以自己化抽象為具體,化大為小,以點帶面,深入淺出,減少難度。
拿《山水與文化》為例,祖國山山水水多得數不勝數,我們對它們的熟悉程度也會明顯不同,直接學習山水與文化的關系肯定既散亂又難以把握,實際上把握山水與文化的精髓不需面面俱到,只要課堂時間容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就可。我和同學們根據大家的了解程度,一起挑選了四處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泰山、西湖、黃河、本地山水(漢江和隆中山)。這四處既有廣為人知的景點又有帶有本地特色的山水,既有粗獷豪放、雄偉壯闊的一面又有溫柔細膩、婉約柔美的特點,基本上包括了眾多山水的特點并且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和它們相關的知識很多,不僅利于搜集,而且教師和學生比較容易透過山水的表面的認識來逐步挖掘他們與文化間的關系。
二、為學生提供條件,鼓勵其主動參與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以及網絡條件,動員全班同學參與,讓他們自行組合,分工合作,取長補短。因此我針對我們選好的四個小專題,把全班分為四組,讓他們各自推薦了一個小組長,負責安排任務,組織搜集調查,最后再把該組的資料收集起來,由我來把它們設計到多媒體上。為此,我專門組織了幾次電腦課,讓各組到網絡上尋找需要的信息,并適時拋出問題:山水都是自然物,為什么人們看中他們,并賦予它們以精神甚至于形成了一種文化?你們所找的山水與文化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除此之外,我還把我的一些與之有關的書籍、畫冊、光盤等提供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回家和親朋好友進行交流,或者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多方面多角度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語文綜合性學習問題及對策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斷推進?!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將“綜合性學習”與“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以及“寫作”同等列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在2017年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問世后,“綜合性學習”在內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本文在綜合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系統分析當前統編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統編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統編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現狀及對策
“綜合性學習”自提出以來,便一直受到海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研究,“綜合性學習”帶來的理論效果,也受到國內教育界的普遍認可并主張積極推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這在2017年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推行以來,表現的尤為突出。
一.當前“綜合性學習”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基礎教育過程中,教育教學綜合化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呂達曾指出:“在我國未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風貌,但學校教育將要產生和遭遇的問題、難題也是空前的?!盵1]。由于“綜合性學習”板塊應用時間以及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完全投入使用時間較短,在實際教學中與理論教學效果還存在一定差距,以下將簡要分析統編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教學理念的制約
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論文
[摘要]語文綜合性學習并非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平列的學習領域,而是語文課程中與單項性學習相并列的一種學習形態。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多元,方式多樣。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正確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靈活采用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正確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全面關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過程,恰當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
[關鍵詞]課程改革;語文課程;綜合性學習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綜合性學習逐漸受到了中小學師生的重視。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課程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扎實而有效,取得了不少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指導經驗,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認識上的偏頗和實施上的誤區。本文將討論語文教育中如何給綜合性學習恰當地定性定位及如何指導學生更好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定性和定位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目標”中將“綜合性學習”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分四個學段具體提出了15條目標要求。但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概念,新課標并沒有作定性表述,只在“實施建議”中提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在“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中指出:設置“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有研究者概括:“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出發點,強調語文課程內部的整合,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全面發展?!?/p>
新課標頒行以來,一些研究者基于各自的理解對“語文綜合性學習”作了定義性描述。有的將它界定為“學習方式”,有的將它界定為“學習活動”,有的將它定義為一種“學習領域”或“課程”。我們以為,與其將它視為“學習方式”“學習活動”“學習領域”乃至“課程”,不如把它看成語文課程中的一種“學習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