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時間:2022-10-24 08:33:21

導語: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明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人才教育始于基礎教育,加強中小學課程思政建設是遵循教育回歸本源的必然要求,其中對體育課程的要求是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完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

一、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意蘊

將課程思政理念引入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是滿足新時代德體兼備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需要從立德樹人視角出發,在理論層面詮釋“德—體—行”相一致的思想意蘊。

(一)育人養德:知識與價值的契合

正如教育家羅素所言,只有在知識與價值的彼此融合中才能實現個人全面發展和社會持續進步,這與課程思政的內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對課程思政融合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具有啟發意義。體育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長期以來,我國學校體育評價偏重自然性,忽視體育品德和社會適應,造成學生思想上重視不足、技能上不會靈活運用,而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實現體育知識與價值觀融合,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愛國主義情懷。

(二)德體兼備:修德與修體的兼顧

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體育學科的定位是在立德樹人教育任務中,突出健身育人,德體兼備。“德體兼備”是培育新時代人才的主體導向,深入挖掘體育課的思政元素,通過體育課程使學生在其教學情景中強身健體,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德體兼備”作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核心,通過教師適時、合理的教育引導,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運動與健康技術技能,還能具有弘揚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精神的自覺意識,具有強健的體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精技促行:以體識德的知行合一

體育運動建立在裁判評判、規則約束的基礎上,由此生成了公平、平等、誠信的道德規范,因此,體育不僅能讓學生學會運用體育技能,而且能夠提升其品德修養。在學校體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運動技能的練習與提升、意志品質的錘煉與培養、人格情操的塑造與修習、社會能力的培育與增進等都是開展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優質資源。學校要培養身體素質合格、政治思想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既要靠學校體育課程教育,也要靠思政教育,兩者應形成育人合力,不能是“兩張皮”。

二、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

課程思政建設應體現合目的性、合規律性、合必然性的要求,在其建設中,教師是關鍵,教材是基礎,資源挖掘是先決條件,制度是保障。

(一)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形成協同效應

完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主力。教師在育人方面具有雙重責任,教師的創造力和專業素養是促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教師承擔著教授運動技能及增強學生體質的職責。學生通過學習,豐富體育學識與技能、塑造品格,都需要教師扎實的專業教學能力和堅實的思想政治素質作為后盾。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要以學習主體的身份真正投入到研究活動中。教師要將學習活動落實到課堂中,為課程教學提質增效,提升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此外,要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大力支持體育教師與道德與法治教師建立跨學科的自組織,建立協同合作的人員關系;將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納入職稱評價指標中,開展思政課教師對專業課教師的專題培訓,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政能力。

(二)深研課程教材,挖掘思政資源

完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教材是根源。教材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依據課程思政理論和體育學科課程特點,確定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內容。例如,以漢口輔仁小學在排球教學中融入女排精神為例(見表1),排球教學內容的目標設計包含:(1)通過了解排球運動的發展史,學習女排精神的實質是祖國利益高于一切,以實力為基礎,刻苦訓練、團結協作、不懼挑戰、敢于拼搏、永不言棄,學生能解釋并理解女排精神的內涵,發揚女排精神,堅定理想信念;(2)通過多人配合練習,學會并掌握排球基本技術,學習并深刻理解女排精神中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時代意義和要求;(3)通過實戰比賽游戲,了解排球技術和戰術知識,深刻理解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刻苦鉆研在新時代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價值。此外,教師除充分開拓教材中課程思政元素之外,還要拓展教材邊界,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取道德與法治課程及其他課程中契合體育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資源,搭建課程思政的體育教學數字平臺,收集與思政教育相關的體育教學案例和素材,進而反思體育教學成果,提升教學能力。

(三)創新教學手段,激發“思政元素”

完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創新教學手段是構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路徑。不同學校、不同教師、不同學生,課程思政水平不同。開展體育課程思政都只能是從點到面、由低向高、由淺入深,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手段激發的就是這起始“點”元素,需要學生、教師、教材三個主體密切聯系。體育教師從教材中提取或選擇思政元素,并結合體育課程的具體情況,分析該體育教材的思政價值,構建兩者契合的教學手段,找準“契合點”進行激發,把思政元素的嚴肅性與體育課程的趣味性結合起來。在激發過程中,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體育教師與教研團隊的密切合作,開發“思政價值”的激發載體,設置“思政元素”的激發進程,構建“思政元素”激發的交流平臺,周密組織“思政元素”激發的教學活動,最終通過學生對“思政元素”的體育課程體驗來完成一次激發全程(見圖1)。

(四)構建協同機制,形成思政生態

完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制度是保障,但課程思政理念形成是個逐步、漸進的過程,要想體育課程思政形成多元協同效應,需要從多主體、多內容、多形式、多層次構建生態模型(見圖2)。宏觀層面,強調國家頂層設計,堅持黨的領導,明確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對國家發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并在機制、政策、資源和經費上給予充分支持,為體育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提供制度保障。中觀層面,主要是學校要對思政協同機制提供連續、穩定的支持,如完善相關的制度建設、資源配置;又如在校園思政活動中制訂的整體推進策略,以及體育思政建設進程中開展的科學指導和評價等。自組織層面,傳統組織機構信息和指令層級式傳播存在不足,而自組織可以充分激發個體參與課程思政的熱情。具體包括:一是加強體育課程思政團隊建設,完善集體教研制度,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二是搭建線上思政課程平臺,從思政資源共享維度,建立健全優質的思政課、體育課的課程資源共享機制。此外,還需使用積分、評優、考核等外在性激勵,創設多元評價體系,從而提升教師團隊活力。微觀層面,實現體育課程思政協同機制,促使參與主體“成癮”是重要的手段,即增強參與主體的獲得感,這種獲得感可以促使思政價值不斷強化,如在課程思政中,學生運動技能、道德和人格品質有了更好發展;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有更快的成長,德性和德行都有所進階,專業、教學水平都有提高等。本研究在立德樹人的視域下,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中小學體育課程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體育類課程,是對中小學開展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初探。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國家層面、學校層面和教學各主體的協同努力,方能深入、持久地推進,促進其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許一帆 郭鑫超 代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