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1 18:42: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育功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育功能

透析教育倫理功能

關鍵詞:教育倫理功能文化傳承

摘要:教育的倫理功能是指教育具有滿足人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功用性,教育具有直接形成人的道德品格的功能,教育具有規范和傳承社會社會倫理道德功能;教育與人的本質和教育的本質是教育倫理功能研究的邏輯的起點,教育倫理功能實現的途徑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教育倫理功能實現的方法是通過知識和文化的傳承。

所謂教育倫理功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

第一,指教育滿足人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功用性,也可以說是教育滿足人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

第二,教育具有直接形成人的道德品格的功能,在教育過程中科學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人求知求真的思維方式和認識能力,而求真求實是人道德品格中最重要的品質之一;道德教育對人的心靈直接給予指導和幫助;藝術教育,可以引導人們追求美的事物和美的心靈,同樣給予人道德品格塑造。

第三,我們認為教育還具有規范社會倫理道德以及傳承發揚優良社會倫理道德的功能。

查看全文

音樂教育功能

一、音樂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樂記》中說:“先王之為樂也,以治也,善則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樂,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國家,是治國的一種方法。以樂治國,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為表現就會有更高的道德水準。《禮記》中說:“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發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懌。”漢代董仲舒提出:“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其變民也易,化民也著。”近代學者梁啟超也說道:“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們都強調音樂在培養人的內在的道德修養、精神品質的重要作用。

音樂教育把那些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的同時,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養得到提高、人格品質得到完善、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樂教育可以培養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

音樂本來就是情感的藝術,《樂記》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于物而動,故行于聲”,中國民間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發”的說法。音樂中所蘊涵的濃重的情感不僅是因感而發的,同時具有強大的感召力,給欣賞者以極大的心靈觸動和感奮,進而產生感動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樂作品都是藝術家們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許多優秀的音樂家們總是用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來歌唱偉大的祖國、美麗的家鄉、真摯的情感、偉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賞這些音樂作品則是聽眾與藝術家們的心靈溝通,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和強化欣賞者同樣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說,音樂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賞好的音樂作品,能培養人們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大自然、熱愛人間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查看全文

淺析審美教育功能

審美是人類特有的屬性。生活中存在美的事物,就必然會產生審美活動。審美活動能讓審美主體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中使自我的身心得以放松,心靈得以凈化,精神得以升華,素質得以提高。審美教育以培養人的審美情趣、塑造人的審美意識、增強人的審美能力、滿足人的審美需求為目的,從本質上講屬于情感教育,滲透于德育、智育和體育之中,體現著教育的人本主義色彩。在對人進行情感感染的同時,也間接地促使社會向著更加美好和諧的方向發展。

一、審美教育能有效促進個體的身心發展

審美教育著重培養人的審美態度、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對人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具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具體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審美教育是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徑。情感的培養和產生主要靠內心體驗來實現,靠情來陶冶,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它具有非常強的形象性,能夠促使人通過聯想或想象體會情感。梁啟超曾說:“情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源泉,情感最有力量推動人們的行動”。例如,德國著名版畫家、雕塑家柯勒惠支的黑白版畫《面包》。這幅畫描繪了“一戰”后德國平民生活的疾苦。畫面上兩個孩子牽拉著母親的手臂和衣服,母親聳著肩膀、背著身子低聲地哭泣;而其中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就是左邊孩子的那一雙悲傷而熱烈的、充滿希望的眼睛;這是兩個黑點,卻像是兩個看不見底的深洞,從里面溢出了饑餓的痛苦,以及對面包的渴望。簡潔的畫面卻能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戰后人民生活的艱辛,以及作者給予他們的深切同情,進而讓我們更加熱愛和平、珍愛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審美教育正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人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凈化,使高尚、健康的情感得以發揚。(二)審美教育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審美教育能夠培養人的審美能力,而審美又是人類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審美活動可以讓人們通過對美和丑的鑒別,去發現美、欣賞美,在獲得精神的滿足與享受的同時,認知客觀世界的規律。誠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我們看見那些圖像所以感到快感,就因為我們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例如,當我們在觀賞“樂山大佛”時,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它的雄壯之美。大佛通高71米,依山開鑿而成,形體雍容、面相端莊,雙肩壯實、胸脯飽滿,雙足自然下垂,給人以平穩、安定之感。在得到美的享受后,我們不由地會問,是什么力量能讓人們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一尊如此巨大的佛像?原來,佛像腳下的這段江域山勢曲折、水流湍急,常有船只在江水的沖擊下觸山沉沒。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海通禪師為普渡眾生,于是廣招民力,始建大佛,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鑿成,歷時90年。充分表現出勞動人民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給我們極大的精神鼓舞。大佛鑿成后,這里就再也不像原來那樣駭浪滔天了,也少有船只觸山沉沒了,難道是佛像顯靈?當然不是,而是開鑿佛像時大量的石塊滑落江中,使這一帶的河床變得更為平緩,水勢得以大大減弱罷了。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審美教育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美的欣賞,還有精神的啟迪和對科學與真理的追求與探索。(三)審美教育有助于德育的實現。審美教育以美的形象打動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寄于美的教育之中,以美育德、以美引善。席勒曾說:“道德的人只能從審美的人發展而來”。審美活動,能夠引導受教育者在自然美、社會美的陶冶下,培養起健康而高尚的審美情趣,形成符合整個社會利益的價值取向,自覺的向“善”,從而不斷促進人格的完善。例如,我們在讀周敦頤的《愛蓮說》時,會因作者“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去認同他的這種雖處俗世,但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從而端正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四)審美教育有助于智育的實現。審美教育可以調動人的觀察力、想象力,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充分發揮智力創造條件,對智力的發展具有直接的功用。愛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就是說想象力是人獲得知識的動力和武器,是智力的根源。例如,我們在欣賞俄國著名畫家列賓的代表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能直接感受到的是:在被烈日炙烤的漫長而荒蕪的河灘上,一隊面容憔悴、衣衫襤褸的纖夫,拖著沉重的腳步拉著貨船,精疲力竭的向前掙扎。隨著對畫面的仔細觀察便能聯想或想象出許多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從他們艱難的腳步中,想象到那低沉的號子聲和貨船的沉重;可以從作者對他們的容貌和衣著的刻畫,想象到他們的年齡、身份、經歷和生活的艱辛;還可以從他們的表情和動作中,想象到他們的性格和心理活動;我們還能想象到貨船上紅衣男人嚴厲的叱喝聲;還能想象到作者給予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五)審美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人生的境界分為三個層面,即生活層面、事業層面及審美層面。生活層面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迎來送往等俗務,雖然常常顯得有些乏味,但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事業層面,就是人要有一份工作,有一個職業,應該做一番事業,要有所作為,要對社會有所貢獻。這也是人生的一個核心的層面。審美層面,是一種超功利的層面,是精神的愉悅和滿足,是對生活的一種樂觀態度,也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層面。人生的這三個層面在我們的人生中互相滲透著,缺一不可,我們既不能把自己拘囿在個人生活的俗務里,也不能把自己束縛在事業和工作中,同時沒有審美的人生更是有缺憾的。《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聊天,孔子問他們各自的志向。子路希望能夠治理一個內憂外患的千乘大國,并用三年時間讓國家富強、社會安定;冉有希望能夠治理一個方圓五六十或六七十的小國,并用三年時間讓百姓豐衣足食;公西華希望做一名禮儀官,在主持一些祭祀活動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孔子的追問下,曾皙說出了自己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意思是說,在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里沐浴,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后唱著歌回家。孔子聽后,對曾皙的觀點大為贊賞,“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在這段對話中,四位學生所談的志向,反映出他們不同的人生境界和追求。孔子的話則說明,盡管他十分重視一個人要為社會作貢獻,但是在他心目中,人應該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種審美的境界,是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審美教育能有效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

在當今世界上存在的眾多問題中,有三個問題十分突出:一是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失衡。如今社會上有一個共同的傾向:重物質、輕精神;重經濟、輕文化。人們的物質生活雖然越來越豐富,但精神生活卻似乎越來越空虛。人文教育薄弱、價值評價顛倒、價值觀念混亂,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傾向。因此,拯救精神就成了時代的要求、時代的呼聲。二是人的內心生活失衡。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財富和利益,同時也給人類帶來深刻的危機和隱患。人的全面發展受到肢解和扼制,個體和諧人格的發育成長受到嚴重的挑戰。人們在功利的驅使下,生活得極度緊張,單調而乏味,內心充滿了危機感,沒有了閑情逸志,失去了本應該擁有的生活樂趣。三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失衡。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標和物質享受,利用科技無限度地向自然榨取而不計后果。自然環境被破壞、資源的大量浪費、珍稀動植物瀕臨滅絕,自然景觀和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人與自然的分裂越來越嚴重。面對這種情勢,人文教育包括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顯得十分突出。雖然審美教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但是審美教育能引導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完滿,追求精神的自由、精神的享受,因而對于重建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對于重建人的內心生活的平衡,對于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上幾種功能均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美的魅力充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審美需求貫穿于生命的始終,人們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中調節身心、修養性情,進而影響周圍的人和事,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即是我們追求的完滿結果。

查看全文

評價教育功能研究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已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所以,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應由獲取知識多少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即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多次評價機會,多方面評價學生,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那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就要關注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什么樣的評價,教師從哪些方面,如何評價學生,下面筆者就如何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評價談一談自己的作法。

一、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

現代的評價體系已由過去的“一家言”變為“多家言”,創設開放的評價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主體,而且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一次,在學完“元、角、分”后布置了這樣一個家庭作業:放學后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或到商店買東西,然后,把獲得的數學信息寫下來,提出數學問題?看誰提得多,最后,家長為孩子買菜或買東西打分。第二天,孩子們紛紛拿出數學問題與家長評分給我看,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一活動,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使學生被動為主動,進而積極投入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去。

傾聽學生的發言,允許學生質疑解辨,開展生動的自評互評,營造和諧寬松的評價氛圍,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例如“百分數的應用”中已編入了利息與成數,在教學后我設計一道實踐題,即“利息稅的計算”,要求學生到附近銀行調查了解當前各種期限存款的利率,幫助爸爸媽媽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應交利息稅是多少。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紛紛向銀行職員提出:為什么要交利息稅?有什么意義?本金、利息、利率之間是什么關系?……他們把這些數學問題帶入課堂,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在積極、熱鬧氛圍中,我認真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觀察他們記錄下來有價值的問題,舍棄無關問題,互評解題方案,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實踐證明,課堂中的“亂”并不意味著教學效果差、學習效果不佳,相反,它的“亂”使學生無壓力、無等級。在這種民主、寬松的氛圍中,不僅使學生學會了知識,而且使他們充分認識自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看全文

職業院校舞蹈教育中審美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將審美和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具有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語言、行為等綜合素質以及凈化心理的作用。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素質相對于一般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素質偏低,因此在職業院校開展具有審美教育功能的舞蹈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談一談職業院校舞蹈教育中審美教育功能的相關問題,希望可以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職業院校;舞蹈教育;審美教育;功能;研究

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術人才,每年為社會輸送大量專業技術型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很多職業院校開始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審美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同時審美能力還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由此很多職業院校開始開展審美教育。舞蹈蘊含著豐富的形體美、韻味美、音樂美,開展舞蹈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職業院校紛紛開展的舞蹈教育課程,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就著重闡述舞蹈所具有的審美教育功能。

一、舞蹈教育的意義

職業院校開展舞蹈課程,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們的運動量,強健學生身體素質,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疏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形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身心得到愉悅,從而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們在學習當中的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舞蹈的審美特征

查看全文

合唱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功能探究

【內容摘要】合唱藝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發揮重要的功能,如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向上的人生觀、培養團結協作精神與愛國主義思想情懷,對于大學生思想人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使合唱藝術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發揮應有的功能,應該完善合唱藝術教育的教學體系,并組織優秀的合唱團隊,開展合唱活動。

【關鍵詞】合唱藝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

合唱藝術是一種常見的聲樂表演藝術,具有表現手段豐富、音樂風格多樣、講求和諧均衡的藝術特征,融合了旋律美、節奏美、和聲美等。一直以來,合唱都是我國高校中較為常見的音樂藝術活動之一,組織性與藝術性要求較高,受眾面廣,能較好地抒發感情。無論是熱烈奔放還是纏綿的情感,總能讓聽眾的心靈受到震撼。合唱藝術教育因其音樂特性,要求參與者具有較高的團隊意識,其作為大學生音樂藝術教育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也是很多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組成部分,對參與者優秀思想人格的培養有著較顯著的推動作用。

一、合唱藝術教育在大學生中的現狀分析

我國大學生的音樂教育本身起步較晚,由于歷史原因,有過較長一段時間的中斷與空白,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初才重新起步。根據數據調查,截至上世紀末,我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校開設了音樂藝術教育課程,課程體系并不局限于單一的音樂欣賞,而是逐漸形成了包括音樂教育理論、音樂技巧與音樂鑒賞等內容的高校音樂藝術教育體系。但合唱藝術作為音樂藝術教育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多以演出或比賽的形式出現在高校校園生活中。大學生普遍對合唱藝術的關注不足,對合唱藝術教育的專業知識也并不了解,對合唱藝術教育活動的參與度也不高。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在課堂上或者生活中接觸音樂的機會較多,很多人養成了聽音樂、唱歌的喜好。但由于中國應試教育的課程特點與考試的壓力,中小學階段很多音樂藝術教育課時被刪減或者被其他課程占據,不少學生并未接受過系統的音樂藝術教育,對于音樂藝術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合唱藝術,更是接觸得少、了解得少。對于合唱藝術教育了解較多并且參與到合唱藝術教育當中去的學生數量十分少。而這些參與合唱藝術的學生中,又有很多是由于學校規定與課程設置的需要,并非主動參與,熱情不高。這就造成了合唱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生活中的不受重視,合唱藝術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難以得到發揮。

當代合唱藝術教育除了學生興趣方面的問題,還有高校合唱藝術教育活動開展的問題。雖然,現在高校普遍開設音樂藝術教育專業,擁有專業的音樂教師,但高校音樂教師多專注于自身音樂藝術專業的教學活動,專心于開展本專業學生的合唱藝術教育活動,而無暇顧及高校整體的合唱藝術教育活動。大學生中真正組建的合唱團隊數量少、質量參差不齊,并且大多數由業余愛好者組建,開展的合唱藝術教育活動的吸引力與影響力有限。由此可見,合唱藝術活動如果只是由非專業團隊來組織開展,而不能得到專業教師的指導與培訓,難以得到良好的效果,無法擴大影響力,更無法將合唱藝術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進行很好的發揮。雖然合唱藝術教育在大學生中并沒有得到良好的開展,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合唱藝術教育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查看全文

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

摘要: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及教育結果等三個方面的公平。現代遠程教育是依托于“互聯網+”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育類型,其辦學的開放性、學習的靈活性、教育資源的優質性以及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在促進入學機會、教育過程、教育結果的公平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當前我國在遠程教育立法上缺乏支持、遠程教育市場競爭失范及遠程教育本身的技術壁壘,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遠程教育對教育公平的促進作用。為此,需要在推進遠程教育立法、規范遠程教育市場、完善遠程教育軟硬件設施以及構建學習者中心的學習模式等方面,保障其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的功能。

關鍵詞: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功能;機制

一、現代遠程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并不是一個絕對性的概念,其內涵具有發展性、歷史性。在不同的時期,教育公平的內涵、內容和表現形式上也有差異。從整體上看,其內涵的發展是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的,并且呈現正比例關系,換言之,就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教育公平的內容和形式就會更為豐富。我國古代“有教無類”思想即是教育公平的追求,可謂人類歷史上最早對教育公平的論述。到了現代社會,教育公平已經上升到基本人權的地位,是教育權的核心內容。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教育權宣言》中就明確指出,教育公平是人權的一部分,其關系到受教育權能否實現。教育公平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在很多情況下,絕對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從其內容上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及教育結果等三個方面的公平[1]。教育起點公平,即是受教育機會的公平,也就是入學機會的平等,這是教育公平的初級要求;教育過程公平強調的是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消除歧視與不公,其主要是針對教育政策、決策而言的;教育結果公平強調的是教育質量的公平和平等,是實質性公平。就發達國家而言,在教育領域基本上實現教育公平的三重內容,且在實踐中更加注重過程、結果的公平。就我國教育實踐看,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起點公平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在基礎教育階段過程公平也已經基本實現,結果公平尚未實現;高等教育階段過程、結果公平均未能實現。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的不公平主要是基礎教育結構造成弊端的積累所致,也是基礎教育不公平的一種延續。對于大多數社會成員而言,錯過基礎教育階段的公平,只能依靠繼續教育、成人教育的公平來進行補償。當然,這也是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隨著現代化遠程教育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的開放、靈活、適應性強等優點日漸凸顯,已經是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立交橋。按照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超過50%,網民人數達到6.9億人。中國網民發展具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正在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擴散,特別是初中及其以下學歷的人群增幅較大;第二,逐步向中老年群體擴散;第三,逐步向農村人口擴散[2]。正是這樣的特征,既為依托于“互聯網+”的現代遠程教育迎來發展良機,也為教育公平的推進提供平臺。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特點,不僅可以滿足學習者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還可以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隨時學習,無疑,這為縮小教育差距,尤其是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提供良好的條件,是我國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重要途徑。

二、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機制

(一)開放式辦學模式為入學機會均等提供條件長期以來的城鄉分治及經濟社會的不均衡發展,造成教育機會的不均等,突出表現就是教育機會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民族之間、性別之間造成的差異依然存在。近年來,特別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突出。有學者研究指出,盡管當前農村學生升入大學的人數相較于1980年代并沒有減少,在絕對數額上甚至更多,但農村學生在大學中人數比例在下降,特別是在重點大學中的比例下降極為明顯,只有1980年代的一半。即便是考慮到城鎮化進程較快等現實原因,但農村學生在大學人數中比例下降已是不爭事實,越是重點大學,農村學生人數越少。現代遠程教育具有開放性,在入學機會上不受年齡、地域、時間所限,學籍有效期也比較長,這就可以為那些失去學習機會以及想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社會個體創造條件。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或是制度、現實造成的差異,可以通過遠程教育解決。比如,國家開放大學(中央電大),在2015年全年招收各類本科學生近7萬名,男女比例基本上保持在1∶1;學生的來源也極為多元,包括漢、藏、蒙古在內的近40個民族學生;從城鄉看,城鎮學生的比例約為53%,農村學生比例為47%,相差不大[3]。從這個數據看,入學機會公平得到很好的解決,基本消除性別、城鄉、地區、民族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二)靈活式的學習方式和優質的學習資源為教育過程的均等提供條件現代遠程教育是依托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絡的平等、靈活、開放等優勢在其身上得到明顯體現。遠程教育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比擬的網絡優勢,比如,電大系統開展的遠程教育,其網絡技術、學習機構布局,大大突破時空、地域限制;其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覆蓋城鄉的各個角落,為社會個體創造“人人可學、時時能學”的機會。同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遠程教育的學習資源建設提供條件。計算機的巨大儲存量,保證學習者只需要通過計算機、網絡就可以獲得海量信息,任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比如,電大系統依托其網絡化、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優勢,構建學習資源統一管理、傳輸、儲存、協作的平臺,各類多媒體學習資源遍布各級電大系統,學習者只需要訪問學習平臺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資源。此外,現代遠程教育還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理念,學習選擇的專業類型、知識層次完全是依據個人需要,自主選擇。這種均等化的機會在一般課堂教學上是無法實現的。(三)科學化的課程考核及評價方式為教育結果的公平提供條件盡管現代遠程教育在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上還沒有全國性的標準,但電大系統在遠程教育實踐中形成的“五個統一”“五個要素”等質量保障體系,能夠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教育結果公平創造條件。所謂的“五個統一”是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教材、試題、考試、評分標準等五個方面的全國統一,從而保障對所有學習者的一致評價,不會因學習機構不同而造成差異;“五個要素”是指,學習資源、學習過程、學習支持、教學管理、辦學方式等五個方面的全國統一和協同,從而保障學習者不因地域的差異而造成學習質量的下降[4]。同時,各個遠程教育機構還探索出試點評估、年度檢查等評價方式,確保遠程教育的辦學質量的統一,由此推進學習者教育結果的統一和公平。

查看全文

景觀設計中教育功能探討

摘要:景觀設計承擔著美化區域環境,展示地區文化的重要作用,而校園等地的景觀設計更兼具教育功能。傳統的景觀設計往往只重視外在美觀,忽視了其在教育文化中的功能,導致景觀設計“負面教育”現象的出現。教育功能的缺乏也是造成我國景觀設計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景觀設計與教育的關系以及不同類型景觀的教育功能體現方式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景觀設計;教育功能;體現;研究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景觀設計業的發展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相關的業內人士對景觀設計的定位仍然只是環境的美化以及對人們身心的愉悅方面,對景觀設計具備的教育功能不夠重視。現代化的景觀設計必須要注重教育功能的體現,為此我國景觀設計行業必須轉變傳統設計觀念,提高景觀設計水準。

1景觀設計教育功能概述

教育需求是人類在生存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所產生的較為高階的需求,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個人素質和生活品質,促進其個人的發展。景觀設計通過對土地以及環境中其它材料的合理運用,為人們創造了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促進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對教育功能的實現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現代科學指出,環境在人的性格形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具有教育意義的景觀環境設計可以促進人的個性發展。除此之外,教育功能的融入也有利于現代景觀設計質量的提升。

2景觀設計中教育功能的類型及體現

查看全文

論音樂教育美育功能

摘要:美育又被稱為審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是培養人們豐富情感體驗、提升審美品質、形成性格定勢的必要手段,是運用審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從而實現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大文豪巴爾扎克認為:“只有音樂的力量使我們返回我們的本真,然而其他的藝術卻只能給我們一些有限的快樂。”音樂教育是針對音樂本質的教育,是一種以音樂為內容,以音樂的情感體驗、形象思維為途徑,并結合了一些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人們認識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所以,審美教育功能是音樂教育最本質、最核心的功能。本文就現代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的體現進行簡單論述。

關鍵詞:音樂教育;美育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分支,音樂教育的所有理論與實踐成果最終都要歸結到美育教育的范疇。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所承載的性質特征與目標任務是在用音樂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實現美育教育所賦予的育人功能。[1]而現代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學生智力開發的功能

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其自身的觸覺、視覺與聽覺等多方面的機能。與此同時,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也能得到鍛煉與開發。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各類音樂實踐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運用他們原有的巨大想象力去創造。學生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既能鍛煉雙手的觸覺能力,也能鍛煉聽覺與視覺能力。不單是樂器奏出的旋律可以刺激大腦的靈活運轉,同時雙手的配合活動也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維,使大腦得到鍛煉,提高大腦的思考能力。所以,這也是很多喜愛音樂、學習器樂的孩子聰明的道理。而我們從生理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過程,進行音樂教育的學習,能夠打開學生思維創造的大門,能夠幫助學生發展左右腦的平衡,更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推動學生的創造力等多種益處。

2幫助學生人格完善的功能

查看全文

矯治功能藝術教育論文

一、高校中科學運用藝術教育的矯治功能

針對藝術教育所具備的矯治功能,面對高校中大學生的發展現狀,在高校中科學運用藝術教育矯治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表面上來看,大學生屬于高智商、非常活躍的年輕人。但是,在實際中,因職業市場競爭激烈及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大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加上與同學之間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感糾葛,有的學生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從醫學角度來講,學生表現出的各種不良情感就是程度不同的各種隱性心理疾病,若學生表現出的各種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時解決,將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為此,為了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順利完成學業,從學生踏進校門開始,就應注重藝術教育的引入,校正學生情感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針對藝術教育的矯治功能在高校中的科學運用,應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大學初期階段:從大學生踏進校門開始,學校應重視和引入藝術教育,主要因為大學生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有的學生可能第一次遠離家鄉和父母,在這個心理適應階段,渴望得到關愛,同時也有的學生心理出現嚴重失衡。為此,在這個階段實施藝術矯治工作,結合大學生情感的需求點和思維的活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藝術教育矯治功工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大學中期階段:通過大學初期階段藝術教育矯治工作的開展,大多數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藝術特長。為此,在進入高校學習的中期階段,為了讓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動力,取得優異的成績,可以讓藝術成為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有益調劑,科學運用藝術教育所具備的管理實務、藝術規律等功能,使學生在藝術教育矯治工作中達成共識,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藝術教育矯治工作的實踐中,可以知道藝術教育矯治中期階段的后進可能是小階段的先進,同時現階段藝術教育矯治工作的先進也可能是下階段的后進。所以,在高校學習中期階段,應注重強調藝術教育矯治規律與人們心理規律的相互結合,從而充分發揮藝術教育的矯治功能。

3.高校學習末期階段:在高校學習中期階段,雖然學生掌握了藝術的技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僅僅掌握藝術的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其是不足以登上人生舞臺的。因此,在學習末期階段加強藝術教育矯治工作,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藝術的藝術環節,只有充分掌握了藝術的藝術環節,學生才能正確審視自己,才能坦然、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困境。

二、結束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