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21:28: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設新農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設新農村構建思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農村人多面廣、情況復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難點和重點所在。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也是一個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過程。
實現科學發展是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農村的重要前提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貧困是造成社會不和諧的重要根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大農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活不斷改善,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農村生產力不發達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城鄉差距拉大、農民增收困難、農民權益得不到全面保護等突出矛盾和問題,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立足農村實際,創新發展思路,實現科學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面對社會矛盾多發的態勢,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解決社會矛盾,著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促進農村社會和諧奠定堅實基礎。應深入體察農民群眾的意愿,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在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以發展現代農業、擴大農村就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城鄉分配關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為著力點,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
堅持協調發展。重點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統籌考慮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勞動就業、社會事業、行政管理等,調整和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規劃計劃和政策措施,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一方面,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合理有序轉移;另一方面,努力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把農村發展擺在優先位置,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培育特色明顯、優勢突出、支撐力強的支柱產業。
堅持和諧發展。社會和諧有賴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農村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應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和循環經濟,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推動農村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青山、碧水、藍天、綠地的美好家園,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統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農村建設考察材料
一、抓好新農村建設農民認識問題
新農村建設為了誰?這是一個主人的問題,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確,當然是農民,但深層次答案并不簡單。通過十二天的考察學習,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新農村建設群眾的思想工作必須做好,群眾要有積極性,在我們考察的一些村當中,有經濟實力強的,各種基礎建設村里全包,如遼寧的興城四家村、山東壽光的三元朱村,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非常強,建一個村部50多萬元,不用群眾拿一分錢。江西的石城縣大壩新村、益蘭花村,經濟較落后,資源困乏,但新農村建設有聲有色,有特點,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關鍵是思想工作做得好,農民參與積極性高。他們的做法是通過民間理事會解決新農村建設,做得很好。理事會成員由村中德高望重、奉獻意識濃、組織能力強的“五老”、村干部、黨員和致富能人組成。理事會出面與廣大群眾協商化解矛盾,讓群眾做群眾工作,真正讓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因此,我認為新農村建設重要的是教育群眾,因為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要改變群眾無政府狀態,目前我市農民(包括我鄉農民)對新農村建設認識有許多偏見,認為新農村建設,國家和政府要給群眾多少好處,一切都由國家和政府掏腰包,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解決這些問題,首要的問題要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等活動,讓農民真正認識到他們即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又是主體,通過建立理事會制度,使村屯很多事通過理事會來解決,堅持走群眾路線,既要尊重群眾意愿,又要有政府的主導作用,讓農民群眾無異議、滿意。
二、抓好新農村建設農民主體問題
農民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這是一個“誰來干”的問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最擔心的是自己會全部成為買單者。過去有不少類似“人民某某人民辦”的口號,新農村建設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為此,新農村建設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廣泛參與這樣一個指導思想。黨委領導就是要解決各級干部的思想問題,思想和思路必須統一。政府主導,就是抓各項工作的落實、著實、抓投入。農民主體就是農民自己的事自己辦,不能指望政府包辦一切。社會參與就是解決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錢的出錢。當然,發展生產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計讓農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須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錢,個別人滿意,而多數人不滿意,雖然政府在主導上有“雞”隨“米”走的情況,但“米”必須是引導性的,投米是讓農民主體作用發揮得更好,調動農民積極性,使新農村建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決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辦。
三、抓好新農村建設主導問題
政府的主導作用如何發揮?這是一個“怎么干”的問題。新農村建設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動新農村建設,政府責無旁貸,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主導作用的前提,必須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首要的問題規劃必須先行,根據各村屯情況的不同,經濟發展不同,做出既適合于本村,又體現出本屯特點的規劃,讓村民理解和把握規劃的科學性和超前性,不失時機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級政策。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要盡可能讓群眾早日享受到陽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決一件就先解決一件,享受改革帶來的好外,同時又不脫離實際,不改變群眾好的傳統生活習慣。
服務新農村建設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深刻總結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全面分析農村改革發展形勢,緊密聯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作出的戰略決策。基層紀檢監察機關要主動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去,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當好新農村建設的“宣講員”、“裁判員”、“督察員”、“護航員”,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一、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當好新農村建設“宣講員”
建設新農村,宣傳輿論要先行。紀檢監察機關要認真貫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充分發揮黨風廉政宣傳教育職能,當好新農村建設的“宣講員”,著力在全社會營造為民、務實、清廉的濃厚氛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一是強化榮辱觀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教育,激勵黨員干部自覺踐行“八榮八恥”。充分利用黨員活動室、墻報、專欄、標語、廣播、文藝節目等各種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始終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始終真抓實干、開拓進取,始終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始終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戒除陋習,保持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要切實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感召力和親和力,努力營造以實干為貴、以奉獻為美、以廉潔為榮的黨風政風,促進文明鄉風的形成。
二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和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教育黨員干部樹立“扎根基層、奉獻人生”的價值觀,樹立全面發展、務求實效、集體利益至上的政績觀,樹立“群眾是衣食父母,干部乃人民公仆”的地位觀,樹立“村官雖小、責重如山”的權力觀,督促黨員干部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決不濫用權力、以權謀私。
三是強化黨紀法規教育。要圍繞《黨章》、兩個《條例》和國家法律法規,切實加強黨紀法規教育。教育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增強紀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帶頭遵紀守法,嚴格依紀依法辦事,敢于批評壞人壞事,敢于同違紀違法行為作斗爭。既要用勤廉兼優的先進典型鼓舞黨員干部振奮精神、積極進取,也用墮落受懲的反面典型警示黨員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切實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助推新農村建設思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當前,許多欠發達縣市仍然以農業為主導,雖經過大力強化招商引資,工業發展有所起色,但仍還處在資本原始積累的過渡階段,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尚未完全具備,建設新農村的自我發展能力較弱。比如,**-**年**縣共實施新農村建設示范點166個,共需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雖經多方籌資,縣級以上財政投入僅投入458萬元,縣鄉級財政投入和群眾自籌建設資金嚴重不足,離目標要求相差甚遠。因此,對于我們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組織部門,就倍感責任重大,應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上,以主動和開放的姿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審視與把握、研究與謀劃、改進與創新組織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利用組織部門的部門優勢,抓住在縣、鄉、村三級黨組織中識人選人用人這個關鍵,建立保障新農村建設有效運行的長效機制,切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證與智力支持。
一、要借引外部推力。生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要的物質基礎,迫切需要基層黨組織優化服務經濟發展的功能,提高識人選人用人的能力,巧借優質外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是要圍繞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選配黨政干部。當前與今后欠發達縣市組織部門工作的重點就應放在主攻兩區(園區、城區)建設、促進趕超發展的工作中發現、培養、選拔、使用、凝聚黨政人才。著力構建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識人選人用人機制,選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到領導崗位上來,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其在開放經濟、特色經濟、民營經濟、創新經濟、生態循環經濟發展中大顯身手。
二是要圍繞提高干部素質提高強化培訓。要強化縣鄉黨政干部多方位、深層次的教育培訓,創新培訓方式,拓寬培訓渠道。如推行干部自主選學積分制,組織人事部門和培訓部門提供所需進行更新和加強培訓的內容“菜單”,讓干部自已選擇培訓科目,自由“點菜”,從而增強干部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在培訓當中,要著重提高干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四種能力,即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的能力、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能力、科學發展,帶頭致富的能力、艱苦創業、求真務實的能力,提升黨政干部建設新農村的操作力,打造新農村建設的多面手,。
三是要圍繞創新創業促進人才資源開發。樹立人才促村興業的理念,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有效機制。重點構建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人才工作跟蹤督導制、人才工作獎懲激勵制、科技進步特殊貢獻制、專業技術職稱聘用分開制等機制。建立引導外出務工成功人員返鄉創業機制,如**有許多在外地創業成功的“物流經理”黨員和人士,通過各種途徑,努力實施人才“回引”工程,促使他們積極反哺新農村建設,使創新創業人才與當地鎮村干部一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二、要調動內在動力。村干部、農村黨員和實用人才是建設農村各項事業的中堅和骨干。要充分整合這三支隊伍的力量,發揮他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工作的創造性,從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進行。
建設社會新農村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要舉措。溪口鎮樟樹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不斷解決農民生產生活最迫切的實際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溪口鎮黨委、政府就如何在老少邊區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門深入該村走訪座談,并且以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
一、建設新農村取得的成績
溪口鎮樟樹村位于溪口鎮北部澧水之濱,人口589人,耕地450畝,2008年村人均收入4100元。**年來,該村通過整體推進,全村進出設施建設步伐加快。通過不斷探索農村經濟發展路子,農業產業化進程取得一定成績。生態村創建工作,成績斐然,村民居住環境不斷得到改善。通過加強組織建設,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取得突破性進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到加強,農民思想觀念正在逐步更新。
(一)、經濟發展步伐加快,農民增收幅度大。
為加快經濟發展,該村突出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果園增收篇,堅持因地制宜,建成1080畝優質蔬菜、水果示范園,目前全村有優質金秋梨808畝、無公害蔬菜200畝。涌現了如王常富的水果種植大戶,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因此人均增收達500元以上;二是養殖增收篇,通過積極落實國家扶持生豬養殖發展的種種政策,鼓勵規模養殖發展壯大,發揮大戶的帶頭作用,全村生豬養殖規模已達239頭;三是商貿勞務增收篇,本鎮居民在商貿流通領域的優勢,積極鼓勵村民務工經商,有序組織中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以此促進勞動里向高收入層次轉移,全村目前在外務工經商達45人,有效帶動了本村其他產業發展。
(二)、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村容村貌日新月異
新農村建設思考
**是農業大市,農業的基礎地位非常重要。加強“三農”工作,始終是我們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市委召開這次“三村建設”暨部門幫村推進會,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目的是深入貫徹中央、省委“三級聯創”視頻會議精神,進一步總結經驗,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深入推進以“三村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前面,表彰了“三村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達縣、市以工代賑辦作了經驗介紹,羅強市長以及省委組織部副巡視員周國慶同志分別作了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領導認識要不斷深化
市委作出實施“三村建設”決定3年以來,各縣(市、區)和市、縣各部門,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牽頭抓總、部門協調配合、農民積極參與,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贏得了群眾滿意,在全省、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對全市新農村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黨的正確領導,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認真落實。“三村建設”堅持班子隊伍帶村,始終把縣鄉黨委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把基層班子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始終強調縣鄉村黨組織“三級聯創”,市縣鄉村四級責任,追求農民群眾滿意的最高價值取向。通過實施“三村建設”,示范村黨的基層組織帶領能力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的帶頭帶動能力進一步提高,黨的先進性得以更充分體現。
“三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科技進步是農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產業支撐和人才支持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所在。“三村建設”堅持人才科技興村,以“三向培養”、農民夜校、勞務培訓、基地示范、專業協會聯系和龍頭企業帶動等人才培訓計劃,狠抓農村基層干部、黨員隊伍和科技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各示范村把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和市場化作為重要目標,依靠科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有組織連接、有企業帶動、有基地覆蓋,形成了戶成園、組成片、村成帶的產業特色。
“三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要使新農村建設長抓長效,必須要真心解決群眾的現實問題,要有惠及長遠的政治保障,否則新農村建設就缺乏堅定厚實的社會基礎。“三村建設”堅持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維護和發展農民群眾的經濟權利;堅持農村的基本政治制度,維護和發展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堅持依法辦事和依法行事,維護和伸張農村公平正義;堅持以人為本和群眾滿意的價值取向,著力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和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有效地維護了農村的和諧和穩定,成為在農村新形勢下,強化黨的階級基礎、拓展黨的群眾基礎,增強黨的社會影響力和領導能力,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戰略措施。
新農村建設思考二
**鎮黨委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通過創新五個機制,提升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創新領導機制。一是從制度上確保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經常召開黨委會議、黨政聯席會議聽取匯報、專題研究,確保把主要精力放在新農村建設上,體現在工作效果、資金投入和干部配備上。二是選好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廣開人才脫穎而出的渠道,嚴把選舉程序,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環境,確保把優秀人才選為新農村建設的領頭人。三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把熱愛新農村建設工作、基層經驗豐富、工作大膽創新的站所干部選調到村擔任黨總支書記,通過創新領導機制,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農村基層干部駕馭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創新管理機制。一是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在沒有黨員的村小組,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做到每個村民小組都建有黨支部,形成黨總支負總責、黨支部牽頭、群眾積極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格局。二是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建立健全黨組織和村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務公開,無論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補換發、林權改革,還是烤煙合同、農村低保,只要是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都及時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三是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機制。大力弘揚先進文化,加強農村精神文明陣地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增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效。四是強化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制。以開展“平安鄉鎮”創建活動為載體,抓基層、打基礎,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基層調解網絡。對矛盾糾紛、群體性事件等不穩定因素,早排查、早發現、早解決,確保農村穩定。
創新服務機制。一是投資60萬元建設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休閑文化廣場,讓基層群眾分享經濟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二是加快農村職業技術學校的建設和完善,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培訓和服務,開展就業指導、信息咨詢、職業介紹等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改善農村勞動力就業環境,集中力量解決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等突出問題,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利益。
創新經營機制。一是大力發展農產品行業協會和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了林產品協會、小米辣協會、肉牛養殖協會,形成了實用信息、市場營銷、科技示范、資金、服務五大服務聯動網絡。二是高質量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創新誠信機制。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通過組織候選人向村民代表發表演說、回答村民提問這一形式,推行目標承諾制和踐諾保證制,有效解決換屆中存在的選前亂承諾、亂許愿,選后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促使村干部進行深入思考,理清工作思路,明確任期重點,知道任期內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措施,真正做到干有方向、有目標,讓干部始終有壓力、有動力,積極開展好各項工作。
新農村建設會議講話
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以村組為單位迅速掀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熱潮
同志們:
今天縣委、縣政府專門召開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會議。會期一天,和縣委全委會的時間一樣長,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是全黨的大局,是各級黨組織的重要任務,但歸根到底需要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去落實。不抓住村組,不抓住村支部書記、村主任這個環節,建設新農村就會落空,就掀不起全民動員、全民參與的熱潮,平羅的新農村建設就不會有大的起色,平羅就會吃大虧,就會落后于其他縣區;二是支部書記和村主任是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依靠。要抓好農村的各項工作,必須依靠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抓工作依靠誰的問題,縣委、縣政府非常明確。下面我再強調三點:
一、一定要明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精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繼集體化、家庭聯產承包、農業產業化之后,又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村綜合性變革運動。目的是讓農民用新的生產方式致富,用科技致富,用減輕體力勞動的方式致富,通過專業分工致富,通過聯合起來相互協作致富,同時享受更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里人看齊。在新農村建設熱潮中,誰抓住了機遇,誰得到的支持就多,誰的發展就快。國家每次出臺新政策,都是誰行動得早,誰占便宜,行動慢的就吃虧。那么中央、區、市和縣上關于建設新農村有哪些新精神、新政策呢?
一是依靠農民,自力更生,鼓勵行動早的、快的。中國農村之廣、農民之多,單靠外力,單靠國家支持,是杯水車薪。我們必須要明白,建設新農村,是農民建設自己的家園,靠外力是不行的,必須自力更生。就像各家過日子一樣,自己掙家業,富起來的可能性很大,依靠自己心里有底。如果自己不干事,去要飯,永遠吃半飽,而且不定時,永遠做不了上等人,也會把子孫帶壞了。建設新農村與各家過日子一個道理,必須靠各村、各組。只有你先“栽樹”,上級才能來“澆水”。如果想爭取支持,也只能用這種辦法爭取。只等不做,必然窮到底,別人沒有興趣支持你。縣委、縣政府把建設新農村的著力點,放在村組,就是基于這種規律。這也是今天召開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會議的初衷。今天正式宣布,縣委、縣政府在扶持資金、優惠政策上,不搞平均主義,重點支持想干、能干、行動快的村組。也就是說,誰行動早,誰積極,誰得到的實惠就多。
新農村建設投資研究
農村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拉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生力軍,為實施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支持。
一、修武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發展現狀
農村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組成部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拉動農村經濟增長的動力,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巨大。“*”以來,修武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全縣上下掀起了新農村建設高潮,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正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增長階段。
(一)農村固定資產總量不斷擴大,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生活質量逐步改善.
1、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持續增長,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修武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多予”和減負,減免了農業稅,積極落實國家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最低保護價收購等扶持措施,使農民直接受惠于黨的政策,深受農民群眾的擁護。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特別是20*年以來,修武縣委、縣政府積極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生態環境、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投資力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20*年,全縣農村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948萬元,同比增長64.3%;其中農村非農項目投資39108萬元,占農村投資的57.6%,同比增長151.7%。
新農村建設戰略思考
長期以來,中國農業銀行在服務農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年底總資產53646億元,居國內同業第二位,各項存款47452億元,各項貸款31228億元。在建設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新時期,農行將進一步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和責任,堅持商業運作原則,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把自身打造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大銀行。
一、中央確定農業銀行面向“三農”的市場定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中央、國務院從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出發,確定了農行“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改革原則,為我行確立獨具特色的市場定位戰略指明了方向,符合中國國情和農行實際。
一是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戰略的順利實施。當前,農村金融仍是整個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少,產品和服務單一,農村資金外流嚴重,“三農”貸款難問題突出,“三農”金融服務不足的矛盾亟待解決。作為唯一一家在全國所有縣域都有分支機構的大型商業銀行,農行擁有全國最多的物理網點,最大的從業人員隊伍,覆蓋面最廣的電子化網絡,最廣泛的客戶群體。功能全面的業務產品體系和先進的科技支持系統,使農行在服務縣域經濟方面具有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農行堅持面向“三農”,為廣大縣域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可以最大限度地緩解“三農”貸款難問題,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二是有利于優化國家金融戰略布局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從國家金融戰略布局來看,其他大型商業銀行逐步退出了相當部分縣域市場,主要為大城市、大客戶和大項目服務。合作金融機構單個經營規模較小、市場分散,系統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政策性銀行受服務功能限制,只能在特定領域開展業務。而農行則擁有10000多個大中城市網點、14000多個縣域網點和多家海外分支機構,建成了國內最大的骨干金融服務網絡,在國家金融戰略布局中發揮著連接城鄉的重要金融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農行能提供對公、對私、銀行卡和電子銀行四大系列230多種產品,證券、保險、基金、黃金等其他金融產品和服務,并不斷推出綜合化、集成化、精細化和套餐化的新型金融產品。在“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農行面向“三農”,以縣域為基礎,發揮農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城鄉聯動,農工商綜合經營,既可以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又能與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功能互補,形成合力,有助于建立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為解決我國銀行業同質化競爭問題進行有益探索。
三是有利于發揮農行自身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農行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形成了獨特的市場布局和鮮明的經營特色。**年底縣域貸款和城市行管理的涉農貸款共計1.7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的55%;農行60%的網點、51%的員工和42%的存款也都分布在縣域。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新農村建設實際上已全面涵蓋各種經濟成分和越來越多的產業,農村金融需求正在呈現出綜合化、多樣性的特征,客戶價值鏈不斷延長,農行在縣域的有效發展空間也在日益拓寬。著眼于充分發揮在縣域的固有優勢,著眼于未來潛在的市場,農行應繼續鞏固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的地位,夯實業務發展基礎,增強核心競爭力,在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