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社會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08:46: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習型社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習型社會

打造“學習超市” 創建學習型社會

黨的十7大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確立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創建學習型社會,既涉及體制、機制、法律、技術等方面諸多新的問題,又對現行教育制度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筆者在此提出打造“學習超市”的設想。

打造“學習超市”,為創建學習型社會提供可能

學習型社會是一種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學習型社會的服務對象是人,是社會中的每一分子。學習型社會要為所有人提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學習的任何知識。學習型社會還必須是個性化的和主動式的。在學習型社會中,知識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或電那樣,一打開開關,知識就會汩汩而出。學習型社會中的知識應該構成一個教育網絡或知識網絡。而“學習超市”為創建學習型社會提供了上述可能。

創建學習型社會,必須依靠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絡與多媒體技術。“學習超市”運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構建學習平臺,把各級各類優質資源放在網絡上供廣大學習者使用,在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的同時,還有利于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由于使用網絡技術等手段,“學習超市”可以為不同的學習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種課程,而且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再者,由于學習者都是在網上學習,因而不需要建設大量的教學基礎設施,可節省大量資金。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學習超市”,還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作為教育軟件的各類“課件”將得到廣泛應用,各類支持軟件、通信網絡以及公共服務平臺等的建設也將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學習超市”還具有這樣幾個優點:優質“課件”可以用于某些傳統大學,特別是部分地方大學的課堂教學,有助于解決這些大學優質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學習者可以通過選擇和比較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使學習者擺脫那種普通課堂教學中無法選擇老師的被動局面,同時又可推動“課件”制作人員之間的相互競爭,提高“課件”質量;促進硬件資源的共享和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使教育資源提供者專心于辦學或提供教育資源“課件”,而遍布全國的招生、輔導、管理以及考試等服務工作,則由“學習超市”管理者在得到學校或教育資源提供者同意和授權之后進行。

打造“學習超市”已初具條件

查看全文

深究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構造

一、前言

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教育觀念、教育結構體系、教育功能、教育體制、教育內容和方法等一系列深刻的變革,而且涉及經濟發展的模式、人力資源開發等領域的重大社會變革,包含著極其豐富的觀念更新和組織的、制度的調整、重組和變革。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既包括以學校教育為核心的國民教育體系的發展和改革,也關系著企業教育培訓、社區教育等諸多非正規、非正式教育的發展和變革;既要以終身教育的思想改革傳統的教育結構體系、教育制度和發展模式,使學習成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又要適應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探索有利于終身學習的政策與法律法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的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全民終身學習的需求。

二、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內涵

終身教育的含義:“學習型社會”是屬于社會形態范疇內的一個概念,它從社會發展角度更加突出強調:消除學習障礙,保障所有人的學習權益,使教育和學習從傳統的學校擴展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組織和所有的人。學習型社會的新概念賦予社會以新的特征。學習將成為未來社會形態特征的基本內容,包括社會生活中學習活動的普遍性、學習機會的充分性、學習對象的廣泛性、學習內容的豐富性等,教育(學習)將處于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心位置。學習型社會的含義:從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和特點出發,認為學習應該貫穿人的一生。終身學習框架應包括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學習——從嬰兒到生命終結前各種環境下的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教育和學習。終身教育體系與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二者相互聯系,互為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有利促進學習型社會構建。

三、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是現實的必然要求

(一)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對教育和學習的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查看全文

構建學習型社會意見

為全面貫徹黨的**關于“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促進我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現就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構建學習型社會、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省已進入了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構建學習型社會、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對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不斷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構建學習型社會是建設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形成處處學習的環境、時時學習的氛圍、人人學習的機制,有利于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利益的實現和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這既是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

2、構建學習型社會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客觀需要。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明顯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省經濟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這就必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所有這些,歸根結底要依靠科技進步,依靠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這就需要我們更加崇尚學習、注重學習、善于學習,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構建學習型社會是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內在要求。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對于促進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社會風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在全社會形成昂揚向上的學習氛圍,將有利于弘揚正氣,鼓勵先進,鞭策落后,克服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和封建迷信、賭博色情等消極現象,有力地推動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公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和保障。

查看全文

構建學習型社會研究論文

一、經濟層面

(一)我國國民經濟比較發達,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高速增長。1978—2005年,我國以9.36%的年平均增長率保持了27年的長期高速經濟增長的奇跡。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46619億元(325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4%,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居世界第四位。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我國發展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32%,比上年的3%增加了0.32個百分點。全國教育經費為12148.07億元,比上年的9815.31億元增長23.77%。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8280.21億元,比上年的6348.36億元增長30.43%。另外,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內教育撥款(不包括教育費附加)為7654.91億元,比上年的5795.61億元增長32.08%。其中,中央財政教育支出1076.35億元,按同口徑比較,比上年增長76%,高于中央財政經常性收入約28%的增長幅度。

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可知,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著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上層建筑變化發展的方向由經濟基礎決定,當某種經濟基礎向上發展的時候。它的上層建筑也處于前進之中。所以,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事業也會隨之不斷提升,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將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國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可能性

查看全文

CAS理論建構學習型社會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復雜適應系統理論;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視野中學習型社會構建的基本原則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復雜適應系統(CAS)是一類很有代表性的復雜系統、復雜適應系統具有四個特點、主體與主體、主體具有主動性、適應性、并發性、系統具有層次性、主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主體性原則、學習型社會的構建要尊重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嚴、人的終極價值、整體涌現原則、學習型社會系統的構建要以學習型組織為基礎、活力性原則、學習型社會成員的學習活動,應該在堅持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前提下、標識性原則、學習型社會的構建,要在整個社會中確立一個總體上的組織者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復雜適應系統(ComplexAdaptiveSystem,簡稱CAS)是一類很有代表性的復雜系統,復雜適應系統主要有主體性、層次性等特點。學習型社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具有復雜適應系統的上述特點,因此,CAS理論對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也頗具方法論意義。在CAS理論視野中,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應該遵循如下四個基本原則:主體性原則、整體涌現原則、活力性原則、標識性原則。

關鍵詞:復雜適應系統學習型社會主體性原則

一、復雜適應系統理論

復雜適應系統(CAS)是一類很有代表性的復雜系統,復雜適應系統理論是美國計算機科學家.H.Holland教授于1994年提出的。他認為,復雜性來源于系統內部,是系統內部不同層次的要素的適應性促成并發展了復雜性。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定義復雜適應系統,它是由許多非線性相互作用的部分組成的復雜系統。這些部分能夠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且,每一個“部分”都存在于另一個“部分”之中,從而形成了嵌套的層次結構。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基本思想是:CAS的復雜性起源于其中的個體(ActiveA.gent)的適應性,正是這些個體與環境以及與其他個體間的相互作用,不斷改變著它們的自身,同時也改變著環境。這些個體能夠與環境以及其他個體進行交流,在這種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或“積累經驗”,不斷進行著演化學習,并且根據學到的經驗改變自身的結構和行為方式。各個底層個體通過相互間的交互、交流,可以在上一層次,在整體層次上涌現出新的結構、現象和更復雜的行為,如新層次的產生,分化和多樣性的出現,新聚合的形成,更大的個體的出現等。

復雜適應系統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主體具有主動性、適應性、并發性。系統中的主體可以自動調整自身的狀態、參數以適應環境,或與其他主體進行協同、合作或競爭,爭取最大的生存機會或利益。在這個演化過程中,主體的性能參數在變,主體的功能、屬性在變,整個系統的功能結構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系統中的主體是并行地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作出反應,進行演化。(2)系統具有層次性。在適應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個體之問的差別會發展與擴大,最終形成分化,漸漸地建立層次。首先,這種層次性比較明顯,各層之間界限分明;其次,系統內很多層次之間存在嵌套關系。(3)標識性。標識就是個體在與其他個體或環境相互作用時,尤其是在搜索與接收信患時,相互識別和選擇的標志。(4)主體與主體、主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是系統演變和進化的主要動力。這種相互作用越強,系統的進化過程就越加復雜多變。由于學習型社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復雜適應系統的諸多特點。在學習型社會系統中,學習型個體作為基本的社會成員,是存在于這個系統中具有自身目的與主動性的、積極的“活的”主體個體通過積極與社會環境以及其他個體進行持蕈學習到笛的經耋驗丟改矍變自身結構和行為方式。同類羹個豢為了完成共同的功能,通過“黏合”形成較大的所謂多主體的聚集體——元主體(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同樣可以像主體一樣再聚集成更大的聚集體從而導致層次的出現,學習型組織(元主體)在系統中有時像一個單獨的個體那樣行動。因此,CAS理論對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也頗具方法論意義。

查看全文

終身教育思想與學習型社會創建

一、終身教育與學習型社會的內涵

一般認為,“終身教育”這一專業術語,最早是由法國教育思想家保羅•郎格朗于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第二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會議上提出的。他認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兒童期和青年期,而是應該在人的有生之年得到持續的發展;教育方法也應該根據個人和社會的需要不斷的改善和進步”。同時,“新的教育理念是,人類不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生活,都有自我教育、自我教授、自我發展的要求。在這種新的教育理念之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等的教育活動必須去除掉至今為止固有的與理念不相符的形式上的壁壘和障礙”。[1]以此為基礎,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編寫的研究報告《學會生存》指出:“教育要面向整個社會成員”,受教育的時間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年齡”而是面向“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這使得終身教育思想進一步系統化和理論化,它標志著現代終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并引發了對傳統教育觀念的革命性變革。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從終身教育理論中派生出了一種新的“學習型社會”教育理論。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是建立終身教育的必要條件,終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又促進學習型社會的鞏固和完善。終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又促進學習型社會的鞏固和完善。這正如《學會生存》中所指出的那樣:“每一個人必須終身不斷學習,終身教育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石。”可見,學習型社會不僅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同時,學習型社會的突出特點是學習和接受教育從個體行為逐步轉變為社會群體行為。可以這么說,終身教育已被人們視為“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終身學習業已成為個人適應現代社會的基本生存方式。學習型社會為人的全面發展、進行終身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我國學習型社會構建的依據

學習型社會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潮流,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國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是基于我國在世界潮流下的一種明智的政策選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理念得到了黨和國家政府的一致肯定和高度重視。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律,明確指出了發展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對于不斷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實現國家民族的偉大復興所具有的重大意義。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終身教育”的概念。1999年1月31日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終身教育將是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共同要求。2001年5月,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上正式提出,“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提出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2007年,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將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明確提出了“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新要求,這為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終身教育事業,建立學習型社會指明了方向。

第二,從發生學角度講,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也是人的未完成性、全面發展性的客觀選擇。現生學認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這一點對我們認識人是有獨特貢獻的。我們可以說,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進程和學習過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點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實上,他必須從他的環境中不斷地學習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沒有賦予他的生存技術。為了求得生存和謀求發展,他不得不繼續學習”。[2]人帶著潛能來到世界,不停地進入生活,不停地發展完善自己,不停地變成一個“成人”。這一發生學的理論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論點。

查看全文

學習型社會構建論文

一、經濟層面

(一)我國國民經濟比較發達,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高速增長。1978—2005年,我國以9.36%的年平均增長率保持了27年的長期高速經濟增長的奇跡。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46619億元(325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4%,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居世界第四位。強大的經濟實力為我國發展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32%,比上年的3%增加了0.32個百分點。全國教育經費為12148.07億元,比上年的9815.31億元增長23.77%。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8280.21億元,比上年的6348.36億元增長30.43%。另外,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內教育撥款(不包括教育費附加)為7654.91億元,比上年的5795.61億元增長32.08%。其中,中央財政教育支出1076.35億元,按同口徑比較,比上年增長76%,高于中央財政經常性收入約28%的增長幅度。

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可知,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決定著上層建筑的變化發展,上層建筑變化發展的方向由經濟基礎決定,當某種經濟基礎向上發展的時候。它的上層建筑也處于前進之中。所以,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事業也會隨之不斷提升,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將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國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可能性

查看全文

創學習型社會動員通知

機關各科室、各學區,直屬各類學校:

為全面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熱潮,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社會”活動,經研究,決定召開“創建學習型社會”動員大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時間:**年11月28日(周三)下午2:00開始報到,2:30會議正式開始,會期半天。

二、地點:縣教師進修學校四樓多媒體教室。

三、對象:

1.縣教育局機關及各學區全體干部;

查看全文

學習型社會建設工作計劃

年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為指導,學習黨的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中共區委、區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實施意見》)中提出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將大力發展終身教育、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作為提高全區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基本途徑,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公平,保證市民享有各類教育的機會,使教育惠及更多的城鄉居民百姓,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一、加強宣傳,統一思想,提高對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

(一)加大宣傳力度。要把學習型社會建設作為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導向的作用,組織力量,及時準確地報道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重點、熱點和亮點,積極宣傳在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舉措、新典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學習型社會建設,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良好局面。(責任單位:區文廣局、各鎮)

(二)開展培訓工作。統一思想,提高干部群眾對學習型社會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年內將舉辦2期由相關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參加的專題學習班,進一步加強對《指導意見》的學習與研讀,領會和把握文件精神,交流鎮、村、居委教學點工作,更好地做好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規劃、指導、實施和管理。(責任單位:區文明辦、教育局)

(三)召開專題工作會議。今年上半年召開區基層教學點現場會,下半年召開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示范家庭經驗交流會。由有關企事業單位、村居委、學習型家庭交流在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經驗和做法,發揮創建學習型組織先進單位和學習型示范家庭的示范引領作用,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對下階段工作提出目標與任務,區領導對下階段工作提出總體要求。(責任單位:區文明辦、教育局)

二、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建立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工作機制。

查看全文

我們正在走向學習型社會

2001年5月,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上發出“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號召,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響應。2002年11月8日,他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講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時,更明確指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創建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機關、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家庭等活動方興未艾。為推動這一活動,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社己舉辦了兩屆創建學習型社會年會,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學習型社會,就國際社會來說,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哈欽斯于1968年首先提出。20世紀60年代末,瑞典曾出現過一種“回歸教育”理論,指給人們提供第二次或第三次受教育的機會。后來,這種理論和教育方式推廣到其他歐州國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6年1月1日召開的第19次會議通過的《關于成人教育的報告》,提出了終生教育與終生學習是并列的兩個概念。1988年7月,日本對文部省組織機構進行調整,將原來排在第五位的社會教育局更名為“終生學習局”,并升格為“各局之上”。1990年6月,日本制定第一部有關終生學習的法律《關于振興終生學習實施政策同完善推進體制法》。1991年4月,美國提出發展教育四大戰略。第三項戰略就是“把美國變成人人學習之國”(昨天的學生——今天的勞動者都要學習);第四項戰略就是“把社會變成大課堂”。l994年8月,西方七國首腦會議首次正式建議:“通過較好的教育和培訓,發展一種終生學習的文化,對人增加投資。”在這種背景下,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羅馬、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華相繼召開了兩次世界終生學習會議,提出“終生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的思想。由歐洲終生學習促進會提出,并經羅馬會議同意的終生學習的定義是:終生學習是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的潛能,它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利去獲得他們終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并在任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地應用它們。

群眾學習的優良傳統。這是因為,自我們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斗爭實踐中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一再教育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各種具體的文化科學知識和社會知識。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頒布《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要求全黨干部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具體運用。3月24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再次作出《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進一步對干部學習問題作了補充規定,其中以每年5月5日馬克思誕生日為學習節,以推動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貫穿《選集》的一條紅線,就是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同志在《論新階段》中號召全黨“來一個學習競賽”。同志有句名言:“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1983年4月,鄧小平同志為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1998年,同志指出:“當今時代,是要求人們必須終生學習的時代。”據《光明日報》1999年4月9日報道,在回答該報記者提問時,美國學習論壇主席、國際學習協會前主席鮑比·德彼特說:“祝賀中國教育家在‘學習’問題上引人矚目的成就和進展,‘學習化中國’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提法,它把學習型組織、教育變革、家庭教育和學習革命、終生教育等結合在一起,對各國而言是一個創舉。”

學習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創建學習型社會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個載體,是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基礎性的重大課題。我們一貫重視學習,現在為什么又要講學習型社會,這和過去有什么區別?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的闡述,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回答:

一、學習型社會是全民學習,而不是個人,或是幾個人的學習。當今我們所處的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要求構成社會集團的成員素質,應該“水漲船高”。如果不重視學習,沒有新知識武裝自己,就不能緊跟時代進步潮流,就要落后受人欺侮。所以,學習是全民性的任務,是自覺的需要,是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的,絕不是強加的。

二、學習型社會是終身學習,而不是學校學習,或者是工作階段的學習。現今的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如果不“充電”,就會成為新的“文盲”、“科盲”。對每個人來講,學習就像水、空氣和吃飯一樣,應該成為人生的目標、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無數事實表明,當今社會真正意義的學習,不再是單純為了獲取知識或掌握技能,成為人謀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目的。通過學習重塑自我、完善自我、創新自我,重新認識世界與我們的生存關系,是一個擴展創造性能量的過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