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院校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14:22: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辦院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辦院校教學信息化研究
1民辦院校的現狀
在民辦院校教育教學進行信息化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和困擾,例如民辦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最終目標和最終定為是怎樣的,如何將民辦院校有限的基金重點投資在信息化建設的哪一塊,現在高等院校中運用的信息化技術是否適合民辦院校,如何更好地提高、培養民辦院校進行信息化教育教學人員的整體素質。因為和高等院校相比,民辦院校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像規模不如高等院校大,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建設也沒有重點高等院校先進。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教育教學信息化取得了飛躍性的提高,信息化教學,不僅可以提高院校的管理效率更是進一步提高了辦學水平。同樣民辦院校也是中國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院校的興起與發展也同樣為國家輸送了一批非常優秀專業型人才。民辦院校在不斷地發展,同樣民辦院校的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也成為大家的關注重點,民辦院校正在進行積極有效的摸索。積極建立校園網,將管理系統升級為信息化處理,慢慢開始有了校園信息化的基礎,但是由于民辦院校自身還存在很多限制,所以在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建設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些問題也正是制約著民辦院校進行信息化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民辦院校如何積極有效地抓住信息化教育教學所提供的良好機遇,如何加速發展民辦院校信息化的建設速度,如何有效提高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機制,將成為文章所要討論的重點,這也是教育界現在所重點關注的熱點。
2民辦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在全世界來說是起步比較晚的,雖然如此,但是信息化建設的進程較快,國家將曉遠教育教學信息化設為重點項目來建設,將信息化教育教學在民辦院校中積極有序地進行,例如將學校教務的管理進行信息化處理,開設網絡精品教學、簡歷數字化圖書館等等,這些行動給民辦院校的制度建設及教學的改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個建設的過程中,也發現民辦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著民辦院校的發展,同時也阻礙了民辦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民辦院校對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投入太少。中國民辦院校的辦學特點是其他一些重點高校的分支,管理方法繼承了陳舊的辦法,沒有充分地利用現代高科技信息化管理,更沒有把教育教學信息化作為發展的重點去改進。加上民辦院校的大部分資金都是以自籌的形式,所以在引進高技術專業型人才方面不如公辦的高等院校,這極大地制約了民辦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民辦院校各部門的溝通交流極度缺乏,這就會造成信息閉塞,民辦院校應當為老師及后勤工作人員多提供信息交流的機會和途徑。第二,民辦院校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資源。民辦院校對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投入已經很少了,這就會導致現有的設備及資源得不到及時的更新,陳舊的設備無論在使用率還是使用效果上都大打折扣,這嚴重影響著民辦院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展開和利用,甚至會嚴重影響民辦學校的辦學及教學質量。比如多媒體教室的投入建設,一個民辦學校只有十多個,其中還有幾個教室的投影儀是壞的,一個多媒體教室與普通教室沒有任何區別,根本不能發揮其信息化教學的作用。還有民辦學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也有待提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就算有制作課件,課件的內容也是缺乏吸引力的,根本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內容基本上只有文字,沒有圖片、聲音、圖像等等,這樣的教學過程無法吸引學生,從而不能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在民辦院校里,雖然有設立數字化圖書館,但是共享資源較少,學生和老師對這方面的利用也極少,最終導致資源浪費。第三,忽略了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民辦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當與國家重點大學培養的人才有所區別。民辦院校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具有信息化技術的專業型人才,但是現在民辦院校的人才培養及專業設置上主要還是參考國家重點院校,沒有自身的辦校特點,雖然專業課比較全面,但是綜合素質方面的課程設立就很少,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國家的需要。
3解決民辦院校教育教學信息化問題的對策
第一,提高民辦院校對于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認知,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點。想要創新民辦院校的教育體制,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觀念,教育觀念現代化,才能有效地把教育教學信息化利用在學校的各部門各學科,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第二,協調管理民辦院校的信息資源。民辦院校需要設立專門的教育教學信息化資源管理部門,方便協調和管理民辦學校的信息資源。有效地將教育資源、科研成果進行分類整理,以便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提供信息化資源,并且要確保資源的安全性。第三,創造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氛圍。教育教學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要有好的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民辦院校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當中,改革提高傳統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現代化,要求教師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教育資源,使學生都能主動加入到教學的環節當中。4結束語想要強化民辦院校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建設,就要重點掌握民辦院校在教育教學信息化的過程當中存在哪些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分析影響的因素并進行各個擊破,努力摸索相應的對策,并樹立信息化建設的觀念,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質,以此來提高民辦院校的辦學質量。
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管理探究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民辦高等院校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截止2017年5月,全國民辦高等院校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占比約1/3。然而,相對于公辦院校而言,民辦院校由于學生生源層次低,學生管理方法強硬,缺乏人性化管理以及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導致民辦院校的發展遭遇瓶頸,亟需轉變學生管理工作方法,本文從轉變管理理念、利用大數據創新管理方法、加強師資力量投入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
一、民辦本科院校的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有227所高等院校,其中民辦高校69所,占比39%。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民辦高校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統計,截止2017年5月31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成人高等學校283所;在2631所普通高等學校中,民辦高校達735所,在普通高等學校占比27.93%,可見民辦高校目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支柱,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形式,也是培養社會人才的主要方式,它為更多學生提供了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提高了我國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民辦本科院校的特點
隨著民辦高校數量的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也不斷提高,民辦高校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和接受,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層次和辦學特色。但是由于民辦高校與公辦院校在辦學資金來源、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理念上的區別,民辦本科院校呈現出其自身的特點。(一)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特點。從生源上來看,民辦高校接納的學生層次普遍比較低,學生之間的互異性較強;很多學生個性比較強,普遍比較自我。特別是隨著網絡技術以及自媒體的發展,學生更多的迷戀網絡、新媒體,學生與學生之間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減少,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缺失。具體表現為:學習上,缺乏濃厚興趣,上進心不強,缺乏對知識的深入挖掘和鉆研;行為上,缺乏對制度和規范的認知,自我約束能力差;知識儲備上,文化基礎薄弱,社會知識較豐富;綜合素質上,綜合水平比較高,社交能力比較強。(二)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管理特點。民辦高校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環境及市場需要,使其管理理念和方法和公辦高校有所不同。首先,民辦高校管理制度不嚴謹,缺乏一套成熟的、常規化的、持續機制,制度經常朝令夕改,經常會隨著人事任用的改變而改變;其次,民辦高校的管理理念以硬性規范為主要行為指南,缺乏人性化管理,“以人為本”的口號往往無法真正落實;最后,從管理的效果反饋來看,民辦高校往往忽略學校制度制定的意義以及制度的講解與宣傳,強調服從,強調學生違反規章制度的后果,偏向懲戒,而不是用懲罰來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規章制度。(三)民辦高本科院校專業設置及師資特點。民辦高校作為公辦高等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而且錄取分數及相關門檻相對公辦院校來說都比較低,從而促使民辦高校生源比較龐大,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第一,由于各個地方的民辦高校其專業設置很多都是依托本地的產業、經濟發展而設定,這就形成了民辦高校專業設置類別少,但同一專業人數比較多的局面,很多經管類的院校往往一個會計或財務管理專業的班級竟然有20多個,學生多達1000多人。第二,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相對公辦高校來說比較薄弱,擁有教授或者副教授以上職稱的老師寥寥無幾,其中還不乏一些教授是從其他公辦院校返聘過來的老教授,民辦高校自身培養的高職稱人才比較少,基本上很多都是剛畢業或者畢業沒多久的年輕教師,這些教師在創新性和接受新事物上比較有優勢,但是缺乏一定的授課經驗,而且這些新老師流動性也比較強,從而影響了民辦高校整體師資力量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從學生管理的主體輔導員來說,面臨著和教師一樣的困境,輔導員隊伍相對來說比較年輕化,流動性也比較大;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主要參與者,作為深入學生工作一線的管理人員,相對于任課老師的流動而言,輔導員的流動對于學生的影響更大,更深遠。
民辦院校國貿課程改革論文
一、目前民辦院校國貿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國貿專業課程教學方法老套滯后
國際貿易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國際經濟環境和參與貿易各國政策的變化而變化,而目前我國民辦院校所使用的國際貿易教材內容相對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規則來說都比較滯后。許多院校在具體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接觸一些典型的案例,而忽視了國貿的多樣化、差異化及不同貿易條件下的變化,在培養學生處理實際業務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此外,由于受教學條件及傳統的考核標準的制約,多數院校教師大多采用課堂講授法教授國際貿易課程上課缺乏互動性;學生學習課程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考試得到更好的分數。這種教學模式與當前國貿市場所需人才的培養要求是相悖的。
(二)國貿課程教學成果缺乏實踐檢驗
目前我國民辦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嚴重缺少教學實習基地,普遍存在實踐教學環節欠缺的弊端。由于受限于辦學經費不足、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許多民辦院校只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課程的建設,沒有建立模擬實訓實驗室,在企業實習基地建設方面也比較滯后,學生所學的國貿課程理論與實際操作不能有效對應,沒有能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崗位與機會,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真正需要。
民辦院校金融專業實習調查分析
一、調查內容、調查目的
調查問卷主要了解民辦院校金融專業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對就業形勢的看法和態度,旨在了解當前就業形勢對金融專業學生實習的影響,以及調查金融專業學生是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面對這樣的就業形式,是否有條件來滿足這種需求,通過對金融專業實習情況的調查,更好地了解用人單位與學生的供需關系;為金融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金融專業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同時便于了解金融專業在校大學生的是否有機會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便于企業和學校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滿足金融專業在校大學生對于未來適應就業的需求。
二、調查時間、調查對象、采取調查方式
2021年3月1日-3月10日主要采取的抽樣調查,被調查者是本校金融專業大一至大四在校學生。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118份。其中30名大一學生,25名大二學生,28名大三學生,35名大四學生。
三、調查的基本情況分析
1.大部分學生認為僅僅只有專業知識并不能滿足職業需求在全部調查的學生中,有55.93%的人認為,在學校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并不能滿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其中反應的問題顯而易見,大學生對于日后的工作已經有了一些壓力,對于這種現象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有助于大學生不斷地去獲得更多的職業技能,讓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其次大學中所學的是理論性的知識,跨出大學的校園,面臨的是更多的現實問題,無法用書本上的知識來解釋,只能夠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才能慢慢的在社會立足。2.大學生十分愿意實習但是沒有機會實習在被調查到的大學生中,所有人都愿意實習,但是有過實習經歷的只有32.56%,數據說明,只有少部分的人有過實習經歷,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曾獲得過實習機會,這說明,如今就業問題日益嚴重,有實習意愿的人無法獲得實習機會,無法獲得足夠的實習機會便無法積累工作經驗,對于未來的就業便會繼續形成壓力,這樣便會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學生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但是更多的大學生不斷走入社會,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重就業壓力,所以解決學生獲得實習機會迫在眉睫,如果解決了學生的實習機會,那么學生工作經驗提升,企業培訓成本下降,大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崗位要求,由于有了更多的工作經驗之后,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也會有更多的想法和動力,知道該如何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生存,這樣就業的壓力也會逐漸緩解,因此,解決大學生實習難的問題迫在眉睫。3.擁有實習經歷對未來具有重要作用雖然說大多數被調查者中很多未參與過實習,但是他們對于實習卻是具有很明確的認識,根據數據可知,所有人都認為,有實習經歷對于未來工作具有強化作用能夠使被調查者更加向往某種類型的工作或者強化就業意愿,由此可知,實習對于未來工作的幫助是不可小覷的,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共識。但是由于沒有足足夠的實習機會,這便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實習經歷確實很好,但是卻沒有機會,無法獲得足夠的工作經驗,只是空有一身專業知識,卻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到真正需要工作時只能紙上談兵,空有理論而無法實踐,這也是全國大學生遇到的共同難題。4.學校提供學生實習的機會較少根據調查,大部分參加過實習的大學生,48.84%是自己在網上投遞簡歷獲取實習機會的,其余27.91%和20.93%分別是由自己去實習單位詢問和家人或朋友介紹,由此可見,學校在提供實習機會的方面較為缺乏,當然這是由于學生群體較為龐大,學校難以為每個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這對于學校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無法彌補的缺點,但是學校和社會都在尋找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提升大學生的實習率,以促進未來走出校門時的就業率。5.學生期待擁有模擬實習經歷據調查,如果推出一種大眾化的提升實際工作能力模擬實習軟件,調查者對于此軟件的歡迎度非常高,在全體調查者中,有97.46%會使用此軟件去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由此可以推斷,大學生對于擁有實習機會,不論是何種形式,只要是能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都是十分的積極,這也證明,大學生對于尋求模擬實習的需求非常大。
民辦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理性思考
摘要:高職院校資產管理是與教學、科研管理同等重要的一項工作。民辦與公辦高職院校在辦學主體、經費來源等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民辦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的特殊性。文章從剖析公辦與民辦高職院校的不同點出發,指出了民辦高職院校應在資產管理原則、管理對策方面有別于公辦高職院校,實現資產保值與增值。
關鍵詞:資產管理;辦學效益;集約化
資產管理是所有高職院校辦學中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的資產,是其進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物質基礎和必備條件,是反映學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的重要指標之一。資產管理的質量與水平,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辦學特色與辦學效益。區別于公辦高職院校,民辦高職院校在辦學主體、經費來源等方面的差異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民辦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的特殊性。綜觀絕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的資產管理模式,普遍存在著遷移本科經驗、管理粗放、效益不夠高等問題。本文擬從公辦與民辦高職院校的差異性剖析開始,針對性分析民辦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的目的、原則與對策。
1公辦與民辦高職院校的差異性
1.1辦學主體不同,資產屬性不同。公辦高職院校的辦學主體,一般是地方政府;民辦高職院校,一般是教育集團或熱心職業教育的企業家。辦學主體不同,決定了學校資產所有權不同。公辦高職院校由于是政府辦學,其所有資產均屬于政府,是國家財產,帶有“公”的屬性;民辦高職院校由于是非政府辦學,其資產屬于個人或集團,是私人財產,帶有“私”的屬性。兩類不同性質的高職院校在資產屬性上的不同,決定了其在資產管理上的差異性。1.2經費來源不同,資產管理不同。公辦高職院校的辦學經費,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民辦高職院校,則主要由不同股東或個人投入。兩種不同的經費來源,決定了資產管理模式的不同。首先,服務對象不同。公辦高職院校負責資產管理的部門,是代表學校管理國家資產,對地方政府負責,實施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民辦高職院校負責部門,則是代表學校管理私有資產,對學校舉辦方個人或集團或股東負責;其次,資產管理流程不同。公辦高職院校在資產購置、處置等方面,需經過系列規范的流程與報批,民辦高職院校在資產管理流程等方面則相對扁平化,其流程更短、更簡潔。不同的資產管理流程,也影響了公辦與民辦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的方式。1.3辦學目標不同,資產功能不同。雖然公辦與民辦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都是培養人才,但民辦高職院校還存在著追求更大辦學效益這一重要目標。公辦高職院校的資產,其主要功能在于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而民辦高職院校的資產,其功能更多在于培養人才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則較少關注,并由此影響了資產購置的方方面面。比較而言,公辦高職院校在購置高精尖等教學、科研設備上,往往比民辦高職院校更有力度。這種差異性,也影響了兩類高職院校在資產管理方面的側重點。
2民辦高職院校資產管理的目的
民辦高職院校建構特色的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校園文化體系現代性開放性
論文摘要: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不僅具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的共性色彩:即職業性、應用性和市場性。同時又具有獨特的文化表征,即現代性與落后性共存;開放性與封閉性共存;創新性與保守性共存。形成獨特文化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辦學主體的民營性質。解析民辦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的獨特性對尋找民辦高職教育發展優勢,規避或彌補發展劣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校園文化是整個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定的文化”現象。校園文化是由學校這一地域范圍內的全體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管理、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相互作用****同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成果。它是構成學校精神的重要基礎,是學校得以持續發展和具有競爭力的源泉。
校園文化是作為系統存在的,各種教育元素綜合在校園中實現著培養人教育人的文化功能。校園文化的形成與時間的延展有密切的關系;與學校對校園文化的認識程度和建設狀態有密切關系;與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有密切關系。因此各類學校的校園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民辦高職教育由于舉辦者的民營性質使其在校園文化體系建構上不僅區別于高校,而且也區別于國辦高職院校,表現出鮮明的特色。
一、“校園文化體系”內涵
馬克思認為文化的實質即人化。以此出發,我國學術界普遍以為,文化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對象性活動中所展現出來的體現人的本質、力量、尺度的方面及其成果。即文化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形成和顯現,是人性形成和完善的過程。
民辦本科院校工程管理論文
1民辦本科院校培養工程管理人才的現狀
1.1師資力量薄弱
民辦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師資薄弱,一方面,我國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起步較晚,部分高校專業教師都是從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土地資源、經濟管理等轉行而來,也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從非教師隊伍轉過來的。另一方面工程管理專業老師年輕化現象十分突出,且職稱與學歷偏低,多數教師是從學校走向學校,實踐經驗不足。
1.2實踐不足
我國民辦高校培養工程管理人才實踐不足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校內課程設計或實習中教師隨意壓縮實踐時間或集中課程突擊完成,缺乏對實踐教學的總體設計和質量控制,缺乏對設計性、研究性實驗的重視和指導,使實踐學習環節多數流于形式,學生很難從中學到真正有用和實際的東西。另一方面,校外實習實踐難度大,成本高。由于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和企業不愿接收實習學生等問題,許多實習已經失去其原本的實際意義,只是走馬觀花,甚至放任自流,完全達不到實習的目的,只注重于最終的實習報告,學生最終收獲不大。目前,我國民辦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突出。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重精深,輕綜合,缺乏有行業經驗的師資,人才與行業需求不匹配,難以適應工程建筑行業對工程師的要求。因此,民辦本科院校在培養工程管理人才時應注意改革,培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
2改革措施
民辦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論文
1、民辦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的特色專業,怎樣才能倍受考生青睞呢?民辦高職院校的職業課程,怎樣適應社會崗位的不斷更替,與社會崗位接軌呢?民辦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的定位,怎樣與企業單位的工作平臺實現零距離,學生在畢業后受到企業單位的好評呢?截至2013年,西南地區的民辦高職能在社會人群中留下好口碑的院校屈指可數。因此,給站上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們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尤其是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
2、職業化培養模式
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院校,應該立足于真實的崗位角色,實現職業化培養模式。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需緊密圍繞各行業標準、企業單位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應明確規定培養目標,培訓規格和要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素質),職業和崗位,專業核心課程,職業資格證書,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實訓、實習等)的學分和學時等。尤其實驗實訓課時比例應占總學時的70%以上,貫徹“以實踐教學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理念,以實訓為主體、理論課程依附于實踐課程的培養計劃,實現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3、課程體系模式
3.1“崗位化”課程設置。“崗位化”課程設置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應用為主要目標,結合企業單位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開設,探索體現職業崗位特色的課程體系。轉變盲目傳授知識、盲目積累知識的傳統做法。還要與職業標準相融合,教學內容盡量覆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將學生職業資格證書與教學考核結合起來,做到教學考核與職業標準保持一致。并且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可根據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主動地、及時地調整培養目標及教學模式。
市長在民辦院校負責人會發言
教育是一項社會事業,各位民辦高校負責同志。既然大家選擇了興辦教育,也就同時選擇了社會責任,讓我共同努力,完成好這一任務。大家所提的問題我回去后一定會認真研究,能解決的盡量解決,但該各位做的大家也要下決心做好,共同向社會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就有個想法,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之后。一定要安排時間,就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規范和發展好民辦教育事業問題,民辦高校搞一次調研。今天花了一整天時間,看了四所學校,又召開座談會,與十多個學校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覺得,由原來的艱苦守業到目前的初具規模,省的民辦教育已處在一個由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進一步推動民辦教育規范健康發展,繼續堅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已成為一個不得不認真思考和高度重視的問題。一方面,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為民辦教育發明更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民辦院校也要認真總結,深刻反思,努力提高水平。下面,就此講一點初步意見:
充分肯定其發展成績
一、要正確認識民辦教育。
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省的民辦教育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已成為陜西的一張名片,而且是一張亮麗的名片。首先,民辦教育開創了教育體制改革的先河,涌現出了一批立志教育、矢志改革的守業者,創新了教育的體制機制,補充和完善了省的國民教育體系,滿足了群眾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其次,民辦教育培養了大量人才,校學生已達30多萬,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同時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辦學特色,尤其是學科設置和教學方法上能緊扣市場需求,培養的學生能比較快地進入社會和工作,縮短了融入社會的適應期。這一點在四所學校的調研中給我印象很深,當時就有一個想法,一定要采取措施,促進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加強交流,使二者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第三,民辦教育在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教育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個大學老師,由于制度原因,60歲不得不從崗位上退休,但他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是重要的財富,能力還需要有釋放的空間。今天看了這些學校,無論是行政人員還是教學人員,很多都是從公辦學校退下來的老同志,有“985工程”和“211工程”學校的也有軍事院校和省內其他學校的覺得這非常好,不只給這些老師充分發揮潛力提供了舞臺,更重要的提高了民辦院校的師資水平。總之,省教育戰線所取得的成果,與民辦院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陜西作為教育大省,民辦教育也是其中一種重要力量。要看到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既然都立志于辦教育,就帶有公益性,就是社會事業,就是民生工程,都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決不能對民辦教育有任何歧視。這就像國企與民企一樣,都是平等的市場主體,應該平等分配資源、參與市場。全社會特別是政府的所有單位,都要正確認識民辦教育,公正對待民辦教育。省政府將制定進一步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促進民辦教育健康規范地發展。
支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民辦院校工商管理論文
一、改革課程體系設置
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現行的課程結構體系設計不夠完善。大多數民辦院校的課程體系使用的是教育部關于本科教學的通用模式,一味地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專業覆蓋面狹窄;實踐技能訓練體系建設有待成熟、完善,對學生的綜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提高的措施不得力。針對上述分析,民辦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可以做出如下改革。
1.改變課程結構,設計基于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
重新審視某些課程開設的必要性。考察原有課程是否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考察該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貢獻度大小,對于貢獻度小的課程予以舍棄。在規定學時總數的前提下,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比如,可以刪掉文科學生的幾門計算機課程,如VisualBasic、管理信息系統等,并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尤其是Word相關課程)放到第六學期,即撰寫畢業設計之前;適當開設拓寬視野、開拓思路類的課程,可以增加如溝通技巧、管理溝通、商務禮儀等工商管理人才需要的課程;可以將選修課的比例設置在總學時的20%以上,核心課程總數在10~12門左右,傳授本專業領域有關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以科學思辨為依托的管理診斷與管理改善的核心能力;可以向學生提供充足且必要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在課時、學分的安排上向模擬實驗、項目訓練、案例討論、職場訓練等實踐訓練環節傾斜。
2.增加案例教學。
現階段民辦院校的部分教師在純粹地講授理論知識,造成了課堂效果枯燥乏味,教師講課沒有激情,學生聽課沒有效果的尷尬局面。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民辦院校可以借鑒其他院校的管理類精品課程,在理論授課的基礎上,增加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理論部分由教師講授,由教師統一出案例題,學生課下自己找資料去思考和設計方案。課堂上,教師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可以采取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借助學生間的知識互補、信息刺激和情緒鼓勵,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效果。任課教師必須閱讀大量課外資料,關注經濟與管理類的熱點問題,結合教材內容將適合的案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學生傳輸相關信息,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僅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