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英語專業翻譯課實施路徑

時間:2022-10-09 14:55:07

導語:高校本科英語專業翻譯課實施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本科英語專業翻譯課實施路徑

摘要:以省級線下一流課程《翻譯理論與實踐》為例,積極探索在翻譯課程教學中如何建設教學思政話語庫、創新思政教學模式、構建含有課程思政維度的教學評價方案,以助力培養既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及文化自信,又具有扎實翻譯能力,能有效從事我國社會生活各種翻譯實踐活動、傳播中國聲音的翻譯人才。

關鍵詞:翻譯課;教學思政話語庫;思政教學模式;思政教學評價方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等文件多次強調“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20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標志著“課程思政”在我國進入了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的新階段。“課程思政”已成為教育的前沿和熱點,也是高校課程教學改革與一流課程建設的重要議題。

一、本科英語專業翻譯課的思政功能

相較于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程,專業課程肩負著專業知識傳授與專業技能培養的雙重使命,其思政教學是“隱性”的。高校一線教師如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進行“融鹽于水、潤物無聲”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回應“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亟待深入研究。翻譯課作為高校本科英語專業核心必修課程,融人文價值與思政功能于一體,其目標在于翻譯知識傳授、翻譯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具體而言,其知識目標在于幫助學生了解英漢語言與文化的異同及中西思維方式差異、英漢互譯的方法與技巧;能力目標在于培養學生運用翻譯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翻譯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能力;價值目標在于幫助學生形成嚴謹踏實的翻譯習慣、高度負責的職業操守、謙虛好學的學習理念,樹立服務國家翻譯與語言戰略的意識和擔當。在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翻譯課在培養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知識與技能扎實、跨文化交際能力強,具有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復合型翻譯人才工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翻譯課“天然”的思政優勢,將思政教育無縫嵌套于翻譯課教學全過程,既是新時代翻譯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也是翻譯課本科一流課程建設的重要指標點與教學改革的難點。學界圍繞翻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建設已開展了系列研究。如駱海輝、李云濤[1],司顯柱[2],夏黨華、黃群輝[3]等探索了在翻譯課程教學中如何融入思政主題元素,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楊正軍、李勇忠[4],董琇、丁愛華[5],李蒙[6]則結合具體案例,探討了翻譯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路徑與方法。雖然翻譯課程思政已得到翻譯教學一線教師的關注,但研究廣度與深度都亟待拓展。《翻譯理論與實踐》課一直是懷化學院本科英語高年級專業能力模塊的核心必修課,在師資配備、教學改革和課程資源建設等方面具有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影響力。2008年,該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在精品課程建設期間,該課程組通過國內外進修訪學、攻讀博士、承接地方翻譯與語言服務項目的方式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翻譯理論水平,提高翻譯技術,提升翻譯實戰與項目管理能力。課程建設過程中,團隊注重合作與研討,在“重組知識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創新考核方式”等方面積極嘗試。與此同時,團隊自主創建了超星網絡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并將“傳神智能翻譯教學與創新實踐平臺”引入日常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2019年,該課程被認定為“湖南省線下一流本科課程”。課程組精準對標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觀測點,進一步強化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兩性一度”的建設標準,扎實推進“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不斷優化教學設計與課程資源,全力建設著眼于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的“金課”。基于以上,筆者以自身主持的省級線下一流課程《翻譯理論與實踐》為例,積極探索在翻譯課程教學中如何建設教學思政話語庫、創新思政教學模式、構建含有課程思政維度的教學評價方案,以助力培養既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及文化自信,又具有扎實翻譯能力、能有效從事我國社會生活各種翻譯實踐活動、傳播中國聲音的翻譯人才。

二、挖掘教學素材的思政價值,建設翻譯教學思政話語庫

翻譯教學話語,包括課堂話語、教材、教輔材料、閱讀材料和練習材料等語篇[2]。作為教學素材的翻譯教學話語在確保對接國家翻譯語言服務行業需求的同時,還要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形態相吻合。從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的角度,翻譯教學話語必須涵蓋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相關的語言理論和翻譯理論素材。但知識技能與價值責任是共生共存的關系,“德藝雙馨、德才兼備”的翻譯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在翻譯教學素材的選擇上,充分發揮其價值引領功能。具體而言,翻譯教學話語的價值引領功能包括弘揚中文語言表達張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中國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避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及對中國形象、中國文化與民族認同的錯誤認知等。建設具有積極價值引領功能的翻譯教學思政話語庫是個系統工程,需充分挖掘、提煉并整合各類翻譯教學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使這些思政元素語篇話語化,成為一個融開放性與自足性于一體的話語庫。筆者所主持的一流課程《翻譯理論與實踐》經過團隊成員多年的探索與積累,通過以下途徑初步建成了一個能較好滿足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思政話語庫。

(一)充分挖掘基于教材的翻譯教學思政素材

《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先后使用傅曉玲的《英漢互譯高級教程》、陳宏薇的《漢英翻譯基礎》、郭著章的《英漢互譯實用教程(第四版)》、馮慶華的《漢英翻譯基礎教程》等教材。這些翻譯教材在編排內容、方法與原則上各有千秋,涵蓋了譯者素養、語言自信、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在譯者素養方面,我們主要通過古今中外翻譯家的輝煌事跡塑造譯家楷模,讓學生知曉合格譯者需具備的條件及如何提高自身素養,形成“真善美”的翻譯倫理取向與“終身學習”的理念。在語言自信方面,我們主要通過英漢語言的對比與互譯,培養學生對漢語語言文字的自豪感,知曉如何提高自身母語水平,以便在翻譯過程中能充分發掘和弘揚漢語言的表達張力。在文化自信方面,我們主要通過對蘊含豐厚文化內涵的習語、顏色詞等文化特色表達的英漢對比與互譯,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自信。這些基于教材的思政元素,是翻譯教學思政話語庫的主基調。

(二)緊跟國際國內時事,更新時政翻譯教學素材

作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專業課的教學應緊密聯系時代需求。翻譯教學也不例外,教學素材應緊跟國際國內時事,引導學生關注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翻譯教學應充分發揮服務國家語言戰略,講好中國故事,構建國家對外話語傳播體系的價值功能。《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通過選取英語世界、ChinaDaily、CATTI官網、中國翻譯協會官網、《中國翻譯》、CHINATODAY,TheWorldofChinese,China&TheWorldCulturalExchange等公眾號、網站及權威期刊中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時代感的國際國內時事話語作為學生閱讀和翻譯的素材,培養學生翻譯中國,了解世界、服務國家語言與翻譯戰略的責任與擔當。

(三)充分激活地方美育文化翻譯教學思政素材

本課題研究開設的《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所在單位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該市有13個縣區,涵蓋侗族、苗族、土家族、瑤族等46個少數民族,具有豐富的地方民族文化美育資源。本課程組依托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武陵山片區民間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湖南文化遺產翻譯與傳播基地”,圍繞中國芷江國際和平文化節翻譯、少數民族對外譯介、地方特有景點外宣翻譯、懷化市政府門戶網翻譯等地方外事翻譯項目與活動,拓展翻譯課程思政空間。逐步建立了包括對外譯介文章30余篇、譯著近10部、譯文300多萬字的地方美育文化翻譯教學思政素材庫。選取這些思政素材作為日常翻譯教學中閱讀與翻譯材料,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宣傳當地政治、經濟、文化,服務當地涉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識與責任。

(四)高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中各類翻譯課程庫的思政素材

《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基于自建的超星網絡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將“傳神智能翻譯教學與創新實踐平臺”、中國大學慕課、智慧樹、學堂在線、超星爾雅、學銀在線、智慧樹網等網絡教學平臺上的翻譯課程資源庫引入日常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助力形成立體化、網絡化的翻譯教學思政話語庫。其中自建的超星網絡教學課程網初創于2010年,經過多年的課程資源建設與線上輔助教學實踐,已成為線上閱讀與翻譯資料豐富、融課外自主學習、課內師生互動于一體的教學平臺,目前受益師生已逾千人。該課程網包含大量由本課程組成員共同積累和開發的思政素材,主題涉及國內外時事、地方美育文化、涉外經濟、教育、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等。

三、以“翻譯工作坊”為交互平臺,創新翻譯思政教學模式

“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是以“翻譯工作坊”為交互平臺,以學生為中心,以翻譯過程為導向,以翻譯任務為依托,以小組討論、協同操作為基本形式的教學活動框架和策略體系。以“工作坊”的方式,給學生提供大量翻譯實戰演練,使他們在討論、合作中學習、領會翻譯過程的適用原則,把握翻譯的本質、行業規范和職業精神,提高從事獨立性或合作性翻譯項目的能力。課程組通過翻譯真實項目的操練與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翻譯職業規范、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服務國家語言戰略的意識,從而實現翻譯專業技能培養與價值素養引領的有機融合。如筆者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曾以懷化芷江受降紀念館的旅游外宣資料作為教學素材進行授課。在授課過程中,筆者不僅結合材料講解翻譯的策略、方法與技巧,講解翻譯用詞的準確性,也結合時代的發展講解受降紀念館的歷史、價值與意義。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在做中學,有效激發學生對翻譯職業的認同與責任感,培養愛國熱忱,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服務地方與國家語言戰略的使命感。

四、線上線下結合,構建含有課程思政維度的翻譯教學評價方案

為確保翻譯課程價值目標的實現,課前、課中與課后這些具體的教學環節要融入思政元素,課程評價環節也要嚴格貫徹對思政維度的考量。在信息化教學時代,完整的翻譯課程教學評價設計應涵蓋對學生“翻譯知識、技能及價值素養”三維目標達成情況的多元考核。對課程思政維度的考核與評價應在翻譯課程教學評價中有多種體現,包括線上線下學習任務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學生互評與自評、眾評、教師評、行業導師評”等多重主體綜合評價等。《翻譯理論與實踐》教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上主要利用傳神智能翻譯教學與創新實踐平臺、超星爾雅網絡教學平臺發布公眾號、權威網站和期刊中含有思政元素的時政、地方美育文化類素材,給學生布置閱讀與翻譯的任務。線下主要面授討論知識模塊。不管線上還是線下,都注重開展多維翻譯實踐評析,考核要素涵蓋語言知識、雙語轉換技能和譯德素養,即考查學生是否掌握翻譯的標準與方法、英漢語言與文化的異同,是否形成良好的翻譯習慣和職業規范,是否樹立語言文化自信和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感。評價方式包括學生互評與自評、眾評、教師評、行業導師評。日常翻譯教學過程中,課前、課中與課后環節布置的線上與線下學習任務共同構成該課程形成性評價的對象,與期末考試環節的終結性評價同等重要。

五、結語

教育部頒發的《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指出,“本專業學生應該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7]。翻譯課作為本科英語專業核心課,在培養學生的這些素養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而言,包括翻譯知識傳授、翻譯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三個方面。在價值引領方面,翻譯課具有天然的“立德樹人”優勢,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及文化自信,養成良好的譯德與譯風,樹立“講好中國故事”的國家語言服務意識。《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通過構建融教材、時事、地方美育文化、網絡教學平臺思政素材于一體的翻譯教學思政話語庫,采用以“翻譯工作坊”為交互平臺的翻譯思政教學模式與含有課程思政維度的線上線下混合式翻譯教學評價方案,對高校本科英語專業翻譯課“課程思政”實施路徑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實踐顯示,這些實施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將思政教育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翻譯教學全過程,有助于培養“德藝雙全”的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駱海輝,李云濤.基于教材的翻譯課程“思政素材”探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39(06):16-21.

[2]司顯柱.翻譯教學的課程思政理念與實踐[J].中國外語,2021,18(02):97-103.

[3]夏黨華,黃群輝.“四史”教育融入翻譯課程思政路徑研究[J].外國語言與文化,2021,5(02):86-93.

[4]楊正軍,李勇忠.翻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中國外語,2021,18(02):104-109.

[5]董琇,丁愛華.英語專業翻譯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外國語言與文化,2021,5(02):71-77.

[6]李蒙.翻譯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兩個維度和四個層面[J].外語教育研究,2021,9(04):38-43.

[7]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普通高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上):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20:1.

作者:賀桂華 文月娥 單位:懷化學院 外國語學院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