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代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6 00:30: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后現代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后現代性

經濟法的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研討

一、現代性的哲學考察與法范式理解

要了解和把握經濟法的現代性,應從“現代性”一詞作為哲學范疇的角度加以考察。將“現代主義”界定為一種社會思潮或文化運動,將“現代化”界定為實現“現代性”的一種過程。〔1〕

這種觀點受到普遍認同。具體地說,現代化在更多意義上有可物化的形態與體現,如社會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變遷,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工業化、城市化、政治民主化、市場經濟化、信息化、知識普及化以及意識形態理性化等方面?,F代性則常常被視作既定的反思時代精神、反映文明變遷規律的哲學范疇中加以理解。有關“現代性”的界定有不同的理解和側重。比較著名的概念界說有如下三個?!?〕

一是吉登斯將現代性看作是現代社會或工業文明的縮略語,它包括從世界觀(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態度)、經濟制度(工業生產與市場經濟)到政治制度(民族國家和民主)的一套架構。二是哈貝馬斯把現代性視為一項“未完成的設計”,它旨在用新的模式和標準取代中世紀已經分崩離析的模式和標準,來建構一種新的社會知識和時代,其中個人“自由”構成現代性的時代特征,“主體性”原則構成現代性的自我確證的原則。三是福柯將現代性理解為“一種態度”,而不是一個歷史時期,不是一個時間概念。學者宋林飛的概括基本有助從一般意義上來理解現代性?,F代性是一個歷史斷代的術語,是指接踵中世紀或封建制度而來的新紀元,涉及各種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以及文化的轉型;現代性對立于傳統社會,代表著革命、創新與動態?!?〕

現代性的知識譜系不妨概括為:知識可被無限探尋,對人類而言是一種福祉;客觀性不僅是好的,也是可能的;基礎主義是知識的模式;認知個體是認識過程的典型主體;實在的結構具有理性,遵循某種有序的型式。〔4〕這是從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上內在的把握現代性社會屬性的語境線索。

從啟蒙運動中得到確立的理性、科學和自由,實質的構成了現代性的內核。作為被普遍接受的社會規范,法具有的現代性同樣反映在法范疇的精神氣質和行為方式上。簡言之,法的現代性實質就是指法的理性化。現代法律所具有的公開性、普遍性、自治性、權威性、合理性、確定性、層次性、可塑性等特征,〔5〕可視作法的理性化、現代性的直接體現?,F代性的法范式意義在于法律型秩序成為社會合法性基礎的理性選擇與確證。韋伯認為,在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轉型中,具有實現合理功利預期色彩濃厚的目的理性壓倒感情、信念、習慣等人的傳統行為動機與范式,也就決定了理性法律、法治成為社會秩序的主導模式,體現現代性的現代化過程其實不過是祛魅(排除神意與一般情感)的法治化實現。經濟法與其他部門法無非都是法治理念、威權、實施、影響的系列化、具體化。法律應當通過民主的方式產生、法律的基本價值追求不能脫離公平、正義、秩序、社會和諧發展,法律通過有效實施獲得對社會和個人的真正影響,這些現代法治的元素均體現著現代性的精神氣質與行為方式。

查看全文

網絡傳媒后現代性探析

摘要:隨著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網絡傳媒以其不可阻擋的勢頭和無法替代的優勢迅速滲入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諸多領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本文將后現代社會的特點作為出發點,探討中國網絡媒體發展的趨勢和后現代性,揭示網絡傳媒后現代性趨勢形成的一般規律,并對網絡傳媒的未來發展作出預測與展望。

關鍵詞:網絡傳媒;后現代性;微電子媒介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20世紀70年代以來,從哈桑、羅蒂、詹明信到博德里拉、德勒茲、鮑曼,后現代性和現代性的關系問題成為西方思想文化界討論的熱點。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在1979年出版《后現代狀況:關于知識的報告》之后更是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哈貝馬斯—利奧塔”之爭,這場爭論使“后現代性”的概念在整個西方文化界廣泛傳播,后現代性問題和現代性問題富有戲劇性地弱化了原本大眾熟知的意識形態和霸權概念,文化研究的新時代已經到來。與其將“后現代主義”作為一種社會階段,不如把它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后現代性以對現代性的批判為出發點,倡導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文化模式。雅克•德里達在《書寫與差異》中用西方社會和文化思潮的“先驗話語、傳統性、合法性和集中的元敘事”解釋了在后現代化進程的推移中,現代社會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和思想的基礎,支離破碎性在文化傳媒及藝術領域成了關鍵詞。從現代性向后現代性的轉折當中所表現的精神文化領域中的裂變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指出,媒介作為傳播介質,其內在規范并控制了傳播內容,使得傳播內容必須依附于特定的媒介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能。電子時代的到來,醞釀出了刺激性強、跳躍性大、感官調動強烈的闡述方式;可一旦淹沒在海量的垃圾信息中,再嚴肅的消息也會被電子媒體那些碎片散落的表達、鋪天蓋地的廣告、光怪陸離的圖形所湮沒。面對信息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波茲曼說:“與其說我們是生活在客觀世界,不如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自己建立的媒介迷宮里。”在這個意義上,現代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新聞信息日益膨脹的數字化時代。

二、網絡傳媒后現代性的表現形態

(一)碎片與解構。大量凌亂無關的碎片包圍和充斥著當下的生活,信息的碎片化使人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網站開始關注普通大眾的觀點,宏大敘事與主流話語被解構了,以個體為主的“微型社會態度”顯露出來。從時間到語言表達上,碎片化趨勢呼吁推進信息整合。在適應時代潮流的碎片化,瞬間捕捉信息、有效快速瀏覽條目的同時,我們應當學會從碎片中提取,而不是讓碎片分散注意力。(二)符號化與模糊性。信息社會“先知”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McLuhan)說:“媒介往往以交互疊加的形式發展,也就是說新的媒介方式的出現沒有意味著舊的媒介消失?!蔽⒉┳哉Q生便以廣泛的影響力使用戶數量迅速攀升。在這場“微革命”中,網民自我創造、自我流行,網絡新鮮詞、網絡特有的表達方式和各種信息符號使得網絡語言迅速崛起,網民會將日常生活中所遇之事與網絡標簽對號入座,詼諧嘲諷、形象犀利,迅速走紅。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逐步交互融合的趨勢下,傳播力度倍加增大。網絡語言的興起有多種原因,或為張揚個性,想要與真實生活中表達習慣不同,引起別人注意;或為掩飾個人私密信息,形成了大量的標點數字符號、音階漢字、外文字母以及語法不通的病句雜糅在一起的表達形式,模糊性成了網絡語言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征。(三)世俗化與庸俗化。物質的極大豐富深深刺激了大眾備受壓抑的享受消費型的生活欲望。人們開始關注生活的細膩性、街頭巷尾的奇聞軼事,于是便催生了傳媒“世俗化”傾向。世俗化和低俗化或媚俗化完全不同,它體現的是一種符合人們原本欲望的基本消費的實踐。這種后現代特征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們隨時隨地曬日常,突顯平民性和娛樂性。人們不再僅僅將建筑生活的偉大理想當作個體的現實追求,反之人們更注重日常生活和精神的滿足,表現出一種對傳統理想精神和主流價值建構的消解。大眾媒介對受眾需求的重新認知和定位充分體現了“受眾本位”意識的回歸,或者說以人為本在電子媒體平臺上得到了踐行。

查看全文

經濟法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論文

論文關鍵詞:經濟法現代性后現代性

論文摘要:現代性是以形式理性、個人自由為精髓,后現代性則是以實質理性為核心,對自由精神進行重塑。經濟法具有濃厚的后現代性:首先,在經濟法領域,自由不再是現代性的個體自由,而是社會自由、實質自由;其次,經濟主體以個人和團體的形式積極參與經濟運行,從而彰顯了經濟法的后現代性;再次,經濟法的有效政府定位正是對現代性下有限政府觀念的反思和重構。

經濟法學界對經濟法的后現代性很少有人提起,學者更多地是對經濟法的現代性給予了關注。而筆者認為,經濟法卻是后現代之法,具有濃厚的后現代性。本文擬從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的內涵出發,對此進行論證。

一、經濟法的現代性之誤解

綜合學者的觀點①來看,主要是從歷史起點、內在精神以及制度構成三個方面說明經濟法與傳統部門法的聯系與差異,以闡釋經濟法現代性。其基本思路是:從經濟法內在和外在的特殊性出發,分析其與傳統法律部門的差異,從而得出經濟法現代性的結論。然而是否可以僅僅因為與傳統法律部門的“傳統性”差異就冠之以現代性之名?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要分析經濟法是否具有現代性,應當從什么是現代性談起。

首先,從時間角度來看,在今天,現代性主要是指大約從17世紀開始以來的這一段歷史演變時期或這個時期的人與事物所具有的性質或狀態。吉登斯認為:“現代性指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大約十七世紀出現在歐洲,并且在后來的歲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影響。②”學者宋林飛也指出,“現代性是一個歷史斷代的術語,是指接踵中古世紀或封建制度而來的新紀元,涉及各種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以及文化的轉型。③”其次,現代性還可以從外在的社會結構層面上來理解。韋伯認為,理性化和合理性是區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關鍵?;诠ぞ吆侠硇院蛢r值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的區分,他認為現代性主要表現為工具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F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就是以形式理性為核心觀念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而建構起來的,因而現代性在社會結構上表現為社會規范的制度化、形式化和程序化。再次,現代性還指向貫穿在現代社會生活過程中的,支配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歷史變遷的某種內在精神。正如舍勒所指出,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不僅是環境和制度的轉化,而且是人自身的轉化,這是一種發生在人的“靈魂和精神中的內在結構的本質性轉化”④。隨著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的結構轉型,人們對自由的追求越來越彰顯出來。哈貝馬斯曾經這樣刻畫了現代性的“自由”:“現代性首先是一種挑戰。從實證觀點看,這個時代深深地訂上了個人自由的烙印,表現在三個方面:作為科學的自由,作為自我決定的自由,還有作為自我實現的自由。⑤”總之,現代性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具有內在張力的整體性概念,理性是現代性的核心觀念,自由則是其根本價值。

查看全文

電視藝術定位與電視文化后現代性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電視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影視文化順理成章的上升至能夠發揮主導作用的文化形態之一。依托于科技的發展,當下正處于媒介融合的“互聯網+”時代,在這個背景之下電視體現出與其他新媒體相互融合的特征,使得電視的傳播方式得到了擴張,傳播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歸根結底,電視文化是媒介文化的一種,電視藝術體現的是電視傳播以及與傳播對象水乳交融的大眾傳媒藝術形態。從事實出發辯證的看待電視藝術的定位以及電視文化的后現代性,有助于電視文化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媒介文化;電視文化;后現代

依托于科技的發展,當下正處于媒介融合的“互聯網+”時代,在這個背景之下電視體現出與其他新媒體相互融合的特征,使得電視的傳播方式得到了擴張,傳播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更深入的滲透到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弗•杰克遜說過,“在電視這一媒介中,一切其他媒介所包含的與另一現實的距離感完全不見了”,通俗來說指的電視的傳播方式可以使得數以億計的觀眾在同一時間關注同一話題,獲得事件的參與感。影視文化順理成章的上升至具有主導作用的文化形態之一。在當今這個時代,以互聯網、微信、微博、手機APP客戶端作為電視輿情傳播的載體,電視觀眾的形象得到了徹底的改觀,區別于以往的“沉默的大多數”,現如今電視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的發表關于電視劇的評價?!盎ヂ摼W+”時代也推動著電視影像的傳播方式的變遷,進一步拓寬了傳播途徑,將電視影像的影響力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電視是一種用于圖像和聲音傳播的技術型產品,依托于其特有的傳播方式,電視傳播的影響力超出圖像或聲音自身的影響力。從技術原理上來看電視利用電子技術作用于靜止或活動景物的光點交換環節,傳遞電子信號并在遠程覆蓋的接受屏幕上出現影像重現。

一、電視藝術的定位

電視究竟是藝術還是傳播媒介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相關學者,一些觀點認為,從本體上來看,電視以較高的效率對文化信息進行了傳播,是一種文化信息的傳播媒介。與電影相比電視的傳播范圍更廣泛,傳播影響力更強。電視是一種更為逼真,極具立體感的全息化的信息傳播媒介,電視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具備了影像、聲音以及運動多個方面的信息,能夠給觀眾帶來一種獨特的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從全息性上來看,電視與電影均體現了這個特性,但這種共性之中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電視的全息性所展現的內容,其真實性更突出;而電影的全息性旨在營造出一個逼真的虛幻空間,具體而言,電影展現的內容更多的是出于迎合觀眾精神世界的需求的考量,電視更偏向于展現現實的生活,提高觀眾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從本質上說,電影更加注重藝術文化性,媒介性位于次要位置,電視的媒介性居于首位,藝術文化性居于次位。大多數電視節目,如新聞、體育比賽轉播等,做大限度的呈現出事物的本來面貌。另一方面,如藝術人生等節目也體現了電視的藝術表現功能。綜合來看,電視藝術是電視的傳播功能同傳播內容相互影響、融為一體的一種藝術形態,主要指的是憑借電視的載體功能,以觀眾審美為出發點塑造審美對象的藝術形態,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電視具有其獨特的藝術屬性。退一步而言,盡管電視的藝術性仍然存在著廣泛的爭議,然而把電視舞蹈、電視歌唱等節目歸入藝術是不可辨駁的。

二、電視文化的后現代性

查看全文

電視劇音樂文本的后現代性分析

[摘要]電視劇音樂文本是電視劇思想價值與主題建構的體現,在電視劇傳播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中國的電視劇音樂自70年代起開始表現出后現代主義特征。本文試從電視劇音樂的文本分析入手,依據后現代主義的“不確定性”“拼貼”“種類混雜”等典型特征,將其與電視劇音樂中相應的文化內涵和創作手法進行比對,以期對后現代主義語境下中國電視劇音樂文本的創作特征及其文化現象進行解讀。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電視劇音樂;文本符號;文本結構;文本風格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中葉出現的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其對文學、藝術、美學、哲學等各領域都有著重要且深遠的影響。誕生于歐洲的流行音樂在20年代中后期同樣受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巨大影響。20世紀20年代流行音樂從西方進入中國并開始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自1958年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誕生后,流行音樂又逐漸與電視劇藝術相融合,形成了電視劇音樂這一新型的音樂表現形式,擁有獨特的藝術形態與創作手法。音樂文本,即人們視覺可見的以種種符號所呈現的各類音樂文件。[1]據此釋義,電視劇音樂文本包括但不限于音樂中的文字、樂譜等形式。電視劇音樂文本在不同的發展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其影響已經越來越大,成為了影視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后現代主義對電視劇音樂的創作影響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初見端倪,電視劇音樂歌詞作為承載音樂表現的重要文本形式,其受到后現代主義的影響更為明顯,表現出更多的后現代主義語境下的創作特征。

一、文本符號:“所指”的“不確定性”

音樂是一種藝術符號,歌詞文本作為音樂符號系統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符號。從語言學角度上看,歌詞也是一種語言符號。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統一體。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部分電視劇音樂的歌詞不再追求傳統的寫作范式,趨于無序化,表意充滿了模糊性。即便是熟悉的意象進行組合,單獨的字詞或許可以從能指的角度看到一些涵義,但完整句子與段落中的“所指”卻毫無頭緒,體現出了無序、解構與反形式。正如利奧塔認為的:“后現代作家和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在原則上并不受制于先前確立的規則,也不能運用那些熟知的規范來對它們做出判斷?!保?]在電視劇音樂歌詞的文本創作中,很容易就能夠找到后現代主義的這種“不確定”性對歌詞符號的影響,此類歌詞中充滿了懷疑和否定。同時,歌詞句式之間也是以“碎片化”的形式來進行斷裂和分割,例如電視劇《過把癮》中的音樂:愛有幾分能說清楚/還有幾分是糊里又糊涂/情有幾分是溫存/還有幾分是澀澀的酸楚愛情的晦澀難懂的確適合在后現代主義充滿不確定與分裂分割的語境下去表現。就電視劇本身的主題來看,歌詞也很好地表現了這一含糊不清、難以辨明的愛的深意。眾所周知,電視劇音樂是為電視劇的表情達意和人物塑造等功能而服務的。電視劇《過把癮》圍繞著愛情展開了一段三角戀的敘事,展現了愛情的模糊、坎坷與磕絆。劇情緊貼現實,卻又不著眼于三人之間的糾葛關系進行刻意煽情。所以,該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創作雖受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卻與電視劇的劇情和主題是相符的。再如電視劇《一仆二主》的主題曲《遇見》的歌詞:聽見/冬天/的離開/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我想/我等/我期待/未來卻不能因此安排電視劇《一仆二主》將經典歌曲《遇見》進行了重新的詮釋演繹與表達,劇情所展現的“主仆戀”“差異戀”本身就與傳統的世俗不相容,符合后現代反叛主流的特征。歌詞使用的意象看似通俗,遣詞造句也并不晦澀,但所勾勒的意境卻讓人難以琢磨。再加上細膩的女生唱腔,更凸顯女性在現代叢林生活中的徘徊、孤獨、迷茫。后現代主義誕生在飛速發展的工業社會中,物質的高度膨脹,人們的內心卻愈加空虛孤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愈來愈少。同時,伴隨著科技和網絡的發達,人們交流不再僅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科學技術反而造成了人們之間的“交往危機”,在這首歌曲中,歌名為《遇見》。陰天、地鐵、排隊、號碼牌這些凌亂散漫的詞語搭配,找不到創作的“主體”,也是“無意識”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懷疑和否定。

二、文本結構:“零散化”的“拼貼”

查看全文

電視文化現代性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國電視文化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問題,指出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國電視文化現代化的邏輯內核。以此為基礎,作者生發了一個比較性的、動態的“中國電視文化現代化”的新理念。

【關鍵詞】中國;電視;現代性;后現代性

一、何種現代性

現代性從其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使現代成為現代的那些因素。馬克斯·韋伯及其他思想家指出,現代性是一個歷史斷代術語,指涉緊隨“中世紀”或封建主義時代而來的那個時代。在一些人看來,現代性與傳統社會相對立,它具有革新、新奇和不斷變動的特點(Berman,1982)?,F代性首先指哲學、思想文化的現代性。從笛卡兒起,貫穿著整個啟蒙運動及其后繼者,所有關于現代性的理論話語都推崇理性,把它視為知識與社會進步的源泉,視為真理之所在和系統性知識之基礎。人們深信理性有能力發現適當的理論與實踐規范,依據這些規范,思想體系和行動體系就會建立,社會就會得到重建。這種啟蒙運動的設計也在美國、法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民主革命中發揮了作用,這些革命旨在推翻封建社會,建立一種體現理性和社會進步的公正平等的社會秩序(Toulmin,1990)。這就是現代性的第二個層次——社會現代性。社會現代性在整體結構上的表現是自由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在不同的學者那里有不同的答案。在社會微觀制度層面,人們較為公認基于法律的“責權利明晰”的制度為具有現代性的制度,如我國正在推行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F代性的另一個層面就是審美的現代性。美學中的現代性出現在新前衛現代主義運動和波西米亞文化中,它們反對工業化與理性化的異化向度,試圖改造文化,在藝術中尋求創造性的自我實現。通過現代藝術、消費社會的產品新技術以及新的交通運輸和通信方式的傳播,現代性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F代性借以產生一個新的工業世界的動態過程,可以描述為“現代化”——一個標示了個體化、世俗化、工業化、商品化、城市化、科層化和理性化等過程的詞匯,所有這些過程共同構成了現代世界。

以上是人們面對整部人類歷史時,對現代性的大致的傳統的理解。也許我們將現代強調為一個動態的過程更為重要;現代性就是層累的現代性加上切近的當代性,這樣的現代性更能與我們的普遍語用相適應,使我們借現代性而生的交往更加合法化。從這種視角出發,我們可以發現,電視文化本身就應該作為一個現代性特征。電視作為20世紀(最近的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已經是為人所公認了的。在某種意義上說,電視是現代的一個標志。電視文化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尤其充滿了現代性。電視以其通俗性、聲畫并茂的優勢,史無前例地溝通了最大多數人的文化生活,歷史上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的文化壟斷與文化隔絕被打破,電視促進了文化民主,使文化生活成了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內容,促進了人的現代化。

上面談的是以整個人類的歷史為框架的宏大敘事中的現代性。我們要思考中國電視的現代化問題,對現代性的把握既要與此相聯系,更要建構電視自身的小型現代性。只有這樣,我們的理論探討才可能有一個牢固有效的基礎。

查看全文

經濟法的現代特性演變探究論文

摘要:現代性是以形式理性、個人自由為精髓,后現代性則是以實質理性為核心,對自由精神進行重塑。經濟法具有濃厚的后現代性:首先,在經濟法領域,自由不再是現代性的個體自由,而是社會自由、實質自由;其次,經濟主體以個人和團體的形式積極參與經濟運行,從而彰顯了經濟法的后現代性;再次,經濟法的有效政府定位正是對現代性下有限政府觀念的反思和重構。

關鍵詞:經濟法現代性后現代性

經濟法學界對經濟法的后現代性很少有人提起,學者更多地是對經濟法的現代性給予了關注。而筆者認為,經濟法卻是后現代之法,具有濃厚的后現代性。本文擬從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的內涵出發,對此進行論證。

一、經濟法的現代性之誤解

綜合學者的觀點來看,主要是從歷史起點、內在精神以及制度構成三個方面說明經濟法與傳統部門法的聯系與差異,以闡釋經濟法現代性。其基本思路是:從經濟法內在和外在的特殊性出發,分析其與傳統法律部門的差異,從而得出經濟法現代性的結論。然而是否可以僅僅因為與傳統法律部門的“傳統性”差異就冠之以現代性之名?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要分析經濟法是否具有現代性,應當從什么是現代性談起。

首先,從時間角度來看,在今天,現代性主要是指大約從17世紀開始以來的這一段歷史演變時期或這個時期的人與事物所具有的性質或狀態。吉登斯認為:“現代性指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大約十七世紀出現在歐洲,并且在后來的歲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影響?!睂W者宋林飛也指出,“現代性是一個歷史斷代的術語,是指接踵中古世紀或封建制度而來的新紀元,涉及各種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以及文化的轉型。”其次,現代性還可以從外在的社會結構層面上來理解。韋伯認為,理性化和合理性是區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關鍵。基于工具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的區分,他認為現代性主要表現為工具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F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就是以形式理性為核心觀念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而建構起來的,因而現代性在社會結構上表現為社會規范的制度化、形式化和程序化。再次,現代性還指向貫穿在現代社會生活過程中的,支配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歷史變遷的某種內在精神。正如舍勒所指出,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不僅是環境和制度的轉化,而且是人自身的轉化,這是一種發生在人的“靈魂和精神中的內在結構的本質性轉化”。隨著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的結構轉型,人們對自由的追求越來越彰顯出來。哈貝馬斯曾經這樣刻畫了現代性的“自由”:“現代性首先是一種挑戰。從實證觀點看,這個時代深深地訂上了個人自由的烙印,表現在三個方面:作為科學的自由,作為自我決定的自由,還有作為自我實現的自由?!笨傊?,現代性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具有內在張力的整體性概念,理性是現代性的核心觀念,自由則是其根本價值。

查看全文

中國電視的現代性特點探討論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國電視文化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問題,指出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國電視文化現代化的邏輯內核。以此為基礎,作者生發了一個比較性的、動態的“中國電視文化現代化”的新理念。

【關鍵詞】中國;電視;現代性;后現代性

一、何種現代性

現代性從其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使現代成為現代的那些因素。馬克斯·韋伯及其他思想家指出,現代性是一個歷史斷代術語,指涉緊隨“中世紀”或封建主義時代而來的那個時代。在一些人看來,現代性與傳統社會相對立,它具有革新、新奇和不斷變動的特點(Berman,1982)?,F代性首先指哲學、思想文化的現代性。從笛卡兒起,貫穿著整個啟蒙運動及其后繼者,所有關于現代性的理論話語都推崇理性,把它視為知識與社會進步的源泉,視為真理之所在和系統性知識之基礎。人們深信理性有能力發現適當的理論與實踐規范,依據這些規范,思想體系和行動體系就會建立,社會就會得到重建。這種啟蒙運動的設計也在美國、法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民主革命中發揮了作用,這些革命旨在推翻封建社會,建立一種體現理性和社會進步的公正平等的社會秩序(Toulmin,1990)。這就是現代性的第二個層次——社會現代性。社會現代性在整體結構上的表現是自由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在不同的學者那里有不同的答案。在社會微觀制度層面,人們較為公認基于法律的“責權利明晰”的制度為具有現代性的制度,如我國正在推行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性的另一個層面就是審美的現代性。美學中的現代性出現在新前衛現代主義運動和波西米亞文化中,它們反對工業化與理性化的異化向度,試圖改造文化,在藝術中尋求創造性的自我實現。通過現代藝術、消費社會的產品新技術以及新的交通運輸和通信方式的傳播,現代性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現代性借以產生一個新的工業世界的動態過程,可以描述為“現代化”——一個標示了個體化、世俗化、工業化、商品化、城市化、科層化和理性化等過程的詞匯,所有這些過程共同構成了現代世界。

以上是人們面對整部人類歷史時,對現代性的大致的傳統的理解。也許我們將現代強調為一個動態的過程更為重要;現代性就是層累的現代性加上切近的當代性,這樣的現代性更能與我們的普遍語用相適應,使我們借現代性而生的交往更加合法化。從這種視角出發,我們可以發現,電視文化本身就應該作為一個現代性特征。電視作為20世紀(最近的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已經是為人所公認了的。在某種意義上說,電視是現代的一個標志。電視文化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尤其充滿了現代性。電視以其通俗性、聲畫并茂的優勢,史無前例地溝通了最大多數人的文化生活,歷史上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的文化壟斷與文化隔絕被打破,電視促進了文化民主,使文化生活成了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內容,促進了人的現代化。

上面談的是以整個人類的歷史為框架的宏大敘事中的現代性。我們要思考中國電視的現代化問題,對現代性的把握既要與此相聯系,更要建構電視自身的小型現代性。只有這樣,我們的理論探討才可能有一個牢固有效的基礎。

查看全文

電視文化現代性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國電視文化的現代性與后現代性問題,指出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國電視文化現代化的邏輯內核。以此為基礎,作者生發了一個比較性的、動態的“中國電視文化現代化”的新理念。

【關鍵詞】中國;電視;現代性;后現代性

一、何種現代性

現代性從其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應該是使現代成為現代的那些因素。馬克斯·韋伯及其他思想家指出,現代性是一個歷史斷代術語,指涉緊隨“中世紀”或封建主義時代而來的那個時代。在一些人看來,現代性與傳統社會相對立,它具有革新、新奇和不斷變動的特點(Berman,1982)?,F代性首先指哲學、思想文化的現代性。從笛卡兒起,貫穿著整個啟蒙運動及其后繼者,所有關于現代性的理論話語都推崇理性,把它視為知識與社會進步的源泉,視為真理之所在和系統性知識之基礎。人們深信理性有能力發現適當的理論與實踐規范,依據這些規范,思想體系和行動體系就會建立,社會就會得到重建。這種啟蒙運動的設計也在美國、法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民主革命中發揮了作用,這些革命旨在推翻封建社會,建立一種體現理性和社會進步的公正平等的社會秩序(Toulmin,1990)。這就是現代性的第二個層次——社會現代性。社會現代性在整體結構上的表現是自由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在不同的學者那里有不同的答案。在社會微觀制度層面,人們較為公認基于法律的“責權利明晰”的制度為具有現代性的制度,如我國正在推行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F代性的另一個層面就是審美的現代性。美學中的現代性出現在新前衛現代主義運動和波西米亞文化中,它們反對工業化與理性化的異化向度,試圖改造文化,在藝術中尋求創造性的自我實現。通過現代藝術、消費社會的產品新技術以及新的交通運輸和通信方式的傳播,現代性進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F代性借以產生一個新的工業世界的動態過程,可以描述為“現代化”——一個標示了個體化、世俗化、工業化、商品化、城市化、科層化和理性化等過程的詞匯,所有這些過程共同構成了現代世界。

以上是人們面對整部人類歷史時,對現代性的大致的傳統的理解。也許我們將現代強調為一個動態的過程更為重要;現代性就是層累的現代性加上切近的當代性,這樣的現代性更能與我們的普遍語用相適應,使我們借現代性而生的交往更加合法化。從這種視角出發,我們可以發現,電視文化本身就應該作為一個現代性特征。電視作為20世紀(最近的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已經是為人所公認了的。在某種意義上說,電視是現代的一個標志。電視文化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尤其充滿了現代性。電視以其通俗性、聲畫并茂的優勢,史無前例地溝通了最大多數人的文化生活,歷史上因為種種原因造成的文化壟斷與文化隔絕被打破,電視促進了文化民主,使文化生活成了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內容,促進了人的現代化。

上面談的是以整個人類的歷史為框架的宏大敘事中的現代性。我們要思考中國電視的現代化問題,對現代性的把握既要與此相聯系,更要建構電視自身的小型現代性。只有這樣,我們的理論探討才可能有一個牢固有效的基礎。

查看全文

經濟法現代性研究論文

摘要:現代性是以形式理性、個人自由為精髓,后現代性則是以實質理性為核心,對自由精神進行重塑。經濟法具有濃厚的后現代性:首先,在經濟法領域,自由不再是現代性的個體自由,而是社會自由、實質自由;其次,經濟主體以個人和團體的形式積極參與經濟運行,從而彰顯了經濟法的后現代性;再次,經濟法的有效政府定位正是對現代性下有限政府觀念的反思和重構。

關鍵詞:經濟法現代性后現代性

經濟法學界對經濟法的后現代性很少有人提起,學者更多地是對經濟法的現代性給予了關注。而筆者認為,經濟法卻是后現代之法,具有濃厚的后現代性。本文擬從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的內涵出發,對此進行論證。

一、經濟法的現代性之誤解

綜合學者的觀點①來看,主要是從歷史起點、內在精神以及制度構成三個方面說明經濟法與傳統部門法的聯系與差異,以闡釋經濟法現代性。其基本思路是:從經濟法內在和外在的特殊性出發,分析其與傳統法律部門的差異,從而得出經濟法現代性的結論。然而是否可以僅僅因為與傳統法律部門的“傳統性”差異就冠之以現代性之名?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要分析經濟法是否具有現代性,應當從什么是現代性談起。

首先,從時間角度來看,在今天,現代性主要是指大約從17世紀開始以來的這一段歷史演變時期或這個時期的人與事物所具有的性質或狀態。吉登斯認為:“現代性指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大約十七世紀出現在歐洲,并且在后來的歲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影響。②”學者宋林飛也指出,“現代性是一個歷史斷代的術語,是指接踵中古世紀或封建制度而來的新紀元,涉及各種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以及文化的轉型。③”其次,現代性還可以從外在的社會結構層面上來理解。韋伯認為,理性化和合理性是區分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關鍵?;诠ぞ吆侠硇院蛢r值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的區分,他認為現代性主要表現為工具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F代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就是以形式理性為核心觀念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而建構起來的,因而現代性在社會結構上表現為社會規范的制度化、形式化和程序化。再次,現代性還指向貫穿在現代社會生活過程中的,支配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歷史變遷的某種內在精神。正如舍勒所指出,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不僅是環境和制度的轉化,而且是人自身的轉化,這是一種發生在人的“靈魂和精神中的內在結構的本質性轉化”④。隨著前現代社會向現代社會的結構轉型,人們對自由的追求越來越彰顯出來。哈貝馬斯曾經這樣刻畫了現代性的“自由”:“現代性首先是一種挑戰。從實證觀點看,這個時代深深地訂上了個人自由的烙印,表現在三個方面:作為科學的自由,作為自我決定的自由,還有作為自我實現的自由。⑤”總之,現代性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具有內在張力的整體性概念,理性是現代性的核心觀念,自由則是其根本價值。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