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03:12: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育文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育文化

語言文化教育探討

一、文化與語言的關系

要了解文化與語言的關系,首要解決的是文化的概念,文化涵義深廣,與社會的物質、精神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籠統說來,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也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具體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語言、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由此可見,文化具有社會性和民族性,社會和民族的多樣性決定了不同文化的獨特風格與內涵。

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鑒于語言與文化之間緊密的關系,教師作為語言的講授者在平時分工作中應該格外注意對以英語為語言的國家和社會文化的學習、理解、傳授。我們雖然不能單純地把語言視為一種交流工具,但不可否認,語言的交際功能是語言最重要功能之一,而我們的語言教學也通常會把交際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那么怎樣才算是成功的交際呢?是不是學生只要掌握的詞語的準確意義、用法、句法功能,能夠說出符合語法結構的英語語句就算成功了呢?筆者認為,這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我們的交際對象,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懂得如何用英語表達,卻對英語社會的文化了解甚少,那么在交際過程中即使我們的學生能夠用英語準確無誤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是難以避免誤會的出現。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詢問英美人士的年齡是一種禁忌,在我們的文化中卻不是很重視這一點,如果我們只告訴給學生詢問年齡用“howoldareyou?”卻沒有告訴學生不能隨便問英美人士的年齡,那么在實際的交際中就很可能出現尷尬的情景。可見,在語言教學中應該充分意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把文化教育與單純的詞匯、句法教學等結合起來,真正能夠讓學生學有所用。另外,這些年來的大學外語教學經驗告訴我們,當學生對英語語言國家存在誤解或偏見,或者學生僅把語言視作交際工具時,學習興趣會降低,語言水平也很難得到提高;反之,那些對以英語語言國家和社會感興趣,更愿意了解和接受英語語言文化的學生,會對學習其語言具有更加濃厚的興趣,隨之而來的則是英語水平的提高。可見,語言與文化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該重視文化教育。

三、文化教育的內容與教學形式

作為英語教師,不論講授何種課程,針對什么樣的學生,我們都應該不失時機地進行英語文化教育。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開設專門的文化課程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有助于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英語文化學習,但絕不能把文化教育的任務全部交給一名教師、一門課程來完成;而對于數量更多的非專業的英語學習者,開設專門的文化課程就目前而言并不現實,那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對學生的文化教育滲透到英語課堂上,充分利用各種時機、手段、材料、設備等為學生介紹英語國家文化。本文要討論的重點就是在公共外語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都包含哪些內容呢?這一問題離不開文化的涵義,即我們提到的“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語言、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由此可見我們語言教育本身就是文化教育,除此之外,關于英語國家的文化的教育應該涉及到以英語為母語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希臘羅馬神話、圣經故事、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知識、民間故事與民俗、節日、生活方式、影視文學作品等。文化教育的教學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形式。首先,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多留心那些學生感興趣的文化知識,從教材中的一個小的知識點,擴展出更多的文化知識。比如講到了單詞wedding,那除了講解本詞的意義“婚禮”,我們還可以為學生簡單地介紹下英語國家的婚俗,可以選取一些傳統的內容進行講授,例如,“約會、求愛與訂婚”的婚前三部曲,或者婚禮的形式,如世俗婚禮和宗教婚禮;也可以選取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比如,婚禮誓詞、拋花束或者撒米的習俗、結婚紀念日等。有時候,還可以依據教材和教學時間進度做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文化專題,以《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基礎教程》第七單元為例,這個單元主要是介紹西方的節日,情人節、愚人節和萬圣節,節日往往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那么除了課本內容,還可以介紹一些其他的節日,假設講授這個單元時剛好是在12月左右,就可以給為學生介紹一下圣誕節的由來、習俗等。第二,鼓勵學生獨立進行文化學習。現代校園建設為學生帶來了許多學習上的便利,不論是圖書館還是網絡,都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識來源,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比如,在《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1》(全新版)中,第三單元以“探索”為主題,課文A《麥哲倫的瘋狂》主要講麥哲倫航海的故事,對西方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麥哲倫航海并不是偶然事件,其中有很多的歷史原因,也涉及到一定的地理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查閱關于麥哲倫航海背景的作業,這樣學生會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了解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文化知識:大航海時代、奧斯曼帝國、文藝復興、地圓說等等。第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擴展更多的課外知識,使我們的教學內容豐富起來。健康有趣的影視作品、旋律優美的英文歌曲、內容豐富的報刊雜志、風靡全球的暢銷書等,只要學生感興趣,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先來談談英文報刊,報刊因其時效性和信息量大等特點,一直深受廣大讀者歡迎,一份難度與學生水平相當、內容新穎的報刊,是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提高英語水平的重要工具,教師應該多多鼓勵學生閱讀英文報刊,我們可以選取英語報刊的部分內容為學生導讀,也可以推薦學生自己閱讀。以2014年9月17日的《21世紀英文報》為例,其中有一篇文章名為“Festivitiesworld-wide”,文章主要介紹了英美國家的大學生是怎樣舉辦聚會的,我們可以在為學生講授大學生活時,加入此文章,介紹下英美國家的聚會,也可以在介紹各類節日時,與學生一起閱讀這篇文章,比起單純的文字介紹各類聚會,這種由英美人士寫的文章更加生動、有說服力,也更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利用影視作品進行教學無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之一,我們未必一定要為學生放映一整部影片,更多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教學需要的一小段,比如前文提到的我們在為學生講解婚禮時,就可以選擇幾段經典的婚禮片段進行欣賞;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選擇適合學生觀看的整部影片,通過影片賞析為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知識,以經典影片《阿甘正傳》為例,其中就涉及到大量的社會歷史只是等,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從中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文化知識,更加深入的理解美國文化。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教育綜述

一、地域文化教育的價值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規約生成不同文化,帶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地域文化在長期的演進中反映了生活在該區域人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觀,浸染著本區域的鄉土人情,建構了色彩斑斕的地域文化。“地方文化不僅以外在可見、可觸摸的形式存在于個體的生活中,影響并塑造個體,而且還以無形的、潛在的方式規約并影響著個體,從精神觀念的深處塑造著個體的人格與心靈。”[1]因此地域文化教育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它能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實施地域文化教育也是踐行多元文化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多元文化教育倡導教育的民主及文化的平等,旨在強化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動及彼此吸納從而保護、傳承和創新文化。在色彩斑斕的文化大觀園中,作為枝枝紅杏的地域文化更是不可或缺。“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沐浴家鄉的陽光雨露成長起來的莘莘學子理所當然應該熟悉家鄉的民風民俗、歷史淵源和文化傳統。因此因地制宜地進行地域文化教育,鍛造學生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修養就勢在必行。

二、地域文學凸顯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恒久的地方傳統,不但表現為一般的文字、圖像資料和傳說故事等語言形式,還表現為特定的社會風俗、習慣,人文、地理風貌,文化遺存、遺產和傳人等實體形態。”[2]這些或隱或顯的地方文化記憶要想為孩子們所喜聞樂見,必須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通過一定的文學手段,使其蘊含在傳說故事中,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成為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讀物。地域文學能夠引領孩子們進行地域文化巡禮,也就成為傳承地域文化的有效形式,文學深層的文化底蘊通過文學的手段得以傳承,文學用其詩情畫意的語言彩繪出地域文化的特質,凸顯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依托地域文學進行地域文化教育,不僅可以發揮文學的人文教化功能,還可以建構正確的地域文化價值觀,培育鄉土文化的認同感。本文依托淮河流域文學探討地域文化教育的途徑和方式,以期把淮河流域文學中靜態、潛在的地域文化資源予以現代性轉換,體現其地域文化的綜合性價值。

三、基于淮河流域文學的地域文化教育初探

淮河流域東北連齊魯、西北接中原、西南接荊楚、東南通吳越的地理環境,形構了淮河地域多元文化(如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中原文化、老莊文化等)交融互滲、兼容并包、開放創新的地域文化特征,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惡劣的生態環境以及艱辛苦難的生存條件,鍛造了淮河流域憂郁而達觀、熱烈而沉穩、兼容而執拗、勇武而貴和的復合型地域文化精神。淮河流域文化既承載著中華文明和文化神的共同形態,又表現出與其他地域相異的文化表征和不同的地方意識。這些豐富多彩的內蘊在多元文化交織、碰撞、融合中異彩紛呈,彰顯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如何發揮淮河流域文學的審美、教育及認知價值,適應地域文化的多樣化和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強化地域文學的文化選擇、傳播和創新功能,把這些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我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查看全文

冰雪體育教育文化傳承研究

當代經濟是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而發展的,人的需求特征是主要因素,但文化也在逐漸影響著經濟發展。文化傳承使文化得以一直存在,因此高等教育正是通過文化傳承來培養能力素質全方位的人才來促進社會主義的精神與物質文化上的發展。文化不僅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更包含了人們在世界發展進程中所呈現出的價值觀及行為標準。文化與教育息息相關,相輔相成。教育需要文化提供活力源泉,同時,教育也為文化提供了載體,讓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因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承載了人們對文化的追求。體育串聯著文化與教育,高校體育教育更是把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同時也應該均衡發展高校學生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會適應性的健康教育。就目前看來,冰雪體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產生的最直接、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1實現生命體驗

文化是生命的體現,而歸根結底文化就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動。體育涵蓋著生命的本質,生命也是體育的固有品格。冰雪體育應該向著充滿活力的發展狀態努力,并注重體育教育教學過程的學習體驗。真正的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的根本是有自我的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展。成熟的教育應該向著完整的生命,具有自我的生命,有創新能力的生命而發展。要實現這些,冰雪體育教育應當樹立新的觀念,以生命為本,從生命追求的角度出發,改變固有的僅針對體能提升和運動技巧的鍛煉,增加對生命意義的探索。生命的首要目的是健康,其次應當將生命的追求從生理到心理發展,讓每個人都能享受身心健康的美好,這是冰雪體育教育的追求和意義。冰雪體育教育不光在引導大學生自然生命的朝向,更是全方位的生命教育,注重大學生的社會和精神生命的發展成長,使其生命層次更加均衡,更加完善。教育者應當從教轉為學,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本性、愛好、價值觀等,充分引導其個性的發展,并根據每個學生個性上的差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略。促進學生對生命本質和生命活力的理解和追求,使其生命得到應有的意義,成長得到活力。冰雪體育教育是生命層次上的教育,傳道授業,鍛煉能力,熟用技術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更深層次的目標是讓學生感知生命的真諦,充分發揮其生命的個性,不論是在自然生命、社會生命還是精神生命上都能有均衡追求和發展,讓生命的質量得以提高。教育者應當讓生命和體育完美交織,展現其意義,讓學生在冰雪運動中感悟體育的魅力,迸出生命的火花,在成功中體驗失敗,在失敗中享受成功。體驗養生、娛樂、活動、旅行。體驗合作、自由、發展、義務。體驗生命的奮斗、生命的奮發圖強、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在發掘過程中的全面性以及持久性,在生命建構過程中感受其帶來的意義和道理。在冰雪體育運動的鍛煉中,讓大學生能夠完全展現自己的實踐技巧和個人魅力,使其生命能夠通過冰雪體育運動展現不一樣的價值。每個學生個性不同,情感不同,教育要因人而異,尊重每個人的差異,開發每個人的個性,讓每個人均衡發展。充分發揮冰雪體育運動的精神價值,不僅讓每個大學生的體質得到發展,更要讓其生命質量得以提升,增強大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和感受,使其愛護生命、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深層意義。

2加強人格培養

人格是人隨著文化的發展而形成的,即人格是文化的積淀。體育文化旨在健全人格,而冰雪體育在健全人格和塑造人格方面較為突出有效。在冰雪體育教育中,高等院校不僅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教育,更要以文化為理念,加強在文化知識和精神素養方面的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內在人格。一方面讓學生在寒冷的冰雪運動中盡情拼搏,錘煉其勇敢奮斗、樂觀無畏、堅強挺拔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師生同學的團結互助之中加強其團隊凝聚力,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善良友好、互助友愛等品質。通過冰雪體育運動,讓大學生在自我人格塑造的同時,也能加強其在團隊合作方面的能力和品質。經過冰雪體育運動的鍛煉,大學生的心理品質也逐漸完善,進而在人格上得到完美提升。冰雪體育運動應當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在人格培養過程中,加強其自主能力,發揮其創新能力,讓大學生在運動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注重大學生本性的發展、調整和提升,以人格為教育起點逐步完善大學生的個人品質,是冰雪體育教育的人文價值所在。以大學生人格培養為主要內容,乃是冰雪體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傳承。

3弘揚人文精神

查看全文

高校生文化教育與思政教育關系

高校作為文化的集散地,其校園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而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校園建設的重要途徑,既相互區別又互相聯系,我們應該用對立統一規律辯證地看待二者的關系.

1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立性

首先來談文化教育的概念.文化有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之分,廣義文化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等等.大學文化教育側重于狹義文化的范疇,即通過傳授文化知識,來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同時大學文化教育中所包含的物質文化教育、行為文化教育和制度文化教育等也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文化教育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手段,是大學文化建設中的主要內容.其次再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即人的一種思維活動,政治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上層建筑,是為鞏固國家政權所采取的策略手段和組織形式的總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即高校教師和管理者指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立場和價值觀,從而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理論及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學以文化育人,無時不在進行著文化選擇”[1]大學應該確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導文化,承擔起實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2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性

2.1文化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高校是一個社會思想的源泉,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所在地,高校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文化教育,即以文化為手段教育大學生.高校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學生透過物質文明感受歷史的厚重,使大學生汲取新知并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文化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文化教育有助于傳承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在大學校園中物質文化包括校門、圖書館、園林建筑、紀念館及雕塑等等,這些是高校經歷磨難的積淀和見證,是大學精神的一種外化,召喚著大學生銘記過去的艱苦年代;在學習歷史和政治等文化課的過程中,教師傳授有關革命歷史的和政治斗爭的知識,使大學生潛移默化中感受著老一輩革命者的光榮傳統和勇于開拓的精神,進一步使大學生認識到勝利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堅定不移的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并高舉社會主義旗幟,繼續傳承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第二,文化教育有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思想政治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2]健康積極的人文景觀氛圍,不僅能使人身心愉悅,而且可以激勵大學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的精神文化建設集中體現為,在工作和教學中積極發揚學校的辦學理念,樹立積極向上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寓教于樂,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激勵大學生提高個人精神境界,這樣各種文化因素“最終形成一種合力,影響著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政治觀念等”[2],文化教育不斷豐富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使大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第三,文化教育有助于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領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到新的階段,我們的思想價值觀念會出現新問題、新矛盾、新情況,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和需要,開拓新的領域,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導向.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服務”[3]文化教育只有緊跟時代步伐,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廣大師生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培養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查看全文

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音樂教育研究

摘要:多元化教育是如今我國教育的主流形式,隨著各國之間經濟貿易等多方面往來日漸密切,各地不同的風俗理念與人文經濟相互交叉融合,最終演變成了如今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同樣吸收了不同文化的精髓,成為了一門嚴謹的教學科目。與其他學科并行,音樂教育同樣需要融合多元化教育理念來跟隨形勢的改變。本文僅以筆者觀點,闡述目前處于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下的音樂教育理念。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教育視野

自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完善以來,越來越多的音樂高校開始加強對實施多元化音樂教育這一理念的重視。但如今的高等學府不同于專業的音樂院校,在專業的音樂人才培養方面手法并不成熟,往往投入不菲,而得到的效果卻微乎其微。相對的,普通高校在培養一些專業性較弱、但能夠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基礎音樂技巧的可開發性人才方面更占優勢。所以相比于在普通高校中實施專業知識的傳授,對學生進行多元化音樂教育顯然更易于培養大量的基礎性人才。由此可見,多元化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有著樂觀的推廣性與實用性。

一、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概述

多元文化的理念,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產物。它不同于任何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習俗,也不符合當下的任何一種文化理念。多元文化教育,是近些年新生的教育模式,旨在應對文化交融的嶄新局面。作為多元文化的一個典例,多元音樂文化滿足多元文化產生與發展的每一個必要階段,是多元文化的一個標準產物。為應對其教育教學方面新出現的問題,現對多元文化視野下的音樂教育加以概述。

(一)音樂教育內容。音樂形式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區分,但其內容往往大同小異。對學生的音樂教育內容,無非包括動作、語言、樂器三方面。但由于多元化教育的前提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入,對學生的教學內容就需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和當下的需求。以筆者觀點,國內高校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更應注重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及吸收。每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同樣滿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且其歷史悠久,發育成熟,利于開展教育。且在各國文化相互沖撞的當下,只有一心致力于發揚發展本國的傳統音樂文化,才能在保證傳統音樂文化得到弘揚的同時,也能在多元文化的流行趨勢下保守住自己的地位不變。眾所周知,我國地理區域跨度較大,文化水準差異較高,五十六個民族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我國具備先天性的多元文化。這些民族中,大多數都具有各自的音樂文化傳承、語言習慣,個別的還有自己的樂器傳承。這是一個進行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優勢所在,也是教育內容的一個豐富源泉。我們應當對多個民族的文化差異在肯定和尊重的前提下進行開發與傳承,并在此基礎上引入國外的優秀理念和優秀文化因素,豐富現有的內容,來達到進行多元化音樂文化教育的目的。

查看全文

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對幼師教育的影響

摘要:傳統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廣泛滲透到包括倫理、禮儀、習俗,以及哲學、教育等在內的社會的各個方面,在我國現今的高職幼師教育中,也必須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對策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傳統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廣泛滲透到包括政治、倫理、禮儀、習俗,以及哲學、教育等在內的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諸子百家學說眾多,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以儒家學說為主、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中華傳統文化體系。中庸之道和“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要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視德育。“德”被看做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核心要素。一個人的才能必須在高尚的德行指導下才能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效果。如果一個人有才而無德,那么才能越高,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越大。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一個人的教育首先要從道德層面開始。對孩童發蒙的教育就開始進行了道德教化。三字經,百家姓以及諸多家訓故事都說明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下,倫理的教育是首位的。可以說,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基礎性的、倫理性的。通過傳統文化的教育,奠定了一個人的道德底線。在我國現今的高職幼師教育中,也必須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作用。

一、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對高職幼師教育的影響

教師在人類文化繼承和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在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中,在促進人的發展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學齡前的兒童心智發育水平較低,在他們的心里,教師的話就是真理,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就是智慧的象征和高尚人格的化身。尤其是師德面貌,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教師仁愛、溫良的品行有利于兒童健康性格的形成,反之,會給孩子一生蒙上心理陰影,造成不可逆的惡劣后果。所以,幼兒教師更應把傳統文化中崇高的精神和優秀的品質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并付諸行動。傳統文化中對道德教育的要求,是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完整。對于兒童的道德教育更是如此。“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俗語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幼兒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師教給幼兒的是做人的根本,幼兒教師要以身作則,感染和引導幼兒建立道德善惡觀念,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而在當前的高職幼師教育中,由于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其道德教化的基礎功能受到了嚴重削弱。對于今天的幼兒教育而言,在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的現實中,隱含著潛在的危機。首先經濟的高速發展造就了一批區域經濟中心,這些中心城市往往集中了某一區域內的最優質資源,包括就業、醫療、經濟、教育等方面。大量人口向中心城市匯集,在中心城市造成了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在這種環境下,高職幼師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后果明顯的就是幼師教育功利化。一方面,目前我國幼兒教育資源緊缺,公立幼兒園數量較少,經過正規教育培養的幼兒教師人數較少,遠遠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就讀的需要。因此,幼兒教師的就業形勢非常樂觀,高職幼師生往往供不應求。在這種情形下,高職幼師教育更多地體現了職業化的性質,即將教育的目標側重為培養更多的具備具體教學能力的高職幼師生,擔任幼兒教師。由于職業技能教育的直接性和實用性,對高職幼師生的職業技能教育成為了高職幼師教育的主要內容,而對于長期性基礎性的道德教育則涉及較少。高職幼師教育目標的定位出現了偏差,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高職幼師教育不再是德業,而成為了更為功利的職業。另一方面,在目前我國高職幼師教育的內容中,大多數課程是關于如何教育幼兒的方法和技術手段。高職幼師生接受的教育模式仍然是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了道德的教育只是冷冰冰的機器。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高職幼師生缺乏對幼兒老師職業的正確認識。在一些高職幼師生看來,幼兒教師和其他職業一樣,僅僅是能夠讓自己安身立命的職業一樣。而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其他職業一樣,屬于職業技能的一種。這種冷冰冰的職業觀正是屢見不鮮的幼兒教師虐童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缺乏道德感的教育,使得幼兒教師忘記了自己是幼兒道德引導者的身份,而沒有道德感的教師也不可能培養出有道德感的學生。缺乏傳統文化教育的幼兒教師,缺乏對幼教工作的重視和敬畏,將會對幼兒教育產生極其嚴重的后果。

二、高職幼師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的對策

查看全文

淺談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音樂教育

【摘要】現今,在我國教育中多元化教育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各個國家間的經濟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各個地區之間的人文經濟及風俗理念彼此融合交叉,進而呈現出多元文化。在高等教育中,音樂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一個共同點,就是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華,所以,音樂教育應順應全球化趨勢,將多元化教學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視野;音樂教育

隨著教育事業愈加完善,更多的音樂高校認識到強化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必要性。然而,對于具有較強專業能力與水平的學生的培養,相較于音樂院校,高等院校的培養模式依就存在諸多不足,雖投入大量的財力,但未得到理想的效果。相對的,普通院校雖在一些專業性培養上比較薄弱,但具備基礎音樂技巧、樂理知識的可開發性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由此可見,相較于在普通院校開展專業知識教學活動,給予學生多元化教育,有利于培養更多的具備較強專業能力的音樂人才。

一、簡述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各種各樣的文化間不斷地融合、碰撞、交流及吸收。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每一種文化均保留著本身的特質與魅力,其對自身存在的價值進行彰顯。這一文化異質性對人類文化的多元性進行了塑造。當前,各個民族的意識覺醒,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更加緊密,全球范圍內開始高度關注多元文化,并推動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廣泛應用。現今,雖未對多元文化教育進行統一標準的定義,但我們可以通過梳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從而對多元文化教育加以理解。在本質上,多元文化教育指一種教育理念上的獨特取向,這一教育理念要求學生與教師在學習、教學中應充分尊重每個國家的文化,并對各種文化進行了解,秉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彼此學習與借鑒,做到求同存異,確保所有的受教育者均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以此推動各民族之間文化的協同發展。從教育內容角度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涉及到現代音樂、古典音樂、本民族音樂、其他民族等音樂,其屬于一種兼容并蓄且全面的音樂教育模式,這一音樂教育模式的主要作用為:對學生的審美視角進行拓寬,對多重音樂感進行構建,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之能夠應對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為能提升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應積極運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以此促進本國音樂教育的蓬勃發展。這一理念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有:

(1)滿足當前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的需求。當前,人們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各種文化之間頻繁的交流與碰撞,文化多元化已是全球的關鍵共識。基于此,積極促進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進步是順應時代進步的步伐;同時,在高校教育活動中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可促使學生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每個區域與每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在極大程度上推動各個民族之間的互相借鑒與學習,強化各個民族間的合作與交流。

查看全文

討高校英語教育的文化教育研究

大學英語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英語不僅是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可以有助于學習者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加深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這說明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教育,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文化教育,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1語言教學與文化教育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教學中必須有文化教學,教師在教授語言的時候必須教授該語言所代表的文化。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應放在同等高度上,實現兩者的完善結合,才能減少學習中的錯誤,更有效地進行交際。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中,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及全文只求表面意思,不能理解深層涵義。

2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語言教學不僅包括語言知識的教學,而且包括文化知識的教學。教學實踐也證明,影響學生交流的主要障礙就是隱含在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勢在必行。

(1)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密不可分。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知道操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要懂得它們的“心靈之語言”,即了解他們社會的文化。因此,為了能使學生透徹地掌握語言知識,教師應向學生介紹相關文化知識。

查看全文

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音樂教育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開放,我國文化也開始與各國交流,各國各地文化的互相交融現象也越來越常見。全球不同地區的文化產生了不同風格與特點的音樂,形成了多樣化的音樂體系。在這種發展狀況下,對學生的音樂教育也應該在多元化的音樂背景下進行。因此,本文對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進行大概的論述,并針對這一背景與概念探究如何更好的進行音樂的多樣化教育,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擴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視野;音樂教育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教育概述

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相對于單一本土化的音樂教育來說的,其本身也是多樣化的,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音樂風格與表現形式。我國是一個由漢、藏、維吾爾、彝、佤、高山等族組成的國家,其中,每個民族都有其他民族無法替代的音樂特色,這些民族的優秀音樂都應該納入我國現有的音樂教學材料中,成為我國不同文化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多元文化的主要內容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區與民族的動作、語言、樂器三方面。在多樣的文化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的內容也應該適應經濟與文化全球化的變革,根據時代的需求進行改變。多民族下形成的多元素文化中,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語言、民族舞蹈、民族樂器等,這些都是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樂優勢。最后,多元文化下的音樂教育還反映在音樂教育的不同形式上,傳統的音樂教育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音樂學習需求,因此,隨著音樂教育的多樣化發展,教學形式也隨之改變。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對音樂教育進行多元化的改革,采取多樣化的教育形式,不斷更新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多元文化下提升學生音樂水平的具體措施

(一)樹立音樂的多元化觀念

查看全文

傳統文化教育在思政教育的實現途徑

【提要】經濟全球化,也推動了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碰撞和交融。想要增強國家的核心力量,提升我國的世界地位,僅僅依靠經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加強文化建設,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因此,本文對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途徑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今后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分析

(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與初中和高中不同,學生進入大學,就相當于進入了小型社會,大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物以及在互聯網上接觸的各種信息都會對他們的思想意識造成沖擊。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夠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三觀進行正確引導,對他們今后的成長以及社會的發展都極為不利。中華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歷史沉淀的優秀文化,將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另一方面也能夠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二)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