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分析范文

時間:2023-11-22 17:57: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分析

篇1

一、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在專業教育中突出德育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人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幼兒教師的主要途徑。縱觀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在突出德育教育方面還需要加強。相對于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技術而言,德育需要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展開。這種環境的培養也需要在課程內容安排上有所體現。如在進行專業培養的同時著重強調職業道德對學前教育這個職業的重要性,啟發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在專業和德行上都追求卓越的幼兒教師。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兒千年的傳統文化為我們培養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特別是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而言,更應該以培養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為己任。因此,在實踐中不僅要重視教師專業技能的傳授,同時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明確的職業認知,建立起科學的職業道德觀。德育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起到一種滲透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職業態度,因此必須得到重視。厚德載物,天道酬勤。德育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相反,它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二、教師要樹立起科學的德育觀

赫爾巴特認為,教學具有教育性。任何知識背后都隱含著人類認知發展中的理性思維。作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專業培養和課程設置中包含了學生在將來實際工作中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加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德育建設,需要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體悟到樹立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科學的德育觀是主體性德育觀,即以培養學生主體性道德素質為價值追求和目標導向的教育。主體性道德素質更加強調把學生個體當作道德實踐活動的主體,按照獨立自主、積極思考的道德原則,自主、自覺、自愿地培養道德能力,選擇道德行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課教育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民主、平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氛圍中促進良好道德修養的形成。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德育問題的重要性。以為只要掌握好專業知識就已經勝任了學前教育教師的基本需求。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極端狹隘的。針對學前教育階段兒童的身心發育特點,德行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相對于提高學習成績、掌握一些知識更有價值。因此,科學的德育觀實際上是一種發展的德育觀,不僅是對未來的教師負責,更是對兒童負責。德育觀念的進步是改革德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德育水平的關鍵要素,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

三、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德育教學效能的重要內容。山于高職學前教育具有特定的專業特征,更加注重實踐性和學生實操技能的培養。德育這種柔性內容如何立足于專業教育之中呢?我們認為,改進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增加以德育教育素材,不僅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展開,同時也對專業教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德育素材一般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環境下比較熟知的內容。越是學生熟悉的內容,他們才會感興趣。教師應該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廣泛搜集和本專業相關的德育素材,如社會熱點事件、行業規范問題等。通過典型案例、典型事件、典型問題,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認識到,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只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良好的道德素養。厚德載物,天道酬勤。通過打造這種將專業知識和道德教育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并不存在某一種最好的方法,而只有最合適的方法,因此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寓德于教作為一種最有效的方法,被廣大一線教師所采用。實際上,單獨的案例和個體分析對改進德育水平的效果并不理想。相反,結合學生的專業培養,通過社會實踐,讓學生自我思考、不斷反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寓德于教更為有效。

四、建立科學的高職學生評價機制

篇2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業認同感是指個體對幼教職業合理的認識,端正的態度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等所組成的內部心理機制。它包括個體對幼教職業本身的特點、社會職能和社會地位等的認識與看法,對從事幼教職業應具備的素質的認識,個體樂于從教的意愿以及從教時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如自我實現與滿足的心理表征等。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自身對幼教職業的認同是教師情感最持久的原動力,是從事幼教職業的基本心理準備。

二、研究綜述

目前,世界各國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提高,2010年9月27日至29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和俄羅斯聯合舉辦了主題為“筑建國家財富”的世界幼兒早期保育與教育大會,旨在通過提高成員國對幼兒早期保育和教育投資及收益的關注,促進幼兒早期保育和教育實現公平、普惠和廣泛的發展。許多國家把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基礎,并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和保健學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嘗試新的改革,以促進本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各國教育專家認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兒的特點,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教育,幼兒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男性幼兒教師在兒童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尤為突出。有研究表明,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男幼師的比例一般在4-5%,美國幼兒園男幼師也不過約占10%(世界目前最高),而我國百名幼兒專任教師中男教師卻不足2人,其比例不到2%。就世界整體而言,男性幼兒教師普遍缺失。但是很少有國家對于其男性從事幼兒教師工作的初衷以及男性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觀進行過很具體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業認同觀進行調查,對于其從事該工作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對策。

三、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業認同感調查現狀及因素

(一)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業認同感調查現狀

1.對職業的認同程度以及對就業前景的認識

在調查其他專業對學前教育專業及對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的看法時,師范類專業同學中有72.4%認為學前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地位重要,學前教育專業也是相對比較熱門的專業,就業前景好,認同感較高;但并不認為男性幼兒教師會受到社會的尊敬。他們認為傳統的社會性別角色認定中,男生應該從事更能體現他們自我價值及社會價值的工作,而不是“成為保姆”,所以就業前景仍然不容樂觀。

2.對職業發展空間的認同情況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未來的職業定位中,有大部分男生都認為到行政單位,還有部分男生打算跨專業考研,只有為數不多的男同學打算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就業;大部分同學認為幼教職業一個沒有很大發展空間的職業。其影響因素主要有自身的興趣,所處的工作環境薪資水平、晉升制度及其社會對這一職業的認可與支持度。

3.對職業素質與技能的認識情況

學前教育男生普遍認為在平時的學習中,女同學的行為,語言更使講課更加生動,更符合一個幼教職業的角色;而男生比較木訥,在學習專業課程時大多很被動,在學習過程中不夠靈活。傳統觀念認為幼兒的撫養與教育工作應當由女性來做,而非男性。在眾多因素困擾中,男生認為幼教職業對他們來說困難較多,入職后工作的順利與否也無法預料。

(二)影響因素分析

1.幼兒教師社會認同感低,社會地位不高

調查發現,社會對幼兒教師群體并未給予高度重視。同時雖然非常希望可以有男性加入幼教群體,但對男性幼兒教師的社會認可度卻非常低,認為這一職業無法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

2.課程設置的多樣性,專業課學習有困難

學前教育的課程,主要設置內容有舞蹈、音樂、美術、鋼琴等。對于這些課程,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男生學習起來難度過大,由此導致興趣不高,成績也不盡人意。但這些課程又是作為一個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技能,技能的不足帶給他們更多的失落感,也使他們自認為不如女生,甚至不適合做一名幼兒教師。

3.受傳統觀念影響,對自身認識不足

中國的傳統觀念認為撫育幼兒是女性的天性,她們細心、周到、耐心,適合于照顧幼兒。男性容易粗心,缺乏耐心,不適合撫育幼兒。正是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大多為女性。修讀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在沒踏上工作崗位之前就已經接受了來自同學、家長、社會的壓力。因此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本科大學男同學都沒有選擇幼教工作。

四、提高學前教育男生職業認同感的對策

(一)社會的引導

作為幼兒教育的生力軍,男性教師受到社會與廣大家長,兒童的大力歡迎。因此國家應該鼓勵男性從事幼兒教師的工作,從宣傳層面上表現對男性從事幼兒教師的支持,例如提高幼兒教師薪資水平,加大對優秀幼兒男教師的表彰力度,并在幼兒課程設置方面給予他們更多創新的機會與平臺,使社會對男性幼兒教師的認同感上升,從而提升男生對于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

(二)從專業培養層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1.學校合理安排課程

在教學中,學校應充分結合男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開設適合男生學習的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使男生對于學習專業課有濃厚的興趣,提高對該專業的認可程度。使自己具備從事幼兒園多方面課程開發和教學的能力,同時有所專長。使其在入職以后,發揮自己優勢。

篇3

高等學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淺談分析

高校會計類專業的學生,是會計隊伍的預備人員,如果學生缺乏應有的會計職業道德,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必然會導致其為謀取個人或單位利益而肆意造假。有調查顯示,目前會計犯罪呈現高學歷、年輕化的趨勢,這與會計學歷教育中缺乏職業道德教育有直接關系,因此對會計專業學生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高校會計專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

一個人的知識和才能能否造福人類,往往取決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會計專業學生是會計法規未來的貫徹執行者,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德才兼備。高校必須順應這一時代要求,從戰略的高度去培養既具嫻熟專業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質會計人才。

(二)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理念

每年高校為社會培養大量的會計人員,已是會計隊伍的最主要來源。所以,在高校會計專業將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內化為會計職業道德品質,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遵守職業道德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國著名會計大師楊紀琬說過:做人是做會計的根本,所以更應強調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為他們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于加強會計學生畢業后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國現階段多數經濟案件都有會計人員牽涉其中,從而使會計成為“高風險”的職業。從學生時期就使他們熟練掌握相關的行為規范,培養良好職業道德意識,實現自我監督和自律,是會計學生在以后工作中實現自我保護的最佳途徑。

(四)有利于會計隊伍的健康發展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由于會計人員承擔了重大的社會責任,所以在會計教學中必須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專業會計教學體系,使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在學校期間就能夠得到培養。

二、高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現狀

(一)會計專業缺乏職業道德培養目標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要素知識化,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已不僅限于具備會計專業知識與能力,更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國家教委提出,高校會計專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經濟管理部門、學校、研究機構從事會計實際工作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在目前我國各大院校的會計教材體系中普遍存在著重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輕職業道德教育的問題。

(二)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認識不夠

雖然絕大多數高校會計專業教師是兢兢業業的,但我國會計專業教師主要是基礎課程教師和專業課程教師,而很少有專門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會計法規、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師。所以,講授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師缺少實際業務的經驗,很難從深層次來理解和把握會計職業道德在實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針對會計專業的各種考試,如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職稱考試等都主要是考查學生所具備的會計專業知識,而較少涉及有關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以致會計專業課教師自然把授課重點放在會計專業知識上而忽視會計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內容。

(三)教學內容缺乏、教學方法單一

從現有的會計教學體系來看,高校會計學教材很少涉及到職業道德教育,而專門的配套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這使實施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缺乏理論依據。另外,有關會計職業道德的課程,如《會計法》、《會計職業道德》等課程內容比較枯燥,簡單的授課方式,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產生了學生不愿意學、甚至厭學的情況。

三、加強高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議

(一)重塑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學目標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應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專業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業、實踐能力。所以現階段高校的培養目標并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教育,而更應注重人文素質、品德等教育。

(二)改革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學習

高校會計專業應把《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列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引導學生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理念。由于職業道德的要求需要內化為職業理念,所以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教師只有通過平時細微的量的積累,寓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于各門課程之中,才能培養出綜合的職業道德水平。對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在講授審計、基礎會計、財務管理、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中,結合現場需要可適當增加職業道德內容。

(三)豐富會計職業道德教學內容

由于現有教學內容的缺乏,需要會計教師及時地將雜志、報紙、網站等所報道的各種案例和新聞作為教學內容,補充教材實踐知識的不足,增強學生識別虛假會計信息的能力,從而起到強化職業道德理念的作用。

(四)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

在當前的會計教學中,我們的專業教師對實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往往知之甚少,從而在職業道德教學中顯得說服力不夠。所以,高校可以通過聘請法律界、財稅部門、會計師事務所、企業會計主管等學識豐富的人員做講座,這些專家學者、行業名家對會計業界的動態了解的非常清楚,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工作實踐或經驗教訓向學生講述會計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方向,宣傳遵守職業道德的模范,讓學生間接了解我國會計道德現狀,認識到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達到在校期間培養自己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董麗英.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與方法設計[J].財會通訊,2007.8.

[2] 李杏梅《淺析高校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消費導刊,2008.11.

篇4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近幾年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社會急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熟練勞動者,而高職高專院校采取校企結合的實習實訓教學方法所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對當前社會這一類型人才的短缺起到了很大的緩解作用,但是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中仍存在校企結合的契合度不足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作者提出了校企一體化的改進實習實訓教學方法的思路.

0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和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國內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尤其是20世紀8O年代人口高峰年出生的人口相繼面臨就業,使社會的就業壓力更為嚴峻.以就業為培養導向的高職高專院校的職業教育,較好地契合了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了我國技能型人才的總體技術水平,對于緩解社會就業壓力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然而,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實習實訓教學方法尚不成熟,存在校企合作不到位的弊端,即學校組織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僅僅是見習和參觀,而不能參加企業的實際操作;學校對學生的職業觀等德育方面的教育重視不夠,導致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有限,也使職業教育的總體質量亟待進一步提高.

1基于就業導向的實習實訓教學方法選擇的必要性

1.1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為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重要貢獻,并逐步形成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體系框架.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教育部部長周濟在《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視屏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國家要在實施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中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畢業生專業技能較強,近幾年其就業率一直保持了較高水平.2008年,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大城市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大幅超越本科生,較高水平的就業率也是對高職教育最大的肯定.

1.2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由于高職高專院校以就業為教學導向,契合了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故而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比較好.但是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在就業后面臨工資待遇低、技術水平提高慢和工作不穩定等一系列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目前的實習實訓教學主要集中在學生畢業前期的一學期,并且不重視學生就業觀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導致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快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屢屢發生經常性的跳槽,也影響了用人單位對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評價.目前,我國企業存在嚴重的工資待遇與學歷掛鉤的現象,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影響了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工作積極性,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2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方法分類

本文對陜西省高職高專院校采取的實習實訓教學方法進行了統計,并按照不同實習實訓教學方法的特點對其進行了分類.陜西省高職高專院校共有39所,本文隨機抽取2O所院校對其實習實訓教學方法進行了追蹤調查.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采取的方法主要有3種:校內實訓、校外實習、校企結合.其中,校內實訓是指學校的實踐教學主要安排在學校實驗室進行;校外實習_二般是安排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夕到企業實習;校企結合則是先安排畢業生在學校實驗基地進行試驗、實習后再進入與學校合作的企業實習.目前,這3種方法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采用的比例如圖1所示.

3國內外高職高專院校實習實訓模式綜述及比較

3.1國內高職高專院校實習實訓模式

由圖1可見,國內高職高專院校目前采用較多的實習實訓模式為校企結合的實習實訓教學模式.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實習實訓教學方法已由原來單一的校內實驗基地實習和校外實習逐漸發展成工學結合的校企結合模式,對高職高專院校的畢業生掌握專業技能、提高技術水平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校企結合指的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進入校內實驗基地實習后再進入與學校合作的企業實習,企業可以優先考慮錄用與其合作的高職院校的學生.

3.2國外高職高專院校實習實訓模式

國外高職高專院校實習實訓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的被譽為德國職業教育秘密武器的“雙元制”教育體制和美國的社區學院職業教育.

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雙元制”教育模式,該模式下學校和企業共同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為目標;學生參加實習實訓的時間較長,約占整個學業時間的70左右;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強調操作的規范化,學生以正式工人的身份參加工作.由于訓練嚴格,學生懶散、粗心大意、不負責任的行為得到了有效抑制,培養了較高的專業技能.

美國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制度興起于19世紀80年代,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它對美國教育和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模式是通過學生與社區的有機互動,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以融合提高,讓學生獲取真實的實踐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其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程設置的時間也不固定.社區學院的職業教育很重視產學結合,各專業的實踐課時占總學時的5O甚至更多,學生必須到實際崗位參加生產勞動,參加實習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

3.3國內外高職高專院校實習實訓模式比較

我國的職業教育起步于2O世紀80年代,與歐美職業教育相比,我國的高職高專職業教育發展的時間非常短.由于我國校企結合的實習實訓職業教學模式起步比較晚,發展還不夠成熟,因此有待于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

從教學模式上看,具有代表性的歐美職業教育模式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實踐教學中增加了很多社會因素,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較多,這樣使學生畢業后更容易適應社會、融人社會.由于在實習實訓環節對接受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提出了與在職工人一樣的工作要求,因此使他們在畢業之前就能夠真正地掌握工作中的操作技能,這樣更利于其技術水平的提高.相比之下,我國的高職高專院校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則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安排學生參加實踐的時間也比較短.

從上述比較可見,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實習實訓教學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除了必須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外,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實習實訓教學應該不斷汲取國外實習實訓教學的精華、取長補短,更好的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4構建適合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教育實習實訓的管理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4.1構建適合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教育實習實訓的管理方法

校企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近幾年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摸索、總結經驗和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而推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際中其成效非常顯著,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問題.校企一體化實習實訓教學方法是在校企結合的基礎上改進的實踐教學方法,它針對高職高專院校實習實訓不到位、德育教育缺失等問題,提出要加寬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層面和加深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的深度,從而全面提高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的質量.

(1)加強實習實訓的力度,改變原來僅在畢業前一學期參加企業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實踐教學貫穿到學生職業學習的全過程.學生每完成一門課程,學校都要安排學生在參加校內實訓基地的實習實訓之后進入企業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學生每一學期結束時,學校都要安排學生集中參加企業實習.學生在參加企業實習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規定進行操作.企業應把每個參加本企業實習的學生的實習實訓的情況及時和學校溝通,以便學校組織和安排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校內實習.

(2)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職業觀”、“成才觀”等方面的德育教育,使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出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素質與文化修養且競爭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加強德育教育利于學生在擇業中進行自身準確定位,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力口強德育教育還可以使學生在工作中正確面對挫折,遇到困難時以積極的心態處理問題,并利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成熟的職業觀和成才觀的形成,促使學生踏實工作,積極提高專業技能,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不僅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也利于技能型人才社會地位的提高,可以抑制我國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從而保證社會穩定和諧地發展.

4.2構建適合高職高專院校職業教育實習實訓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從我國目前面臨的經濟環境看,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時期,急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熟練工人,高職高專院校校企一體化實習實訓教學的宗旨就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和熟練的工作者,契合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其次,高職高專院校校企一體化的實習實訓教學模式與國內其他實踐教學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符合職業教育的內涵;與國外實踐教學模式相比,這一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技能,還增加了對學生的德育素質教育,更利于學生就業和成才,與人民素質的不斷提高相得益彰.

篇5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幼兒園中老師是同兒童及家長打交道的工作。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樂觀開朗的態度,同兒童及家長交流的水平,良好的團隊觀念及服務精神,積極溝通的方法,情緒控制能力等綜合素養比相關的專業知識及技巧更為關鍵。所以,學校應重視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工作,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一、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的職業素養

(一)觀念

職業觀念是一名從業人員對自身行為的認知、評定及情感等心理的綜合反應。雪橇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良好的職業觀念,具體包含以下內容:其一,愛崗、敬業的精神。敬業、愛崗就是需要學生喜愛自己的專業及工作,用嚴謹、恭敬的態度從事教學活動,喜愛幼教職業,喜愛孩子,具備良好的使命感及責任感;其二,無私、奉獻的態度。無私是忘卻自身利益,奉獻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從事工作時應不計個人利益,用一顆真心對待每一名兒童;其三,執著、創新的觀念。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應具備一份執著,勇于創新,敢于挑戰,不畏懼困難。這樣在未來的教學中,才可以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幫助學前兒童奠定未來成長的基石。

(二)道德

職業道德指的是從業人員在行為活動中應該遵守的標準。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其一,喜愛工作,喜愛兒童。如果缺少對兒童的喜愛,也就無法真正喜愛上幼教這份工作,從而更不可能在將來做好學前教育職業。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及喜愛感,對自己的職業產生濃濃的自豪感,情愿將一生投入教育事業中,為兒童做貢獻;其二,以自身為榜樣的意識。常言道:身教甚于言傳。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應關注這一情況。在從業過程中,應以自身為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的成長,培養品行高尚、價值觀正確的未來人才;其三,集體榮譽感。學前教育不是一個人的工作,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所以,需要每一名教師具備良好的合作能力及集體榮譽感。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取長補短,從而更好的進行幼教工作。

(三)能力

職業能力是一名從業人員在行為活動中所體現的才能。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具備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其一,專業才能。指的是在從業過程中應用的專業知識及方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所具備的專業才能主要體現為:對兒童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及幫助,掌握兒童的心理變化,執行教學的能力,同家長溝通的能力等;其二,一般才能。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從業時不僅應具備專業才能,同時還應具備個人一般的才能,例如計算機的使用才能,寫作才能,表述才能,組織才能,社交才能等;其三,創新才能。創新才能指的是應用學習過的知識及能力在工作中創建更多的方法、業績或產品等,創新才能主要包含思維的創新才能、設計的創新才能、管理的創新才能等。創新才能同一般才能和專業才能三者需要相互輔助,相互作用,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

(一)重視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熏陶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前,教師應利用多種方法、多種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教育,使學生明確了解學前教育職業的意義及特點,掌握從事學前教育職業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及相關能力及素養,增強學生們對學前教育職業的認識。可以利用設置講座、實地參觀等方法初步樹立學生的職業使命感。

(二)開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在應聘過程中,同專業知識的成績對比,招聘企業更關注學生的口語表述才能、對事物的看法、對突況的應變、學習能力及成長潛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大型的校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本領,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例如:教師可以舉辦征文、演講等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文學內涵及表述能力;舉辦專業知識比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等。

(三)邀請專家、領導舉辦座談會,增強學生職業素養

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學前教育工作對老師的需求,掌握學前教育老師的文化涵養,提高學生的自身水平,教師可以定期邀請一些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專家及領導舉辦座談會,讓學生可以零距離的接觸相關人士,對將來需要從業的工作細致分析,讓學生清楚認識自身,找尋差距,定制學習規劃,更自主的開展相關技能的學習。

三、為學生搭建更多平臺,促進學生增強職業素質及才能

(一)增強師資教育力量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來講,應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具體包含:能夠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具備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優秀的社交才能,同時在創新方面也十分突出。教師應以學生作為主體,有針對性的設置課程內容,選取相應的教學模式,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完善自身成長,從而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

(二)重視實踐教學的內容

在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實踐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們專業及非專業素質的培養。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教學的內容只要包含:專項實習、實驗教學、畢業試崗等。

(三)利用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除了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以外,教師還應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在實際生活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及本領。例如:可以讓城市的同學深入農村進行短期實習,從而感受我國當前學前教育的情況,激發對自身職業的熱愛,培養勤勞、不怕吃苦的精神。

總結: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其職業素養及能力同學生的個人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教師應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增強職業素養,更好的完善自身成長,同時也為相關教育單位選拔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進行討論是值得相關教學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參考文獻:

[1]龐文淥.高職生職業素質現狀及培養模式的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08).

篇6

關鍵詞:專業素養培養;學前教育;課程教學

1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培養的不足

1.1學生職業認同感低

有調查研究顯示,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堂上,一部分學生有著充分的學習熱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目標并明確,這樣的情況不光是在學前教育,基本上大學課堂都會存在。但是學前教育的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比較高,有些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沒有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對待困難不是迎難而上,而是選擇繞過去,對學習困難感到畏懼;或者是注重幼兒教育中一部分,也就是藝術類型的專業課程感興趣,忽視理論和實踐課程。各種樣式的問題反映了學生對與幼師的職業素養認知不同。學校對與專業教育沒有明確的目標規定,導致老師和學生對自身專業職業發展前景沒有清晰的方向,而且學生對于自身專業的認知受社會影響較大.

1.2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素質和能力,但是在課程中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的情況,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不高;課程設置對于幼兒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主,對于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少,這對于未來走向幼師的崗位上會有著不小的影響;基礎問下課程和科學課程并沒無進行深入的理解探討,可能說對于幼師以后要面對的是小孩子,所以基礎文化之并不重要,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專業素質的綜合提升。而在就業市場中,多數幼兒園只重視兒童文化知識的學習及智力開發,不注重培養幼兒專業特長,分析其原因就是學前專業教育人才短缺,已有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差,聲樂知識和技能嚴重不達標,從而無法滿足新時期學齡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這些問題的出現為各地教育院校學前教育課程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此時,加快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3教學方式單一

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方式單一,雖然教師的教學能力普遍受到學生的認可,但是有些教師和科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無法緊跟時代的潮流,沒有先進有限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吸收知識的效率也就會大打折扣。學校的課程也和社會實踐脫節,學生沒有獲得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也就會對學習的理論知識接不到位[2]。

2基于專業素養培養目標分析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

2.1注重提升學生職業認同感

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職業認同感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于所從事職業的目標、社會價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與社會對該職業的評價及期望的一致,即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的有關職業方面的看法、認識完全贊同或認可。幼師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需要傳授引導,對于學習幼師教育專業時的學生,老師也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在今后是想要成為怎樣的教育工作者,并且為此要怎么去做。老師引導學生對今后教育工作道路的展望和規劃,從而加強職業認同感。

2.2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學校應該增加更多的課程種類多種類型的音樂教育,幼兒園班級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學到的技能在實踐工作過程中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教育專業的改革需要來是作為第一個改革創新的對象,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學校應該多多的組織活動來進行學習研究,激發老師的創新精神;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評估,將專業知識評估和幼師職業道德評估相結合,評價的主題多元化,不僅要有老師,還要有同學,以及學生自己各方面的評價。

2.3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在教學質量提升上要加大改革力度,在教學方式、考評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不斷開放思想理念,拓展教學思維,讓學生主動融入教學之中,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率。在考評方式上,將理論應用性考察方式融入職業教育中,在教學設計、模擬教學、說課等形式的考察形式上進行嘗試探索,讓學生更好地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活動,對學前教育專業不同技能進行分項考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結語

學前教育是幼兒老師最主要的培養機構,學前教育專業只有緊跟時代潮流,不斷的更新和完善課程教學改革,才能夠培養出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操守,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幼兒教師,才能夠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總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我國幼兒教師主要手段,提高學前教育的教學水平,增強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需要,也是“科教興國”的需要。作為學前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教育實踐組織能力,積極向上的專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通過專業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從而實現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軍.高職學前教育學生專業素養提升的教學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4):10~11.

篇7

關鍵詞:學前教育;“四位一體”;課程銜接模式;中職課程;高職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3)09-0117-03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是中、高職銜接連貫的專科教育,學生在前三年中職階段進行有專業導向的基礎教育和技能教育,后兩年接受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職教育。采取五年制模式,培養初中起點的專科層次幼兒教師,應是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良好選擇,有利于擴大幼師培養規模,整合中職幼師專業資源,也有利于招收有培養前途的優質生源。作為高職院校新的辦學形式,探索研究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銜接機制,一方面可使中等教育辦學經驗和優勢得以傳承,中、高等教育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可使專業人才培養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專業目標要求,實現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一、基于專業能力提升和拓展的“四模塊”課程體系模式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四個模塊不是彼此孤立的分解式課程,從專業基礎教育,到專業技能培訓,到綜合能力培養,再到職業能力形成,是一個能力持續發展和不斷提高的一體化培養進程。同時,中職學習階段的專業基礎和技能模塊部分,在高職階段也并未中斷,而是接續了新的課程,體現了注重提升、拓展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更高要求。

(一)專業基礎教育課程模塊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教育課程模塊,貫穿了中職和高職學段的大部分學程。在中職階段,語文、數學、英語,以及綜合文科和綜合理科等課程仍是主干課程,從第一學期至第六學期貫穿始終,為高職教育階段的課程學習奠定了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基礎。這些基礎課程在高職階段都有新的課程接續,如從中職階段的語文課程發展到高職階段的大學語文課程、幼兒語言教育課程,中職階段的英語課程也發展為高職階段的大學英語課程、幼兒英語口語教學課程。

中、高職階段課程銜接的目標取向是高職教育知識領域的范圍拓展和專業素質能力的提升,表現出由基礎理論學習到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發展趨向。中職階段的心理學和教育學課程,以及高職階段的學前心理學和學前教育學課程,區別于其它中職教育課程的設置,體現出幼師教育的特殊要求,也為學前教育專業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奠定必要的基礎(見表1)。

(二)專業技能訓練課程模塊

中職教育之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就在于注重應用能力和專業能力培養,職業目標明確,突顯技能課程和實操課程,強化專業技能基礎訓練,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點。歸根結底,“職業教育就是為了培養職業人的,以傳授某種特定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意識的教育。” “職業教育是為學生將來從事某種特定職業做準備的教育。”五年制學前教育的中職學段課程也有別于三年制的中職課程,后者需在一定時段的專業知識技能課程的基礎上,強化專業能力實訓實習過程,使中職畢業生具備基礎崗位的職業素質和能力,為上崗就業做準備;而前者則注重與高職學段課程的連續性和系統性銜接,體現繼續教育思想,其課程體系須具有基礎性和全面性,為高職學段的進一步深造打好專業基本素質和能力基礎。

美術、音樂、舞蹈等技能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技能課程,而具備一定程度的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在這方面,學前教育專業的五年制課程設置要比三年制高職更具優勢。高中起點的三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開設的時間相對較短,在大多數學生沒有任何技能基礎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短時期的訓練無法滿足實際的技能需求,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對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缺乏自信。相比之下,五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中職學段入學伊始就接受彈唱、舞蹈、繪畫等技能方面的課程訓練,掌握彈、唱、跳、畫等一些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培養貫穿中、高職學段,學程相對三年制高職更長,更具有長期性和接續性,教學效果會更好(見表2、表3)。

(三)綜合能力培養課程模塊

綜合能力培養是高職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部分,也是不同于中職教育和職業崗位培訓之處。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高職階段課程設置,應在專業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和能力,實行專業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相結合、現實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體現素質和能力全面發展的課程設置理念。

五年制學前教育綜合能力培養是專業學生具備一定專業技能之后,步入職業崗位之前必要的學習和準備過程,也是整合各項專業技能運用于保教工作實際的關鍵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保教工作中實現職業崗位的目標要求,比如如何進行幼兒教學,如何設計并組織幼兒游戲,如何從事保育及組織管理工作,等等(見表4)。基于幼兒園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置理念,專業綜合能力培養的課程模塊也是銜接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崗位需要的重要環節,學生只有做好各方面學習的充分準備,才能更好地適應幼教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這也是五年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優于三年制中職教育的重要方面。

(四)職業能力形成課程模塊

學前教育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生素質和能力達到幼教工作崗位要求,可以在畢業時就具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就業力和職業發展力。而達到這一目標要求,需在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基礎上,還需經過見習實訓、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的實踐學習環節(見表5)。職業能力形成的課程模塊學習階段,既是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終結階段,也是學生職業理想與崗位現實的磨合期,是實現從“學生”到“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環節。這一課程模塊的充分實現,需要院校與幼兒園在辦學、育人、就業和發展方面的充分合作,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能與實踐崗位形成零距離對接,通過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的觀摩和預演,及時調整不適當的心理與角色定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使五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得以最終實現。

二、“四位一體”的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銜接機制

五年制中職階段教育,相當于完成職業高中、職業中專等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育部2003年制定下發的《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 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中職教育要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中職教育具有基本文化素質、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雙重培養目標,要求在一定理論知識儲備基礎上,加強受教育者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任務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中職階段課程,不但要學習中等教育階段的基礎理論課程(包括數學、語文、英語等),還要學習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技能。

五年制高職階段教育,相當于完成三年制大專的高等職業學校教育。一般來說,三年制大專和五年制大專在培養規格和素質、能力方面具有同樣的要求,都是“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高情智結構、較強實踐能力、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專科層次的學前教育師資”。基于這一培養目標,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高職階段課程,相對中職階段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兩個模塊,增加了綜合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兩個模塊,體現分階段、分步驟達到專業能力標準和目標要求的一體化培養策略(見表6)。

專業課程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任,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不是中職與高職學科的簡單拼接,而是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學程,形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從基于學科系統到工作過程系統的課程模式轉換,是五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形成的基本原則,課程設置應將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貫通,整體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統籌安排中、高等教育的課程。基于學前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設置原則和職業能力標準,專業基礎教育、專項技能訓練、綜合能力培養和職業能力形成四大模塊,構成了五年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形成了“四位一體”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機制。

參考文獻:

[1]吳龍,吳海峰.五年一貫制師范教育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優勢[J]. 知識窗(教師版),2011,(7).

[2]熊偉.中等職業教育現存問題及其發展對策淺見[J].西昌師范高等專科學報,2002,(3).

篇8

【關鍵詞】學前教育 英語教學 歡樂英語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0-0062-02

在我國教育領域深化改革的今天,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情況關系到未來的幼兒培養師資力量。高等職業院校應當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和培養,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為學生更好地致力于學前教育事業創造條件。當然,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則應當加強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并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為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前教育行業中做好鋪墊。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學水平,應在教學活動中實施歡樂英語教學法,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教授學生、培養學生,促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英語知識,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符合幼兒園英語教師的要求。

一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隨著教育部門的統一規劃和調整,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在教授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要求,規范、合理地開設專業課程、文化基礎課程、選修課程等,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科學的教育和培養,促使學生成長為企業、社會、國家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但目前很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并沒有做到這一點,使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受到一定影響。以學前教育專業來說,學前教育專業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存在一些不足,致使教學活動實施效果不佳,不利于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綜合素質及能力,導致學生難以在擇業、就業、崗位任職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

學前教育專業中英語課程作為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其有效的、合理的開展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促使學生滿足幼兒園教師招聘的要求,為使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創造條件。但目前一些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所開展的英語教學活動效果不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致使學生被動地學習英語知識,學生的英語水平必然不會提高。綜合分析英語教學活動效果不佳的原因,這與教學方法不佳、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案規劃不合理等多種因素有關。總之,當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學現狀不佳,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改變此種局面。

二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應用歡樂英語教學法的探究

為了能夠利用歡樂英語教學法改變當前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現狀不佳的情況,筆者將分析歡樂英語教學法在江西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具體應用,希望對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教學水平有所幫助。

1.歡樂英語教學法的導入

歡樂英語教學法應用的意義在于使學生能夠相對自由地、輕松地學習知識,為了達到此目的,在引入歡樂英語教學法時應當靈活設計課堂教學,創造富有新意的、趣意的課堂氛圍,使師生之間進行和諧、真誠、幽默的互動,從而真正達到開心教學和開心學習的目的。基于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活動中,實施歡樂英語教學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歡樂英語教學法導入英語教學活動中。只有將歡樂英語教學法合理地導入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才能在課程開始時便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將所有的心思、注意力轉移到教師身上,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將歡樂英語教學法導入教學活動中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做動作。通過做動作將歡樂英語教學法導入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學生做一系列的動作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做動作方法的應用是在課程剛剛開始時,教師要求學生與自己共同進行前后、左右、上下有節奏的拍手、拍腿、拍肩等律動,待完成動作后,讓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第二,做手指游戲。利用手指游戲將歡樂英語教學法引入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有效地將教學法帶入教學活動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手指游戲有很多種,如大門開開、十根手指頭、五指蟲等,教師可以選擇其中任意一種,帶領同學們進行手指動作表演和語言問候,進而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到教學活動中。

第三,說唱兒歌。說唱兒歌非常容易改變學生的心態,并將學生帶入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夠很自然地將歡樂英語教學法導入教學活動中,可以在課程剛開始時,向學生播放一首英文說唱兒歌,并將學生分組進行英文歌曲的學唱和表演,如此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進而使學生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2.歡樂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

歡樂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將歡樂英語教學法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英語教學的教育性、引導性、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活動,提升自身的英語知識水平。綜合學生的特點及歡樂英語教學法的特點,確定教學活動的目的,即教師按照所制訂的目標,有步驟地實施各個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在緊扣的教學環節中受益,能夠輕松自由地學習知識、開心愉悅地掌握知識,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基于此,歡樂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表現為:

第一,詞匯教學。采用以往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則使得教學枯燥、乏味。而采用歡樂英語教學法來開展英語詞匯教學活動是通過傳詞、猜詞、變詞、情境演繹等活躍的方式進行英語詞匯教學,使學生在輕松的、愉悅的游戲化教學中掌握英語詞匯。

第二,口語教學。要想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具有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加強口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歡樂英語教學法來開展英語口語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分組進行童話劇表演、情景劇表演、英語歌曲比賽等多種方式開展,如此也可以使學生在參與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訓練英語口語,提升自身的英語口語能力。

第三,教學小插曲。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插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插曲,調劑英語教學活動氣氛,如此可以使學生快樂地、開心地主動學習英語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教學小插曲的插入并不能盲目地進行,而要根據教學活動實施情況及學生的學習狀態,適當地插入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幽默、詼諧的趣聞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知識。

3.歡樂英語互動課堂的搭建

互動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樂園。基于此,搭建歡樂英語互動課堂是非常必要的。對于歡樂英語互動課堂的搭建,可以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進行主題討論或一些比賽活動,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促使教師與學生成為朋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這便于教師觀察學生、了解學生,進而采用輕松的、適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指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學習,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歡樂英語互動課堂的搭建是促進師生心與心之間交流的一種良好方式,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教師的悉心指導,而教師可以從中尋找教書育人的靈感、思路、方法,為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創造條件。所以,利用歡樂英語教學法來搭建英語互動課堂很有必要。

三 結束語

在我國教育領域深化改革的今天,高等職業學校要想培養優秀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科學、合理地運用歡樂英語教學法來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將歡樂英語教學法合理地導入英語教學活動中,開展歡樂英語教學活動,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愉悅性、教育性、培養性,促使學生開心地、輕松地學習英語知識,進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孫光峰.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歡樂英語教學法初探[J].時代教育,2015(11)

[2]趙南.學前教育專業未來發展路徑探索[J].教育科學,2014(4)

[3]李愛華.非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12)

[4]張世義.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中的利益相關者分類與特點[J].教師教育研究,2015(3)

篇9

1我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的研究現狀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來看,我國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但是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觸犯,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完善與改革實踐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是通過對現有相關文獻進行研究發現,很多文獻都是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的。目前我國對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1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體系建設

構建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目前已經有一些學者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某單一學科課程出發,對該門課程的性質以及特點進行細致分析,并根據分析后的結果提出相關的意見以及措施。并且也存在這樣的情況,一些學者就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英語課程的模式進行實踐與探索,這也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其余課程的設置打下了基礎。對課程教學效果進行評估。有研究人員從如何提高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角度出發,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系統建設予以論述,同時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對高職院校專業理論課程基于過程性評價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以下幾個指導策略:(1)教學準備策略;(2)教學實施策略;(3)教學評價策略等可以提高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效果的教學知道策略。對相關隱形課程的建設,學校的課程主要有以下兩個主要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顯性課程;第二個方面是隱性課程。這種課程設置方式也同樣適用于高職學前教育。

1.2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方式

通過對與高職學前教育的相關文獻進行研究,發現很多文章都在強調高職學前教育的實踐性,并且進一步提出實踐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對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全程跟蹤。通常情況下來講,高職教育主要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同時在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同時需要加強對建設實踐課程體系,進一步深化對高職學前教育的教學改革,以實踐的培養思想作為主導,落實課程教學以及教育實習的教學活動。

2加強對幼兒教育工作者專業素質技能的重視

通過對與幼兒相關的行業進行調研后發現,在現在的勞動力市場中與幼兒相關的勞動行業的用工要求在不斷的提高,由于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的提高,對于原來處在勞動力用工市場冷門的幼兒教育工作也逐漸走向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所以受到過專業培訓的幼兒教育工作人員在幼兒學前教育領域中受到高度的重視。所以,對學前教育工作這進行全面的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大學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組成。相關的研究機構表明,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是這樣認為的,對學前教師實行專業化的發展管理是他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最為需要的。

從現階段的研究情況來講,我外的一些學者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前教育具體方向的改革,同時還與國家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德魯大學的查爾斯R.教授針對學齡前兒童在教室的行為問題日益受到幼兒教育工作者關注,而教師通常不具備應對這些行為的能力的現象,開發了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行為管理訓練的項目,關注學齡前兒童的精神衛生需求,提高幼兒教育工作者管理兒童行為的有效性,幫助兒童順利實現第一個正式學校生活階段的過渡。

3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

3.1要有正確的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中最基本的出發點,有了正確的培養目標才有可能實現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所以確立科學的學前教育培養目標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最基本的要求。從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定位看,該專業培養重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學前教育發展與改革需要,掌握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及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幼兒教師和學前教育管理工作者。

3.2要有完善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就是專業課程設置,它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最根本途徑,沒有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很難達到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某市技工學校的學前教育為例,該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包括課程設置、成績考核、畢業論文等部分。其中,課程設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公共課,包括思想政治課、大學英語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體育健康課等課程在內的公共必修課,還包括自然科學素養、人文科學素養、國學、禮儀等公共選修課。另一部分是專業課,不僅包括選修課和必修課兩部分,還包括核心課程。

3.3技能導向的課程體系

篇10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禮儀,行為規范

一、禮儀的內涵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已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是教師個人道德品質和個性展示的基礎,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禮儀規范就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的行為規范,是從事教育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和道德。可見,教師禮儀的根本內涵就是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注重禮儀的重要性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隊伍越來越龐大。近年來,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也使得高校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比例大大提高。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教學中的禮儀規范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眾多學生的精神面貌,而這些禮儀修養也在不久的將來會影響到可塑性極強的幼兒。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應注重禮儀的培養與養成,時時注意自身言行,努力成為禮儀典范,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三、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禮儀失范的表現

(一)職業責任感缺失。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中,有的教師缺乏起碼的職業責任感和事業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課遲到、早退;在課堂上講課時全然不顧學生的反應,照本宣科,表情冷漠,對學生缺乏愛心;有的教師把講課當做例行公事,對學生缺乏關心;還有的教師對學生挖苦多,不正面肯定而反向打壓,對于那些上課遲到,講小話,傳紙條,看雜志,聽音樂,發短信的學生,有的老師更是極盡諷刺,甚至語帶威脅,恐嚇,謾罵。

(二)職業形象缺失。現有的一些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與教師的職業形象要求差距甚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的形象顯得不修邊幅,濃妝艷抹,職業形象較差;有的教師甚至還出現嚼口香糖、坐桌子、插口袋、上課吸煙、接打手機;還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無里頭的指手劃腳、敲擊講臺桌子、黑板或用手指指點學生等有失職業形象的舉動。

四、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講究的禮儀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要內外兼修,不斷學習求進,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老師要通過自身優雅大方的儀態、激情洋溢的語言、親切真誠的態度和良好的師德感染每一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一)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教學活動是高校的核心工作,教師應嚴于律己,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不斷強化教師的禮儀意識。教師只有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才能將符合禮儀規范的行為滲透到自己的教學活動當中,體現出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風范。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禮儀修養應體現在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專業知識的整體掌握上,教師應當把課堂看成是情感交流和審美的空間,使學生在輕松、美妙和美的愉悅中,既接受了文化知識,又使學生的精神得到松弛和愉悅。因此,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精神飽滿,無特殊原因不遲到,不早退,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技巧和方法,面對學生的提問或不同意見,耐心解答,悉心聽取并發表看法,允許觀點多元化 ,鼓勵學生抱著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去學習。只有尊重和關愛學生,處處體現出自身的禮儀素質,教師才會真正贏得學生。

(二)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注重塑造自我形象,加強禮儀訓練,成為講究禮儀的典范,根據社會的期待和學生的需要塑造自我形象是很有必要的。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相貌的美高于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舉止得體、言語生動,是教師禮儀的基本要求。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的教師,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潔、得體、典雅、美觀的著裝和端莊的儀表,會更好地幫助教師完成教學工作。從教育需要出發,教師的禮儀形象應為:謙遜文雅而不庸俗,樸實整潔而不呆板,穩重端莊而不怯懦,即教師的形象應具有美感、職業感,同時還應具有時代感。總之,教師職業禮儀形象規范,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語言表達文明規范、衣著服飾整潔得體、儀態舉止端莊大方等。

1.語言表達文明規范。語言表達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方式。教師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禮儀禮節、文明規范,講究語言藝術,用美的語言去感染學生,語言要自然、準確、生動。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方法和技巧,講普通話、吐字清晰、語速均勻、語氣柔和、表達完整。教師要注意語言文明,避免臟、亂、差的語言。對不認真上課的學生和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要進行干預,但不能在課堂上辱罵學生。

2. 衣著服飾整潔得體。服裝是人外在形象和自身的審美觀的體現。教師服裝禮儀規范原則是整潔大方、文雅端莊,符合禮儀服飾的top原則,即著裝要符合時間、地點及場合的需求。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著裝要莊重、整潔、符合場合、季節、身體以及年齡特征等,禁忌“透”,“露”,“短”,“緊”。發色方面,一般不染太過夸張的顏色,發型力求簡潔、明朗、盡可能不要佩帶首飾等等。

3.儀態舉止端莊大方。教師在教學中要使自己的舉止得體,,符合時間、場合、和身份等要求。以高雅的舉止展現自己良好的禮儀形象,需要做到端莊大方、自然得體,以從容自信的表情、端正挺拔的站姿、親切坦誠的目光、準確生動的手勢等給學生以感染力。學生們喜歡上課充滿熱情、笑口常開,始終把真誠的目光投向全體學生的教師,教師要善于運用坦誠的目光和親切的笑容來表情達意,正確地體現教師的態度和評價,讓學生從教師熱情注視的眼睛里看到啟迪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