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12:39: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小企業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科半年工作情況小結
市發改局中小企業科工作能夠按照牡市中小企業局的工作任務指標和全市重點工作的要求,認真安排部署、抓好落實,對全市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鄉鎮企業進行了調研,并對全年的工作任務做了計劃分解,經過半年的積極努力,全市中小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各項指標發運行平穩,完成了半年的工作任務。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科技質量工作
我們對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及企業自主創新工作加大了力度,上半年完成新產品開發6個,推廣新技術1個,并且對相關項目的資金請示和園區、產業集群進行了申報。
1、新產品開發
市經濟貿易公司分公司巴里贊母酒業研發的“虎頭香酊酒”和“蜜鹿甘露酒”是引進俄羅斯的生產工藝和專利技術加以改進而成新產品,該產品以烏蘇里原始森林珍貴動植物精華為原料,是純天然、純綠色、具有強身健體功能的最佳飲品,今年準備投入生產。
活性炭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新產品:機制木炭棒、木醋液、木焦油、木煤汽。預計今年投產。該企業還將與東北林業大學合作開發木醋液的深加工及其應用項目、活性炭生產新工藝和新設備的研制、木屑(秸稈)糖化制酒精新工藝研究等項目。
發改局中小企業科工作情況匯報
市發改局中小企業科XX年的各項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和牡市中小企業局的關懷指導下,在市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以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能為基礎;以強化為企業服務,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促進中小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對俄經貿戰略升級為重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統領,著力推進企業的文化建設、環境建設和誠信建設,穩步促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大力實施“名牌興企”和“名企興市”戰略,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一、全市非公有制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我市現有私營企業1126家,個體工商戶業戶8821戶。截止到今年9末月,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完成總產值871,836.7萬元,實現增加值213,768.9萬元,營業收入855,776.7萬元,實現利潤75,906.8萬元,實繳稅金40,575.8萬元。
預計全年可完成總產值1,160,000萬元,實現增加值287,000萬元,營業收入1,140,000萬元,可實現利潤105,000萬元,上繳稅金54,500萬元。
二、全市鄉鎮企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我市現有鄉鎮企業387家,從業人員4450人。截止到10月末,全市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19,598萬元,同比增長29.1%;實現總產值101,533萬元,同比增長27.3%;營業收入112,711萬元,同比增長30.6%;利潤總額3,216萬元,同比增長29.8%;實繳稅金2,853萬元,同比增長74.7%。
企業品質和服務實施方案
根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3月23日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關于印發中小企業服務年方案的通知》要求及省中小企業局印發的《省中小企業品質和服務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全市開展中小企業品質和服務提升年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圍繞實現全市“十二五”工業發展目標,以落實國家和省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改善企業發展環境為核心,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為主線,以“服務企業、助力成長”為主題,進一步完善創業孵化、培訓輔導、組織網絡、投融資服務等四大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中小企業轉變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全面提升中小企業內在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營造全社會關注、服務中小企業的良好氛圍,為實現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建設開放繁榮秀美幸福新作出應有貢獻。
(二)工作目標。通過開展全市中小企業品質和服務提升年活動,力爭實現以下目標: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戶以上,孵化催生900家以上小微企業,新增從業人員5.5萬人以上,完成1—2個中小企業窗口服務平臺建設,認定1—2個左右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1—2個左右小微企業創業園,培訓企業高管100人次以上,幫助企業融資50億元以上。
二、主要內容、要求及責任分工
堅持把開展中小企業品質和服務提升年活動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合起來,與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結合起來,與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著力開展好以下各項服務:
中小企業創業板融資效率分析
當下,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創新成為了引領時展的驅動力,支撐國家社會主義發展和建設。為了加快建設新時代創新型國家,黨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創新在市場競爭力提升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時代創新、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推動力量。但目前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規模小、擔保品不足等原因仍然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因此,以此為入手點著重分析創業板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融資效率及對策建議,旨在為其提供可供選擇前進的方向和發展路徑。
1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市場融資渠道
1.1創業板。創業板,與主板市場不同,它主要服務于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其融資和發展而設立,因此它又稱為二板市場。相比于主板市場來說,創業板企業的上市要求和條件更加寬松一些,主要根據企業的成立時間,資金數量,財報業績等進行評估。可以說,創業板是一個準入門檻低、投資風險高、監管嚴格的股票市場,同時也是一個孵化科技型、初創及成長型新興企業的搖籃。1.2新三板。2006年,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允許非上市企業通過三板市場進行股份轉讓,此后新三板市場逐漸發展形成起來。在新三板剛剛成立的2006年,掛牌公司僅有10家,過了5年的時間才積累到97家,發展初期增長緩慢。2013年將新三板擴大至全國范圍并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2014年國家正式推行金融市場做市商交易制度,2016年推出分層管理試行辦法,將三板市場細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截止到2019年8月,基礎層8790家,創新層690家)。隨著新三板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更多的企業、券商、投資機構紛紛涌入,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1.3科創板。科創板,又被人們稱為“四新板”,它是專門服務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新興板塊。上海近年來一直在企圖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從而能夠從資金來源上支持創新型企業,而科創板就是在此背景下的產物之一。科創板重點針對處于初創期但具有高成長潛力,且滿足有關規范性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其融資難問題。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科創板首批公司于2019年7月22日上市,通過此方式全力推動國家科技力量的發展,讓更多的中、小、微科技企業擁有上市融資渠道。
2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板融資效率分析
由于創業板第一批受理的近三十家企業大多屬于小而精的公司,而且集中在高技術含量領域,為有效評價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問題,以2009年創業板第一批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第一批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28家,但是有3家轉型退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剩下的2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并通過同花順軟件查找2009~2018年最近十年的公司年報,獲取相應的財務數據。2.1成長能力分析。2009年,創業板如期推出,當時政府和市場認為創業板就是新經濟的代表,該板塊上市條件最主要的要求就是成長性好。公司的成長性反映了其在一定時期的經營狀況及發展潛力,是衡量公司成長速度的重要指標。成長能力分析常見的指標有營業總收入、營業收入增長率。從2009年第一批25家創業板樣本企業2009~2018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來看,基本上都處于波動中穩定的狀態,大多數企業能夠在創業板融資時保持原有的發展態勢,維持原有的營業收入水平,僅有小部分企業在創業板融資后營業收入增長率明顯增高。這說明: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融得的資金利用率不高,新產品投入生產后生產周期長,尤其是高科技產品研發封閉期久,短時期內收入效應還未實現;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融資后,拓展了新業務領域,但是新業務開展并不順利,營業收入增速不明顯,成長性有待提升。2.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賺取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是企業獲得的利潤相對于定額投入的資源、到期的收入而言的相對性概念。一家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最終可通過企業的盈利能力來反映,常見的分析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等。從2009年第一批25家創業板樣本企業2009~2018年的凈利潤增長率來看,基本上都處于波動狀態,大多數企業能夠在創業板融資時保持原有的發展態勢,維持原有的凈利潤增長水平,僅有小部分企業在近兩年凈利潤增長明顯下降。導致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有:首先,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創業板融資后管理費、銷售費等成本費用大大提高,導致企業的凈利潤增長放緩;其次,受到宏觀市場環境的影響,近幾年處于經濟周期的低谷階段,發展受阻,使得企業凈利潤增長不明顯,甚至有部分企業凈利潤增長速度下降。2.3償債能力分析。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自己持有或控制的資產償還其債務基本能力。流動性是企業經營的三原則之一,而企業的流動性包括基本的流動性和充足的流動性兩類。基本的流動性指的是企業能夠償還外在債務的能力、而充足的流動性除了償還外在債務以外還包括提供適當資金給資金需求者的能力。因此,一家企業能不能按時足額償還外在債務,是其經營能力、財務狀況的重要標志,也是其順利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企業償債能力常見的測評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從2009年第一批25家創業板樣本企業2009~2018年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看,基本上都處于波動中下降狀態,大多數企業能夠在創業板融資時保持較低的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越高,企業償債承受能力越強,償債保證程度也越高。導致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由于通過創業板融資后,科技型中小企業流動資產少,而銀行貸款、對外擔保等流動負債的增加,導致企業短期可變現的能力較弱。綜合來看,通過創業板融資一般需要評級、評估,聘請外部機構進行調查等過程,時效性相對較差,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主體受到多方面制約因素,導致其融資效率低下。
3對策與建議
共詞網絡的國內企業管理狀態及趨勢思索
分析中小企業研究現狀,進而預測其發展趨勢有助于豐富和發展我國中小企業管理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工具。目前,國內外在分析探討中小企業管理的研究熱點、預測學科發展方向等方面已經開展了一定的研究,但系統化的定量分析尚未見諸文獻。國外對中小企業管理的研究主要圍繞企業成長理論展開[1],從內部管理和公共政策等層面,歸結為“人力資源”、“家族企業”、“科技企業”、“企業家”等10個研究主題[2]。如Dobbs(2007)通過建立一個四維度的研究框架,將中小企業管理劃分為“戰略管理”、“企業家特質”等4大主題[3]。Macpherson(2007)從“知識要素—企業成長”,從社會資本、人力資源,學習能力3個方面劃分中小企業管理研究[4]。國內方面,馬山水(2007)從“企業文化”、“技術創新”等6個方面梳理了我國民營企業管理的熱點研究[5];黃泰巖(2007)將中小企業研究熱點歸納為“家族企業”、“融資”等8個領域[6];楊宜(2009)將中小企業管理的研究熱點劃分為“金融”、“信息化”等多個主題[7]。現有研究大多從定性的角度通過文獻綜述與分析總結中小企業管理的研究現狀,未能對研究的結構、關系進行深層次系統分析,也缺乏一個清晰的展示平臺。因此,有必要采用定量方法對中小企業管理研究展開系統性的結構化研究,分析各知識主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并實現研究結果的可視化。本研究通過對2000—2009年間國內代表性的中小企業管理研究論文進行關鍵詞的共詞分析,繪制知識圖譜及知識網絡圖,分析并可視化展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管理的研究結構以及各知識點間的相關性,并預測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
1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學是研究學科結構和預測學科發展趨勢最有效的理論方法之一,主要有共詞分析和共引分析兩種方法[8-9]。相對于共引分析,共詞分析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學術文獻的關鍵詞,規范文獻中的關鍵詞通常代表了學科的知識點、研究熱點和焦點,有利于預測學科的發展趨勢[10]。共詞分析通過兩兩統計一組詞匯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對其進行分層聚類,揭示詞匯間的親疏關系,進而分析學科主題結構的演變[11-13]。本研究選取共詞分析方法對國內中小企業管理的代表性研究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分析其研究結構并預測其發展趨勢。
1.2關鍵詞提取與規范化
步驟1:樣本選擇。以自然科學基金委認定的管理類核心期刊作為研究數據源,選取2000—2009年間發表的相關論文為研究樣本。本研究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創業企業”、“家族企業”4種最簡形式在中國知網進行主題詞條件檢索[14],累計檢索出1167篇文獻。步驟2:關鍵詞提取與詞頻預統計。剔除沒有關鍵詞的文獻,剩余1025篇。通過頻次統計,得到1912個關鍵詞,共出現3308次,平均詞頻1.73次。從統計結果來看,存在大量近義詞,且分布發散,無法實現有效的共詞分析,需進一步規范化處理。步驟3:關鍵詞的規范化。為保證此環節的科學合理性,邀請5位企業管理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參與。①無效關鍵詞剔除。2位作者和5位博士生分別對1912個關鍵詞全面閱讀,剔除與研究主題無關的關鍵詞,如“研究”、“比較”等;7人將各自結果進行比對、討論,最終達成一致。②相似關鍵詞合并。首先,第二作者查詢相似關鍵詞。相似關鍵詞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含義近似,如“管理者”和“經理人”、“天使投資”和“創業基金”等;二是詞形重疊,如“科技型中小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結構改造”和“結構升級”等。隨后,第一作者對查詢結果進行核對并修正。最后,5位博士生審查,最終確定關鍵詞的合并方案。經規范化處理,得到44個高頻關鍵詞(關鍵詞表述及編碼如表1所示),累計頻次1702,占總頻次的51.45%,平均詞頻38.68次,基本覆蓋了近10年國內中小企業管理研究的前沿與重點。
鄉企局全年工作思路
我局的主要職能是對全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實行規劃、指導、管理、服務,承擔市對我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中的民營經濟工作考核任務指標。201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推動民營經濟新一輪發展大會精神為統領,以“企業再造”、“工業再造”為突破口,以保增長、擴總量、強素質、上水平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八個年、八突破”活動,搶抓機遇,優化環境,打造特色,培育亮點,民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預計全年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707億元,同比增長23.2%;上繳稅金71.8億元,同比增長24.3%;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200戶;新發展私營企業418戶。
展望明年的工作,我們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學習領會市委書記劉炳國同志在常委(擴大)會議、全市群眾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更加明確了今后的工作目標和發展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
一、工作目標
發展方面。進一步強化科學理念,以保持民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基本任務,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一)經濟指標:
1、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830億元,同比增長20.0%;
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論文
1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1主要問題
1.1.1人才短缺矛盾十分突出。筆者于2014年對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貴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27家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短缺矛盾十分突出,主要體現在:第一,高層次人才依然十分緊缺。27家企業共有員工2375人中,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3人,省、市科技創新人才7人,博士23人,高級職稱114人。第二,中級專業技術員、掌握技術的熟練工以及懂市場的營銷專員嚴重不足。第三,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僅2013-2014年,27家企業人才外流79人,其中研發人員外流共49人。
1.1.2科技創新資金嚴重不足。調研結果顯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資金嚴重不足,主要體現在企業自身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少;政府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資助面窄、經費少;企業科技創新基金來源渠道單一;金融、投資機構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信心不足。
1.1.3科技創新信息渠道不暢。工信委、科技局、商務局、財政局、人社局以及各開發區管委會等都是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直接管理、服務部門。中小企業要從眾多的部門中了解和掌握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相關政策較為困難。調研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對國家、省市出臺科技創新政策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僅7.7%,“比較了解”的占30.8%,“基本了解”的占53.8%,有7.7%的“不了解”。
1.1.4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不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政府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措施較少;企業對員工從事科技創新的激勵不重視。調查的27家企業中,獲得“科技成果獎”的占了50%,獲得“收益分紅”和“崗位技能工資”的占45%,獲得“科技項目承包獎勵”的占20%,采用“技術入股獎勵”不到10%,沒有任何激勵措施的企業占11%。
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與措施
摘要:科技成果轉化是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知識產權價值的最終體現。以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為基礎,對云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做深入分析,研究其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提出可行的策略,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中小企業;運營成本;核心競爭力
科技成果是企業在產品、工藝、技術等方面創新力的最終體現,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科技型中小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程度及效果等越來越重視。隨著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加之在政府政策優惠及指導為導向的大環境下,各類型中小企業大力推動科技成果的實施與轉化。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運營成本較大、研發力量薄弱和科技成果轉化經驗不足,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科技轉化項目少、科技轉化收益低等情況,間接影響了企業以及區域的經濟發展步伐[1-3]。增強企業科技轉化能力,是目前中小型科技企業提升自身科技水平的重要途徑與方法[4-7]。而目前對具體區域具體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及分析尚未見報道,且各個區域內各類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各不一樣,針對性不強,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指導意義并不是很明顯。筆者以云南省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例,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進行具體分析,剖析目前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針對性較強,旨在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參考及依據。
1云南省科技成果轉化現狀
1.1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云南省政府對于省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在政策的積極影響下,省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數量明顯增加。2016年,全年科技項目成果轉化項目為398項。2017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達到760項,同比增長91%,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顯著提升。在知識產權方面,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云南省主要科技力量,專利申請量逐年提升,2016年專利申請量為:發明專利0.4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達到1.2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為0.3萬件。2017年專利申請量為: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0.8萬件,實用新型申請量達到1.8萬件,外觀申請量達到0.3萬件。發明專利同比增長為75%,實用新型專利同比增長80%.由此可見,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不斷增多,可以看出,企業對科研投入不斷加大,在知識產權的獲得上我們可以看到,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經從單純的生產運營逐步轉型到以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階段,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云南省政策引導對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4]。1.2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轉化平臺建設。云南省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平臺的建設與認定工作,為了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云南省科技廳每年下撥大量經費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平臺建設工作。在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支持下,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與質量不斷提升。僅2017年,云南省科技廳共認定云南省科技中小企業共869家,聯合認定云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云南省企業技術中心16家,高新技術企業96家,云南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40家,且每項科技平臺均配以大量的平臺建設補助資金,大力推動了云南省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1.3科技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隊伍壯大隨著科技型中小企業對企業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不斷重視,科技成果轉化領域逐步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專業人才隊伍。通過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的發掘和培養,目前,云南省科技成果人才隊伍已經形成構建合理、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梯隊,在云南省科技導航、知識產權分析、科技研究、轉化運營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且為云南省內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隊伍建設與支持,為云南省科技中小型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產業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2存在的問題
中小微企業科技論文
一、我國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資金法律保障機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資金法律保障機制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逐漸認識到中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同時認識到資金對于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我國政府在這方面做過許多工作和努力,通過頒布一些法律和政策文件從銀行貸款、信用擔保、稅收優惠、基金支持、政府采購等途徑給予中小微企業資金上的支持。我國于1999年批準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該基金是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政府專項基金,由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實施。該基金通過無償撥款、貸款貼息和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2003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這是我國首次專門為中小企業立法,該法第十二條規定國家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央財政支持專項資金。該法還原則性的規定了國家給予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等方面的支持。2005年,科技部和財政部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支持條件、范圍與支持方式、項目申請與受理項目、立項審查、項目監督管理及驗收等內容。
2005年國家開發銀行、科學技術部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主要提出了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平臺,規定此平臺的建設作為國家開發銀行和科技主管部門共同的工作任務。2007年由財政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定該基金通過階段參股、跟進投資、風險補助、投資保障等方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200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事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銀監會、統計局、知識產權局、中科院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原則性的規定了各項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包括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加大對技術創新產品和技術進出口的金融支持;加強和改善金融服務;鼓勵和引導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加快發展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和創業投資企業。鼓勵中小企業上市融資。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規定國家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資助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投資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投資企業可以享受國家稅收優惠。200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原則性的規定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包括融資擔保、信貸考核、稅收優惠、政府采購、信用擔保等。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具體的規定了從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財政、稅收優惠、政府采購、銀行支持、引進外資等方面支持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總的來看,從1999年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創立以來,國務院及各部委非常重視和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幾乎每年都有法律或者文件從資金上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科技創新,而且力度在不斷的加大。
(二)我國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資金法律保障機制存在的問題
1.法律位階不高,基本法律少、政策文件多
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識別與控制
[摘要]經濟與物聯網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經濟的發展帶動物聯網金融的穩步發展,物聯網金融的成績帶動經濟的有序發展。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突飛猛進發展,金融行業逐步進入改革中,為了更好地促進金融行業發展,助力中小企業的發展,改善金融服務的經濟體系形式,本文將對物聯網金融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識別與控制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結合近年來的案例,針對發展現狀和遇到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結合供應鏈技術的融資風險特點和相互之間的作用機制,發揮供應鏈風險把控力度的推動作用,更好地促進供應鏈金融對服務領域的控制。
[關鍵詞]物聯網金融模式;科技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識別;風險控制
1物聯網金融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識別與控制的意義
經濟發展過程中,相應的融資風險也接踵而來,供應鏈金融風險監管不力導致的問題頻頻發生,隨著現在外因風險的復雜性、多樣性,中小企業也要不斷提升自己企業的風控體系,進行合理控制。中小企業結合新時代的理念,運用新技術、新體制、新形勢進行系統化升級現有的管控風險體系,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管理和發展,進而通過對供應鏈融資的研究和特點挖掘,更好地探究物聯網金融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識別與控制的具體理論及對未來中小企業的指導意義。由此可見,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發展不僅能推進國民經濟更好發展,還能將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在未來,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上占據主要的核心地位,將時刻推動經濟和社會方面的重要力量。
2物聯網金融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識別與控制的現狀
科技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經濟領域的進步。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力不足,相關金融支持方面尚有不足,致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方面屢遇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中普遍殘留著一些規模較小、操作不規范、財務不公開等融資方面的問題。其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融資難,供應鏈作為目前為中小企業打造的新型融資模式,是將核心企業的上下游配套作為整個核心整體。依托企業之間的交易關系,利用交易中的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為供應鏈協同提供解決方案。目前,對供應鏈金融風控的探究都相對片面,應該重塑供應鏈金融風險風控體制,將系統之間更好地整合、利用業務流程中的信息,實現一定作用。創新業務流程模式、彌補供應鏈金融風控的不足,真正將規模運用到供應鏈金融,更好地探究物聯網金融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風險識別與控制的意義。為了更好地解決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問題,應該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地對中小企業進行綜合考量。一是在國家和政府的角度方面,加強對科技型的企業政策進行扶持,對相關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便利。二是在銀行方面提供供應鏈的融資形式,就發展前景而言,一定程度上減少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減少信息之間的額外成本。但由于貸款機構會存在兩極分化現象,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未得到很好的解決。與此同時,企業自身的機構建設也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而造成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針對解決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困境難題,要立足于企業的健康發展角度考慮,完善產業結構,促進銀行等貸款機構的發展,進而加強對企業之間的供應鏈金融風險規避的探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