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園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4 09:07: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葡萄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葡萄園

葡萄園土地所有制管理論文

提要:葡萄園土地作為麴氏高昌王國的重要生產資料,其所有制形態主要表現為國家對葡萄園土地的最終所有權和葡萄園主對葡萄園土地的實際占有權,但國家對葡萄園土地的最終所有權最直接的體現還是國家對葡萄園土地收入的分配權,即收取租酒的權力。高昌王國對葡萄園土地有兩種分配方式:(一)、以現實葡萄園自然面積為基礎,把每一塊葡萄園按具有不同畝數的地段,分給具備一定條件的人。(二)、把適合種植葡萄的好田作為葡萄園分給一些具備條件的人經營。官府葡萄園土地,有權進行調整、或再分配,直至免除服役。具體表現:(一)、官府將葡萄園作為永業田授予園主,園主有權將它傳給子孫,或遺贈他人。(二)、葡萄園土地經呈請官府批準后可以買賣。(三)、園主對自己所占有的葡萄園土地,有權出租。《租酒帳》是一份麴氏高昌王國時期官府對新老葡萄園主收交租酒時的“年終決算表”。其中反映出麴氏高昌王國官府對葡萄種植業和“租酒”管理方面的一些具體政策與做法。入酒時間在“年終歲后”之際。

關鍵詞:高昌王國葡萄園土地租酒管理

高昌國,位于今吐魯番盆地,東西300里,南北500里。西漢時原為車師前部地,稱高昌壁。前涼時始為郡縣,北涼時,沮渠蒙遜在此設郡。公元439年,北涼滅國,沮渠無諱、沮渠安周,西渡流沙來到高昌,建立了流亡政權。沮渠氏治理高昌多年,終為柔然所并。公元460年,柔然立闞伯周為高昌王,其后高車滅闞氏,又有張孟明、馬儒等相繼為王,但時間都不長。公元499年,金城人麴嘉在此建立麴氏高昌王國。麴氏傳九世十王,至公元640年(唐貞觀十四年)被唐所滅。“麴氏全盛時,南接吐谷渾,東連敦煌,西抵龜茲,北鄰敕勒(天山北麓)”⑴。《隋書·西域傳》云:“高昌國者,則漢車師前王庭也,去敦煌十三日行。其境東西三百里,南北五百里,四面多大山。……地多石磧,氣候溫暖,谷麥再熟,宜蠶,多五果。…多葡萄酒”⑵。高昌故城在今吐魯番市東約40公里的哈拉和卓鄉。

一、麴氏高昌王國的葡萄園土地分配方式及所有制形態

從吐魯番出土的文書資料來看,麴氏高昌王國時期,國家對葡萄園土地的管理是十分重視的,官府經常對葡萄園土地進行踏勘、統計、檢查。葡萄園土地作為麴氏高昌王國的重要生產資料,其所有制形態主要表現為國家對葡萄園土地的最終所有權和葡萄園主對葡萄園土地的實際占有權,但國家對葡萄園土地的最終所有權最直接的表現為:是官府對葡萄園土地收入的分配權,即收取租酒的權力。

據一些學者研究,麴氏高昌王國的田地因質量不同而被分成常田、部田、潢田、厚田、薄田等,葡萄園土地所占的是常田中的好田。官府按一定方式分給具備一定條件的人。一般人受田數額較小,大約在60步至3畝60步之間,極個別也有多者⑶。

查看全文

地方葡萄園建立工作方案

為了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民增收途徑,做大做強我縣紅提產業,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葡萄果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益為主攻目標,以擴大面積和質量提升為抓手,依托西農大葡萄實驗站的科技優勢,強化技術培訓,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增加葡萄比較效益,不斷發展紅提葡萄種植規模,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二、發展目標

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有序發展”的原則,在現有7萬畝紅提葡萄的基礎上,新發展紅提葡萄8萬畝,新發展千畝紅提專業村30個,新建500畝以上連片示范方30個,主要涉及11個鄉鎮,即建成萬畝鄉鎮6個:路井鎮2萬畝、新池鎮2萬畝、黑池鎮2萬畝、坊鎮2萬畝、城關鎮2萬畝、馬家莊鄉1萬畝。其余5個鄉鎮百良鎮、知堡鄉、同家莊鄉、王村鎮、和家莊鎮各發展5000—7000畝。搭配品種有克倫生、維多利亞、美人指等。到2012年秋,全縣紅提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使葡萄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成為全省乃至西北最大的紅提葡萄基地縣。

三、時間安排

查看全文

致富之星先進事跡材料

原本是村一名普普通通農民,機緣巧合,在2008年鎮開始大興種葡萄的時候,他認為葡萄行情較好,是一條致富的路子,于是他跟著自家親戚學習種植葡萄技術,通過一年的刻苦學習,已熟練掌握了葡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的他,想著自己的家鄉也可以種植葡萄,還可以給家鄉帶來一筆不小的經濟收入,他主動找到村支書趙光富談到租用土地種植葡萄的事宜,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趙書記后,得到了村上的大力支持。就這樣,開始了他的葡萄種植致富之路。

的葡萄園面積有50多畝,涉及品種14個,包括紅提、巨峰、夏黑等當下暢銷的葡萄種類。6年來,他勤勞付出、精心護理,常常天沒亮,便已經開始在自家的葡萄大棚里忙活了,通過他的不斷學習摸索和積累經驗,現在他家葡萄園年產值可達每畝3000斤,年收入高達80余萬元。

發財致富的他,沒有忘記當初的承諾,配合村上向有意圖租用土地種植葡萄的承包者敞開自己葡萄莊園的大門免費進行參觀考察講解;聘用村上留守老人到自己果園里勞作增加收入;主動聘請四川農科院的教授到村教授葡萄種植技術。目前,村承包土地面積已達到700余畝,葡萄種植也形成規模,給村集體和承包業主增加了經濟收入,也給當地群眾增加了就業機會。

通過不懈努力不僅讓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也幫助了當地群眾和承包業主走上致富的道路。他身上表現出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的感恩情懷和樂于助人的美德更值得人們贊揚。

查看全文

葡萄根瘤蚜生物學特征分析

摘要:葡萄根瘤蚜為單食性葡萄害蟲,是國際上重要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此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葡萄葉片和根系的汁液為害,繁殖迅速。種群大量聚集時可對葡萄園造成毀滅性傷害,給葡萄種植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簡要概述了葡萄根瘤蚜的生物學特征及管理方法等。

關鍵詞:葡萄根瘤蚜;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砧木

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vitifoliae)屬同翅目根瘤蚜科,是世界范圍內危害葡萄的主要害蟲之一,也是國際上重要的檢疫性有害生物。該蟲原產于美國,目前幾乎已經蔓延到世界上所有主要的葡萄栽培區,包括北美和南美、亞洲、歐洲、中東、非洲和澳大利亞[1]。葡萄根瘤蚜屬于單食性葡萄害蟲,只為害葡萄屬作物,分為葉癭型和根瘤型。一般來說,根瘤型蚜蟲位于地下,發現和防治都較為困難,且病原菌易通過其刺吸后的傷口侵入根系,加速根系腐爛,造成的經濟損失遠大于葉癭型。目前我國已經發現了根瘤型蚜蟲為害,是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及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現將關于此蟲的生物學特征以及管理方法等總結如下。

1生物學特征

1.1形態特征

葡萄根瘤蚜分為有翅型和無翅型,其若蚜共4齡,無翅型成蚜分為葉癭型和根瘤型,所產的卵均為無性卵。有翅型在根上產生,在成蟲羽化前爬出地面。有翅型成蟲羽化后不取食而直接產卵,所產的卵為大小不一的有性卵,大的為雌卵,小的為雄卵[2]。1.2為害特點葡萄根瘤蚜主要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葡萄葉片和根系的汁液為害,為害葉部的稱為葉癭型,為害根部的稱為根瘤型。葉片被害后在葉背形成顆粒狀的蟲癭,并凸起似囊(圖1-A、C),受害嚴重時可導致過早落葉和枝條生長遲緩。新生根部被害后形成結節,而成熟木質化根被害后形成瘤狀突起,阻塞木質部維管系統,最終導致根部開裂。根部受害后為病原菌的侵入和繁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促進被害根系的進一步腐爛(圖1-B、D)。根瘤嚴重破壞根系對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輸送,逐步導致樹勢衰弱,果實產量和品質下降,最終造成整株植株死亡[3]。

查看全文

婦女主任的先進事跡

在這葡萄成熟的季節,當你走進海二公路*鎮三甲居地段時,你會看到在一片片掛滿葡萄的葡萄園附近,一字排列著一個個賣葡萄的攤點。各種剛剛采摘的葡萄光亮水靈、鮮艷奪目。許多過往行人忍不住停車,息腳,品嘗,購買。隨著人們的遠去,一串串帶著*鎮三甲居果農喜悅的葡萄被銷往四面八方。

在人們的喜悅中,他們感激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上圖中三甲居婦女主任、計生協會秘書長、葡萄黨支部書記*。他們感激她在做好婦女、計生工作的同時帶領人們種葡萄致富,使農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虛心求教刻苦學習種植葡萄技術

*93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農村婦女工作。只有初中水平的*深感知識的不足,為了適應形勢與工作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與業務水平,她利用各種機會,爭取點滴時間認真學習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知識,學習相關的文化與業務知識。由于她和愛人雙方兄弟、姐妹多,上有八十多歲的父母雙親,下有小孩在校讀書,做瓦工的丈夫收入不理想,因此家庭條件比較差。為帶領婦女勞動致富,為使自已的家庭脫貧致富,她率先嘗試種植葡萄,給婦女做榜樣。

2002年*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種植了1.2畝騰稔葡萄。當時,村居尚未合并,她任原新波村婦女主任。作為村干部,*要天天上班,遇到村里事務繁忙時還沒有休息日,而種植葡萄很辛苦也很講究,許多人對*種植1.2畝葡萄都很擔心。一怕她吃不了勞動之苦,二怕她因不懂技術勞而無獲。

面對困難,*沒有退縮。為趕進度,為適時整枝、剝餌、噴藥,她披星戴月深入田園,辛勤勞作。累了、困了,她咬咬牙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著。不懂技術,她虛心向葡萄種植能手請教,還訂閱了有關書刑、雜志。她邊學邊干,邊干邊學,同時做著葡萄生長與培管的筆記。通過不斷學習與實踐,她對種植葡萄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她認識到:種植葡萄,技術性、季節性相當強,光知道施肥、澆水、松土、搭棚、除草、整枝、剝餌、除蟲這些一般常識,照搬照套常規處理方法是培育不出高產量、高質量的葡萄的。同樣的品種不同的管理會產生不同品質的葡萄。

查看全文

葡萄酒的歷史

關于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記載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萬年前誕生,已遠至歷史無法記載。葡萄酒是自然發酵的產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后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滲出的果汁與空氣中的酵母菌接觸后不久,最早的葡萄酒就產生了。我們的遠祖嘗到這自然的產物,從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因此,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酒的起源是經歷了一個從自然酒過渡到人工造酒的過程。

圣經中創世紀第八、九章說道諾亞醉酒的故事:諾亞是亞當與夏娃無數子孫中的一個男人,十分虔誠地信奉上帝,他也就成了后來人的始祖。當上帝發現世上出現了邪惡和貪婪后,決定在地球上發一場大洪水,來清除所有罪惡的生靈。諾亞遵循主的旨意,挑選地球上所有的植物(他挑選的植物就是葡萄)、動物種各一對雌雄,帶著自己的3個兒子(西姆Sem、可汗Coham和迦費特Japhet),登上了自制的木船,即著名的諾亞方舟。經過150天的洪水淹沒后,在第七個月零17天,方舟被擱在了阿拉拉特山上(土耳其東部,亞美尼亞共和國與伊朗交界的邊境地區)。此后,諾亞開始耕作土地,并種下了第一株葡萄植株,后來又著手釀酒。一天,他一人在帳篷里獨自開懷豪飲,爛醉如泥。他的兒子可汗發現諾亞赤身裸體的醉躺在地上后,叫來了西姆和迦費特,后兩人拿著長袍,倒退著進帳篷背著面給父親蓋上,沒有看父親裸露的身體。諾亞酒醒后,就詛咒可汗,要神讓可汗的兒子迦南一族做迦費特家族的奴隸。自己酒后失禮,卻遷怒于兒子,更有甚者,還要罰自己的孫子為奴。“酒后無德”,看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雖然圣經上并沒有提到諾亞是否有帶葡萄酒上船,但從他一下船就先栽培葡萄以便釀造葡萄酒看來,似乎可以推斷他心目中除了感謝上帝以外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種葡萄釀酒。當然,諾亞釀酒是希伯萊人的神話故事,而絕非事實。

據史料記載,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區,即現在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都發現了積存的大量的葡萄種子,說明當時葡萄不僅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來榨汁釀酒。多數史學家認為,葡萄酒的釀造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現今的伊朗。對于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約是在7000年前始于前蘇聯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后來隨著古代戰爭、移民傳到其它地區。初至埃及,后到希臘。但是,有真正可尋的資料中還是從埃及古墓中發現的大量遺跡、遺物。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圖1)陪葬物品,

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特別是浮雕中(圖2),清楚地描繪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釀制步驟和飲用葡萄酒的情景,這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此外,埃及古王國時代所出品的酒壺上,也刻有伊爾普(埃及語,即葡萄酒的意思)一詞。西方學者認為,這才是人類葡萄與葡萄酒業的開始。以葡萄酒為主題的著名作家休?約翰遜(HughJohnson)曾描寫到:“古埃及有十分出色的品酒專家,他們就像二十世紀的雪利酒(Sherry)產銷商或波爾多酒經紀的酒樣,可以自信并專業地鑒定酒的品質。”

對于希臘,是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與釀制葡萄酒的國家,一些航海家從尼羅河三角洲帶回葡萄和釀酒的技術。葡萄酒不僅是他們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時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希臘荷馬的史詩(Iliad和Odyssey)中就有很多關于葡萄酒的描述,《伊利亞特》中葡萄酒常被描繪成為黑色。而他對人生實質的理解也表現為一個布滿黑葡萄的田園風情的葡萄園。據考證,古希臘愛琴海盆地有十分發達的農業,

查看全文

鄉村旅游工作計劃

一、科爾沁區旅游概況

科爾沁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座落在西遼河、教來河沖擊平原中部。面積3517平方公里,居住著蒙、漢、回、滿、朝等16個民族,人口80萬,是通遼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科爾沁區地處東北、華北兩個經濟區結合部,屬環渤海經濟圈和西部大開發12省區范圍。科爾沁區是東北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全國14個大型樞紐站之一的通遼火車站每天從六個方向進出列車30余列,由通遼火車站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大連、呼和浩特、齊齊哈爾等城市。科爾沁區現有新世紀大酒店(四星),通遼賓館(三星)、威士大酒店(三星)、天澤大酒店(三星)。近期計劃建設的三星級及以上級別的旅游飯店有科爾沁大酒店、科爾沁迎賓館。現有環宇、康輝、陽光、青年、鐵道、科爾沁等23家國內旅行社。科爾沁區近三年接待旅游人數約160萬人次,以當地客源為主,其次為周邊的吉林、遼寧等地客源,另有部分日本、韓國、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客源及港、澳、臺地區客源。

二、科爾沁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2008年以來,科爾沁區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旅游局的職能優勢,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站在服務大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點,積極創新、完善鄉村旅游,使科爾沁區的鄉村旅游整體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一是大力發展莫力廟羊場葡萄園項目。莫力廟羊場葡萄園是通遼地區唯一的鮮食葡萄優質高檔產業化商品基地。莫力廟蘇木千畝葡萄觀光園位于莫力廟蘇木政府西2公里處,在沙化較為嚴重的布林嘎查轄區,是獨具風格的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觀光園。現有葡萄園總面積7500畝,年總產量約900萬公斤,大面積平均單產、穩產葡萄鮮果質量均屬本區域之首。到2010年,葡萄園總面積要達到10000畝。此項目的開展可以使游客在觀光、游覽的同時,親自采摘葡萄,了解葡萄種植常識,體會農家樂趣,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滿足了游客的需求。

二是圍繞現有的田園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了朝鮮風情度假村、農家樂、牧家樂,以及特色各異的田園生態旅游產品等旅游項目。鮮光民俗文化村位于科爾沁區大罕鎮,國道303線從該村通過,是通遼市唯一的朝鮮族聚居村。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圍繞現有的田園生態旅游資源,通過近幾年的大力開發,現以開發旅游項目有:朝鮮風情度假村、農家樂、牧家樂,以及特色各異的田園生態旅游產品,森林草原沐浴之旅、春花秋實之旅等。該旅游區積極以經營旅游的方式來經營農業,蔬菜種植向生態觀光型發展,農產品向旅游商品發展。通過高起點開發,突破部門和條塊利益分割的制約,有效的整合了科區旅游資源,并借助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促銷,解決了資源整合不夠、宣傳不足和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問題,以此增強了其品牌的吸引力并搶占了市場,吸引了大量的都市人前往休閑度假。

查看全文

鄉村旅游工作計劃

一、科爾沁區旅游概況

科爾沁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座落在西遼河、教來河沖擊平原中部。面積3517平方公里,居住著蒙、漢、回、滿、朝等16個民族,人口80萬,是通遼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科爾沁區地處東北、華北兩個經濟區結合部,屬環渤海經濟圈和西部大開發12省區范圍。科爾沁區是東北地區的主要交通樞紐,全國14個大型樞紐站之一的通遼火車站每天從六個方向進出列車30余列,由通遼火車站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大連、呼和浩特、齊齊哈爾等城市。科爾沁區現有新世紀大酒店(四星),通遼賓館(三星)、威士大酒店(三星)、天澤大酒店(三星)。近期計劃建設的三星級及以上級別的旅游飯店有科爾沁大酒店、科爾沁迎賓館。現有環宇、康輝、陽光、青年、鐵道、科爾沁等23家國內旅行社。科爾沁區近三年接待旅游人數約160萬人次,以當地客源為主,其次為周邊的吉林、遼寧等地客源,另有部分日本、韓國、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客源及港、澳、臺地區客源。

二、科爾沁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2008年以來,科爾沁區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旅游局的職能優勢,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站在服務大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點,積極創新、完善鄉村旅游,使科爾沁區的鄉村旅游整體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一是大力發展莫力廟羊場葡萄園項目。莫力廟羊場葡萄園是通遼地區唯一的鮮食葡萄優質高檔產業化商品基地。莫力廟蘇木千畝葡萄觀光園位于莫力廟蘇木政府西2公里處,在沙化較為嚴重的布林嘎查轄區,是獨具風格的少數民族地區特色農業觀光園。現有葡萄園總面積7500畝,年總產量約900萬公斤,大面積平均單產、穩產葡萄鮮果質量均屬本區域之首。到2010年,葡萄園總面積要達到10000畝。此項目的開展可以使游客在觀光、游覽的同時,親自采摘葡萄,了解葡萄種植常識,體會農家樂趣,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且滿足了游客的需求。

二是圍繞現有的田園生態旅游資源,開發了朝鮮風情度假村、農家樂、牧家樂,以及特色各異的田園生態旅游產品等旅游項目。鮮光民俗文化村位于科爾沁區大罕鎮,國道303線從該村通過,是通遼市唯一的朝鮮族聚居村。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圍繞現有的田園生態旅游資源,通過近幾年的大力開發,現以開發旅游項目有:朝鮮風情度假村、農家樂、牧家樂,以及特色各異的田園生態旅游產品,森林草原沐浴之旅、春花秋實之旅等。該旅游區積極以經營旅游的方式來經營農業,蔬菜種植向生態觀光型發展,農產品向旅游商品發展。通過高起點開發,突破部門和條塊利益分割的制約,有效的整合了科區旅游資源,并借助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促銷,解決了資源整合不夠、宣傳不足和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問題,以此增強了其品牌的吸引力并搶占了市場,吸引了大量的都市人前往休閑度假。

查看全文

葡萄酒局工作計劃

2013年葡萄與葡萄酒產業以科學發展觀和“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優質產區、特色葡園、精品酒莊”為主攻方向,筑牢“特色葡園”一個基礎,做好“酒莊集群、項目建設”兩個拓展,抓好“品牌打造、營銷宣傳、對外交流”三項重點,突出高端化、品牌化,提升葡萄與葡萄酒產業,著力打造代表中國葡萄酒水平的優質產區和葡萄酒休閑度假高端區域,推動整個產業在更高層次實現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稅收3.6億元,同比增長12.5%。主要工作如下:

一、以特色葡園為基礎,開辟產業差異化發展之路

1、啟動釀酒葡萄適栽品種選育工作。依托與意大利農業研究院及大學合作建立的葡萄苗木觀察圃以及與法國合作建立的苗木公司,在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同時,結合我市現有的、表現良好的品種,選育代表產區特色的釀酒葡萄品種,實施以葡萄品種創新驅動產區發展的戰略。

2、推廣優質釀酒葡萄種植戶保險補貼。會同財政、保險公司、氣象局等相關部門,明確責任,職責分工,確定保險條款及切實可行的運作方式,對全市投保的企業及散戶情況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為投保意向的企業及散戶辦理相關手續,確保葡萄保險工作順利進行。隨時關注天氣,為企業及種植戶提供極端天氣預報,協助辦理理賠手續,盡量減少損失。

3、推進葡萄園分級管理。我市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正處于進一步提升階段,亟需與世界接軌,建立一個適應新形勢的分級管理規定,最終形成釀酒葡萄品種區域化。計劃參照勃艮第葡萄園的分級管理,結合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從葡萄品種、土壤條件、葡萄產量、修剪方式、施肥灌溉、葡萄酒生產工藝、儲存方式和瓶型商標等入手,探討產區葡萄園分級管理規定。這個規定的出臺必將對中國葡萄酒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4、調整葡萄種植扶持政策,向樹齡長、葡萄生長良好的企業自有標準化基地傾斜。通過對已建成的自有標準化基地進行備案,掌握全市已建成基地整體情況;按照《市釀酒葡萄種植技術標準》,從面積保全性、葡萄生長狀況、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考核,并對符合標準的企業給予相應的資金補貼。

查看全文

葡萄品牌建設論文

1常熟市葡萄品牌建設現狀

1.1品牌多,規模小

近十年來,常熟市在葡萄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竟爭力,創建了眾多葡萄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市共600多家葡萄企業(種植戶),其中進行加工包裝、品牌銷售的有100多家,約占全市葡萄總銷售量的40%,總產值的60%。但總體缺乏竟爭優勢,一是缺少江蘇省內的知名品牌,常熟葡萄的種植面積雖在江蘇前列,但仍沒有象句容“老方”、張家港“神園”這樣省內叫得響的一家葡萄企業。全市100多家葡萄生產企業僅有一家獲蘇州市農業龍頭企業,2家獲常熟市龍頭企業;二是相對規模較小,全市品牌建設最好的常熟市吉健葡萄有限公司,年產值僅在300多萬元左右,而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有5家。在葡萄生產和市場開拓上各自為政,相互爭資源、爭市場,經常出現惡性竟爭,不利于企業做大做強,難以形成省內、國內的知名品牌。

1.2品牌意識明顯增強,但缺乏名牌經營意識

盡管多數葡萄生產企業已經認識到品牌是高質量產品的身份證,質量好、包裝精、信譽高的品牌,不僅不愁銷路,而且能賣出高價錢,向品牌、品種、質量、信譽要市場要效益的做法也得以較好地推行。但目前,常熟葡萄企業經營的核心都是產品而不是品牌,缺乏打造品牌形象和知名品牌意識,未能有效地開展品牌經營。有的即使有了品牌,也是徒有其牌,由于仍沿用過去的生產方式,農藥、化肥的使用等生產技術無標準可言,產品粗放進入批發市場,缺乏系統的品牌經營策略和措施。

1.3職能部門與企業間的意識不統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