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5 01:49:00
導語:綜合性學習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充分肯定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強調“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這種原則,這兩年語文教材的不斷改進完善,在語文課本中“綜合性學習”已經占據了一席之地。但事實上,由于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綜合性學習”這一塊視之可有可無,置若罔聞,使之形同虛設。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教學規律,阻礙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和學習興趣。我大膽嘗試上了一堂公開課“綜合性學習——山水與文化”,課后我感受頗深,我認為,踐行語文課堂新標準,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能力,激發學生興趣是“綜合性學習”的關鍵。下面是我進行“綜合性學習”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化大為小,以點帶面
我想不少教師放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內容涵蓋面廣、大,在一定程度上受時間、空間、學?;A設施等客觀條件的限制,特別是有的教師還認為它不僅耽誤時間,不好操控,而且不會對學生的成績有顯著的提高,因此干脆放棄。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可以自己化抽象為具體,化大為小,以點帶面,深入淺出,減少難度。
拿《山水與文化》為例,祖國山山水水多得數不勝數,我們對它們的熟悉程度也會明顯不同,直接學習山水與文化的關系肯定既散亂又難以把握,實際上把握山水與文化的精髓不需面面俱到,只要課堂時間容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就可。我和同學們根據大家的了解程度,一起挑選了四處具有代表性的山水:泰山、西湖、黃河、本地山水(漢江和隆中山)。這四處既有廣為人知的景點又有帶有本地特色的山水,既有粗獷豪放、雄偉壯闊的一面又有溫柔細膩、婉約柔美的特點,基本上包括了眾多山水的特點并且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和它們相關的知識很多,不僅利于搜集,而且教師和學生比較容易透過山水的表面的認識來逐步挖掘他們與文化間的關系。
二、為學生提供條件,鼓勵其主動參與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以及網絡條件,動員全班同學參與,讓他們自行組合,分工合作,取長補短。因此我針對我們選好的四個小專題,把全班分為四組,讓他們各自推薦了一個小組長,負責安排任務,組織搜集調查,最后再把該組的資料收集起來,由我來把它們設計到多媒體上。為此,我專門組織了幾次電腦課,讓各組到網絡上尋找需要的信息,并適時拋出問題:山水都是自然物,為什么人們看中他們,并賦予它們以精神甚至于形成了一種文化?你們所找的山水與文化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除此之外,我還把我的一些與之有關的書籍、畫冊、光盤等提供給學生,并鼓勵學生回家和親朋好友進行交流,或者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多方面多角度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開始我還不放心學生,擔心他們不能勝任,事實證明,這個準備過程簡直就是轟轟烈烈,整個課堂到處活躍著他們的身影,耳邊盡是激烈的討論聲。不僅如此,學生覺得給他們的時間不夠,要求再給他們幾節課準備,但是確實時間有限,我就給他們提議,每組可以把沒有完成的任務交給本組走讀的同學,讓他們充分利用家里的電腦來完成任務。
因為專題是小組成員自己選的,每組每人都有負責的任務,并且在準備工作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選擇和篩選能力,提供了一個和家人交流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把他們那種激情和活力激發了出來,這些都是有悖于傳統教學中學生無形中形成的一種依賴教師被動學習的模式。
看來綜合性學習通過提出一些學習的活動及其要求,讓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人人主動積極地投身其中,善于與他人合作。鼓勵和幫助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的獲取新知識和能力的途徑。
三、形式多樣,各盡其能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僅限于準備過程中的行為,更在于要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他們的成果,我們培養的不僅僅是合作精神,還需要在他們頭腦中注入競爭意識,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潛能。在這個時候,可以給各組學生進行激將:看哪組準備最充分,哪組表現能力最強,哪組的成果最吸引人……這樣將他們一軍,要他們明白,即使完成了各自的任務,但是如果沒有作到深入人心,那么就不是最后的成功,所以各組要形式多樣,各盡其能。形式多樣,各盡其能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內容上的豐富性。收集的資料可以涵蓋許多方面和領域,比如大的方面人文、地理、風俗民情、美術,小的方面可以有圖片、詩詞、散文、成語、俗語諺語、民間傳說故事等。只要有能力,符合專題,都屬于選擇范圍。但要注意適當取舍,進行篩選,可以選擇大家熟悉的共知的具有代表性的并且與文化有密切聯系的部分。二是形式上的多彩性。內容要靠形式表現出來才能為人們所認知,怎么樣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力,能吸引人,能深入人心是每組同學要考慮的。這個任務交給組長去安排組織。事實是平時繁重的學習任務已經使得學生疲于應付,局限了學生的特長,但是一旦給了他們這個機會,給了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舞臺,他們就會光彩四射,各顯其能。
特別是在學生收集的材料中,已經不僅僅限于介紹歸納,還把眼光關注到社會熱點,比如在收集黃河資料中就提到了黃河斷流、泥沙淤積、生態破壞的事實,呼吁大家保護我們的母親河:不要讓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是我們的淚水。有的同學把山水文化注入情感,上升到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度。這使得我們學習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
四、教師穿針引線,恰當評價,適時總結
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課堂中的自主意識并不是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而老師在旁邊當觀眾。這違背了課堂教學“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此時的教師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更不是看客,而是應充當或導演,或助手,或組織者的角色。
首先在學生準備期間要結合主題拋出問題:你要找的這一處山水有哪些相關的資料?總結得出它的特點是什么?它和文化之間的聯系是什么?在課堂上你準備怎么把它們展示出來?這些問題的提出不是想去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幫學生明確目的,找準方向,以免造成學生漫無目的、無從下手查找,這不僅會浪費時間,還會使得課堂像放鴨子。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能盡己所能,傾其所有,給學生充當助手。其次在課堂上每組學生展現完成果后,教師要適時穿針引線,進行小結評價。教師在此時話不需多,但要到位,能作到總結小組的精華,發現本組的閃光點,對學生的表現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善于比較組與組之間的側重點和亮點,通過分析他們的不同,讓學生自己能夠取長補短。最后在各組完成各自的任務后,和學生一起總結:山水和文化之間相依相存,因為山水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使它擁有了超越客觀自然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性情,于是人們又通過各種形式去反映它去傳播它,這就是所謂的“文以地生輝,地因文益秀”。
要進行綜合性學習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就要求教師要能高屋建瓴、宏觀把握,能夠恰當地點撥引導。這就是常說的“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那么自己就要準備一桶水”。這就對教師提出了高要求,就是能夠在知識的儲備上能不斷地給自己充電,不僅在語文教學上有扎實的基本功和相應的教學機智,還要廣泛涉獵其他知識,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才能順應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學觀念。
綜合性學習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出課題研究或專題活動的全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經驗,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綜合性學習不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它是素質教育的呼喚,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充分利用它,我相信我們定會發現其中的精彩,品味出它的多滋多味。
- 上一篇: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論文
- 下一篇:多媒體教學的困境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