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范文

時間:2024-03-06 17:5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

篇1

關鍵詞:職業啟蒙教育;內涵;路徑;學科教學滲透

職業是人生存的必需,職業選擇問題是人生未來發展面臨的重大抉擇之一,人們有關職業選擇問題并不是到了工作的時候才去思考。職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環環相扣的過程,為了更好地滿足人類生存需要,服務于學生個體生命的發展,職業啟蒙教育勢在必行,引導每一個小學生開展職業探索,應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內容之一[1]。它的推廣與實行對于維持社會繁榮穩定,實現國家綜合國力快速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我國近代教育家黃炎培曾說過:“凡教育皆含有職業之意味,蓋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學識技能而之能生存于世界也”[2],這充分說明職業性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基礎教育階段引入職業啟蒙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發展、適應社會需求、促進國家全面發展都有著積極意義。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職業啟蒙教育的發展,如美國、日本等,而我國的職業啟蒙教育基本上處于一個“蠻荒”狀態,尚未形成一個成熟的理論指導和可參照的操作范式。對于當前國內外職業啟蒙教育的綜合評述與分析,將有助于我國更好地找到發展差距,更好地實現職業啟蒙教育的快速發展。

一、職業啟蒙教育的內涵

美國職業協調委員會提倡將需要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的人群分成四類,即第一類是小學生,第二類是初中生,第三類是中專生、高中生,第四類是18歲以后的成年人[3]。職業啟蒙教育是職業生涯教育的一個基礎階段,對其直接研究的不多,要把握職業啟蒙教育的內涵,學者基本上都是借助職業生涯教育的內涵。“職業生涯教育”一詞于1971年由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蘭提出。有關職業生涯教育的內涵,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美國教育總署對職業生涯教育一詞解釋為:職業生涯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計劃,其重點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從幼兒到成人,使學生獲得謀生技能[4]。還有的學者給了不同的解釋,如“職業生涯教育,就是指幫助和指導學生對未來的生活進行規劃的活動。”[5]另有學者指出,“職業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6]由此可以看出,學者們普遍認為職業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個體規劃職業生涯的意識、技能,引導個體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進而最終達到發展個體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美國著名生涯理論研究學者舒伯(Super)從人的終身發展角度將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分為成長(0-14歲)、試探(15-24歲)、建立(25-44歲)、維持(45-60歲)與衰退(60歲以上)五個階段。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內容和重點有所區別,成長期對學生進行的就是職業啟蒙教育,其發展任務是發展自我形象,具備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并逐步意識到工作的意義[7]。針對職業啟蒙教育,一些學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日本學者上官子木認為職業啟蒙教育是讓小學生了解與職業有關的常識性知識,從而讓學生懂得人們是如何在社會生存的,也促使他們從小思考自己將來有可能的發展方向[8]。我國學者杜啟明論述小學職業啟蒙教育是一種多元教育,包含幫助小學生進行職業了解、自我認知和個性培養[9]。此外,還有學者指出,“發展職業認知是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必備的素質,基礎教育階段通過職業啟蒙教育培養學生初步的自我意識和職業意識,并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個性、興趣、特長等因素對他們未來職業的選擇和發揮有所影響。”[10]可見,職業啟蒙教育是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認識社會職業,根據職業認知,并激發他們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特長等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思考。

二、職業啟蒙教育的路徑

職業啟蒙教育在發達國家發展比較成熟,這些國家非常重視培養兒童的職業意識,并已經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系統的教育機制[11],而我國職業啟蒙教育才初露端倪。在美國,學校的職業講座、模擬工作情景的啟發性游戲以及社會體驗活動,構成了小學階段職業啟蒙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一些學校從一年級開始開展“職業日”,在“職業日”當天,校方會邀請各行各業的人員,如消防員、工程師、工人、銀行家、運動員、推銷員、警察、律師等,他們向廣大學生介紹自己工作的情況,進而讓學生初步了解職業的相關性知識,使其意識中對職業有一個初步印象。通過“職業日”活動,孩子們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職業世界,從而促使他們從小思考自己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美國的小學課堂以“玩”為主要形式,教師組織學生做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概念。如德克薩斯州圣弗朗西斯科東部獨立校區,教室變成工作場所,以學生為中心參加實踐性活動,這些校區所有教育都被視為職業生涯教育[12]。美國中學里非常流行“職業興趣分析”,學校在孩子們“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間提供相應的分析。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帶孩子上班日”,在這一天,父母們可以帶上6歲至16歲的孩子一同工作,孩子不僅可以了解父母的職業,也體驗到每一個崗位都是社會必不可少的,每一種職業都是值得尊重的。在英國,學生從13歲起,在學習全國統一的課程的同時,也學習與工作相關的技能課程。每個社區都設有青少年實習培訓中心,政府機構、公司專門為青少年提供了實習崗位。在學習了相應的職業技能之后,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申請實習崗位,這些實習經驗出現在大學申請書或者今后的工作簡歷都是有效的。除了參加兒童會等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之外,在鄰國日本,小學生還在學校或班級各項事務中主動接受勞動任務,在勞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自身職業意識和潛能。日本在重視學校教育的同時,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經常會開展類似職業體驗式的活動,在這一天,學生將會親自安排與落實活動的每個環節,在活動結束,老師進行總結講課。此外,兒童社會體驗公園也成為日本對孩子職業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路徑,孩子們通過游戲體驗不同職業的特點,進而了解社會的組織結構、按勞取酬的社會分配原則等等。職業體驗項目的發展對于兒童成長與職業啟蒙教育都有積極作用,在培養學生重視勞動基礎上,幫助他們形成對理想、未來的憧憬。在我國,臺灣是實施職業啟蒙教育較早的地區,他們從國小(小學)開始提供兒童職業啟蒙教育,以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察覺能力,培養他們的職業觀念,讓學生了解教育與未來職業之間的關系。小學通過舉辦相關活動,如職業生涯教育交互式游戲、講座、實地參觀、角色扮演、生涯博覽會以及生涯檔案制作等等。目前,在國內大陸研究小學生職業啟蒙與職業規劃教育的還不多,僅在上海、北京等地開始實踐的探索[13]。2007年我國引進青少年職業體驗項目,以游戲活動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職業感覺,讓其體驗成人的職業行為,達到幫助他們了解未來面對世界的目的。《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推動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滲透,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學生職業意識和職業技能教育”,“讓學生成為適應工作變化的知識型、發展型技能人才”[14],并且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成立“上海市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與職業規劃教育”項目研究小組,并在一些學校開展試點工作。通過這個綱要以及項目研究的推動,2009年以來上海市普陀區曹楊職校的學生職業啟蒙教育活動基地吸引了全區大批的教師、學生前去參觀體驗并且受到廣大參與者的好評。

三、職業啟蒙教育的學科教學滲透

舒伯曾說過:“生涯發展課程是促進學生生涯發展的最適宜方式,將生涯發展概念納入學校現有課程中,被認為是一條最佳路徑。生涯發展教育不應是在傳統的課程外增加一個額外的科目或單元,而應該把生涯發展的理念融入到現有的課程當中去”[15]。因此,很多學者專家主張將與職業啟蒙教育融入到現有的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美國是典范之一。美國政府1989年頒布的《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中有這樣的明確規定:“職業指導從小學教育開始,即從孩子6歲開始,就要接受職業發展指導”[16]。美國各州確實在這樣實施著: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進行生涯認知教育;從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階段進行生涯探索教育;從初三到高一階段進行生涯定向教育;高中時代進行生涯準備教育;高中以后進行生涯安置教育。在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指導下,美國設計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內容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職業啟蒙教育課程應面向所有學生;二是職業啟蒙教育是一種持續性教育,應貫穿學前、中小學;三是中學畢業的學生,包括中途退學者,都需掌握謀生的技能。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美國以教材、多彩活動的形式將職業啟蒙教育目標分階段地呈現給學生,使他們了解不同類型職業的常識性知識,培養其職業意識,并促使他們思考自己未來要從事的職業類型。日本同樣如此,1999年《關于改善初等、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的報告中指出:有必要加強學校教育與職業生活的銜接,實施從小學階段開始的職業生涯教育,并將職業觀和勞動觀教育作為中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的核心[17]。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的發展,日本政府通過課程及學校各項活動,各個學校采用“綜合性學習時間”來實施職業啟蒙教育,讓學生逐步接觸到職業啟蒙教育[18]。如小學生在社會課的學習中,可以通過參觀、調查當地的生產銷售,選擇感興趣的學習課題開展學習活動,以達到促使學生思考未來的目的;在道德課中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勞動,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服務他人、社會的快樂。他們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培養學生的勞動觀、職業觀,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指導學生建立一種職業人、社會人的意識。在我國學術界很多教育界專家認為,職業啟蒙教育是教育歷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最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是將職業啟蒙思想滲透在學校已有的課程中。其中,臺灣于1998年將職業生涯教育引進基礎教育領域,他們決定在信息、環保、兩性、人權四項課題之外,增加“生涯發展”這一課題,在明確一至九年級學生需具備的生涯發展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將職業啟蒙教育內容融入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以及綜合活動七大學習領域[19]。臺灣職業啟蒙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各學科老師先將教材中可融入啟蒙的素材提出,且確定能力指標。職業生涯委員會審核通過后,列入計劃實施。他們采取彈性學習節數的方法,聘請校內、校外專長教師指導。而大陸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啟蒙教育的研究較少,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這個階段。有學者將美國高中化學教材《ChemistryConceptsandAp-plication》中對職業生涯教育內容的融合加以分析,總結出教材以專欄形式呈現、以案例訪談方式展開職業生涯教育內容的特點,并述評職業生涯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的四大作用,即促進學科教學的健康發展、豐富課程資源、促進學科教學與技術教育的融合、形成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另有兩位研究生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分別探討了高中地理和思想政治課教學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路徑:其中一位建議高中地理教學應以生涯規劃為內容導向,充分挖掘和提升地理教學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地理教學的快樂與獲取成功的樂趣[20];另一位認為職業生涯教育的焦點應該是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自我、探索職業、了解社會、規劃人生,從而過有意義的生活,并借助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尋以思想政治課程為載體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的具體運用,進而總結了“兩不同”和“兩需要”的具體策略,即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和目標,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有選擇性和針對性的運用思想政治課程載體;根據職業生涯教育的需要有目的地開發資源,根據職業生涯教育需要綜合運用思想政治課程載體[21]。此外,還有部分一線教師論述了課程教學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例如,有教師以高中生物課程為例,闡述了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職業素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構建該課程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和思路。他提出通過生物科學史話感受科學家的足跡,以敬仰生命;通過“活動和實驗”形式模擬科學家活動,以進行實踐、探究;通過“生物科學與健康”感受生活,以理解生命的奧秘;通過“科學•技術•社會”逐步走進生活,應用生物科學知識[22]。

四、結論與反思

無論對于宏觀的社會發展需要,還是微觀的個體發展需要,將職業啟蒙教育納入學校現有課程體系已經成為教育的發展趨勢。縱觀發達國家及地區,他們的職業啟蒙教育發展都比較成熟,課程滲透職業啟蒙教育的體系也比較完善,并且各個學科的教師都會承擔相應學生生涯發展的任務。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國內有關職業啟蒙教育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對于職業啟蒙教育的定義、意義等問題不少學者進行了探討,還有很多的研究介紹發達國家、地區的職業啟蒙教育,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呼吁在中小學課程中開展滲透職業啟蒙教育活動。在肯定學者們研究的同時我們也需反思,我國大陸關于職業啟蒙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與國際包括我國臺灣地區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認真對待:1.職業啟蒙教育的內涵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且尚未明確職業啟蒙教育所處的教育階段。職業啟蒙教育雖是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階段,但它的內涵不僅僅是職業生涯教育的子內涵,學者需對其進行透徹研究;并且有些研究中中小學生處于職業啟蒙教育階段,有些研究中高中生仍為此階段,試想素質教育被提早到了零歲,而學生的職業意識到18歲仍未形成是多么荒唐的現實。2.職業啟蒙教育路徑的探索大多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理論建構較少。發達國家的職業啟蒙教育路徑縱然成熟,但僅僅是適合他們的教育機制,照搬照抄或全盤否定他們的實踐經驗既不適合我國的國情,也不利于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發展。我們應借鑒、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處,取其精華形成適合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發展的路徑,并升華為適于我國教育機制的理論指導和可參照的操作范式。3.基于學科教學的職業啟蒙教育滲透的探索與實踐主要集中于高中階段,小學階段鮮有人關注,且具體的策略僅僅是“蜻蜓點水”。雖然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課程的教學以科目本身為目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活沒有某種聯系[23]。小學教材既是幫助兒童學習知識的紐帶,又是小學生認識社會、了解各行各業的一個重要途徑,教材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為載體,蘊含眾多職業啟蒙素材,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職業啟蒙教育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相關研究的空缺造成大量可以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內容荒廢。

參考文獻:

[1]杜啟明.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實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119-122.

[2]中華職業教育社.黃炎培教育文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44.

[3]高燕定.人生設計在童年[M].南寧:廣西師范大出版社,2006:28.

[4]周羽全.我國臺灣地區中小學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5]張建國.當前職業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新德育,2007(7-8):66.

[6]姜鶴,馬佳.論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生涯規劃[J].繼續教育研究,2011(2):92.

[7]魏潾,李廣才.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規劃•發展•未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8.

[8]上官子木.從職業規劃教育的缺失看我國基礎教育的缺陷[J].教育科學研究,2009(6):5-9.

[9]杜啟明.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實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119-122.

[10]葉亞玲.職業教育應從兒童起步———由“新失業群體”現象引發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15):54.

[11]尤敬黨,吳大同.生涯教育論[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2-16.

[12]塔娜.美國中小學職業生涯輔導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13]杜啟明.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實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119-122.

[14]劉華,馬麗群.中小學生職業啟蒙與職業規劃教育現狀調研報告[J].中國德育,2012(1):17-20.

[15]周羽全,鐘文芳.我國臺灣地區中小學生涯教育及其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11-13.

[16]高燕定.人生設計在童年[M].南寧:廣西師范大出版社,2006:28.

[17]徐愛新,安月輝.解析日本職業生涯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1(18):81-82.

[18]陸素菊.職業人的培育:日本中小學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與特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1):28.

[19]劉芳.生涯教育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整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0]張健.淺談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

[21]王琴.以思想政治課程為載體的高中生職業生涯教育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2]陶建英.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J].生物學教學2011,36(2):20-21.

篇2

[關鍵詞]中小學生 厭學 學校 家庭 社會

一、中小學生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

1.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業基礎差

一些中學生在小學、乃至幼兒園啟蒙教育階段,沒有遵循兒童的心理變化規律及身體特征,有些家長盲目的讓孩子學課本知識,甚至提前學習下學期的新內容,導致上新課時沒有新穎感,不認真聽講,說話、跑神。久而久之,上課習慣造成惡性循環。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另外,他們內心深處甚至認為學習就是給老師、家長學習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逐漸輔導不了孩子,孩子學習又比較被動,不能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由于長期學習動機不正確,缺乏興趣、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學習信心,開始出現厭學情緒。

2.課業負擔過重,學習壓力太大

在升學指揮棒的驅使下,一些學校長期以來片面追求升學率,老師為升學而教,學生為升學而學,教學活動中存在畸重畸輕現象:重文化課,輕活動課;重主課,輕副課;重升學考試科目,輕升學不考科目。導致上課滿堂灌,增大課容量,大搞題海戰術,頻繁考試,不顧素質教育,甚至注重少數優秀生,淘汰放棄大批“后進生”等做法,使部分學生屢遭失敗,他們的個性特長,很難得以發揮。從而有對學習沒有興趣發展到怨悶狀態,在教師、家長的壓力下,學生勉強學習,卻時常伴隨著不愉快的體驗,如緊張、焦慮、恐懼、羞愧、內疚、厭惡等,終于導致厭學。

3.家庭教育的偏離

一是家庭環境因素,加劇了學生厭學的傾向。一些家庭生活條件優越,但父母因忙碌于生意、工作或種種事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使得這些學生養尊處優,庸庸碌碌,得過且過,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二是一些家庭采取不良的家教方式,例如用考試成績優劣和物質獎懲掛鉤的錯誤教育方式,使孩子失去正確學習目標,當多次達不到時,就對自己失去信心,造成孩子失去正常的自我約束力,對學校和學習缺乏起碼的興趣和動力。三是有些父母因孩子成績稍有下降就非打即罵,常常用過激的語言指責孩子,過度地追求孩子的分數。四是父母不和或單親家庭。這樣的家庭,家長往往疏于對子女的管理,子女也往往產生自卑的心理,使得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

4.學校教育方法不當

一方面有些教師未能從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出發,精心組織教學,教學缺乏藝術性,一味單調死板地照本宣科,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壓抑,師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無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有些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對學生缺乏尊敬,特別是對后進生的歧視等,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特別是高年級學生比較敏感,使學生有壓仰感,產生消極情緒,造成這些學生學習方向感的缺失,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

5.學校周邊環境和社會環境造成的影響

據一份調查資料顯示,目前中學生上網比例已達77.5%,比2001年的調查數據高出近30%。同時,有8.2%的學生明確回答瀏覽過黃色網站。結交網友的中學生已占總數的55.9%,中學生與異性之間的交往頻繁且心態坦然,對“早戀”態度也愈發寬容。調查表明,52.6%的中學生對早戀持肯定態度,而在2001年同樣的調查中,這一數據僅為21.6%。網上文化可使學生獲得大量信息,亦造成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厭學、逃學、泡“網”。“游戲人生”心態在網上獲得了釋放,特別是個別中學生,經常浪費大量學習和休息時間在網上交友聊天、玩游戲,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他們常常感到精神空虛,用數字符號代替現實,導致一部分中學生脫離現實,滿足于虛擬的精神需求,對學習生活感到緊張、不適應。

二、社會、家庭、學校多方面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

1.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積極培養有厭學情緒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家長和老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使孩子有成就感,比如孩子喜歡語文課,但成績并不理想,那么語文學科就是培養學習興趣的突破口,爭取在語文學科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學語文取得成功,就能感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由于獲得成功而受到鼓勵和表揚,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然后引導孩子對其他學科的興趣培養。另外有規律的學習生活,有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父母應對孩子學習的規律化提出明確要求。例如,要按時休息,使每天的學習活動有條不紊;要養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努力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要針對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要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后,才能出去玩。父母提出的要求越明確越具體越有針對性,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越有可能逐步形成。

2.設置恰當的學習目標

這就要求我們學校和家長一道,因人而異,為有厭學情緒的學生樹立正確恰當的學習目標,使他們有努力的方向,增強學習的動力。設置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剛開始目標不要過高,過高的目標容易使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往往造成欲速則不達;目標太低則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所以目標要明確為中等難度,可以近期達到。

3.利用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

和睦良好的家庭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良好對接,就能起到1+1>2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利用家長學校和家長多溝通,了解學生,站在家長和孩子的角度,給家長想辦法、出主意,做到對學生教育有的放矢。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增強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的能力

篇3

一、我國金融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

1.我國居民金融知識存在欠缺

金融的深化發展離不開理性的金融活動參與者。而我國居民的金融素質不足,表現在許多層面:一是持卡人用卡知識有限,特別是在信用卡的使用方面知識不足;二是對銀行可提供的金融產品認識不足而影響了日常生活決策、抑制了財產性收入的增長,如對房子、存單等抵、質押品認識不足,沒能辦理貸款業務,而受到資金面的困擾;部分居民資產配置不盡合理。居民金融知識的不足不僅不利于銀行開發理財產品,拓展銀行的生存盈利空間,也不利于居民提高財產性收入,放慢了經濟發展的步伐。

2.目前普通高校金融教育的存在些主要問題

(1)金融專業課程的設置缺乏合理性。對于我國多數高校金融專業本科生的學生而言,多數大學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進大學后.所學習的課程并未擺脫以貨幣、銀行為核心的舊的教材內容。并不能反映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業高速發展的現狀。以被稱為社會精英的大學生為例,在筆者的教育實踐中深切感受到。實際上,現代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是公司財務與資本市場的研究。按照國際的主流觀點,貨幣銀行學被看作宏觀經濟學的一部分,國際金融則僅屬于國際經濟學范疇,顯然很多高校并沒有將金融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應用型學科來看待。因而也就造成對微觀金融活動缺乏研究.缺乏微戲經濟主體與金融市場的實證分析,培養的金融人才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無法解決金融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2)金融英語教學嚴重滯后。金融人才國際化的基本條件是金融人才必須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然而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育整體滯后,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完全是被動學習,莢語應用能力極差,多數學生甚至直到畢業也無法掌握一些基本的金融英語詞匯。從金融學科本身分析,目前國內學界與英美學界相比在理論水平上還存在較大差距.諸如《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ics》在英美等國出版的金融學刊物代表了整個金融學科的發展最前沿,而從國內高校在這些國際頂尖期刊的情況分析,能者多數都其有海外學習經歷,而在國內的一些學者雖然金融研究水平較高,但出于英語能力不足而無法在這些國際期刊上發表中國學者的聲音.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問題。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考試為中心。事實上,金融學是一門具有高度實踐性的社會科學,也是與社會乃至每個人的生活聯系最緊密的一門科學。存款取款、住房按揭、投資股票、購買保險、刷卡消費這些金融活動與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而諸如銀行卡里的存款不翼而飛、參與“高息”集資血本元歸、股市暴跌使資金頃刻化為烏有、惡性通貨膨脹加劇貧富差距等現象又會直接威脅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不高,期末考試乃至研究生專業考試的指揮棒依然起著極大的作用。

(4)科研與教學相脫節。近年來.我國各高校的金融學科的科研水平都有較大提高:具體表現在很多金融專業教師在高級別的期刊發表文章。承擔一些重大研究課題,出版了較多學術著作等。由于客觀上受職稱考核等因素的影響,金融學專業教師的科研方向多與教學相脫節。很多教師為了多出快出成果,其研究方向與教學內容幾乎毫無關系,如此下去的結果是教學與科研相割裂。

(5)金融道德教育幾乎為空白。金融學的基礎不是“聰明和勤勞”。而是“誠實和正直”。與其他行業相比,金融專業工作者更需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與良好的職業操守,而現實情況卻是。我國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在高校巾缺乏職業道德教育,很多大學生不僅職業道德無從說起,而且就是一些基本做人準則也很難遵守。例如。一些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在考試中卻利用各種手段作弊以獲得通過:還有少數學生靠造假獲得貧困生待遇,這些行為從根本上違背了“誠實和正直”。以這種心態從事未來的金融工作也是非常危險的。

二、金融教育的國際借鑒

近年來,針對備國居民掌握金融知識情況的一系列調查研究都印證了,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金融教育的投入都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傾向于高估自己的金融理財能力和知識水平,相當比例的人對基本的金融產品和常識缺乏正確認知,在校學生、低收入人群與其他人相比在金融知識方面更加欠缺,國際性組織在推動金融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經合組織在2003年啟動了一項金融教育計劃,呼吁各國政府提高對金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并每年召開會議研究討論金融教育領域的重點議題。在美國,眾多機構都在開展各種形式的金融教育、指導和宣傳。2003年,根據《公平信用交易法》,美國議會通過了金融知識與教育促進法,并據此成立了由近20家相關部門組成的金融知識與教育委員會。將金融教育上升為一項國家戰略。從1957年到1985年.美國累計有29個州立法要求中學必須設立針對金融教育的課程.其中有14個州對這些課程應該涉及的范圍有明確規定。在英國,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承擔了對消費者給予金融權益保護和金融教育指導的職責。其下設有專門進行金融教育的部門,牽頭制定了國民金融素質規劃,提出了在5年間將金融教育覆蓋至1000萬人的目標。同時,金融服務監管局專門啟動了一項名為“錢博士”的計劃,通過培育“錢顧問”,對大學在校學生進行金融知識輔導。總的來說,發達國家全民金融教育的經驗或做法可以概括為四個多元化、三個相結合與兩個側重點。主體多元化、手段多元化、受眾多元化、內容多元化,將金融教育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相結合,與金融機構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相結合,與金融監營相結合。同時.側重于對培訓者的培訓,側重于對兒童、青年、婦女和老人群體的教育。發展中國家也在著手開始加大對金融教育的投入力度。印度央行在其網站上專門開設了針對兒童的金融啟蒙教育,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各類基本金融知識。巴西證監會下屬金融教育咨詢委員會,啟動了一項針對大學老師的一周金融知識培訓計劃,并設立基金,獎勵對投資者進行即時、合理風險揭示的報紙雜志等媒體。三、群策群力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教育由于金融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受教育的群體的素質參差不齊、金融知識點多面廣、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因此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管齊下,共同促進國民金融知識更上一層樓。

1.針對宣傳對象細分宣傳的內容

(1)重視中小學生的金融教育。中小學階段對一個人一生習慣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金融教育應從根基抓起,結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編制相應的課程、音像資料,使金融知識成為常識,促使中小學生從小具有理財的思想,認識到金融對生活的影響。中小學生有一定的接受能力,通過適合中小學生的教育方式,如漫畫書、學校專題演出等形式,進行少年理財教育以及灌輸對金錢的正確觀念,生動形象地宣傳儲蓄、財務、證券等金融知識,對他們成年以后的理財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

(2)多方位對大學生進行金融教育。大學生群體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強,易于試用和接受銀行推出的新產品,善于使用網上銀行產品。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金融教育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如利用軟件在電腦上播放教育,利用大學的講堂開辦講座、開辦金融方面的公共課程等形式。在內容方面可以以助學貸款、信用卡知識、信貸融資、證券市場等為重點,一方面結合大學生在校期間的金融需求,一方面結合他們畢業工作后的金融需求,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對大學生的金融教育方面.國家應當鼓勵金融機構參與,對金融機構而言,發展大學生群體具有潛在效益,不僅可以培養大批體驗銀行產品的零售群體,而且在每年都有一批大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可能成為有關金融機構的優質客戶。

(3)結合中國國情廣泛開展對農民的金融素質教育。對農民的金融素質教育不僅包括教會農民關于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識,還包括教會農民在其現有的財力、資產的條件下如何進行家庭理財,創造和積累家庭財富,幫助貧困的農民走出惡性循環的貧困陷阱。對農民群體的宣傳,需要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內容富有針對性,融展示、服務、宣傳、咨詢等多種形式于一體,針對具體類型的金融產品,制作電視短片、相聲、小品等節目,有機地將金融產品與日常生活充分融合,提高金融知識宣傳教育的效果。

(4)重視城市里的中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教育。城市中低收人群體風險承擔能力有限,資金量有限,可以著重進行基本金融常識的教育,如證券投資知識、網銀業務、銀行自助終端的使用、異地存取款和轉賬業務、辦理住房按揭貸款、存單質押貸款等信貸融資業務,重點介紹一些保本理財產品。在中低收入群體教育中,充分利用附近金融機構網點的輻射作用,發揮社區、學校的作用,共同服務群眾,介紹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金融知識,免費贈閱有關金融知識宣傳手冊與宣傳資料,重視現場宣傳解疑釋惑,培養大批合格投資理財人。

(5)高收入群體是金融企業零售業務的重點發展對象。在金融領域里存在帕累托法則,也稱二八法則———即金融機構80%的利潤來自20%的重要客戶,其余20%的利潤則來自80%的普通客戶。高收入群體是金融公司零售業務利潤的重要來源,金融企業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是重視高收入群體的,許多金融企業還專門開發了一些產品,為高收人群體量體裁衣。高收人群體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適合接觸高端的金融產品,是銀行高端理財的對象。國外金融機構針對高端群體,往往配備了各種專業的理財顧問,如針對球星、影星客戶,金融企業專門配備懂這方面業務的員工,在為該群體服務的時候,能夠更加順利地交談。對高收人群體的金融教育,涉及的內容也較為廣泛,如各種基金產品、跨國投資、外匯買賣、黃金交易、期貨期權、資產的全球配置、保值、增值、避險等內容。

2.發揮有關各方的力量,提高國民金融素質

篇4

關鍵詞:德育;團場教育; 問題;對策

當前,學校道德教育弱化,應該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學校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辦法、新措施,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意識,避免德育教育的虛無、浮夸、等形式主義,提高中小學生的文明程度,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化建設人才。但是我們在教育設計過程中,常常出現紙上談兵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形式化的問題,以下問題比較突出:

一、家庭教育忽視德育

家庭是人生成長、生存、發展的初級場所,因而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子女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遠的,“孟母三遷,成就一代文化大儒;岳母刺字,培養傳頌千古的民族英雄。”在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明史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這本應該更加傳承和發揚的家庭教育精神,在我們社會日益進步,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父母認為他們的任務是讓孩子衣食無憂,因而父母視子女為私有財產,嬌寵有加,呵護備至,一味遷就,百依百順,甚至縱容等已成為普遍現象。家長德育意識的淡漠,至使家庭教育德育功能衰減,對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另外一方面就是家長過分依賴學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給學校,孩子在家期間放任自流。許多家長認為德育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家庭無關,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學生最聽老師的話”為借口,將教育責任完全推到學校和老師身上。

除了教育觀念上的偏差外,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有時不暢通、家訪有時不及時甚至不家訪、對家長有時還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意義上也打擊了家長的積極性,有時我們還在經常埋怨家長素質怎么這么差。顯然,這違反了德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的原則,學校德育在這樣的情形下舉步維艱。

二、德育內容的形式化

與學業教育強調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歡把學生當作道德知識的接受器,學生沒有情感訴求,也沒有自主建構。德育內容應該回歸凡人生活,貼近凡人現實,即充分重視多元共存的社會中普通人的思想狀態,而以往的德育習慣于用一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來進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來進行反面教育,即習慣于用“超人”和“壞人”來教育學生。這樣的德育內容往往遠離學生的生活。學校德育應該拉近學生與凡人的距離,“培養他們對多樣化的尊重和開放與寬容的心態,培養他們自主判斷與自主選擇的能力。”

我國目前大多數學校還是將社會道德規范作為改造學生的“藍本”,把學生看作是被填充的“道德之洞”,把片面的外部灌輸作為促進個體發展的根本動因,采取強迫服從的方法開展德育工作。它忽視學生的道德需要,無視學生的接受水平,把成人的道德觀強加予學生,讓學生不情愿地服從。例如:《小學德育綱要》中第十條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屬于較為抽象的內容,如何在教育過程中找到適合小學生具體和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實際的教育方式尚需進一步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使學生被動地接受既定的道德規范,很難使他們將這些道德規范內化為個人的道德需要,更難將其外化為正確的道德行為。

三、學校的德育有盲區

學校應該把針對全體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與培訓納入德育工作的范疇。有些學校的師德培訓僅限于班主任等從事德育工作的專職人員;面上的學習只是流于形式的讀讀報紙,傳達文件,很少就提高師德修養展開專題討論與交流,更不去在典型的挖掘與培養上下功夫。結果,學校只有少數人從事德育工作,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一般教師不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與道德感召力隨時隨地去影響學生,不能以滿腔熱忱的態度和以人為本的觀念來教育學生;極個別教師甚至誤入歧途,嚴重敗壞了教育形象。忽略師德教育的實質是違背了“育人者必先育己”的原則,有悖于“全員育人”與“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的原則。需要指出的是,師德教育的目標應升華為發自內心的崇高的職業道德感、純潔的愛心以及心靈拷問式的自省,決不能滿足于遵守師德“底線”的一般要求。從而在心理上和認識上產生“社會適應不良癥”,以致于使許多個體的不良道德觀點乘虛而入,最終導致學生對德育的可信度下降,影響德育的作用和效果。

四、結合學校實際,改善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建議和對策

1.德育工作必須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作為重點任務。學會做什么人?學會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高中是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階段,是學生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高中德育要緊緊圍繞學做人這個重點,抓好學生基本道德規范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繼續克服不切實際的大而空的教育內容和形式主義的教育方法,使各班德育工作更貼近學生成長的實際和需要,并扎扎實實地取得效果。今春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題由三個:責任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各班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含學生的認知水平、班級的德育狀況、德育教育獲得開展的狀況等),選擇一個或兩個開展,今春班主任的期末總結也就是專題教育活動總結。

2.德育教育必須重視實踐環節。把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實踐,實現知和行的統一,是中小學德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道德認知教育固然重要,道德實踐環節更為關鍵。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的知與行不統一,學生認知的道德規范不能變為自覺的行為習慣。各班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校內外實踐活動)及對學生進行操行考評等來加強道德實踐環節,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高一年級可在新課改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實踐活動。

3.德育教育必須實行分類指導。我校學生來源不一,團場中心和連隊的德育教育,情況千差萬別,各初級中學德育教育的多樣性、不均衡性和個人成長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個體差異性,因此在要求上對學生不能一刀切,必須實行分類指導,要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總結成功的做法和經驗,樹立不同類型的先進典型,帶動同類學生的發展。

篇5

1、幼兒教育:加快農村規范化、標準化幼兒園建設,力爭全縣農村規范化幼兒園達到70%,農村省一類園達到12所。幼兒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

2、義務教育:全縣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初中在校生鞏固率達98.5%,綜合素質評價合格率達到100%。大力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推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使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達到50所。強力推進特色學校建設,使每鎮涌現出2至3所特色學校。

3、普通高中教育:加快省示范性高中創建步伐,年內胡各莊高中通過省示范性高中達標驗收,長凝高中爭創省示范性高中。全縣普通高中升學率有新提高,本科二批上線人數達到1200人以上,確保我縣高考強縣地位。

4、職業教育:職教中心招生達到1600人、學生就業穩固率達到75%以上、對口升學率達到90%以上、“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30%。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0人次,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000人,使之真正成為我縣人才培養、生產示范、技術推廣的重要基地。

5、成人教育:加強鎮成人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力爭2至3所鎮級成人學校達到市級示范性成人學校標準。成人教育功能有效發揮,舉辦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500期,培訓農民10000人次,培養“新農村雙帶頭人”700人。全面完成初中畢業生“三加一”培訓工作。

二、保障措施

(一)以育人為根本,不斷提高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1、推進德育創新,提升育人質量。認真貫徹落實《灤南縣教育局2009—2010年度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創新德育模式,豐富德育內涵,拓展德育陣地,不斷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生活化、社會化。突出抓好德育隊伍建設,加強業務指導和培訓,發揮網絡平臺優勢,通過設立德育專刊、舉辦班主任論壇等形式,努力形成制度化的德育研討和交流機制,培育高素質的德育管理隊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總攬,以基本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不斷推進德育方法、途徑、制度創新,在“精細”上做文章,在“內化”上找動力,在“自覺”上求實效,形成學生自我教育、主動發展的生動局面。全面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范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培訓和輔導,培養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有效整合社會德育資源和組織優勢,促進學校、家庭、社會相互結合、協調聯動,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2、強化師德教育,樹立良好形象。著眼于教師隊伍現狀,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師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制定《教育局關于在教師隊伍中開展“五講五重”師德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明確目標要求,分階段、分層次開展師德教育活動,積極營造“校校抓師德、人人重師德”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加強師德宣傳,通過典型示范,弘揚正氣,樹立新風。明確師德“底線”要求,加大督導檢查力度,著力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亂辦班、亂收費、有償家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師德失范現象,純潔教師肌體,維護教育形象。建立并完善師德建設考核機制,將教師師德表現作為年度考核、職稱晉升、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并納入績效工資的評價范疇。各學校要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從方法創新、制度創新入手,建立健全具體化、個性化的師德教育規范,使之成為全體教師普遍認同的行為準則,確保師德建設縱深推進,取得實效。

(二)以“教學質量提高年”為抓手,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1、抓課改促教學。將2010年確定為“教學質量提高年”,不斷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向課堂要質量。全縣初中要按照“鞏固成果、穩步推進、保證質量”的方針,繼續強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加強交流,積累經驗,認真總結,提升內涵,力爭推出一批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斷將新的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各小學要立足于智力開發和興趣培養,不斷實踐“主體性教學”思想,盡快生成各具特色、高效實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各普通高中要切實轉變觀念,把握新理念,研究新課程,探索新教法,大力推廣“分組合作探究”、“自學輔導”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策略,準確把握高考命題的價值取向,提高三年備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教學質量持續攀升。

2、抓教研促發展。堅持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教學實際問題為切入點,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縣局教研員要深入基層、扎根課堂,充分發揮傳遞教改信息、改革教學方法、矯正教學策略的作用,引導教師加強交流與合作研究,通過開展各個層次的教學觀摩、授課評課、競賽比武、專題研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動,促進

教師共同成長。發揮縣、鎮、校三級教研網絡,大力推行“以問題為中心”的校本教研模式。進一步建立教科研激勵機制,指導中小學開展各學科共同參與,學校整體實施的教科研活動。啟動教科研示范學校評選工作,抓典型、樹標兵,促進學校教科研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

3、提高體育藝術教育水平。以體育藝術課、大課間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為平臺,扎實開展藝術節、體育節、籃球賽、美術展、文藝匯演等群眾性體育藝術活動。全力推進中小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大力實施“一校一品牌、一生雙愛好”工程,科學謀劃、制定方案,精心組織,發展學生愛好和特長,并將其納入學校常規檔案體系。年內縣局將對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并將其列為學校綜合評價的重要指標。

(三)以“三風”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1、突出抓好“三風建設”。切實將“三風建設”擺在學校管理的重要位置,以教風帶動學風,以學風塑造校風,不斷提高學校管理質量和辦學水平。教風建設要側重于規范教師日常教學行為,督促教師端正教學態度、嚴格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加強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反思等基本教學環節的檢測和管理,積極構建學生、學校、家長共同參與的開放式教學評價體系,激勵教師嚴謹治學、務實創新;學風建設要立足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各學校要積極推行班級自主管理模式,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教育活動,營造勤奮學習、求知進取的良好風氣;校風建設要突出抓好學校文化建設,既要注重物質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創建花園式、園林式、書香式校園創建活動,更要本著“深層次挖掘、高品位提煉、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加強學校思想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人文文化建設,發揮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現團結拼搏、創新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

2、抓實學校常規管理。全面落實“細、嚴、實、常”基本要求,不斷推動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人文化”。各學校要遵循教育規律,規范辦學行為,嚴格按照省頒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全部課程;大力實施“降、活、提”工程(即:把學生的課業負擔降下來,讓校園活起來,使教育質量提上來),讓中小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學校精細化管理,關注細節,延伸觸角,完善制度,建立覆蓋學校各個環節的管理體系。創新管理手段,發揮管理“名校”作用,通過結對幫扶、捆綁發展等途徑,共享先進的管理經驗,實現整體發展。繼續完善學校常規管理督導檢查評價機制,落實“局長包片、科室包校”責任制,將隨機抽查和年終考評相結合,調動學校實施管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加快特色學校創建步伐。各學校按照“以特色促發展、以特色樹品牌”的思路,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全面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要立足學校辦學理念和傳統優勢,將特色創建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后勤服務等有機融合,按照“選準特色-培育特色-發展特色”的階段要求,扎實開展創建活動,提高學校辦學品位。縣局將加強對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的督導和管理,定期舉辦匯報會、觀摩會、現場會,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不斷提高學校創建水平。

(四)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全力打造高素質干部教師隊伍

1、創新人才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大教師引聘力度,采取考試和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擇優聘用一定數量的師范畢業生充實教師隊伍,解決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的矛盾。本著“優勢互補、協作互助、共同發展”的原則,打破校級和區域壁壘,進一步科學配置和優化人力資源,穩步推進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服務制度、骨干教師巡回授課制度、緊缺教師跨校走教制度、區域內中青年定期交流制度。改革職稱評聘機制,對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給予政策傾斜,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績效工資的實施,建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以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為重點,堅持面向全員、傾斜農村、突出骨干的原則,建立教、研、訓、賽一體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認真貫徹《灤南縣教師繼續教育綱要》,全面實施新一輪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圍繞普通高中新課標教材實施,采取聘請專家講座、開展校本教研、舉辦案例分析等形式,著力加強高中教師的教材培訓和教法指導,提高教學工作的適應性和針對性。發揮名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開展教學觀摩和交流互動活動,輻射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力度,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3、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圍繞“五好”(班子團結協作好、中心工作落實好、常規工作管理好、校務財務公開好、勤政廉政風氣好)的總體要求,著力加強學校領導班子思想作風、組織作風和工作作風建設。大力實施“中小學校長素質提高工程”,制定培訓規劃,拓寬培訓渠道,將自學和集中培訓相結合,崗位培訓和提高培訓相結合,努力提高校長隊伍理論素養和管理能力。積極探索校長隊伍選拔、考核、獎懲的有效機制,健全校長隊伍競聘上崗、交流鍛煉、末位淘汰等制度,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選人用人格局。

(五)以均衡發展為導向,全面推進城鄉教育等值化進程

1、大力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方針,制定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方案,確保完成工程總量的90%。主動對接上級政策導向和投資方向,強化項目帶動,拓寬籌資渠道,將校舍安全工程、陳舊校舍改造工程和學校布局調整統籌考慮,計劃投資6678.6萬元,分期分批實施宋道口初中宿舍樓、長寧鎮溫莊小學教學樓等49個建設項目,新建校舍68290.66平方米,進一步提高學校基礎辦學能力。以辦好每一所學校為目標,以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為重點,積極穩妥地調整學校布局,不斷擴大優質教育服務范圍,加快標準化學校建設進程。

2、扎實推進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工程。堅持以裝備促普及,以應用促發展。計劃投資100萬元,購置教師辦公電腦350臺,使初中教師人機比達到3:1;投資100萬元裝備多媒體教室67個,提高學校“班班通”覆蓋面;投資20萬元,建設教育系統視頻會議系統,逐步實現網上辦公,提高工作效率。以網站建設為契機,以應用為重點,積極搭建資源建設平臺,加強技術指導和師資培訓,努力開發實用性資源庫,力爭完成500g以上的資源建設,形成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

3、強力推進“普三提高”工程。以建設農村規范化幼兒園為著力點,加強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分類掛牌動態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辦園水平。年內力爭東黃坨鎮中心幼兒園、宋道口鎮中心幼兒園、方各莊鎮李方各莊獨立幼兒園通過省一類園驗收。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幼兒園規范化管理,優化幼兒一日活動,提高保教質量。將幼兒藝術教育作為特色辦園的突破口,面向全體幼兒,多渠道、全方位開展藝術啟蒙教育,培養興趣愛好,開發幼兒潛能。積極引導幼兒園增強自主發展意識,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整體競爭力,吸引更多地幼兒接受正規優質的教育。

(六)以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為宗旨,做大做強職業、成人教育

1、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按照“優化結構、突出特色、靈活模式、促進就業”的指導方針,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辦學活力,確保形成出口旺、入口暢的良好局面。緊緊圍繞市場和用工單位需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合理調整專業設置,不斷拓寬“校校結合、校企結合、產教結合”的辦學渠道,強化“訂單培養、定向就業”的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進一步暢通就業渠道,健全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網絡,積極做好職前指導和跟蹤服務,提高學生就業穩固率,把畢業生打造成有影響力的品牌。突出抓好招生工作,加大宣傳攻勢,制定責任目標,層層分解任務,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2、大力扶持成人學校自主發展。各鎮成人學校要依托資源優勢,發揮陣地作用,創新辦學模式,以服務“三農”的實際成果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要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師資培訓,力爭打造一批素質較高、技術過硬的“本土型”、“專家型”教師隊伍。發揮“上掛、橫聯、下輻射”的功能,推動新項目、新品種的引進、實驗和推廣,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瞄準農村特色養殖和高效農業,發揮成人學校陣地作用、職業學校人才優勢,采取長短結合,以短為主的辦學模式,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著眼于構建學習型農村,舉辦農民學歷教育中專班,計劃開設種植、養殖、農村經濟管理三個專業,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學歷水平。

(七)以“創建平安和諧校園”為載體,努力提高教育幸福指數

1、著力加強學校安全管理。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進一步強化學校安全防控工作,嚴格執行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大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完善應急預案,努力構建防控有力、處置迅速、責任分明的學校安全工作體系。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嚴格執行晨午檢、消毒和病因追蹤登記等一系列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圍繞防火、防食品中毒、防校園踩踏,經常性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

2、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全面推進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防體系建設。繼續深化民主評議學校工作,促進教育行風不斷好轉。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各項制度,切實加強基建工程、物資和圖書(教輔資料)采購、后勤保障等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大教育收費監管力度,深入推進政務、校務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眾滿意度。

篇6

    一、奸幼女案件的特點

    2001年至2003年7月,三分院轄區兩級院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奸幼女犯罪案件86件88人,占刑事案件受理總數的2%.其中,經審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83件85人,不起訴3件3人,審理后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決82件84人(除1件正在審理之中),有罪判決率100%,所辦理案件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2001年兩級院共受理32件32人,2002年共受理35件37人,今年以來共受理19件19人,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

    2、犯罪嫌疑人以文化程度較低的文盲、半文盲農民為主。共有農民犯罪嫌疑人73人,占該類犯罪的83%;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67人,占91.8%;高中及以上文化6人,僅占8.2%.

    3、經濟落后的農村偏遠地區為主要案發地區域。發生在經濟落后的農村偏遠地區共有69件,占該類案件數的80.2%.犯罪分子通常選擇自己熟悉的鄰居、本村社的幼女作為奸對象實施奸。

    4、受害者年齡小,自我防范能力差。涉案受害幼女中,10歲以下的共有49人,占該類案件受害者人數的45.7%,其中年齡最小的僅4歲,普遍缺乏自我防范能力。

    5、受害者以學生居多。受害者中,以中、小學生居多,

    共73人,占該類案件受害人數的66.5%,其中小學生61人(且大多數為小學1-3年級女生),占學生人數的83.6%.

    6、村校老師奸學生犯罪突出。兩年多來,共發生在

    三分院轄區的村校教師奸幼女案8起,占該類犯罪的9.3%,行為人多以打掃衛生、批改作業、談話等為名,采取威脅、暴力等手段實施奸。盡管這部分案件數量不是太多,但因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一名犯罪分子所侵害的受害者對象往往人數較多,其犯罪性質非常惡劣,社會危害性特別大,造成的后果也極其嚴重。如石XX案中,石利用擔任班主任老師的便利條件,先后奸所在班級的學生9名20多人次,使得受害學生的身體、身心健康均受到極大摧殘,許多學生有書不能讀,有學不能上,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

    二、奸幼女案件的原因

    1、法律意識淡薄。三分院轄區兩級檢察院大多屬于國家級、省級貧困區(市)、縣,經濟不發達,農村經濟十分落后,一方面很大部分嫌疑人自身文化程度低,處于文盲、半文盲狀況,自然也就談不上知法、懂法和守法了,有的嫌疑人認為只要幼女不反抗就可以和她們發生性關系。如申XX案中,申某為尋求性滿足,竟然從自己親生女兒5歲時開始,在長達6年的時間里,長期奸自己的女兒,其行為著實令人心驚,但申卻并不認為這也是犯罪。另一方面,受害者及其監護人缺乏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法律意識,缺乏對辦案工作的協調與配合,致使犯罪分子長期作案、屢次作案,導致案件多發。這類案件往往因報案不及時,有的證據由于時過境遷,無法提取,難于固定,不利于打擊犯罪。如李XX案中,有名受害者的家長在殺年豬后叫女兒送肉到學校給李,而李卻利用這個機會將該女孩,女兒回家后精神萎靡不振,父母卻未引起注意,母親在為其洗內褲時發現有血跡,也一點沒有引起警覺,致使其女兒在以后長達一年的時間里多次被李奸。正是由于受害者沒有及時告發,致使一些重要證據無法收集,加上有的家長為了名聲,非但不積極配合調查取證,反而指使孩子在公安機關和檢察院調查取證時否認被李X奸的事實,給證據固定帶來困難,致使李最終僅僅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

    2、受害者自我防范意識差。一是受害者年齡太小,缺乏對性知識的最起碼了解和認識,致使其遭到害時,缺乏辨認和必要的抵抗,多數受害者沒有防護意識和防范能力,客觀上使實施奸幼女的犯罪嫌分子很容易得逞;二是受害者被奸后,不是及時、主動地告訴自己的父母或學校,有的是在性器官腫痛迫不得已時才告訴家長,有的是則是在父母為她們洗澡或其他偶然情況下才得以發現,從而使犯罪分子屢次作案,長期逍遙法外,導致案件多發。

    3、監護人缺乏監護意識,導致監護失控。首先,大多數受害者的家長及其監護人,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缺乏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心,對孩子的異常情況和反應也積少關注,缺乏監護意識。其次,有的家長在知道孩子受到傷害后,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怕壞了名聲影響孩子今后的家庭、婚姻,從而放棄對孩子的保護,沒有盡到起碼的監護職責,致使犯罪分子為所欲為,屢屢得手;第三,受害者父母或外出打工掙錢,或忙于生意,或夫妻離異而無暇顧及,使受害孩子常常一人在家,其父母或有監護職責的監護人出現監護失控,給犯罪分子作案留下可乘之機。如石XX案中,一名受害學生被奸后即回家告訴了自己的父母,但其父母找到石,在石不承認的情況下,這個學生的家長也就沒有再作進一步的追問,直到后來另一位受害女生告知父母到公安機關報案后,此案才得以案發、偵破;而彭XX、傳XX等案中的受害者父母則長期在外打工,根本無力監護,對孩子的監護完全處于失控狀態。

    4、受"黃毒"的影響。近年來,轄區因受"黃毒"的影響發生的奸幼女案件9件9人,占該類犯罪的10.2%,主要是受不良網吧和黃色影片、黃色影碟、黃色表演及書刊的影響,進而盲目模仿,誤入歧途,成為誘發奸幼女案件的原因之一。

    5、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低。由于農村經濟條件差,人們的生活水平低,加上年齡、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等方面的客觀因素和現實生活中"金錢至上、物欲第一"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犯罪分子通常利用幼女年幼無知,好吃貪玩的特點,以給錢、買零食等為誘餌,從而達到奸目的。

    6、鄰里糾紛、父輩恩怨。如馮XX案中,馮因為懷疑自己坐牢是鄰居告發的結果,于是出獄后,懷著報復的主觀心態,采取灌酒等極其惡劣的手段對鄰居家的孩子實施奸,造成該幼女大出血的嚴重后果。

    三、對策及建議

    1、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對幼女的保護意識。針對農村經濟欠發達和農民受教育程度低的特點,要切實以"四五"普法教育為契機,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加大《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婦女權益保護法》的宣傳力度。普法教育要形式多樣、寓教于樂、切合實際,經常做到送法下鄉,讓群眾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增強廣大村民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有效增強對幼女的保護意識。

    2、加強孩子性知識的啟蒙教育,增強幼女的自我防范意識,提高防范能力。父母、學校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向孩子講解有關的生理知識,加強對她們性保護知識方面的啟蒙教育,提高她們辨別和防范害的意識和能力。一旦遇到不法之徒的侵害,能及時向老師、監護人述說,及時向司法機關告發,以利司法機關及時偵破,有力打擊犯罪,減少此類案件的發生。

    3、加大對農村學校教師的管理和未成年幼女的監護力度。一方面,教育部門要切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的教育和管理,把教師的思想品德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強化監督制約機制,教育主管部門應不定期對偏遠山區學校進行檢查,掌握教師的思想動態和品行,對有劣跡的教師要嚴肅處理,及時清除。另一方面,對未成年幼女有監護職責的監護人,要切實擔負起對小孩的監護職責,特別是父母外出打工,其爺爺、婆婆、外公、外婆作為監護人要經常關注孩子思想情緒的變化,提高對幼女周圍相識的鄰居、社員等人群的警惕性和戒備心,及時發現事故苗頭,消除身邊潛在的侵害因素,防患于未然,切實保護幼女的人身權利免受侵犯。

篇7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依據社會的需要,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和訓練,開發其體力和智力的活動。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0縣長在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僅供參考。

縣長教育工作講話(一):

同志們:

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召開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今天的會議非常重要。縣委、縣政府提倡開短會、講短話,目的是給大家留足時間抓工作,但安排部署全縣重要工作的會議必須召開。大家要認真領會此次會議精神,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差距,堅定加快教育強縣的信心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縣教育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是農村中小學布局更趨合理,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學校環境進一步優化,教育硬件設施不斷改善;二是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基礎教育辦學水平顯著提高,高考升學率不斷上升,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三是國家辦學、社會辦學同步推進,多元辦學格局初步形成;四是社區教育網絡迅速發展,初步形成“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社區高等教育前后銜接,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我縣先后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四川省素質教育實驗縣”,被省政府授予“兩基先進集體”稱號,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省唯一的首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從**同志對20xx年教育工作的總結可以看出,去年的教育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值得充分肯定。上述所有成績的取得,是全縣廣大教職工辛勤工作、敬業奉獻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的結果,是社會各界不斷關心、積極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積極關心支持縣教育事業的社會各屆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縣教育工作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城區幾所學校班額嚴重超編,特別是郫筒一小最大班額已經突破80人;二是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小學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少數教師教學能力和師德水平與教育發展要求還有差距;三是學校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現有教學質量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高期望值存在反差;四是農村中小學教學設備檔次低,與實現教育現代化還有較大差距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并下決心、花大力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成績鼓舞士氣,差距催生動力。我們必須辯證看待目前的教育形勢,正視面臨的困難與矛盾,增強憂患意識和加快發展、提高育人質量的緊迫感、責任感,圍繞“科教興縣”戰略,增強信心,把握機遇,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我縣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教育工作健康發展

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貫穿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各個方面。

(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科教興縣和人才強縣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才是決定性因素。當前,郫縣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教育是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豐富的人才資源,通過教育優先發展帶動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通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帶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加快教育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之一。要堅持加快教育發展的目標不動搖,努力營造有利于教育發展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各鎮黨委、政府要把教育工作作為公共事業的首要任務來抓,認真貫徹落實促進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教育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教育發展的重點從數量轉到質量上來,從外延發展轉到內涵發展上來,著力提高質量,實行教育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的內在統一發展。既要重視普通教育,又要重視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既要重視義務教育與幼兒教育,也要重視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做到協調、均衡發展。要保障貧困學生家庭和異地務工人員的子女、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特別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加快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盡最大努力保障每一所學校的最基本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

(三)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本”的觀念。教育工作絕不能為了眼前經濟目標或暫時的部門利益,而忘記了育人這個根本。要牢記去年“馬加爵事件”的深刻教訓,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把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要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各級各類學校要圍繞育人這個中心,教師要增強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學校領導班子要強化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意識,教育局及相關業務管理部門要增強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意識。要堅持從嚴治教、依法治校,建立和完善學校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我縣教育和學校管理水平,努力做到讓學生成材,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

三、認真履行管理職責,切實抓好教育管理

(一)要加強領導。各鎮要始終把教育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之中,做到政府行為不缺位,領導重視不削弱。主要領導要召開專題辦公會,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分管領導主要精力具體抓好教育工作。要加強責任考核,把學生入學、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維護師生安全和學校正常秩序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重要內容。特別是各鎮分管教育工作的同志,越是分管工作忙、任務重,越是要注意學習,要擠時間多學一點教育法律法規,多到學校調查研究和學習,只有熟悉了教育工作,才可能管好教育事業。

(二)要強化管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干部,特別是各中小學校長,要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積極應對新挑戰,不斷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一要以身作則,強化服務意識;二要以人為本,轉變管理行為,尊重、信任、關心每一位教師,讓教師成為學校形象的自覺維護者;三要建立科學、民主的考評機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四要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化解學校矛盾和困難的新辦法,多為政府分憂。

(三)要增加投入。堅持“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積極發揮各鎮辦學積極性。“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縣域內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縣全面落實到位已有兩年,縣、鎮管理職責明確,運行順暢。近年來,各鎮黨委和政府對教育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增加教育投入,促進了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部分鎮政府在校舍建設劃撥土地、籌措資金、關心教職工生活、創造良好育人環境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各鎮政府要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擠出資金,切實解決學校道路不通、學校周邊環境欠佳的問題,力爭每年為教育和學校辦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為縣委、政府排憂解難。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和交通安全監管,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力度,提供水電、通訊保障,保障師生安全和合法權益。通過多方共同努力,營造教育快速發展、學校培養人才、教師敬業愛生、學生文明向上的良好風氣和環境,實現教育工作的全面、協調、持續和均衡發展。

同志們,重視、關心、支持教育工作人人有責。我講這些意見,就是希望大家更加重視教育工作,更加關心教育發展,更加支持教育創新,更加投入教育實踐,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努力開創我縣教育工作新局面,為逐步實現*縣城鄉教育一體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縣長教育工作講話(二):

同志們:

今天在這里召開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省、地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針對當前我縣教育工作發展的實際和“兩基國檢”的形勢,安排部署今年全縣的教育工作,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確保“兩基”順利通過“國檢”,推動全縣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剛才,明亮局長對今年的教育工作進行了扎實的安排部署,縣委組織部周部長作了很好的講話,我完全贊同,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會上,還簽定了目標責任書,對在教育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希望獲獎者再接再厲、再創佳績。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二、必須全面分析和認清我縣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式

近年來,面對“兩基“復查整改提高的歷史重任,面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重重困難和問題,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省、地有關于教育的一系列決策部署,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全縣辦學條件極大改善,教師隊伍發展壯大,校園綜合環境不斷改觀,辦學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就學需求與教育發展之間的差距正逐步縮小。20xx年,全縣累計投入教育資金1.6億余元,凈增農村中小學教師3492名,實施中小學校舍建設182759平方米,全面開展中小學校園“亮麗工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加大對站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力度,大力補充中小學圖書儀器、學生課桌凳等設備,全縣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地的充分肯定,教育綜合目標考核獲得地區考核唯一的一等獎。林樹森省長在20xx年12月17日全省部分縣“兩基”迎“國檢”工作會議上這樣說:“威寧縣基礎條件那么薄弱,一年內就增加了3000多名教師,確實令人感動”。

回顧過去,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要確保全縣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尤其是“兩基”迎“國檢”的順利過關,必須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緊緊依靠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艱辛努力,緊緊依靠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特別是管理水平的差異較大,跟不上時展的需要。二是教師隊伍結構還不盡合理。中小學少數教師教學和師德水平與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不相適應。高中教育資源嚴重缺乏,由于全縣擴招,整個高中辦學規模的擴大,高中教育教學設備差,教師缺,高中教育資源嚴重不足。三是“兩基國檢”要達到規定標準,還需加大控輟保學力度、貧困生幫扶力度、師資補充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四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相對滯后,現有教學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待值存在差距,教育教學質量、辦學水平和效益還需進一步提高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縣教育的持續發展,這些存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縣教育的持續發展,必須切實加以解決。

三、必須以扎實過硬的工作措施抓好“兩基”迎“國檢”工作

20xx年,全縣“兩基”迎“國檢”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順利通過了省人民政府的復查評估,“兩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指標帶有一定的突擊性,在縣自查和省復查過程中還發現不少問題:一是大班額現象較為嚴重,20xx年計劃建設的項目尚未全部完工,給大班額分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二是教學儀器、音體美器材、圖書還未按新的要求完成填平補齊工作,部分學校“亮麗工程”進展緩慢。三是一些鄉鎮、教輔站和學校工作作風漂浮,存在“上急下不急、你急他不急”等現象,對“兩基”工作存在上熱下冷的問題。根據督查反饋,一個假期已經過去,但居然有18個鄉鎮未開掃盲班。當前,我縣“兩基國檢”工作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效時間不足100天,形式十分逼人,任務十分緊迫。各級各部門必須堅決按照林樹森省長“四個一定要”和省、地“兩基”迎“國檢”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把思想統一到省、地和縣委、政府關于“兩基國檢”的決策部署上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兩基”迎“國檢”工作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真正做到思想認識更加到位、組織領導更加有力、計劃安排更加詳細、工作措施更加扎實,各項工作“細而又細”、“實而又實”,確保萬無一失。在這個問題上絕不能含糊,更沒有任何商量余地,如果哪個地方影響了全縣,拖了全區、全省的后腿,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責任,決不姑息。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威寧縣人民政府關于“兩基”迎“國檢”整改實施意見》和《威寧縣20xx年“兩基”迎“國檢”上半年工作計劃》的要求,認真梳理和分析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從現在起,各鄉鎮要按旬調度,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4月底前要完成“兩基”迎“國檢”的各項準備工作。5月上旬完成自查,中旬接受地區復查,下旬接受省檢,確保6月份順利通過“國檢”。要抓住有利時機,采取人盯人戰術,做好保學控輟工作,千方百計動員輟學學生返校就讀。涉及學校工程的有關鄉鎮和部門要采用超長的手段,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進度,確保4月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縣教育和人事部門要及早確定教師需求情況,爭取上級特崗教師計劃,提前制訂招聘。要做好現有特崗教師接轉、服務和穩定工作,使其更好地為我縣教育事業作貢獻。要加強掃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決克服麻痹松懈,重視不夠,工作不實,應付檢查等思想和行為,轟轟烈烈、扎扎實實地對近三年的脫盲學員開展一次以“三實”為主的掃盲提高培訓,切實鞏固掃盲成果。寒假已開班掃盲的要進一步鞏固成果,查缺補漏,超額完成任務,未開班的鄉鎮必須在本月之內組織開班,完成本鄉鎮的掃盲任務。同時,縣“兩基”督查組和業務指導組要繼續加大督查指導力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兩基國檢”工作有序推進。

三、必須全力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基礎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必須實現協調、均衡發展,要通過抓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促進義務教育,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一是大力推進高中階段教育。高中教育是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點,在我縣整個教育事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逐步推進,高中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布局結構不合理、師資力量匱乏、教育教學質量偏低等問題日益凸現,成為制約我縣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瓶頸之一。并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完成義務教育以后,讓子女接受更好、更高層次的教育成為人民群眾越來越強烈的愿望和要求,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勢在必行。要大力擴充普通高中教育資源,努力提高初中升學率。按照地區“十一五”教育規劃,20xx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要超過42%,我縣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加倍努力。縣教育局要加快制定下一階段高中發展規劃,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做好第五中學的籌備和建設工作,爭取早日招生。要積極推進優質高中建設,千方百計確保威中“申示”成功。

要全面補充與整合高中教育資源,抓好二中、三中、四中、實驗高中及鄉鎮高中的擴建工作,努力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機制,促進所有完全中學互相交流、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確保20xx年招收新生4513人。要全力打造職業教育發展平臺,提高全縣人口素質。去年,我縣中職招生并不樂觀,或者說根本沒有完成招生任務。今年,按照地區下達的任務,我縣職校招生要達到8010人以上。20xx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規定,國家新增助學金要向農村生源學生傾斜,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費。這些政策規定,將對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我們要加大宣傳,讓這些惠民政策家喻戶曉,讓更多的農村孩子選擇職業教育。要進一步健全機制,繼續加強與外地的聯合辦學,特別是大力加強與職業教育發達地區的教育合作,積極推進與東部省、區之間聯合辦學,實施借力發展。要面向市場和社會需求,確定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合理調整專業結構,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大力推進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建設。要以就業為導向,實行“訂單培養”,建立職業學校與各行業人才需求相適應的招生制度。大力發展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優化轉移和農民脫貧致富。同時,要搶抓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加快校改建、擴建和新建工作。二是要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學前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的奠基工程。由于前一階段工作重心轉向義務教育,我縣學前教育基礎十分脆弱,唯一只有縣民族幼兒園是公辦幼兒園,鄉鎮還沒有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寥寥幾家,且大多數辦園條件較差,幼兒師資力量薄弱。學前三年教育主要靠社會力量支撐,管理難度很大,存在不少安全隱患。由于幼兒教育資源不足,絕大多數幼兒得不到良好的啟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困難,在公辦學校中,個別學校有辦學前班的現象,擠占了有效的義務教育資源。因此,各鄉鎮要統籌考慮本鄉鎮中心幼兒園的建設問題,創造條件申辦中心幼兒園,提高學前教育普及率。同時,要將特殊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以抓好特殊教育為切入點,提高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努力實現教育公平。

縣特殊教育學校要加強管理,完善設施,提高師資水平,帶動全縣特教事業快速發展。同時,各級各類學校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引進資助資金,切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三是要加強學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去年省人民政府對我縣復查評估時指出,“部分學校管理混亂,校長一問三不知”。所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必須進一步扎實抓好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工作。要切實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師生文明禮貌教育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國檢”。特別是各學校校長要加強學習,善于思考,善于管理,不斷提高勝任本職工作的能力,努力成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當好政府發展教育事業的參謀助手。要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各鄉鎮要根據安全工作的有關要求,完善安全應急預案,堅持抓好學校安全工作大檢查,抓好食堂、宿舍衛生管理,有針對性地抓好應急演練以及防火災、防溺水、防擠踏、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工作。各學校要堅持不懈地上好“開學安全第一課”,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門,進一步加大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力度,為學校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四是搶抓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千方百計爭取教育項目和資金。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央提出了擴大內需保增長、調整結構惠民生的方針,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去年第四季度中央財政新增1000億元投資中,有44億元用于發展教育事業,其中30億元主要用于解決農村初中的生活設施緊缺問題,4億元用于加快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10億元用來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遇。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抓緊編制學校建設項目,盡快建立項目庫,積極向國家和省、地申報學校建設項目,爭取更多國家拉動內需的項目資金。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同志們,抓好今年的教育工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讓我們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更加高昂揚的工作斗志,以對人民、對歷史、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扎扎實實,一絲不茍,堅決打硬“兩基”迎“國檢”這場攻堅戰,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縣長教育工作講話(三):

同志們:

今天,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xxxx年度教育工作會,目的是總結去年的工作和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創新思路,推進全縣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剛才,縣教育局黨組羅方貴書記傳達了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符培局長作了工作報告,我完全贊同,一會兒,范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領會并貫徹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增強抓好教育工作的緊迫感

xxxx年,是中國教育改革濃墨重彩的一年,也是我縣教育厚積薄發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扎實工作,創新發展,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順利通過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對縣黨政主要領導教育工作履職情況暨全縣教育工作的評估驗收,農村中小學食堂建設工程順利通過省的檢查驗收,全縣教育工作獲市教學目標管理一等獎,高考質量獲市第二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關心支持教育工作的各級各部門和辛勤耕耘在教學一線的廣大教職工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盡管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全縣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發展的任務依然繁重。義務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較為薄弱,發展還不均衡,城鄉差距仍然較大,城關學校教育資源緊張,大班額現象嚴重,優質教育資源匱乏,教師隊伍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等等,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進而并認真思考對策和措施加以解決。

在保障公民教育權利和促進教育公平納入了基礎民生工程的今天,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發展的要求更高,更具體,更明確。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良好,其教育必然發達。反之,教育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必將得到有力推動。去年年底中央召開的七屆六中全會,把文化的創新發展作為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舉措。文化的繼承、發揚和創新,歸根結底還得通過教育途徑。著眼到我們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把發展教育作為縣域軟實力提升的重要途徑,意義更為重大。這就決定我縣在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還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逐步消除教育發展的制約因素,想方設法為教育發展鋪平道路。概括說可歸納為兩個詞匯:一是做大。教育資源緊張,根本原因在資源缺乏和不足,無論是教育基礎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跟不上社會發展需求,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因此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一方面加大自身投入,盡力擴大資源總量,另一方面營造寬松環境,引進各種資本注入教育,不斷改善教育結構比例。二是做優。這些年全縣教育的大投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客觀來說,我們只是解決了孩子有書讀的問題,如何讀好,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長和成才,我們面臨的困難還很多。xxxx年我縣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邊遠地區孩子的健康問題,極端學生的教育問題,留守兒童缺失關愛的問題等,都在時刻警醒我們,我們離期望的教育還很遠。因此,做大的同時還必須做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思想上樹立大教育觀念,只負責修建學校還不行,只負責招入教師還不夠,如何讓學校更美,更和諧,更能實施有效的教育,讓學生真正進得來,留得下,樂學善學。如何讓教師更樂業奉獻,更善教愛教,這些方面優化的空間還很大,還大有可為。要真正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學校育人為本,教師以教為榮,學生樂學好學的大教育格局,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切實拿出一些科學可行的措施,把能調動的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真抓實干,突破瓶頸,才能逐步縮小差距,真正讓教育在培養人才上,在構建社會基本意識形態上,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上作出更大貢獻。

二、夯實常規,狠抓重點,確保今年教育工作再獲提升

xxxx年是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持續推進的關鍵年。正在醞釀的高考制度改革,必將對基礎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教育公平,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階段教育均衡發展將得到深入推進。全面關注人的發展,尊重個性成長要求的教育觀念愈加深入。規范辦學,精細管理將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提升管理水平和辦學水平的根本途徑。

一要堅持德育為首,提高教育質量,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是以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積極推進創新實踐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程發展和全人發展,堅定不移的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要以培養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作為出發點,將學生的階段特點和時展特點結合起來,從實效性出發,創新開展好德育工作。要抓好教育內容、教學方式、評價制度的改革,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真正把素質教育有機地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思想道德素質良好、適應社會發展、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

二是以均衡發展為目標,加大資源優化配置力度,努力推進教育公平。繼續完善、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午餐計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要通過師資調配,均衡城區、集鎮和村級學校的師資力量。加強農村薄弱學校建設,抓好農村寄宿制工程的建設和管理,盡量將農村留守兒童動員到學校入住,著力讓寄宿制工程作為改善農村學生學習生活條件的大事抓緊抓實。要堅持教育公益原則,在學校食堂實現自辦自管,要堅持“零利潤”運行,公開食品采購、人工工資等費用,讓孩子們吃的明白,吃得舒心。要大力推進縣委、政府已經納入xxxx年十大實事的城關地區學校的建設步伐,已經立項的建設項目,要排除困難盡早啟動。還需規劃的,要充分調研,得到基礎數據,了解發展趨勢,合理作出規劃,確保與城區經濟發展相適應。

二要突出學前教育、普高教育和職業教育地位,全面推進教育協調發展

學前教育一是要加快幼兒園的建設步伐,xxxx年建設的9所幼兒園要確保3月份能投入使用,同時盡早啟動xxxx年7所幼兒園建設工作,力爭在半年內修建完畢,9月能夠招生。二是要做好學前教育教師的配置工作,要充分發揮好去年招錄的30名幼兒教師的教學示范作用,同時根據實際需要,調配部分小學教師進入幼兒園,要力爭建成一所,招生一所,規范一所。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學前教師的培訓力度,出臺科學規范的學前教育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切實構建符合幼兒認知規律的心智發育規律的學前教育。

普高教育一是要做好畢節實驗二中后續建設工作,確保今年9月份全面投入使用;加快縣第二高級中學擴建的前期工作,力爭盡早動工;二是要積極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引導優質高中進一步挖掘潛力,實行優質高中與薄弱高中同步發展,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實現普通高中教育提質和增量并舉;三是要正確處理好普通高中發展速度與質量、普通高中教育與九年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關系,促進普通高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要把中職教育擺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融資加快職業學校建設步伐,推進職業教育大發展。當前重點是做好縣職中的擴建工作,認真做好申報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和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查缺補漏工作,同時開辟渠道,大力招商引資,抓好現代職教中心和貴州青年職業學院的籌辦工作。

三要著力推進民辦教育向縱深發展

我縣民辦教育取得良好成績。但民辦教育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我們要優而思進,做大做強民辦教育,實現民辦教育大跨越。要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進一步鼓勵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在民辦教育教師配置和待遇,財政資金鼓勵和支持,民辦學校申辦條件和程序等方面,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真正促進民辦學校規模化、品牌化、內涵式發展。

四要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質和校長治校能力

一是抓好教師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師德建設,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強教師培訓,著重抓好教師專業學科的過關,讓教師能教會教;優化師資配置,繼續統籌做好教師隊伍的“招聘、調劑、支教”等方面的工作,優化學校教師隊伍結構,逐步解決好教師配置地域不均、部分學科專任教師欠缺的矛盾;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建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激勵機制,改變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狀,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二是培養一支綜合素質優良的校長隊伍。在前期基礎上,繼續推行校長選拔、培訓、任用、交流以及后備人才儲備等措施,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備,懂教育、善管理的學校校長隊伍。三是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蔚然成風。要尊重教師的勞動,關心教師疾苦,積極為教師辦好事、辦實事,要加快農村教師周轉房建設進度,切實解決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的住房困難。通過一系列舉措,努力在全社會形成重教興教的良好風尚。

五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的關鍵是抓落實,抓預防,抓整治,抓排患。要進一步加大對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力度,為學校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把工作做在前,措施有力,責任明確,時時預防,事事留心,有效杜絕校園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努力構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

三、明確任務,履行職責,推進全縣教育工作實現新跨越

xxxx年全縣教育工作任務很重,硬指標有四個大的方面,一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到初步均衡;二是高中突破工程通過省的驗收;三是全面鋪開農村義務教育營養午餐計劃;四是中小學食堂全面收回管理。這四個方面都是省市下達的硬任務,必須完成,沒有余地。從軟硬兩方面來看,硬的方面主要是一系列教育工程的新建和改擴建,包括xxxx縣第二高級中學、思源實驗學校的新建,xxxx職中、xxxx三中擴建等,這些工程既有歷年尾欠的項目,也有新上的項目,數量多,涉及面廣,資金投入大,集中在xxxx年建設,困難很大。軟的方面主要有兩塊,一是教師的招錄,本年度初步預計招錄300名特崗教師補充到農村中小學,進一步平衡農村中小學師資配置。還需招錄98名高中階段教師,從以往的工作來看,高中教師招考這塊難度較大,我們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招錄到位。二是教育管理的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理順,要圍繞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動心思,下功夫,建立和逐步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障教育在一個相對寬松的整體環境下快速發展。從學校的角度出發,教育教學的規范和科學,教師的成長和活力,學生的健康和樂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則是一切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的基本要素,都應該認真研究。

篇8

伴隨中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化, 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也產生了明顯的變化, 中國高等教育正在從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向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轉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書《學會生存》中就指出: 人們不斷要求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創造潛能都解放出來。 [1]188這種解放的需求促使了創新教育的誕生, 如今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素質教育的核心基點, 創新人才培育成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 而創新能力培養成為高校之重責。

中國的創新教育還處在摸索階段, 但也初見成效。一方面, 我們看到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的中小學生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 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 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 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 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這樣不盡人意的數據。另一方面, 我們也看到例如華南理工大學本科創新班學生們以第一作者身份連續在《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的多篇專業創造性學術成果, 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認同的客觀成績。應該說, 創新能力培養已成強勢之趨。本文試圖順應這種趨勢, 在闡釋創新與創新能力內涵的基礎上, 通過分析傳統教育對創新教育的制約性, 進而從主體發展和環境營造兩個層面上提出構建內外結合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建議。

一、 創新與創新能力內涵

(一)創新

“創新”這一概念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J. A. 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12年首次從經濟學領域提出創新理論, 他將創新概念界定為5種情況: 一是創造一種新的產品; 二是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三是開辟一個新的市場; 四是取得或控制原材料貨半制成品的一種新的供給來源; 五是實現任何一種新的產業組織方式或企業重組。[2]4-5這種定義過于強調經濟學意義, 目前對創新較為一致的看法是: 創新是新設想(新概念)發展到實際和成功應用的階段。[3]328

從教育學角度來講, 創新是一種文化過程, 它是由一種新觀念、 新行為以及新事物的出現, 所引發新方式的推廣和普及的過程。筆者認為只要創新主體能夠用新方法、 新思維、 新途徑來認識和解決問題, 都能稱之為創新。本文的“創新主體”, 意指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 獨立思考、 協作實踐過程中創造出有價值的方法、 理念、 理論、 產品等成果。概括起來創新的特征主要包括: 新穎性(首創性)、 未來性、 創造性、 變革性、 價值性、 先進性、 時間性、 市場性、 風險性、 協同性、 效益性。[4]4-6

(二)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指在前人發現和發明的基礎上, 通過自身努力, 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現、 發明或改革舊方案的能力。[4]59綜合來講, 創新能力涉及一個人的多種能力, 如認知能力、 觀察能力、 記憶能力、 判斷能力、 分析能力、 想象能力、 試驗能力 、 自學能力、 吸收知識能力、 信息能力等, 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5]41

盡管學術界對創新能力還沒有統一定義, 但許多研究者在“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 它不是生來就有的, 而是后天學習和教育的結果, 以及具有獨特的、 穩定的心理特點”的觀點上已達成共識。[6]58-59就創新能力本身而言, 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 具有以下特征: 探索問題的敏銳力; 統攝思維活動的能力; 轉移經驗的能力; 形象思維、 側向思維、 靈活思維的能力; 聯想的能力; 評價的能力; “聯結”和“反聯結”的能力; 預見的能力; 運用語言的能力; 產生新思想的能力以及完成目標的能力。[4]59-61

二、 傳統教育對創新教育的制約

創新教育是對受教育者創新能力的一種培養, 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 現代教育以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為特征, 創新教育應著力發展學生自我實現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但由于傳統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根深蒂固, 致使創新教育實施起來非常艱難, 創新能力培養低效, 其制約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觀念陳舊, 制約創新教育理念引入

教育作為人類一種有目的、 有計劃的自覺行為, 是在一定的教育觀念指導下進行的。高等教育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囿于傳統、 慣性定勢形勢嚴峻。主要體現在: 第一, 教育目的。傳統教育受儒家教育思想影響頗深。至今將“傳道、 授業、 解惑”知識的灌輸作為中心。[7]63應試教育并沒有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而退出歷史舞臺, 而是隨著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 競爭性而變得更為“扎實”, 嚴重制約了創新教育注重“引創、 生本、 培能”的目的。第二, 師生地位。傳統教育過于強調“尊師重道”, 無形中將師生地位不平等化, 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創新教育強調師生互動、 學生為本, 倡導以學生的內在需求(心理特征、 知識渴望、 方法要求)來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第三, 教學方法。傳統教育方法單一, 以教材為中心, 以“注入式”、 “灌輸式”“封閉式”等接受方式為主, 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獨立性、 創造性, 與創新教育尋求思維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相違背。第四, 學習內容。傳統教育的高等教育階段主要是專業教育, 以培養某種專業技能為目的。[8]32這種專業教育分科過細使學生知識成點線結構, 難以成面, 導致大學生知識面狹窄, 思路局限, 難以滿足學生通識教育的需求。正如懷海特所指出的那樣: “ 最糟糕的那種教育一定是以一種或兩種特定科學為基礎……往往只向學生灌輸這些特定學科的狹隘的成果……一個人如果只了解自己所學的學科, 把它作為這種學科特有的一套固定程序, 那么, 他實際上并不懂那門學科。他缺乏豐富的思維, 不能很快領悟完全不同的思想概念的含義。他將無所發現, 在實際運用所學知識時也將反應遲鈍。”[9]92-93創新教育追求的是一種面的知識結構、 發散的思維模式。

(二)教育體制落后, 制約創新教育體制變革

我國高校創新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的政策導向僅體現在輿論上, 多數學校保障創新教育實施的管理機制尚未形成。[10]50雖然許多學校在管理過程中, 要求教師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 但缺乏量化的考核指標、 剛性的考核要求、 實質的激勵措施。教師未能徹底履行“引創”職能, 培能目標難以實現。創新教育體制的變革需要教育體制的發展與完善來進行支撐, 而往往高等教育體制發展速度明顯落后于社會政治、 經濟、 市場發展速度, 得不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撐, 創新教育體制規劃完善難以實施。現今高等教育的課程體系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高等教育的培養體制難以形成: 教育——市場——經濟——人才的良性循環, 已經導致相當一部分畢業生結構性失業。“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已屢見不鮮, 2010年考研人數已突破140余萬, 就業難成報考主因。[11]140余萬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數字, 而是教育市場失衡的另一種體現。高等教育體制中教學、 課程、 管理、 激勵、 保障等體制再不加以完善, 教育滿意度將會不斷下降, 帕金森的“辦公大樓法則”將深入人心(大學的大樓愈蓋愈大愈高, 人文精神卻愈來愈矮化, 創造性的成果和大師級人物也愈來愈匱乏)。[12]

(三)培養環境局限, 制約創新教育平臺建設

人要完成創新活動, 實現創新目標, 離不開社會大舞臺。首先, 創新能力不能單純依賴個體的生理、 心理成熟而自然形成, 它還依托于多方外部因素。其次, 創新不僅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 而且是一種需要創新技能的實踐活動。[13]49-50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還要創造條件, 為學生提供培養創新技能的外部環境和實踐平臺。從社會這個宏觀層面上來說, 需要發達的科技環境、 開放的文化環境、 兼容的學術環境。從學校這個微觀層面上來說, 需要一種復合型、 寬口徑、 重交流的教育模式, 可以通過完善引導平臺、 選擇平臺、 自學平臺、 實踐平臺、 保障平臺來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使學生成為真正的開拓型、 復合型創新人才。然而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創新意識還不夠、 文化注重權威和繼承性、 前沿科技信息非公開化、 教育觀念和模式復制國外居多, 自我創新較少; 社會領域中學術氣氛、 創新氣氛、 文化環境、 協作氣氛有待提升; 政治經濟對創新教育的支持度還不足。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下, 稀缺的軟、 硬件資源, 較低的支持度和協作度嚴重制約了我國創新教育中“引導、 選擇、 自學、 實踐、 保障”五平臺的建設, 致使我國高等教育尚未開發出適合我國情發展的低成本、 高效能、 切實際的創新教育模式的現狀。

三、 創新教育: 內外結合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教育的本質在于: 培養人的創新能力進而實現人的自由發展。人類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創新活動史, 而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創新的歷史。社會發展是以人為中心, 沒有人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社會的發展, 滿足人的需要和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質, 更是創新教育的本質所在。而人發展核心就是其創新能力的發展。[13]191人的發展實際上包含兩個不同的方面: 一是指個體的生長和成熟, 是本質也是基礎; 二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變化, 是發展也是條件。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基于兩方面, 一是內在創新素質的修煉。二是外在育人環境的營造。

(一)加強主體性, 發展創新能力

創新力根源于深層的自我, 包括人的一切快樂、 熱情、 潛能, 是產生創新型思想、 靈感的源泉。[13]190本文認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 創新意識培養、 創新思維培養、 學習能力培養、 創新品質培養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都離不開主觀能力性, 只有不斷加強主體性意識, 才能激發出內在的創新源泉。文輔相教授曾說過: 人的發展從根本上說是主體性的發展, 沒有主體內在潛能的開發, 沒有發展主體的內化, 人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應倡導一種“以生為本”的創新教育, 應將重點放在尊重和喚醒學生的主體性上來。

1. 創新意識: 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

創新意識是指主體自覺進行創新的心理活動。它是大學生創新素質結構中的動力系統, 亦是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它支配著人們對創新實踐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規定者態度和行為的方向和強度, 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和能動性, 是大學生創新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14]189創新意識具有新穎性、 社會歷史性、 個體差異性等主要特征。根據創新意識在創新實踐中自覺程度的高低、 指導力量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 可以將創新意識依次劃分為創新需要、 創新動機、 創新興趣、 創新理想、 創新信念、 創新世界觀等六種表現形式。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發是培養創新人才的起點, 只有注意從小培養主體的創新意識, 才能為成長為創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部門應以此為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 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民族才有希望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科技強國。[15]

2.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的主導力量

創新是在創新思維的主導下進行的, 在整個創新過程中是以創新思維為靈魂的。創新思維即產生新成果的思想活動, 一種具有創新品質的思維。創新思維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突破性, 超越舊的成果; 新穎性, 開創產生新穎的成果; 獨立性, 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綜合性, 有多種思維方式參與; 辯證性, 循辯證法的一般原理進行; ⑥開放性, 審視、 吸收外界的新信息和新材料等特征。[16]173-174本文認為創新思維是創新主體在創新過程中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這里的創新主體即大學生是一群具有一定的知識貯備、 學習經驗、 認知能力的個體, 首先要他們認識到創新思維是無限的, 是可以訓練的, 只要不斷思索均可以產生一種相對于自己來說的未知的結果, 這就是一種創新。其次要不斷擴大思維空間, 創新主體應從善于引發思維、 學會發散思考、 注重逆向思維、 發揮聯想的魔力、 精于辯證綜合、 重視比較思維等方面入手。[17]76-87只有發揮其主體性, 不斷質疑、 思考, 才能形成慣性的創新思維習慣和能力。

3. 學習能力: 創新能力的能源基礎

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創新能力的培養亦是如此。學習能力包括現實學習能力和潛在學習能力。[18]46而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培養創新主體的潛在學習能力。美國學者瑪格麗特?米德在1964年出版的《人類潛在能力探索》一書中認為: 一般情況下, 人的大腦資源的95%沒有得到開發, 人腦最大的創造能力可能是無限的。種種科學調查亦顯示, 人的創新潛力極大, 但挖掘、 開發得卻很少。[19]7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們學習潛力開發力度不夠, 沒有將這種源源不斷的學習潛力轉化為現實學習能力來加以實踐。現代社會提倡終身學習, 就是一種以拉大時間跨度來加大學習潛力的開發的有效舉措。大學生既需在時間戰略上加大力度開發自己的學習潛力還需在方法戰略上加大力度, 學習方法遠比知識重要, 知識僅是一種量的積累, 方法卻是一種質的擁有, 更是一種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大學生應在惜時的原則上創新學習方法, 提高自學效率。如: 自主學習法、 問題學習法、 開放學習法、 案例學習法、 課題學習法等可為借鑒。[20]40

4. 創新品質: 創新能力的形成關鍵

當代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體現在創新品質上, 這主要表現在應具有追求科學真理的熱情, 嚴謹求真的學術態度, 堅韌不拔的毅力, 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意識。[21]9創新品質因人而異, 是創新能力形成的關鍵所在。具體來講, 大學生應著力培養以下心理品質: 獨立性, 能夠獨立思考、 判斷、 選擇、 行動。具有強烈自信心, 超越“權威定勢”、 “經驗定勢”、 “從眾定勢”; 敢為性, 有相當的膽識, 敢于行動、 敢于冒險、 敢于拼搏、 并勇于承擔后果; 堅韌性, 為達到目標而堅持不懈、 不屈不撓、 不畏苦難。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特在講他的成功奧秘時說過: “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自控性, 能自覺調節和控制情緒和情感, 保持心理健康, 約束自己行為; 合作性, 善于交往、 合作、 共事、 體諒、 理解、 溝通。這些品質的異質性決定了每個個體之間的創新能力和立足社會的本領差異。

(二)營造育人環境, 促進個體發展

教育系統隸屬于社會系統, 與整個社會的發展唇齒相依。高等教育作為個體教育的高級階段, 與社會的聯系更為密切。創新教育是為社會發展培養創新人才, 培養的是即將進入社會且心智成熟的青年。高校凝造了一個小社會集, 學校教育具有個體發展功能和社會功能, 社會功能包括: 政治功能、 經濟功能、 文化功能和生態功能等。葉瀾教授認為: 與社會功能相比較, 個體發展功能是學校教育更為直接和內在的功能。促進個體發展是高等教育的固有價值, 亦是對人本理念最為本質的詮釋。而人的發展離不開環境, 人的教育也是源于環境的影響。對于心智趨于成熟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講, 他不僅是一個受教育者, 更是一個公民、 子女, 他接受教育影響的環境涵蓋了家庭、 學校、 社會的方方面面。學校教育作為教育的核心, 與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相輔相成, 為當代大學生營造一個自由、 開放、 民主的發展空間, 以促進其創新能力的培養。

1. 家庭: 創新能力培養的起始點

家庭教育是個體發展的起始點, 其影響伴隨個體一生。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子女創新能力的基礎和直接保障。適宜創新的家庭氛圍主要表現在: 家庭的鼎力支持、 家庭的文化修養、 家庭的民主和諧等方面。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 促發創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 家庭中輕松、 無拘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于創新活動的發展。[13]280家庭教育擔任著啟蒙教育的重任, 個體的身心發展、 品性發展方向決定于此。首先要營造一個民主、 和諧、 健康的家庭環境, 促進其心智健康發展。其次要從小養成個體良好的自主思考、 動手的習慣, 啟迪其多思、 好問、 多疑、 自立的品性。再次要尊重個體的個性和興趣, 并加以正確引導, 培養其興趣愛好。另外要豐富生活, 寬闊視野, 擴大個體的知識面, 充分了解“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的深刻寓意, 激發其創新、 探索意識。

2. 高校: 創新能力培養的黃金點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高級階段, 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這階段的受教育者面臨步入社會實踐, 應用知識并創造新知識的挑戰, 所以這對學校的創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致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方面要全力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 誠然, 這兩方面并不矛盾, 是一種前提和目標、 條件與結果的關系。所以高校要致力于創造有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軟硬件條件, 建立健全的保障機制和管理機制, 營造積極的氛圍和有利的環境, 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大學階段得到關鍵性提高, 成長為創新人才, 在創新平臺的建設方面具體建議如下。

(1)引導平臺: 打造創新型導師隊伍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 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全面實施因材施教。現行的本科生導師制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對其進行思想內容、 學習方式、 思維方式的個性化引導。[22]130-131教師和學生應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雙主體, 這種新型師生關系建立了一種平等互動、 雙主體的創新教學氛圍, 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激發, 促進教學相長。因此, 各校應加大力度完善本科生導師制度, 健全激勵機制、 管理機制、 監督機制、 考核機制來保障導師的工作到位; 建立遴選機制、 培訓機制來保證導師隊伍的質量和水平。只有打造一支具有創新思維、 創新品質、 創新能力的創新型導師隊伍, 才能高效地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2)選擇平臺: 創新課+轉系制

高校應為大學生提供充分的選擇自由, 為創新提供足夠的空間。改革傳統辦學體制, 改變學校慣于讓學生適應學校課程, 適應學校管理、 缺乏人性化選擇與服務的現狀。首先, 高校應提供給學生選擇課程和教師的權力, 建立菜單式彈性學分制課程體系, 合理壓縮課時, 給學生足夠的消化、 自學時空。其次, 要分階段、 分學年開設創新能力必修課。第一學年: 創新心理課和創新思維課, 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身心和思維上的熏陶和訓練。第二學年: 信息資源探索課與科學方法論課, 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信息與方法的貯備。第三學年: 創新課題研究課, 采取分小組的形式自由選擇課題和導師來完成研究型報告。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實操與協作的機會。第四學年: 創新就業實習課, 讓學生們進入社會實習、 進行知識的實踐和經驗的積累, 為大學生創新能力提供展示、 實操的平臺。再次, 高校應建立健全二次專業選擇機制, 讓大學生在一定的考核標準下在第二學年有再次選擇專業和攻讀雙學位的機會, 以彌補其高考選專業的盲目。所以高校應盡快在導師制、 學分制、 轉系制、 雙學位制、 自修學分、 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 給學生選擇的自由, 為創新能力培養服務。

(3)自學平臺: 圖書館+實驗室

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還在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所以高校有義務提供健全化、 人性化、 現代化的自學平臺。讓學生的自主學習進入現代化模式。因而高校應進一步開放實驗室、 圖書館, 給學生以獨立的思考和實踐的空間。開放圖書館和實驗室并配備高素質的服務人員和指導人員, 提供高標準的服務和指導系統。取代守舊、 落后的管理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應提供豐富完備的館藏文獻、 安靜優雅的學習環境、 高速的互聯網信息檢索系統, 使圖書館成為學生獲取知識、 形成能力的第二課堂和重要陣地。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高校實驗室應配備專業的實驗指導教師, 讓其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實驗, 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一個可以實踐的空間, 這對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實操能力, 形成創新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實踐平臺: 校園文化+實踐基地

實踐是知識的升華, 是能力的質變過程。經歷了一定的量變學習后, 所追尋的是實踐中創新能力的質變飛躍。創新教育下的高校應努力豐富校園文化和建設實踐基地, 建立“教、 學、 研、 產”相結合的實踐平臺, 創造環境激發大學生創新熱情。首先, 要打造豐富多彩的校園信息文化環境, 在信息化社會使學生能在開放的、 互動的氛圍中了解最新科技動態, 把握時代脈搏。堅持以“科技創新”為載體, 舉辦“大學生素質形象大賽”、 “大學生科技論文大賽”、 “創業計劃大賽”、 “科學報告會”、 “名家講座”、 “學術沙龍”等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潛移默化。從而激發其科技創新的興趣。其次, 建立校內實訓基地、 校外實習基地。給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 在就業之前形成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

(5)保障平臺: 激勵大學生創新積極性

高校應該確定切合實際的培養目標, 構建多層次、 多規格、 彈性化的激勵機制, 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首先要建立具有校本特點的學分制和有效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如實行彈性學分制放寬學制年限, 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 并相應調整有關學生學籍管理和畢業生就業政策和制度等, 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為實施創新教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其次要制定一整套有利于大學生創新的激勵制度。這類激勵制度主要包括: 設立學生創新基金、 學生創新成果的獎勵制度、 學生創新成果的產權制度、 學生創新成果評價體系, 以及大學生創新活動的政策傾斜制度等。[23]144

3. 社會: 創新能力培養的質變點

經濟全球化和知識信息時代的到來, 越來越要求我們的社會具備開放、 民主的創新氛圍, 形成尊重教育、 尊重知識、 尊重科技、 尊重創新、 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首先, 社會要全力配合教育系統構建終身教育機制, 讓終身學習觀、 終身教育觀深入人心。其次, 社會政治、 經濟應與教育保持良好的協調和合作關系, 為教育系統的創新人才培養創造條件。社會政治應提供給教育相應的政策保障和政策傾斜。再次, 在畢業生就業方面, 與教育系統一起努力落實改革措施, 改變大學生高失業率現狀。同時提供給高等教育系統的學生質量并舉的實踐和實習的機會,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來確保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 學會生存[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

[2] 陳偉. 創新管理[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6.

[3] 魯克成, 羅慶生. 創造學教程[M]. 北京: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1997.

[4] 匡長福. 創新原理及應用[M]. 北京: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4.

[5] 徐東坡. 培養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J]. 高教論壇, 2008(3): 41-43.

[6] 賈瓊. 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文獻綜述[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9(9): 58-59.

[7] 成秀英. 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教學策略[J].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6(12): 63-65.

[8] 樂伶俐. 制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學習因素及其對策[J]. 教育探索, 2007(5): 32-33.

[9] 懷海特. 教育目的[M]. 上海: 三聯書店, 2002.

[10] 尹金榮, 羅鋒, 王東. 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環節的思考[J]. 中國成人教育, 2007(3): 49-50.

[11] 湯寒鋒. 140萬人今考研, 就業難成應屆畢業生考研主因. [EB/OL]. (2010-01-09)[2011-04-15]. http: //edu. people. com. cn/GB/kaoyan/10734924. html.

[12] 楊建業. 中國高校陷入“辦公樓法則”? [EB/OL]. (2010-04-08)[2011-04-15]http: //news. xinhuanet. com/comments/2010-04/08/c_1222115. htm.

[13] 趙卿敏. 創新能力的形成與培養[M]. 上海: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2.

[14] 彭宗祥, 徐衛, 徐國權. 大學生創新創造讀本[M]. 上海: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3.

[15] 百度百科. 創新意識[EB/OL]. (2009-08-07)[2011-04-02]http: //baike. baidu. com/view/19912. htm.

[16] 耿俊茂. 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探析[J]. 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4(8): 173-174.

[17] 文茂林. 開發你的創新思維[M].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0.

[18] 陸曉莉. 潛在學習能力開發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價值[J]. 職業技術教育, 2009(23): 46-48.

[19] 文茂林. 開發你的創新思維[M].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0.

[20] 龔春燕. 創新學習的方法[J]. 人民教育, 2002(4): 40-42.

[21] 曾萍, 張雅君, 蔣華. 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 2009(5): 8-10.

[22] 呂紹明. 互動與引導: 雙主體理論在本科生導師制中的兩種表現形態[J]. 南京社會科學, 2006(4): 130-131.

[23] 陳新顏, 包和平. 高校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為[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2(4): 143-144.

Innovative Educa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WU Xueling, LIU Ying

(School of Law,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Xinhua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Guangdo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