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構建思考

時間:2022-10-22 02:35:00

導語:建設新農村構建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新農村構建思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農村人多面廣、情況復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難點和重點所在。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也是一個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過程。

實現科學發展是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農村的重要前提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貧困是造成社會不和諧的重要根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大農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活不斷改善,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農村生產力不發達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城鄉差距拉大、農民增收困難、農民權益得不到全面保護等突出矛盾和問題,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立足農村實際,創新發展思路,實現科學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面對社會矛盾多發的態勢,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解決社會矛盾,著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促進農村社會和諧奠定堅實基礎。應深入體察農民群眾的意愿,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在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以發展現代農業、擴大農村就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城鄉分配關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為著力點,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

堅持協調發展。重點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統籌考慮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勞動就業、社會事業、行政管理等,調整和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規劃計劃和政策措施,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一方面,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合理有序轉移;另一方面,努力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把農村發展擺在優先位置,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培育特色明顯、優勢突出、支撐力強的支柱產業。

堅持和諧發展。社會和諧有賴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農村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應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和循環經濟,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推動農村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青山、碧水、藍天、綠地的美好家園,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統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是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農村的基本保證

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一個重大的現實課題。在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農村的過程中,應重點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處理好農民負擔問題。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推進,農民負擔已得到明顯減輕,減輕農民負擔工作也由重點治重、治亂轉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防止反彈的新階段。但是,當前減輕農民負擔工作仍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些干部產生盲目樂觀的思想,放松了對農民負擔的監管;有的地方巧立名目亂收費、亂罰款以及各種集資、攤派現象有所抬頭;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在征地和安置補償過程中,損害農民權益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等等。因此,必須切實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防止農民負擔反彈,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

處理好土地糾紛問題。目前,有不少農民上訪是由土地糾紛引起的。妥善解決農村土地糾紛,對于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村社會穩定,意義重大。解決農村土地糾紛,應做到“四個堅持”:堅持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堅持政策連續性;堅持多渠道解決人地矛盾;堅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特別是在農村土地征用問題上,必須依法依規進行,切實維護農民權益。

處理好宗族矛盾問題。一些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宗族勢力有所抬頭,村里的計劃生育、宅基地劃分、干部選舉等事務往往被個別大家族所控制,影響鄰里和睦、農村發展和社會和諧。必須把正確處理這類問題作為構建和諧農村的一件大事來抓,在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宗族勢力,嚴厲打擊侵害農民群眾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農村和諧穩定。

處理好干群關系問題。廣大農村干部是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農村的領頭雁。干部心里是否裝著群眾,是否堅持為農民群眾服務,是干群關系是否和諧的關鍵。應教育引導廣大農村干部牢記黨的根本宗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在建設新農村和構建和諧農村中發揮引領、示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