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07:49: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代農業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建設思考
農業產業化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不僅是增強農業自我發展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依托,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
6月27日至7月1日,市委、市政府組織到湖南常德、益陽、岳陽、湘潭和武漢東西湖等地考察農業產業化和現代農業建設。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這幾個地方的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水平比較高,產業化經營的特色十分鮮明。
一是市情吃得透,產業定位準。常德等地依據當地的氣候、資源、傳統農業種植習慣和市場需求,選擇了各自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推動了傳統優勢農業向現代規模產業的轉變。
二是基地規模大,支撐能力強。常德實施了“五個百萬畝工程”,益陽全市的優質農產品基地突破1000萬畝,湘潭年出欄生豬達571萬頭,形成了百萬基地支撐、百萬農戶參與的產業發展格局,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是龍頭擴張快,鏈條延伸長。龍頭企業的群體規模大,常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4300多家,益陽的達到8505家;個體規模大,涌現了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巴陵油脂公司、武漢雙匯食品公司等一批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加工企業。而且從產品的保鮮銷售到初加工、精加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條;并建立了農產品加工園區,促進了產業的集聚發展。
四是知名品牌多,特色產品響。各地都形成了一批市場叫得響的品牌和質量過得硬的產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高、知名度高、外向度高。像“金健”米”是“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總結
省重點幫扶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富民現場會召開以來,現代農業產業園緊緊圍繞會議要求,落實會議精神,加強統籌協調、壯大園區產業、推進產業富民,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發揮園區示范帶動作用,各方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園區總體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現代農業產業園牢牢抓住成功入圍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單位的重大機遇,著力推動園區發展轉向高質量,努力打造發展水平高、科技含量高、服務水平高、綜合效益高“四高”型示范園。目前,園區已集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3家,建成6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3個省級園藝標準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效。
1.堅持生態為先,優勢特色產業構建取得新進展。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堅持以工業化的思維發展特色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經營超80%,主導產業加工轉化率達54%。做強循環經濟。圍繞打造特色循環產業,著力構建以工廠化食用菌為主的菌蔬果漁全產業鏈式發展模式,在前道原料環節帶動周邊鄉鎮種植農作物1.2萬畝,在后道生產環節與蘇州硒谷合作進行精深加工,共引進工廠化食用菌及關聯企業19家,日產量超過500噸,成為全省最大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2017年循環產業總產值達22.68億元,占園區總產值73%。做優三產融合。突出新業態、新經濟培育,大力推動農旅、農電融合,加快發展文旅休閑觀光農業,充分發揮園區“醉美”電商平臺與物流體系支撐作用,帶動全縣建成各類網店、“村淘”項目4500余家,各類網絡銷售企業600余家,今年以來已接待各類游客和考察活動等67.3萬人次。做大特色品牌。注重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華綠牌金針菇、華佗牌金針菇等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活動,著力打造“食用菌”“鮮桃”“成子湖青蝦”三大區域公共品牌,“鮮桃”地理標志農產品通過農業農村部評審,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63個,綠色、有機等農產品產地認證面積超過55.3%,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4%,園藝作物標準園、標準化養殖基地占比達50%。
2.堅持富民為本,多元利益聯結機制構建得到新拓展。突出聯農富農并舉,積極構建多元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民參與園區建設、共享發展紅利。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將達到2.4萬元,超過全縣平均水平35%以上。其中就業聯結,通過設立勞務中心,幫助1300多人就業。創業聯結,在建15萬平方米創業創新孵化中心,讓創業創新者“拎包入駐”。股權聯結,以獎補資金入股優質企業,將其中60%股權量化到村集體和低收入農戶。服務聯結,成立勞務、農機等合作社11個和桃果機械化服務平臺,促進農戶降本增效。金融聯結,開展農村土地“兩權”抵押試點,發放小額信貸7382萬元。保險聯結,桃價格指數保費由財政負擔70%,每畝少交保費210元。科技聯結,通過“兩化”“三新”方式,畝均降本30%、增效1500元以上。扶貧聯結,開展“四送”“四資”活動,為228個低收入戶送去152個崗位。
3.堅持內涵為要,先進技術裝備集成區構建實現新突破。注重典型引領、要素集聚,探索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裝備“四新”發展路徑,全面推動園區提檔升級、內涵發展。讓主體更強。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擁有100-300畝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203個,兩年來新增5個家庭農場集群和16個農業龍頭企業,國潤農業目前正申報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讓服務更優。圍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牢固樹立“店小二”服務意識,建設冷鏈物流、智慧能源、綜合服務等“六大平臺”,設立展示、會商、創聯“三大中心”,落實放管服“2212”改革,跟蹤解決企業和經營主體在土地、項目、技術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形成了“小政府、大服務”的運行模式,目前正計劃研發園區APP服務平臺。
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思考
近年來,遼寧*市把發展內涵式農產品生產作為推進農業發展的基礎,重點實施“4個一百萬畝”工程,著力擴大農產品區域生產規模,促進了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
大力推進百萬畝保護地蔬菜開發。從2006年起,*每年開發12萬畝,并采取春、夏、秋三季滾動開發的方式加快推進。同時建立了每年100萬元以獎代補專項基金和蔬菜銷售“綠色通道”,有效地促進了保護地蔬菜開發。今年保護地蔬菜面積達到80萬畝,同比增長25%;蔬菜總產量達到320萬噸,同比增長30%;蔬菜總產值實現25億元,純效益可達18億元,全市農民人均保護地蔬菜單項純收入800元以上,同比增長14.3%。
積極推進百萬畝榛子產業開發。*結合貫徹落實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切實把榛子開發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明確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100萬元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用于榛子產業開發。今年人工管護榛林面積達到57萬畝。
加快推進百萬畝優質水稻開發。*堅持以提質增效為目標,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快優質水稻開發進程。今年全市優質水稻發展到80萬畝,預計可實現純效益5.5億元,全市農民人均單項純收入可達270元以上。
穩步推進百萬畝花生開發。今年全市花生面積達到85萬畝。同時,大力推進玉米和大豆優質化專業化生產,全市優質專用玉米達到400萬畝、高油大豆達到30萬畝。
為了發展農產品內涵式經營,*市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按照“做強十大主導產業、做大二十強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二十個優質農產品品牌”的總體思路,著力實施項目牽動和品牌發展戰略,重點建設包括“4個一百萬畝”工程項目在內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市涌現出東升公司、北綠公司等一批“4個一百萬畝”工程產業化龍頭企業,蔬菜年加工量達40萬噸、花生年加工量達10萬噸、稻米年加工量達30萬噸,榛子深加工已開始起步。為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市里統一注冊了“*大米”、“*榛子”、“*花生”商標,供企業免費使用;重點培育和推出了100多個主要農產品品牌。
現代農業建設分析論文
一、牢牢把握我國現代農業建設階段性特征,增強加快發展意識
全面認識現代農業的基本內涵,增強加快發展的自覺性。現代農業是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撐,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在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綜合作用下,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由現代新型農民和現代企業家共同經營的多元化的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的主要特征是,要素投入集約化、資源配置市場化、生產手段科技化、產業經營一體化。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
充分認識現代農業建設的重大意義,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性。建設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進一步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時代要求和必然選擇。
深刻認識我國現代農業的特點,增強加快發展的針對性。建設現代農業,既要遵循農業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又要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我國現代農業的特點。盡管我國農業的總體水平不高,差異性較大,但也要看到東部地區發展現代農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轉型階段;盡管我們面臨著農業投入不足與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矛盾、農業粗放經營與資源環境保護的矛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農村經濟尚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但也要看到我國財力和以工支農的能力正在逐年增強,農業生產手段正在由以手工勞動為主向機械化作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正在由以傳統小農分散經營為主向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轉變;盡管我國農民的文盲半文盲率較高,科學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但也要看到隨著我國培訓力度的加大、轉移速度的加快、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誠信、守法紀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正在不斷涌現,廣大農民的整體素質也正在不斷提高。
二、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實現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吸收力和競爭力。農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是農業整體發展水平的最終體現。一般來說,它取決于農產品的結構構成、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建設、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與衛生水平等因素。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要牢固樹立農產品就是商品的觀念。從市場理念出發,銷售就是中心環節。農產品只有賣個好價錢,才能實現自身的真正價值,完成生產過程的良性循環。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絕不再單單是國家統一調撥的統銷品種和戰略物資,而完全同工業產品一樣,具有鮮明的商品屬性,其出路只能由市場來決定。這樣,要搶占市場份額,要開辟未充分開發的市場,要創造新的消費市場,農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當然,其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農產品價格問題,因為它不僅由價值決定,而且還受供求關系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大部分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求僅在國內封閉的市場中運行,現在迫于形勢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制定農產品價格不但要顧及國內市場,而且還要考慮國際市場。二是堅決實施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是農產品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核心。從當前國際農產品貿易現狀來看,大部分發達國家對農產品生產方法和加工過程,農產品成分、性能及衛生檢疫,農產品包裝和儲運環境,認證和審批制度,都提高了標準和限制,使得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面臨的困難日益突出,甚至一些優勢傳統商品的出口也障礙重重。這里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至今尚未全方位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監測體系,用標準化手段為提高我國農產品提供技術保障。從全國來看,重點是要在保證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升級、農產品出口貿易和農民增收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強化其實施與示范,加強管理與監督。
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凸現,我們必須在全球視野中認識和闡釋現代農業,要借鑒國際經驗,實施國際化戰略,以尋求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之途徑。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現代農業國際經驗國際化戰略
我國農業是世界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產品貿易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建設現代農業對于世界農業具有重要意義。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凸現,我們必須在全球視野中認識和闡釋現代農業。我國建設現代農業,要借鑒國際經驗,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相融合,以促進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的和諧發展。
一、在全球視野中認識“現代農業”
1.“現代農業”是一個歷史范疇
現代農業是一個歷史范疇,是相對于原始農業、傳統農業而言的,是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的又一個階段性狀態。
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凸現,我們必須在全球視野中認識和闡釋現代農業,要借鑒國際經驗,實施國際化戰略,以尋求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之途徑。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現代農業國際經驗國際化戰略
我國農業是世界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產品貿易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建設現代農業對于世界農業具有重要意義。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凸現,我們必須在全球視野中認識和闡釋現代農業。我國建設現代農業,要借鑒國際經驗,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相融合,以促進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的和諧發展。
一、在全球視野中認識“現代農業”
1.“現代農業”是一個歷史范疇
現代農業是一個歷史范疇,是相對于原始農業、傳統農業而言的,是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的又一個階段性狀態。
建設現代農業經驗交流
改革開放以來,建設現代農業一直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現代農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2006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是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推進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建設現代農業。什么是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建設現代農業是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本文作一個簡略的分析。
現代農業具有科學化、機械化、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和高勞動生產率等特征
人類農業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一般劃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三個階段。原始農業是人類農業的初期階段,主要存在于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原始農業的主要特征是人類使用石器、棍棒等簡單工具,有目的地種植和養殖以獲得食物。原始農業的貢獻是對野生動植物的馴化。但是,原始農業的技術和產量十分落后,刀耕火種,靠天吃飯。
傳統農業是人類農業發展的一個很長的階段,大約始于石器時代末期和鐵器時代初期,迄今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總體上仍然處于傳統農業階段。傳統農業最基本的特征是技術停滯,農民以世代相傳的直接經驗為技術基礎。由于技術停滯,傳統農業的資源配置已經達到了極限,但是生產率很低,處于一種低水平的均衡。傳統農業是“有效而貧窮的”。
現代農業是在采用大機器生產的現代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發達國家大體上是從18世紀末19世紀初開始,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現代農業的。現代農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第一,科學化,現代農業的生產和組織管理依靠深入揭示客觀規律的自然科學和經濟管理科學。第二,機械化,現代農業實現了全盤機械化,并向自動化邁進。第三,市場化,現代農業是市場經濟,農產品市場和農業生產要素市場空前發達。第四,專業化,現代農業的社會分工日益深化,農業生產形成了地區分工、生產環節分工和生產工序分工。第五,社會化,現代農業的產業鏈條延伸,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量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活動由各種專業化服務組織來完成,一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第六,高勞動生產率,在現代農業階段,城市化和工業化提供了大量農外就業機會,農業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勞動力的比重大大下降,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第七,環境優良化,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農民的生活方式根本改變,城鄉差別明顯縮小或消逝。
建設現代農業就是推進農業現代化
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凸現,我們必須在全球視野中認識和闡釋現代農業,要借鑒國際經驗,實施國際化戰略,以尋求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之途徑。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現代農業國際經驗國際化戰略
我國農業是世界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產品貿易在世界農產品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建設現代農業對于世界農業具有重要意義。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凸現,我們必須在全球視野中認識和闡釋現代農業。我國建設現代農業,要借鑒國際經驗,實施國際化戰略,使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相融合,以促進我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的和諧發展。
一、在全球視野中認識“現代農業”
1.“現代農業”是一個歷史范疇
現代農業是一個歷史范疇,是相對于原始農業、傳統農業而言的,是農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的又一個階段性狀態。
探索山區現代農業建設的途徑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這是黨中央對新階段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選擇。重慶市擔負著中央賦予的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使命。加快發展符合山區實際的現代農業,努力為西部地區現代農業建設探索切實可行的路子,是重慶農業農村工作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把握山區現代農業建設的特征
山區農業是重慶農業的典型特征。與東中部地區相比,重慶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現實基礎等有著顯著不同的特點,現代農業建設具有特殊的難度。
農業自然條件差。山地、丘陵占全市面積的比重超過九成,坡度超過15度的耕地占耕地總面積的比重達48.8%。耕地資源少、質量差,普遍水源缺乏,水土流失嚴重,中低產田占耕地總面積的比重達70%。農民人均耕地1畝、戶均耕地4.7畝,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少0.4畝和4畝。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低。在山區丘陵建設農業基礎設施的難度相對較大,投資需求相對增多,而長期以來在水利、道路、生態等方面的投入不足,農業生產條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農業生產仍以單家獨戶生產經營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檢查。農業科技和農業機械在山區推廣有一定困難。
農業經營風險大。重慶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區域間氣候差異十分明顯。受季風氣候的影響,自然災害幾乎年年發生。特別是旱災頻發,基本上是“十年九旱”。加上生態環境脆弱,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
現代農業建設特征分析論文
(一)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特征比較
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考察,一般把農業的發展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原始農業是指以采集和游牧為基本特征,使用石器工具來從事簡單農事活動的農業。傳統農業是指開始于石器時代末期和鐵器時代初期,并且在發達國家一直延續到18世紀60年代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傳統農業主要有以下特征:在傳統農業中,農民以傳統的直接經驗技術為基礎,使用手工制造的鐵木農具和人力、畜力以及水力和風力進行生產,農業生產社會化程度很低,基本上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由于粗放式耕作與勞動密集型精耕細作相結合,農業生產效率低下,技術進步緩慢。
與傳統農業相比較,現代農業是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設施裝備和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現代農業是在采用大機器生產的現代工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大體上是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完成的。從總體上看,現代農業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第一,現代農業是科技支撐型農業。隨著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的形成和推廣,農業生產中大規模采用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方法,使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科學化程度空前提高。近年來的基因技術、生物工程技術、遙感遙測技術、精準農業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激光技術等最新科學技術方法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使各國的現代農業生產水平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第二,現代農業是生產領域廣闊的農業。現代農業將由動植物向微生物、農田向草地森林、陸地向海洋、初級農產品生產向食品、生物化工、醫藥、能源等多種產品生產方向拓展。單細胞蛋白、海洋農牧場、生物能源、農副產品綜合和多層次開發、生物反應器等都將成為農業新的生長點,傳統農業的領域和內涵在拓展,工農業將融入一體,其界限漸趨模糊。
第三,現代農業是以高素質的農民和企業家為經營主體的集約型產業。現代農業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因此,必然要求農業勞動者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勞動者有較高的現代文化、科技素質和經營管理知識。在大機器生產的基礎上,勞動生產率普遍得到了相當幅度的提高,大量農業勞動力轉移到工業以及涉農工業部門,農業人口和農業勞動力在總人口和總勞動力中所占比重一般都在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