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7:57: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課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課題

黨建新課題交流

在社團中建立黨組織這是全新的課題,既無先例,又無指示,難免會產生許多疑慮和爭論,主要焦點是社團能否建立黨組織?或者說,在社團中建立黨組織會不會改變社團的性質?回答應該是肯定的,不會。因為我國的社團既有與外國社團相同的性質和作用,又有別于外國和港澳臺地區的社團,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團。它雖然是民間自發性組織,但從總體上講,它必須在黨的領導下,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擔負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協助黨和政府開展工作,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這就是我國社團獨有的性質和作用。如果在社團中建立黨組織,就更有利于這個作用的直接發揮。

解決社團黨建問題意義重大

隨著貫徹江總書記“三個代表”要求和“七一”講話精神的深入,以及我國加入世貿后經濟形勢的發展,解決社團黨建問題已迫在眉睫,意義重大。(一)解決社團黨建問題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

社團是群眾自發性社會組織,其成員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代表著各方面群眾的利益,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社團中建立黨組織,對擴大黨和群眾基礎,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江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從新的社會階層中,“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時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并通過黨的這個大熔爐不斷提高廣大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從而不斷增強我們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社團組織就是新社會階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社團中建立黨組織才能把這個新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不斷增強黨的社會影響力。

(二)解決社團黨建問題是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后,國家發展戰略將發生重大轉變,必須要進一步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迅速發展的那部分生產關系和行政管理模式,使之適應于市場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政府的職能和工作重點將從行政管理逐漸轉向創造環境,提供公共服務,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加強宏觀經濟調控,規范市場體系。

查看全文

專家點評黨建創新課題開題報告

黨建創新課題

一、中央教科所滕純研究員點評:

陳經綸中學這次北京市教育學會規劃課題與一年前區級課題相比,開題報告更深刻,問題意識更強。

事實上,課題研究過程是對課堂教學的反思過程,提升過程。本次開題,在這些方面做出了努力,特點也比較明顯。當然,有的子課題還需進一步明確個性特點。比如,政治子課題題目較大,應加上“如何使學生感興趣”的研究內容。

總的來看,十個子課題中,理科應該加強“培養學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欲興趣”內容的研究,文科應該加強“培養學生想象力、思維能力”內容的研究;加強書本、社會實踐、網絡三種學習實踐活動的整合;注意研究方法的選擇,比如:填寫教學日志、隨筆等,注意積累。

二、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倪傳榮教授點評:

查看全文

新時期黨的先進性建設新課題

黨員關愛是近年來出現在黨建工作領域的新現象和新做法。黨員關愛有別于社會關愛,是指黨組織以社會發展形勢和黨員內心需求變化為依據,由黨組織針對性地給予政治、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關心愛護,幫助黨員排除困難,解除疑惑,引導黨員正確認知和強化宗旨意識。

一、黨員關愛是黨建歷史傳承和現實發展的需要

1、關愛黨員是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的需要。早在建黨初期和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就給因投身革命工作的黨員發放補貼,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對于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同志,及時召開追悼會,并以黨組織名義給其親屬以安慰,發放特別撫恤金,體現黨組織的關心幫助。同時,關心愛護黨員也是我黨做好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實際工作中,大多數黨組織也較好地堅持了走訪、談心等制度,及時了解所屬黨員在學習、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況,著力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營造了黨內融洽、溫馨的氛圍,密切了黨員和組織關系,進一步增強了黨的思想工作的親和力、號召力和凝聚力,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的蓬勃開展。

2、關愛黨員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需要。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著眼于增強黨員意識、提高黨員素質、促進黨員履行義務和保障黨員行使權利,建立健全融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于一體的黨員隊伍建設的制度。這是我們黨從新時期履行“三個代表”重要使命出發,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對關心愛護黨員提出的明確要求。黨員作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者,必然要比一般群眾具備更高的素質,擔當更重的責任,做出更多的奉獻,犧牲更多的利益。黨組織只有做好黨員的堅強后盾,使黨員“惑時有人解、平時有人訪、難時有人幫、老時有人惦、病時有人探”,使每個黨員能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關心和溫暖,才能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凝聚力量,義無反顧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3、關愛黨員是解決黨員隊伍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從我黨抓建設的實踐看,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從黨內到黨外,從黨員再到一般群眾,建設和諧社會也不例外。只有黨內的團結和諧,才能帶動其它組織乃至全社會的團結和諧。在“四個多樣化”條件下,黨員及其黨員隊伍建設中確實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期待黨組織能夠幫助解決。因此,必須首先在黨內按照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突出以人為本,注重黨員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對黨員施以更加人性化的關心愛護,盡量解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滿足黨員對政治尊重、生活追求和事業發展等多方面的需要,在黨內形成一個關心愛護、文明健康和充滿生機活力的和諧氛圍,以最終促進全社會的和諧。

4、關愛黨員是新形勢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適應黨建工作新發展的需要。首先,關愛黨員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激勵,關心、關注、維護黨員的權益和需求,不僅溫暖了受關愛的黨員,對其他黨員和群眾也是一種情感溝通和熏陶。其結果必然增強黨員的自豪感、歸屬感,進一步激勵黨員踐行先進性。其次,為黨員送上真情關愛,也豐富和發展了黨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作目標,既關注人的權益、人的發展,也關注人的生命、生活、生產、生存狀態。這顯示了黨的建設的創新和發展,有利于黨的基層組織有效改變那種只強調黨員義務,忽視黨員權利、利益的做法,也有利于調整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內容,在維護好、實現好黨員利益的基礎上,使黨員更好地履行義務。

查看全文

黨建創新課題研究報告

黨建創新課題

***年起,***區***街道黨工委對社區內單位黨組織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其中各類單位黨組織共有1***個,黨員***名。根據社區網絡化的結構特征,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在社區各類黨組織間建立比較密切的組織聯系和工作運行的機制及活動方式,以“社區黨建工作會議”這一組織載體為紐帶,形成了適應本地區實際的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機制。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各種資源、各種力量在社區重新整合,特別是隨著管理重心下移,大量的社會事務正從企事業單位剝離出來,向社區空間轉移,越來越多的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以下簡稱“四性”工作)要由社區來承接。一方面社區的發展迫切需要匯聚黨在社區的政治資源,更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單位黨組織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通過對單位黨組織政治資源的組織、整合,使之成為推動社區建設和發展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社區單位也正處于行政一體化體制向功能分化的社會化組織體系轉變過程中,良好的社區工作、投資、經營環境直接關系其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單位與社區有著共同的需要和利益,實現社區的政治資源整合不僅必要,而且可行。湖南街道黨工委從社區實際出發,堅持以“四性”工作為抓手,以共同的政治目標、共同的社區利益、共同的發展需求為基礎,以“社區黨建工作會議”為紐帶,旨在理順社區黨建工作各組織載體間的關系,明確各載體功能,進一步發揮單位黨組織優勢,形成強大的黨建工作合力。

“社區黨建工作會議”是社區各類黨組織和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新型組織形式。湖南街道黨工委在廣泛征求單位黨組織和其他方面黨員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分別建立了相配套的四個工作制度。一是定期征詢意見反饋制度。即在每年的社區黨建工作會議期間,必須安排一定的時間,直接聽取與會單位代表對社區黨建工作報告的意見,發放《征詢建議書》,征求對年內社區重大事項及活動的建議和要求,并在規定期限內將意見處理情況反饋給單位。二是信息傳遞制度。街道黨工委通過“社區黨建工作會議”,把當年本社區建設和發展的重大事項、工作思路,及時向單位黨組織通報;把市委、區委有關社區黨建工作會議的重要精神等,及時向單位黨組織轉達,加快信息傳遞,實現資源共享。三是社區情況分析制度。街道黨工委在單位和居民區建立起信息網絡,加強與單位黨組織間的經常聯系,每季度對信息員提供的社區黨建工作情況、社區不穩定因素等進行分析、處理。四是評選表彰制度。每兩年一次組織評選參與社區活動的先進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分子,在“社區黨建工作會議”上予以宣傳表彰,以資鼓勵,三年來共表彰了71個先進單位及個人。

***街道黨工委通過新機制的建立,使同一地域內不同系統、單位的黨組織和黨員共同關注本地區的大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增強了街道黨工委組織、指導和協調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為社區群眾服務的質量。三年來,湖南街道黨工委以社區黨建新機制的創建為契機,根據社區單位的不同專業、特點,協調各類組織間的關系,動員、引導他們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共建立了***支志愿服務隊伍。在服務的組織力量上,從單位的黨組織,擴大到共青團組織和職工群眾;在服務類型上,由修車、理發、上門送貨的體力型服務發展到教授英語、法律咨詢、醫療講座等智力型服務;在服務對象上,由原來的扶助孤寡、老人、殘疾人為主延伸到資助單親、特困家庭的孩子,為下待崗人員提供再就業崗位等;在服務內容上,既有物質的,如人員、資金、場館、車輛和各種設備等,又有精神的,如參加表演、參與策劃、組織活動等,從而滿足了不同層次居民群眾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為居民群眾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查看全文

新聞傳播新課題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大眾傳播史與新聞史及媒介專史是不同層面的歷史研究,后兩者已取得豐碩成果,但是大眾傳播的總體歷史研究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中國的新聞傳播實踐、學科建設以及人才培養都需要中國自己的大眾傳播史研究,這項研究也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關鍵詞]大眾傳播;歷史研究;新聞史

要論說“傳播史”,就不能不首先回顧新聞史的研究。

1873年,《申報》發表了《論中國京報異于外國新報》一文,可謂中國新聞學研究的濫觴;1917年,姚公鶴所撰《上海報紙小史》出版,是第一部新聞史研究專著。此二者都可以看作是在中國新聞史乃至整個新聞學研究領域的開路先鋒。誠如方漢奇先生所言:“在中國新聞學研究的歷史上,開其端緒的,還是新聞史的研究。”(1)百余年來,新聞史從無到有,至今已蔚為大觀,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思想解放學術創新的潮流中,新聞史研究呈現一派繁榮景象。1992年成立的中國新聞史學會為一級學會,足見新聞史作為一門顯學的學科地位。僅以學會成立后的6年來看,據不完全統計,“在各種報刊上公開發表的新聞史方面的論文和文章,累計達1053篇,公開出版的新聞史方面的專著,累計達88種”。(2)

1996年,新聞學由二級學科提升為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改革開放以來逐步發展的傳播學成為與新聞學并列的專業,并于1999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這一過程中,新聞史研究功不可沒。問題在于,傳播學已經同新聞學并駕齊驅,在新聞史研究取得可喜成績的情況下,尚無真正意義上的對中國大眾傳播歷史的研究;沒有形成一個與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地位相適應的,既有新聞學,又有傳播學;既有新聞史,又有大眾傳播史的合理格局。

大眾傳播史不同于新聞史和媒介專史

查看全文

國際私法新課題研究論文

報紙在前不久刊載了題為《強化國際私法教育》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鑒于出口和海外投資不斷擴大,為預防國際交易中的糾紛和損失,商工部要求相關機關進行協助,強化對國民的國際私法教育,并對企業實施國際私法教育。

對一般人而言,國際私法是一個不怎么熟悉的概念,因此,不斷有人提出國際私法到底是什么法的疑問。實際上,即使是對學習法律的人來講,提到國際私法,多數人也會將其理解為抽象的理論法或者古典的學說法,認為這是一門費解的科目。

一個國家的法律本來只在該國范圍內有效。然爾,在今天的國際化時代,國際社會所需要的法律不可能僅僅是像民、商法一樣的國內法,還應存在適用于國際社會的法律,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現實國際社會中,雖然為制訂國際性商習慣、國際條約的國際機構所承認的規則等在逐步增加,但還沒有形成世界范圍內統一的私法。因此,在解決涉外案件時不可避免的需要國際私法的介入。

涉外訴訟案件的增加

今天,涉外訴訟案件遍及世界各地,復雜多樣的案件層出不窮,其規模也逐步大型化。

幾年前,從巴黎起飛的土耳其航空所屬飛機發生墜機爆炸事故,傷亡人數高達346人。此后,遇難者家屬以飛機制造商美國麥道?道格拉斯、貨倉門設計商(generaldynamics)和土耳其航空公司為被告在加利福尼亞東部地區聯邦地方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訴訟,要求人均賠償175萬美元。

查看全文

后國企改革時代的新課題綜述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企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仍未能從根本上革除國企績效低下、“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等弊端。在依次經歷擴大企業自主權、從經營權向所有權過渡、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深化國家控股股份公司(特別是上市公司)內部改革等四個階段之后,我國已進入到“后國企改革時代”。從委托的視角來看,產權制度改革后的國企仍然存在多級委托關系,這是單純的產權制度改革并不能解決國企頑疾的癥結之所在。在“后國企改革時代”要根除國企諸多弊病,必須從深層次推動國企改革,重點是加強對管理層的約束和監管,切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層問責機制。

關鍵詞:國企改革;后國企改革時代;管理層問責;委托理論

一、引言

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表明,國企改革始終是我國經濟改革的中心環節,事關改革成敗的大局。毋庸置疑,經過30多年的探索實踐,國企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和以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代為履行出資者職能的出資人制度,國企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國企還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改革,并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國企的所有者缺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績效低下等問題。出資人制度仍然是一種多級委托鏈條,在這種多級委托條件下,國企依然任重道遠:(1)所有者的缺位問題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只不過是從過去的由各個部委、省市等分散行使職能變為集中由“國資委”一家來行使職能而已;(2)國企雖然建立了以公司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但并沒有形成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下的議事規則、人事任免和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的機制,還是人治;(3)如王少安(2007)所言,近年來國企經營狀況的好轉、利潤規模的快速增長也主要是因為“它們處于壟斷地位,‘好賺錢’”。上述國企改革的四個階段是層層推進的。可以說,后一階段的改革既是在前一改革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更是(中國整理)為了克服前一改革階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而采取的新舉措。經過上述四個階段的改革,國企的組織形式已基本改造成為股份公司占主導的公司制。但是國企改革并非“一股就靈”,從表l中國企改革第三、四階段存在的問題可以明顯地看出,國企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股份制改造。甚至成為上市公司,乃至還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之后,還依然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深層問題。

從國企改革的四階段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要將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國企改造成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明晰的現代企業,就形式上而言,并非莫能。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國企基本上都完成了組織制度、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構建等形式上的改革,但由于忙于形式上的改革,對于實質上影響國企效率、如何加強對國企的實際控制人——管理者行為的約束與規范則長時間被忽視了。這是現有改革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國企所有者缺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合理、績效低下等問題的根本原因。鑒于此,特提出本文研究的邏輯思路,既有的國企改革只是完成了形式上的改革,在“后國企改革時代”,國企改革再也不能停留在形式層面的修修補補,而是要研究影響國企績效的深層問題,即把改革的重點放到如何規范國企的實際控制人——管理者的行為上來。這就是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國企管理層問責機制。

三、國企管理層問責的理論分析

查看全文

以人為本、城鄉統籌:“無稅時代”農村改革新課題

農村的改革關系到我們改革的全局。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最終實現建立和諧社會。如果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不了,農村的改革不能到位,農民的問題解決不了,對于農村人口占多數的我國來說也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諧社會就不可能建立。

相對過去歷次改革而言,當前中國農村改革面臨新經濟環境下的新課題,那就是,隨著稅費改革進入新階段,特別是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時刻的臨近,農村怎樣實現在“無稅時代”的各項改革。

“無稅時代”的“三大核心”問題

在2006年全部取消農業稅的背景下,即將推進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也是農村改革中層次最深、環節最多、難度最大的改革,它實際上要解決好三大核心問題。

農村義務教育的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過去是以鄉鎮教育為主,在稅費改革的過程當中,中央已經明確提出“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現在看來,中央和省已經在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改革方面承擔的責任還不是很明確,所以下一階段義務教育改革實質上是加大省級以上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農村義務教育的公平性。

鄉鎮政府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個精干、高效的農村基層政權的機構。過去稅費改革以前鄉鎮政府都是收糧收款,現在免征農業稅之后很多地方鄉鎮政府人浮于事的現象非常突出,通過改革,給農民減負也會給政府消腫。鄉鎮基層政府及其行政單位,特別是事業機構,確實非常龐大。現在媒體關注的焦點就是怎樣推進鄉鎮基層政權的改革。這幾年國家一個大方向的改革就是撤并鄉鎮。據統計,從1998年開始,全國已有25個省份基本完成鄉鎮撤并工作,5年撤并7400多個鄉鎮,平均每天撤并4個。撤并鄉鎮,精簡機構,分流人員。湖北襄樊經過改革,全市鄉鎮內設機構由527個減為255個,減幅達51.6%。

查看全文

用新視角解新課題(我是共產黨員)

人物:

郜仲華,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人武部部長。

郜仲華常說:“軍隊黨員領導干部踐行先進性要求,必須努力學習和更新知識,在提高謀打贏本領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郜仲華剛到人武部工作時,對基層武裝工作比較生疏。為盡快熟悉業務,他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學習民兵、預備役工作常識,主動拜“老武裝”為師,不懂就問,一招一式跟著學。多年來,經他閱讀并剪貼收集的理論文章和經驗報道冊子達83本,裝了滿滿一書柜。

隨著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的深入,城市民兵工作遇到了“人員保證難、組織建立難、素質提高難”等一系列問題。經反復調查論證,針對企業盈利、持平、虧損、嚴重虧損4種情況,他科學地提出了“壓擔子、減任務、保機構、留種子”的民兵工作編兵方針,使五華區民兵編兵單位由原來的64家增加到82家,專職武裝干部由43人增加到86人,促進全區城市民兵工作上了新臺階。

去年3月,郜仲華又著眼省會城市未來戰爭遂行任務的特點和要求,充分發揮五華區通用技術科研機構和產業相對集中的優勢,調整優化城市民兵組建方案,成立了移動通信、防空偵察、醫療救護等民兵專業技術分隊,并在街道、鄉鎮組建了巡邏、抗災搶險民兵應急分隊,形成了以防空分隊、應急分隊為重點,以專業技術分隊為主體,作戰、支前功能兼備的民兵組織體系,民兵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查看全文

個人先進事跡:用新視角解新課題

人物:

郜仲華,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人武部部長。

郜仲華常說:“軍隊黨員領導干部踐行先進性要求,必須努力學習和更新知識,在提高謀打贏本領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郜仲華剛到人武部工作時,對基層武裝工作比較生疏。為盡快熟悉業務,他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學習民兵、預備役工作常識,主動拜“老武裝”為師,不懂就問,一招一式跟著學。多年來,經他閱讀并剪貼收集的理論文章和經驗報道冊子達83本,裝了滿滿一書柜。

隨著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的深入,城市民兵工作遇到了“人員保證難、組織建立難、素質提高難”等一系列問題。經反復調查論證,針對企業盈利、持平、虧損、嚴重虧損4種情況,他科學地提出了“壓擔子、減任務、保機構、留種子”的民兵工作編兵方針,使五華區民兵編兵單位由原來的64家增加到82家,專職武裝干部由43人增加到86人,促進全區城市民兵工作上了新臺階。

去年3月,郜仲華又著眼省會城市未來戰爭遂行任務的特點和要求,充分發揮五華區通用技術科研機構和產業相對集中的優勢,調整優化城市民兵組建方案,成立了移動通信、防空偵察、醫療救護等民兵專業技術分隊,并在街道、鄉鎮組建了巡邏、抗災搶險民兵應急分隊,形成了以防空分隊、應急分隊為重點,以專業技術分隊為主體,作戰、支前功能兼備的民兵組織體系,民兵快速動員和遂行任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