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調研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17:59: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調研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村文化構建調研報告
按照市委宣傳部關于開展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鎮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組織鎮委宣傳辦、文化服務中心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資源的整合利用、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問題、文化從業人員隊伍、文化經費的投入等方面開展調研,現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農村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鎮位于市東北部,地處江漢平原西部邊緣,距城區17公里。全鎮國土面積162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6萬人。文化底蘊深厚,是三國文化名鎮,大溪文化核心鎮,歷來有“北有半坡,南有關廟”的美譽。目前,鎮里設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從業人員9名,配套建設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影劇院、多功能排練廳、新農村廣播站、有線電視機房、文化中心廣場等。全鎮共有5家文物保護單位,文化科技中心戶23名,文化信息員100名,擁有有線電視用戶1000戶,無線數字用戶300戶,寬帶用戶200戶。從總體來看,我鎮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在上級部門和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文化設施逐步完善、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為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距今6000多年歷史關廟山遺址在內的5家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楠管的發源地,有以楊和春為代表的一批民間傳統藝人,有6支較大規模的民間藝術團體。但由于文化活動形式的單一、陳舊,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娛樂功能沒有充分發揮,農民文化欣賞品味整體上沒有得到提高。
2、文化從業人員參差不齊。目前,我鎮文化服務中心的9名從業人員,均為2005年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時取消編制人員,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并且,人員結構嚴重老化,平均年齡為45歲,文化服務中心的發展缺乏活力。
打造文化品牌的調研報告
進入新世紀,世界范圍內出現文化和經濟加快融合乃至一體化的趨勢。文化的產業化和產業的文化化已經成為城市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借助北京市新規劃和首鋼搬遷以及奧運會的機遇,區委、區政府確定了“以休閑、娛樂為發展主旋律,以營造京西花園式的生態環境和時尚高雅的文化氛圍為基礎,打造首都休閑娛樂中心區,建設現代綠色文明**”的發展戰略。如何發揮**區文化特色優勢,促進我區的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打造首都“CRD”,值得思索與探討。為此,九三學社**區工委經過多次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和實地走訪,進行了相關調研,提出“利用我區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的調研報告。
一、打造**區“**文化”品牌的背景分析
**區是一個歷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的地區,但是長期以來,除了八大處和**游樂園為外人所知外,**區一直被視為文化貧瘠地區。當今中國的眾多城市,乃至北京的許多區縣,為了發展經濟都紛紛打起“文化牌”,就是基于這種認識的具體體現,如通州區的“運河文化”、宣武區的“宣南文化”,門頭溝區的“永定河文化”,豐臺區的“盧溝文化”等,這些文化品牌一方面確立了地區發展的方向,同時也像一面大旗吸引著各方面的資源投入,給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促進??v觀我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再分析北京市其他區縣的文化建設,我們發現打造文化品牌對于我區的文化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打造**文化品牌的任務迫在眉睫。未來的**區要“打造北京CRD,建設首都新城區”,應積極實施文化品牌戰略。
(一)**區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觀念滯后,缺乏創新
文化資源的利用有三種境界:守株待兔,靠山吃山;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優化整合,提煉創意。“守株待兔”,只能收點門票,推動不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只有開動腦筋,整合資源,不斷創意才是出路。**區許多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很不充分,沒有挖掘文化資源及其經濟潛質,文化資源優勢未能轉換為產業優勢或旅游優勢。如:田義墓的石刻浮雕上的幾十幅古典故事構成了一部石頭的人文教科書,儼然是一個石刻裝飾藝術博物館,但人們僅僅把它看作個宦官博物館。我區的旅游除了靠八大處和**游樂園的休閑娛樂基礎外,并未在資源的深度進行開發和整合,致使長期以來除著名景點以外的其它資源的管理與服務處于一種長期不配套的狀態,不能滿足京城居民日益提高的休閑娛樂需求。
國民精神文化調研報告
數據與觀點
為準確把握當前社會各階層各群體精神文化生活狀況,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在山東省范圍內取樣,進行了集中調研,以下是調查結果與分析。
理想目標:民眾的理想目標和所崇尚的生活方式更趨具體、現實
在調查中,當被問到短期的理想目標是什么這個問題時,18.1%的人選擇了“身體健康”,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實現自我價值”,占16.1%;排在第三位的是“衣食不愁、生活安定”,占14.5%;排在第四位的是掙更多的錢,占13.7%;選擇“提高名譽和地位”的僅為2.8%,而選擇“為社會多做點有意義的事”不到10%。
對于調查者最希望得到的生活方式的調查,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老實工作、清白做人”(31%)、“努力奮斗、實現人生價值”(28.2%)、“過自己想要的生活”(13.5%)。而選擇“犧牲個人利益,奉獻社會”的僅為2.3%,是所有全部選項中比例最低的。干部群體、工人群體、國企管理者、新興階層選擇“努力奮斗、實現人生價值”的比例較大,知識分子群體、農民群體、城市貧困群體則更崇尚“老實工作、清白做人”。從中可以看出,人們更傾向于選擇誠實、健康、務實的生活方式。
價值取向:民眾的價值取向較為健康,對我國的一些傳統價值觀仍有認同在對待奉獻與索取的關系問題上,選擇“多奉獻,少索取”和“多索取,少奉獻”的均在20%左右,57.8%的人選擇了“付出多少收獲多少”。當被問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之間如何取舍時,61.9%的被調查者選擇“二者兼顧”,31.1%的被調查者選擇“會犧牲個人利益,自覺維護集體利益”,6.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先考慮個人利益,再考慮集體利益”,只有0.8%的人選擇完全不顧集體利益。這一結果表明,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認為二者的合理兼顧才是合理的取舍態度。調查顯示,71.1%的人認為“在現在的形勢下提倡艱苦奮斗是很有必要的”,認為意義不大或已經過時的人分別為15.9%、5.5%。這說明雖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狀況也寬余了許多,但是對艱苦奮斗的傳統還是比較認同的。
文化立市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建設先進文化的本領和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嶄新課題。以先進文化建設為先導,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彰顯了“文化是城市之魂”的魅力。
以先進文化引領城市發展方向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沒有文化的底蘊和文化的力量,就沒有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淮北市是上世紀**年代在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能源型城市。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面對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和地方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淮北市委、市政府確立了以先進文化引領城市發展方向的“文化立市”戰略,提出了一系列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舉措。一是深入開展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指導作用,不斷鞏固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二是深入宣傳科學發展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搞好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工作,努力營造一個在改革發展和城市轉型中建設先進文化的良好氛圍;三是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進一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學習型城市創建工作,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四是按照“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和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幢笔形?、市政府確立的以先進文化引領城市發展方向的“文化立市”戰略,有力地推動了該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淮北市已成功轉型為一個新興的能源城市,其塌陷區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被聯合國糧農及環保組織譽為“土地再生的奇跡”。
用大眾文化滿足群眾精神需求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幢笔形⑹姓鞔_要求,要讓廣大群眾享有逐漸豐富的文化生活;要以政府為主導,著重加強文化設施特別是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起一個覆蓋城鄉的現代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大眾傳媒網絡;要加強文化藝術的創作、演出工作,廣泛組織群眾性文體活動,促進大眾文化生活的全面繁榮。
堅持“三貼近”原則,把文化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四進社區”活動、“三下鄉”活動、職工讀書活動、節慶文化活動等不間斷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較好地滿足了群眾需要,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贊揚。其中,“送理論”下基層是淮北市開展文化宣傳工作的一大特色。市委宣講團圍繞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進行理論宣講,針對性、指導性強,對化解矛盾、理順情緒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改革的順利推進。針對一段時間一些社區文化活動貧乏、低級娛樂乘虛而入的情況,市里籌集資金為社區訂做閱報欄、贈送電視機和錄音機;籌資給鄉鎮、村贈送圖書、訂閱黨報黨刊,并送戲下鄉;給淮北老年大學藝術團和夕陽紅藝術團提供資助,用先進文化占領社區文化陣地。電視劇制作是淮北市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也是淮北人民引以為自豪的“城市名片”。
品牌文化的調研報告
按:上世紀80年代,當國門遁開時,外資大量涌入,外資企業在中華大地“攻城掠地”、橫掃南北的時候,他們更沒有忘記把品牌理念帶入中國,從精神和物質上把國人“俘虜”了。君不見,喝可口可樂、吃麥當勞、穿耐克鞋、用潘婷洗發水、選諾基亞手機、開寶馬汽車……非名牌不買,已漸成國人時尚。一些“名牌”標價讓人咋舌,但購買者仍趨之若鶩。為什么國人會如此狂熱?其實,并不是他們不愛國,也不是他們盲從,更不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消費習慣,而實在是這些品牌太深入人心了。這就是品牌的力量,難怪有些企業老總夸下“海口”,如果我的企業垮了,就憑我這塊牌子,我照樣能東山再起。的確是這樣,品牌不但是信譽、質量的象征,更代表著地位和財富。今天,“××*”為民族工業,更為××乃至于××的企業,趟出了一條“血路”,指明了方向,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前程。
“××*”到底帶給了我們什么?
-----從“××*”問鼎“中國馳名商標”引發的思考
“××*”出名了!成了“中國馳名商標”!這個消息傳來,作為××人,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鼓舞。但歡愉過后,內心不免有些許失落:××為什么沒有名牌,什么時候有啊!這種企盼、這種焦慮,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有吧。這個美好的愿望也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難以散去,而且愈久愈強烈,一種寫作的沖動,令我欲罷不能,于是扶案提筆,寫下了下面這段話。
為什么會是××*?
不知道“××*”家底的人,都暗暗稱奇,××這么多企業,為什么偏偏是“××*”奪得“桂冠”,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多年的磨礪,“××*”自有獨到的“生意經”。
鄉村文化構建調研報告
構建鄉村和諧社會,經濟發展是基礎,文化建設是關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建設與快速發展的經濟和日益提高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明顯滯后,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成和諧社會的目標不相適應。因而,增強鄉村文化建設,既是當前鄉村持續健康發展的必定要求,也是構建鄉村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下面從我鄉鄉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就如何增強我縣鄉村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作初步討論。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鄉有鄉村戶數4449戶,人口15132人,目前我鄉沒有達標鄉鎮文化站1個,安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全鄉基礎實現了農村文化活動有人組織,時事政策有人宣傳,文化市場有人管理的目標,村級文化活動場所不斷增加。全鄉目前12個行政村有6個村建有達標“農家書屋”和村級廣播室。每個“農家書屋”可供借閱的圖書、報刊雜志不少于3000種,配備了專門的書柜和閱覽桌椅等基礎設施,購置了電視、影碟機、電腦等設備,極大地豐富了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為我縣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全民健身工程建設,有5個行政村建有健身器材和場地,每個村配有5-6個體育帶頭人,專門對群眾在體育鍛煉中進行帶頭和指導。目前,全鄉有19個民間管樂隊100人,數字電影放映隊1個3人,文化科技戶每村1-2戶帶頭人,民間藝人有41人,涉及的有唱山歌、民樂、美術、雕刻、講故事、道教、剪畫等多個行業。其中一名文化科技戶陳志安經過培養被評為市級民間藝人,給農村文化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前景和氛圍。
二、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1、對于農村文化建設認識不足,鄉在實現跨越發展,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地時候,存在經濟“硬指標”,文化“軟指標”的模糊觀念,對文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致使農村文化建設列不上地方的發展規劃,陣地壓縮,隊伍不穩,農村文化機構沒有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稅源文化調研報告
一、稅源管理文化理論溯源與現實偏向分析
稅源管理的基本內涵是指征稅主體按照國家稅法規定,對分布于稅源形成各個環節的納稅人相關涉稅信息,通過一系列科學的方法與手段進行有效應用,達到稅源全方位控管,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稅收流失,盡可能地實現應收盡收。稅源管理文化是指征稅主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下,在稅源管理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具有稅收特色的獨特文化形式,是人們對于稅源管理體制、機制及其稅源管理活動的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以及所遵循的管理原則、傳統與習慣。從稅收與稅源管理的關系來看,以稅源管理過程為研究的客體、以征稅主體為研究的重點對象的稅源管理文化是稅收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當前,由于征稅主體對電子政務把握的偏差和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稅源管理文化尚未引起征稅主體的足夠重視。從稅收文化建設看,還停留在物質與制度的層面上,在稅源管理活動中的偏向日益顯現。
一是“事本主義”?!笆卤局髁x”的稅源管理文化偏向主要體現在政策導向上的偏差。從2005年3月11日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稅收管理員制度(試行)》來看,涉及到“事”的有20條,而涉及到“人”僅有2條。建國以來的稅收基本法規中,從未對稅源管理部門的征稅主體資格即準入“門檻”作出過剛性的規定。關于準入關的設定,無論從稅務系統的內在需要看,還是從“業外”如法院、檢察院系統的實踐看,都是必需的更是可行的?!笆卤局髁x”稅源管理文化偏向在操作層面上的主要體現是脫離了“人”的開發而去謀求“事”的發展,即人與事的脫節。忽略了人的全面發展而企圖實現稅源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短視的文化。在稅源管理活動中,征稅主體對財務會計知識的應用力決定著稅源控制力。征納之間素質不對稱問題已成為制約稅源管理效率的瓶頸之一。
二是“唯信息化”。稅務信息化是順應信息化時代背景而產生的一種稅源管理手段。它以計算機及其網絡在稅源管理中的運用為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稅收行政效率,改變固有思維方式和管理理念,進而改變機構設置和工作機制,最終改變資源配置和征收方式,是稅收征管的一場革命。但是在實際稅源管理活動中,在對信息化“依托”與“依賴”的矛盾把握上出現了失衡現象?!拔ㄐ畔⒒钡耐怀霰憩F一是對信息技術的迷信。稅源管理是征稅主體對稅基稅源的控管,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其信息源主要來自于納稅人的傳輸,是一種對于信息流的控制運用。而稅源管理的關鍵在于管住“源”而非管住“流”。由于缺乏一個漸進的、目標一致的系統設計,導致管理信息系統頻繁的升級換代,喪失了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稅源管理工具應有的穩定性。二是認為“機控一切”,即計算機可以包辦一切稅收事項。在基層稅源管理活動中,計算機及其網絡的功能主要有:傳輸稅源管理有關政策文件、查詢由紙質轉化的信息、電子文檔的報送,唯獨較弱的是信息技術工具——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的功能,即操作層面的“源控”指導功能弱,流程控制功能強,這一特征既是后天的不足,更是先天的缺憾。管理理念的偏離導致了征稅主體與稅源間漸行漸遠趨勢的出現及其加劇。三是機構設置與工作機制的不匹配。目前與稅務信息化相配套的組織機構是各級稅務機關的信息中心,屬于事業編制的建制,而且信息中心成員的構成一般為純技術人員,缺乏稅收分析與稅源管理專業背景。從稅務信息化狀態下的工作機制看,目前基于征管數據的一根循環往復的鏈條:稅源分析——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必將作為一種科學的運作機制穩定下來,而目前的機構設置仍是沿用八十年代的模式,在“唯信息化”的形而上學觀念指導下,稅源數據中心——稅源分析部門——稅源監控部門——稅務稽查部門四個系列的機構尚未全面實現法定化。由此可見,“唯信息化”是一種不完整的稅源管理思維模式,它既忽視了稅源管理的機制約束功能,也弱化了信息流本身的傳遞功能。
三是“孤立運作”。稅源管理作為一種基于對涉稅信息充分掌握基礎上的管理工作,對信息獲取的廣泛性、完整性、準確性與及時性有著很高的要求,對社會綜合治稅的需求日益明顯。然而,在當前的稅源管理文化上,有一種作為“孤立運作”的偏向。其表象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信息孤島”。稅源管理的信息包括源自工商部門的注冊信息、源自海關的出口報關信息、源自交通部門的出入境信息、源自房交所的產權轉讓信息等。但在“孤立運作”的稅源管理理念支配下,無論是信息獲取的渠道還是機制都被阻滯了。從信息源看,目前是“納稅人+工商部門”的兩種來源,從僅有的兩種來源來看,還是以納稅人申報信息作為主要來源,其中大部分是自動導入或通過介質轉換取得的;工商部門的信息輸入尚處在系統分隔狀態,即使是可以獲取的信息,其使用價值也非常有限。至于其他相關涉稅信息,在一般情況下是無法獲取的。在稅源管理活動中,政府部門的“觀念孤島”比“信息孤島”更可怕。在電子政務推行過程中,政府部門間所共享的信息尚停留在時政與法規層面,部門間核心業務信息真實地互聯互通地共享是困難而緩慢的。就從國稅與地稅的稅源管理信息系統來看,也是各自為戰、相互隔離的。第二類是“單兵作戰”。時至今日,稅源管理依然停留在征稅主體孤立運行的層面上,社會綜合治稅的局面尚未形成。主要原因是法律支撐度低。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第五條規定了“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第六條則規定了“國家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各級稅務機關,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他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但從2001年5月該法實施至今,既沒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法規出臺,部門協作僅僅維持了工商稅務之間的協作。對相關部門不履行協作義務所承擔的法律責任難以落實。
文化產業調研報告
文化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產業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已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幾年來,連云港市的文化產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已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文化(新聞出版)市場經營服務體系,在滿足市民文化娛樂需求、緩解就業壓力、改善投資軟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連云港市現有歌舞廳、電子游戲室、音像、網吧、文藝表演團體、藝術培訓、影劇演出等文化市場服務類經營場所2000余家,從業人員10000多人,注冊資金1.1億元,實際累計投資3.5億元;共有報刊社、編輯部、印刷企業、書報刊電子出版物經營單位、音像制作單位、網絡出版單位等新聞出版類服務單位近1000家,從業人員8000余人,注冊資金達3.3億元,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除去國營新華書店等為數不多的單位之外,我市文化產業的投資主體多為民資、外資,其中歌舞娛樂業和民營書業發展較快。
與廣東等發達地區相比,連云港市文化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文化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較為薄弱。連云港市文化市場投資資金主要來自民間,但從總體上而言,市場規模較小,質量檔次偏低,規模大、檔次高、多功能綜合性的文化經營場所少,光儲、動漫等高新技術行業尚屬空白。
二是缺乏規劃,布局不合理。印刷企業的分布自發性和隨意性較大;公共聚集場所配套文化設施明顯不足,現有文化經營場所布點分散,多利用其它商業場所改造,歌舞娛樂場所尤為突出。
市文化資源調研報告
*市文化系統現有干部職工400多人。下設文化館、圖書館、電影公司、影劇院、博物館、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劇目組、蒲劇團、文管所、鑄鼎原文物管理所、文華藝術團等11個單位。建有鄉鎮區文化中心17個,村文化大院420個,其中一星級180個,二星級165個,三星級75個。*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現有庫藏文物7354(套)件。其中一級品1件,二級品177件,三級品2784件。境內有各級人民政府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4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9處,市級5處,縣級249處。*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底蘊豐厚,被各級人民政府公布列入名錄的共60項。其中《*剪紙》被公布為國家級名錄;被公布為省級的有《*道情皮影戲》、《齊天圣鼓》、《虢州石硯》、《黃帝的傳說》、《王莽攆劉秀的傳說》、《東西常罵社火》、《揚高戲》7項;三門峽市級有《夸父神話》、《菩薩廟會》、《娘娘山的傳說》、《亞武天鑼》4項;*市級有48項。王蓬草、楊仰溪、索辛酉、左昌義等4人被公布為省級、25人被公布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蓬草和楊仰溪還被公布為國家級杰出民間文化傳承人。*市文化產業發展較快,城鄉文化活動場所眾多,文化產業門類齊全。有歌舞廳、KTV廳10家。印刷廠15家、打字店21家、音像圖書銷售70家、文藝培訓10多家、專業文化藝術團體3家、網吧73家,擁有影劇院、劇場、戲臺近200座,電影放映隊20多個,文化產業年產值1.2億元。主要產品有:虢州石硯、剪紙、道情皮影、布制工藝品、靈芝盆景、青銅器制作等。河西村、朱陽鎮被命名為省級特色文化產業村、鎮。西車村、楊家村、尹莊鎮、焦村鎮被命名為三門峽市級文化產業特色村、鎮。虢州硯、道情皮影被命名為省級知名文化產品。*市群眾自發興辦文藝團體和文化活動的熱情空前高漲。現有鄉鎮、村組組織的各種職業半職業劇團48個,道情皮影劇團3個,嗩吶隊100多支,鑼鼓隊200多個。他們活躍于鄉鎮山村,為群眾的文化廟會、傳統節日、紅白喜事、喬遷新居、集市貿易等增加了文化氛圍。另外,群眾自發組織的卡拉OK大賽、金城歌手選拔賽、嗩吶大賽、群眾文藝晚會、社火、焰火等文化活動此起彼伏。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廟會文化、農村文化爭奇斗艷、交相輝映,極大地活躍了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民間藝術和民間工藝種類繁多。全市共有文學、美術、書法、攝影創作人員800多人,每年在各級報刊發表文藝作品500篇(幅)以上。每年舉辦的200多處傳統文化廟會,成為民間工藝品展示的盛會,使當地的剪紙、刺繡、紙扎、編織、面塑、泥雕、印花布、窗花、花燈、金銀飾品等民間工藝美術事業有了極大發展,工藝品制作人員達到萬人以上。其中30人被國家、省、市有關協(學)會吸收為會員,有10人入選《中國名人錄》。*市文物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有以鑄鼎原遺址群為代表的考古學文化,以黃帝、老子、楊震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函谷關、鑄鼎原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景觀,以亞武山、娘娘山、龍湖風景區、鼎湖灣為代表的山水景觀。還有正在開發或亟待開發的朱陽紅色旅游景區、佛山、漢山、燕子山、菩薩堂、員家大院、三鱔書堂、楊公寨等。*市已于1999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焦村、陽平、尹莊、大王等4個鄉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先進文化鄉鎮。陽平鎮等7個鄉鎮文化站被命名為百強文化站、示范文化站和先進文化站。東車村、河西村等7個文化大院被命名為示范文化大院、西車村、杜家村、溝東村等3個村被命名為特色文化村。棗花、解放、澗東等3個幼兒園被文化廳命名為“省級兒童文化園”。
水晶文化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由于東??h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水晶產業的發展,東海縣水晶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成為東海經濟重要支柱。水晶加工產業的影響力日漸擴大,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安排就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水晶產業尤其是工藝品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如種類一直維持在90年代初的狀況,水晶工藝品制造業大多還處于初級加工的階段,滿足于低收益,粗放式的生產模式。水晶制品集中在低檔首飾、眼鏡等附加值不高的品種上。而缺少高端的品牌產品的支撐,“水晶之都”這一金字招牌難展光彩。同時,市場無序競爭、產品結構不合理、技術貧乏、文化內涵和藝術性缺失,這些已經成為水晶工藝品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的軟肋。而產品的藝術價值不高、產品趨同帶來的無序競爭可能正是把水晶工藝品賣個石頭價的直接原因。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水晶工藝品的制作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藝術質量不高,粗制濫造居多等負面效應。無序競爭直接導致工藝品質量下降。
市場混亂的另一個原因是產品趨同,新產品一上市很快就被大同小異,千物一面的粗、假便宜貨抵消。經營戶不在銷路上拓展市場,卻在門前搶生意、壓價錢,人為地把水晶賣成了石頭價。凡此種種,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缺少藝術個性和創新能力。
技術人員貧乏。我縣目前沒有一個國家級的工藝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也只是鳳毛麟角。本地技術人員缺乏,外地技術人員水平卻是“技術高的不出門,出門的技術低?!钡窨碳紟煻酁槊耖g老藝人,作品難和時代接軌,缺少簡約設計和現代感。
種種問題的存在,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將很難實現東??h政府提出的“把東海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的水晶之都”的遠景目標。
為此建議:
1、政府應該進一步高度重視水晶產業的發展。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