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2:53: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價值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價值鏈

探究謹慎價值鏈流程分析

關鍵詞:價值鏈流程作業成本

摘要:成本產生于產品或服務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并在對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消耗過程中創造著價值。因此,在價值鏈流程中蘊含著更多的成本控制機會,只有通過價值鏈流程分析,識別出各價值活動和成本間的關系以及價值活動和產品間的關系,才可以有效地實現成本控制。本文將從價值鏈流程分析的角度對成本控制問題進行探討。

在現有制造環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費用與其它費用比例上升,用在產品成本中占越來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越來越大比重的制造費用,分配越來越多不相關的作業、費用,如質量檢測、實驗、物料搬運等,以及忽略因批量不同而導致產品實際耗費的差異等,必將導致成本信息的嚴重失真,引起經營決策失誤,成本失控。為有效地進行成本控制,本文將從價值鏈流程分析的角度對成本控制問題進行探討。

一、價值鏈和業務流程概述

價值鏈的概念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提出,是指企業為客戶生產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而發生的一系列創造價值或價值增值的活動的集合。企業內部每一個活動是否創造價值,在于其是否能為后續活動提供所需,是否有助于后續活動的成本降低和質量改善。每一個價值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都不同,其所創造價值的貢獻和降低成本的貢獻也都不同。各種價值活動相互聯系則成為降低單個價值活動的成本及最終成本的重要因素,而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創新則是企業的競爭優勢之源。業務流程是指為特定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而進行的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這些活動相互聯系而成的有序作業的集合體構成實現一定功能、完成一定任務的企業業務流程。在企業價值鏈中,一個業務流程就是以“顧客”為中心的從開始到結束的連續活動。顧客可能是產品或服務的最終消費者——外部顧客,也可能是企業內部的最終使用者——內部顧客。業務流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滿足下一個顧客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包括了增值活動和非增值活動。價值鏈和業務流程有著天然的聯系,二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最終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價值鏈是企業各種作業支持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的抽象表示,是從價值的角度入手,重點研究價值目標和增值方式;而業務流程是具體反映企業的實際運行過程,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重點研究各種作業及其相互間的聯系。可見,價值鏈分析須以業務流程為基礎,而業務流程分析則以價值鏈為指導。對價值鏈分析的過程就是將企業整體業務流程(價值鏈)分解為相互聯系的單個的業務流程,再以單個業務流程中的多個價值活動(作業)為分析對象進行分析的過程。實際上,降低單個價值活動的成本及最終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一個業務流程能否為下一個業務流程提供增值高效的產品或服務,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創新也就是業務流程的再造。因此,企業需要站在更高的層次、更廣闊的視野去觀察和理解業務流程,將價值鏈和業務流程放在一起來分析,或者說從價值鏈流程分析入手,才可以更好理解企業的成本,以尋求成本發生的根源,提高降低成本的效率。

二、價值鏈流程分析的思想

查看全文

價值鏈與財務關系剖析

摘要:價值鏈管理是為整合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人力等各種資源,做好計劃、協調、監督和控制等各個環節的工作,使它們形成相互關聯的整體。價值鏈管理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通過業務重組和流程再造,整合企業各項優勢價值活動,從更廣泛的范圍發現問題,有利于提高企業價值。財務控制體現了價值鏈管理的內涵,價值鏈管理貫穿于財務控制方法之中。

關鍵詞:價值鏈;財務控制;關系

一、價值鏈管理理論概述

(一)價值鏈管理的內含

闡述價值鏈管理理論的前提是要了解價值鏈思想是如何產生的。價值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在1985年提出來的。價值鏈管理思想的誕生有其一定的歷史必然性。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生產的組織形式日趨復雜,人們學會了分工與合作,一部分人從生產中分立出來,專門從事管理職能,由此學者們以如何改進和提高企業的管理組織效率,通過有效的管理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目標,把管理作為一門學科并進行深入研究。許多管理學家,例如亞當·斯密、泰羅、法約爾等,都在不同時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客觀上促進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勞動分工的日益緊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實現,為價值鏈思想的萌芽奠定了基礎。價值鏈思想是管理思想史發展的趨勢。

價值鏈思想的產生體現了管理發展的要求。當今,企業外部環境日新月異,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下,組織形式不利于企業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生產組織不利于業務流程和內外部協調,經營決策不利于內外部協調,管理體制導致企業內部各部門、內外部協調的低效率,種種弊端使管理思想的變革成為必然,價值鏈思想應運而生。

查看全文

價值鏈客戶成本監管

一、客戶成本與價值鏈

(一)客戶成本客戶成本是為了實現客戶的價值,企業消耗的所有成本與費用。對于制造型企業,具體包括采購成本、產品的設計和研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成本、促銷成本、售后服務成本、物流配送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從客戶的獲取和保留的角度,可把客戶成本視作企業圍繞客戶而發生的一切有意識的客戶吸引、客戶服務和客戶保留活動中所產生的成本及費用支出,具體可分為客戶獲取成本和客戶保留成本這兩類:客戶獲取成本指企業獲取一個新客戶所耗費的平均成本;客戶保留成本是企業為了保留老客戶所支出的費用。

(二)價值鏈價值鏈是基于企業價值增值的目的,圍繞核心企業,利用網絡快速獲得信息資源,通過產品開發與設計、采購管理、產品生產經營、后勤活動、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等活動,將企業、供應商、物流商、銷售商與客戶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具備競爭優勢的戰略聯盟。價值鏈分為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兩個層面。

內部價值鏈指企業內部戰略相關的作業和流程,它起始于向上游供應商采購原材料與外購件,結束于把產品銷售給下游客戶。外部價值鏈是企業價值鏈和上游供應商價值鏈、下游銷售商價值鏈、下游客戶價值鏈和外包商價值鏈相連接而成的鏈條。對外部價值鏈進行分析的目的是明確企業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目標,確定可行和滿意的短期經營和長期投資的決策方案,對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預算分析,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的銷售商、客戶等更為緊密的聯系,從而降低成本,建立忠誠型價值鏈。

二、基于價值鏈的客戶成本管理內涵

(一)整合價值鏈,甄別作業企業應從戰略的高度出發,根據市場環境和價值鏈上、下游企業的變化而進行價值鏈整合,從而實現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企業應站在整個產業價值鏈的高度,周密地分析價值鏈條的各個企業以及本企業的各個主要作業環節的優勢和劣勢,甄別必要作業與不必要作業,周密地分析各個必要作業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得內部價值鏈與外部價值鏈協調并融合。同樣,根據交易成本理論,企業可以實行前向一體化戰略,即企業可以獲取銷售商的所有權或加強對他們的控制,以節約交易成本,利于企業控制和掌握市場,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強對客戶需求變化的敏感性。

查看全文

服務價值鏈與保險企業價值創新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重點探討服務價值鏈對保險企業價值創新的關系。研究發現,服務價值鏈是保險企業價值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本文著重分析了企業價值創新的方法和相關的政策,對保險公司相關行業的價值增值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服務價值鏈企業價值創新競爭優勢

一、保險企業服務價值鏈的構建

1.服務價值鏈基本介紹。服務價值鏈的思想是20世紀末哈佛商學院Heskett等學者提出,其核心觀點是:利潤、顧客忠誠度、顧客滿意度、顧客獲得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員工的能力、滿意度、忠誠度及其生產率之間存在直接、牢固的關系,利潤和回報的增長來自忠誠的顧客,顧客忠誠又來源于顧客滿意,而顧客滿意受感知的服務價值的影響,服務價值是由那些滿意的、投入的、生產性的員工創造的,員工滿意產生于對信息技術和培訓的投資及員工授權的政策。

具體應用到保險企業,服務價值鏈認為,保險企業的利潤和回報的增長來自忠誠的顧客,顧客忠誠又源于顧客滿意,而顧客滿意受感知服務價值的影響。進一步推導,顧客的滿意是來自于員工的服務,員工的服務主要來自員工的滿意度。因此,歸根到底,保險公司的服務價值是由那些滿意、投入的、生產性的員工創造的。保險公司員工滿意來自于崗位設計、工作環境、員工選拔培養、激勵機制及服務工具和技術支持等。保險公司員工滿意度、顧客滿意度,及其對企業利潤的作用機理如圖所示。

2.保險企業服務價值鏈的構建。服務價值鏈的根本點在于服務價值鏈主動地把相關的企業與機構組織起來,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時間的服務。同時,服務價值鏈是一個不斷與顧客溝通、交流的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和發現問題,設計并調整方案,為顧客解決問題,并對方案的實施進行控制和評估。同時,由于顧客服務導向型特征,專業服務非常具有針對性,強調每個顧客的特殊性并凸現各個客戶的獨特性,為顧客提供度身定制的服務。因此,服務型企業的價值鏈具有定制化特色,不像制造企業價值鏈那樣定形和標準通用,往往會因不同的顧客和需求,甚至合作關系的持續時間而發生變化。

查看全文

價值鏈同創新鏈的特點研究

一、創新活動的價值鏈分析

波特的價值鏈理論指出,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可以被看作是由一系列價值活動所構成的,其中包括物質創造和轉移的基礎活動,以及對基礎活動起輔助作用的輔助活動。之后這一理論被廣泛應用到企業的價值分析中。波特價值鏈的中心思想是價值增值,其面向的是企業的職能部門,資源在各部門流動并實現其價值增加的過程。對于創新活動而言,最早提出創新概念的學者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通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開發新產品、新工藝,進而獲取超額利潤,創新過程的實質就是技術知識的投入產出過程。索羅更是提出了技術創新的“兩步論”,即新思想來源和以后階段實現發展。技術創新以其思想新穎和商業實現為特征,通過將技術和知識轉變為商品,并在市場上銷售實現其價值。因此,創新活動是一個價值增值過程,適用于價值鏈分析。Hage和Hollingsorth最早提出類似概念“思想-創新鏈(Idea-InnovationChain)”,并指出思想-創新鏈包括三個部分:開始部分,包括基礎研究、應用性研究和發展研究;中間部分,以開始部分的研究結果為基礎的實驗階段;結束部分,包括新產品的生產和市場化。學術界最早準確提出創新價值鏈(InnovationValueChain,IVC)這一概念的是Hansen和Birkinshaw在哈佛商業評論中的一篇文章,他們提出創新是一個價值增值過程,包括創意產生、創意轉換和創意擴散三個階段,以及內部導入、跨部門導入、外部導入、創意篩選、創意開發和創意擴展六個關鍵活動。Roper等將創新價值鏈描述為是知識來源、知識轉移和知識開發的遞歸過程。Khumkitti將創新視為從研發到生產、銷售,甚至提供售后服務的整個過程,并在“兩步論”基礎上將創新鏈劃分為研究和發展、生產和商業化兩個階段。我國學者張曉林、吳育華將創新和價值鏈概念進行結合,提出了創新價值鏈的雛形,并對其運作機制加以分析,但缺乏對創新價值鏈概念詳細界定和深入探討。張慧穎、戴萬亮也提出了區域創新價值鏈的概念模型,支持區域創新價值鏈包含創新動力、創新產生、創新轉化、創新實現和創新反饋五個階段,將創新價值鏈描述為一條知識循環流動的閉合鏈條。綜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外學者都認同技術創新過程是一個價值不斷增值的價值鏈。在現有關于創新價值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創新價值鏈不僅包括由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發展、產品設計、工業生產、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構成的基礎活動,還包括思想產生、資金運作、人才培養與引進、設施設備管理、政策標準制定等輔助活動。其中,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屬于創意產生階段,產品設計、工業生產屬于創意轉化階段,市場營銷、售后服務屬于創意推廣階段。

二、基于價值鏈的協同創新鏈的產生分析

創新價值鏈完整地體現了創新過程中涉及的價值創造和增值活動,它能夠給創新模式帶來以下兩點啟示:一是當把創新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時,很難認清創新主體的優勢所在。創新主體的優勢來源于眾多相互分離的價值活動,因此必須結合創新主體實際情況,對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以了解創新主體在創新工作中的地位和優勢。二是價值鏈各個環節的集成程度對創新活動績效起著關鍵作用。協調一致的價值鏈,能夠有效提高創新工作的成果率和績效。企業可以利用內部擴展的方式來加強創新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但是在當前開放式創新的環境中,“大而全”“小而全”的創新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為了更加快速、經濟地為客戶提供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僅僅依靠企業單方面的創新能力和資源是不夠的,必須與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金融機構、政府等主體相互合作,將他們的資源有效地組織起來,通過資源整合和協調,實現優勢互補,彌補企業創新能力的不足。這些創新主體就共同構建了官、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在創新環境的支持下,創新體系中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中介組織和金融投資機構均通過各自功能的發揮來提供價值活動。首先,由高校和科研機構負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發展;然后,在科技中介機構等服務部門的擴散作用下,將創意產生階段的研究成果轉移給企業;再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對創意結果進行產品設計和工業生產,實現創意轉化;最后經過企業的市場營銷,將創意產品推向創新的目標要素———市場,滿足用戶需求,并形成規模化生產目標,實現將知識、技術從科學理論向市場價值的轉化。在創新過程中,由于創新活動的風險性較大,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政府補貼、政府采購等)或制定各種標準加以引導和扶持。價值鏈上的創新主體包括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金融投資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他們在不同的創新環節發揮著各自的作用。這些創新主體在創新活動中相互聯系和作用,就構成了一個網鏈式結構———協同創新鏈。

三、協同創新鏈特性分析

協同創新鏈是協同學原理、供應鏈管理、價值鏈理論的有效融合。本文提出的協同創新鏈概念是指,圍繞主導創新主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金融投資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創新主體在不同創新環節中相互合作,實現價值增值的網鏈結構。協同創新鏈是知識研究、轉化、擴散和產業化的基本單元。協同創新鏈具有以下特性:

查看全文

構建價值鏈會計的設想淺議論文

摘要:價值鏈會計是會計學的新領域。價值鏈會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價值鏈核心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的整體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構建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要在突破傳統會計方法局限性的基礎上,從會計本質、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職能和會計對象等方面進行理論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價值鏈價值鏈會計傳統會計方法

價值鏈概念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首先提出的。他將價值鏈描述為一個公司用以設計、生產、推銷、交貨以及維護其產品的內部過程和作業,并從企業內部角度描述了價值鏈,把企業內部的作業看成是一個價值創造過程的組成要素。

價值鏈管理站在戰略高度,從價值鏈角度研究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識別和重構企業價值鏈,通過價值鏈的分解與整合,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贏得競爭的優勢。我國著名會計前輩閻達五先生2003年提出價值鏈會計概念,得到了廣泛的響應。本文從價值鏈會計信息需求、傳統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局限來探討價值鏈會計的必要性,并綜合提出價值鏈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

一、構建價值鏈會計的必要性

1、會計信息需求的變化。

查看全文

價值鏈物流企業模式論文

[摘要]在外包、聯盟、電子商務能給企業帶來更大利益的情況下,受價值驅動的影響,“完整”、“均衡”的企業組織已逐漸不再受到歡迎,將被注重價值創造、部門經過精簡并由核心部門主導的企業組織所替代。本文在現代物流企業價值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物流的發展趨勢,構建了基于價值鏈的物流企業的組織模式,并認為應重點加強公關部(或市場部)、信息技術部、人力資源部及運輸部等部門的建設,以提高物流企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價值鏈;物流企業;組織模式

一、價值鏈理論

(一)價值鏈

1985年MichaelE.Potter在《競爭優勢》中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他認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可以分解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連續完成的增值活動,這些活動構成了“價值鏈”。企業價值鏈是由基本價值活動和輔助價值活動組成的,前者指生產、營銷、運輸和售后服務等,后者包括企業基礎設施(如財務、企劃、行政等)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和采購。企業價值鏈、供應商價值鏈、渠道價值鏈和客戶價值鏈共同組成價值鏈體系。Porter的價值鏈側重于從單個企業的觀點以及企業與供應商、顧客可能的聯系來分析企業的價值活動,利潤是主要目標。后來PeterHines把價值鏈重新定義為“集成物料價值的運輸線”,把原材料和顧客納入了價值鏈,把滿足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作為主要目標,他還強調了基本價值活動間的交叉功能,并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活動。1995年JefferyF.Rayport和JohnJ.SviOkla提出了虛擬價值鏈的觀點,認為企業是在可感知的物質世界及信息構成的虛擬世界中競爭,后者指電子商務這一新的價值增長點。互聯網的出現,使實物價值鏈的各個環節與虛擬價值鏈相結合。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經營方式,在價值創新方面給企業帶來了影響。數字化時代到來后,一些學者又提出了價值網的概念。價值網是指由虛擬企業的價值鏈構成的網絡,通過統一的基礎設施,以電子方式聯系和推動所有成員,使他們按日程表合作,共享資產(包括數據、信息和知識),利用互補優勢一起開發和完成業務,為顧客創造價值。價值鏈的概念在產生后的幾十年里不斷得以深化和擴展,它一方面從過程和結構的角度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了系統闡釋,另一方面從價值創造的角度對企業經濟效益的產生做出了分析說明,這些思想都可以應用于企業的管理實踐。

(二)價值鏈管理

查看全文

價值鏈作業成本管理模式構建

[提要]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種新的成本管理與實踐模式,能為企業作業流程優化與改造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有助于實現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創新與突破。本文以作業成本管理和價值鏈分析為基礎,對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歸納其內涵、注意事項,重點從價值鏈角度深入作業層次、分析和控制成本動因等方面進行模式構建。

關鍵詞:價值鏈;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管理

一、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內涵

企業想要快速發展,對于成本的管理及控制是重中之重,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對于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的成本信息需求已經無法滿足,將作業成本管理與價值鏈結合使用,已是趨勢所向,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是現代企業成本控制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作業成本管理思想與價值鏈分析的過程是相似的,在應用上是相互補充的。從企業內部來看,生產經營活動從供應商開始最終為滿足顧客需求而形成的一條“作業鏈”。作業要耗用資源,而作業產品的產出其中包含了該項作業所創造的價值,它再到下一個作業中,就這樣逐步傳遞積累,直到最后把產品或服務提供給顧客。而最終產品作為企業內部作業的綜合,各有關作業上創造的價值也在這個產品上聚集。作業的推移,同時又表現為價值累積,構成企業內部的價值傳遞系統,作業鏈緊緊聯系著價值鏈,作業鏈同時也表現為價值鏈。因此,價值鏈是作業鏈的貨幣表現形式,作業鏈是價值鏈的價值積累過程,這兩者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既有區別又有統一。價值鏈分析是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而作業成本管理也滿足于價值鏈深層次分析的要求。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是指對企業生產作業全過程以及各項有關活動進行分析,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作業,使之形成獨立卻有關聯的活動,同時分析影響這類活動的動因,管理者需要識別增值作業,消除不增值作業,運用先進的信息系統,使得作業增強差異化,確定競爭對手和自身的優劣形勢,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基于價值鏈的作業成本管理模式構建注意事項

(一)明確成本動因,分析企業內部作業鏈。作業鏈構成了價值鏈,企業需要根據每項活動的成本動因劃分作業,明確了動因才能清晰地展現各作業成本的耗費,同時根據價值鏈思想,需要區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二)確認、保留增值作業,有效協調企業內部作業之間的相互連接。企業增值作業的各個環節之間會存在沒有價值增值的活動,為了企業整體價值的增大這就需要在作業鏈管理上作調整,重點安排好作業鏈的結構,確保各作業之間能夠緊密連接,作業價值的傳遞通暢,不要存在空白和重復環節,并爭取實現產品流轉的成本最低,以此實現高效的作業,形成有價值的作業鏈。(三)利用作業成本管理,完善企業外部價值鏈。首先,需要優化供應鏈,尋求質量最佳的供應商;其次,選擇優質的經銷商。同時,應密切關注企業已有的和潛在競爭對手的價值鏈,為了消除自身的成本劣勢應該努力弄清對方的成本構成情況和價值鏈是怎樣的。總而言之,管理者需要密切關注企業在整個價值鏈上的資源和成本,辨別出哪個合作伙伴能夠給企業帶來最大價值增值,并將這些資源都集中分配到這條價值鏈上,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無論是對自身的作業成本管理,還是對企業上下游和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都需要先了解企業自己,然后在上下游價值鏈中探索減少成本的機會,在競爭對手價值鏈上分析尋求挑戰和機會,明確以后努力發展和進步的方向。

查看全文

價值鏈理論評估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全球價值鏈概念的演化;全球價值鏈研究的主要內容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全球價值鏈概念是在早期的價值鏈、價值體系、全球商品鏈的基礎上提出的、全球價值鏈的控制結構、全球價值鏈的治理模式、全球價值鏈中的學習與升級機會、全球價值鏈的分析表明,傳統的所謂低技術、高技術行業的劃分對地方產業發展其實沒有什么現實意義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前完全由一家企業單獨生產的產品,現在可能被切割成許多不同的價值環節,由遍布全球、成千上萬家企業同時協作生產。基于價值環節在企業之間分割、組合及其在全球布局的現象,理論研究者提出了全球價值鏈的概念和相關理論,涌現了大量相關文獻,本文試圖對這些研究的演化及發展進行歸納、比較和總結,對其主要結論進行評述。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全球價值鏈;治理模式

一、全球價值鏈概念的演化

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教授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價值鏈”概念,認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可以分解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增值活動”,每一項增值活動就是價值鏈上的一個環節,其總和即構成企業的“價值鏈”(波特,1985)。早期的價值鏈理論偏重于從單個企業的角度分析企業的價值活動與競爭優勢,價值鏈研究的重心在企業內部。20世紀90年代開始,波特把價值鏈研究的重心從企業內部轉向企業外部,價值鏈的范圍開始從單個企業層面向產業層面擴展,并開始研究價值鏈的空間分布。

寇伽特(Kogut,1985)在分析國際戰略優勢中使用了價值增值鏈(valueaddedchain),認為價值增值鏈是由技術與原料和勞動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種投入環節,結合起來形成最終商品,并通過市場交易、消費等最終完成價值循環的過程。寇伽特認為,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或一家企業的競爭能力,不可能體現在商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上,國家或地區之間資源稟賦差異最終決定了國家比較優勢所在的價值環節。與波特相比,寇伽特將價值鏈的概念從企業層次擴展到了區域和國家,更加強調了價值鏈的垂直分離和全球空間再配置之間的關系。

查看全文

價值鏈成本管理模式構建研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產業中的支柱性產業,其地位逐年攀升,特別是隨著制造業的升級,制造企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提供了各種豐富的基礎性、關鍵性設備,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不可或缺的一個行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制造產業的不斷升級,我國的制造業已經逐漸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全新格局,并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日益穩固。為了能夠進一步保證我國制造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對處于制造企業的上下游企業應給予高度關注和重視,站在供應鏈角度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制定嚴格的成本管理制度、梳理并改進成本管理流程,有效地降低處于價值鏈的各企業的成本,為充分發揮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創造條件。為了有效降低處于價值鏈各企業的成本,各制造企業必須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真正符合制造企業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方法。如:有的制造企業的產品成本中蘊含著一定的知識成本、信息成本,而這些成本經常被忽視;還有的制造企業中蘊含著較高的研發成本,因此必須對制造企業的產品研究與開發成本進行有效管理,從而通過有效降低成本的方式來重新構筑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一、價值鏈與成本管理理論概述

1.價值鏈理論。企業的價值鏈主要是由企業的價值活動、利潤創造過程構成的。價值活動主要是現代企業進行各種技術、物質界限劃分的相關活動。通過企業的價值活動,將獲得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普遍認可。近年來,國內外知名學者與專家通過研究后就價值鏈的基本內涵基本達成一致意見。他們認為:價值鏈可以分為企業內部價值鏈、行業縱向價值鏈、競爭對手橫向價值鏈。企業內部價值鏈主要是指產品在企業生產的過渡時期,而產成品為企業獲得的價值總和。該價值鏈是由很多個相互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非獨立的單元價值鏈構成的,并且伴隨著成本的消耗而產生價值增值。通過實現對企業內部價值鏈這一過程的解剖與分析后,企業根據自身的未來戰略發展規劃,重新調整或者重新構建價值鏈,從而實現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運營成本的目的,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奠定基礎。行業縱向價值鏈主要是指涉及企業、供應商、客戶三個主體并充分反映各主體之間的密切聯系的一種價值關系。隨著國內外市場的巨變和快速發展,企業的管理者們已經充分認識到價值鏈管理對于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從本質上看,價值鏈管理主要就是幫助企業實現更多的價值增值、創造更多的利益。因此,企業的管理者必須站在整個行業發展的高度,進一步了解和明確企業的上下游企業在生產運營與產品服務方面的基本特性,從而實現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有效、良好溝通協作,最終提高在整個行業的整體競爭力。通過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良好合作不僅能夠改善和控制企業的材料采購成本,更能夠拓寬企業的營銷渠道。最后有關競爭對手橫向價值鏈。不論企業身處哪一行業,企業在同行業中都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形成絕對的壟斷地位。在同一行業中還會包含其他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也有其他企業提供同樣的服務業務,這就在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形成了一種激烈的競爭關系。在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剖析后,企業能夠對自身存在的行業優劣勢進行正確的、科學的評估與分析。對于處于競爭優勢的企業要學習他們的優勢,對于處于競爭劣勢的企業要合理規避他們的缺陷。通過分析與探索競爭對手橫向價值鏈,企業可以對自身的發展戰略進行差異化調整,揚長避短形成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但是,企業所面臨的商業環境是瞬息萬變的,一旦企業的環境發生變化,所處的橫向價值鏈也會隨之而變。因此,企業只有對橫向價值鏈進行動態化的跟蹤與分析才能真正準確掌握競爭對手在價值鏈中的真實信息。2.成本管理。在管理學理論基礎上對企業資源的消耗總量進行預算、控制、管理的過程就是企業的成本管理過程。就目前理論界對成本管理的研究現狀來看,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內涵。我國關于成本管理的主流學派的定義為: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期間,通過一系列與成本控制相關的科學的管控措施的實施。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努力挖掘和探索企業降低成本的方法,盡量減少在生產經營中的不必要消耗,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就目前的整體狀況來看,成本管理對于企業的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成本核算過程中,企業的工作人員能夠正確了解經營中產生的相關成本因素,并以此為契機實現有效的成本決策與控制。

二、價值鏈成本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1.促進現代成本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信息時代與網絡時代的到來,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各種高新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從而導致現代企業的生存環境發生轉變。在各種先進技術的支撐下,各種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加快,產品的生命周期不斷縮減,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處于白熱化的階段。面對這樣的大背景,現代企業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環境的要求,必須盡快樹立全新的現代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將成本管理活動上升到一個全新的戰略發展高度。完善的現代成本管理體系為企業的多目標決策提供了完善的成本信息。對處于價值鏈基礎上的成本管理模式進行廣泛應用與研究徹底摒棄了傳統的、僅局限于企業自身內部的生產活動的框架,實現了企業內外部整個價值鏈活動的完美融合,幫助企業能夠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努力探尋降低成本、創造價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佳途徑,這不僅滿足了企業不同目標決策的要求,更為企業的戰略發展提供了決策信息支撐。因此,價值鏈基礎上的成本管理模式實現了企業成本管理體系的完善與進一步發展。2.增加價值鏈合作伙伴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降低價值鏈總成本隨著微利時代的到來,在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今天,任何企業都會面臨各方面的壓力,如:對產品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產品成本的有效降低需求、產品服務質量的改善等。面對這些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只憑借企業的一己之力是很難適應的,必須建立一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才能真正實現取長補短的方式,并實現一種跨組織的集成管理模式,從而實現了價值的創造。處于價值鏈中的每一個成員組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這種關系的基礎上,各成員企業組織之間共同努力探尋降低產品成本的方案,努力實現企業之間的需求供應和相互支持共贏。簡單而言,就是處于價值鏈中的各企業通過對不同節點價值活動的整合,大大提升了價值鏈的反應效率,降低了整體有關價值鏈的總成本。3.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價值鏈將供應商、生產企業、銷售商等進行了密切的聯系與結合,并在這三者之間構成了一個能夠融會貫通的網絡體系。這一完整的網絡體系大大促進了企業的產品信息流通速度的提升,促進了企業服務質量的提升,促進了企業對社會環境變化的反應速度的提升,降低了市場和社會的平均庫存量。同時,這一完整的網絡體系通過與價值聯盟企業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使得市場信息資源得以高度共享,為行業內部規模效應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使企業內部存在的資源配置問題得到良好的優化,從而全面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如前所述,通過對企業內外部價值鏈的分析后發現,通過價值鏈的構建企業能夠形成采購、生產、銷售等不同環節的橫向、縱向資源的整合與調配,同時,還能夠使企業的上下游與企業之間避免出現技術、融資、資金等方面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促進企業之間向著聯合發展的道路前進。這種聯合發展的模式實現了對市場的共同保護,進一步優化并改善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基于價值鏈基礎上的成本管理模式對于企業而言是一種多元化的、全面的、科學化的、更深層次的管理模式,它大大拓寬了企業的成本降低空間,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并將這一降低的成本直接轉化為企業的利潤。可見,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為企業盡快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奠定了基礎,增強了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價值鏈理論下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構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