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政策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15:10: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學前教育政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政策

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趨勢

摘要:為有效研究廣元市農村學前教育政策問題,梳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現狀,以政策內容演化規律、價值取向變遷規律、政策實施效果三維框架形成廣元市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趨勢,為廣元市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政策;農村學前教育;研究趨勢

1問題提出

為重視和解決學前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國家出臺全方位學前教育政策體系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普惠性資源不足、政策保障體系不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保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1]國家相繼出臺了宏觀層面幼兒園規劃和改革、中觀層面的制度和體系、微觀層面的教師發展和幼兒園教學等20余個學前教育政策。這些政策覆蓋了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農村幼兒園等,關注了學前教育全環節,促進了我國學前教育的飛速發展。“由于各地政策資源的不同,中央相對單一的政策工具使用并不能夠為學前教育的發展建立起長效發展機制”;[2]加之,農村經濟體制的轉型、農村家庭學前教育觀念的缺失和支持學前教育能力的不足等現實困境,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停滯不前。[3]為有效研究我國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政策問題,以廣元市為例,采用文獻分析法梳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現狀及存在問題,以政策內容演化規律、價值取向變遷規律、政策實施效果三維框架形成廣元市學前教育政策研究趨勢,繼而為廣元市農村學前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參考,為我國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政策有效執行提供思路。

2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現狀

學前教育政策直接影響著宏觀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速度、規模和效益,又間接影響著微觀教育活動的質量。[4]因此,采用文獻分析法梳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現狀有助于厘清國內外相關研究問題和趨勢,豐富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理論和指導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實踐。在CNKI期刊數據庫中,以“學前教育政策”為篇名,搜索到120篇論文,關注內容主要包括新中國成立后學前教育政策價值取向演變,英國、美國、新西蘭、俄羅斯等國外學前教育政策問題,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的實施現狀與執行策略,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兩岸三地”學前教育政策、我國民辦學前教育政策發展歷程回顧,山東省、福建省等省學前教育政策發展現狀等;以“幼兒教育政策”為主題詞,搜索到22篇論文,關注內容主要為新疆幼兒教育政策發展、社會文化對幼兒教育政策的影響、我國幼兒教育政策的公平取向、幼兒教育政策對幼教師資的發展影響、我國農村幼兒教育政策體系回顧及思考、我國幼兒體育政策分析等。以“農村學前教育政策”“農村幼兒教育政策”為關鍵詞,搜索到78條記錄,關注內容主要為農村教育政策回顧、變遷、價值取向、變革、創新、進展、啟示等,覆蓋我國江蘇、海南等地,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新中國成立后30年、近10年、改革開放以來、新時期等時間段,形成豐碩的理論成果,豐富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理論。

查看全文

農村學前教育政策探析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依靠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第二個階段是依靠社會多元化供給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目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有:應試教育的沖擊導致學前班“小學化”“成人化”傾向嚴重;幼兒教育行政網絡在政府機構精簡中受到沖擊,在園幼兒安全隱患普遍存在;農村幼兒教師身份不明,來源困難,師資隊伍老化。政府是社會的主導和管理部門,利用財政經費支持引導幼兒教育,規范和管理幼兒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改革開放;農村學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開放30年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簡要回顧

改革開放30年,我國農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這種巨大社會變遷,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也經歷了重大調整。

(一)第一階段:依靠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伴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家庭對于教育的需求與重視程度也空前增強。同時,黨中央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培養科技人才,基礎在教育”。為此許多省市都掀起了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活動。為加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復了幼兒教育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廳也恢復幼兒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和教研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幼兒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員,形成由上而下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領導體制。1979年,全國托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并決定在國務院設立托幼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負責研究和實施有關托幼工作。此外,為保證和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部分省市在縣鄉兩級設立幼教專干和幼教輔導員,并選派懂專業的干部擔任公社(鄉)中心幼兒園園長或公社(鄉)幼教輔導員,負責鄉村幼兒園(班)的業務指導。幼教管理體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對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業務指導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學前一年教育的普及與發展,也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奠定了強有力的制度與組織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縣自1980年開始健全幼教輔導網,全縣47個鄉鎮都配備幼師輔導員,縣財政每年設立有1萬元幼教專項經費,用于對幼兒教師的業務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支。這種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展有效保證了鄉村幼兒教育的保教質量,大大提高了農村幼兒的入班率。據統計,1985年桃江縣共辦有幼兒班(學前班)599個,3~6歲幼兒的入班(入園)率高達85%。

查看全文

農村學前教育政策分析論文

一、改革開放30年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簡要回顧

改革開放30年,我國農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這種巨大社會變遷,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也經歷了重大調整。

(一)第一階段:依靠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伴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家庭對于教育的需求與重視程度也空前增強。同時,黨中央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培養科技人才,基礎在教育”。為此許多省市都掀起了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活動。為加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復了幼兒教育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廳也恢復幼兒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和教研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幼兒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員,形成由上而下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領導體制。1979年,全國托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并決定在國務院設立托幼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負責研究和實施有關托幼工作。此外,為保證和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部分省市在縣鄉兩級設立幼教專干和幼教輔導員,并選派懂專業的干部擔任公社(鄉)中心幼兒園園長或公社(鄉)幼教輔導員,負責鄉村幼兒園(班)的業務指導。幼教管理體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對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業務指導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學前一年教育的普及與發展,也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奠定了強有力的制度與組織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縣自1980年開始健全幼教輔導網,全縣47個鄉鎮都配備幼師輔導員,縣財政每年設立有1萬元幼教專項經費,用于對幼兒教師的業務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支。這種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展有效保證了鄉村幼兒教育的保教質量,大大提高了農村幼兒的入班率。據統計,1985年桃江縣共辦有幼兒班(學前班)599個,3~6歲幼兒的入班(入園)率高達85%。

此外,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不高,國家財力有限,在農村地區尚無法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實際情況,有關教育行政部門認為舉辦一年制的學前班是當前發展農村幼兒教育的最佳途徑。為此,1986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辦好幼兒學前班的意見》,大力推動農村學前班的發展,并使得學前班在過去20多年中成為農村幼兒教育的傳統辦學模式。據統計,1989年全國學前班人數占在園(班)幼兒總數的47.3%,其中農村學前班幼兒數占農村在園(班)幼兒總人數的60%以上。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政策的提出,是積極應對集體經濟解體、村社無法繼續獨立承擔農村幼兒教育重任的一種理性選擇,它有力地保障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學前一年教育的普及和發展。

(二)第二階段:依靠社會多元化供給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查看全文

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依靠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第二個階段是依靠社會多元化供給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目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有:應試教育的沖擊導致學前班“小學化”“成人化”傾向嚴重;幼兒教育行政網絡在政府機構精簡中受到沖擊,在園幼兒安全隱患普遍存在;農村幼兒教師身份不明,來源困難,師資隊伍老化。政府是社會的主導和管理部門,利用財政經費支持引導幼兒教育,規范和管理幼兒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改革開放;農村學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開放30年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簡要回顧

改革開放30年,我國農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這種巨大社會變遷,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也經歷了重大調整。

(一)第一階段:依靠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伴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家庭對于教育的需求與重視程度也空前增強。同時,黨中央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培養科技人才,基礎在教育”。為此許多省市都掀起了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活動。為加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復了幼兒教育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廳也恢復幼兒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和教研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幼兒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員,形成由上而下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領導體制。1979年,全國托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并決定在國務院設立托幼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負責研究和實施有關托幼工作。此外,為保證和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部分省市在縣鄉兩級設立幼教專干和幼教輔導員,并選派懂專業的干部擔任公社(鄉)中心幼兒園園長或公社(鄉)幼教輔導員,負責鄉村幼兒園(班)的業務指導。幼教管理體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對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業務指導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學前一年教育的普及與發展,也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奠定了強有力的制度與組織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縣自1980年開始健全幼教輔導網,全縣47個鄉鎮都配備幼師輔導員,縣財政每年設立有1萬元幼教專項經費,用于對幼兒教師的業務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支。這種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展有效保證了鄉村幼兒教育的保教質量,大大提高了農村幼兒的入班率。據統計,1985年桃江縣共辦有幼兒班(學前班)599個,3~6歲幼兒的入班(入園)率高達85%。

查看全文

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研究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依靠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第二個階段是依靠社會多元化供給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目前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有:應試教育的沖擊導致學前班“小學化”“成人化”傾向嚴重;幼兒教育行政網絡在政府機構精簡中受到沖擊,在園幼兒安全隱患普遍存在;農村幼兒教師身份不明,來源困難,師資隊伍老化。政府是社會的主導和管理部門,利用財政經費支持引導幼兒教育,規范和管理幼兒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改革開放;農村學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開放30年農村學前教育政策簡要回顧

改革開放30年,我國農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著這種巨大社會變遷,我國農村學前教育政策也經歷了重大調整。

(一)第一階段:依靠群眾集體和教育部門共同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伴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家庭對于教育的需求與重視程度也空前增強。同時,黨中央提出“要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培養科技人才,基礎在教育”。為此許多省市都掀起了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活動。為加強對幼兒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復了幼兒教育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廳也恢復幼兒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和教研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幼兒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員,形成由上而下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領導體制。1979年,全國托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并決定在國務院設立托幼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負責研究和實施有關托幼工作。此外,為保證和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部分省市在縣鄉兩級設立幼教專干和幼教輔導員,并選派懂專業的干部擔任公社(鄉)中心幼兒園園長或公社(鄉)幼教輔導員,負責鄉村幼兒園(班)的業務指導。幼教管理體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門對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業務指導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學前一年教育的普及與發展,也為我國農村學前教育事業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奠定了強有力的制度與組織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縣自1980年開始健全幼教輔導網,全縣47個鄉鎮都配備幼師輔導員,縣財政每年設立有1萬元幼教專項經費,用于對幼兒教師的業務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支。這種培訓與教研活動的開展有效保證了鄉村幼兒教育的保教質量,大大提高了農村幼兒的入班率。據統計,1985年桃江縣共辦有幼兒班(學前班)599個,3~6歲幼兒的入班(入園)率高達85%。

查看全文

實施免費學前教育的可能性及路徑選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相關部門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愈來愈高。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也隨之成為時代的大背景,而學前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更多人士的關注。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我國免費學前教育實施的可行性與路徑選擇。

關鍵詞:學前教育;免費教育;可行性;路徑

社會在不斷發展,和諧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前提和背景。幾年前,倡導學前教育的政策出爐,部分學者也順勢提出了實施免費學前教育的舉措,并且建議“在經濟條件、教育條件成熟的地方,可將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范圍相對較廣的城市或地區作為進行免費學前教育的試點,然后循序漸進地推廣。”

1.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礎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是整個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導性之作用;同時學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點,良好習慣的養成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從長久看,學前教育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前教育的經濟回饋相對較高,社會效益是無法估計的,在整體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現有免費學前教育政策解析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保障體系建設淺析

一、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以及保障體系的構成

1.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是指在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督管理下,讓所有適齡的幼兒均享受到學前教育的義務和權力,并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達到學前教育效果與成果機會之間的相對均衡、達到資源配置的相對均衡、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之間的相對均衡以及各個幼兒園之間教育水平差異縮小,達到相對的均衡。為了達到這種相對均衡的發展狀態,各個幼兒園必須針對自身的情況,選著事宜的教學方案,針對地域的具體的情況因材施教,從而達到提升整體學前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2.保障體系主要是為了達到資源配置的相對均衡,其構成主要是指國家出臺的一些法律政策和相關制度,將各種教育資源有機的調配,為幼兒提供一個相對均衡的教育平臺,使教育機會的相對均衡,從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借助完善的學前教育保障體系做支撐,它主要包括學前教育辦園規范、學前教育監督考評制度、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及學前教育法律制度等。

二、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與保障體系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越來越重視,也有效的促進了學前教育的發展,但是與預期的學前教育效果仍然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還存在以下多個方面的問題:1.部分地區的學前教育理念相對的落后,保障體系不健全學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其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學前教育的理念相對較為落后,對學前教育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這樣就造成了城鄉學前教育的不均衡。再加上各個學校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地區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樣就造成了整個學前教育呈不均衡發展的狀態。再加上在學前教育中,沒有一個健全的保障體系,不能像義務教育或者是職業教育一樣對幼兒的義務和權力做到明確的規定,這也是導致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2.資源配置不均衡,布局也不夠合理其主要表現為部分地區創建幼兒園的數量較少,不能滿足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其次就是一些幼兒園的高額收費、辦園規模過小等導致很難得到發展。再者就是幼兒的人數較高,但是分布不均,導致一部分幼兒園處于部分閑置的狀態。還有就是在資源的配置上,各個幼兒園由于地域性差異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農村地區,教學設施較為簡陋,與城市幼兒園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達到相關的辦園標準。3.財政經費投入不足且學前教育資助政策不完善主要是指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所投入的財政經費與其它教育相比,嚴重的不足,制約了學前教育的開展實施,再者就是部分幼兒園在建設的過程中挪用財政經費,這樣也同樣造成了學前教育的不均衡發展。在學前教育資助政策上也不完善,再分配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使得資源分配不合理。4.教育主管部門在學前教育的管理上存在職責缺位主要是因為我國相關的主管部門將管理的重心放在義務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等方面,導致在學前教育上崗出現了嚴重的責任缺位現象。所頒布的各項政策遠遠不能夠滿足當代學前教育的發展需求,同時也缺乏相關的指導和規范的管理,使得學前教育的不均衡發展越來越嚴重。

三、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與建設保障體系的具體措施

1.對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針對地方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制定優質的學前教育計劃,合理的配置學前教育資源,加快偏遠地區學前教育的步伐,以優質化的建設促進學前教育的整體均衡。2.強化學前教育的管理,促進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相關的教育部門要重視學前教育,并加強學前教育的管理,以各種規范的辦園制度,約束、調控學前教育的規范,避免一些不合格的幼兒園存在,對幼兒園的標準也要進行調控,使價位能夠被廣大民眾所接受,也能為幼兒園帶來經濟效益,使幼兒園的各項工作能夠正常的運行。3.建立和完善學前教育保障機制主要是以各種保障機制為支撐,為學前教育保駕護航,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完善學前教育的收費;完善學前教育資助標準以及撥款標準等,從而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對于當代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該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足夠重視,并采取各種有效的保障機制,減少城鄉、園與園之間的學前教育的差距,促進學前教育均衡的發展。

查看全文

縣教育局學前教育促進實施方案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省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精神,全縣開展學前教育促進工程,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提出的“幼有所育”的學前教育發展要求,鞏固前期工作成果,加快發展學前教育,著力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提升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水平,辦好學前教育,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

二、目標任務

圍繞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解決好兒童早期教育服務難以滿足需求問題,通過在全縣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開展幼兒資助和幼師培訓,促進學前教育快速發展。2020年,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所;資助幼兒3700人次;培訓幼兒教師97人次。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努力提升學前教育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三、資金籌措

查看全文

有效學前教育項目評析

一、有效學前教育項目(EPPE)啟動的背景

當家庭環境無法提供甚至阻礙這種良好教育時,他們往往可能會期待有效的學前教育機構來促進兒童的良好發展。不僅如此,英國政府的教育質量政策研究重心也逐漸向學前教育階段轉變。在EPPE項目開始前的一段時期(大概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政府的主要教育政策偏向是學校教育階段(5~16歲)兒童,與此相對的學前教育政策停滯不前。[5]然而,繼學術界對學前教育重要性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處境不利家庭對促進教育公平的政治訴求之后,1997年英國政府開始堅定地調配拓展學前教育服務設施,這一承諾有兩個基點:[6](1)滿足所有兒童適應全國課程的需要,尤其是處境不利背景的兒童;(2)為家境貧窮的家庭提供保育和教育。由此可知,英國政府對學前教育質量政策的轉變,特別是對處境不利家庭兒童學前教育階段扶持政策的轉變。

二、有效學前教育項目研究的主要路徑

EPPE項目研究的核心目標在于:探究學前教育對兒童的影響(主要是3~7歲兒童);有效學前教育機構的特征;兒童自身和家庭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主要通過有效性研究(EffectivenessStud-ies)、質量特征研究(QualityCharacteristics)和個案研究(CaseStudies)三條路徑來實現`。

(一)有效性研究(EffectivenessStudies)

有效性研究采用的是量化分析的方法,運用多層分析模型(Multilevelmodels)和增值評價(Valueadded),在考慮到兒童本身和家庭的影響因素前提下探究學前教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近年來,多層分析模型(Multilevelmodels)和增值評價(Valueadded)在英美等國針對學校效能的研究中應用廣泛,其優點是能將影響學生成績的外部因素(如學生的前測成績、家庭背景、學校或教師層面的外部信息等)與學校或教師的效應分離開來,得到學校或教師的“凈效應”,實現對學校或教師效能的科學評價。[7]具體到EPPE項目的研究中,研究者將其有效性要素分為兩個水平:第一水平是兒童、家庭和家庭環境對兒童進入學前學校之初的成就和社會行為的影響;第二水平是在控制兒童基線分數和背景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兒童在學前教育期間的成就和發展。[8]EPPE項目的研究者運用情境模型(Contextualmodel)來分析兒童、家庭環境等背景因素對兒童不同年齡段成就和社會行為的影響;采用增值性評價在控制基線分數和背景因素的前提下,來探究兒童在學前教育期間那些可能歸因于個體間和學校間的差異,進而估計對兒童發展的作用。通過多層分析模型和增值評價,研究者逐層分析出兒童自身、家庭因素對其發展的影響以及學前教育機構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查看全文

教育局學前教育質量建設意見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學前教育,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實現教育事業均衡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全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公益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經費保障和人員配備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制約了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切實解決我區學前教育在發展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特制訂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及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編制學前教育三年行動意見的通知》精神,以加強學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為原則,以落實政府職責、加大政府投入為重點,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公辦性質)幼兒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做到確保公益、促進均衡、提升內涵、激發活力,為每個適齡兒童提供公平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二、總體目標

強化政府職責,建立政府主導、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體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合理布局我區學前教育資源,普遍改善我區各類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合理配置保教人員,整體提升保教質量,基本滿足居民多樣化學前教育需求。

(一)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比例大幅提高。到年,公辦(公辦性質)幼兒園占全區幼兒園總數的70%以上,其在園幼兒數占全區總數的7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