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城鄉統籌:“無稅時代”農村改革新課題

時間:2022-02-12 10:27:00

導語:以人為本、城鄉統籌:“無稅時代”農村改革新課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城鄉統籌:“無稅時代”農村改革新課題

農村的改革關系到我們改革的全局。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最終實現建立和諧社會。如果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不了,農村的改革不能到位,農民的問題解決不了,對于農村人口占多數的我國來說也不能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諧社會就不可能建立。

相對過去歷次改革而言,當前中國農村改革面臨新經濟環境下的新課題,那就是,隨著稅費改革進入新階段,特別是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時刻的臨近,農村怎樣實現在“無稅時代”的各項改革。

“無稅時代”的“三大核心”問題

在2006年全部取消農業稅的背景下,即將推進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也是農村改革中層次最深、環節最多、難度最大的改革,它實際上要解決好三大核心問題。

農村義務教育的改革。農村義務教育過去是以鄉鎮教育為主,在稅費改革的過程當中,中央已經明確提出“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現在看來,中央和省已經在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改革方面承擔的責任還不是很明確,所以下一階段義務教育改革實質上是加大省級以上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農村義務教育的公平性。

鄉鎮政府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一個精干、高效的農村基層政權的機構。過去稅費改革以前鄉鎮政府都是收糧收款,現在免征農業稅之后很多地方鄉鎮政府人浮于事的現象非常突出,通過改革,給農民減負也會給政府消腫。鄉鎮基層政府及其行政單位,特別是事業機構,確實非常龐大。現在媒體關注的焦點就是怎樣推進鄉鎮基層政權的改革。這幾年國家一個大方向的改革就是撤并鄉鎮。據統計,從1998年開始,全國已有25個省份基本完成鄉鎮撤并工作,5年撤并7400多個鄉鎮,平均每天撤并4個。撤并鄉鎮,精簡機構,分流人員。湖北襄樊經過改革,全市鄉鎮內設機構由527個減為255個,減幅達51.6%。

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稅費改革后,鄉鎮基層政府的功能會越來越弱,鄉鎮就沒有必要來保留鄉財政。因為對中西部絕大部分地區來講,農業稅是其主要稅種,取消農業稅后鄉財政就沒有可靠的收入來源。此外,中西部地區基層縣鄉財政現在都非常困難,怎樣加大對縣鄉財政的轉移力度,讓它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在安徽調查時發現,取消農業稅后,一些鄉鎮主要依靠上級財政轉移支持來維持日常工作,制約了鄉鎮政府作用的發揮,也影響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有必要進一步推進縣鄉財政管理制度改革。

在取消農業稅后,農村稅費改革進入新階段,其他方面的改革也需要協同推進,如:從體制和法律上建立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長效機制,使農戶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權統一的承包經營權。

要加快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按照有利于增加農戶和企業貸款,有利于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以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形成合理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為目標,推行農村金融體制的整體改革。

同時積極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盡快制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法,在法律上應明確其財產關系和責任形式,明確其與政府的關系,明確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政策。還要推進糧食流通體制等方面的改革。

“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

農村改革從更深層面上就是要解決農村面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目前的改革越來越涉及到一些深層次的體制問題和制度問題,尤其需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這也是現階段農村改革的核心問題。

下一步整個農村改革要體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基本要求。因為現在中國已經標志性地進入反哺農業這個新的發展階段。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農村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要求在發展上城鄉互動,更好地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城鄉要進行配套改革,現在的金融改革、征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就必須是城鄉配套的,農村內部無法獨立完成改革。要構建“以城帶鄉”的發展機制,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農民工的問題現在非常突出,我國有1.2億左右的農民工,他們處在非常弱勢的地位。進入城里后,我們在經濟上是接納他,在社會上是排斥他,因為他們沒有城市戶口,他們進得來還留不下。這種以戶籍制度為根基的城鄉分割體制越來越不適應農村的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中央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

加快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制度。當前局部地區出現用工緊張,主要原因是:工資低、勞動條件差,農民不愿干;技術要求高,農民干不了。解決農民就業問題,關鍵是提高農民就業技能。應將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大幅度增加投入,探索新的培訓方式。

對農民要“多予、少取、放活”。農村改革一定要體現城鄉統籌的思路。“多予”,比如在教育方面;“少取”,比如現在不向農民收取農業稅,還有在土地征用上給予農民更多的補償;“放活”,在勞動力、在農村金融方面要有更多的體現。

新階段改革動力與突破點

1978年以后,我國農村經歷了三次變革。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是農村最重要的改革,農民自身是改革的主體,我們尊重了農民自己的選擇。稅費改革的主體是政府,要改革征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金融制度,農民肯定有這種要求,農民的權利要得到保護,農民要得到公平的對待,但是改革的主體還應該是政府。

從歷史上看,農村改革確實是一種超前突破。農村改革對整個中國改革起了一個“率先突破、超前示范”的作用。這是農村對改革的貢獻,特別是對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貢獻。

農村改革有多個突破點,應該是多點突破、整體推進。只講當前農村改革有哪一個是突破點是不對的。土地制度、金融制度、戶籍制度,包括基層政權的管理體制,這些都是點。應該是全面、整體推進,但是局部地區可以是更超前一些,要具體分析。

當前城鄉失衡明顯,是改革最大的一個動力;尋求改革的核心動力就是要體現以人為本,體現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

新時期農村改革一個重大特點是城鄉改革要配套進行、協同推進,下一步的改革,越來越要求調整工農之間、城鄉之間的利益分配格局。改革已經超出了農村的范圍,農村在打破計劃經濟體制方面可以率先突破,但是農村不可能率先完成建立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戶籍制度不改,勞動力不可能自由流動,公民沒有自由遷徙的權利,這些都是需要統籌城鄉的改革。

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的農村改革,實際上已經要求城鄉互動,由城市帶動農村,農村支持城市,城鄉統籌推進。“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