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5:47: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藝術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類選修課調研與思索
公共藝術類選修課教學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也非常重視藝術類選修課的課程建設。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藝術類公選課的現狀,進一步提高藝術類公選課的教學質量,筆者于2011年4月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的內容涉及基本情況、行為事實、需求意向、學生建議與感受四個方面,調查問卷共設計13道選擇題,題型包括單選、多選兩種。本次調查對象為本學期藝術選修課的學生,來自4個學院,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通過數據統計和定性分析,反映出我校目前藝術類選修課的整體學習狀況。
1調查結果分析
1.1關于藝術類選修課出勤率與課堂紀律的調查
出勤率情況:82%的學生能基本做到不缺課,偶有請假。出勤率情況還是比較樂觀,因為出勤情況是能否順利通過該課程拿到學分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來說,老師都會在課堂上再三強調而且在每節課上都會做好考勤。針對課堂紀律,調查結果顯示:15%學生認真聽講,40%的學生有時能認真聽講,36%學生經常睡覺玩手機,還有9%的學生從不聽講。由此可見,師生們雖然都非常重視到課率,但“人在心不在”的狀況還是存在的,課堂紀律相對比較松散。老師主要是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和提高藝術素質。由于大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直接影響選修課的課堂紀律和教師教學積極性。
1.2關于學習狀態和教學質量的調查
43%的學生認為影響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學內容不夠全面,缺乏新意。32%的學生認為沒有教材沒有作業,理性認識不深,只是隨堂“聽聽過”,因而放松了對該課程的學習。25%學生認為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是選修課授課時間安排不合理,因為下午7、8節和晚上9、10節這個時間段,學生課外活動較多,由此導致一些學生放棄上課而去做其他的事情,這個時段不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選修課的教學質量。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方面,有75%的學生認為不緊密,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在聽講解和欣賞藝術片段,展示技能的機會比較少,實踐性和應用性不強,這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關于考核方式的調查,藝術類選修課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寫心得或觀后感,這種方式學生普通能夠接受,但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大都會直接去網上下載相關文章或資料,原創性比較少。少數藝術類選修課的考核方式是開卷考試或上交作業,這種方式存在的問題是個別抱有僥幸心理的學生,平時不認真聽講,考核時則借同學的筆記應付或叫人替代,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成績。
淺談藝術類期刊《裝飾》的最美追求
【摘要】創刊于1958年的《裝飾》雜志是我國創刊最早的藝術類學術刊物。在60年的辦刊經營中,《裝飾》堅持“立足當代、關注本土”的辦刊理念,扎根設計領域,注重專業知識,成為我國藝術類學術研究的重要“風向標”。數字化時代,藝術設計領域呈現諸多變革。《裝飾》作為傳遞與記錄藝術設計領域變化的重要載體,為設計思想詮釋、設計理念和設計成果展示搭建了良好平臺。本文通過分析《裝飾》雜志“最美追求”的具體實踐措施及成效,總結辦刊經驗,以期為其他藝術類期刊辦刊提供借鑒。
【關鍵詞】藝術類期刊;《裝飾》;最美追求;設計理念
《裝飾》雜志原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報,1999年11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該刊成為由清華大學主辦、公開發行的學報。《裝飾》雜志生動、客觀地反映了我國設計的本土特征,是我國當代藝術設計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刊物,也是本土設計理論與實踐的主要陣地。《裝飾》以“裝飾”為名,既是裝飾設計理論與實踐的交流陣地,也反映了辦刊者裝飾美化大眾生活的愿望。該刊以“深化工藝美術、優化設計理論與實踐服務”為辦刊宗旨,始終以高水準的學術定位和高品格的文化格調為標準,對我國藝術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藝術類期刊《裝飾》最美追求的實踐
作為我國一流的藝術類雜志,《裝飾》堅持不懈地追求最美展示效果,這是該雜志的“天然基因”。《裝飾》在最美追求時,莊重雅致的設計風格形成了獨有的裝幀特色。雜志通過探索,構建層次化的美學設計體系,呈現出最美的視覺觀賞效果。1.最美追求的設計探索。《裝飾》通過最美追求的設計探索,涵蓋了藝術設計的所有領域,為我國藝術設計傳承與發展提供重要載體。在封面設計上,《裝飾》選擇強烈的色彩作為對比,結合抽象視覺元素,呈現獨特的藝術設計內涵。在封面字體的使用上,從現代設計語言出發,使用創意型美術字體。封面的布局排版也極為考究。在期刊內頁中,巧妙地搭配文字與圖片,合理轉化色彩與空間的設計,立足視覺特點,實現了藝術美學與閱讀價值的有效融合。在2018年第1期雜志封面中,使用橙色和黃色作對比,封面中心使用巨大的圓形作為主要圖案,將本期特別策劃的文章名稱陳列其中,以虛實色塊作對比,為讀者提供聯想空間。封面四角使用4個較小的圓形(內涵為:衣食住行)作為具象補充,特別是巧妙地將“面條”與“永”的圖案虛實結合,使讀者對本期的特別策劃“海外漢學(飲食文化與漢字書法)”形成直觀了解。通過線條與空間設計布局的巧妙轉化,展示了獨特的封面藝術。在內容設計中,圖片更是比比皆是,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張或數張圖片作為輔助。在本期“新設計”欄目中,主要介紹了“可打印藻類塑料”“時光碎片”和“Care+Wear病號服”三種設計理念與方案,以“文字+圖片”的介紹方式,讓讀者有效了解這三種新的設計方案,并對設計方案的內涵,形成直觀理解與立體化認識。正是從封面到內容、文字等層次化以及細節化的設計探索,使《裝飾》呈現細膩、典雅的風格,成為藝術設計領域爭相學習的對象。2.《裝飾》設計語言的感性之美。感性之美是一種由視覺觀賞所引發的心理美感,作為大眾廣泛欣賞的美學,感性之美能夠對大眾形成直接的、感性的美學體驗。《裝飾》雜志在設計中使用富有生命力的民間裝飾語言來表達期刊的視覺審美理念,展示雜志質樸、純粹的感性之美。與很多藝術類期刊不同,《裝飾》在進行設計,尤其是封面設計時,立足我國設計潮流,用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感性思維來展示民族風格與感性之美,讀者通過封面的圖案、造型,能夠直接感受雜志封面所表達的感性美。在《裝飾》2018年第4期雜志中,圍繞特別策劃“設計•扶貧”主題進行封面設計。在主要圖案上使用鄉間梯田的畫面,通過巧妙的藝術化處理,讓鄉村與設計活動相融合,契合了本期“設計•扶貧”主題,也讓讀者對設計與扶貧的關系形成“設計作為一種生產力,可精準扶貧”的直觀認知。通過使用貼近大眾生活的設計語言,讓讀者感受到最直接、最原始的感性美學。3.《裝飾》設計的理性之美。作為藝術類學術期刊,《裝飾》在用感性設計語言表達美學的同時,通過巧妙的立意和設計構圖詮釋了設計美學的理性之美。與其他期刊不同,《裝飾》雜志的封面圖像通常由多個具象組成,在圖像元素的選擇上,更青睞于形式感極強的圖片。自2002年開始,《裝飾》積極學習和借鑒西方設計理念,將幾何圖形融入設計之中,詮釋了理性的美學內涵。幾何圖形是極其理性的設計語言,積極應用這一圖形元素充分契合了《裝飾》在理性之美的設計探索與嘗試。《裝飾》2018年第2期雜志中,由平面與點、實線、虛線所組成的幾何圖形、對稱設計的蝴蝶圖案,充分展示了理性之美的設計底蘊。“包裝設計”作為本期特別策劃主題,封面使用層次感極強的幾何圖形為底,與封面圖片之間形成“三維”構圖空間,有效突出“包裝設計”的空間美感。
二、藝術類期刊《裝飾》的社會效益分析
做好藝術類輔導員研討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職業教育,藝術類高職院校又是高職教育體系中具有鮮明特色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培養文藝領域合格人才的陣地,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近年來關于“藝術類學生難管”的說法,成為了各大高校學生工作的共同的關注點。作為一個在藝術類高職院校工作了五年的思想政治輔導員,我認為正確認識學生,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首要問題,把握好藝術類高職學生的特點,對于輔導員開展工作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一、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1、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就年齡來講,目前在校的高職學生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這些孩子就是所謂的“90后”,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突出,有些孩子會不自覺的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通常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90后”學生不喜歡校園集體活動,更愿意參加能展現個人水平的活動,對于團結協作精神、集體觀念等有待加強。我們時常在校園內看到這樣的情景:籃球場上,“90后”學生獨自帶球往前沖的身影,但幾乎看不到積極有效的配合;每年的“12.9”大合唱要反復動員,而能展現自己的“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活動則趨之若鶩。
2、熟知網絡知識,對網絡十分依賴由于藝術類高職院校專業的課程需要,學生們進入學校幾乎都配備了電腦,生活在網絡時代的他們自由地徜徉在網絡的浪濤中,網絡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通過網絡搜集學習資料,進行網上購物、網絡游戲、QQ空間、博客等活動,這些海量的信息促使他們掌握了豐富的信息和網絡知識。但同時,這些學生們對網絡的依賴,使他們面對學習或生活中不確定的問題時,不再去翻閱傳統的紙質圖書,不再求教老師,而是從網絡上去找資料。國內的百度網站就看準了“90后”心理,采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這個口號進行了宣傳和推廣,獲得很好的市場效果,在大學生中有很高的認可度,以至于學生們都戲謔地稱呼百度為“度娘”。
3、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反叛意識強烈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中有部分由于高中文化課成績不好,突擊學習藝術進校的,這部分學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歡藝術,專業基礎較差,專業課程學習吃力,學習主動性不高,加之可能在中學時期學習習慣就不太好,有些學生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在寢室睡覺,對于人生的缺乏長遠打算,或者說有的同學是害怕考慮,甚至是有意逃避這個問題。同時,當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共同對這類學生做工作時,他們還表現出強烈的反叛意識,對父輩、學校的說法和規定表示質疑,對老師的監督、學校管理部門的規章、師長的成人設計和引導產生反感甚至抵觸情緒嚴重。
4、思維活躍,但欠缺理性思考在校的高職學生一般的年齡都在20歲左右,為成年初期,其心理和社會化處于逐步完善的時期,思維變得異常活躍。與普通高職院校學生相比,由于長期的專業的培養和熏陶,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發達,對一些問題思考深度不夠,往往從個人的喜好出發,欠缺理性,有時候遇到不大的事情也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采取過激的行為。
藝術類英語教學革新
高職院校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專門人才為目標,做出了巨大成績和貢獻。我國高職英語作為高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社會對英語需求的不斷調整,我們現行的高職英語教育不能很好適應形勢的變化,高職英語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面必須不斷調整、創新,而藝術類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顯得更為迫切。
一、藝術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當前面臨的困境
1.教學層次千差萬別,針對性差。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源相對較為復雜,招生對象層次差別較大,學生中既有高中生、中專和技校生,也有初中生。對于藝術類高職院校而言,情況就更不容樂觀。英語教學具有很強的連貫性,高職英語教學的內容本來應該是在一定的中等程度和能力教育水平上的延續,而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處于不同的水平線上,卻要雜燴在一起統一教學,教學中難以找尋到恰到好處的結合點,這給實現英語教學目標提出了很大的難題,也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2.重專業輕文化思想嚴重,興趣不足。藝術類院校專業練習占據了學生的主要精力和大量時間。眾所周知,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記憶單詞,聽說讀寫,用專業訓練之余的少許時間來學習英語是遠遠不夠的。藝術類的學生偏科現象極為嚴重,往往以專業課的優劣來衡量自身的水平,對英語學習也不喜歡、不重視、不主動,對英語學都采取敷衍的態度,興趣淡漠。即使有時間,學生也不愿意用來練習口語或記憶單詞,在正常的英語課堂中,有些學生也只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不能全心全意、認真有效地學習。
3.學生綜合水平普遍較低,能力缺乏。藝術類學生的文化基礎大都非常薄弱,學習成績較差,有的學生連初中英語學習的目標都沒有達標,詞匯量嚴重不足,在課堂上不能正確使用詞匯。有的學生甚至在入學就讀高職前從未接受過系統的英語聽說讀寫訓練,既聽不懂句子,又講不出單詞,影響了他們的基本學習能力。他們對英語教學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很少部分,對老師的提問沒有勇氣回答,課堂氣氛很不活躍,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嚴重地影響了英語教學計劃的正常進行。
二、改革藝術類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對策
藝術類廣告設計教改思索
1引言
廣告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視覺傳達設計方向的核心課程。廣告設計教學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分注重廣告作品的藝術性、輕視廣告信息的傳播性等。廣告是通過語言向消費者傳播商品信息并引導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的媒介,是廣告主與消費者之間的“中介”。“所謂符號學,按一般理解,就是研究符號的一般理論的學科。它研究事物符號的本質、符號的發展變化規律、符號的各種意義以及符號與人類多種活動之間的關系。”如能指與所指、編碼與解碼,以符號學為切人點,在廣告設計教學中結合符號學理論,使教師和學生更深入地把握廣告的本質和要求。
2當前藝術類廣告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教師對廣告的本質理解不透
教師對廣告的本質理解不透,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廣告的藝術性和表現性,沒有把握廣告的本質特征——準確地傳播商品信息,使教學陷入偏差,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1過分注重廣告圖形創意,忽略廣告的策略創新圖形創意不等于廣告設計,圖形只是廣告作品中的一種設計元素。在當今藝術類高校的廣告設計教學中,一般表現為在沒有廣告策略創新的前提下,強調利用各種圖形語言手法,如同構、異影等進行廣告設計,其結果是導致廣告的表面化。廣告策略指導圖形創意,沒有好的策略,最好的圖形創意也是徒勞;但好圖形能夠為廣告加分,但其前提是必須有好的廣告策略。
淺談民間藝術類紀錄片創作
摘要:民間藝術源于人們漫長的生活經驗和創作經驗的積累,這對于歷史研究和現代藝術創作的啟示具有重要意義。民間藝術紀錄片以三維的方式保存了各種民間藝術形象,不僅消除了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障礙,而且實現了跨地域的藝術交流。這也是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本文對當前民間藝術類紀錄片創作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民間藝術類;紀錄片創作談
民間藝術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催生了無數珍貴的民間藝術。然而,以家庭或幫派為傳播手段的傳統民間藝術隨著民間藝人和老年人的數量而減少。全球化的問題只能局限于小規模的傳播,甚至瀕臨滅絕。對于民間藝術所面臨的困境,許多組織肩負著保護使命。創作人員要不斷加強對民間藝術類紀錄片創作的控制。
一、記錄片藝術手法
如果我們不能用紀實圖像作為證據來證明社會現實的某一部分的本質,那么從這些圖像中可以得到的是紀錄片配音的可信度依據,沒有這個基礎,我們不妨去電影院看電影。造物主妄想世界的約束,無論我們有多豐富的想象力和滲透世界的主觀動力,我們最終必須在真實的鏡頭上將真理進行探尋,是紀錄片創作者的職業道德要求。即使我們用非現實的善良,鏡頭來證明什么已經確定也是欺騙觀眾。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對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進行審查和審查,已成為紀錄片配音的重要形式。然而,由于紀錄片主要代表歷史已經成為過去,許多作品往往被困在歷史數據的積累中,被列為紀念品。雖然主題清晰、線索清晰,卻難以產生生動而感人的藝術效果。
二、民間藝術創作面臨問題
藝術類院校廣告設計設置研究
摘要: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高校廣告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單純的以課堂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以就業為導向“訂單式”人才,重視實踐性教學,培養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是廣告設計專業教學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途徑。
關鍵詞:就業;“訂單式”人才培養;廣告設計;專業設置
一、當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短板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藝術設計類專業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日趨明顯,設計形態在美化社會的同時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對設計形態的展示也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廣告設計作為有目的有計劃的藝術創作活動,無論從主題、功能、還是形態表現上都與社會發展、經濟效益和使用要求等緊密相關。與此同時,藝術設計類專業也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再是單純的藝術類創作,而是具有實踐性的綜合性學科,也不再是閉門造車的靜態教學,而是深入社會和企業的實踐性教與學的互動。由于藝術設計專業有著很強的實踐性特點,高校在廣告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上應該采用創新開放的模式。要了解用人單位的人才需要,深入企業一線展開廣泛的調研,掌握設計市場的發展動態,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聽取企業專家對高校教學培養人才的建議。從教學計劃的制定,到課程的設置、教學實踐的展開,以及后期畢業設計的完成,都要有針對性,培養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采用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式”培養人才模式是以學生就業為主要目標,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途徑。
二、廣告設計專業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廣告設計是指通過特定的媒體向社會大眾告知的行為,是將廣告目的通過設計形式表現出來的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不能單單依靠課堂的教學,要加強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關聯,采用各種開放式教學達到教學效果。而現階段廣告設計作為一門應用廣泛的課程和專業,卻以單向封閉式教學為主要模式,學生畢業后不能熟練公司操作滿足社會所需,所以改變教學模式刻不容緩。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發揮企業和高校的優勢,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校企雙方在相互支持的情況下,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利益共享,促進生產力與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它是將理論課程結合實踐教學的方式之一,是一種校企合作的產學結合方式。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本質上是企業和高校聯合培養人才,包括制定教學計劃,展開人才培養工作,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非藝術類藝術專業學生特點論文
摘要:非藝術類高校的藝術專業學生,無疑是普通高等教育中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文章通過對高校擴招后“藝術”這一特殊專業學生特點的分析,探索和實施適合藝術專業學生特點的教育與管理模式和方法。
關鍵詞:擴招;藝術專業學生;特點;藝術實踐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對藝術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所帶來的持續大規模擴招,許多院校相繼增設和開辦了藝術類專業,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設立了藝術類專業。藝術專業學生在非藝術專業院校的出現,既給這些傳統上學風比較嚴謹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機,也對其原來相對單一和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學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已設有藝術專業的高校,由于大規模的擴招。比如我校。擴招前,每年招收藝術專業學生百把人,擴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藝術學院有學生376人;2007年,藝術學院學生數增至1426人。人數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學生管理模式也出現了新的問題。為此,認識和了解藝術專業學生的特點,探索適合藝術專業學生自身特點的教育與管理方法,對于當前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的多樣性和實效性,“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藝術專業學生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感豐富,思維活躍,求新求異意識較強,但遇事不夠理智,表現為行為散漫、情感偏激
藝術教育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可使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且富有創新精神。同時,藝術活動本身對學生的形象思維有特別要求,如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情感體驗等,這使得學生情感豐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維浪漫,情緒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影響,追求新奇和怪異。在考慮問題時容易脫離現實基礎,過于情緒化,遇事不冷靜,偏激,不能辨證地認識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對政治時事缺乏關注,對學校組織的活動也不熱心參與。針對藝術專業學生這一特點,在教育與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動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學生個性情感的基礎上,教育人、培養人,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腦,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傳統民間藝術類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傳統民間藝術作為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歲月長河的淬煉與傳承,內容更加多元、多彩,因此將傳統民間藝術加入藝術類人才培養體系中是未來藝術類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綜上所述,本文將基于傳統民間藝術對藝術人才培養的路徑進行研究與探索,以期加強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效果。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藝術;人才培養;培養路徑
前言
近幾年來,我國科技水平、信息水平不斷提升,新興藝術種類快速崛起,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傳統民間藝術在時代的浪潮中逐漸被埋沒,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傳統民間藝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為了傳承、保護優秀的傳統民間文化,要從人才培養方面抓起,只有將傳統民間藝術與藝術類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才能構建完善的藝術類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利用教育使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獲得傳承與發展,充分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人才培養實施價值
(一)使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順應社會與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時代與社會在不斷進步與發展,雖然各種新興文化層出不窮,但若想促進藝術類人才獲得全面發展,必須要在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中加入傳統民間藝術,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推陳出新,順應社會與時代的發展,使藝術類人才獲得全面發展與成長。
高職院校藝術類班級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殊性要求決定了班主任對藝術類學生教育管理的復雜性與特殊性。本文通過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對藝術類班級的管理模式進行探索,針對藝術類班級進行“藝術”管理,嘗試將“藝術”應用在班級管理中,希望對高職院校的藝術類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類班級;管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了解你的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維、他的興趣愛好、享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要抓好高職院校藝術類班級教育和管理工作,就必須深入分析和研究藝術類學生的個性與共性,洞察了解高職院校藝術類班級的特征特點。
一、高職院校藝術類班級的特色
根據調查,高職院校中的藝術類學生大多數是因為文化課成績較差而被迫選擇藝考,為了能夠順利考上大學他們在高考之前參加過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班、速成班。由于學習藝術專業技能的時間比較短,文化成績又不理想,所以造成了很多藝術生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另外,藝術類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較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新思想,崇尚與眾不同的個性,因此缺乏集體榮譽感,集體意識淡薄、自由散漫。在藝術類學生的班級管理上,需要積極尋求藝術生思想教育方面的新思路及對策。
二、針對藝術類班級進行“藝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