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人才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00:14: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翻譯人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翻譯人才

翻譯人才定向培養需求導向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社會需求;雙語轉換;培養目標;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從分析我國翻譯事業的現狀出發,提出了翻譯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觀點,認為翻譯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特殊性,而傳統外語專業教學模式不適合于翻譯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我國的翻譯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翻譯院系和翻譯研究機構在一些高校相繼建立。2006年春,教育部批準在部分高校(復旦大學、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和河北師范大學)試點設立本科翻譯專業。2007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翻譯學科體系的健全與發展,不僅是翻譯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經濟、科學與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1翻譯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人才培養要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求。任何一個新專業的設置,都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凸顯“應用”特色。也就是說,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理念,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翻譯歷來是國際交流與交往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各個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各種國際會議日益增多,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涌人,迫切需要將其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語言去了解、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不斷掀起“中國熱”,也迫切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優秀文學和文化介紹到國外去。中國的翻譯事業蓬勃發展,翻譯的數量和品種極大豐富。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間題是,我們的翻譯總體水平還不算高,稱不上“翻譯強國”;我們的翻譯隊伍浩浩蕩蕩,但高水平的翻譯專門人才仍然比較匿乏。這一點可以從許多方面得到印證: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一些加了外語譯文的廣告、招牌,那些翻譯文字存在著大量的錯誤,有些甚至讀起來荒唐可笑;許多旅游景點的外語簡介資料,讓老外們看了會感到一頭霧水;一些工程項目、引進設備或產品說明書翻譯資料也錯誤百出。筆者曾幫某些企業公司審閱過此類翻譯資料,發現有些譯文質量特別差,有時一份英語譯文竟然找不到一個完全正確的句子。由于從事翻譯課教學的緣故,筆者喜歡瀏覽有關翻譯的教科書和雜志,發現有些翻譯文章不僅存在嚴重的理解錯誤,譯文語言水平也不高。2004年,市面上有一本名為《高級口譯現場實錄》的口譯教科書,全書僅90多頁,錯誤竟多達100余處。2005年,某雜志刊載的一篇題為“當你二十來歲的時候”的譯文,不僅對原文寫作意圖與體裁風格理解不準確,對詞句和上下文邏輯關系的理解也缺乏語篇分析的基礎。翻譯質量不高,高水平翻譯人才匾乏,恰恰說明我們的翻譯人才培養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查看全文

英語專業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探究

[摘要]針對當前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深入探索地方高校漢譯英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的途徑,提出設置文化課程夯實漢語基礎、融入文化因子增強跨文化意識、改進教學方法以增加實踐比重以及校企合作提升市場適應能力等舉措,以期提升地方高校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

[關鍵詞]地方高校;英語專業;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

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展開與實施,社會對中譯外人才的需求急增。各企業急需大量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深厚的家國情懷、扎實的雙語基礎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應用型翻譯人才。中譯英比英譯中的難度更大,如何在翻譯教學中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翻譯教師面臨的共同問題。鑒于此,探討地方高校應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問題,無論是從國家需求還是從學生發展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地方與本校實際,主要針對當前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地方高校中譯英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路徑,以期為地方院校英語專業的翻譯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1地方高校翻譯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的英語翻譯人才在培養目標、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實踐教育和職前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寬泛、培養理念陳舊、高水平師資匱乏、實踐比重小、母語文化輸入欠缺和職前教育缺失等問題(陽瓊,2016)。針對當前地方高校翻譯教學的現狀,寇鴿(2012)指出了傳統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存在的五個主要問題,即翻譯課課時少、教學內容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缺乏中西語言文化對比的教學以及缺乏專業師資力量等;汪順來(2016)針對地方高校在翻譯人才培養方面所存在的實踐型師資短缺、優質生源不足、教學手段單一和優資教材匱乏等問題,提出應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教學隊伍等五個方面進行創新。綜合以上觀點,結合本地區翻譯教學實際,筆者歸納出地方院校翻譯教學普遍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第一,翻譯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我國高校的翻譯教學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導致教學與市場脫節現象嚴重。仲偉合、穆雷(2008)針對翻譯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以廣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例,提出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強調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應分層次、分類指導,在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階段要側重不同的教學和研究內容。仲偉合(2014)系統總結了我國翻譯本科專業建設進程,指出了我國翻譯專業教育中的七大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五點學科建設意見,即厘清理念、探索模式、突出實踐、順應市場、打造隊伍,強調翻譯人才培養要做到“質量”與“特色”并重,既要以“質量”為核心,培養懂得翻譯技術的專門人才,又要結合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特色”培養學生。盡管上述研究主要針對的是翻譯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但實際上也反映出高校翻譯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問題,因而對英語專業的翻譯教學和人才培養有很重要的啟示作用。第二,對中西文化對比教學重視不夠。翻譯表面上是語言的轉換,實質上是文化的轉換。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譯者處理的是個別的詞,面對的卻是兩大片文化。”傳統的翻譯教學較多關注英語語言知識、翻譯理論和技巧的傳授,不夠重視中西文化的對比教學,加之學生大多母語文化素養不足,在翻譯實踐中往往只顧表層意思,而將深層的文化意蘊棄之不顧,導致譯文與原文無法實現功能層面上的對等,讀者難以獲得與原文讀者相似的體驗與感受,達不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所以,英語教師在翻譯課上必須加強中西文化對比的教學,重視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第三,專業師資力量薄弱。眾所周知,高校中從事翻譯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外語專業教育中培養出來的,很多教師缺乏翻譯學的系統理論知識,也沒有進行過專門的實踐訓練,缺乏實戰經驗,因此對翻譯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教學理念不清,人才培養目標模糊;還有的教師一人擔任四到五個班的翻譯課,教學任務重,沒有精力和時間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與技能。陽瓊(2016)指出:“目前我國翻譯師資整體水平不高,高水平的‘雙師型’翻譯教師數量不多,訓練有素的專業化翻譯師資隊伍普遍匱乏,已成為制約翻譯教學發展的瓶頸。”由此可見翻譯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綜上所述,當前高校英語專業翻譯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既有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面的,也有教學方法和師資方面的,各大院校必須結合實情,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

2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路徑

查看全文

國際貿易英語翻譯人才素質研究

摘要:今年是我國“十三五”計劃的開局之年,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在拉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會更加的凸顯。作為國際貿易中重要的翻譯人員在素質層面的要求也將更加嚴格與高標準。本文從國際貿易對英語翻譯人才的素質要求出發,探討未來英語翻譯人才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國際貿易;英語;翻譯人才

英語翻譯人才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人才資源,從政府領導出國訪問,到中外民間團體的互動與交流,都離不開英語翻譯工作者的勞動與付出。在諸多的翻譯領域中,國際貿易層面的英語翻譯在近年來呈現出了不斷增加的態勢。作為企業市場運營的一個主要方向,國際貿易對于企業發展的意義也在不斷的提升。因此,探討國際貿易英語翻譯人才的素質要求與提升策略,對于未來的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理論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國際貿易英語翻譯人才的素質要求

從宏觀上來看,作為一個國際貿易英語翻譯工作者,在自身的素質層面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英語的基本能力方面。作為一個英語翻譯工作者,基本的英語能力是其展開翻譯工作的基礎。例如,在聽力、英語發音、英語語篇的閱讀以及英語的書面表達等諸多方面都要有著比較扎實的基本功。因為,英語翻譯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個體英語素養綜合的表達過程。在英語基本能力方面某一環節的欠缺或者是不足,都會影響著其翻譯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國際貿易的業務知識。如果說,英語翻譯工作者在語言本身具備了一定的能力,這僅僅是其展開國際貿易英語翻譯工作的前提,作為一個合格的國際貿易英語翻譯工作人員,一方面要掌握相關的專業詞匯。另一方面,還要對自己所處的企業的國際貿易的具體業務內容、流程等諸多項目比較熟悉。只有這樣在進行國際貿易英語翻譯的過程中,才會有的放矢,避免在國際貿易相關領域的表達中出現錯誤。最后,一定的應變能力。國際貿易的開展過程中,需要貿易雙方圍繞某些項目來進行談判。在貿易談判中,對談判雙方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及心理素質等諸多層面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作為談判桌上重要的一員,國際貿易英語翻譯工作者,也需要根據具體的場景進行積極的應變。在準確表達企業在貿易談判中的立場的基礎上,通得體與恰當的語言來促進貿易談判工作順利的開展。總之,作為英語翻譯應用領域的一個主要分支,國際貿易翻譯人才在素質層面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翻譯人才的素質培養方面,如何立足于國際貿易自身的翻譯特點以及社會、市場對翻譯人才的素養訴求,探索科學有效的翻譯人才培養之路已經成為當前英語翻譯教學及人才培養領域討論的一個主要問題。

二、國際貿易英語翻譯人才的素質培養現狀

查看全文

翻譯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大背景下,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方針促進了各國之間的密切交流和協作,這對翻譯專業人才產生了大量需求。但是,傳統的翻譯專業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因此,應根據社會發展潮流,以創新創業為導向,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專業型的翻譯人才。本文以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為著力點,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翻譯人才的需求指向,并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創業翻譯人才的培養和完善路徑,以此提升我國翻譯人才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翻譯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師資隊伍;教學體系

2013年,國家領導人在對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等有關國家進行國事訪問時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該建設構想上升到倡議層面并被領導人作為重點工程推進。“一帶一路”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延續和傳承,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需求,是加強世界各國互利合作、共融共通的平臺。當前的世界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一帶一路”順應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文化多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時展潮流,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和可持續發展體系,加強沿線各國之間的密切交流協作、建立各國之間互利、互榮、互通、互聯的合作伙伴關系,促進各國之間平衡、和諧和穩定發展。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翻譯專業人才的需求指向特征

1.應用型的翻譯專業人才。應用型重在強調翻譯人才的實用性,即更注重翻譯人才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學以致用。應用型的翻譯人才必須能將所學的外語專業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將二者緊密聯系起來,而不僅僅是成績高的學科型人才。應用型翻譯人才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外語專業知識,更要有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較高的綜合素質、良好的發展心態等。在“一帶一路”的建設背景下,實用型的翻譯專業人才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2.創新型的翻譯專業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之源。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之源,我國提出將在2020年建設成為創新型的國家。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進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翻譯人才。創新型的翻譯人才需要具備創新性思維、前沿的戰略眼光、馬克思的辯證意識等。“一帶一路”能夠創造出眾多創新創業型的翻譯人才;反過來,翻譯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又能極大地促進我國創新型國家戰略目標的達成。3.國際化的專業翻譯人才。“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是全國人民的政治互信。“一帶一路”伴隨著各國人民在國際市場中地位的拔高和競爭意識的加強,這對國際化市場上翻譯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步上漲,并要求翻譯專業人才具有國際化的戰略眼光,能熟練使用外語,了解國際市場的運行規律和運營策略,了解世界規則、英語理論、口語等相關方面的知識,有寬廣的眼界和能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勝任跨國家、跨地區、跨文化的工作,立足本國發展,不斷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總之,“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離不開國際化翻譯專業人才的支撐。

二、“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翻譯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及完善路徑

查看全文

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現狀及建議

摘要: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開展,中醫英譯需求也日益增加。調查發現:中醫英譯難度大,翻譯標準不統一,人才缺乏,中醫翻譯工作人員缺乏中醫文化背景以及中醫英譯研究發展滯后已阻礙了中醫國際化進程。鑒于以上問題,提出提升中醫英語翻譯人才的漢語文化底蘊、跨學科聯合培養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建設中醫漢英雙語語料庫,培養中醫信息化翻譯人才等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醫;英語翻譯;人才培養;建議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翻譯需求

隨著“一帶一路”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全面推進,國際上醫學交流愈加頻繁,這必將帶來中醫翻譯成各種語言的迫切需求。筆者在梳理有關中醫英語翻譯文獻時發現:1995年到2016年,以中醫英語翻譯為關鍵詞的文章共有一百余篇,其數量隨著時間推移呈遞增趨勢,國內中醫翻譯缺乏一個標準的原則,翻譯水平也參差不齊,尤其是詞匯翻譯,大部分譯者采用的是中醫漢英翻譯詞典現成的翻譯,而忽略了我國中醫的傳播與譯介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創新只會導致中醫翻譯事業停滯不前。另外,中醫翻譯西醫化趨勢較為明顯,中國譯者往往擔心國外讀者誤解中醫為“偽科學”,從而認為應用現代科學為基礎的西醫化譯法會稍微掩蓋這個問題(麥考爾.雅蒲2003)。“使用西醫學術名詞來表達傳統中醫概念是中醫翻譯的主要趨勢之一”(魏迺杰1995)。由于中醫英語承載著傳播中醫文化的重擔,譯文必須保證嚴肅的學術性,措辭必須準確嚴謹。缺乏標準性的翻譯很難讓中醫文化自成體系。從文章內容來看,中醫研究論著較少,可借鑒資料不多,可見對中醫英譯研究還不夠深入,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李照國。其中1997年的《中醫英語翻譯技巧》是世界上第一步探討中醫翻譯的書籍。在該書與《醫古文英語翻譯技巧》(1999)中李先生把語言學知識與中醫知識結合形成一個中醫英語翻譯理論原則“比照西醫,求同存異”。國外也有涉及中醫翻譯的研究,比較有造詣的當屬魏迺杰(2001):“西醫化的譯法確已然成為中醫翻譯理論的主流”。但畢竟存在文化和思維邏輯上的差異,國外譯著往往不能很好地體現中醫文化內涵。中醫英語翻譯難度匪夷所思。絕大多數中醫概念沒有現成的英語單詞相對應,中醫獨有的特點導致字面意思并不能完全傳達其深刻含義,許多中醫概念普通的中國人都很難理解,更何況外國人。中醫英譯標準的不統一,人才的缺乏以及中醫英譯研究發展的滯后已經阻礙了中醫國際化進程。筆者意欲通過本研究能夠為中醫英譯研究和發展,人才培養有一定促進作用,從而使中醫文化能夠更好地走向世界。

二、中醫翻譯人才現狀調查

(一)調查要解決的問題。中醫英語翻譯人才指的是既要掌握中醫藥專業知識及基礎理論,又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中醫藥貿易談判、文獻資料翻譯并能夠順利進行跨文化學術和技術交流的外語及中醫人才。本文旨在調查目前我國中醫翻譯人才現狀及需求趨向,對中醫藥企業,醫療機構和高校翻譯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以期研究成果能夠呈現目前中醫翻譯人才現狀,并促使高校突出辦學特色,培養出高質量的跨學科復合型外語人才,從而為我國中醫藥行業服務,使其能夠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得以傳承。中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發掘和培養自身現有人才與高校聯合培養所需的中醫翻譯人才。為此,課題組成員2017年6月對鄭州某高校翻譯專業畢業班學生進行了調查和訪談;2017年9月對河南部分中醫藥企業進行了調查和訪談;還對省內部分醫療機構進行了訪談。主要研究的問題是:該行業現有的中醫翻譯人才現狀及未來幾年內需要哪些種類的中醫外語翻譯人才。(二)調查項目。本調查通過問卷星生成問卷鏈接發放至各個受試者。調查項目主要有本單位引進外語人才的主要途徑、現有的中醫翻譯人才數量規模、學歷結構、培養計劃、對本單位外語人才的基本評價、近五年來外語人才流動情況、單位涉外活動進行的頻率與活動規模、單位對中醫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單位預期需要中醫翻譯人才具備哪些素質以及中醫翻譯人才需求數量等。對高校翻譯專業畢業生主要通過質性訪談方式進行調查,課題組成員走訪鄭州一所知名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班,進行現場訪談并記錄訪談結果,調查的主要問題是目前開展的主要課程、課程開展的手段和方式、課程內容設置、學生對課程掌握程度等。

查看全文

剖析現在翻譯人才定向培養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社會需求;雙語轉換;培養目標;教學模式

【論文摘要】從分析我國翻譯事業的現狀出發,提出了翻譯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觀點,認為翻譯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的特殊性,而傳統外語專業教學模式不適合于翻譯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我國的翻譯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翻譯院系和翻譯研究機構在一些高校相繼建立。2006年春,教育部批準在部分高校(復旦大學、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和河北師范大學)試點設立本科翻譯專業。2007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翻譯學科體系的健全與發展,不僅是翻譯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經濟、科學與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需要。

1翻譯人才培養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

人才培養要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求。任何一個新專業的設置,都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凸顯“應用”特色。也就是說,社會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人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正是秉承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理念,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翻譯歷來是國際交流與交往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各個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各種國際會議日益增多,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涌人,迫切需要將其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語言去了解、吸收和掌握。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地不斷掀起“中國熱”,也迫切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優秀文學和文化介紹到國外去。中國的翻譯事業蓬勃發展,翻譯的數量和品種極大豐富。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間題是,我們的翻譯總體水平還不算高,稱不上“翻譯強國”;我們的翻譯隊伍浩浩蕩蕩,但高水平的翻譯專門人才仍然比較匿乏。這一點可以從許多方面得到印證: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一些加了外語譯文的廣告、招牌,那些翻譯文字存在著大量的錯誤,有些甚至讀起來荒唐可笑;許多旅游景點的外語簡介資料,讓老外們看了會感到一頭霧水;一些工程項目、引進設備或產品說明書翻譯資料也錯誤百出。筆者曾幫某些企業公司審閱過此類翻譯資料,發現有些譯文質量特別差,有時一份英語譯文竟然找不到一個完全正確的句子。由于從事翻譯課教學的緣故,筆者喜歡瀏覽有關翻譯的教科書和雜志,發現有些翻譯文章不僅存在嚴重的理解錯誤,譯文語言水平也不高。2004年,市面上有一本名為《高級口譯現場實錄》的口譯教科書,全書僅90多頁,錯誤竟多達100余處。2005年,某雜志刊載的一篇題為“當你二十來歲的時候”的譯文,不僅對原文寫作意圖與體裁風格理解不準確,對詞句和上下文邏輯關系的理解也缺乏語篇分析的基礎。翻譯質量不高,高水平翻譯人才匾乏,恰恰說明我們的翻譯人才培養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查看全文

英語翻譯人才培養論文

一、英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理論基礎

語用學理論指導下的實用英語翻譯研究涉及翻譯時如何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問題,語用學理論與翻譯教學密不可分,語用學理論對大學英語翻譯科研教學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語用學理論中語境、言語行為理論、合作原則、禮貌原則、跨文化交際等對翻譯科研教學及培養實用英語翻譯人才具有指導意義。只有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才能使譯文語言意義上準確,文化意義上貼切。我國著名語用學家何自然、張新紅,著名翻譯學者陳宏薇都深入探討過語用學理論與翻譯科研教學的關系,從語用角度分析和拓展大學英語翻譯科研教學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語用學各個研究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可以為翻譯研究提供科學的、微觀的語用學分析方法,比如預設、語言禮貌、會話含義、關聯理論、話語連貫、語篇結構、言語行為理論、會話分析等。

1.R.DanielShaw首先提出翻譯語境的概念。英語名言"NOcontext,notext"(沒有語境就沒有文本)。說明了語境在翻譯中的重要作用,翻譯研究的本體是語篇分析,翻譯的精髓則是將語篇分析與語境知識有效結合,翻譯應緊密聯系語境,力求忠實原文,努力達到翻譯語境等效,真正實現兩種文化的互通。

2.英國哲學家Austin提出言語行為理論,以言指事,是通過說話人表達字面意義,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是說話人如何使用語言表達真實意圖,聽話人如何正確理解話語意圖,透過話語字面意義理解其實際的語用功能是跨文化交際成功的關鍵。根據言語行為理論,英漢互譯并不是簡單的詞語含義相加對等,而應通過字面意義領會其言語行為含義。

3.美國哲學家Grice提出合作原則,美國語言學家Leech提出禮貌原則在實用英語翻譯中,對語篇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語義語法上,還應拓展到語用交際方面上,合作和禮貌原則是語用交際的核心內容,對于準確理解和翻譯文本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跨文化交際與翻譯,語言是文化傳播的橋梁,文化是展現語言藝術的鏡子,外語翻譯教學應注意英漢兩種文化的對比,充分了解不同語言的社會背景、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

查看全文

電子商務翻譯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是專門針對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提出的課題。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產教融合的主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則是職業教育中產教融合最重要的目的。本文著重闡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翻譯人才培養研究的現狀及意義,以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式。探索產教融合方式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翻譯人才培養策略和創新方式,以產促教,實現實踐、教學、科研相輔相成的良性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翻譯人才培養具有較好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產教融合;電子商務專業;翻譯人才培養

進入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發生了質的變化,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才培養越來越傾向于用人單位需求,越來越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式。產教融合教育模式是一種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電子商務翻譯是高職院校貼近社會、與用人單位有直接聯系的專業。在翻譯教學領域中,通過改變翻譯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能夠培養出適應市場的翻譯人才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現狀

合作教育產生于190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1946年美國職業協會發表的《合作教育宣言》,宣言中指出:“合作教育是一種將理論學習與真實的工作經歷結合起來,從而使課堂教學成為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Ryder&Wilson,1987:14)2001年世界合作作教育協會(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對這種教育模式的解釋是:“利用學校和行業、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將課堂上的學習與工作中的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然后將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見識帶回學校,促進學校的教與學。”(Brochure2001)1989年中國積極推進加拿大高校聯合會提出在中加大學校際間開展合作教育的國際交流項目,產教融合教育模式從此進入了中國。“產教融合”是現代社會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書本知識和實踐能力為主的實際經驗與科研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形式。這種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國赫爾曼•施奈德開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產教融合教育一直被作為高職高專的加以推廣。黨的報告對于職業教育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即“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質量"。我國學界主要對產教融合的基本理論、從多學科視角研究產教融合發展,以及域外產教融合發展情況進行理論研究。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產教融合的主要方向,研究者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機制體制、現狀研究,以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境。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是職業教育中產教融合最重要的目的。近些年對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結合新時期政策文件和時代背景論述我國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如何轉型;結合具體專業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以現代學徒制為代表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翻譯人才培養研究的意義

查看全文

試析醫學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結合

摘要:無論是從深層次的價值理念來講還是從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形式等角度來看,我國茶文化在當代都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茶文化與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結合的主要動因在于醫學英語翻譯人才培養存在供給側不足的顯著問題、茶文化的傳播創新需要借助于醫學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予以實現。茶文化與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結合需要堅持核心能力塑造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跨文化交際原則。茶文化與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結合可以嘗試基于茶養生文化的醫學英語教學大綱設計策略、基于茶經典著作英譯作品的案例教學策略。

關鍵詞:茶文化;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教育創新

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包括醫學在內的諸門學科自身的知識邊界都不很明確,呈現出一種高度的“哲學滲透”的特征,即以儒家哲學思想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對各門學科都呈現出高度滲透的特征。以祖國醫學“中醫”文化為例,講究“辯證療法”、“食藥同源”理念是其主要的內涵之一,而這一點在我國茶文化上也是核心的價值觀念之一,表明我國傳統的文化呈現出一種明顯的“總體性”特征,內在的文化脈絡呈現出互通互聯的特點。在當前,茶文化成為我國傳統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從深層次的價值理念來講還是從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形式等角度來看,我國茶文化在當代都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例如將茶文化與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就是一種重要的茶文化傳承形式。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序列中的多個學科、多個知識領域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都在積極地從茶文化領域尋找知識借鑒、經驗借鑒和理念借鑒等,以求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引入克服當前教育實踐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1茶文化與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結合的主要動因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國茶文化尤其是傳統社會中的茶文化可以與我國傳統文化劃上等號,因為它從內容和體系上呈現出一種中華百科全書的形態。就茶文化孕育的教育理念而言,受我國傳統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教育思想的影響,直到今日茶文化當中仍然孕育著豐富的教育營養,它依靠其自身積累的知識體系和教育理念等,對于當前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諸多教學問題都有針對性的變革建議。在當前將其與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主要有這樣兩個動因:

1.1醫學英語翻譯人才培養存在供給側顯著不足的問題.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專門用途英語”和“通用學識英語”兩種教學思路的分野下,我國面向專門的醫學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主要是在高等醫學院序列中實施。從高等醫學院開展的醫學英語翻譯人才的現狀來看,較為基礎的“基礎英語階段”的培養長期以來受制于應試教育體制、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師資水平限制等因素制約,其基礎性的教育功能并沒有發揮;而更高級階段的“專業醫學英語”教學也由于教學模式上的“灌輸性”、“教材建設的滯后”、教學脫離生活實際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導致在人才培養方面一直無法有效地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塑造,存在著顯著的“供給側”不足的問題。我國茶文化對于教育、英語教育的基本立場是“人本教育”、“生活化教育”、“交互式教育”等,對于當前創新型醫學英語翻譯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針對性借鑒價值。

查看全文

高職院校翻譯型人才的培養手段論文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翻譯特色

[摘要]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漸趨一體化,外語學習已形成一種浪潮。翻譯人才的需求將十分迫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一新形勢下,作為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的專業課程,必須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及實用性。為了提高翻譯的地位以及翻譯學科的建設,對翻譯教學的理念及實踐應該有所突破與創新。

翻譯教學是英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但是眾所周知,翻譯教學仍然是各高校英語教學中比較薄弱的環節,翻譯的重要性井未得到應有的認識。英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譯,譯即翻譯能力,“譯”被列在最后。“翻譯”似乎處于一種被忽視的輔助地位,僅在高年級開設筆譯課,課時量少,一周僅兩節,且一般僅開設一年。

在多數院校,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仍占據主導地位.教師講解太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較少。即使是評講課,也基本上以教師為住,學生爭論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與時間不多。傳統的翻譯教學中教師言必稱“信、達、雅”,認為翻譯教學只是教給學生翻譯的知識和技巧,教會學生某一詞語或某一句式的翻譯,重點是比較英漢兩種語言的詞匯差異及語言結構差異。學生對翻譯的理解似乎就是借助字典將英漢兩種語言進行形式上的轉換而已。教師在課堂里以一成不變的模式反復講評學生的英譯漢和漢譯英練習,容易使翻譯課枯燥無味。

新形勢下,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那就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切實重視用文翻譯的聯系,改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本文就如何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實用型翻譯人才提出幾點建議與想法。

高等職業院校翻譯人才的培養必須從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手段及師資隊伍建設抓起,而且要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期望的翻譯人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