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本質范文
時間:2023-10-19 17:09: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本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前教育――人終身發展的起點,美術教育――學前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實用性很強的專業。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的音樂、舞蹈、美術、隊列操練及口語表述等基本技巧和能力,是決定教育活動開展成敗的重要因素,尤其美術教育,直接影響著兒童對美的感知。有關美術能促進人發展的研究,一直是眾多專家所關注和研究的。而作為人的發展之啟蒙階段的幼兒美術教育更是備受關注。從美術活動能全面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基本假定出發,心理學家們運用各種實驗結果、基本原理、方法,去觀察、解釋美術活動的促進作用。我們嘗試對學前美術教育領域內主要貢獻者的觀點進行歸納,并梳理其理論邏輯,進而理解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實質。
一、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
1.以發展人格為基礎的美術教育
以發展人格為基礎的美術教育,強調美術教育的教育價值,通過美術創作促進兒童健全發展。這是工具論的倡導者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和英國美術家里德提出的。羅恩菲爾德對創造性推崇備至,里德主張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兒童人格的發展,認為兒童生來就有藝術潛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現類型,教師應按兒童的類型進行指導,以發展兒童個性。奧地利的兒童美術教育家齊塞克將注重發展兒童的創造力、注重兒童人格的發展,作為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目的。
樓必生和屠美如指出美術教育有助于一般智力和創造性的發展。美術活動中所整合的各種知識經驗,所發展出來的直覺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對抽象、邏輯思維起互補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發展。楊黎明、劉志紅、李建春和陳彤都認為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不僅是智能培養,更在于通過美術教育來發展兒童自己,促進兒童完整、健康人格的發展,可以對兒童在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形成方面產生潛在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學前美術教育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獨特優越的功能,因為在教育情境中美術活動可以將兒童帶入一個豐富多彩的美的世界,使他們從感受領悟中體驗、創造中獲取實現自我的潛能、智慧、價值和樂趣,獲得真、善、美高尚的人格素質的熏陶和錘煉。
2.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
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主要價值在于它對個人經驗的獨特貢獻。兒童美術能力不是自然發展的結果;美術學習由創作、批評和歷史三方面構成;必須經過學習才能獲得,而嚴格的課程設計是美術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對美術教學效果要盡力進行評價。這是本質論的提倡者艾斯納提出的,與他觀點相似的格里主張以美術學科的基本內容作為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W?迪文格內爾的觀點與艾斯納相近,格內爾倡導DBAE大綱,他曾在文章《一種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將美術作為一種學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The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的術語。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簡稱“DBAE”。
二、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實踐研究
1.以傳統的技能的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1)國外的教學方法
在古希臘時代,兒童學習美術主要在文法學校中進行,兒童模仿教師描畫字母輪廓。在20世紀早期,英國美術教師史密斯他認為繪畫教學要像書寫一樣,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德國的美術教育和英國、美國的教育實踐在形式上基本相同,教師示范,讓兒童模仿和練習線和形。日本在明治初期,美術教育也十分重視實用功利,繪畫局限于用筆描繪正確的圖形。
(2)我國的教學方法
由于受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幼兒美術教育實踐中最主要的方法是臨摹和記憶,不能發揮幼兒創造性及自我表現的價值,重結果,輕過程,講究功利性目的。傳統的方法具體步驟為:出示范畫、講解、示范。上世紀70年代風行的簡筆畫教學更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以培養學前兒童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
(1)國外的教學方法
教育家杜威采用進步主義教學法,指出在美術課中應讓兒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認為應重視和欣賞兒童的發展過程的有限經驗,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教師不必提供指導,更不應干涉,他提倡培養兒童創造性的智能。盧梭、德國柯思修泰納和齊賽爾提倡讓兒童到優美的環境中去,反對臨摹。視覺藝術是一種語言;藝術不以一條準則、一門學科、一些抽象的技巧,或被視為其他任何關注技巧本身的方式教幼兒。在瑞吉歐?艾米利亞學前學校,對于大多數幼兒來說,對于還沒有具備正式書寫和閱讀能力的幼兒,使用視覺和圖像語言來表達對世界的探索和理解是很容易的。但這并不表示在幼兒使用工具、材料和圖像、視覺表現方式時,不給予任何指導。在開始畫畫前,交流他們真實看到的事物,交流他們的想法和觀察的早期經驗,能為孩子的繪畫和創造帶來一定的好處。兒童的作品被謹慎地儲存和展示,讓幼兒們感受到成人對其作品的重視,激勵幼兒更投入和認真地進行他們的創作。加登納也認為,那些已經掌握了符號系統而又能不受其束縛的人,“易于獲得最新鮮的概念,最原初的行動和最獨特的情感組合”。幼兒園應任憑兒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畫畫,而不是過早地教導兒童線和形的畫法。
(2)我國的教學方法
朱家雄和孔起英認為,學前美術教育可以通過繪畫、手工和欣賞來開展。通過欣賞來培養學前兒童的審美感知力,通過繪畫、手工來培養審美創造能力,通過繪畫、手工和欣賞來培養審美情感的體驗和表達能力。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孔起英指出應通過美術教育對幼兒進行審美情感教育,重視兒童審美經驗的積累,她認為技能與創造性的發展不矛盾,技能為創造性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在個性方面的教育,劉志紅、李連春和高明認為,學前兒童教育活動應從兒童個性心理發展特點入手實施美術教育,根據兒童個性發展特點因勢利導,創設有利于兒童個性發展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西方現代美術教育理論中的工具論和本質論.
[2]王洋,趙英輝.從彼此頡頑抗衡到相互借鑒發展――對工具論與本質論的評價及二者對中國美術教育發展的現實意義.網絡財富,2010-11-23.
[3]西方現代美術教育理論中的工具論和本質論.
[4]蘇慧紅.高等學校美術教育如何作用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探索,2006-12-30.
[5]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6]林琳,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篇2
[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 學前美術教育 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1-0225-02
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學前美術教育作為培養幼兒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等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學前美術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作為高等師范院校中的學前美術教育專業應體現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順利實現當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了解幼兒審美心理結構
高等師范教育中學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是幼兒園教師,因此,“兒童”是整個學前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的主要載體。也就是說,一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設置都要圍繞著為了培養“兒童”展開。學前期的兒童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他們進行美育的前提,必須了解兒童的審美心理結構。所謂審美心理結構,就是人們在欣賞和創造“美”的活動中,各種心理能力達到高度活躍時構成的一種獨特的結構。[1]了解兒童審美心理結構應從關注兒童畫開始,兒童畫是人類早期的生命活動,兒童繪畫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美術作品,可以說是一種教育品,是一種“兒童生命活動的顯現和投射”。[1]通過研究兒童畫,可以看出不同年齡階段兒童所特有的審美心理,包括感知形象能力和表現形象的情緒性等。皮亞杰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生命力有不同的領會,以此來映射他們不同的審美心理。年齡小一些的兒童僅認為一顆樹是有生命的,但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則會分化出生命的運動和非運動。因此,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課程設置而言,應當在關注兒童審美心理結構這方面內容上下功夫,注重兒童審美理論知識的傳授,那些認為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只關注技法高深的練習,忽視“兒童”這個主要載體會使美術作品失去活力,不能體現兒童美術的特征,從而在今后教學中得不到兒童的認可。因此,對于高等師范院校學前美術教育專業而言,應讓學生到幼兒園進行深入體驗,了解幼兒的審美心理結構和成人的區別,從而準確地把握自己學習和研究的方向。
二、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師范院校學前美術教育專業與幼兒師范院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的課程設計是不同的,由于幼兒師范院校與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對于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差別,因此,幼兒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的課程設置相比高等師范院校學前美術教育專業而言課時量相對較少,課程內容也較初級,學生不能夠全面深入地學習美術技能和理論知識,未能在學習中展現出每個學生在美術方面的特長,只是一些繪畫的基本知識和技法,對美的形態和結構等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做過多的要求。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學前美術教育成為學前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其培養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技能和全面發展人才為目標。不僅能夠勝任幼兒園的教育工作,還能夠做到在有所長基礎上個人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對于學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而言,不僅要注重各種繪畫手工等技能的掌握,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審美教育。那么,什么是審美教育呢?審美教育又稱美育,其目的是培養受教育者對美的形態、結構等的感受、鑒賞、創造能力,培養其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的審美情操,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與愉悅,最終達到人格的完善。[2]下面分別從審美情趣、審美理解力和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三個方面進行闡釋。
(一)審美情趣的激發
美育是用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產品與物質產品的美,反過來對人進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藝術設計和創意的范圍十分廣泛,美蘊含在人類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3]對于高師學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審美活動已不僅僅停留在對優秀作品或者美好事物的欣賞,而是需要教會學生對于美的事物能夠從有形和無形的辯證關系角度出發,挖掘其美好外表之外內在所蘊含著的美的意蘊,從美的根源去激發學生心靈,給學生以啟迪。讓學生通過欣賞、分析名畫的設計出發點和創作意圖,從而激發他們的審美情趣。例如,塞尚名畫《三浴女》中,畫面中三個身軀龐大的女人,雖然與當時普遍認可的女性美標準不相符,但塞尚的表現意圖不是為了顯示人物軀體的美感,而是抓住了人物動態中舉手投足的姿態所表現出的活力和平衡感,是一種力與美的結合,表達出了一種有關戶外自然界和生命力的微妙感受。又如梵高的作品《夜的咖啡館》中,大多數畫家往往把咖啡館描繪成歡樂的場所,但梵高則運用帶有生命力的筆觸、油彩的厚度和明顯分開的線條,表現了一群無處可去的不快樂的人,畫面沉浸在一種人為的光線之中,顯然一幅悲慘的社會景象,紅和綠、紫和藍的微妙搭配正是梵高增強畫面沖擊力的方式,這種獨特的創作視角表現了咖啡館不僅是使人娛樂休閑的地方,也是使人喪失理智、墮落和犯罪的地方。
(二)審美理解力的培養
審美理解力就是通過感受體驗,把握自然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藝術作品內容的意義,是一種有意識教育和無意識文化熏陶的結果,要求克服以往日常的慣性思維,通過造型、色彩、構圖、圖形、線條、光源等形式將日常眼光轉換為審美眼光,將普通的評判標準轉變成審美標準,認識并挖掘作品蘊含的精神。對于學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而言,今后要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因此,審美理解力的培養不再只是單純的邏輯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與事物外在定性的相互滲透,能夠將事物從理性層面轉移到情感層面,例如,我們看見彩虹,不再認為它是太陽光和雨霧相互作用的產物,而是雨過天晴,通往幸福的橋梁。又如在靳埭強作品《勇破成規》海報中,原本很簡單的一把尺子被賦予了多重涵義,尺子的另一面規矩、守舊被提煉出來,破尺則代表破舊的象征,表達了靳埭強先生要求青年學生“不要墨守成規,勇于創新”的希望。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自然、器物、一石一木甚至一片字紙熱愛的同時,做到“化物為意”,用藝術的眼光和品質去理解美、感受美,注重對美術文化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美術活動往往缺乏主題,設計思想較為單一,缺乏足夠的形象儲備和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思想禁錮,缺乏內涵和藝術性。從而促進學生向更高的審美層次過渡,才能培養學生準確而又生動恰當的藝術審美理解力,從而把握藝術品的真諦。
(三)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對于高等師范學前美術教育專業學生而言要因勢利導,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在學習表現技法的同時,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讓審美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心靈體驗,能夠將豐富的認識轉化為審美創造力,運用線條、色彩、透視、質感、肌理等造型手段,將無形的想象力轉化為可視的形象,如:漆畫課程教學時,要求學生大膽利用各種材質和手段作畫,教師可先出示用蛋殼材質做好的范畫,蛋殼的特殊肌理和真實感在畫面中呈現的視覺和心理沖擊,能夠激發學生想親自動手制作的好奇心,并對這種工藝制作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并同時可以給學生列舉出可制作漆畫的其他材質,如棉花、零碎的繩子、樹葉、絨線、蛋殼、銅絲等身邊的物品都可以成為創作的工具,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觀感和制作內容方面,從審美角度去選擇適當的材料,打破常規,進行拓展思維訓練,而不僅僅停留在筆這種單一的工具上,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發現美的事物,體驗創造帶來的視覺感受,最終達到情感上的愉悅。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可以成為創作的源泉,激發他們更好地觀察和熱愛生活,從而達到培養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黎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危機與挑戰.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9(9).
篇3
您認為幼兒美術教育在幼兒的成長、發展中有哪些重要意義?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他們天生就喜歡涂涂畫畫,喜歡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可以說,幼兒將美術活動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游戲活動,同時,繪畫也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幼兒繪畫活動是幼兒用以表達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幼兒的繪畫作品充滿著天真與稚拙,抒發和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體現了幼兒的精神自由。這種精神自由的美術活動,滿足幼兒自由成長與想象的需要,是幼兒獨特的表達方式。因此,美術活動熏陶和完善幼兒的人格,幫助幼兒身心和諧地成長。
幼兒獨特的筆觸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與創造力,在引導幼兒自由地享受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與欣賞能力,培養幼兒感知事物的敏銳角度,也更有利于培養幼兒對美術創造與實踐活動的自信心。美術活動是幼兒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實踐活動,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請您介紹幼兒美術教育是如何逐步培養興趣、提高幼兒藝術素質的?
■幼兒美術教育的本質是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天生的藝術家們保持住藝術家的天分。幼兒的美術興趣與素養不是簡單訓練出來的,而是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啟發與陶冶出來的,將美術活動回歸幼兒,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引領幼兒自然地走入藝術世界,為幼兒創造必要的條件很關鍵:為幼兒提供隨手可得的繪畫器材;為幼兒創造美的環境熏陶;生活中引導幼兒發現、感受美的事物;正確解讀幼兒的美術作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藝術素質。
培養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藝術素質,還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我們要善于在生活、游戲中引發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從幼兒繪畫的興趣點入手,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會有感而發,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與自信,從而樂此不疲。
在提高幼兒藝術素質的過程中,特別要警惕揠苗助長的做法。避免用簡單重復、模仿、機械訓練的方法,過分追求功利化目標或過分以美術結果為導向的培養模式,這會使幼兒對美術活動失去興趣。
在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訓中,您獲得了哪些指導和提高?
■在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訓中,我們先后聆聽了三十多位全國最優秀的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從不同的角度使我獲得了教育理論的引領、教育視野的拓展、教育研究的啟示、專業素養的提升,同時,更從教育理想的精神層面鼓舞和堅定著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的信心與決心。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還為我們每一名學員的專業成長搭建了廣闊的平臺,提供了基地實踐、課題研究等豐富多彩的研修活動,我根據自身的研究興趣申請了“回歸兒童的自然繪畫教學法的研究”課題,并在導師的指導下從深入分析當前兒童繪畫活動的現狀、明晰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回歸幼兒的本真的自然繪畫教學,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主張。
請您談談青年教師如何成長為優秀的幼兒教師。
■我想,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是學前教育的中堅力量,作為一個有強大輻射作用的團體,現在越來越廣泛地受到關注。加速青年教師隊伍的成長,培養更多優秀的幼兒教師,是所有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因此,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我也在不斷地探索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有效方法。
青年教師成長為優秀的幼兒教師的成長要素之一――志存高遠。青年教師在教師職業的初始階段就應胸懷教育夢想、樹立遠大志向,為自己制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明確努力前行的近期、遠期目標。青年教師的成長要素之二――行為世范。作為教師的職業特殊性,必須自覺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到人之模范的作用;必須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有一種為教育事業,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青年教師的成長要素之三――學為人師。教師是終身的學習者,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應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青年教師的成長要素之四――積淀風格。支持每一名教師養成反思、總結的習慣,幫助青年教師腳踏實地開展教育科研,全身心地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教育問題,使更多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不斷探索、凝練,形成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個性化的教育風格。我們的教育事業定會人才輩出,培養更多的優秀幼兒教師,甚至是教育實踐家。
作為教學園長,您對幼兒教育有哪些思考和研究?
篇4
一、明確兒童學習美術的目的
人生在兒童階段各個方面都發展迅速,尤其是腦重量的發展,在12歲時基本與成人相等,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大腦皮層各反射區逐漸成熟,形成各種條件反射的速度亦加快,兒童期形成的條件反射能很牢固并長時間的保存下來。因此在兒童階段經歷或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能長久的保存下來,而在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感知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美術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培養審美能力
個人所具有的與進行審美活動相關的主觀條件和心理能力。人感知外物時,自身的情感模式與事物中蘊含的力的關系相吻合,產生一種同一的體驗即審美體驗。兒童對美的事物進行觀察時會產生情感的共鳴。這種審美能力不僅是通過凈化事物的特征,而且還能促進兒童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兒童逐步從外界獲得更美好的事物形象,使自己豐富和成熟起來.通過系統的學習與培養,形成良好的審美觀,是推動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的動力,對其一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二)培養表達能力
美術是用畫筆或其他工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語言表達有各種語言種類的限制,而美術表達卻沒有這些限制。人們常說畫如其人,事實上畫能反映出人的氣質、愛好、性格和身體健康狀況。兒童繪畫是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在繪畫中表現了孩子們的思想、情感和興趣。兒童在繪畫表現出的個性,是兒童自信心和獨立性的顯現。他們通過觀察體驗,表現自我,通過獨立思考發現自己的感受。兒童繪畫同時也在表達一些東西,而且通過這些畫他往往還能給你講一些故事,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三)培養實踐能力
美術活動以動手為主要特征,在通過繪畫和制作等一系列活動中,培養的兒童的動手能力,使孩子們提高了解工具,運用工具,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并且培養探索學習的習慣和嘗試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四)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對未來人才的要求,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心理品質。美術活動是源于現實,同時又要高于現實。美術教育具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它能激發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產生對它物觀察的獨特視角,讓兒童敢于想象,敢于別出心裁,拓展兒童的聯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自由是創造的主要特征,沒有自由不可能有真正的創造。因此,在表現和創作時,應該盡可能的給予自由,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對于創造方法也不能用某一標準去判斷。這種啟迪創造性的核心是求異思維,用夸張變形的方式,增強藝術的感染力更多的培養兒童。同時還培養的兒童獨立思考的能力、計劃能力和變通能力。
兒童美術教育在陶冶情操,促進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有著很大意義;在利于兒童健康個性的發展,在鍛煉孩子生存能力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也是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學習美術的意義并不在與能否成為畫家,而是在于以后會怎樣看待這個世界,怎樣審視這個這個美麗的世界;如何構建自己的人生,如何在描繪自己的人生。通過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觀察能力,形成基本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養兒童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人的向往,是前進的方向,是能在這個大道上行進的動力。所以興趣是引發和維持兒童學習美術,并將學習美術引向目標的動力。阿恩海姆說:“一旦學習目標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孩子的耐心就沒有止境。”興趣對學習美術的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興趣濃厚的學生在參與美術活動時能夠不斷的進步,往往能產生相對明顯的進步。興趣的產生和維持與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和培養是密不可分的。
(一)用多種方法引導兒童,激發興趣
在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有效的教育方法來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可以通過簡單動畫片來吸引孩子的目光;通過展示大師畫作來開拓兒童的視野;通過示范來激發兒童的動手興趣;通過講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一些手段激發兒童的興趣。
(二)用藝術眼光欣賞兒童,培養興趣
兒童的學習興趣的保持很大成份來自家長和教師認同和夸獎。組織一系列的美術活動讓兒童展示現自己作品,獲得家長和教師認同和夸獎,是激發兒童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在兒童展示作品時,應該強調個性的表現,促進兒童的創造能力的發揮,讓他們具有成就感,爭強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培養了學習興趣。另外切忌用模式化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作品,尤其是用“像”與“不像”來評價兒童的作品,忽視了藝術的本質和兒童的個性,只能使兒童喪失興趣。
(三)用多變內容吸引兒童,強化興趣
兒童對生動、直觀和新穎的事物感興趣,枯燥乏味的美術理論只能抹殺兒童的興趣,限制兒童個性的發展和創造力的發展。在兒童美術教育中盡量增加生動、直觀和新穎的教學內容,強化兒童的興趣、吸引兒童的注意力。盡量避免美術教育內容的理論化,限制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當然在這同時,也不能單純的追求生動、直觀和新穎而忽視了兒童自覺性的培養和美術教育的目的。
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兒童興趣的激發有很多方法和手段,在他沒有興趣時,不能使用強迫的手段,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應采用“大禹治水”的辦法,去積極的“引導”而不是“強堵”。
三、指導兒童學習美術的方法
兒童美術是兒童根據自身對外界事物的感知、認識,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通過美術活動表達出來。楊景芝教授說:“繪畫對于兒童來說,其作用并不在于繪畫的藝術性、思想性如何的深刻,也不在于繪畫的技藝是如何的高超嫻熟。兒童畫畫純屬于情感發展的需要。”因此兒童美術教育應遵循兒童生理、心里發展的特點,有效的結合教育發展階段的特點而進行。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強調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學習,學會探索研究的方法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力。雖然這種觀點忽視了一些因素,但是提高了兒童的獲取美術教育的能力,讓兒童體會參與到美術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和在這種探究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
實用教育學的創立者杜威認為:教育之外無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證兒童的成長;主張“兒童中心”、“活動課程”、“做中學”的教育思想。在兒童美術教育應用這種思想,強調兒童的主體地位,尊重兒童的需要、興趣及其情感和價值觀;主張以兒童從事美術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為中心來組織,通過兒童的親身體驗來獲得直接經驗。
良好、合理的教育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充分的調動兒童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兒童能領會和掌握知識和經驗,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總之,兒童美術教育的本質是在于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讓兒童在美術環境中游戲,培養兒童形成基礎美術素養,為兒童成為主動而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能適應未來社會的、具有健全人格和正確價值觀的人打下堅實基礎。只有把握住兒童的學習目的,不斷培養學習興趣,運用靈活的方法才能充實兒童美術教育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林豐勛,《教育心理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2]楊秀治,《教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3]尹少淳,《美術教育學新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張念蕓,《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彭劍飛,羅煒,《美術心育藝術》,湖南人民出版社。
篇5
關鍵詞:美術作品展示 創新
畢加索曾經說過:“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能畫得像拉斐爾那樣,但是我費盡了一生的精力像兒童那樣畫畫。”這說明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運用手中的畫筆描繪了眼中的世界,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情感,一幅畫可以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一個世界,在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的時代,人們也逐漸重視美術給孩子帶來的積極影響:它引導孩子觀察、感悟和創作生活,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對于大自然和人類生活的熱愛,激發創造美的愿望,提升創造美的能力,進而完善他們健康的人格。
由此也推動了一場關于美術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學的導入形式更加的新穎了,美術活動的內容更加的貼近兒童的生活,活動的主體由原來的教師轉向兒童,整個教育的導向也由原來的重結果轉換到重視活動的過程中……但是作為美術活動的成果――美術作品,卻往往在活動的最后環節被“忽視”了:教師習慣性的挑選幾張個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與孩子一起簡要的評析和交流,大部分的作品則變成了此次教學活動的“附屬品”,要么匆匆“收藏”到幼兒的美術作業本,要么就機械的張貼到墻上進行展示。美術作品評價成人化、美術作品展示形式單一、作品展示缺乏美感等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我們,如何將童畫“亮”出來,發揮美術作品的真正價值呢?
在通過“別樣的擺”――扭轉美術作品展示傳統化的舊局面;“有趣的玩”――叩響美術作品展示生活化的主旋律;“奇妙的看”――營造美術作品展示藝術化的新氛圍,這三方面充分展示幼兒獨特的創意與想法,激發兒童創作的靈感與激情,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最終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一、別樣的擺――扭轉傳統化舊局面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兒童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同伴、老師的認可,作品評價與展示環節,恰恰是兒童通過語音表達以及畫面呈現分享的重要途徑。而縱觀我們的美術活動,大多以平面展示為主,這樣的展示比較墨守成規,久而久之,便也激發不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在自我的作品得到肯定之后,如果能用與眾不同地方式展示出來,孩子會得到更大的鼓勵與肯定。
我們可以對作品進行小小的改變,比如單個的作品可以對畫紙進行簡單的折一折、卷一卷、彎一彎、剪一剪、貼一貼等方法,對作品進行簡單地修整,這樣平面的作品就立刻變“活”了!如果是多幅作品組合展示,則可以依托支架,將作品張貼在支架上;也可以將多幅作品裝訂成書的形式展示,還可以添加輔助物的形式展出,如添加花架、畫框等等(如圖一),這樣可以打破原有的傳統模式,實現從平面到立體的展示方式,讓兒童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全新的理解。
在美術活動《不一樣的舞姿》中,孩子們用畫筆表現著舞者曼妙的舞姿,借助紅色剪紙讓孩子在白色背景紙上呈現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圖二),但如果就這樣展示孩子的作品,可能激發不了孩子再次創的激情,所以我們將兒童的作品“站立”起來,讓作品呈現近看、遠看高低不一的效果(圖三),與此同時,我們還可將孩子的作品連接起來變成了一幅大作品,這樣作品便有了情節、也更為連續了,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通過畫紙的卷曲,呈現別樣的立體展示效果(圖四),突破作品單一的平面展示方式,從而達到了立體的、多維的效果。
通過這幾步簡單的“擺”,作品由平面轉變成了立體的展示方式,兒童感受了作品另類的美。
二、有趣的玩――奏響生活化主旋律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勞動同樣重要的意義。”是的,游戲對于兒童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種子的發芽需要陽光雨露一樣,是兒童喜歡的,也是最適合兒童學習的一種方式。可以發現兒童自發的玩總是那么的投入、快樂,對于他們來說,游戲不是隨意的玩耍,而是一種“工作”,為了玩得開心,他們會“挖空心思”的去想各種辦法,這個過程就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在進行美術活動時,我們也要盡可能的創作條件讓幼兒盡情地游戲,自由地“玩”。那么,如何讓最后的作品展示讓孩子“玩”起來呢?
在《不一樣的舞姿》中,我們借助了轉盤(圖五)這一支架,讓環形的作品能夠轉動起來,變成一個立體的展示臺(圖六),幼兒完成作品之后,可以看一看、轉一轉、玩一玩這些好玩的美術作品,感受不一樣的舞姿帶給我們的奇妙體驗,這也大大激發了幼兒再次創作的積極性。
美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生活與自然是培養幼兒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的寶庫。借助生活中的這些物品作為展示的支架,有效地將日常活動中靜態的作品展示轉換化為動態的呈現,讓幼兒對自己的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在轉轉、玩玩的過程中開啟兒童感受美、發現美的大門,同時也開辟一個展現他們獨特想法和創意的藝術天地。
三、奇妙的看――營造個性化新氛圍
歌德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兒童要進行繪畫創作,首先要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創作的靈感與欲望 ,這就需要我們在活動時創設能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環境,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說過這么一句話: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們欣賞的美,幼兒的美術作品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孩子心靈世界的真實表達,讀懂它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別樣的作品展示方式讓孩子的作品煥然一新,重新點燃了孩子們對藝術的激情。
大班美術《不一樣的舞姿》最后的作品展示環節,我們挖掘了潛藏在幼兒美術作品里的美,讓作品的展示與生活接軌,在轉一轉、看一看的過程中感受作品的生活特性,并巧妙的借助燭光呈現作品奇幻的動態變化(圖七),在看看、剪剪、貼貼、轉轉、再看看的過程中,提升對美的感知能力,激發藝術創意與想象能力。
這里教師創造條件讓幼兒浸染在藝術環境里,讓“作品”借助燈光的效應走近幼兒的生活,為再次創作奠定基礎。可以說作品展示時這種寬松愉快的心理環境和具有視覺沖擊力、感染力的藝術環境,是兒童愛上畫畫的開始,也是讓每個兒童心里那顆美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的關鍵所在。
兒童的美術作品讓我們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與孩子一起用純真的眼睛去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別樣的擺”、“有趣的玩”、“奇妙的看”讓我們更直觀地展現孩子富有創意的表現與表達,給予孩子一份完整的、積極的、正面的情緒體驗的機會,同時也開拓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創作美、表達美的空間,如何更合理更有效地展示作品,還需我們更多地嘗試與創新。
參考文獻:
[1]朱家雄編著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篇6
一 開放式的交流
筆者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體會到,在兒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兒童對教師的眷戀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愿意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教師經常置身于學生中間,可增加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
利用教師與學生的空間接近度,促使學生的態度和行為表現得更積極主動。教師的靠近行為會被學生看做是對他們的喜愛、贊同和友好。教師如果習慣走在學生中間講課,與他們一起動手實踐,以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之中,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和諧溫暖的氣氛,也會發揮教師的作用,加深教師的影響。
2.師生角色互換,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教師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讓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分子參與學習討論,從形式上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放松心情,能夠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學習、感受和體驗。
3.加強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合作,有效地增強了學生間的友誼和信賴感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或小伙伴形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進行探究或集體創作,大家相互督促、相互幫助。在這樣的氛圍中,既督促了個別學生改善懶惰、缺乏上進心的個性,又影響了個體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學習風格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和信賴感。
二 開放式的教學體驗
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有計劃地巧妙設疑、置疑,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者、欣賞者、模仿者,而且與教師共同面對問題情境,解決問題,成為講授者、表演者、創造者。美術教學也必須在一種氛圍中,一種文化中才可能進行。如果學生自頭至尾都不能走進教師的思路,那么美術教學就難以進行下去。
1.開放式的表現形式空間,提高學生創作能力
美術教學在表現形式上應突出選擇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現方式,突出自己的閃光點。美術教學使學生對生活中普遍的、合理存在的現象有初步的認識,促進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觀察和表現,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創作熱情,展示自我激情。因此,開放性、選擇性的學習給每一個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平臺。
2.開放式的創作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
開放式的創作活動可以采用集體無主題的繪畫方式。例如,每組第一位學生在紙上畫上自己喜歡的簡單圖形,到了規定時間后,無論完成與否,把自己的作品傳給后一位同學,拿到前一位同學作品的同學經觀察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繼續完成作業。同樣,在規定時間后,第二位同學再把作品傳給后一位同學。如此循環,直到作業完成。學生對集體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興奮和愉悅。采用這種接力游戲不僅給學生創設了自由、活潑的創作空間,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享了學習成果的快樂,提高了學習效率。
3.開放式的教學評價,激勵學生自信心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情感得到滿足后,他們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課。激勵性評價是教學中的藝術,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這也是教師經常運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上會有一定差異,教師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學生的美術作品,更不能用“畫得像不像”來衡量學生的作品。在教學中,畫得特別好的學生,最大的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的評價和鼓勵;某些技法差的學生,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況,教師在該表揚時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畫得差的學生要表現他的“閃光點”,如“想法好”“用色大膽”等其他方面,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作,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對美術作品的評價結論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課前給學生評價自我的機會,可以相互借鑒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審美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學生在互動中也學會了寬容。
三 結束語
小學美術開放式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體系。它體現了美術教學的創造性本質、以學生為主的教育原則,強調了美術教學法的靈活性、開放性。通過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自由的空間,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家雄、林琳、呂堅編著.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美〕魯道夫?阿恩海姆.對美術教學的意見(郭小平譯)[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篇7
[關鍵詞]:自主創造 美術活動 繪畫特點
一、給范例欣賞以靈性
1.充分挖掘范例中的童話故事
孩子天生愛聽故事,尤其是“萬物都有靈”的童話故事,賦予了所有動物、植物,甚至是一切物體的生命。我嘗試以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觀察事物,遵循“萬物皆有靈”的特點,挖掘范例中的隱形故事,讓范例有聲有色地展現在幼兒的面前。比如,在欣賞范畫“熊貓”的時候,我給幼兒講了一個童話故事:“天剛亮,勤勞的大熊貓就起床了,它慢呼呼地來到屋外,伸伸臂、踢踢腿,認真地做著早操,盡情地呼吸著新鮮空氣,心情格外舒暢。”很快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雖然圖中只有一只熊貓,但我將故事講得簡短而有趣。聲圖并茂的童話故事使我們的范例欣賞富有情趣、充滿吸引力、浪漫精彩,讓幼兒愉快地、積極地參與到美術教學活動之中。
2.主動發現范例中的美輪美奐
過去美術教學中只重視技巧,而忽略了思維,現在也不能因為強調思維訓練而忽視基礎的知識技能。為了讓思維和技能的掌握并存,為了既讓美輪美奐的范例展現在幼兒面前,又讓幼兒主動欣賞,我強調幼兒先會想再會畫,這是因為思維在先表達在后,“意在筆先”,兩者不能偏廢。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幼兒去看、去想、去說,引導幼兒去發現并說出“范畫中,自己最喜歡的地方,為什么”。正因為我們相信“小孩不小”,在欣賞范畫“熊貓”的時候,幼兒的所想所說讓人刮目相看。有幼兒說:“我喜歡熊貓圓圓的頭、圓圓的身體、圓圓的四條腿、圓圓的耳朵和眼睛。可愛!”有幼兒說:“我喜歡熊貓黑白的衣服,干凈!”還有幼兒說:“我喜歡大大的熊貓,健康!”
二、留自主創造之空間
1.鼓勵獨具匠心的美術創造
不完整的范畫就相當于給幼兒提供了自主創造的小游戲,幼兒可以在“小小的一片天”里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馳騁,創造出獨具匠心的畫面。比如,在繪畫熊貓的時候,范畫中只有一只大大的黑白配的可愛大熊貓。老師自編故事中的熊貓在做操,源于范例中簡單構圖的熊貓。那么,熊貓還會干什么呢?我把這個問題隨范例中的空白留給了幼兒,讓幼兒去自主思考,大膽表現。有的幼兒畫出了熊貓在操場上跳繩;有的幼兒畫出了熊貓在吹泡泡給二個熊貓寶寶看;還有的幼兒畫出了熊貓媽媽提著籃子到竹林里面采嫩竹葉回家給寶寶吃……幼兒的熊貓畫出于范畫而勝于范畫,可謂層出不窮,這和幼兒的智慧、活躍的思維息息相關。給幼兒留“一片天”換來了幼兒有趣而豐富的想象,換來了幼兒大膽的表現,換來了幼兒獨具匠心的美術創造。
2.提供標新立異的交流平臺
作品的交流既是美術活動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幼兒審美能力,展示幼兒獨特個性的一個重要手段。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指出“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被肯定”。幼兒的創造是極富個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夠理解。因此,我們不能用“對、錯”、“像不像”來評價幼兒創造的結果,而是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參與評價活動,樂于介紹自主創造的作品,鼓勵他們介紹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畫的,我們還激勵幼兒大膽地給自己的繪畫作品起名字。就拿熊貓畫來說吧,有的幼兒起了“熊貓運動員”名兒,有的幼兒起了“熊貓一家”名兒,還有的幼兒起了“媽媽愛寶寶”的名……活動中,交流的氣氛活躍,起的名兒是標新立異。有時畫完畫后,我們還引導幼兒互相審視、交流、對別人的作品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提供標新立異的交流平臺,就是我們用“童心”去想幼兒所想,看幼兒所看,感幼兒所感,重視幼兒的點滴進步和充滿童趣、富有個性的構思,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融幼兒作品入環境創設
1.融幼兒作品入節日環境的創設
節日環境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實踐性、娛樂性能使幼兒在自然、寬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我們努力創設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節日環境,讓幼兒名副其實地成為環境設計的主動者。還記得辭虎迎兔的元旦到來之際,幼兒學畫了“乖乖兔”和擬人化小兔,結果畫得有模有樣,大的、小的,胖的、瘦的……色彩斑斕、應有盡有。于是我引導幼兒將小兔剪下來,用大紅的皺紙剪接成二條長長的寬帶并將幼兒創作的小兔貼上去,當作二條幔帶波浪形地貼在了教室的梁上,為節日的教室穿上了盛裝。幼兒不由自主地抬頭、欣賞、尋找,找到自己畫的小兔的幼兒歡呼:“那是我畫的,紅的!”有幼兒發現教室里變了,不禁發出“哇――唔!”的贊嘆聲。還有幼兒像個小大人似的豎起了大拇指。更特別的是我班的王嘟嘟,第二天硬是要她的爸爸送到教室里來,爸爸說女兒告訴他:教室變化了,要上來看看,一定不能錯過,有小兔子的動畫片,一共兩集,精彩極了。爸爸抬起頭看看教室的節日環境笑了:“真像!”我也笑了,為老師和幼兒的合作創造而笑,更為幼兒的奇思妙想而笑。由此可見以幼兒為主體的節日環境的創設尤其重要,這是對幼兒的尊重,也是創造性勞動的體現。
2.融幼兒作品入主題環境的創設
主題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而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我嘗試將幼兒的手工作品創意性地展現在主題墻環境中。當幼兒將手工本上的兩顆“星星”剪下來,再自主地添畫上神態各異的五官時,幼兒說:那“星星”仿佛春天里盛開的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有的張開嘴巴向著小朋友笑,有的瞇著眼睛在和小朋友說悄悄話,還有的一只眼睛睜著一直眼睛閉著在和小朋友做鬼臉。為了留住幼兒創造的美,我嘗試用它們來布置主題墻。用星星花貼出一只對稱的大蝴蝶,一樣大小的翅膀和觸角,一邊紅一邊黃。幼兒流連忘返在合作完成的主題墻,他們積極地在觀察、交流、欣賞,他們沉浸在美麗而富有創意的主題墻中。共同創設的主題墻面環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
3.融幼兒作品入區域環境的創設
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不可低估。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幼兒是否有興趣自愿參與區域活動。因此,在區域游戲內外的環境布置中我們盡量體現幼兒本位,布置一個屬于幼兒自己的環境。區域活動中環境的創設可以優化對幼兒自我學習的服務,讓我們創設最優化的區域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創新發展的空間。
綜上所述,只有尊重幼兒的繪畫特點,激發和鞏固幼兒的美術興趣,在進行技能技巧和主體性的培養的同時啟迪幼兒的創造意識,才能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
篇8
本文從幼兒教師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角度切入,論述了幼兒教師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具體方法和措施:創設適合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環境;開展一些培養兒童的創新個性品質的活動;在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關鍵詞
幼兒教師 創造性 創造力環境
所謂幼兒創造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的問題情景中所表現出的與他自身相比較有新穎性的舉動或有創意的“成果”的一種潛在能力。現代生理學、心理學、腦科學研究發現,幼兒時期是拓展創造能力的關鍵時期,是創造性發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階段。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研究表明:一個人從出生到4歲,獲得的智力為成人的50%,從4~8歲又獲得其余的30%,最后的20%在8-17歲獲得。而5歲左右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4~7歲是兒童一生中最富有創造性的時期。美國學者史蒂芬利漢斯曾警告說:“2~6歲是創造性發展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培養,那創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難再被激發出來。”[1]
所以說當前幼兒園教育的重點之一在于幼兒創造性發展和培養。那么幼兒園教師應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其具體應該怎么做才能提高幼兒的創造性呢?
一、創設有利于幼兒創造性發展的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2001年9月):“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2] 許多研究表明適宜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幼兒創造性的提高。教師的任務在于為幼兒創設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良好的環境。 [3]
(一)創設富有探索性的物質環境,激發幼兒創造興趣
“物質環境”是指要為幼兒表達新穎、獨特的思維和制作創造性“成果”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如:繪畫用的紙張、顏料和畫筆;雕塑用的粘土和橡皮泥;剪貼用的彩紙和剪刀;各種可供拼拆的玩具以及一些半成品和未經加工的原料等等。然后讓幼兒實踐操作,擺弄材料,制作小玩具或畫畫、拼、搭、折、貼等,讓他們把頭腦中新穎的想法通過某種載體(如紙、布、塑料、積木、粘土等)物化出來。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幼兒不斷強化創造性思維習慣的形成,還能夠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師為幼兒提供一盒火柴,要求幼兒用火柴拼湊圖形,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拼拼擺擺,不斷地探索、想象、操作后擺出了房子、蝴蝶、小鳥等許多有趣的物體。每當他們創造性地擺出一種圖案時,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也在此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 創設寬松、和諧、自由、民主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創造潛能
“心理環境”是指能促進孩子產生創造意識、激發創造動機、豐富創造情感、啟迪創造想象的諸多因素的總和。許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發現創造性只有在沒有外部規范約束的時候才能發生。擺脫控制,獲得自由有利于人們獲得創造性的無意識、活躍的思維。托蘭斯(torrance)認為[4]:“友善與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如幼兒在欣賞了兒歌《紅公雞》后,理解了紅公雞嘲笑不愛勞動的孩子的主題后,請大家每人做一個紅公雞嘲笑孩子的動作或說一句話。孩子們紛紛開動腦筋,有些孩子講的內容并不完全符合動物的特征,但教師仍舊加以鼓勵,有些孩子講的內容比較新異,老師對其進行表揚,從而促進每個幼兒煥發出極大的創作熱情。
二、開展一些培養幼兒的創新個性品質的活動
(一)培養幼兒思維的獨立性
在幼兒園里,總會有一些幼兒大多數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玩,甚至是自己和自己說話,表現得很“不合群”。但當你和他們談一些事物的時候,你會驚訝于他們思維的獨特性,給出的答案與眾不同,很有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可能得益于他們總是一個人玩,很少受到其他幼兒的影響。獨立性在這里指思維的特殊性或思維的獨特性,就是指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盲從、不隨俗、不受外界的干擾,堅持己見,開拓創新,不“人云亦云”,不要“鸚鵡學舌”式的回答。例如有一個孩子,他把梨子、蘋果、桔子等水果畫到了同一棵樹上,他解釋道:“我希望有這樣一棵樹,能同時結好多種水果,而且是各種顏色的。”在他的作品中,有藍蘋果、紅香蕉。這時教師應該對他這種獨特的思維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
(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關于好奇心與創造力的關系問題國內外心理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托蘭斯、麥金倫[5]等許多人研究發現:有創造性的兒童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創造性高的兒童所具有的個性心理特征之一。幼兒通常對事物表現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發現事物。3-6歲之間的幼兒,由于好奇心強,頭腦里充滿天真的幻想,成人切不可輕率地認為這是“胡鬧”,應該看到其中孕育著創造個性的萌芽,并給予正確的鼓勵、引導,使之得到合理的發展。[6]如幼兒有時候會提出“牛有角,馬為什么沒有”“鴨會游泳,小雞為啥不會”等問題。教師對這些問題應特別敏感和警覺,鼓勵他們多想問題,敢提問題,并對所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切不可認為這些問題幼稚可笑而不予理睬,更不可加以訓斥。
(三)培養頑強的創新意志
有創造力的人,大多有堅強的意志。沒有堅強的意志的人,在遇到困難時很容易半途而廢,使得他們不能走向自己的目標,也就很難有創新。幼兒有些想法,做法是對某些事情一時好奇引起的,他們只是想試試這樣做會怎么樣?這時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堅持做下去,使他們堅持走向自己的目標。當兒童這種堅持下去的精神得到發展時,他們的創造力就會得到激發。在幼兒失敗時,教師要告訴他們“每一個人都失敗過。”為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情境,故意“刁難”幼兒,在目前的基礎上向他們提出更高要求,讓幼兒經受一點挫折。同時,不斷鼓勵幼兒要自信,“你能行”“再來一次”“再試試看”,以培養幼兒的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意志。“你會成功的”這應是每個教師經常對孩子說的話。
(四)支持幼兒的探索精神
古語說:“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 教師在交給幼兒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支持幼兒的探索精神。如果發現兒童對某一領域或某類問題感興趣,要熱情支持,應及時提供有關資料,促使他們產生內在的探索動機,形成主動探索的強烈愿望。對兒童某些個性特點,如經常發問、拆裝玩具、鐘表等,以及對某一些事物入魔著迷,只要無損于身心健康,不可粗暴制止,教師應支持他們的探索精神。比如在“沉浮”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把活動設計成三個層次:東西放到水里后,會出現的沉浮現象,什么東西沉下去,什么東西浮在水面上;動腦筋想辦法使原來沉的物品浮上來,浮的物品沉下去;動手操作、探索使原來沉的物品浮上來,浮的物品沉下去;三個層次層層遞進,讓幼兒主動去操作、探索。這樣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創造力水平。
三、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故事、游戲、美術、音樂等活動本身就是創造性活動,幼兒教師要以此為載體,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模仿創作,這樣做可以提高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7]
(一)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創造性
美術教育活動中的對幼兒創造性培養是指在美術領域中通過開展創造活動激發幼兒用自己創造的圖式表現對事物的認識與情感,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培養探索發現的積極性,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為培養獨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
1. 豐富幼兒的表象,積累創造的材料和基礎,豐富想像力,讓幼兒自由選擇。
創造力的發展是以想象為基礎的,想像的基本材料是表像。表像是對過去直接感知過的事物形像經過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像。[8]幼兒沒有對事物的表像認識,就沒有可用來加工的記憶表像,再造想像就發展不起來,創造想像也只是一句空話。如教師要幼兒表現《放風箏》的這一活動,那么,在他們的頭腦中必須有“放風箏”這種表象,這個表象存在,幼兒的繪畫創作就有了源泉。這個表象不存在,幼兒的繪畫創作就失去了源泉,變得干枯、無味。所以,教師要經常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生活。
2. 用討論法讓幼兒民主平等地作畫。
傳統美術活動的模式是老師出示范例、講解范例、幼兒創作、評價。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的模式,讓幼兒這一學習活動的主體參與討論創作方法,真正發揮了幼兒的獨創性與積極性。[9]具體做法如下:
(1)創作前的討論:以幼兒的角度讓他們來了解操作內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這種討論主要伴隨著對范例和演示活動的分析進行。
(2)創作后討論:幫助幼兒將他們在創作中獲得的感性經驗予以整理、歸納,從而獲得更新的信息。
(3)創作中的隨機討論:這種討論富有針對性,它能完善和補充教學活動過程,能引導幼兒更有效的創作。如老師在巡回中發現幼兒構圖呆板,所畫圖像在一條直線上。教師便隨機選取二張作品(其中一張有前有后,一張為一個平面)組織幼兒隨機討論,哪張更好?你能讓自己的圖畫也變得好看嗎?怎樣變?引導幼兒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圖像,使畫面更滿。
3. 科學評價、尊重、珍視幼兒作品。
幼兒的作品創作看起來有很強的隨意性,其實是有所思才有所繪,比如畫自己坐在龜背上去大海游玩……其實是他渴望能神氣地去周游海底世界。教師不能只拿“像與不像”“行與不行”作為評價一幅幼兒作品的標準。幼兒的有些作品形象讓人一目了然,有些形象非得請他破解才知其奧秘。但是,在這些形象背后其實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在他們的畫里,魚會說話,桌椅會飛。由此,幼兒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必須建立在單純幼兒創作意圖和創作心理的基礎上。應從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實際水平出發,從幼兒的表現力和想象力上著想,只要是幼兒能夠解釋的作品,我們都要熱情對待,科學評價。
(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音樂智能在人類個體天賦中是最早出現的,而且在某些藝術領域,兒童對該領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要早于理解能力的發展。
在音樂創造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幼兒的關鍵期,鼓勵幼兒,信任幼兒,不要過分計較幼兒音樂創造的結果,而是保護幼兒在創造過程中所積累的點滴信心與勇氣。目前,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中使用的創造性活動主要有:
1. 為特定的歌曲編填新的歌詞。
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創編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既能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發展唱歌能力,也有利于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11]如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在當今很普通的存在,幼兒非常喜歡玩打電話的游戲。在“打電話”這首歌中,歌詞中有一部分內容為:“你在哪里啊”“我在幼兒園”。當幼兒學會這首歌后,教師啟發幼兒想一想. 幼兒踴躍地說,可以彈鋼琴,可以畫圖畫,可以吃飯,可以做游戲等等。于是讓幼兒在唱歌時改變這句歌詞,用自己想象的活動來代替,這樣一來,在復習歌曲時,氣氛十分活躍,既有利于創造能力的培養,又促進幼兒敢于獨自在大家面前唱歌。
2. 為特定的歌曲、樂曲編配不同的表演動作。
邊唱邊跳是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來加以補充。[12]如“小汽車”一歌中的“笛笛”聲,幼兒很快就用生活中曾見到的按喇叭表示。在為“吹泡泡”歌曲配動作時,中大班的幼兒用手臂自下而上的動作表示泡泡正向上飛,同時還雙腳起跳,盡力顯得高些。
3. 自編歌曲。
自編歌曲對激發幼兒的想象、創造的熱情、讓幼兒學用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及發展音樂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13]教師還應為幼兒創造條件,及時將他們所創造的歌曲記錄下來,在適當的時候放給幼兒聽,并進行討論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幼兒對唱歌和自編歌曲的積極性,還可使幼兒愿意更多地參與這項為促進創造力發展具有特殊作用的活動。
(三) 在語言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生動有趣、積極健康的故事,不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故事教學在語言教學中占主要的地位,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1. 選擇適合幼兒思維水平的故事教材。
進行故事教學的前提首先是要選好教材,選擇教材應注意:首先,故事主題要單一明確,情節要簡單有趣,形象要鮮明突出,語言要生動淺顯。幼兒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不容易接受抽象的道理,而較易于接受具體形象的事物。其次,根據不同的年齡班級選擇不同的故事,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理解、接受能力不同,選材要注意他們之間的區別。最后,教材要配合時令季節,有的故事內容常和季節有關,選故事時如能注意與季節相配合,能引起幼兒的聯想,效果能更好,如《小蝌蚪找媽媽》適宜在春天講,而《蘿卜回來了》《雪花》等則要放在冬天講。
2. 講故事,啟發幼兒的想象。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在故事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幼兒多聽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外,還要啟發、誘導他們進行大膽豐富的想象。如在講了“鵝大哥出門”的故事后,教師可以提這樣一個問題:“想一想,這是個怎樣的鵝大哥,為什么說是這樣的的鵝大哥?”讓幼兒再現故事中相應的詞句,如通過“瞧我多漂亮”“誰也比不上”,“它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腦袋抬得高高的,眼睛望著天”等詞句,得出“這是個驕傲的鵝大哥”這個結論。像類似的啟發提問,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 復述故事,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幼兒的實際水平,讓幼兒進行創造性復述,如要求幼兒想象補充復述等,為他們提供自由表述的機會,鼓勵他們靈活運用語言。從不同角度思考,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如在復述“烏鴉與狐貍”這個故事時,可以針對“烏鴉的肉被狐貍騙走后,烏鴉還能想什么辦法把肉奪回來”這一問題,讓幼兒想象補充復述。
4. 編故事,開拓幼兒的思維。
讓幼兒編故事,自由發揮想象,能開拓幼兒的思維,不但有利于幼兒語言的發展,而且有利于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如在講“戰勝大灰狼”這個故事時,可先講故事開頭,接著出示圖,講故事結尾。然后問幼兒“小動物是怎么過河的?大灰狼又是怎么會掉進河里的?”讓幼兒議論幾分鐘,鼓勵幼兒想出各種不同的辦法,把故事的中間部分續編上。
(四)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游戲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表現能力和合作精神,而且能培養幼兒的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
1. 創設開放多變的游戲活動區。
開放,即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游戲時間、空間和玩具材料,讓幼兒有充分選擇的機會,進行無拘無束的游戲;多變指環境布置、游戲材料、游戲內容、游戲方式等的改變,游戲活動和環境變化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十分重要,變化能有效地激發創造。[14]不同的游戲和環境可以吸引不同的幼兒,而且變化易引起幼兒的注意,甚至同一游戲改變一下活動的地點,就可以使幼兒感到新鮮有趣,吸引他們創造性地開展游戲活動。例如在玩雪花片積木時,有些女孩子喜歡把雪花片插得滿頭都是,此時,不妨開個“美容院”,讓幼兒用雪花片為伙伴做頭飾。這樣的話就能增加活動的新鮮感,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的品質,激發幼兒創新靈感。
2. 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幼兒各抒己見,引導幼兒尋找、選擇和確定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增加游戲環節的變通性。
如玩《打野鴨》游戲。教師講解完游戲的方法后,要求幼兒注意觀察、尋找、想象怎么打球及打野鴨的竅門。這樣小朋友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最后讓幼兒總結出:射與打都與站的位置、方向、距離遠近等有很大的關系,要打準球不要斜著打,越打直線打的越準。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動腦的幼兒,讓幼兒體驗到,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問題而帶來的快樂和滿足。[15]
3. 在組織指導游戲活動中抓住契機,靈活設問。
教師的提問直接影響幼兒的思維及操作方式,所以在活動區的組織指導中向幼兒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指導幼兒參與區域活動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一環。[16]
幼兒教師應該在區域活動的指導中改變了過去封閉性、暗示性提問較多的弊病,較多地采用了啟發式的提問。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類:
1. 描述型提問。教師提出如“你拿的葉子是什么形狀、顏色?摸摸葉子的表面和邊緣有什么感覺?”之類的問題,能夠提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選擇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探索,引導幼兒把實物與概念聯系起來,完成從感性經驗到促進思維過程的過渡。
2. 比較型提問。可以用這種類型的提問幫助幼兒比較幾種物體或現象之間的異同。如“啄木鳥與別的鳥的嘴巴有什么不同?”“桌子上的石頭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這種提問有利于幼兒掌握事物的本質特征。
3. 探索型提問。如“為什么青蛙的后腿長前腿短?”“在什么情況下石頭會發出聲音?”這些既有指向性又帶開放性的問題,能使幼兒從多方位去思考和探索。
4. 假設型提問:如教師提出“如果人沒有手會怎么樣”“汽車、機器沒有輪子會怎么樣”等假設型問題,能夠引導幼兒擴展思路,進一步引導幼兒理解事物的本質和用途.擴大原有知識結構內涵, 并在原來基礎上建構擴展新的認知結構。
5. 概括型提問:例如當幼兒完成一系列有關影子的游戲后,教師可以提出概括型問題: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幼兒就能進行初步的概括:人,七巧板,房子、這些不透明的物體在太陽、蠟燭、手電筒等發光物體的照射下都會留下陰影,這些陰影就是影子。在這些概括性問題的引導下,幼兒能了解到影子和光線的關系,思維也由具體直觀向抽象概括發展。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所有教育活動中,都可以隨時隨地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努力創設有助于發展幼兒創造力的條件,情境和場所等環境,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王媛媛.《淺論幼兒音樂教育中創造力的培養—為孩子多營造“非正規控制”的心理環境》【j】文學教育,2005,(10)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2002年2月,第一版,江蘇教育出版社.
[3]唐林蘭.《教師對幼兒創造性的培養》【j】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 14(3)
[4]洪英慧.對幼兒創造性的一些認識【j】.學前教育研究,2003,(10)
[5] 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楊香萍 楊旭麗.《略談幼兒創造力的培養》【j】.2009,(2)
[7]王春蓮.《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探究》【j】.幼教園地.,2007.7-8
[8]丁翠蓮.《美術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j】. 寧夏教育,2001,(1-2)
[9]張蔚,趙為蘭.《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創造性培養》【j】.林區教學,2005,(1)
[10]董霞.《音樂教學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研究》【j】.碩士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23.
[11][12][13][14]葛香蓮 汪海珍.《游戲:幼兒創造力培養的新載體》【j】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110-112
篇9
小班的孩子小,他們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師的幫助,老師絕對不能視而不見,而是需要耐心的引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心得,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心得1曾經以為,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是比較輕松的。可是真正走上幼兒園教師崗位時才發現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輕松。記得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的哭聲總是不絕于耳,這是我第一次面對新來的寶寶,面對他們的哭鬧、不安、焦躁,我有過安撫、引導也有過束手無措。但是經過幾個月的情感培養,我漸漸地學會用心去聆聽他們,愛他們,照料他們。有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也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教師的關愛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關愛孩子是每一個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摸索與孩子的交往以及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使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絕不亞于孩子任何一個教學階段。幼教基礎打得好,將對孩子以后的教育起著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也不為過。因此,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呈現在教學過程中。
作為幼兒園教師并且是小班的教師,我覺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調整好心態,對待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小班的孩子還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時刻都需要教師的幫助,這些瑣碎的事,作為老師是絕對不能視而不見的,這并且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這階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較差,好奇心又特別強,什么東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時候孩子之間為了搶玩具要動手打人、鬧矛盾,遇上這種情況的時候,老師要熱心的幫助他們,并妥善的解決好問題,不能冷落了某個孩子,要把溫暖送給每一位孩子。對于剛入園愛哭愛鬧的孩子,老師沒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對陌生環境需要適應,老師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們交流,多帶他們熟悉環境和周圍的小朋友。還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先和他們交上朋友,讓孩子喜歡和老師一起玩,讓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開心,這樣,他們會很快適應的。哭鬧孩子的情緒很快就會安定下來,再慢慢地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作為幼兒園教師應該多以鼓勵和表揚去激勵每一個孩子,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無論孩子取得了什么樣的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給予表揚,還要及時的擁抱,親吻孩子,或送給孩子小禮物,要讓孩子從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媽媽的溫暖與和藹可親。同時還要細心觀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現,如:孩子的飯量,挑食情況;孩子的大小便習慣;睡覺規律等等。小班老師不但要多和孩子溝通,還要常常與家長交流,將孩子一天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表現情況等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過交流,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師是值得信任的。通過交流,教師也可以獲取更多的意見和建議,讓家長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師進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或許是農夫的寫照。對于教師,特別是幼兒園教師,那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進入幼兒園的工作以來,看到每一個忙碌的身影,和自己一次次的實踐體會,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內涵,更懂得了“愛”字的結構,懂得了該怎樣去教和愛護孩子們。
我想,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從自己的點滴做起,謙虛謹慎,耐心細致,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的更好,讓每個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細心地照顧,讓每位孩子更聰明、更可愛、更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心得2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并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這個學期來了有一位叫甜甜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著姥姥的手不放,戀戀不舍地說:"姥姥,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甜甜滿眼含淚地松開姥姥的手。甜甜的姥姥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甜甜的鼻子不好,要靠嘴來呼吸,吃飯時要用嘴一邊呼吸一邊吃,這樣吃飯的速度就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甜甜。在活動區游戲時,甜甜靜靜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甜甜,你喜歡玩什么?"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甜甜高興得點點頭,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甜甜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甜甜,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甜甜講故事,甜甜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甜甜進餐的緊張心情,李老師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后,甜甜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甜甜,你怎么啦?""我吃不下","甜甜,別著急,你瞧,就剩下這么一點點了,來,我幫你甜甜,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于把飯吃完了,盡管她是最后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甜甜和姥姥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姥姥手里還拿著幾本書,她對我說:"饒老師,太謝謝你們了,甜甜以前不愿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姥姥,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夸我故事講得好呢。"望著甜甜姥姥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于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么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于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心得3今天在園里又為我們班寶貝們拍了些早餐、早操、午睡等活動的照片和錄像,回放時看了看,才發現俺的嘴巴也是一直沒閑著,不停地和這個寶貝說說,那個寶貝聊聊,難怪做我們幼兒園教師大都有聲帶小結的職業病,經常聲音沙啞(不過俺自個覺得沙啞了也蠻磁性的呦,嘻嘻)。不過這可不是光為拍視頻,平日里我們都是這樣做的,上課時要說,下課了更要主動找每一個寶貝說,因為這樣才能建立起和寶貝們之間的親密度和信任度。
自踏上工作崗位以來這還是我第一次帶小班的寶貝們,年齡不同,寶貝們的心理、生理特性和大班的孩子也不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也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談談一、二吧:
首先是良好常規的培養,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老師們的要求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整治紀律,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得老師能順利正常的開展教學工作。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幼兒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幼兒學會輕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兒快,并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只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小班的寶貝自控能力比較弱,如何培養出孩子們的自控自理紀律的良好習慣是關鍵。可以想象如果老師在上課,有幼兒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個不停,還有幼兒不時的向教室外跑,老師怎么能進行得下去!所以要讓孩子們養成在上課時能安靜遵守紀律的常規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還需要長時間老師們認真的教導。
其次,溝通也是無極限。這一點我的感觸最深了,每一天和寶貝們在一起,都要抓住機會盡可能的和每一個孩子說話,因為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們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們的想法。在平等的關系中,教師是孩子的伙伴,使他們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讓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機會。所以,在平日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我盡量與孩子們多溝通多交流,和他們說話,和他們嬉戲,了解他們的需求。
然后,要盡量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受新奇好玩的東西的影響,所以,要準備好每一次的活動,從活動內容到活動目標再到活動準備,都要充分,讓孩子在活動中行為習慣、思想品德以及語言、思維等都能力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此外,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揚和鼓勵呦。把“愛”融進一天活動當中,比如吃飯、睡覺、做操、區角活動、游戲活動等,捕捉寶貝們在園的一點點進步,用語言、動作、表情、獎勵小果子等不同方式表示對他們的鼓勵、肯定和表揚。: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肯動腦筋,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就一定會讓他們越來越喜歡你,信任你,并喜歡上幼兒園的學習和說話的,呵呵。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心得4本學期,我園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體教職工齊心協力,團結合作,牢固樹立“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鐘長鳴。幼兒園安全工作做到制度化、經常化、科學化。進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制度,把安全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具體總結如下:
一、完善安全制度,確保安全防范
我園安全教育工作以各班級為主線,對園內安全工作實行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責任層層落實,信息及時反饋。確定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幼兒園安全教育工作計劃,制定崗位安全責任制,“一崗雙責”制,開學一次性排好班,定崗定責。組織開展了各班級安全第一課,制訂了安全應急預案,組織開展了五次安全隱患大排查、開展了校園粉塵安全隱患大排查,開展了校園防火安全知識講座,消防安全知識宣傳,防踩踏事故安全宣傳,預防傳染病安全知識教育,印發了安全宣傳材料、安全小常識、溫馨提示等,并將相關信息報送了教育局安全辦。防火安全隱患大排查(并將排查情況上報了教育局安全辦、教育局校安辦)。從而使安全這根弦在每個教職工心中都始終繃緊。
二、嚴格值班管理抓好安全防范
(一)認真制定各種值班制度與職責,嚴格值班紀律,采取雙管齊下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了國慶節安全值班表,--屆四中全會安全值班表,元旦期間安全值班表,并報送到教育局安全辦、教育局辦公室、札薩克鎮辦公室。這些節假日值班都有門衛值班、領導值班;平時值班有行政值班、教師值班、門衛值班。所有值班均有記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有些萌發性的問題,我們及時整改處理,把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
(二)幼兒的安全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幼兒園的安全檢查和食堂食品衛生督查做到常抓不懈。接受了食品衛生監督局、消防大隊、派出所、鎮安監局的檢查指導。使所有涉及人員高度重視,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進行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做到警鐘長鳴,嚴格要求。
(三)對食品加工和食堂采購建立了一套規范的管理制度,以《食品衛生法》為依據,要求認真做好食堂內的環境衛生,嚴格食品衛生制度,切實執行《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炊事人員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嚴格采購、貯存、保管和消毒制度,嚴格實行生熟食分開,切實保證食品衛生,嚴防食物中毒。要求教師常學習勤檢查,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切實做到安全工作時時講、處處講、人人講。我們還制定了各類安全工作預案,確保各類災害事故處理在第一時間。
(四)各活動班級教師與幼兒建立良好的關系,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教育幼兒,用合理的方法研究幼兒心理、生理的變化,用說服、引導、示范、感化幼兒,和幼兒家長簽訂了安全目標責任書。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幼兒全部離園后才離開。
(五)園內組織了為期一周的親子運動會、秋游活動、社區重陽節活動、圣誕節活動、新年活動,以及班內組織的各種活動,教師都考慮周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嚴格管理。組織秋游活動、社區重陽節活動時,由于要過馬路,向小朋友們介紹交通規則,車輛過來時如何避讓,十字路口如何過等。
(六)活動課、游戲課,教師全程監督幼兒的一切活動,尤其是上下樓梯,指導幼兒不準推、拉、擁擠。向幼兒講清要求,不勉強幼兒做生硬的動作。
(七)本學期組織了一次全園消防安全演練、一次全園
地震逃生疏散演練。組織演練和活動時,以“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為宗旨,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消防演練活動方案,地震逃生疏散演練活動方案,召開了消防演練和逃生疏散演練安全部署會,如演練時,教育幼兒不得擁擠、推拉、沖撞等,同時班級教師在前后以及中間保護幼兒,做到萬無一失。并進行了寒假、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的安全宣傳。
(八)交通安全
1.組織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印發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材料,組織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制宣傳日系列活動。
教師不斷向幼兒講解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教育幼兒不能獨自在馬路上玩,更不能在馬路上打鬧、嬉戲、追逐等。入園離園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并做了寒假、春節期間交通安全宣傳。做到了高高興興入園,平平安安回家。
2.教師配合家長做好對幼兒的接送管理工作,通過家長會對家長、幼兒講清上車、下車、坐車的安全教育。
3.加強了門衛的工作職責,臺格家長須知、家長會等,要求幼兒園門口不得停放車輛,嚴禁外來車輛進入園內,閑雜人等一律不得入園,外來人員如有事要進入園的,辦理相關登記手續。
(九)教學設施安全
1.電器、用具等使用前進行了安全檢查,對有故障的進行了及時排除。
隨時檢查電線絕緣皮是否完好、漏電等。
2.活動器械在使用前教師進行了認真檢查,確定完好后才進行使用,活動期間教師隨時關注幼兒的活動,做好保護每個幼兒隨時出現的事故的發生。
3.不斷向幼兒進行日常行為的規范教育,上下樓梯按照幼兒標志腳印行走,避免幼兒在樓道、走廊內追逐、打鬧等危險動作。
(十)飲食衛生
1.嚴格按照衛生部門辦好食堂的要求,食堂工作人員進行了定期體檢,經體檢合格,持證上崗。
2.制定好各項衛生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做到了證照齊全。
3.經過育兒常識的宣傳教育,幼兒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飲熱水時在教師的監護下,防止了燙傷等安全事故。
4.嚴格食品藥品監督局要求,做到了索票、索證,采購、入庫人員、廚師嚴格把關,嚴禁不合格食品、腐爛、變質食品進入食堂,食堂所用食品通過正規渠道采購。
確保了食品安全隱患。
5.切實做好了食堂的衛生清潔工作,滅除“四害”,創建文明食堂。
6.接受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多次檢查,均符合要求。
(十一)園舍安全
1.定期和不定期對園舍的安全檢查以及安全隱患排查,并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排除、整改,進行了墻面瓷磚大批脫落、松動的維修、門框的維修、門把手的維修,屋頂漏雨防水的維修,儲煤倉的改造工程以及園內其它維修工作,院內大面積工字磚維修和建筑內存在安全隱患整改。
2.切實做好安全保衛工作,本學期進行了防盜、防火、防水患等工作措施,確保了全園安全。
多次接受了教育局安全辦安全檢查工作以及指導工作。
三、強化安全教育,增強防范意識
(一)對上級有關安全方面的文件和會議精神,能做到及時地貫徹和學習,參加了伊金霍洛旗貫徹學習新《安全生產法》培訓會。并根據其精神結合園內工作的實際,認真組織檢查落實,制定了全年月安全防范的具體措施和要求,將各個環節的責任落實到人,并將防范措施發放到班級,張貼到宣傳欄,隨時對照檢查。
(二)通過開展活動,給師幼宣講消防知識和實地演練,使師幼掌握了消防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給幼兒作以“育兒常識”、“安全小常識”為主題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自救自護能力。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心得5在這短短的10天的學習時間里,我好象從里到外受到了一次洗禮,是對心靈的震撼和思想理念的轉變,但感覺又都是幸福而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能聽到權威專家不同課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眾多的疑問在專家、教授那里得到了解決,每一天都有豐碩的收獲。十天里我就像一塊干燥的海綿拼命地吸收著知識的養分,想把這些理念和知識帶回去和大家分享。
一、在專家的課堂中學習到的:
本次培訓的主要課程有:《當代學前教育的變革與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音樂教學游戲化與學習品質培養》,《追尋快樂的足跡——幼兒教師心理素質及優化途徑》,《落實〈綱要〉精神提升教育質量》,《尊重規律科學實踐——提升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共同行動》,《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語言教育觀與幼兒園語言教育變革》,《基于問題的幼兒教育行動研究》,《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基本要素與問題》,《游戲精神關照下的幼兒園區域活動》,《幼兒心理健康與教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課例研究工作坊》等。專家們獨到的見解引領著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更新著我的教育理念。許多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在聽了講座以后豁然開朗,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根深蒂固的一些認識受到了沖擊,時時激發我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其中有幾位專家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孫遠杰教授讓我了解了什么叫“幼兒教育的行動研究”,他以行動研究原理為重點,結合實際,巧妙的利用案例對教育行動研究的原理、層次、過程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說,他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積極參與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長,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其實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隱含著許多的問題值得研究,但這隱含教育本質的問題卻往往被我們忽略掉了,聽了這個講座,我反思了自己的思維習慣,使我認識到:如果想讓自己的勞動從單調變得有趣的話,就走上從事一些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馮曉霞教授的《質量-幼兒園生命之本〈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的講座,使我再一次認識了幼兒的發展規律、重新認識了什么是科學的幼兒發展觀、專業化教師的的職責所在、怎樣做專業化的幼兒教師。她從如何理解幼兒園教育質量入手,深刻分析了哪些因素是決定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師生關系、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學習活動安排是關鍵。學前兒童教育既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規律,又要將兒童的發展納入合乎社會要求的軌道,專業化的教師要了解兒童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把握兒童發展的程序和規律。使我認識到自己以前的做法與幼兒發展規律的背離,之所以迎合家長是因為自己理論知識的缺乏,理論支持力量的不足。教師只有做到專業化才會令人信服,才會經受住外來力量的沖擊,才會有堅持的力量,才會受到尊重。我將從現在做起,堅持尊重幼兒的原則,堅持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本,不再偏離。
侯莉敏教授主持的的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課例工作坊,更是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它讓我們近距離的觀摩名師是怎么樣組織教師開展教研工作的;當課例展示完后,執教的教師進行反思,其他的工作坊成員圍繞活動進行討論,為執教者提供幫助,讓他在每次的活動中找到全新的定位,挖掘進一步提高的空間,而觀察員則從教育科學的角度全程記錄教學活動,并結合客觀數據和相關理論,對教學活動作了科學、深入的研究分析,給執教者堤出相關的建議和意見,這為我今后組織教研活動提供了教研模式。
跟隨虞永平教授重新解讀《綱要》,理解《綱要》的核心精神,知道幼兒園課程的特征:適宜性,生活性,經驗性。他深厚的學術功底深深的吸引了我,在與學員互動的時間,我連忙將自己平時工作中的教育困惑提了出來,虞永平教授也耐心的進行了解答。許卓婭教授風趣幽默輕松活潑的講座帶來了音樂游戲化的全新視角與體驗,她向我們介紹了團體律動游戲設計和教學實施流程,還在現場與我們進行了游戲互動。覃軍副教授為了幫我們拾尋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核心理念而聲嘶力竭,何媛副教授與莫秀峰副教授則讓我感受到,她們雖然年輕充滿朝氣卻是那樣的博學。同時還學習了教師研究學習團隊的組建及開展教師沙龍,進行了素質拓展訓練,參觀了三所幼兒園,現場觀摩了名師的案例教學等等。
這次培訓,我不光學到了先進的觀念,還學到了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技能:幼兒教育行動研究記錄表的制作;幼兒園觀察研究方法與技術;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問題與思路;如何設計一個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活動;如何開展園本教研,如何利用園本教研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幼兒心理健康的指標等等。
二、在與同行的交流中感悟到的:
培訓中我的收獲還來自同班的學員們。這次來到廣西師大培訓的老師們,來自云南、貴州、廣西、海南、湖南、湖北等地,她們讓我領略了各地的幼兒教師風采,當專家的問題拋出來,學員們在幾秒鐘之內就能做出回應,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而且發言緊扣主題,層層推進,邏輯性很強,隨口說出的話就像我經過深思熟慮寫出的文章一樣有條理,她們對幼兒園指導綱要,工作規程更是爛熟于胸,對幼教界前輩們的觀點和理念也非常熟悉。這些在我腦海中僅僅是我國幼兒教育并不太發達的地方,老師們的專業素質一點也不差,那么像上海,南京,江蘇等幼教發展前沿地區的老師會有多么專業,我自己和她們的差距有又多么大呢?她們扎實的專業素養,深厚的理論知識,敬業精神又讓我感動,在教育沙龍,講到教師成長的問題時,有個園長提出這樣的觀點:每個教師的成長都要一定的時間,這個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孩子的成長卻是不可待的,怎樣才能加速老師的成長,讓每個孩子受益,這個是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當講到怎樣提高理論素養這個問題的時候,有個老師這樣告訴我們:她的方法就是讀書——記錄——實踐——反思。當討論到怎樣做一位好老師時,有位老師這樣談到:心中始終裝著孩子,腦中永遠盛滿童趣,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的老師就是一位好老師。這些言論,這些做法,無一不是以幼兒的成長為中心,深深地感動著我,每一天的討論都能讓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都讓我不斷地提醒自己:作為一名老師,我做地遠遠不夠,真
的該認真學習,不然一定會被時代所拋棄。
三、心動后的行動
有人總結:“培訓就是——培訓時心動,培訓后激動,回去后一動不動”,這個可能是許多培訓的真實寫照,但是這次的國培我相信會是個例外。回來以后,我將就湖北省正在開展的“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著重以下幾個方面向園領導和教師們反饋到學到的理念和知識,結合我園實際,針對我園的薄弱環節:早期閱讀活動,基于課程整合的科學活動,音樂教學游戲化,游戲區域活動做四個詳細的報告。報告中我會結合學到的理念分析我園以上四方面工作開展不好的原因,包括各種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試著列舉能解決這些問題的詳細措施和策略。
- 上一篇:綜合管理部創新舉措
- 下一篇:小學啟蒙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