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素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7:48: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素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素養

幼專生藝術素養培育分析

1引言

“藝術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里面差不多最短的短板,要做好這件事情,不外乎要改天換地,整個學校的面貌要發生重大的變化?!?/p>

2幼專生藝術素養培育的必要性

我們必須培養一群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要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德育為方向,以知識教育為核心,基于體育,藝術教育作為升華。社會的文明和高尚的藝術教育的實施。學前教育的發展和加強學前教育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是中國教育政策實施的具體體現,也是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要利用多媒體等現代科學的手段,多元化的對學生的藝術素養進行培育。藝術的美讓人們在追索的道路上樂此不疲,藝術的靈魂來自于內心的靈感與思想的碰撞,幼專生藝術素養的熏陶與培養不能只停留在表層的花架子上,要從藝術修養抓起,增加知識量,讓幼專生的心和思想豐富起來!因為只有用思想和智慧體現出的氣質才是最具個人魅力的!

3提升幼專生藝術素養的策略

(1)在抓教學的前提下,幼兒教師院校應重視學生的發展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著眼于教室外的空間,依靠學校的美術資源,充分發揮重要作用第二課堂教育,豐富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綜合藝術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提高他們的藝術品質。幼兒園學校應在第二課堂開設書法,舞蹈,圖畫書,兒童劇,剪紙,繪畫,樂器和北方傳統曲藝文化。手工制作等多個課外文體活動特色班。同時,學校應聘請專業老師和學校相關老師于每周三、周五下午集中安排時間進行輔導,讓學生們得到全面發展。可以說:各類文藝演出活動,既豐富校園文化,又鍛煉提高幼專生的藝術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們提供展示風采的機會,生動展示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果。(2)“幼師學校應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長期堅持各種藝術活動開展,學生能力得以培養,課內外相結合,使學生藝術興趣和愛好得以發展,智力得以開發,情操得以陶冶,審美素質得以提高?!彼囆g素養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專生展示自我的舞臺,科學合理地安排好課外藝術實踐活動,內化幼專生精神上的營養,對于幼專生的成長和終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3)開展豐富的藝術實踐活動。為了讓學生更充分的掌握藝術相關知識,有利于藝術素養的滲透,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過程中,藝術修養與審美觀念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精神生活也更加豐富,更有利于展示學校校園文化特色,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使活動深入人心,使學生的藝術素養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文體生的藝術素養培養

摘要:文化藝術修養能豐富人的知識、培養創新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良好的文化修養是創造性活動的內驅動因;藝術修養有助于學生創造靈感的誘發。本文就如何加強文化藝術修養,來提升藝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設計人才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藝術設計;文化藝術素養;創新

一、藝術設計學生創新意識現狀

藝術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進行的一項創造性活動,其基本特點是實用與美觀的結合,即賦予設計物功能和審美的雙重作用。設計活動是一項以審美創新為主旋律的創造性活動,設計過程就是圍繞解決問題而進行的審美創新的過程,可以說沒有創新,藝術設計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失去了生存的價值。在知識產權已經普及的今天,藝術設計本身所體現出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等,更加受到了社會、企業、以及設計者本身的關注和重視。創新已成為藝術設計引領市場的靈魂,對于身為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更為重要,是他們今后走上社會能否很好生存的法寶。然而就目前高校藝術生的創新能力來看,尤其是民辦院校藝術生,普遍存在以下情況:

(一)主動創新意識不強

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和制約,有的學生缺乏創新的欲望,頭腦中未形成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有的學生不滿足于現狀,想超越現實,卻又缺乏行動的信心;有的學生雖然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又不夠主動,缺乏創新的毅力,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沒有勇氣挑戰新的事物;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問題,主動提出問題的學生不多。

查看全文

藝術素養教育革新與實踐

1、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成為了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直接影響著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高校的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藝術素養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實施藝術素養教育不僅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時代的發展對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保證。推進藝術素養教育工作,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也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與德育本身相互交融。

2、高校開展藝術素養教育的意義

在高校中開展藝術素養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新目標。進行藝術素養教育的意義具體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在高校進行藝術素養教育是加強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黨中央文件曾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藝術修養,通過藝術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得學生更易接受教育影響,同時也是提高藝術修養的過程。其次,在高校進行藝術素養教育能大大地促進學生德育工作的展開。通過藝術教育,使得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培養和發展,改變學生的審美趣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最后,在高校開展藝術素養教育工作有助于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通過在校園中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傳播先進的文化,展示高品位的藝術作品,引導大學生提高人生境界,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形成了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3、高校藝術素養教育工作的創新

高校藝術素養教育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創新。只有不斷地改革創新,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水平,達到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針對以下三點進行討論:

查看全文

高職學生藝術素養培育

藝術素養,是指一個人對藝術的認知和修養。具備藝術素養,主要是具備藝術的基礎知識和審美能力,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

藝術素養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很多事實證明,以美啟真的原則有利于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他們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通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對藝術的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可以使他們完善品格,豐富感情,開拓思路,增長才干。就像郭沫若同志曾經要求科學家“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一樣,藝術教育并非局限于幾門藝術類的課程,它是融合了相關人文藝術的精華,在融通的基礎上,打通不同專業的壁壘,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培養其創造力。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說學藝術所需要的綜合素質支撐甚至高于普通類高校的原因。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作為一類專門教育,面對激烈的就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勢必需要尋求與自身發展規律相適應的教育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使教育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學生來說,面對各方壓力,除了必備的職業能力外,全面的綜合素質、廣泛的知識面和各種技能的掌握都是提升競爭力的祛碼,而這一切的培養,都需要基本的藝術素養作為土壤,在此基礎_上才能更好的開花結果。因此,如何就這類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藝術素養的培養,是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領域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藝術t養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中的軍要性

藝術素養決定了人最基本的審美觀,所以應當貫穿于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之中,對所有學生的成長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而對藝術設計類學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則顯得更加重要。

查看全文

朗誦創作及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素養

1聲音的藝術

1.1朗誦創作。朗誦是藝術創作,是基于文學作品的有聲語言的再創作,這是一項綜合藝術。雖然關于朗誦的起源在業界還沒有比較權威的結論,但其實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朗誦藝術從很早之前就顯現蹤跡。我國先秦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就曾經有過關于“誦”的記載,《尚書•舜典》中“誦起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讓我們看到了“誦”的雛形。宋代詩人陸游對于朗誦尤其喜愛,《劍南詩稿》中“橫陳糲飯側,朗誦短檠前”充分展現了其對于詩歌誦讀的推崇。而在西方,古希臘時期就有了朗誦的萌芽,其中,話劇中的獨白成為朗誦藝術的前身。長期以來,朗誦伴隨我們的生活,那些經過聲音再創作的文學作品,讓受眾在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感受下產生情感的共鳴,這絕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見字發聲,也不是機械的套用語言技巧實現停連重音,而是朗誦者在深刻理解后用聲音勾畫出原文學作品中的主要精神和美感。好的朗誦作品,會讓人由衷感受到藝術之美,不僅是聲音的美、音樂的美、舞臺的美,更是朗誦作品的創作者與受眾情感連接時的共鳴之美。1.2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播音主持中的“有稿播音”,需要對于稿件內容有充分的理解,調動思想感受,“由內而外”將信息內容傳達給受眾,滿足更多人的信息需求和審美期待。而當“無稿播音”時,能運用自己知識儲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出口成章、條理清晰的表情達意、引領受眾,這是聲音的魅力,更是智慧創作的光芒。向公眾客觀傳達真實信息是播音員的職責,但播音員內心依然需要積極的表達態度,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沒有對稿件的深刻理解,沒有對情感的調動是不能真正打動受眾,讓人信服的。張頌教授提出以“真實的身份、真誠的態度、真摯的情感、真切的語氣”去駕馭作品,技巧要幻化為自己的利器,但本質的“真”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呈現給受眾最淳樸的表達但是最深的感動,這才是真正的播音主持創作,想要達到這個高度,只能刻苦鉆研,深刻體會,不可一蹴而就,只能持之以恒。

2朗誦奠定播音主持藝術素養基礎

2.1專業素養。朗誦是播音主持專業考試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是因為朗誦作為一門高雅的有聲語言藝術,與播音主持一脈相承,能為播音主持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作為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有良好的語言藝術功底,從吐字歸音到呼吸控制、語言表達等都需要系統的訓練培養。在播音主持教學中,朗誦練習運用越來越廣泛,并成為不可或缺的培訓課程。朗誦中要求規范的語言基本功,口齒清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用科學的理論指導用氣發聲,并最終學會駕馭自己的聲音,用較好的聲音彈性,豐富的聲音色彩,展現作品中的情感變化。2018年5月,惠州電臺交通廣播舉辦《988傳遞溫暖——聲音的溫度》公益朗誦會,為提升臺內主持人播音主持業務素養帶來了較明顯效果。朗誦需要扎實的基本功,舞臺中任何小失誤都會被放大,標準的普通話只是起步,應具備過硬的吐字功夫,還要有良好的聲音表現力、豐富的語言色彩,這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于穩定的氣息控制能力。氣隨情走,“情、氣、聲”缺一不可,應隨內容和情感的變化而變化。本次朗誦會摒棄了“讀誦”,全部采用脫稿朗誦創作,這有助于朗誦者對文學作品加深理解,更是有聲語言創作中對受眾基本的尊重?!昂媳е荆诤聊?;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三個月的精心準備、刻苦訓練,本次朗誦會取得較好的演出效果,集中展示了播音員、主持人的業務素養,籌備中反復練習和彩排對每個年輕主持人更是最大的收獲,既是對自己業務能力的檢驗,更是一次集中業務學習的過程。朗誦中的聲音變化和心理節奏與播音主持相通,但又大為不同,作為語言工作者,更應熟悉兩種語言藝術形式,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2.2文化素養。朗誦,以文字為依托,通過有聲語言,充分表達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與意境,朗誦者必須要學會發現作品精髓,體會文學之美,才能讓受眾不僅接收到作品文字信息,更在情感上被感染。播音員主持人未來將會面對各種類型稿件或活動,修煉語言技巧更要修煉“內在”,做一個言之有物有文化素養的思想傳播者。藝術創作都有共通性,關注當下生活、心靈需求,傳播正確價值觀,體現文化精神,并根據時代的特點在內容與形式上不斷創新融合,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朗誦創作以文學作品為依托,在深入理解和感受后,讓文字入腦進心,只有較好的文化素養才能真正了解這字里行間的真情和哲理,這樣為創作出好的有聲語言作品打下堅實基礎。言之有物,心中有情,好的朗誦可以使受眾與朗誦者、文學作品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充分感受文字藝術和有聲藝術間的交流,與精神世界的共鳴。本次朗誦會準備過程中,不少主持人創作之初遇上類似問題——情感投放與角色認同無法和自己建立有效連接,沒有對作品本身的信念感將無法產生好的創作效果。事實證明,播音主持工作其實是一個“拼內在”的過程,如果只追逐技巧,最終將會被其束縛淪落為只有匠技的“空心人”;而“腦中空空”成為一個見字發聲的“機器人”,這樣的作品將失去靈魂和情感,只有思想的豐滿、知識的積累才能讓播音員主持人擁有更持久的魅力。2.3個人修養。長久以來生活的提煉、閱歷的凝聚、智慧的結晶都會在朗誦創作中體現,但在這個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個人修養,播音員主持人首先應該是“人”,真誠大度、善良勤奮是做人的基本,更是作為播音專業團隊一員的根本,謹記“言由心生”,捍衛真善美的信念,更傳遞真善美的聲音。本次公益朗誦會,播音員、主持人與特殊學校的小演員們共同表演,當看到聽障、視障、自閉癥兒童傾盡全力演出,在場觀眾、參與這次演出的所有播音員主持人得到極大的心靈震撼。只有發自心底的聲音最能打動人,朗誦創作對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素養提升大有幫助,向受眾傳遞正能量,更對自己的精神境界帶來更高的追求。

3互為促進,引領大眾審美

藝術的本質其實沒有那么深奧和華麗,相反它很樸素,因為它至始至終所描繪的都是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詩明志的古人通過吟誦傳達心境,戰爭年代朗誦成為仁人志士振臂高呼、激勵人心的利器,新中國建設時期朗誦更是為無數投身奮斗的年輕人帶來精神力量和心靈撫慰,在當今社會,我們更需要用聲音記錄歷史,用聲音展現風貌,用聲音激勵人心,在這一點上播音員主持人作為專業的語言工作者責無旁貸。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朗誦是一臺晚會的主題,人們愿意排隊買票感受朗誦帶來的藝術美感和精神享受。但近些年,網絡選秀節目、電視真人秀充斥傳統和新媒體,惠州電臺交通廣播公益朗誦會在籌備時對大眾的審美需求不無擔心,但最終事實證明播音員、主持人精心準備和刻苦鉆研,讓受眾獲得了真正高品質的藝術享受。

查看全文

干部藝術素養提高途徑論文

摘要:每個人的藝術素養與其自身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領導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應具有很高的思想覺悟和嚴格的行為準則,具備良好的為黨和人民服務的素質與才能。而注重加強藝術素養,便是領導干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領導干部;教育;藝術素養

人的素質不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它更多的表現為是靠后天教育和修養的結果,而藝術修養在提高人的素質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v觀人類歷史上的杰出人物,無論是古代或現代的還是國內或國外的,他們都無不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可以說,個人的素質與藝術素養之問存在著一定的正比關系。個人素質作為領導者在政治信念、思想意識、品德修養、工作作風、生活情趣等方面所反映的綜合素養,它直接關系到領導干部在工作實踐中的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因此,必須注重加強對領導干部的藝術素養教育,必須注重提高領導干部的藝術素養,這是在新世紀新階段造就一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必然要求。

一、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其中特別提到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問題。這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具有高尚的心靈,要通過學習不斷汲取人類文明的成果,以不斷增強自己對文化精神產品的愛好及鑒賞能力,從而自覺抵御低級趣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為此,提高素質不僅是黨和人民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領導干部自己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要責任。

在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領導干部肩負著雙重的責任。領導者的管理藝術、文化素養和審美觀念,將對社會大眾留下深刻的影響。尤其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除在專業技能上遇到的一些挑戰外,領導干部還經常會遇到一些諸如城市規劃、環境美化、文藝宣傳等決策性的工作,如果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這樣的困難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際問經濟交往的不斷深入,各個國家及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這一趨勢使我們在接受進步與積極的思想理念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消極頹廢和不健康思想理念的侵蝕,這些文化或精神方面的糟粕像瘟疫一樣蔓延開來,毒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擾亂了人們的行為準則,它是影響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以及培育人們高尚情操和良好素質的毒瘤。領導干部是我們時代的代表,其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我們整個社會的精神與道德風范,他們所處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良好的素質有益于社會民眾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有益于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穩定。在新的歷史時期,領導人民建設全面小康和更加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需要通過加強藝術素養教育不斷提高領導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彼囆g作品能夠給人愉悅的審美情趣,使人產生豐富的審美聯想。審美能力是領導干部不可或缺的素質,領導干部對藝術作品如果具備了一定的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就會自覺地倡導那些真善美的事物,并以自己真善美的行為帶動和影響社會,使社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親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對那些摻雜不健康內容的甚至是反動的思想傾向予以有力的抨擊和制止。注重加強自身藝術素養,不僅有益于提高領導干部在真善美與假惡丑之間的甄別能力,同時也將有益于領導干部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并促使個人工作效率、群眾威望、社會公信力的極大攀升。因此,提高藝術素養不是可有可無的個人點綴,而是能夠在工作實踐中產生信任感和凝聚力所應注重的重要方面,也是領導干部自身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良好的藝術素養,領導者才能為自己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的工作基礎,使這種個人修養的魅力成為向群眾的無聲命令,故而它理應成為領導干部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查看全文

鄉村教師藝術素養提升策略

作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在鄉村基層教育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發展鄉村基層教育,根本在教師,而鄉村學校美育發展關鍵在鄉村教師。有研究認為鄉村美育應該加強美育教師隊伍的建設[1],以解決鄉村美育師資力量薄弱、專業素質不強等問題。也有教師通過藝術教育探索以美育人的實踐路徑,推進農村地區學校美育實踐[2],其中也不乏包括鄉村美術教師通過“兒童畫”激活鄉村美育的典型案例[3]。當下,大多數研究聚焦于鄉村美育教師的建設,局限在鄉村美育的發展主要靠藝術(美術、音樂)教育和藝術教師的思想范圍內。蔡元培認為任何學科都蘊含豐富的美育元素,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美育應該在各個學科中體現,鄉村學校應樹立大美育觀,正確處理藝術美育與學科美育的關系。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美育的背景下,大多數學校只關注怎樣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卻忽略了學生“審美素養”發展的基礎是教師審美素養的發展[4],也就是說,鄉村學校能否實現“以美育人”的價值追求,重點在于如何提升教師的美育素養。

一、鄉村教師美育素養提升的時代訴求

在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鄉村教育能否抓住機遇成功轉型升級成為其中的焦點。長期以來,農村教育灌輸著“讀書是唯一出路”的應試教育思維且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學校沒有美育教師也幾乎不存在美育課(音樂、美術等)。教師只重視成績而忽略學生對于“美”的渴望,學生在學校里整天埋頭苦學幾乎感受不到“美”的存在。但是鄉村學生真的只需要學習不需要美嗎?事實上,他們需要,甚至比那些城市學生更需要“美”。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不僅僅是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也是以美“育己”的有效手段,更是實現鄉村教育振興的必要條件。(一)現實需要:鄉村學校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的育人目標。早在民國時期,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出“五育并舉”思想,然而受到中國傳統考試制度和選拔制度的影響,“五育”之間并沒有得到相對均衡的發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的當前學校教育德智體美勞面臨著“長于智、疏于德、弱于體、少于美、缺于勞”的不平衡問題。事實上,這種不平衡問題在鄉村學校教育中更加明顯,特別是美育更加不受重視。鄉村教育的質量體現在重視培養農村學生的綜合素養[5],綜合素養不僅僅是指成績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個人品格、道德水平、審美素養和人文素養的發展,這些素養的提升不能缺少美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獨特的育人價值。在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的育人體系中,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都有著緊密的聯系,美可以輔德、益智、健體、促勞。美育也是一種無形的感化、浸潤式的教育,它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和多么復雜的手段,有時只需要一個來自心靈的感應就可以體會到美的存在。美育也不局限于藝術門類,可以融合在各個學科之中,蔡元培認為“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6],例如語文的詩詞之美、數學的幾何之美、英語的語言之美等等。因此,鄉村學校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育人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美育的貫穿與融合,更離不開鄉村教師“以美施教”“以美育人”能力的提升。(二)內在需要:實現鄉村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育己目標。鄉村教師是新時代鄉村教育轉型升級的關鍵,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鄉村教育發展的質量。當前,鄉村教育除了要建設一批穩定扎根鄉土的師資隊伍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鄉村教師的能力與素養。教師的能力與素養涵蓋面很廣,除了老生常談的思想政治素養、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教學素養之外,還應該具備審美素養和審美教育的能力。因為“以美育人”的前提條件首先在于教師自身是否對于美有足夠的掌握和判斷美的能力,其次才能評判其是否具有“以美育美”的審美教育能力,如果教師自身對于美沒有精準的把控能力,也就很難實現以美育人的育人目標。好的教師是鄉村教育的根本所在,甚至可以說,好的鄉村教師就等同于好的鄉村教育[7],鄉村教師的整體質量代表著鄉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也代表著鄉村教育的發展質量。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也正是教師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表現,要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其前提條件在于教師是否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標準。提升鄉村教師的美育素養,先達到鄉村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育己目標,再實現以美育人的鄉村教育培養目標,其宗旨是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服務。(三)戰略需要:助推鄉村振興達到全方位發展的戰略目標。鄉村振興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內容,其中教育振興占有核心地位,教育可以制約或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鄉村教育的振興需要優秀教師作為人才支撐,并且需要教師來培養更多鄉村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使更多人才匯聚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力量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認為,“地方教育及鄉村改造的成敗,是靠著人才為轉移。所以培養鄉村師資是地方教育之先決問題,也就是改造鄉村的先決問題”[8]。鄉村教師是鄉村社會中公認的知識分子,其美育素養不僅是教師個人基本素養的外在體現,也代表著整個鄉村教育面貌甚至整個鄉村社會面貌,影響著鄉村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低,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現程度密切相關。鄉村社會的靈魂是鄉村教師。鄉村教師之于鄉村的意義,不止于鄉村教育,而是關乎鄉村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全面進步[9]。因此,關注鄉村教師以美育素養為代表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于助推鄉村振興實現全方位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加快構建以美育美、美美與共的美麗鄉村新篇章,進而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貢獻鄉村的一份力量。

二、鄉村教師美育素養提升的推進策略

鄉村教師在以美育人的實踐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阻礙了鄉村學校美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和價值實現,映射出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美育素養培育對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緊迫性。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提升也不能單憑鄉村教師一己之力就能得到改善,需要通過多方面的支持和長期的探索緩解當前的困境。鑒于此,將“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價值遵循貫穿于鄉村教師培養和職業發展的全過程,形成以高師院校培育美、鄉村學校貫穿美、鄉土資源開發美為導向的推進策略,力爭實現鄉村教師以美育人目標的達成。(一)從源頭入手培育美,加強師范生美學理論學習和美育素養培育。高等師范院校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搖籃,關系到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質量的高低。鄉村教師以美育人能力與美育素養的形成和提升,必須抓住高師院校培育美的源頭作用,煥發高?!耙悦烙恕被盍?,才能“以美育美”培育出內外兼修的鄉村美麗教師。師范生美育素養的培育需要抓住理論與實踐兩個渠道,美學理論加強師范生對“美”的內涵掌握,美育實踐培養師范生如何形成自身對于美的評價標準以及如何將美傳遞給他人的能力。第一,美學理論主要以課程為載體,那么就要開設相關美學與美育課程,除了公共藝術美育課程之外,更重要的是開發本學科美育課程。目前,應教育部要求大部分高校都會開設1-2門公共藝術課程,表面上確實是能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但本質上限制了美的范圍。如前所述,美育不單單局限于藝術領域,任何學科都有本領域的美學元素,對于不同學科的師范生需要有基于學科的美育內容,應該讓師范生從美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學科,挖掘學科中美的要素和形式。[10]師范生學科美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師范生探索和發現本學科蘊含的美學價值。第二,美育實踐主要是讓師范生參與教育實踐??梢酝ㄟ^暑期“三下鄉”等其他教育實習方式讓師范生提前感受鄉村文化、接觸鄉村學生,并且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將自身對于美的理解和把握得到運用,并逐漸熟練掌握“以美育人”的育人方式。(二)從學校入手貫穿美,重視鄉村教師美育素養的不斷輸入與輸出。教師的成長與發展需要有新的知識不斷輸入,來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鄉村教師更是如此?,F實中,鄉村教師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職后再學習的機會非常有限,再加上個別老師缺乏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會主動去尋求進修和培訓的機會,這種情況對于教師自身發展和學生的學習都產生不利的影響。在當今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和教育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鄉村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新的育人理念和方法,并且能夠運用新的方法將新的知識在課堂中傳授給學生。鄉村教師職后美育素養的提升主要通過培訓和集中學習的方式,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慕課形式進行系統學習。線下的培訓需要將高校教師和中小學教學名師相組合,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正好符合“以美育人”的基本特征。高校教師通過美育講座形式對鄉村教師進行培訓,整個過程偏向于理性的思辨;而中小學教學名師通過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案例示范與現場指導,更加貼近鄉村教師的教學實際,能夠直接汲取一些優秀經驗和方法應用在自身教學實踐。另外,可以借助強大的互聯網系統,鄉村教師自主學習相關美學與美育課程資源,更有助于教師開闊視野,了解更前沿的美學知識。不斷輸入美育知識是實現鄉村教師“以美育人”的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將學過來的知識得到有效的輸出,關鍵就是教師怎樣輸出的問題。根據前文論述,“美”可以是外在美,亦或是內在美,其判斷標準來自于人的主觀感受。鄉村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美的方法、傳播美的思想和感悟,也可以通過打造美麗校園、舉辦相關美育活動等實現“無聲浸潤”的以美育人方式,形成課內課外相互融通的以美育人路徑。眾所周知,鄉村學校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例如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鄉村教師缺乏等,導致鄉村學校的美育工作面臨眾多問題。盡管條件落后,也不能剝削鄉村學生享受美的權利,城市有城市的美育,鄉村也有鄉村的美育,如果說城市里更多的是人類加工出來的藝術美、科技美等,鄉村則是大自然雕琢的自然美。雖然鄉村蘊含豐富的美育資源,但是鄉村教師如何開發、如何利用好這些美育資源以及如何讓學生從中受益才是最主要的問題。第一,讓鄉村美育資源走進校園,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將一些民間舞蹈、民歌、民俗風情引入校園,讓學生了解當地的民間藝術,實現其美育價值。

作者:杜鑫茹 張鑫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提升

一、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藝術素養教育現狀分析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學生的藝術素養很難達到應有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藝術素養的先天不足

應試教育使得高中畢業生藝術素養普遍較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學生群體藝術素養缺失更具普遍性。藝術素養的先天不足導致學生職業理想模糊,缺乏自信與自律,主動學習能力不夠,急功近利,對專業核心能力的學習缺乏熱情,接受與領悟能力不足。

(二)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目標定位模糊

多數高職院校對藝術設計類專業教育的認識偏頗、定位偏低,過度側重技能、忽視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趨同化現象嚴重、缺乏辦學特色與教學創新,錯誤地認為不斷發展的數字技術可以取代甚至超越傳統的手工技術,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技術單一,缺少創意與創新,無法滿足可持續發展的就業需求。

查看全文

大學生文化藝術素養培養途徑研究

文化藝術素養培養是現代大學素質教育、多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重視、加強文化藝術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水平,培養大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這表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了早日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藝術發展也必須緊跟潮流、推動創新。大學生是中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創新實踐活動的主力資源,因此,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尤其是對于側重理論研究、自然科學的理工科大學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理工科大學生文化藝術素養的培養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在短短四十年間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專注經濟發展而忽略精神培養帶來的問題也一步步顯現。近年來,大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藝術素養缺失現象普遍,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容易陷入價值觀混亂、理想信念缺失的境地,審美情趣模糊、是非標準不明確,容易誤入歧途[1]。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創新已成為最強大的發展驅動力,然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僅需要科學知識的重大突破,也還需要人文素養地積累沉淀。就目前,理工科高校來說,一方面,學校開展文化藝術素養教育的軟硬件條件不足、師資力量薄弱,且多數高校是以校園文化藝術節等形式開展文化藝術活動,玩樂目的更強,對學生文化藝術素養的培養實質意義不大;另一方面,理工科大學生并沒有認識到文化藝術素養培養對人生發展的長遠意義,只是迫于學校的規定,隨便選修一兩門文化藝術課程,拿到學分就結束了。

二、理工科大學生文化藝術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開設文化藝術類核心選修課程把文化藝術課程作為核心課程并不意味著全部設為必修課,相反,選修課更能體現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尊重,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核心課程只是意味著在課時設置、學分要求上作出更嚴格的規定,避免“水課”現象的出現。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展開,也都應該通過慎重選擇和研討,將多元、高效放在首位。這就意味著,課程設置不僅要全面,教學手段也不能僅局限在課堂講授這一種方式,翻轉課堂、戶外實踐都是很好的嘗試。高校可以開設文學、美術、音樂三大類型的選修課,有條件的高校更可開設動畫、攝影、舞蹈、演講等學生參與意愿更強烈、參與度更高的課程。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熏陶近年來,崇洋媚外之風盛行,許多青年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認可度不高,對舶來文化卻是趨之若鶩。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而他們又剛好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關鍵階段。對高校來說,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傳統文化認同感,如何提高他們的文化內涵成為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理工科大學應當重視大學生的藝術團建設,輔助和帶動學校公共藝術教育[2]。高??梢砸陨鐖F、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有針對性地組織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重點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開辦傳統戲劇節,舉行古籍分享會,組織古詩詞經典吟誦活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熏陶,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文化涵養、提升文化藝術素養水平。

查看全文

兒童戲劇工作坊對藝術素養培育的啟示

摘要:幼專生是未來幼兒園教師的儲備力量,幼專生的藝術素養對于這一職業是至關重要的。在學校的常規教學中,對幼專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往往是通過學科教學進行的,是零散且不完整的。兒童戲劇工作坊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通過兒童戲劇工作坊的建立和實施,能提高幼專生整體的藝術素養,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雙主體形式的學習共同體,加強與幼兒園戲劇教育的有機聯系,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幼專生的藝術素養,培育優秀的兒童戲劇教育師資力量。

關鍵詞:兒童戲劇工作坊;幼專生;藝術素養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在創客教育的影響下,工作坊(workshop)的教育形式逐漸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中。從幼兒園到高校,到處可見工作坊的身影,這種鼓勵參與、創新,以及頭腦風暴式解決問題的理念和形式得以迅速傳播,成為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其專業職業能力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在西方,“創造性戲劇”是一種單獨的藝術教育活動,也是滲透到各個教育活動中的一種教和學的組織形式,甚至是整個幼兒園的課程模式。將戲劇視為教學的媒介,即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戲劇來豐富兒童的覺察力,使他們能夠通過想象發現現實,發掘行為所隱含的深刻意義[1]。國內關于兒童戲劇工作坊的研究并不多,從整體上研究可分為兩類,一是幼兒園兒童戲劇工作坊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二是高校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時運用兒童戲劇工作坊的實訓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當前幼兒園兒童戲劇工作坊的實踐研究較多,但較為零散,沒有形成專業的工作體系。這也表明幼兒園兒童戲劇教育整體師資水平的局限。為此,通過在校期間加強此方面的實訓,不僅能提高幼專生的專業職業能力和藝術素養,還能增強學生就職后的職業自信。

二、高職院校培育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注重應用型、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是其根本目標。2002年5月23日,經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3號》文件,對高職院校學生藝術素養提出一系列的建議和對策,通過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藝術基礎和素質,進而具備走上工作崗位后必要的各種能力,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便很好地適應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2014年3月,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中提出,要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正式,該成果構建了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的,包括三個方面、六大素養以及十八個基本要點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其中,藝術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核心素養。目前,關于藝術素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關于藝術素養體系建構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對各學科藝術素養的建構研究。除此之外,關于藝術素養的內涵、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也貫穿其中。對幼專生藝術素養的研究還比較缺乏,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一直肩負著提升幼兒教師素質的重擔。因此,應加強對幼專生藝術素質的建設研究,以期培養出符合學前教育需求的幼兒教師,并切實提高幼兒的核心素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