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范文

時間:2023-11-08 17:18: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理專業的研究方向

篇1

[關鍵詞] 艾滋病 職業暴露 護理專業學生

艾滋病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醫務工作者面臨更多的HIV/AIDS 職業暴露[1]。護理專業學生是一特殊群體,掌握艾滋病知識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來工作的需要。在我國,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為80.6%,被污染針頭刺傷的占60% [2]。發生針刺傷的主要原因有:防護意識薄弱,操作時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為不規范,針刺廢棄物處理不當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門因工作強度和勞動強度不同,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比例也明顯不同。張洪[3]的一項調查顯示:22%~77% 的護士不知道皮膚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后應如何正確處理,職業暴露后應在多長時間內預防性用藥。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為理論基礎,了解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及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為今后在護理專業學生中普及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護理職業行為中的傳播及蔓延提供科學依據。

對象和方法

1.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高職學生中抽取2010級新生共366人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調查問卷是由WHO的評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險行為的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KABP)問卷修訂而成[4]。本研究結合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專家組評定,結合護理職業暴露防護知識反復修訂和完善調查表,確保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包括五個部分:一般資料、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問卷、艾滋病態度問卷。艾滋病知識問卷:共22個條目,包括調查對象對艾滋病基本知識、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非傳播途徑、艾滋病的職業防護知識。艾滋病態度問卷:共8個條目,包括調查對象對有關艾滋病及相關職業防護知識的態度。本研究在正式調查前選擇了50名研究對象測試了本問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數(Cronbach’s a系數)為:總問卷a=0.80,知識問卷a=0.71,態度問卷a=0.85。

(2) 調查方法

1)培訓前調查:

選擇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教師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為調查員,調查前進行統一培訓。2011年3月到各班進行有關艾滋病知識、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和態度的基線調查。

2)健康教育講座:

根據培訓前調查的結果制訂適合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內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進行為期3個月共計3次艾滋病基本知識及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

3)效果評價

2011年7月,到各班進行有關艾滋病知識、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和態度的后測,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

(3)資料分析

討論

1.艾滋病相關知識和態度

培訓前后護生艾滋病知識及相關知識和態度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篇2

【關鍵詞】高職護理 男生 心理健康

隨著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不斷發展,護理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尤其是對男護士的需求,順應這種趨勢各大醫科院校在護理學專業都相應增加了對男生的招收。然而護理在傳統觀念上似乎就是女性的專業,男性護理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夠得到許多人的理解,因而作為大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心理上也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使男生從一入學就不得不面對更多的壓力,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本文對高職護理專業男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1 護理專業男生心理健康面臨的主要問題

1.1高就業率和低報考率對男生學習護理專業具有心理影響

在各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高峰,醫學部的老師通常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一邊是各大醫院搶著要男護士,一邊的現實情況是學校護理專業的畢業男生寥寥無幾,早已被搶光。

隨著醫院越來越青睞男護士,這些年來,每當高考前期,會有各種各樣的宣傳希望男生填報護理專業,但效果一般。例如,從2005年至今,武科大城市學院護理專業每年招收的男生不超過15人。到大一新生轉專業的時間,盡管醫學部是該校就業情況較好的學院,申請轉入護理專業的學生有50余人,但男生為零。在這樣的背景下,已經學習護理專業的男生會遭遇很大的心理壓力,對專業的認同感會逐漸下降。

1.2對護理專業男生適應不良的認識明顯不到位

雖然高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設置了心理咨詢室來開展各項心理干預工作,但對護理專業男生適應不良的認識明顯不到位。這些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他們在人際交往、求職擇業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適應不良心理問題。護理專業學生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女性,護理專業的男生作為“弱勢”人群,成天生活在女生之中,加之傳統觀念護理工作是女性干的,他們對這些環境的適應及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比普通男生絕對要大、要復雜得多,如來自同學、社會等傳統觀念的歧視,甚至嘲笑。

1.3男性護理學生理想信念、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據一些研究的問卷調查及個人訪談顯示,所有男生學習動力均是出于個人、家庭和就業壓力。和其他專業男生及本專業女生相比,除了硬性規定參加的活動外,男護生參加集體活動大多不積極。他們認為活動本身吸引力不強,內容枯燥、形式主義嚴重,沒有結合男護生的實際需要。但在綜合測評、評優評干、入黨、獎助學金評定等涉及個人實際利益時,又很在意并積極參與。這就造成了男護生個人實用主義色彩嚴重,理想信念、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2 護理專業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對策

2.1對護理專業男生更多的關注

利用學校社團和社會媒體,對護理專業男生更多的關注。例如,《常州晚報》就曾經向市民讀者全面展示了護理專業男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并用生動的圖文傳遞了護理專業男生“男子漢也能成為一名優秀護士”的心路歷程、不懈追求和堅定決心。

2.2在專業教學安排更多的細節關注

在專業學習中,利用一些實例,例如目前美國的男護士已經占到了護士人群的20%~30%,堅定了他們對從事護士這個職業的信心。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男性從事護理事業也是很有前途的,有挑戰性的,給學生介紹一些獲得卓越成績的男性護理,如2003年獲得第39屆國際護理界最高榮譽獎――南丁格爾獎章的中國藏族男性護理――巴桑鄧珠的光榮事跡。通過這些方式樹立學生對于男性從事護理事業的信心。

2.3讓學生了解男性護理的長處

男性在擔任繁重體力勞動時具有生理和體力上的上風。碰到突發事件時控制能力強,決策能力強,男性的穩重果敢能給人以充分的信任感。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男性護理更輕易獲得患者的信賴,在護患溝通中往往能收到比較好的溝通效果。護理是一項集腦力、體力于一身的高壓力性職業,需長期倒班,工作量大,又要確保不出差錯事故,尤其在急診,外科手術室,精神科等科室,更是需要護理人員具有果敢有力,當機立斷等特制,男性護理的加進無疑會使臨床護理資源得到優化組合,從而使護理工作更加優質高效。

男性護理非常受男患者的歡迎。據調查,男患者比女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性護理的護理,男性護理在給泌尿外科的男性患者進行導尿、備皮等操縱時會避免出現不同程度的尷尬情形,所以在涉及隱私的操縱中,男病人可以欣然接受男性護理的護理。這對于心理護理的深度開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此外,有利于護理團隊發展。 護理隊伍成員的單一性別現象,使公眾形成一種思維定勢,而這種思維定勢很輕易使人們將護理看成是技術含量不高的職業,也使得人們將護理職員看成是弱勢群體,女性護理工作者也可能由于長期得不到來自異性的職業認同而使工作積極性大大受挫。男性的加進必然會改變以女性為主的護理工作方式和習慣,有利于建立平衡健康高效的護理團隊。

隨著高等護理教育招收護理專業男生的數量逐年增加,情緒穩定、外向等人格特征的塑造對培養合格的身心健康的男性護理人才將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瑜. 護理專業男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護理教育,2010(8).

[2]劉琳琳. 積極心理學理論視角下衛生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男生培養探析[J]. 衛生職業教育,2012(3).

篇3

關鍵詞:護理;組織胚胎學;教育過程

組織胚胎學是各種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這門課一般在大學的一年級開設,其中包括有胚胎學和組織學。這門課的專業性極強,知識點很多。組織胚胎學和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眾多的醫學基礎課程相聯系。這其中,胚胎學主要是研究人體是怎樣發生、生長的機制科學,而學生對于人體的生長發生很是好奇,這就更加容易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但是,組織學屬于微觀形態學,內容相對較為抽象,很難找到規律并熟練掌握,這是導致學生對課程學習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學生學到的知識遺忘速度較快,教學效果不好,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后面系統的學習。醫學院校一般都是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主,另外還會輔助設有護理等非臨床專業。針對這種情況,組織學的實驗教學方式方法要根據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進行,必須體現出區別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雖然護理學生的工作職責與臨床醫生有著很大區別,但是對知識深度與廣度的要求,兩者都需要醫學基礎理論的扎實、靈活,只有這樣才能使護理學生在不同的科室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意對理論課、實驗課各章節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方法的改進,為護理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打好基礎。本文作者會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與經驗,主要就護理黃鉆也組織胚胎教學提出以下幾點的體會。

一、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

一般來說,護理專業的女生占所有學生的大多數,而女生的性格多內向,學習較為踏實,認真。上課的課堂秩序較好,課前布置的預習內容完成度很高,但是缺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動手能力上略有欠缺,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很少。如果老師主動的進行提問,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也可以較好的回答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們在課堂上要積極進行引導,有目的地進行課題提問,這樣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二、護理專業組織胚胎學教學的特點

近幾年來,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臨床專業的畢業生不斷增加,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但是非臨床醫學專業由于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少,就業形勢也相對樂觀。因此,醫學院根據非臨床醫學專業對今后就業方向的不同特點展開調整,比如護理學,應用心理學,藥學等等。將這些不同專業進行適當的調整,加以濃縮,并與細胞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等課程進行合并,這門新課的名稱為基礎醫藥學概要,這門課總計64個課時,其中組織胚胎學為24課時。臨床醫學專業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臨床醫生,所以對醫生的基礎醫學課程的要求很高,這也是為以后更系統的學習打好理論基礎。護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是從事臨床護理以及護理管理的專業人才,組織胚胎學等基礎也是必修課之一,但是相對護理專業的同學們,難度應相對降低,不宜求深求難,應該側重于知識框架的建立,主要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做到讓學生每次課都能知道這節課的基本內容并加以掌握,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就要求老師熟悉教學大綱,并在備課的時候深刻理解教材的內容,明確教學的目的,分清什么是難點,重點,并針對非臨床專業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分析哪些是適合的,并對于這些知識點側重講解,用清晰的思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三、護理專業組織胚胎學的教學方法

1.采用多媒體課件

實驗課教學是對理論進行深化和拓展的方式,是一種更加直觀的教學過程,它是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獨立思考的有效方法。通過組織胚胎學理論課進行實驗課教學,可以強化加深學生的理解,鞏固學生的記憶。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學生在有限的實踐單位內獲得跟多的知識與信息,這也避免了單一課本灌輸式的缺陷。組織胚胎學理論課與實驗課的上課實踐是交錯的,在上實驗課的時候,學生對之前學到的知識可能會出現遺忘,這是很正常的。所以,上實驗課的時候,要先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對之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回顧,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回憶起相關的知識。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枯燥的組織切片和形象的人體器官結合,這樣更加深了學生的感觀認識。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同屬一個學科,因此 ,我們可以將非臨床專業的組織學實驗課與人體解剖學內容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于授課內容有較深的印象,有效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2.示范教育

老師們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講解,讓學生對于本次的實驗課的重點有著清晰的認識,隨后使用電視顯微鏡將所要觀察的標本進行展示,特別是十分典型的標本更要反復強調。老師要讓學生從顯微鏡里看到標本真實的樣子,并詳細的對標本進行講解,剖析,結合實驗指導,材料的參考,讓學生從中找到對應的組織結構層次,加深學生的印象。

3.自由觀察法

經過老師的教學示范后,學生要自己對切片進行觀察,并按照實驗教學指導中的具體要求,在顯微鏡里找到所要觀察的組織結構或是細胞。學生在開始觀察的時候,指導老師要巡回指導,耐心的解答學生的疑問。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示范的時間不能太長,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互相幫助,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與探索精神。

4.一邊觀察,一邊繪圖

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主要是利用顯微鏡來觀察組織切片,并通過自己的觀察落實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上來,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初次實驗課,老師應該系統地向同學們介紹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步驟等等。在每次實驗課的時候,指導老師應該要求學生將所觀察到的重點組織用紅藍鉛筆畫出來,并進行標注,老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對問題進行糾正,更加加深了學生的認識。

總而言之,組織胚胎學開設之初,學生剛剛入校,對醫學課程具有新鮮感,有很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動力。所以說,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有著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朝進,張軍明,雷亞寧.護理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0(10)

篇4

關鍵詞:本科教育;護理專業;教育模式

0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觀念的轉變,我國的護理行業在醫療保健行業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人們越來越希望得到專業的護理,護理服務的范圍和內容也得到大大的擴充。如何培養出一批高質量護理專業的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要、促進護理學科更長遠的發展,是當前國內高校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尤其是隨著教育全球化的推進,促進我國護理專業教育與國際化接軌也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傳統護理教育模式與隊伍現狀

1.1專業素養不足。由于我國長期對護理教育的忽視,護理教育長期處于課程結構單一,教育模式陳舊落后的境況中,護理隊伍長期以專科學生為主體。其學生本身受教育程度不足、知識結構落后,在實際工作中,不但創新性不足,無法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而且還缺少必要的人文關懷,溝通能力不足,無法從心理上為病人提供專業指導。有些護理人員認識到這一點,采取一些措施進行補救,但局限于各種成人教育和派出進修等,缺乏系統性的訓練,提高程度有限。這一問題造成的結果就我國本科護理教育的師資力量有待提高。1.2實踐操作能力不足。就目前的教學方式來看,國內大部分學校仍采用基礎——臨床——實習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實際上使得學生無法在學習的同時接觸臨床實踐。一方面學生所學內容多為臨床理論的壓縮,缺乏專業的教材。另一方面學生過于重視課本知識,動手的意識不足,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夠靈活。而當學生實習時,往往無法將之前所學與實踐結合,心理上產生了畏難情緒。這種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使得教師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無法及時的加以糾正。1.3科研能力不足。本科入學時,學生便有了較為明確的研究方向,對于其他學科了解深度遠遠不足,難以滿足臨床科研的需求,更無法達到觸類旁通、學科交叉的效果。限于學生人文素養不足且科研實踐機會少,無法將自身的想法及時轉化為切實的理論成果。使得一些學生失去了科研的興趣與動力,對相關專業的科研前沿不甚了解。當想要接觸科研時,不知道如何獲取自身所需的學術信息,對信息的甄別和揀選能力也達不到要求,造成了學生的科研能力不足,理論深度不夠。

2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

2.1人文素養與心理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需要從本科入學時開始,貫穿整個護理專業學習的四年,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護理理念。這要求學校在課程設置時,便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同時加強引導,讓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護理學專業。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擔負起引導與督促的責任,在課上注意將護理理念逐漸灌輸到學生頭腦中,在日常學習、科研活動以及擇業就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也要注意人文素養的培育,從身邊的環境做起,注重培養學生們的人文關懷。在心理素養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尤其是在實踐過程中,除了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指導,讓他們較早了解護理工作的職業特性,融入護理專業的環境氛圍。在課程設置上,要對未來職業可能產生風險壓力進行評估,針對社會需求培養學生。例如,可以采用課堂滲透、網絡交流、定期講座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抗壓能力。通過心理輔導以及現實體悟,讓學生學會調節心理、排解壓力,提高受挫能力,為之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2培養臨床護理能力。護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都很重要的學科,而后者更是直接關系到護理的專業水平。就學生而言,只是學習書本知識無法學到真正的技能,因此加強臨床實踐對培養護理人才十分重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善:第一,重新修訂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將實踐操作貫穿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并且改變傳統的人才評估模式,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在日常的理論學習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將大量的案例應當到教學當中,指導學生采取合理的措施解決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第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尤其是醫院和社區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了解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以及其所需的醫療衛生環境,在自身精神得到升華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學校也應當積極與當地醫療機構聯系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等課余時間實習。第三,學校應當提高自身的硬件設施,改善實驗室條件,模擬如重癥監護室等護理環境。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仿真軟件等,通過計算技術盡量還原真實場景,為學生創造了個性化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在較為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更加規范化的訓練。2.3多學科與學術氛圍培養。護理專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護理專業科研水平的提高。通過向學生傳輸學術理念和學術思維,讓學生較早的接觸護理學科發展過程,在培養對護理專業認同感的同時,使其對科研創新產生興趣。在日常學習中,可以通過開辦學術討論活動、課題匯報、參與科研實踐等,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并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積極申請和參與課外科研活動,在導師的指引和幫助下了解科研工作開展的中間環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

篇5

關鍵詞: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人文學科;課程設置;中職護理

2011年我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下簡稱“護考”)做了一次重大改革,即考試涉及學科由單一的醫學護理知識,增加了護理相關人文知識。對此,中職護理人文學課程設置就突顯出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護考人文學科知識考試情況分析2011年以前護考分四個模塊,內容主要是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含精神、老年、傳染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五個部分的醫學護理專業知識,但從2011年起護考分“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模塊進行,其中最大的特點是在“專業實務”中新增了相關人文學科知識,即人際溝通、衛生法規、護理倫理、護理管理四門學科知識。2011年護考改革前后各學科考試情況如下(見表1)。

二、我校護理人文學科課程設置情況分析我國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的教學計劃是由衛生部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衛行指委”)及各省教育部門統一編制。衛行指委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最后一次修訂出版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匯編》和《護理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均是在2007年,其后未有新的計劃。針對此情況,各校在部、省所頒布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區人才市場需求的狀況,分別制定了適合當地人才市場需求的中等護理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

1護考人文學科在各級教學計劃中的開設情況

衛行指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及我校護理專業近三年實施性教學計劃中護考人文學科開設狀況比較如下(見表2):

(1)教學計劃滯后。護考于2011年發生了大的改革,衛行指委和廣西的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指導方案是2007年制定的,其后未有新的計劃,與目前護考大綱比較,《人際溝通》《衛生法規》已設置,但缺《護理管理》和《護理倫理》,由此可見,教學計劃明顯滯后。

(2)課程設置缺乏根據。從我校

近三年修訂的中職護理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3 年制)來看,不能說沒有改革變化,如增設了《護理倫理》。然而,仍然突出地反映出課程設置滯后于護考大綱,且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如《護理管理》仍然未開設,2009年(級)前開設護考中占“專業實務”比重較大的《衛生法規》,到了2010年(級)只有計劃卻未開課,2011年(級)后被刪除。此種情況,充分表露了課程設置時,對護考大綱及內容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課程設置及修訂出現了明顯偏差。

三、對策

1出臺新的指導性教學計劃

國家主管部門最后制定的護理專業教學指導方案(教學計劃)距今已近五年,建議國家主管部門重新簡括制訂一個指導性計劃,實現教學大綱和執業考試大綱“兩綱合一”。

2優化人文社會學科課程設置

目前中職護理專業學制三年,在校學習不足兩年,而課程設置多達30門以上,特別是人文學科門次多,雜而不精,每門次的學時又少,授課有“蜻蜓表3護理專業部分人文學科課程設置

護考人文課程5相整合的課程5整合后的課程名稱5原學時5名稱5原學時5名稱5建議學時護理管理505護理基礎51805護理基礎5186人際溝通5365護理禮儀5365護理禮儀與溝通551衛生法規5365護理倫理5215衛生法規與護理倫理536護理倫理5215/5/5取消5/點水”的現象,不少學科之間還存在交叉重復,如《人際溝通》與《護理禮儀》,《護理倫理》與《職業道德與法律》,《衛生法規》與《護理倫理》,等等。建議相關教育管理部門在修訂教學計劃時,對人文課程設置重新進行優化、整合,具體如下(見表3)。

3學校應盡快開全護考課程

學校在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時,應以護考大綱作為一個重要依據,涵蓋護考涉及的所有學科,對目前缺失的《衛生法規》和《護理管理》應盡快開課,以確保學校教學目標的達成,使教學與行業準入要求接軌。

對于護士專業的學生而言,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否合格是護士能否上崗的唯一依據,學校執業考試一次性通過率也將成為教學主管部門評價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學校在構建護理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和課程模塊設置時,應盡可能涵蓋護考涉及的學科,尤其是對基礎差、相對缺乏自學能力的中職學生,要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最基本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平臺。

參考文獻:

[1]李春玲,季曉輝.新護士執業考試改革下中職護理課程設置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中旬刊),2011(10).

篇6

1 TM理念及其發展

    1.1 TM理念 TM是近10年來國際醫學領域提 出的新概念,迄今為止還沒有公認的轉化醫學的科學 定義,但其思維理念被認為是連接基礎學科與臨床學 科間的雙向轉化通道(Two-side Way),即TM思維 是如何從實驗臺到病床邊(Bench to Bedside ),又從 病床邊到實驗臺(Bedside to Bench)的一個雙向過 程,是一個連接著基礎與臨床循環式的研究體系[2]。 TM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破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 間的固有屏障并建立起關聯,使日新月異的基礎醫學 研究成果轉化為改善人類健康的預防與治療的措施 和策略。同時根據臨床醫學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應 用基礎研究方向,從而實現從實驗室到臨床,再從臨 床到實驗室的良性循環[3]。究其根源,了M的實質是 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基礎與臨床的整合,是多學科、多 層次、多耙點的交叉融合,它是一次偉大的醫學革命TM的目標是建立預防性、預測性、個體化和參與性 的4P醫療模式,而TM最重要的內容是轉化研究,即 把基礎研究的成果快速有效地應用到臨床[]。 DoughertyC5]在TM體系的學科建設中,提出了 3T 轉化醫學研究模式,指出學科服務的職責就是促進各 個知識領域之間信息的有效流動過程。李維等[]認 為,在3T TM研究模式中,了表示轉化,了1、了2和了3 代表醫方服務體系轉型中的3個重要的轉化步驟。 每個轉化步驟都對之前的研究結果進行檢驗,范圍逐 漸擴大,從基礎科學研究的發現到臨床研究,最后擴 展為醫療服務體系的轉型,如圖1所示。

    1.2 TM的發展 200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設置臨床與轉 化科學基金(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A- ward,CTAS),已資助23個州的39家醫學研究機構 從事臨床與轉化科學研究工作;008年,法國已建立 覆蓋全國的23家臨床研究網絡中心;2008年底,在 TM 委員會(Translational Medicine Board,TTMB)的 組織下,英國的TM研究進展顯著[7]。我國TM研究 中心的成立及相關學術會議的陸續召開,標志著我國 已開始全面啟動和發展TM[8]。但由于我國TM發 展較晚,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存在很多問題:①由于 TM研究平臺嚴重不足使得基礎科學家與臨床人員 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導致基礎研究與臨床實 踐脫節;②轉化效率低;③轉化過程缺乏規范,隨意性 和功利性時常居主導地位基礎研究、臨床醫學與 社會預防之間未能建立有效循環;⑤科研投入與社會 貢獻存在巨大反差[1]。

     2 TM在護理發展中的應用探索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需求和環境的不 斷演變,護理專業經歷了以疾病為中心、以病人為中 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3個階段的轉變,護理事業取 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由于護理學科本身具有偏 人文學科的特點,導致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 等發展緩慢。TM思維的提出目的是打破基礎研究 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屏障;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 雙向轉化,縮短科研與臨床之間的轉化時間,提高轉 化效率,將醫學各學科發展的獨立化轉化為系統化、 科學化;使得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護理、預防等應用 學科的共同快速發展。新形勢下,亟需引進TM來指 導護理事業的發展。

2.1 TM指導護理管理成果的應用護理管理學是將管理學理論和方法應用于護理 實踐并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學科。主要通過計 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控制5個管理職能,達 到保證護理管理科學性和有效性的目的。目前我國 護理較醫學發展相對緩慢,加之護理自身的特點,現 仍存在很多問題:護理部重視護士的護理能力考評和 各科室護理質量監控,卻缺乏對科室的健康水平的了 解,包括護理人員的人文關懷、科室近期遇到的困難、 患者結構或需求的變化等;護理人員每天機械地完成 護理工作,缺乏對護理研究的重視;護理人員缺乏對 臨床醫學發展的學習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只注重護理 專業自身容易導致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不信任以及護 理發展落伍。鑒此,筆者認為TM可以很好地上述解 決問題。

2.1.1加強醫學思維理念的轉化 TM強調的是理 論與實踐雙向結合,研究與臨床的雙向結合,可以轉 化為管理層與基層的雙向結合,演變為從管理層決策 到基層實施,從基層實施反饋到管理層決策。自上而 下的TM強調從管理層到基層的轉化。而現實中很 多決策由于基層參與者興趣不高或態度不認真、應付 公事,得不到及時準確的反饋,導致決策實施出現偏 差。所以,應從管理上和臨床工作中樹立TM意識、 強化TM理念,并借鑒發達國家TM研究與實踐的成 果及轉化理念,結合傳統的思維方式與環境條件,實 現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新。

2.1.2推進協同創新,成立TM的管理部門鑒于 TM逐漸成熟,護理管理層應成立相關的管理部門, 主要職責是把護理科研成果或領導決策傳遞到各科 室并實施,通過反饋進行整合,制定最優方案。同時, 部分部門人員深入各科室實行轉科,通過在不同科室 的學習與工作經驗,找出各科室發展的優點與不足。 對于優點要在全院進行交流與學習,進行推廣;對于 不足,管理部門通過研究、磋商等方法進行協調矯正。 這樣既遵循了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思想路線, 又對護理工作進行了宏觀調控,從而保證了護理管理 部門的先進性和護理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

2.1.3強化政策引導和加大經費支持,以TM指導 醫院護理科研發展加大醫院護理科研的宣傳,爭取 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將護理科研建設納入醫院整體 發展規劃中。科研管理部門作為基層,向院領導報告 闡述護理研究對于提升醫院醫療水平的意義,以及開 展相應研究和合作的可行性,聽取院方意見及決策, 爭取獲得最大支持。同時,科研管理部門作為管理 層,大力提倡護理科研,加大對科室護理科研人員經 費支持,鼓勵科研成果投入臨床應用,協調臨床與科 研工作、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完善相應制度,鼓勵科研 成果轉化臨床應用的積極性與及時性,增強科研平臺 建設,提供有力的科研保障。

2.1.4加強護理人員的全面發展由于醫學各學科 之間的方向差異,各學科內容的細化,導致了各學科 發展相對閉塞,各學科內容的單一化和空洞化,阻礙 了護理專業的發展。大部分護理人員除了護理知識 外,對其他醫學知識幾乎了解很少,很容易導致護理 專業與醫學發展的整體方向脫軌。經常關注各學科 領域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以及保持和各學科聯系人之 間密切溝通,才能使護理專業快速發展。由于TM研 究涉及很多學科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倡導醫學各相關 學科的共同參與,以及融合各學科的優秀人才,建立 TM的醫療、護理、預防全方位研究平臺,促進多學科 交叉合作,正確處理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之間的關 系,對護理發展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2.2 TM在護理科研中的體現  護理科研是指研究 探索新的護理理論、護理方法、護理模式的過程,其目 的在于指導臨床實踐,提高護理工作效率,降低護士 工作強度,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為護理教育奠定基 礎,促進護理專業的持續性發展。通過護理專業不斷 發展和自我完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護理 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其他醫學學科相 比,護理科研的起步晚、水平低、發展慢,且主要表現 為科研成果產生與臨床利用不成比例。每年全國各 種護理專業期刊要收錄成千上萬篇科研成果論文,具 有巨大的實用價值。但這些成果被臨床實際應用較 少,大部分護理工作并沒有跟上科研腳步,依然停留 在幾年前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缺少TM研究平臺。 TM研究平臺的建立致力于打破基礎研究與臨床實 踐之間的壁壘,以患者為中心,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 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基礎研究,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 臨床實踐,使科研成果與臨床實踐直接聯系,縮短了 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進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礎研究能直接為臨床服務。TM平臺應包括臨床 護理團隊、護理科研團隊、市場研發團隊。臨床護理 團隊主要負責以臨床為基礎的科研論題的搜集以及 護理成果的實施及反饋;護理科研團隊主要負責護理 項目的研發,通過進行實驗或調查,發現和分析護臨床實踐,使科研成果與臨床實踐直接聯系,縮短了 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進程,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使 基礎研究能直接為臨床服務。TM平臺應包括臨床 護理團隊、護理科研團隊、市場研發團隊。臨床護理 團隊主要負責以臨床為基礎的科研論題的搜集以及 護理成果的實施及反饋;護理科研團隊主要負責護理 項目的研發,通過進行實驗或調查,發現和分析護臨床中的問題并通過研究得出科研成果;市場研發團 隊主要負責把進行反饋后修訂好的最終科研成果進 行社會層面的推廣。其中臨床護理團隊和護理科研 團隊是TM的基礎,而市場研發團隊是影響國家護理 水平的直接因素。眾所周知,護理領域是一個潛力極 大的市場,對護理科研成果的轉化無疑是一種推動。 應有專門管理機構從事將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工 作,整理科研成果,定時向社會提供信息。當然,上述 理論必須基于各種理論條件的成熟:①必須立足于臨 床實踐,重視護士科研意識的培養。同時提高全體護 理人員的認知水平,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論、新思 維,充分認識護理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重要性。②加 強在職人員有關臨床護理科研能力的培訓,即如何在 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開展研究以及形成論文并發 表。③為護理科研提供相應的技術平臺及保護制度; 摒除大眾的“重醫療、輕護理”觀念,強化社會大眾肯 定與支持。

2.3用TM成果規范護理教育  護理教育學(Nur sing Pedagogy)是護理學與教育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 門交叉學科,是一門研究護理領域內教育活動及其規 律的應用學科。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 開展護理科學研究和護理教育研究,發展社會服務項 目。近年來,我國護理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形 成了全方位創新型護理人才的培養模式、結構合理的 課程體系、日趨完善的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科學的評價 體系等,并為我國臨床護理工作輸送了大批優秀人 才。但現階段仍存在較多問題:①理論與實踐之間的 差距。護理教育較臨床發展相對滯后,有些護理教材 更新速度較慢,知識相對陳舊。同時,專業教師和臨床 教師司職不同,造成了理論教師與臨床教師之間銜接 不上,加大了理論與實踐的差距[9]。②護理本科畢業 生科研意識淡薄,進入臨床工作后遇到問題不做深入 調查研究。③專職護理教師缺乏與臨床護理人員交 流,二者相對孤立,缺乏對臨床護生工作質量信息的反 饋。④本科生撰寫論文的水平較低,缺乏相關能力的 培訓,畢業論文敷衍了事。而在高等醫學教育中引入 TM思維教育,有助于專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 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促進基礎和臨床研究融合[M]。

2.4以TM為指導,促進護理教育發展學科建設 是一個專業發展的靈魂,也是專業發展的標志。良好 的學科建設必須擁有高質量人才和超前的醫學思維 和研究成果。因此,將TM納入護理教育,有利于促 進護理教育與其他醫學學科教育的融合,護理教育與 臨床實踐的同步,保持護理教育的先進性。應從以下 幾方面著手。①在課程設置中,加入TM課程。護理 專業課程一般分為醫學基礎課程、護理專業課程等, 這些課程著眼于培養護生專業技能,不利于護生拓寬 眼界和培養創新思維。因此,將TM納入護理教育, 有利于培養護生TM意識;護理研究課程加入TM教 育,有利于促進護理研究以實踐為主思維的養成。此 外,納入TM課程,有利于激發護生對TM的興趣且 在臨床實踐中提高運用各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② 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高素質TM人員,挖掘和有意識 培養在以上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基礎和能力的交叉型 學科人才[11],促進護理教育事業緊跟先進醫學的發 展步伐,保持護理專業發展的先進性。③護理研究中 納入TM研究,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雙向結合, 保持教育與臨床的一致性。④在教學理念中不斷地 把臨床實踐的研究成果反饋到教學中,摒除落后的理 論、方法、以及護理器材,充分利用護理的TM成果, 保持理論教學的與時俱進。

篇7

【關鍵詞】中職護生 職業理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020-02

職業理想是個人對未來所從事職業的向往和追求,也就是對未來工作種類和工作成就的向往和追求。人生發展的目標是通過職業理想來確立的。對于個人來說,確立了職業理想,也就是確立了人生發展的方向,為今后的職業發展規劃了方向,找到了成就事業的精神動力。確立什么樣的職業理想對于中職護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關系到未來事業的成敗和人生價值的實現,也關系到在校學習期間是否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

目前,中職學校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業生涯規劃教材中,有專門一節內容講述職業理想的作用,但是,對于學生的職業理想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這一節內容的講授中,中職護生的職業理想教育應是系統的,必須貫穿、滲透到職業生涯規劃中。職業理想教育的內容包括專業和職業認知教育、自我認知教育、職業情感教育和職業目標教育。因為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就是確立職業理想并將職業理想付諸實現的過程。

一、專業和職業認知教育

許多中職護生選擇就讀中職學校是因為中考失利后別無選擇。而選擇護理專業則往往是父母的考慮,因為很多家長認為護士工作穩定,適合女生從事。受年齡、社會閱歷的限制,部分中職護生對護士職業的認識局限在給患者打針、發藥等方面。因此,對中職護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首先應是對其進行專業和職業認知教育。

專業認知教育的內容涉及什么是專業,所學專業的設置依據、培養目標、課程安排、學習目標、就業方向,等等。尤其是就業方面,教師要給學生詳細解讀在相關醫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背景下中職護生就業的優勢。職業認知教育不僅包括職業的內涵、特點及與人生的關系,還要讓學生了解護士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資格證書,讓學生了解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并指導她們從一年級開始備考。除了介紹上述內容,教師還要向學生解釋清楚專業和職業的關系:一方面,專業是為職業服務的,三年專業的學習是通向職業的橋梁,學生應學好護理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專業和職業的存在四種關系,即專業包容職業;以專業為核心,職業包容專業;專業與職業交叉、部分重合;專業與職業完全不一致。

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還存在這樣的疑惑:“我現在對所學護理專業不是很有興趣,我的職業理想是否一定要與專業一致呢?”對此,教師應在承認職業理想具有個性特點的前提下,對學生的職業理想作一定的主流引導。教師應引導學生培養對所學護理專業的興趣,從所學專業出發確立職業理想。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中職護生如果不能對所學護理專業產生興趣,那么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就沒有目標,專業學習就沒有動力,上課不專心聽講則極易荒廢學業。

二、自我認知教育

科學的職業理想應符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受年齡限制,中職護生對自我的科學認知還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和職業能力。具體的方法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測評工具,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智能優勢測評、能力測試等,讓學生自我測試。學生做完測試后教師應作解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團體指導。

教學中發現,大多數中職護生的職業興趣類型是社會型的。因此,教師要順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型職業興趣適合從事的職業群,其中就包括醫護工作,以進一步堅定她們對護士這一職業的興趣。而在進行智能優勢測試、能力測試時,引導學生充分挖掘、發現自己的優勢,幫助學生樹立從事護士職業的信心。如筆者在教學中給學生做了一個能力測試,其中的一項是手指靈巧度測試。學生的這項測試分數相對較高,于是借此引導學生,讓她們意識到手指靈巧有助于提高護理技術操作水平。

中職護生年齡小、可塑性強。教師要通過專業的職業興趣測評和積極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從事護理工作的優勢和不足,樹立起職業興趣可以培養、性格可以調適、能力可以提升的理念,堅定護生熱愛護理專業、從事護士工作的信心。

三、職業情感教育

職業情感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感情、態度。這種情感為職業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最初的思想素材,最終升華為愛崗敬業、誠信至上的職業道德。它不僅會影響人們在職業準備時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還會對到一個人的擇業觀、就業觀、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產生影響。

當前的中職護生都是“90后”,她們大多是在家庭的精心呵護下成長。在這一群體中,能夠做到寬容別人、包容別人、理解別人的人較少,責任意識、奉獻精神相對較差。護理工作煩瑣,且因與患者的生命息息相關,時刻都需要保持謹慎,不允許有一絲的懈怠和馬虎,而患者病情又瞬息多變。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全心全意投入到救治病人的過程中。而要做到這些,中職護生就必須熱愛護理工作。

鑒于大部分中職護生不是因為喜歡護理工作而選擇護理專業學習的現狀,培養中職護生的職業情感就尤為重要。教師可通過給學生介紹優秀護士的事跡以及組織學生到社區醫院見習的方式加強對護生的職業情感教育,讓護生熱愛護理工作、熱愛患者,建立起尊重、愛護、同情、理解患者的情感。

四、職業目標教育

職業目標是指一個人在確定一份職業后,對未來發展的實際期望。職業目標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職業目標的構成、如何看待職業生涯成功。如果不了解職業目標的構成,設定的職業目標就會空洞,無法實現。職業目標包括:職務職稱目標、職業成果目標、職業影響目標。從這三要素為出發,設定的職業目標是具體的、可行的。學生如何看待職業生涯成功也會影響到職業目標的設定。

設定務實的職業目標可以堅定職業信仰和強化職業情感。目前,中職護生在設定職業目標時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對職業目標的設定好高騖遠。在制定近期和中期目標時對目標薪金要求較高,只期望在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從事護理工作,不愿到鄉鎮醫院、社區醫院、個體診所等機構。另一種傾向是妄自菲薄,對自我沒有信心。因此,教師要讓中職護生了解目前的就業環境,讓學生知道目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家庭、養老護理急需護理人才的現狀,幫助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教育護生就業時不能只考慮醫院級別、收入、福利待遇、工作壓力、工作環境等因素,還要立足于現實就業環境。對于中職護生來說,務實的職業目標應是:短期目標以完成中職學業、獲得護士職業資格證書、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為主;中期目標是通過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增長知識,立足崗位成才;長遠目標是通過自身的努力爭取在護理工作中有所建樹。

為了增強以上教學內容的教學實效性,授課教師不能僅是課堂灌輸,還要開展各項實踐活動,如組織職業理想演講、職業生涯人物訪談活動。實踐證明,這兩項實踐活動對培養中職護生的職業理想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準備演講材料可點燃學生的職業理想之火,傾聽他人的演講則進一步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而在職業生涯人物訪談活動中,中職護生通過與學長、優秀護士的近距離接觸,不僅加深了對護理專業和職業的認識,又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榜樣,培養了職業情感。學長的建議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艷偉.論中職生的職業理想教育[J].現代商貿工業,2011(2)

[2]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黃艷芳.職業生涯規劃[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王燕鳳.中職生職業理想教育基本路徑探析[J].中等職業教育,2011(14)

【基金項目】2012年度桂林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2012-二類-3號)

篇8

張颯樂 方歡樂 馮香艷 李英 衛華 王俠 西安培華學院醫學院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中的不足,即增加人文學科和特色學科的科目或比重,通

過建立新的課程體系使護生獲得了更豐富的知識,更能適應當今社會對護生的要求,同時提出了護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途徑之一,為護

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體系;綜合素質;護理人才

隨著整體護理的不斷發展,護理的服務對象已由病人擴大到

健康人乃至整個人類,護理的服務范疇也隨之擴大,社會服務功

能不斷加強。 護士的職能也由對病人的照顧和治療, 擴展到指導、

教育、咨詢、協調、研究等各個方面。于此同時社會對護理人才

要求也不斷提高,護理人才的選擇由“學歷型”向“能力型”轉

變,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特別是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和社

會服務課程等綜合素質否認教育越來越得到重視。面對競爭激烈

的人才市場,現有護理人才的素質能力結構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尤其是實用型綜合素質高的護理人才已成為社會人才需求的重

點。

1.研究現狀及意義

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只重視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體現綜合素質教育的人文學科類的課程非常少,平均占不到總課

時的 1/1 0,與美國等發達國家護理本科課程有 1/3 為人文學

科課程相比有比較大的差距。對于社會服務類的課程則比人文學

科課程還少。教育部在專業目錄中將護理學專業原有的“按醫學

教育模式設立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護理學三大主干學科”,

調整為了“倫理學、心理學和護理學新的三大主干學科”,高度

體現了新的醫學模式對護理學專業發展的影響。按照新醫學模式

和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是高等護理教育改革

的核心任務。按新的課程設置,依照“淡化學科界限,強化素質

培養”的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優化。由此提出了課程設置

的新四大模塊:人文社會科學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

程模塊以及綜合素質拓展模塊四大部分組成的新課程體系,減少

醫學基礎課比重,增加人文和社會科學比重,使人文和社會課程

貫穿于教學始終。這不僅能夠反映醫學和護理模式的轉變、知識

的更新、技術的進步,還要適應社會制度的變遷,尤其體現實用

型綜合素質護理人才培養的理念。

2.一般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2.1.1 我國目前護理學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情況

我國目前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課程設置方面不符合護

理學發展需求,目前多數醫學院校護理專業依然采用較為落后的

課程設置,仍然以醫學課程為主,護理課程為輔。學生在校學習

的前兩年都是以公共基礎課和醫學基礎課為主導,第三年才以護

理專業知識為主,第四年為實習,顯然護理專業知識比較少,特

別是人文學科類課程。現在護理模式新的轉變,對護理人員的要

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學生掌握的護理專業知識也越來越多,而一

些新興的人文學科課程如《人際溝通》、《護理美學》、《護理

禮儀》等很多學校都未開設,另外對于一些《災難護理》、《殘

障護理》等這類特色護理課程學校開設的就更加少了,這嚴重影

響了護理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

2.1.2 我國目前護生綜合素質情況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由功能制轉向了整體護理。

護理工作者必須運用護理學、人文科學、社會學等知識才能開展

系列整體護理,,病人實施整體護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這就要求護理教育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融傳授知

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科學地把握立德、立才、立業。

我國十幾年前就已經重視對護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其中包括:

1 思想文化素質包括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職業道德

觀及誠實、刻苦、敬業、禮貌、審美、藝術追求等;2 業務素質

包括扎實的護理知識技能結構、動手能力及自我發展能力等;3

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具有耐受力和應變力;4 心理素質健全的

人格、頑強的意志力及適應環境的能力[1]。這些方面的教育使得

我國護生及護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當今深化教

育改革,不斷開拓創新的新時期,人與人的交流方式,護患關系

的變化以及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模式,例如突發災難的災后護理

等,這些對綜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顯然目前的教育還需加強,特別

是在人文教育方面。

2.2 方法

2.2.1 基本思路

2.2.1.1 完善課程體系,突出特色的綜合素質教育

改變目前只重視醫學以及護理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

上加大人文護理教育的力度,并增加社會服務課程的建設,以突

出高綜合素質護理人才培養的模式。新的課程體系包括:基本護

理技能課程群、臨床護理教育課程群、人文護理教育課程群以及

特色社會護理服務課。其中基本護理技能課程群包含的課程如護

理學基礎、健康評估、護理健康教育學等,目的是通過護理基本

技能教育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臨床護理教育課程群的目的是滿

足現代護理專業的要求,培養高層次護理專業人才,包含的課程

除內、外、婦、兒、急救護理學外,還增設了康復護理學和老年

護理學;人文護理教育課程群包含的課程如《護理心理學》、《護

理管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美學與禮儀》、《人際關

系與溝通》等,目的是貫徹“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注重培養

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特色社會護理服務課程群的目的是增強護

理社會服務功能,包含災難護理、殘障護理、中國手語等課程。

2.2.1.2 調整課程結構,形成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

展的課程模式

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適當減少醫學

基礎類課程、公共基礎類課程的比重,增加社會、人文等學科課

程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新課程;整合必修課、限選課、任選修

課的學時。整合必修課程,減少課程的重復,增大限選課和任選

修課程比例。通過課程結構調整,使課程體系既能滿足學生對知

識的需求,保證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又能提高學生的綜

合素質和能力。

2.2.2 研究的主要內容

改變傳統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和選修的段式課

程體系,建立符合社會人才需求的新型課程體系,并調整課程結

構,旨在培養體現實用型綜合素質的護理人才。具體改革內容:

2.2.2.1 加大人文課程及綜合課程,增設社會服務課程,拓

寬知識面,突出護理綜合素質教育

根據護理學專業發展趨勢和特點,要注重發展多學科綜合課

程以及人文類課程,使護理教育與病人、社會、科技、經濟相結

合,開設文化交流技巧、醫患人際關系溝通等綜合類課程;結合社會需求以及醫學發展模式,加大特色的課程比例,如家庭式護

理課程、老年護理學、康復護理學、護理禮儀、護理美學課程等,

另外增設社會服務課程,如災難護理、殘障護理、中國手語等課

程等,從數量上保證專業特色課程占整個課程設置的 20%。

2.2.2.2 調整課程的結構,整合必修類課程、限選類課程、

任選修類課程。另外必須整合必修課程: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

增大限選課和任選課的比例,以張揚學生個性,尊重學生意愿及

激發學生潛能的發展為主要目標。開設網上教育課程,部分課程

采用自修的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2.2.3 效果評價

自制了《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情況評價表》除專業課程模塊中

的必修課程外,還包括公共和人文修養課程模塊及專業基礎課程

模塊的 27 門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每門課程分別按沒用、不重

要、不太重要、重要和很重要賦予 1~5 分的分值,對護理專業

教師和護生對新的課程體系的評價進行問卷調查。學生調查:對

護生發放問卷 50 份,回收有效問卷 49 份,有效回收率 98%。教

師調查:對護理專業教師發放問卷 38 份,回收有效問卷 38 份,

有效回收率 100%。

3.結果與討論

本課題的初步效果:根據新的課程體系的論證結果,經過具

有多年護理教學經驗的教師及部分學生代表給與的評價結果:新

的課程體系體現了重視護生綜合素質教育,通過護理專業教師及

學生代表認真學習新的課程體系的內容及目的后,客觀公正的對

新課程體系進行了評價,具體為對于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對

課程體系中課程群的設置進行滿意、較滿意、一般及不滿意進行

評價,結果為 93%以上認為課程設置合理,表示滿意;對于大三

本科的學生代表(即將學完所有護理本科課程)來說,通過對新

課程體系的認識并對預期效果進行打分,結果為 90%的人認為設

置合理,98%的人認為能提高人文護理素質,提高綜合素質,96%

的人認為課程實用性強,對參加應聘有幫助等。

3.1 優化的課程體系構建了新的護理教育理念,提高了護生

的綜合素質

加大人文課程及護理特色類課程,以人的基本功能、生命周

期和基本需要為中心,以護理專業知識為主線的課程體系體現了

整體、綜合和優化的三原則[2],改變了過去以疾病為主,忽視人

的心理社會因素的課程體系。從過去的公共課、學科基礎、專業、

實踐“四段式”的課程體系,改革為人文社會科學模塊、專業基

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以及綜合素質拓展模塊四大部分組成

的新課程體系,減少了醫學基礎課的比重,加大了人文和社會科

學的比重,讓人文和社會課程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由此凸顯了對

護生綜合素質的教育,跟蹤調查的結果表明運用了新的課程體系

后,學生的學習視野有很大開闊,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實習階段能夠較好的處理各種關系,體現了學生溝通能

力;畢業后學生在各單位都受到了很好的評價。

3.2 優化的課程體系實現了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的目標

課程體系的改革是依照培養目標而設計,護理教學內容必須

同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一致,突出人是一個整體的觀念[3]。人文

社會課程提供了學習工具,了解人與社會、環境、健康之間的關

系;專業基礎課程提供了了解人體的生命規律知識;專業課程和

專業任選課提供了培養護理不同對象專業和自身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淑萍.淺談護生綜合素質教育[J].當代醫學, 2010, 15 (3):

226.

[2]玄英哲.護理學專業“前期趨同、后期分流”的人才培養模

式與課程體系[J].當代醫學,2010,15(3):226.

[3]章雅青, 蔡威, 高穎.以護理為特色的本科課程設置探索[J].

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368

作者簡介:

篇9

關鍵詞:護理專業;教案;教學設計

教案是教師備課階段,為了上課而準備的關于學習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的一種構思和設計,是體現教師對于為上好一堂課所做的準備工作。對于醫學護理專業的教師而言,大學教育沒有教授如何書寫教案和做好教學設計。因此,寫教案和做教學設計對于剛剛參加工作的醫學教師而言,是陌生和艱難的。而醫學護理專業課程和普通文化基礎課又不同,醫學護理課程涉及到大量的需要學生操作的實驗課程。下面,筆者會以“口腔護理”的教學為例,介紹一下理論—實驗一體化教案和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一堂課應該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識和掌握的能力,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這部分內容學生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是掌握常用漱口溶液的使用方法和作用;能力目標是掌握特殊患者口腔護理的方法,熟悉患者口腔衛生、自理能力和對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了解程度的評估方法,了解一般患者的口腔衛生指導,義齒的清潔與護理。情感目標是注意人文關懷,具有愛傷觀念,尊重并且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二、教學方法

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問答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方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講述的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問答法又叫做討論法,通過教師拋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方式,得出結論。讀書指導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的知識,自我總結和分析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示范教學的方式,把具體的操作流程直觀的展示給學生。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操作練習,從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教師上課時一般會結合教學內容同時選擇多種教學方法組織課堂。“口腔護理”這部分內容是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因此可以選擇講授法、問答法、演示法和練習法4種教學方式并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一堂課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在整節課中,最關鍵的、最重要的內容。而教學難點是一堂課中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掌握的內容。當教學重點難以理解和掌握時,教學重點也會成為教學難點。“口腔護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特殊患者的口腔護理的操作方法。口腔護理這項操作是基本的護理技術,是每一個護理專業的學生都應該掌握的操作技術,也是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的操作,因此口腔護理的操作方法是本次課的重點內容。教學難點是常用漱口溶液的選擇。因為涉及的漱口液種類繁多,作用和原理不同,配置方法和濃度也都不同,所以學生記憶起來會非常困難,還容易把不同種類漱口液的作用混淆。因此漱口液的選擇是本次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上課的基本流程,包括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作業布置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導入有復習導入、游戲導入、故事導入、直接導入、問題導入、懸念導入、經驗導入等方式,以“口腔護理”教學為例,可以用案例導入的方式,插入一個病例,如“患者,女45歲,不慎從高處墜落,經醫院診斷為高位截癱,如何為該患者進行口腔衛生的清潔護理工作?”這樣可以迅速提起學生的學習勁頭和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病歷內容需要書寫在教案中。講授新課環節,教師可以先講授理論的部分用問答法和討論法讓學生自我討論什么是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什么是正確的刷牙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選擇口腔清潔用具,比如吃肉的時候塞牙了應該怎么辦,用牙簽還是用牙線更好等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常用漱口液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采用講授法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對這部分中間進行講解。比如在教案中插入案例,教案中的案例一定要簡單明了,并且需要教師把參考答案也一并補充在教案中。在一般患者的口腔護理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演示的方式,向學生示范對一般患者如何進行口腔護理,因為這部分內容簡單容易掌握,所以不用讓學生進行練習操作。接下來教師進行特殊患者的口腔護理操作,實驗操作的教案要求教師把每一個步驟都詳細記錄,并提前在腦海中進行模擬操作,避免上課期間漏掉重要的步驟。在操作中盡量把動作慢下來,讓學生看清每一步的操作,并讓學生做好記錄。演示完成后是學生的練習環節,學生采用分組練習法,要求每個小組的組長從實驗老師處領取口腔護理操作的無菌物品。教師需要始終在實驗室進行指導操作,對于掌握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為該學生再次示教。操作練習后,教師應請學生進行回示,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對本次課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和小結。在作業布置環節,教師應把具體的作業書寫在教案當中,比如1%~3%的過氧化氫漱口液是什么作用?再比如在為特殊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時,操作的順序是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的重難點內容。板書的書寫要求:采用“三區”書寫法,即將一塊黑板縱向分為三區,一區為主板書區,書寫主要框架、大標題;二區為副板書,對一區內容進行填充;三區為每一個小問題又有哪些相關內容。一區為保留區,二區、三區為可擦寫區[1]。

五、教學反思

講課完畢后,需要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分析和記錄。把學生掌握情況進行記錄,以吸取經驗。比如筆者在進行“一般患者的口腔護理操作”環節,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發現這個問題后,及時記錄在教案中,再上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別的教學方式比如視頻教學法讓學生觀看這部分操作。這就是教學反思的意義。

書寫詳細教案和對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有助于醫學護理專業課青年教師更快地熟悉教學流程,也使醫學護理專業課青年教師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這樣,他們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醫學生,為祖國的醫學護理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涉外護理;生物化學;雙語教學;精品護士;知識儲備

作者簡介:宋利萍(1968-),女,承德護理職業學院高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基礎醫學;孫寶琴(1969-),女,承德護理職業學院高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基礎醫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突出涉外護理專業特點的生物化學精品課程研究”(編號:XHXNO·12140069;主持人:宋利萍)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3)05-0040-03

目前,涉外護理專業已成為護理行業的龍頭產業,精品護士的大量輸出帶動涉外護理專業向縱深發展,培養涉外護生不僅需要有精湛的公共英語,更要求其具備較高水平的醫學專業英語,以適應國內外各大醫院對護理人才的渴求。

一、問題的提出

生物化學是醫學與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最為重要的基礎學科,醫學各類專業報考研究生考試必考科目之一,是臨床醫師資格考試的重點科目,護士證考試也涉及部分相關內容,因此研究生物化學精品課是重要的。目前許多醫學院校對此都有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但是突出涉外護理專業特點的生物化學精品課的教學資源,國內還沒有院校全面系統地探索研究。

在涉外護理基礎醫學生物化學授課過程中,明顯感覺缺乏一套完整性、系統性、準確性、適用性的生化雙語精品教學資源。比如課堂專業英語詞匯量提供方式;哪些命題需要英語加以闡釋;課堂教學采用何種模式,師生怎樣進行英語互動;考試試題醫學英語占有量及難易度如何調控等,一直是模糊的、隨機隨性的,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通常由教師自己掌握,出國護士班和普通英護班的英語詞匯量也難區別,期末綜合考試便也缺失達成的尺度。

另外,學院雙語授課大多停留在給出英語詞匯階段,這只是雙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對于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將大量輸送到國外,從事護理專業工作,英語詞匯遠遠不夠用,急需加強和提高。雙語教師必須努力上升到第二、第三階段,即教師要給出重要內容的英文短語,對重點概念用英文解釋,重點問題以英語和學生互動,并在課外進行該學科的前沿科技發展瀏覽與學習。教師沖上檔次,就必須研究探討這些相關材料,以防捉襟見肘,做無米之炊。

本課題創新點是突出涉外護理專業特點,即給預備出國護士準備國外先進的醫學專業英語知識,包括詞匯、相關資料、病例及習題,且是原汁原味的,比單純雙語教學更注重實效英語。

因此生化雙語教學資料的研究儲備非常迫切,其結果將對各級涉外護理專業的生化教學有充分的指導作用,對學生掌握臨床生化護理知識具有推動作用。

二、研究方法

為達到積累和運用生化雙語精品課資源目標,擬從更新教學理念、教材選擇,教學內容研究、授課模式方法、案例調整、試題練習、考試機制及教學理念等具體實施上做一個優化式探索研究,對教材內容及授課形式有精雕,有舍棄,能使教師在有限的學時上課從容不迫,學生接受有度,不盲目繁亂,彼此心中有數,學精又學博,相應的生化知識在護理過程中達到夠用有余。研究過程中保證教師同研同用,集思廣益,應用過程發現新問題,繼續研討,逐學期進一步完善。

(一)更新涉外護理教學理念

普通教師很少有出國學習機會,但護理醫學模式不斷創新發展,任課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掌握國外最新護理教學模式及發展動態,注意護理先進思想在教學過程的銜接與滲透。

如加拿大的護理教育亮點是,使學生早期接近臨床,課程設計與實驗室設計接近臨床實際,重點學習與護理實踐有密切關系的課程,基本在實驗室上課,且常去教學醫院觀摩。可以借鑒的經驗是,如果需加強對患者營養健康方面的護理,生化雙語授課要追加糖類、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等相關英語知識,在教材內容和實驗內容精選上要有所反應。

(二)教材研究

涉外護理生化教學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生化的基礎知識,注重學生專業英語水平,拓展知識面和國際視野,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研究,以及參與國際交流與競爭奠定語言和專業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與創新能力。

課題主研人積極參與編寫人衛、北京、科學出版社生物化學高職高專教材,在編寫會上與名校教師探討涉外護理授課情況,就如何優化章節內容、授課詞匯量、雙語教學模式、考試機制等問題進行交流學習。根據本院涉外特色及學科學時,精選教材和授課內容,同時擁有幾本國外英文原版生化教材,作對照研究,注重英語知識的原汁原味。

(三)授課模式

根據選定教材內容搜集國內外相關資料,對主要詞匯、內容、重點練習采用雙語授課探索,保障學生得到必要的生化英語知識儲備。同時采用多媒體授課,利用問題探索法、小組討論法、案例研究法等,加強英語知識學習與掌握。課下與學生就進度、難易、量的問題交流心得,使教學方法和形式更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基礎。過多過難的內容,要適當調整詞匯量和進度。

(四)案例調整

營養物質代謝章節采用案例教學,需同國外工作的英護畢業生保持聯系,掌握生化英語知識在護理中的應用成果,提供國外醫院護理新型案例,同時查尋網絡、書籍收集資料,保證案例的典型性、新穎性、針對性。

傳統病例資料多采用美國蒙哥馬利《生物化學—附病例分析》,內容翔實,具是國外醫院采集的典型病例,綜合生化各章知識,也串聯其它基礎醫學與臨床內外護兒相關知識,非常實用。

(五)試題練習

逐步收集各類英語題型,篩選好題,使其多樣化,從不同方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知識情況,達到練習鞏固之目的。名詞解釋、詞匯互譯、單選、多選外,增加相關知識的閱讀理解題,更利于學生掌握護理專業英語。可聯絡雅思班學生,借鑒試題方案。

(六)整合考試機制

英語試題覆蓋量加大,從原來的簡單英語詞匯互譯、三五道單選題,擴充到名詞解釋、多選、閱讀理解題。提高難度,給學生施加學習壓力。

考核方法采用綜合考評法,既考核學習的最終效果,也注重記錄學習的過程,以不同分值將各考核成績記入課程總分。這種靈活的考核、考試方式,既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又注重雙語教學實效。具體包括:課堂學習情況評價、包括出勤、問題回答和課堂學習活動(如討論、辯論等)各方面的表現(10%);課后作業、小測驗及精短科普論文完成情況(10%);實驗項目、參與實驗及態度,填寫實驗報告認真程度等(10%);期末考試、出國護士班英文試題涵蓋量占總量50%。

三、研究結果

(一)一份生化雙語教案。包括重點詞匯、重要命題、重點練習的詳細英語解說。且保障重要性、實用性、準確性、典型性。

(二)一套雙語多媒體生化課件。精選重要章節內容,網上搜尋共享圖片,或自制圖片與動畫,爭取圖文并茂,聲像結合,并提供重要的英語案例,提供豐富的英語詞匯及用語,附有一定數量的英語試題。

(三)一套雙語生化試題庫。主要以單項與多項選擇題為主,嘗試增加生化短文的閱讀理解,涉及重要章節的基本內容,聯系臨床護理與生活實際,有實用性和趣味性,考察學生對醫學生化知識及相關英語詞匯的掌握程度。

(四)整合生化雙語的考試機制。增加醫學生化英語方面試題數量,提高分值,出國護士班爭取覆蓋量達50%,通過仔細閱讀判斷來選擇正確的答案將是主要的雙語考試方式。

(五)精選兩個常用實驗,采用雙語介紹原理及指導,與學生互動操作。目的使學生掌握實驗基本用語。

(六)一堂生化雙語教學示范課錄相。從組織教學、學前診斷、目標設定、重點講授、聯系臨床護理、學生參與互動、內容總結、目標測試達程度等各方面體現雙語教學特點,請同組及教務督導組評判討論,總結修正,達到最佳方式與效果。

四、得出結論

建立一套完整性、系統性、準確性、適用性的精品生化雙語教學資源,在授課過程中明顯感覺得心應手,上課從容不迫,學生接受有度,能達到有理可依,有例可論,有料可查,有法可用。

與只簡單給出英語詞匯的傳統教學方式相比,突出涉外護理特點的雙語精品生化教學資源更實用有效,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利于激發學生對生化英語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利于督促教師加大力度學習研究雙語教學授課方式;教師在搜集英語資料、研究原創英文版教材時,提高了自身的英語儲備量和知識應用能力;利于增加教與學互動,有效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五、討論與思考

近兩年的研究時間,兩個學期的授課嘗試,課題組教師與實驗教師共同努力,通過研究探索,討論撰寫,用到什么,直接從資料庫中取來便可,并且隨著新學期授課,有了新的研究新的發現,及時給予補充,使這套涉外教學資學越來越豐富,完善,是較完善的教學實踐資料。

最實用的教學資料是精美細致的課件,采用多媒體授課,提供大量的詞匯,教與學都方便,能減少抄寫時間,增加感官記憶認知,能提供大量的國內外新科研進展視頻和文字資料,擴大學科英文知識面。

從期末雙語試題考試結果還看出,學生對基本的生化重點概念詞匯、短語掌握比較牢固,選擇題大部分能答對問題,對閱讀理解和判斷正確還是模糊,主要原因,學生還是把學習精力放在普通英語學習上,對專業基礎學習感覺壓力大,用功不足,有的疲于應付。

通過教學示范課,自己增加了認識,制作課件更細致認真,每一環節構思,甚至說話的語音語調,都做到美感,實用,激發興趣,加強鍛煉。以后讓授課教師都講示范課,互相評課,取長補短。但涉外生物化學授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提出來引起注意,有的丞待解決。

(一)應用雙語教材欠缺

目前沒有合適的教材,為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學生記筆記困難,不利于復習提高。急需編寫一套突出涉外護理教學特點的實用性英漢對照雙語教材,并且附有一定數量的雙語試題,討論題。這是今后的研究課題。

(二)雙語教學特點不容易把握

雙語教學不是外語課,是給予學生專業英語詞匯和相關外語閱讀資料的學習過程,達到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外語詞匯的綜合目的。通過外語交流獲取專業知識是教學重點,應該怎么上雙語課,上到什么程度,還要繼續研究,尋求更好的方式方法。

(三)雙語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同時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我院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英語水平相對較好,但多為閱讀理解好。由于教師師未得到公共外語的專門培訓,缺乏在國外學習交流經歷,多為教師自學,其專業知識優秀,英語聽說能力無法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課時難以展開解說,講解時無法發揮自如,這樣勢必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以應對大量陌生的專業詞匯,學生容易喪失繼續學習的信心。因此師資力量是橫亙于眼前的重要問題,不能急功近利,學院要給教師提供外出學習提高的機會,引導教師從詞匯、句式的雙語講授一步步到材料閱讀與交流水平。

(四)雙語授課不能閉關自守

教師不能低頭研究自己的一部分,要注意視野開闊,打得開,放得開,收得進,與護理英語教師、學校雅思班教師,外界英文教師,甚至與學生能經常性溝通,交流對專業知識學習掌握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雙語教學水平。

(五)目標需合理,由少到多,體現漸進性

在生物化學實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同學存在著英語基礎,尤其是聽說能力較差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雙語教學的推進。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本來艱澀深奧,很多知識只能靠抽象思維來分析、消化,學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識時明顯吃力,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若對這樣的學生強行進行雙語教學,結果必然是舍本逐末,這時漢語基本知識的掌握需求更重要。故在雙語授課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騖遠,為了片面追求用英語教學而影響到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六)解決教學時數不足問題

涉外護理班更注意英語教育,基礎醫學的課時一減再減,正常上中文內容已覺吃力,利用專業英語授課,對基礎差的學生真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增加學時,解決的方法是,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將需要用英語解釋的概念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尤其將那些學生比較生疏的專業詞匯,用形象的圖片或者動畫來演示,既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節約了時間,也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七)應注重涉外護理多元文化的滲透

文化是有差異的,學生必須懂得并運用如何在多元文化下的護理過程中,與患者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與溝通方式,這更有利于出國護士的工作實踐,同樣的護理過程要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進行。因此生化教師要滲透多元文化護理知識。

總之,涉外護理教學很多問題還在努力探究,期待進一步完善,使之更適合教學雙邊活動,為雙語授課及涉外護理教育提供更加詳實深厚的資料。

參考文獻:

[1]孫樹泰.生物化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