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護患溝通技巧范文

時間:2023-12-14 17:46: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護患溝通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理護患溝通技巧

篇1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巧;兒科;護理;臨床觀察

隨著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多家庭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患兒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護理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尤其在孩子患病期間因為對病情的模糊認識過度緊張[1],故在兒科就診中極易引發醫患矛盾。據調查,臨床所發生的護理糾紛中有超過85%以上是因為不良的溝通導致,隨著社會的發展,保證診療效果的同時更加側重關注患者精神滿意度[2],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醫患護患矛盾。合理的及時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感從而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3]。本院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進展良好,現回顧臨床開展情況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診療的患兒共500例。根據護理情況分為觀察組(n=250)與對照組(n=250)。對照組:常規護理操作和溝通,其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齡(10.1±4.6)歲。觀察組:常規護理+特定的針對性護患溝通,其中,男128例,女122例,年齡(9.7±5.1)歲。兩組患兒基本情況、疾病情況、認知能力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可納入研究。

1.2方法[4-7]

由科室責任人商議擬定護患溝通內容與技巧,應用于臨床并指導臨床工作,具體實施事項內容如下:

1.2.1與患兒的溝通

與患兒的語言溝通技巧:護士在患兒初診是應先作自我介紹,向患兒及家長介紹醫院環境,詳細詢問患兒的疾病情況、患兒喜好與相關注意事項,做相應的健康知識宣講,使患兒和家長明確自己是患兒的責任護士。表達自己對患兒的關心,使患兒及家屬增加信任感和親切度。在溝通交談時,要平視患兒,避免使用專業名詞,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語言清晰、簡潔、確切,得到患兒回應之后確定患兒明確了傳達的信息后再進行下一個內容的溝通。溝通內容必須真實實事求是,及時有效做好患兒的思想工作。善于運用安慰性語言、解釋性語言、贊美性語言、鼓勵性語言、告知性語言、詢問性語言,減少患兒的就醫抵抗情緒。與患兒的非語言溝通技巧:提前準備文字圖片、音樂、影像資料給予患兒,適當轉移檢查、診療過程中患兒注意力,緩解焦慮、緊張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恢復。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為患兒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

1.2.2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

理解、尊重患者家屬,對責任護士的身份進行自我介紹,詳細講解科室情況及病情進展。傾聽患者家屬的訴說,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努力幫助患者家屬解決困難。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正確評估,以積極的心態與陪護人員一起制定患兒的各項護理、檢查、治療措施,及時解決診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解答陪護人員的各種疑惑,關注患兒的病情發展。及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疏導,以防焦慮情緒的加重。

1.2.3出院時的溝通技巧

認真核對藥品清單,耐心向患者家屬解釋住院費用的各項清單,對患者的疑問及時反饋解決。對出院后服藥、隨訪、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意見進行虛心接受。

1.3評價指標[7,8]

觀察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抵抗行為,通過量表的方式進行抵抗度、配合度評價,并記錄分析患兒及家屬護理滿意度調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抵抗、配合情況

觀察組有21%患兒在接受治療期間發生了抵抗,相較于對照組有76%患兒發生抵抗的情況,差異顯著(P<0.001);觀察組患兒配合度高達89%,較對照組39%的配合度有明顯差異(P<0.001)。

2.2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觀察組患兒家屬對于治療期間對醫院、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4.17±9.11)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兒科患兒心智發育尚不成熟,患兒身體嬌弱對疾病耐受差,很難主觀控制自己的行為,因病情會產生煩躁情緒,在治療過程中服藥、輸液難度均較大[9]。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患兒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臨床過程中護理糾紛的發生呈上升趨勢[10,11]。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加提倡六位一體的診療模式,側重關注患者精神滿意度,盡可能的減少患者就診過程中的醫患護患矛盾至關重要[12]。合理及時的護患溝通可以增加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對醫生、護理的信任度,從而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13]。本院加強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技巧,進展良好,現對近一年的兒科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本研究可知,在患兒接受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有21%患兒治療期間發生了抵抗,相較于對照組有76%患兒發生抵抗的情況,差異顯著(P<0.001);觀察組患兒配合度高達89%,較對照組39%的配合度有明顯差異(P<0.001)。觀察組患兒家屬對于治療期間對醫院、科室、護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中滿意度得分(99.73±5.1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74.17±9.11)分。綜上所述,對兒科患兒及家屬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特定的護患溝通技巧,有效降低抵抗度提高配合度從而明顯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極大程度保障治療效果,臨床推廣意義大。

作者:宮景霞 趙敏 單位:總醫院

參考文獻:

[1]王夢華.護患如何巧妙溝通技巧來提高兒科護理質量[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04:139-140.

[2]李琳琳,范宣云,張蕾.護患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的研究[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03:538.

[3]黃麗文.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兒科門診輸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4:16-17.

[3]焦紅玲.兒科護理中的溝通技巧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03:322-323.

[4]孫秀春.臨床護理溝通技巧在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09:171-172.

[5]潘學彬.非語言性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11:215-216.

[6]宋宏程,孫寧.加強兒科醫學生臨床實習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11,09:4-6+22.

[7]陶立蓉.兒科輸液患兒100例舒適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24:21-22.

[8]張穎.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溝通技巧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4:174-176.

[9]黃偉,錢俊.兒科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實踐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5,12:73-74.

[10]魏秀娟.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兒科醫患溝通的策略和方法[A].《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年12月研討會綜合刊[C],2015:2.

[11]嚴麗,陳宗瑋,彭桂清,楊澤云,萬朝雷.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疾病治療中激素類藥物濫用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8:84-86.

篇2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骨科2013年6月-2014年7月期間收治的108例患者,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8.3±5.3)歲;根據患者就診順序編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相應護理,及時向患者講解治療期間注意事項、治療方法、治療目的、治療安全性及有效性等,穩定患者情緒。密切注意患者治療期間生命體征、臨床癥狀變化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有效處理。根據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飲食護理、運動指導等。觀察組護理期間采取護患溝通技巧。

(1)掌握患者心理特征。為了保證護理人員能夠充分發揮溝通效果,需保證護理人員能夠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資深護士可以向經驗較淺患者講述骨折患者常見不良情緒,多數患者因肢體疼痛、活動障礙、自理生活能力降低等原因,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護理人員在掌握相應情緒后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2)情感溝通。溝通期間給予患者必須情感關懷,仔細傾聽患者主訴,尊重、關心、體貼、支持、鼓勵患者,溝通期間聲音輕柔、語速、語調適中,及時發現患者異常情緒表現,立即疏導。同時向患者講解具體成功案例,引導、教育患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

(3)形體語言。護理人員合理運用非語言溝通方式,給予患者肯定、鼓勵的眼神,注意手勢、表情,面帶微笑,可觸摸、擁抱,以形體語言給予患者鼓勵和肯定。

(4)幫助患者建立相應社會支持系統。患者突遇傷害后,特別希望得到家長的照顧和關心,護理人員可允許家屬、親戚朋友探視,給予患者心理必要的支持和安慰,減輕患者治療期間的孤獨和痛苦,以此促進患者康復。

1.3觀察指標

依從性:根據患者治療期間用藥、飲食、治療、護理、鍛煉等情況進行判斷,以百分制計算,分數越高依從性越好。以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評分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估,以百分制計算,分數超過52分則為焦慮和抑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依從性、情緒狀況對比,觀察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焦慮、抑郁情緒比對照組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3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巧 皮膚科護理 應用

護患溝通是一門基本技能,是臨床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熟練掌握的基本護理技巧。護理人員說話的語氣、話語直接影響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心情與接受程度,進而影響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能提高患者的治療療效,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同時降低并發癥[1]。皮膚科疾病主要是一些治標不治本的疾病,如青春痘、灰指甲、牛皮癬、瘢痕等,不僅影響美觀,且較易復發。本研究旨在探討加強護患溝通技巧在皮膚科護理中的重要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收治的患者104例,發現疾病種類:12例皮膚瘙癢,63例牛皮癬,23例濕疹,6例其他。將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中28例男,24例女,最大年齡為48歲,最小年齡為18歲,平均(31.02±15.21)歲,病程1―6年;觀察組中30例男,22例女,最大年齡為50歲,最小年齡為19歲,平均(33.02±17.21)歲,病程1―7年。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

1.2.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法上,注意護患溝通技巧在皮膚科護理中的應用。溝通的技巧如下。

1.2.2.1疾病介紹。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應根據患者受教育的程度采用不同文化程度的語言,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容易理解,讓患者及其家屬明白該疾病的性質及其他知識,做到盡量解釋患者與家屬提出的關于疾病的問題。

1.2.2.2使用保護性語言。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當涉及患者隱私的時候,對于不必要的不必提及這類問題,如果必須了解的,在溝通詢問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情緒,語言盡量做到真誠、謹慎,得知患者隱私后,尊重患者,向患者承諾替他保密[2]。使用保護性語言,有助于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

1.2.2.3心理護理。因為皮膚科疾病中絕大多數影響美觀,給患者的心理帶來較大的負擔,為了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有助于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1.2.2.4加強護理查房工作。護理人員應堅持定期查房工作,無論多忙,也不能忽視這一工作,護士長及時評估查房結果,提出建議和意見,如:疾病的起因、臨床表現、發展、護理措施等,促進護理工作的全面性,增加患者的滿意度。

1.3統計學方法 得出研究指標,試用SPSS17.0統計軟件收錄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方法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經在常規護理上注意護患溝通技巧護理后作比較(P

表1兩組患者經護理后效果對比[n(%)]

組別 總例數(n) 治愈(n) 顯效(n) 有效(n) 無效(n) 總有效率

對照組 52 10 20 10 12 40(76.9%)

觀察組 52 19 25 6 2 50((96.2%)

2.2觀察兩組的治愈率、患者滿意度、并發癥,并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組別 總例數(n) 治愈率[n(%)] 患者滿意度[n(%)] 并發癥[n(%)]

對照組 52 10(19.23%) 25(48.07%) 4(7.69%)

觀察組 52 19(36.54%) 39(75.00%) 10(19.23%)

3討論

皮膚覆蓋全身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是體內各器官和組織免受化學性、物理性、機械性和病原微生物侵襲,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質侵入人體內,且可防止體內電解質、水分和其他成分的丟失,不僅能參與人體代謝過程,還能保護人體[3]。因此皮膚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更加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更加耐心、細致及注意溝通技巧,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

在臨床研究中,我們發現良好的溝通技巧需要我們做到疾病介紹、使用保護性語言、心理護理、加強護理查房工作。疾病介紹讓患者及其家屬明白該疾病的性質及其他知識,有利于患者與家屬配合護理工作;使用保護性語言應注意患者的情緒,保護患者隱私,有助于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有針對性的治療,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有助于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加強護理查房工作要求護理人員應堅持定期查房工作,護士長及時評估查房結果,提出建議和意見。

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要求語言溝通,還需要求良好的非語言溝通技巧[4],如肢體語言、目光的交流,微笑以對。對患者和藹,溝通語言親切,當患者情緒不好時,要做一個合格的聆聽者,知道患者的困難,耐心幫他解決,使患者的心理處于良好的狀態。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他們的治療護理能力,還要求他們解決患者心理上的問題,而這需要護理人員自身良好的修養、豐富的閱歷還要求其有足夠的耐心,不斷學習新知識,結合臨床實際,有效運用溝通技巧。溝通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它有助于建立與患者的良好關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工作中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助于護理工作的效果與良性開展。

參考文獻

[1] 高書峰. 溝通技巧在護患關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國民康醫學. 2010(08)

[2] 車珊. 護患溝通技巧與臨床效應[J]. 中國醫藥指南. 2008(08)

篇4

【關鍵詞】 護患溝通技巧;產科護理

產科是醫院醫患糾紛發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為了避免或減少醫患糾紛,除了醫療人員須得與患者保持和諧的關系以外,護患關系也必須和諧,而溝通技巧是促進并和諧護患關系最好的一種劑。尤其是在產科,因為關系到母嬰兩條生命。因此,產科護理中的溝通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護患溝通是指護士在從事護理服務過程中與患者交感互動所形成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的溝通。隨著人們對健康內涵理解的不斷加深,患者既希望從護患溝通中獲得與健康相關的知識以配合治療,也希望從護患溝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這就要求產科護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構建一個溫馨、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筆者在產科一線從事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多年,通過多年的邊工作邊學習邊思考邊實踐,對如何提高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增進護患關系,總結出如下三點工作體會:

1 了解產科護理工作的性質及特點

1.1 產科護理工作緊張忙碌,患者與家屬期望值高,涉及隱私、倫理方面的問題多,患者角色與其它內、外科病癥患者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1.2 產科患者都是女性,所以具有護理對象的特殊性。女性相對男性而言,性格更為敏感,依賴性更強,生理、心理的變化更復雜。一個女性一旦進入準媽媽階段后,以上個性表現會更加

突出,極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甚至恐慌等心理問題。生產后的患者又會出現憂郁,無所適從等一系列問題。

1.3 在越來越提倡“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的今天,妊娠及分娩已不僅僅是孕產婦的個人行為,而是孕產婦及其家庭共同參與的家庭行為。因此,在產科護理工作中,護理對象還不僅僅只有患者這個即將成為母親或已成為母親的角色,還包括其胎兒或新生兒,甚至還有患者丈夫及其父母等其他家庭成員。以上無論哪類角色,既相互獨立,也相互影響,無形中也自然增加了產科護理工作的難度。

2 對產科患者進行心理分析

產科患者都是女性,因為生理與心理的不同,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害羞,對醫務人員提到的問題,羞于啟齒回答,甚至會在體檢過程中羞于配合;其次表現出來的就是擔心或恐懼,擔心胎兒會有什么問題,恐懼生產時的痛苦,尤其是害怕疼痛;少數臨產時的患者還會有來自家族觀念的壓力,表現出焦慮或緊張的情緒。無論患者是哪種情緒,都要求我們的護士必須要要有足夠的耐心,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懂得恰當有效的溝通。

3 鍛煉并提高護患溝通技巧

3.1 正確分析護患溝通障礙因素

3.1.1 護士方面

3.1.1.1 部分護士職業道德意識不強,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責任心不強,缺乏耐心,認為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對患者態度冷漠,缺乏真誠。

3.1.1.2 護理隊伍年輕化,工作閱歷淺,缺乏工作經驗,觀察產程不細致,對突發性病情變化不能做出正確判斷,不能及時報告醫生。

3.1.1.3 護患溝通交流信息過少。由于當今患者的維權意識增強,護士擔心解釋太多,禍從口出,不能有的放矢地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正確及時的心理疏導。

3.1.1.4 對患者隱私保密不夠,實行各種醫療護理操作時忽略患者的害羞、恐懼心理,未予適當的遮擋。

3.1.2 患者方面 不同的患者,由于年齡、職業、經濟、受教育程度以及對健康的關注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對護理的需求及期望值不一樣。因此,同樣的服務方式也可能導致與不同患者的溝通障礙。

3.2 掌握溝通技巧

3.2.1 加強學習,積累豐富的專業知識及人文知識,包括心理學知識,增強綜合素質。

3.2.2 加強培訓和教育,培養護士群體和個人積極的情緒和情感,提高情商,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

3.2.3 微笑、真誠、保密性地服務,以獲得患者的信任、理解與配合。

篇5

【關鍵詞】急診輸液;護患溝通;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100-01

引言:

急診患者多為緊急危重的患者,其病情變化較快,護理操作流程復雜,并且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較多,極易發生各類突發事件[1]。急診輸液需要面對各類患者,其面臨著病人數量多、流動性大、病情繁多以及用藥復雜等問題,是醫院中最易發生各類糾紛的科室[2]。本院通過在急診輸液護理中應用護患溝通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接種靜脈輸液的248例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1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5例,平均年齡為38.28+4.35歲。干預組1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6例,平均年齡37.95+4.5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輸液護理,包括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和心理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護患溝通,其實施方法如下。

1.2.1樹立優質形象

醫護人員的形象,能夠表現出其自身的修養素質,并為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與患者交流溝通時,要秉持真誠、耐心、熱情的服務態度,積極滿足患者的合理心理需求,消除患者緊張、恐懼感,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輸液治療。

1.2.2充分尊重患者

在護理過程中,要尊重患者及家屬,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和態度。在查找、呼叫患者時,采用適宜的稱呼方式,避免由于不宜的呼叫發生而引起患者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

1.2.3溝通技巧的應用

護理人員要認真學習溝通技巧,并將技巧應用在日常護理工作當中,通過使用安慰性、鼓勵性的言語,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在于患者溝通時,需要把握時機,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耐。

1.2.4非語言溝通技巧的應用

在護理中,護理人員除了應用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外,還可以通過微笑、鼓勵性的眼神和安撫性動作給予患者以臨床安撫[3],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3效果評定

本次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_90》對兩組患者進行輸液后焦慮情況和人際關系敏感因子測評,其分數隨效率因子得分增高而提高。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滿意度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種,整體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同時對護患糾紛情況進行統計。

1.4統計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對照組患者整體滿意度為82.25%,護患糾紛發生率為14.52%;干預組患者整體滿意度為95.16%,護患糾紛發生率為2.42%,兩組患者間存在明顯差異(見圖1),P

3討論

急診科所接收的通常為病情突發的患者或者需緊急救治的患者,是醫院極易產生糾紛的科室。在急診科救助的患者,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一系列不良情況,為患者和醫護人員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4]。

在急診輸液護理中開展護患溝通,護理人員運用溝通技巧,給予患者關懷與安撫,使患者感到安心與溫暖,提高了患者的遵醫性,使患者可以積極配合治療。研究發現,通過進行護患溝通,可以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使病人的人際關系敏感因子趨于正常水平[5]。同時也降低了患者對疼痛的感知度,減少了輸液風險發生率。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降低其機體應激反應程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也進一步的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結 論

在急診輸液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護患溝通,能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降低了患者對疼痛的感知,減少其不良情緒的產生和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明顯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為醫院數量了良好的醫療形象。

參考文獻:

[1]趙英.運用護患溝通技巧防范護理糾紛發生[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7):169.

[2]鐘娟,謝小華.急診輸液護理中護患溝通技巧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07):110-111.

[3]王維花,穆愛蘭.護患溝通對急診科護理滿意度及風險事件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54-57.

篇6

【關鍵詞】產科護理;護患溝通;技巧應用

護理糾紛的產生大部分都是因為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有障礙,產科護理中護患矛盾更多。護理人員如何保證產婦的心情,確保產婦在分娩之前心情舒暢,從而降低護患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產科護理人員具備一定溝通技巧。

1 產科護理中護患溝通的技巧分析

1.1 產科護士要取得產婦的高度信任

這主要依靠嫻熟的操作技術以及扎實的理論知識,在護理過程中與產婦溝通交流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整潔、不急躁、健談大方,而且走路要輕盈、說話要清晰并注意語氣,對負責的產婦名稱要牢牢記住,堅決杜絕直接以床號來稱呼產婦,在最初交談時可以直接稱呼產婦名字,在熟悉之后可以將姓去掉直接稱呼小名,這樣有利于關系的拉近,能促使護士和產婦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產婦從這些小細節就能感受到護士的細心、關愛和友好,從而對護理人員更加信任并逐漸有依賴感。大部分的產婦都會有焦慮急躁和緊張的反映,其家屬也會有輕度的焦慮,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所以當產婦心情焦慮的去病房后,護士要熱情、積極的接待產婦,爭取通過自己積極樂觀的情感去感染產婦,讓護理和產婦之間更加友好,快速消除陌生的感覺,這樣產婦心理的焦慮和恐懼就會大大降低。微笑是交流溝通最好的方式,面對產婦要露出甜甜的微笑,在產婦心情焦慮時給予鼓勵的延伸,或者只是一個親切的稱呼都能消除產婦的煩擾,護理人員只要將產婦當作親人來對待,那么產婦就會十分信任護理人員。

1.2 護理人員在于產婦溝通時,一定要重視說話的技巧

而且非語言交流技巧也很重要,所以護理人員要掌握一定的非語言交流方法。與產婦說話音量不要太高,而且要讓產婦清晰的聽到,如果產婦有任何問題一定要細心、耐心的解釋清楚,語言要通俗易懂,盡量不要用醫學專用術語。對產婦的問題一定要根據生理和理論依據進行解釋,不能隨意編造,這樣可能會誤導產婦甚至發生矛盾。溝通過程的語言盡量詼諧、輕松,營造一個幽默自在的環境能讓產婦心情放松,同時也使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產婦在臨產之前也能保證心情舒暢。非語言交流主要是指肢體語言、態度、表情等,如果在每次和產婦交流溝通時都以真誠的微笑去面對,那么產婦在被護理的過程中就會感到快樂溫馨。護理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從產婦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就能更好的為產婦考慮,熱情積極的對待所有產婦,產婦宮縮時要緊緊握住她的手,給產婦心理安慰和力量。

1.3 產婦分娩開始和胎兒娩出兩個階段,護理人員通過非語言溝通與產婦交流非常重要

護理人員一定要緊緊握住產婦的手,給產婦足夠的力量和支持,為產婦擦拭汗水并撫摸額頭,讓產婦對護理人員更加依賴和親切,在順利娩出胎兒后要立刻向產婦描述寶寶的樣子并告知性別,以喜悅的心情感染產婦,這樣也能有效緩解產婦的疲憊感,分娩后立刻讓產婦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照顧。

1.4 產后護理也很重要

有大部分產婦特別重視胎兒性別,如果性別和自己所期望的有差別,可能出現悲觀、消極或抑郁的心情,甚至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厭倦心理。此時護理人員的首要任務就是安撫產婦并做思想工作,無論男女都是懷胎十月親生的寶寶啊,同時還要經常把胎兒抱來跟產婦接觸,鼓勵產婦抱寶寶時要不斷夸贊寶寶,盡量讓產婦逐漸消減失望的感覺,盡快讓產婦和自己的寶寶建立感情。

2 討論

(1)社會進步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自然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傳統的疾病普通護理升華到心理護理,而且護理理念也向“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護理專業在過去只是治療疾病的輔助專業,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保證病人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專業服務行業。在轉變護士角色的同時,護士的服務和患者需求之間存在很多矛盾,這是護患矛盾發生的主要原因,也體現了患者不滿意護理水平和質量的態度,因此護理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是目前護理行業的重點話題。

(2)產婦在準備迎接自己寶寶來臨之前,出現無助、緊張和不安的情緒是很正常的,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急需家人的關心,而在醫院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懷就更加重要。分娩時還要忍受疼痛,產婦就會更加有心理壓力,產婦護理就要想方設法消除產婦的心理壓力、減輕產婦負擔,幫助產婦順利的完成分娩整個階段,并對產婦心理和胎兒健康更加重視。本研究組對目前醫院的護理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0%,其中有100份是針對常規護理人員的調查,其余100份是針對利用溝通技巧的護理人員的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整理分析后發現,產婦對利用溝通技巧的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將近百分之百,具體結果如表1。

從上表就能看出護理人員利用溝通技巧調節與產婦的關系,能大大提高患者滿意度,經過研究表明在產婦分娩前期、中期和后期心理和生理都會有相應變化。前期是產婦心情緊張焦慮最嚴重,產婦會對分娩有極度恐懼,緊張、不安、焦慮甚至恐慌,此時就需要護理人員盡量轉移產婦的心情,利用語言溝通并配合肢體動作和表情等,為產婦營造輕松溫馨的環境。產婦中期的宮縮會更加嚴重,宮縮帶來的疼痛會讓產婦更加恐懼和無助,所以要以肢體語言為主來轉移產婦的無助和疼痛。后期的主要問題來自于產婦對寶寶性別的期望,自己的寶寶和期望的性別不同而導致心情抑郁,護理人員要和家屬共同消除產婦的這種悲觀心理,盡快讓產婦恢復正常心態并配合產后的護理和恢復治療等。

3 結束語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倡導文明服務的今天,優質護理以其對“人、健康、環境、護理”的獨特見解,把護理連同美麗和愛融為一體。產婦護理工作過程中,如果能夠科學合理的通過交流技巧拉近與產婦距離,增進護患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護理的態度和服務質量,有利于產婦的滿意度,在臨床醫學上非常值得進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岳樹錦.成翼娟.影響護士應用治療性溝通技巧的因素及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4).

[2]倪利蓉,陳紅宇.護患溝通的實施體會[J].南方護理學報,2013(7).

[3]陳慧瑛,王蕾,阮洪.護患溝通本在改善護患關系中的作用[J].護理雜志,2013(5).

[4]李春艷,范虹雨.淺談新形勢下的護患心理溝通[J].吉林醫學,2007(4).

[5]付玉.護患溝通在分娩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4).

[6]李梅華,何志堅.分娩期助產士與產婦的語言溝通技巧[J]. 海南醫學.2009(5).

作者簡介

篇7

關鍵詞:護患溝通;技巧;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344-01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湖北省三級甲等醫院肝膽外科新入院病人。2012年2月到7月為實質研究階段,其中研究對象為100例新病人,年齡18~76歲。

1.2 方法:通過調查問卷的進行資料收集患者對護士與之溝通的期望及溝通內容

1.3 結果:在100例新病人中,80例患者希望每日護士至少與之溝通一次,占比例為80.00%;有94名患者選擇護患溝通內容與疾病有關,占比例為94.00%。

1.4 討論:護患溝通是護患雙方對醫療護理活動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它使雙方能充分有效地表達對醫療護理活動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而對于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向患者提供正確信息以及提高治療效果是非常重要的[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患溝通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所關注,它不但能避免醫療糾紛,而且能加強醫療效果,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值得重視。

2 護患溝通的技巧

作為護士,不僅要努力使自己具備博學、負責、耐心、細致的優秀品質,加強職業道德和內涵氣質的修養,更應該學習人際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備了崇高的職業道德、良好的文化修養、精湛的專業技術、嫻熟的溝通能力,才能有理有據、應對自如[2]。

《護患溝通技巧案例》 有報道,臨床上80%的護理糾紛是由于溝通不良或溝通障礙導致的;30%的護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據不同的情緒采用不同的溝通技巧;83.3%的護士對溝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護士認為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應不加理睬。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目前護士的溝通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要求還遠遠不相適應,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溝通的理念、知識和技巧。

2.1 語言溝通: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交流工具,而語言禮儀則可以傳遞尊重、友善、平等的信息,給對方已關懷和溫馨的感受。在護患交往中,恰當使用禮貌性語言,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不傷害患者自尊,對患者的稱謂要有區別、有分寸,可視年齡、職業選擇不同的稱謂。在稱謂上如果不是“三查七對”時盡量不要直呼其名,也不可用床號稱呼。原則為:要根據病人身份、職業、年齡等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力求確當;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在初次見面呼名喚姓不禮貌;不可用床號取代稱謂;與病人談及其配偶或家屬時,適當用敬稱如“您夫人”、“您母親”、“您父親”,以示尊重。

2.2 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又稱體態語言,是指通過人的目光、表情、動作和空間距離等來進行人與人的溝通,在進行護患溝通時常能表達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意思,且能充分體現護理工作者的風度、氣度,有助于提高溝通效果,增進和諧的護患關系。

2.2.1 面部表情:據研究發現,交往中一個信息的表達=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面部表情。可見,面部表情在非語言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微笑是最常用、最有用的面部表情。護士常常面帶欣然、坦誠的微笑,可以給病人帶來很大的感染力,使他們能夠在本能上相信我們。病人焦慮時,護士面帶微笑與其交談,就如同給病人注了“安慰劑”;病人恐懼不安時,護士鎮定、從容不迫的笑臉,能給病人以鎮靜和安全感。再就是眼神,恰當地運用眼神,能調節護患雙方的心理距離,如在巡視病房時,盡管不可能每個床位都走到,但以眼神環顧每位病人,能使之感到自己沒有被冷落;當病人向你訴說時,應凝神聆聽,讓患者意識到自己說的話已經被你聽進去了,這樣他們才會覺得這是被重視、被尊重的。

2.2.2 手勢:手勢配合口語,可以提高表現力和感應性,這是護理工作中較常用的。比如在病人腹痛時,在詢問病情的同時,用手觸摸患者腹部皮膚可以讓患者感覺到我們護理人員對他的關心。

2.2.3 體態、位置:工作中體態、位置是否恰當,反映護士的職業修養和護理效應。站立時雙腿挺直,雙臂在軀體兩側自然下垂,收腹挺胸,不依墻而立。坐姿應上身自然挺直,兩腿一前一后,屈膝,平行或交叉,能顯示高雅、文靜。當病人痛苦時,護士主動靠近病人站立,且微微欠身與其對話,適當撫摸其軀體或為其擦去淚水,會給病人以體恤、寬慰的感受。

3 小結

護患溝通是護士進行護理活動最基本要求,它與護理知識和技術同等重要。良好的護患溝通增強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增進了解,協調關系,相互信任,從而減少沖突、矛盾、糾紛,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真正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和“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服務理念。

參考文獻

篇8

隨著當今社會逐步步入老齡化,最近幾年各地成立了養老機構,來這里的老年人,他們大多數患有糖尿病、腦中風、高血壓、冠心病、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生理上耳聾、眼花、大腦反應遲鈍、感覺不靈敏、行動不便、大小便不能自理等,加之退休、患病,在社會及家庭的角色地位都發生了變化,因而從生理到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會產生失落、孤獨、悲觀、焦慮的情緒,缺乏安全感,擔心疾病治不好會離開人世,所以護理人員與他們溝通起來費時費力,有很大難度,然而只有掌握與老年人溝通技巧,才能有效溝通,真正了解他們的病情及思想動態,讓老人及家屬滿意。

要用真誠的態度對待老人,使他們感到來自護理人員真摯的關心,才能使他們愿意與護理員交流,說出自己的不適與想法。

尊重老年人:他們雖然年高體弱身患疾病,但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為國家為社會做出過貢獻,當今社會的文明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是老一代人用智慧與辛勤勞動和不斷努力進取換來的,有的人現在所患疾病還是當年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他們往往覺得自己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應該得到尊重,因此在與他們溝通時一定要尊重對方。

主動與老人溝通,會使他們感受到被關心、重視,從而產生與護理員溝通的愿望,愿意說心里話,為良好的溝通奠定基礎。

老年人一般說話語速較慢,絮叨,擔心別人聽不懂或由于自己記憶差思障礙會把說過的話反復說幾遍,因此與他們溝通時一定不能著急,發揮善于聆聽的技巧,耐心聽才能聽清楚他們所要表達的問題,然后用較慢的語速耐心的一條一條的進行解釋說明,有時要反復說他們才能夠理解并接受。

個性化:許多老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所處社會家庭背景不同和身體原因,對于護理員語言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差異,因此在與他們溝通時充分注意到對方特殊性,有針對性的選擇適于語言和溝通方式,才能有效的溝通。

注意外在形象:護理員良好的職業形象,規范的言談舉止,清潔整齊的著裝,面帶微笑與老人溝通,會讓老人感覺到猶如春風一樣清新,讓人賞心悅目,溝通也就會輕松愉悅得順利展開。

溝通時應用巧妙而得體用自己的語言和合適的稱謂,會為溝通打開渠道;同時與老年人溝通時一定要盡量把問題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來進行表述;有時應用一些幽默來活躍氣氛或化解尷尬僵持的局面,會使溝通愉快地進行下去,大部分老年患者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很難說服,溝通時不妨應用幽默,換個角度去講,開著玩笑去講,常常會使他們破涕為笑。

認真聆聽避免爭辯,有時老年人由于種種原因會產生不解,誤會或由于言語障礙表述不清,無論哪種情況,護理員都要耐心傾聽,表現出一種很認真的樣子,切忌一邊干活一邊聽或注意力不集中,那樣他們認為護理員對他們不尊重不重視甚至會惹他們生氣,更不要爭辯,而要在聆聽完全部敘述后再追問還有沒有其他問題了,之后再心平氣和的耐心給與解釋答復,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利用肢體語言,恰當表情,表示同情、理解、支持;當老人在受疾病折磨、情緒激動、痛苦絕望,或耳聾失聽時,最好的溝通莫過于護理員主動為患者倒上1杯水、拉拉被角、點頭示意、送去一個微笑、遞去一個同情眼神,或伸出手為他們輕輕做做按摩、握握肩臂都會給老人帶來安慰,在老人心中留下良好印象。也傳遞了來自醫護理人員關心關愛的信息。

多給與安慰鼓勵和贊揚,中國有句俗話叫“老小孩”,的確,有時老人就像小孩一樣喜歡聽護士多給予其一些安慰鼓勵,特別是當護理員對他們表揚和肯定時,老人會表現出孩子般的滿足感,有的還會表現的很不好意思,但此時他們總會報以滿意的微笑或低頭默認。

以上是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在與5000多位老年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終結出的一些粗淺經驗,提供給大家探討。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兒童;溝通技巧;途徑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 護理模式已由以疾病為中心― 以患者為中心― 整體護理轉變, 與患兒進行良好的溝通是現代醫學模式中兒科整體護理模式的一個重要環節, 是廣大兒科護理工作者關注和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 1]。

1兒童的特點

1.1不能清楚地表達情感由于發育水平有限,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表達個人需要的方式不同。1歲以內的嬰兒語言發育尚不成熟,多以不同音調、響度的哭聲表達心身的需要,1―2歲幼兒開始學習語言,常有吐字不清、用詞不準確等現象,3歲以上兒童,可通過語言并借助肢體動作,形容、敘述某些事情,但容易夸大事實,摻雜個人想象,缺乏條理性、準確性。

1.2缺乏認識和情感分析能力學齡前兒童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直至學齡初期,才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作為主要的思維方式。

1.3父母教育態度和方式有些父母對兒童過度保護,溺愛孩子,是孩子的人際交往比較局限,接觸面狹窄,不能從廣泛的交往中體驗他人的情感、意識以及價值觀念等。

2與患兒溝通的途徑與技巧

2.1創造一種快樂、友好的氣氛環境設計要有歡樂的特點,室內光線明亮,裝飾宜采用暖色調,配以有趣的壁畫、小桌子、小椅子及必要的玩具和游戲設備,以創造一種良好的溝通氣氛。

2.2 與患兒的語言溝通語言溝通始終貫穿整個護理工作中, 護士要善于引導患者說話, 關鍵是看護士對患兒是否有同情心。同時護士應通過敏銳的觀察力, 根據患兒好動、好玩、活潑、情感表露直率而單純、注意力易轉移的特點, 在穩重大方的同時與他們做做游戲、講講故事取得他們的歡心, 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要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 不要訓斥患兒, 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護理操作前還可運用激將法、對比法, 給他們講一些/ 同病相憐的小動物的故事, 用虛構動物的勇敢, 換取他們的勇敢, 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 2] 。

2.2.1 主動介紹初次接觸時主動向患兒及家長介紹自己,親切詢問兒童的名字、年齡、幼兒園等兒童熟悉的生活與事情,可縮短與兒童及家長的距離。

2.2.2注意聲音效果 掌握談話時聲音的技巧,稍慢的速度,適當的音量,親切的語氣能引起兒童的注意與反應。同時在談話中稍加停頓,給兒童理順思路的時間。

2.2.3使用適當的方式 溝通時需了解不同年齡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解水平。對幼兒可模仿童腔“牙牙語”,重疊詞等,在談話中,不用否定方式,而采用其能理解的方式。

2.2.4真誠理解對兒童某些幼稚、夸大的想象、分析,應采取誠懇的態度,表示接受與理解,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以此作為諷刺、取笑兒童的話題,而失去兒童的信任。

2.3與兒童的非語言溝通

2.3.1親切和藹的情感表達在非語言溝通中,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親切和藹的情感表達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兒童消除緊張情緒,增加交流的主動性。即使是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嬰兒,若看到對方表情嚴肅地面對自己時,也會緊張,甚至啼哭。對嬰兒來說,撫摸是更有利于情感交流的形式,可以利用懷抱、撫摸向嬰幼兒傳遞“愛”的信息,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如與患兒溝通時,要保持良好的情緒,除特殊需要,一般不要戴口罩,以使患兒經常能看到護士的微笑,縮短雙方情感上的距離。

2.3.2游戲兒童時期生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活動是游戲。與兒童溝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游戲。兒童可以從游戲中學習知識,認識世界,處理周圍的關系,適應社會的要求。兒童以游戲表達他們對家庭、社會的感受,發泄自己的情緒。如在醫院,進行適當的游戲可很快縮短護士與患兒間距離;通過游戲可減輕由于疾病和住院對患兒產生的壓力;通過游戲護士可以評估兒童的認知狀況,進行相關的干預和評價;同時,在治療性的游戲中,護士可鼓勵、幫助、教育患兒,使之消除因住院和疾病導致的不良情緒。

2.3.3 繪畫兒童圖畫可有各種含義,多與個人熟悉的、體驗到的事情有關。通過繪畫,兒童可表達愿望,宣泄情緒,通過繪畫與兒童交流,了解和發現存在問題,繪畫可幫助兒童表達感覺,反應復雜的心理狀態。如畫面多處涂擦、重疊,與兒童矛盾、焦慮的心理有關,個體形象的大小,可反映兒童心中的重要性。因此,可結合兒童的背景資料、具體情況,進行綜合、細致的分析,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態。

2.4 與患兒家長的溝通 通過與家長的溝通可獲得兒童大部分信息。在與家長溝通中,可采取適當的沉默、傾聽、觀察,并配合接受、尊重、移情等方法,充分理解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例如當兒童患病時,家長常有內疚、苦惱、焦慮的心理,這些情緒同樣也可引起患兒的不安。因此與患兒家長的溝通,一方面可借助家長促進與患兒的交流,另一方面則提供家長放松其緊張焦慮情緒的機會,使患兒及家長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安心接受治療。在此時要注意談話的意見或信息的負荷,避免加重家長的焦慮情緒而阻礙溝通。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急癥 溝通技巧 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317-01

急癥患者發病急、病情重,有的患者甚至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病情,護士面對的不僅是生命垂危的患者,而且要面對焦慮、煩躁的親屬等。因此。急癥患者語言溝通困難,難度較大。護患關系是指護理過程中護士與患者之間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工作性、專業性、幫的人際關系。有效的護患溝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缺乏溝通或無效溝通將導致護患之間產生誤解或沖突。因此,良好的溝通技巧是建立和促進護患關系的基礎。針對此特點,我們總結了一套溝通技巧,現總結如下:

1 護理溝通技巧在急癥各環節中的應用

1.1 急癥就診中的護理溝通技巧 急癥患者發病急、病情重,普遍存在急躁情緒,不易建立信任感,對接診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言談舉止、精神面貌均甚敏感,影響著患者及家屬對醫院的信任度,關系著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涉及到治療配合與否的問題。因此,必須重視護理溝通技巧的應用,對待患者要有愛心、責任心和同情心。在最初的交往中應用言語性溝通技巧把握好護患沖突的主要癥結,積極、主動、誠懇地做深入細致的疏導、解釋。讓患者產生信任感。同時, 積極應用非言語性溝通技巧。在非言語性溝通中面部表情是最豐富的,是護士的儀表、行為、舉止在面部的集中體現, 對患者的心理影響很大, 所以,護士的表情要親切自然,微笑服務。

1.2 急癥檢查時護理溝通技巧 急癥檢查包括醫師詳細查體和安排相關檢查,如化驗、Cr、透視、超聲等。患者與家屬是否配合需護士應用溝通技巧進行協調。急癥過程中患者及家屬焦慮是最常見的心理應激反應,焦慮的水平取決于當事人對情況的主觀評價、人格特征、既往經驗以及對未來結果的估計等,焦慮過度、持久則影響人的認識能力,妨礙人們準確地認識和考察自己所面臨的挑戰與環境條件,就難以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決定。

急癥患者及家屬焦慮的同時。加上對疾病的恐懼。對醫院環境的陌生及對治療的疑慮等,如護士態度稍生硬、解釋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就會產生攻擊。所以,護士在了解急癥患者常規心理的情況下需應用護理溝通技巧協調好護患關系。我們應用角色置換的護理溝通技巧,使自己處于家長的位置上,對家屬的心情表示理解和體諒。并耐心地說明各種檢查對明確診斷與治療的意義。經過言語溝通,使家屬由焦慮過度而做出的非理性沖突轉變為恢復正常的認知功能,促使了醫療措施順利落實。

1.3急癥搶救時的護理溝通技巧 急癥患者病情急、危、重癥者占多數。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出血、呼吸衰竭、休克等,往往需緊急搶救,病情有時變化很快, 以致家屬對預后難以接受。搶救過程中要用恰當、嚴肅的言辭及時與家屬進行言語溝通。

交待病情的變化情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配合。由于家屬不配合或不能接受患者死亡或預后不良的殘酷現實可引起糾紛。所以,在應用言語溝通技巧的同時,又要應用非言語性溝通技巧協調好護息關系,如嫻熟的搶救技術,嚴謹的工作態度,文雅的舉止等,以取得家屬的信任。與此同時,注意家屬的心理反應,如對危重患者搶救無效時,應根據家屬心理需要進行感情搶救,使家屬心理有一段適應的過程,以能承受不幸消息的打擊。

1.4急癥留觀治療時護理溝通技巧 留觀治療患者的病情變化快。留觀病房患者流動性大,病區秩序相對雜亂,護士更需應用溝通技巧協調護息關系。急危病人的觀察當中,我們耐心地向患者家屬作出解釋,告知患者出現的癥狀,隨著病情的好轉會逐漸減少。患者的這些癥狀逐漸消失, 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可保證治療的正常進行。

1.5 急癥會診與收治時的護理溝通技巧 急癥就診的急、危、重、疑難患者常需各專科會診。會診醫師能否及時趕到,特殊藥物能否及時用上等。都將涉及并集中到急癥科的醫護人員身上,因此,需要應用護理溝通技巧協調。理解、尊重、體貼患者,多與他們交談進行言語溝通,建立和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此,要把握好護患沖突的主要癥結,掌握護患沖突的調控技術,不斷加強護士的角色意識,充分體現出醫院“救死扶傷” 的宗旨和急癥的“急” 字。

2 急癥護理溝通技巧應用體會

2.1 護士應用護理溝通技巧應以情感為紐帶。“愛與奉獻”是護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也是急癥護理中避免糾紛的前提,溝通技巧也是在這個前提下發揮作用的。

2.2 應用護理溝通技巧使護理工作趨于圓滿,避免了醫療糾紛與差錯,賦予了醫療護理工作的藝術性、哲理性,減少了護患關系之間的矛盾,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總之,護士應用護理溝通技巧應以情為紐帶。“愛與奉獻”是護士職業的集中體現,也是急癥護理中避免護患沖突的有效措施,從而提高病人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率。有效溝通能促進護患、醫護、護際關系健康發展,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圍,同時護士也能通過溝通識別和滿足患者的需要,最終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田紅.談臨床護理溝通的技巧[J].實用護全科醫學,2006;6(4):638.

[2]韓志東.護患溝通在護理實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4,10(10):781.

[3]林騰珠,胡冬梅.溝通技巧在急癥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護理學雜志2010,2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