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體會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22:16: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理體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理體會

小議腦梗死的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腦梗死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回顧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腦梗死患者采取的護理措施。結果科學的護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質量,降低病死率。結論通過對患者的精心護理,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腦梗死;護理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腦血管供血障礙,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出現壞死或軟化,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最新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我國城市居民中腦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59.8%[1]。腦梗死通常分: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腔隙性腦梗死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病,約占90%;其次為糖尿病和高血脂癥[2]。老年人大面積腦梗死發病危重,病情發展迅速,并發癥多,預后差。現將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腦梗死病人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22例中男73例,女49例;年齡52~85(65.1±7.76)歲。診斷標準:全部病例符合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梗死診斷標準;并經腦CT或MRI確診。其中基底節腦梗死38例、腦栓塞4例、大面積腦梗死15例、小腦梗死9例、腦干梗死12例、腔隙性腦梗死26例,多發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壓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風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腦卒中病史16例。

1.2臨床表現以意識障礙為首發癥狀11例,其中嗜睡8例,淺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時神志清楚,住院1~3d漸至嗜睡昏迷;以頭痛為首發癥狀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語不清、肢體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癱。血壓升高50例,失語15例。

查看全文

骨科護理門診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開設骨科護理門診的應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4月開設骨科護理門診,由骨科專科護士和具有主管護師、護師職稱的資深護士輪流坐診,每周利用5d時間開展骨科護理門診工作。結果骨科護理門診開設以來,完成健康教育咨詢7200例次,拔除克氏針218例次,傷口換藥980例次,拆線230次,拆除外固定架56次,拆除石膏103次,電話咨詢300次,沖擊波267次。患者及家屬對專科護士服務態度和技術水平的滿意度達98.0%。結論開設骨科護理門診可以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專科、專病護理的水平,推動護理學科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護理門診;專科護士;骨科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邁向多層次全服務時代,護理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必然的選擇,專科護理門診應運而生。專科護理門診是拓寬護理范圍的一種方式[1]。本院于2017年4月開設了骨科護理門診,構建了骨科護理門診運作模式并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完善,為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推動護理事業專業化發展起到了一定成效。

1一般資料

2007年,本院開始先后派送多名護理骨干參加了專科的學習和培訓,取得了國內骨科專科護士資格證書,目前已培養專科護士18名。2017年4月本院率先開設了骨科護理專家門診,專科護士每周利用1d的時間開展護理門診工作,其余時間從事病區管理。

2骨科護理門診的建立與工作模式

查看全文

ICU患者護理管理體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月~2018年6月在醫院ICU行治療的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危急值報告制度的應用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0~68歲。觀察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1~6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患者均同意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制度,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危急情況進行監護和解決,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危急值報告制度。制定危急值報告項目,對其內容進行觀察,包括血清肌酐、血清鉀、鉀鈉鈣含量、空腹血糖、血小板等,如發現指標異常,立即報告。對患者生命無嚴重威脅的結果也加以關注,列入危急值報告,如高致病病原菌檢出等;將醫師開具的檢驗單記錄在危機報告本上,由護理人員與負責人進行交談。護理人員將急診標本送至相關科室,由負責人行快速檢查、報告,以確保檢驗質量。檢驗結果出來后及時反饋。危急值報告實行全程負責制,每項均由負責人承擔責任。報告出來后采取電腦危急值緊急警示或電話通知,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主管醫師得到危急報告后立即處理,護理人員協助醫師進行搶救,觀察患者病情。如醫師認為危急值報告與患者情況存在差異,由護理人員進行核對,核對后仍無法解決的再次復查標本。對患者危急值處理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將其列為交接班的重要一項。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中增加患者資料、診斷日期、報告內容、處理方式等。嚴格維護危急值工作,加強報告管理,采集及運送標本時確保有效、快捷。監督危急值的動態變化,以便于及時診治。ICU的患者病情普遍嚴重,需加強其心理、營養、疾病等方面的護理。1.3觀察指標。(1)自制護理質量評分表,對患者或家屬進行調查,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護理文書五項,每項20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高,管理效果越好。(2)以臨床數據為標準,包括無創血壓、呼吸、體溫、心輸出量、心電圖、動脈血氧飽和度等,上述指標均正常為顯效,如有輕微異常為有效,如處于危急值判為無效。(3)自制滿意度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共10道題,滿意1分,不滿意0分,滿分10分。超過8分為十分滿意,6~8分為一般滿意,低于6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建立Excel數據庫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SPSS20.0分析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方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ICU病房患者集中,需要為其提供人力、物力和技術的保障,確保患者得到優質的服務[2]。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5.07±0.52)分,高于優于對照組的(90.85±1.48)分(P<0.05),提示ICU的護理管理采取危急值報告制度可提高護理質量和效果,有利于醫護人員的發展。其原因在于危急值報告制度可對患者的指標進行有效監控,進而采取適宜的護理,與傳統護理相比,其從人性化出發,對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得到患者認可,促進了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提高了護理依從性,故效果較好[3]。從護理效果看,觀察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80.95%(P<0.05)。提示危急值報告制度能夠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改善治療和護理效果。有學者[4]的研究表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為68.33%,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本研究對照組的護理有效率較高,原因在于外界因素或患者個體存在差異。但均表明采用危急值報告制度后患者的護理效果得到提升。患者滿意度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2.86%,高于對照組的76.19%(P<0.05),提示危急值報告制度后能夠促進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降低了護患糾紛的發生,促使患者滿意度提升。患者的指標被長期監測,一旦出現危急值,能夠得到及時處理,治療的安全性顯著提升。采用危急值報告制后,患者得到了針對性護理,護理質量得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提升,患者及家屬的負面情緒得到緩解,故而滿意度得到提升。綜上所述,危急值報告制度用于ICU患者護理,效果明顯。

查看全文

全員參與骨科護理體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作者:單位:醫院骨科共有護理人員16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5名,護士7名。護理人員年齡為19~37歲,平均年齡為25.7歲。從2016年4~6月的骨科患者中隨機選取4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7例,女21例。此外,從2016年7~9月的骨科患者中隨機選取48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4例,女性24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1.2方法作者:單位: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質量管理,即采用常規的三級護理質控體系,第一級的病區質控員單獨負責某個病區的護理質控,第二級的護士長負責全科室的護理質控。觀察組采用全員參與的護理質量管理,即科室所有護理人員全部參與全科室各病區的護理質控。(1)樹立正確的質量理念:全員參與培訓學習,通過對科室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教學、討論交流等形式,強化全體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質量理念,使全體護理人員真正理解“以患者為中心”“服務至上、質量第一”的內涵和要求,熟練掌握各項護理工作的要求及標準,并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和鍛煉,促進業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高。(2)全員參與護理質控:強調全員參與,質控權利人人享有,護理人員之間要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所有護理人員均參與護理質控,質控項目包括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危重患者護理、護理安全、護理文件書寫質量等。每位護理人員輪流對各項護理質量進行質控并做好記錄,注明責任人和扣分原因,提出各項目存在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改進措施和建議,提交全員大會討論。經全員大會討論形成改進措施后,全體護理人員都要積極予以落實,并督促其他人員認真執行,做到互相督促,共同進步。1.3觀察指標作者:單位:對兩組患者滿意度、平均住院時間進行統計學分析。1.4統計學方法作者:單位:采用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18.0,對兩組患者觀察指標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患者滿意度、平均住院時間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全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可顯著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體會

3.1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作者:單位:在美國,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和持續質量改進,強調了監督改進的全過程,以不斷改進結果,護理質量控制過程要做到全面和持續的質量控制[4]。全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突出了全員參與,強調了質控責任人人有責,護理人員之間互相督促共同進步,避免了相互抱怨的現象。同時,全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營造出了全員參與、全員學習、全員改進的氛圍,克服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惰性,促使護理人員不斷提升業務技能,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全員參與管理的實施,為管理者的督導檢查、質量改進提供了可靠依據,管理者不僅可以定期檢查結果質量,而且可以根據質量管理員表格反饋情況,隨時監控各個環節的質量,定期總結分析評估管理環節中的不足,及時發現管理中的問題,并進行討論修改和完善管理程序,揚長避短,促進了護理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5]。各項護理環節均得到了廣泛重視,實現了護理質量的連續控制,從而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和提高。3.2提高了患者滿意度作者:單位:全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有效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升,顯著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患者是護理工作的服務對象,是護理工作的監督主題,是服務質量高低的評判者[6]。護理人員按照討論形成的改進措施開展護理工作,避免了護理工作再出現曾經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提升了護理工作的質量,提供了更周到更全面的服務,患者得到更高水平的護理服務后,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3.3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價值感和工作積極性通過全員參與培訓、學習、討論、交流,強化了護理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全員參與護理管理,增強每位護理人員的主人翁意識,提升了工作積極性,人人都是檢查者,同時又是被檢查者,促進了護理人員的自我進步、自我提高[7]。同時,全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使每位護理人員都認識到護理質量控制的關鍵在于每一項護理服務過程中,實施護理服務的過程就是在同步進行護理質量控制。每位護理人員都是護理質量控制的責任人,這就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提高了工作積極性,能夠主動學習護理知識,提升護理技能,提高服務水平,更強的責任心、更高的服務水平必然帶給患者更滿意的服務。確保護理質量的主體是護理人員,要提高護理質量,必須調動全體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管理者的引導和良好的管理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護理質量。只有充分調動和激發被管理者的工作熱情,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增強被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完成[8]。實施全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增強了全體護理人員參與護理質量控制的意識,強化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提高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促進了護理人員業務能力的提高,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患者滿意度得到明顯提高,有助于建立和發展更加和諧的醫患關系。

查看全文

少數民族護理安全管理體會

患者安全是醫學界關注的重點問題,醫療機構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予以足夠重視,而護理工作與患者安全息息相關,基于此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應不斷創新安全管理工作,以打造安全和諧的就醫文化為目的,切實提高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1-3]。但對于高原地區而言,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存在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等情況,對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高原地區少數民族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現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2016年至2017年全年為研究階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設為對照組,選取少數民族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設為觀察組,選取收治的少數民族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男59例,女54例,年齡25-48歲,平均(36.73±2.76)歲,其中藏族58例,回族41例,漢族14例;觀察組男58例,女55例,年齡26-49歲,平均(37.61±3.22)歲,其中藏族59例,回族43例,漢族11例。本次研究經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參與,上述資料兩組患者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均衡性良好,表明可進行比較研究。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安全管理措施,護理人員統一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就醫指導、基礎護理和異常情況對癥處理;觀察組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創新措施,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合理配置護理人員,組建少數民族患者護理小組,由護理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組長,組織具體護理安全管理工作開展,同時納入精通各少數民族語言的護士,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少數民族常用語言,在護理工作開展中若出現溝通困難情況,必須進行及時翻譯,準確了解患者真實情況;第二,了解少數民族信仰,尊重其飲食習慣,科室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少數民族相關知識,了解其信仰習慣,對于住院患者,盡量安排同民族患者住在一起,避免出現沖突,日常護理過程中尊重患者習慣和行為;第三,嚴格踐行管理制度,護理人員熟悉數學、查房等制度,嚴格遵守具體要求,交接班時做好核對工作,并詳細記錄,避免出現遺漏情況,對于口頭醫囑,在交代后盡量復述一遍,準確記錄并執行,同時做好護理記錄書寫,并保護患者隱私。1.3觀察指標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缺氧性頭暈、院內感染、低血糖暈厥和藥物不良反應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評價,使用本院自制的《少數民族護理安全管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具體包括:服務態度、技術水平、應急處理情況等,根據患者民族情況翻譯為對應語言,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和滿意率之和[4-6]。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卡方檢驗。對比有統計學意義參照P<0.05。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缺氧性頭暈、高原肺水腫、高原性暈厥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6.19%、5.31%、7.08%和10.62%,均低于對照組的16.81%、15.04%、17.70%和26.55%,P<0.05,詳見表1。

3討論

查看全文

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體會論文

【摘要】加強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方法對我院近兩年內收治的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41例結合文獻談臨床體會。結果本組41例老年急腹癥術后患者,發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延遲愈合2例,無死亡病例發生。結論對老年急腹癥術后的護理必須做到細致、入微、體貼,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老年人急腹癥術后護理

老年急腹癥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內收治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患者44例,占同期病區的20%以上,現結合文獻就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60~82歲,平均65.8歲,急性闌尾炎13例,其中化膿壞疽性闌尾炎8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18例,其中膽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傷性腸破裂4例;外傷性脾破裂3例。

2護理體會

查看全文

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體會論文

【摘要】加強老年急腹癥術后護理。方法對我院近兩年內收治的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41例結合文獻談臨床體會。結果本組41例老年急腹癥術后患者,發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延遲愈合2例,無死亡病例發生。結論對老年急腹癥術后的護理必須做到細致、入微、體貼,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老年人急腹癥術后護理

老年急腹癥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內收治60歲以上的老年急腹癥患者44例,占同期病區的20%以上,現結合文獻就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齡60~82歲,平均65.8歲,急性闌尾炎13例,其中化膿壞疽性闌尾炎8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18例,其中膽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傷性腸破裂4例;外傷性脾破裂3例。

2護理體會

查看全文

耳廓燒傷病人的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研究耳廓燒傷病人的護理體會。方法使用對照分析法開展本次研究,研究對象為我院2015年1月~2021年8月期間收治的50例耳廓燒傷患者,其中對照組25例使用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25例采取精細化護理措施,對比不同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評估對比兩組不良癥狀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與心理狀況。結果觀察組耳廓腫脹、出血與感染等不良癥狀發生率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與服務態度的滿意度評分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DS與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耳廓燒傷患者中,使用精細化護理措施產生的效果十分明顯,能夠降低患者術后耳廓腫脹、出血與感染情況發生,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不心理焦慮、抑郁狀況,相關護理方法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耳廓燒傷;患者;護理體會

耳廓燒傷屬于重度燒傷類型,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倘若對患者護理不當,會造成膿性軟骨炎,部分患者耳廓腫脹、出血與并發感染,預后效果較差[1]。因此,需要對患者開展精細化護理,通過應用預防感染措施,以提高耳廓缺損重建術后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研究表明,精細化護理也能夠改善患者焦慮與抑郁心理,對其康復產生影響。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5年1月~2021年8月,總計50例患者,以隨機數字表的方式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患者臨床資料詳細部分見表1:分析表1,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小(P>0.05),具有比較價值。

查看全文

探討誤吃毒菌中毒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毒蕈中毒的臨床特征及其治療和護理。方法:對12例毒蕈中毒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實檢查、臨床療效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10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結論:早期催吐、洗胃、解毒、保肝、血液灌注、血液透析及綜合治療,可減少器官功能衰竭發生,提高搶救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誤食;毒蘑菇;中毒;護理體會

毒蕈俗稱毒蘑菇,其主要有毒成分為毒蕈堿、類阿托品樣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經毒素。因每種毒素的毒性和毒理作用各不相同,毒蕈中毒的癥狀也比較復雜.臨床表現各異,重者可危及生命。

一、資料與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9月,我院共收治誤食毒蕈中毒患者12例,經積極治療與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本組12例,男8例,女16例,22~65歲。均為食用了自采的野生蘑菇4-29h后相繼發病,所有患者診斷依據充分,論斷明確。潛伏期4-29h,平均10.3±7.6h。輕度中毒患者5例,僅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全身乏力、出汗、胸悶。

查看全文

小議支氣管修補術后護理體會

摘要:氣管、支氣管斷裂少見,但是隨著交通事業的高速發展,交通肇事驟增,閉合性胸外傷引起支氣管斷裂的患者也日漸增多了。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創傷性支氣管斷裂患者24例,現就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關鍵詞:支氣管修補術;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4例支氣管斷裂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齡17~66歲,平均年齡40歲。24例支氣管斷裂病例中,右側15例,左側9例,其中3例為部分斷裂,余為完全斷裂。傷后至手術治療的時間:12~48h21例,2周3例。合并傷主要為:肋骨骨折,血、氣胸及肺挫裂傷。2例合并大面積燒傷,傷后早期均出現呼吸困難,程度不等的頸胸部皮下氣腫,胸部X線檢查早期均提示頸胸部皮下積氣、縱隔氣腫、血氣胸、肺萎陷;典型的“下垂肺”征12例。

1.2治療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